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現代詩歌《錯誤》鑑賞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現代詩歌《錯誤》鑑賞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5W 次
現代詩歌《錯誤》鑑賞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錯 誤
鄭愁予
備課人:騫春江 日期:
教學目標:初步培養學生理解意向,感悟意境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學鑑賞水平。
重點及難點:對傳統意象所反映的悽美幽怨意境的理解。
授課方法:誦讀感悟法
教學步驟:
o.反饋《週日反饋》。
語音:悄然 翹首 設身處地 笨拙 給予 婆挲
字形:自不待言 言不由衷 鄉言俚語 娓娓動聽 噩耗 倍感欣慰 和藹
一.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新課導入
在古典詩歌中,有一類寫思婦懷人的作品,這類詩歌在文學上被統稱爲“閨怨詩”,例如:溫庭筠的《夢江南》“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還有柳永的《八聲甘州》“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花自漂流水子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這類詩歌幾乎無一例外地表達了女子孤獨寂寞的思念之情,情感中又帶着些許的埋怨和無奈,意境悽美,讀之無不令人傷懷。時至今日,這類詩歌是不是已經過時了呢?今天我們就來欣賞這樣一首詩。臺灣當代著名詩人鄭愁予的《錯誤》。
“山深聞鷓鴣,江晚正愁予。”——辛棄疾
2.教師範讀,提醒學生注意詩中出現的生字詞,停頓、語速及語調。
跫 幃
3.學生自讀,老師做出及時合理的評價。
可能出現的問題:停頓不當,感情把握不準,語調不合宜。
4.這首詩中隱含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提示:故事發生在哪裏?什麼時間?涉及到了哪幾個人物?)
提問:
明確:學生討論、回答,教師補充,明確這首詩中所隱含的故事發生在春天的江南小城,有“我”和“等在季節裏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的那個人。蓮花在古典詩歌中是清純、冰清玉潔的象徵,正可用來代指女性。很明顯,“等”的這個人是名女子,我是名遊子,從女子的角度來看,我“是個過客”。“蓮花的開落”是一個過程,從充滿希望、粉面含春到希望破滅、容顏凋零、心情憔悴展現了思歸少婦細膩複雜的心理歷程。這兩句話類似於一個小序,很清楚地給我們交代了故事發生的背景以及所涉及到的人物。
二.抓住意象,品味感情。
一個女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獨守空房,蓮花落了可以再開,怎奈青春卻抗不住時間的流逝,盼人人不歸,一次又一次的希望又一次又一次地落空,長久的期盼換來的是一次過客的路過,希望變成失望,孤獨寂寞的心靈又一次遭受打擊、、、、、、女子的這種感情是通過哪些意象反映出來的呢?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明確詩中出現了四個意象並形成板書,
提問:“東風”、“柳絮”、“跫音”、“春帷”四個意象在形式上有一個什麼共同的特點?這些意象對刻畫人物,表現意境有什麼作用?
明確:這四個意象都是否定性的意象,而且都是跟春天密切相關的,春