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西地平線上》高一語文教案及教學反思

《西地平線上》高一語文教案及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6W 次

教學目標

1、 啓發學生體會幾次落日所蘊含的精神內涵,理解“大美”的含義。

2、 理解聯想在文中的作用。

3、 抓住景物描寫,感悟落日之美,體會手法對寫景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抓住景物描寫,感悟落日之美,體會手法對寫景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

理解聯想在文中的作用。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問】談起西部,你們會聯想到什麼?

學生自由談。

很多古詩的歌頌都送給了西部。

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有“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對我們來說,西部是充滿新奇和陌生的所在。

現在就讓我們走進西部,走近西地平線上的幾次落日。

【板書題目】

二、整體感知

1、文中記錄了幾次落日?

明確:除開頭結尾外,共寫了三次落日。

過渡:作者寫了三次落日,三次都帶給作者截然不同的感受。他到底是如何寫落日的?第二次落日最複雜,先讓我們共同來賞析。

三、文本研習(6—16自然段)

1、作者如何描寫落日?突出了落日怎樣的特徵?

學生默讀課文,劃出描寫落日的句子。

師生明確,多媒體展示以下句子:

①中午一過,太陽剛偏西,就變得不怎麼顯明瞭,像一枚灰白色的硬幣,冷冷地停駐在西邊天空。

(從色彩、形狀、觸覺的角度作靜態描寫,還運用了比喻。突出了落日毫無生氣的特點。)

②整個一個下午,太陽就這樣不死不活地在我們的車屁股的地方照耀着。說是白天吧,但是恍然如同晚上,說是夜間吧,在我們匆匆的回頭中,分明有一個物什,在西天半空懸着。

(運用錯覺,幻覺描寫,也突出落日毫無生氣的特點。)

③最輝煌的羅布泊的落日出現在黃昏。……當時,在我們不經意的一次回頭中,驀地看見空曠的西地平線上,一輪血紅的落日停滯在那裏。

(從色彩的角度作靜態的描寫,寫出了壯麗的感受)

④西地平線上那一輪胭脂色的物什,終於從我們的眼前魔術般消失,一切又重歸於死寂。

(從色彩角度進行描寫,又由動態轉入靜態,運用比喻手法突出了落日奇幻的特點。)

學生找一個句子分析,隨機讓發言好的學生讀分析的句子。齊讀第③句。

師點撥並總結手法:

我們可以從色彩、形狀寫景,運用修辭手法,調動各種感官,突出景物的特徵。這裏又突出了落日的一種變化之美。

2、觀賞了這輪落日,作者有哪些感受?

學生找句子,談作者感受。

明確:

①這時我們的車停下來,包括陪同我們一起進羅布泊的“老地質”,都被西地平線上那輝煌的一幕震撼了。

追問:這樣寫起什麼作用?

——側面襯托了落日的輝煌。

②在那一刻我突然掉下淚來,我感到,死亡原來也可以是一件充滿莊嚴和尊嚴的事情啊!

問:你如何理解“死亡原來也可以是一件充滿莊嚴和尊嚴的事情”這句話?

【點撥】你們看,起初落日毫無生機,在降落之前突然變得血紅。

明確:落日讓人想起人的生命走到盡頭,人應當轟轟烈烈地輝煌地死去,而不應默無聲息。這裏,作者表達了對死亡的思考。

③較之日出,落日景象更莊嚴、神聖和具有悲劇感。

【板書】壯麗 莊嚴 聖神

3、文中還寫了其它內容。如何理解《泰坦尼克號》音樂、約翰 克利斯朵夫形象在文中的作用。

①兩次寫《泰坦尼克號》音樂,用意是否相同?(生讀第9、13兩個自然段)

明確:不同。第一次渲染了死亡的氣氛,悲涼的音樂與羅布泊的慌涼空曠以及太陽的灰白相諧調。

第二次渲染了莊嚴、神聖的氣氛,由悲涼變爲悲壯。

②問:爲什麼寫約翰 克利斯朵夫?

追問:約翰 克利斯朵夫誕生於太陽,爲什麼寫日落後緊接着寫日出?

明確:日落是生命的消亡,日出則是生命的開始。作者想告訴我們,生命是生生不息的,日落也代表重生。情感轉爲激昂。

全班齊讀。

4、小結

作者對羅布淖爾荒原上的落日,進行了非常細緻的描寫,爲我們展示了落日悲壯的美。

四、自主賞析

接下來,請同學們從第一次或第三次落日片斷任選其一,找一兩處觸動你的句子或語段品讀並加以賞析。

學生思考。

按照學生意願,先集中講一次落日。

⑴第一次落日

示例

①第2段:“一輪血紅的落日像一輛勒勒車的輪子,靜靜地停駐在那裏。”

賞析:從色彩和形狀角度作靜態的描寫,還運用比喻,突出了它又紅又大的特點。

②第3段

賞析:從色彩和形狀角度作靜態的描寫,突出了它柔和、美麗、安謐的特點。

③第5段(發言學生讀此句)

賞析:a 作者對落日作了動態描寫。我們平常以爲太陽是靜靜落下去的,可是這裏的太陽卻是“跳躍着、顫抖着降落”。可見觀察之細緻。

b 作者又運用擬人的手法,說太陽“依戀地慈愛地注視着人間,好像不願離去”。將落日寫活了,使之具有人的感情色彩,很親切,讓我們想到它對人間的依戀也就是人對生命的留戀。

④第4段:“我們全都驚呆了。”

第5段:“那一場奇異的風景恍若一場夢境。”可見奇幻。

請一生總結剛纔學生髮言。

【板書】柔和、美麗、安謐

⑵第三次落日

問:第三次落日和前兩次有何不同?

示例

①第17段(發言學生讀)

賞析:沒有直接實寫落日,而是通過火燒雲來寫落日,這是側面描寫、虛寫的手法。

追問:有什麼好處?

明確:

側面描寫起烘托作用,突出了落日燦爛、熱烈、誇張的特點。虛寫則給人以豐富的聯想想象。

補充:徐悲鴻《萬馬奔騰圖》以實畫六匹馬和飛揚的塵土來暗示萬馬奔騰。

②第21段

③第20段“我多麼的卑微呀!我多麼的平庸呀!”

問:作者爲什麼會感到“卑微”、“平庸”?

——他由落日聯想到曾經在西部土地上發生的歷史,聯想到成吉思汗創造了偉大的歷史功績,造福了後人,所以感覺到自己的卑微平庸。

追問:爲什麼要寫成吉思汗而非平庸的人?

——使文章具有歷史文化內涵,豐富文章的內容。成吉思汗是英雄,襯托出落日的雄偉。

請一生總結剛纔學生髮言。

【板書】燦爛、熱烈、誇張

五、齊讀頭尾兩段

剛纔我們賞析的是本文的主體部分,最後讓我們來看看頭尾兩段寫了什麼。

生齊讀。

問:有何特點?文眼是什麼?

——照應、“世間有大美”。【板書】

六、總結

我們領略到的三次落日之美,是西地平線之美,是西部風情之美,也是西部歷史人文之美。我們從中領悟到了作者對自然對生命的情懷。通過這堂課,我希望同學們不僅學會作者寫景的手法,還希望你們也從此有一顆善感的心靈。如果你懂得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便是這節課最大的收穫。

七、課外作業

大自然時刻向我們敞開愛與美的胸懷,一個睿智的人,能從自然界發掘美,讓生活更美好。

請同學們選擇你熟悉的風景,寫出它的大美。(300字)

【提示】寫景抓住特徵,融入自己的情感體驗,運用聯想和修辭。

【板書】

西 柔和 美麗 安謐 世

地 間

平 壯麗 莊嚴 聖神 有

線 大

上 燦爛 熱烈 誇張 美

《西地平線上》高一語文教案及教學反思

課後反思

作者描寫的三次落日中,我個人認爲第二次落日最難理解、也是對作者觸動最大的。爲了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我立足“抓住景物描寫,感悟落日之美,體會手法對寫景的重要性”的教學重點,選擇第二次落日作爲示例,讓學生從寫景的基本手法入手,感悟三次落日不同的美,最後能夠自主賞析,並在分析中解決教學難點。預設的課堂節奏是先緊後鬆,最終讓學生髮揮主體作用,成爲課堂的亮點。但在實施過程中,突顯出很多不足,值得我好好反思。

一、未能恰當點撥,教師壓抑了氣氛。示例投影出句子,第一個學生髮言不好時,我應當明確地從賞析要點如“顏色(視覺)、形狀、動靜變化、感覺”進行點撥。發言的氛圍是需要一開始就營造的。爲了活躍氣氛,也可先讓學生舉手發言,能自主舉手的學生一般有一定的欣賞水平,他們的示範作用可以帶動其他學生思考和發言的積極性。再者,自己課前未能先觀察一下地形,結果自己未能站在兩組中間,一開始請學生髮言就被動採取了開火車方式,壓抑了課堂氣氛。所以,原本設計爲20到23分鐘的“文本研習”環節拖到了28分鐘。

二、引導不夠是因爲課前忽略了備學生。因爲前面環節費時多,“自主賞析”環節學生思考的時間不足,未能真正讓學生認真思考,大都讓舉手的學生髮言,學生亦不能暢所欲言。對回答有偏差的學生引導不夠,一切都是因爲課前對學生知識水平預估不足。所以,這堂課,對學生的寫景寫作有多大幫助,很難說。

三、未能靈活應對形勢。學生分析了其中一次落日,如果講得好,把教學重點落實好了,其實目的就已經達到了。我可以很靈活地把未分析的那部分內容留作課外作業。朗讀不靈活,個別讀太少,教師一直在揮舞指揮棒,學生中規中矩,未真正成爲主體,教學氣氛單調。

四、最後應對“大美”稍加解釋,可再補充席勒的話:“真正美的東西,存在於自然,且要體現理想。”

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吃透教材,備好學生,針對不同欣賞水平的學生,多設想一些問題來點撥引導,紮紮實實地備課。雖然大雨已過,但回顧所來徑,人們總能見到橫着的翠微蒼蒼,作爲一種警醒或者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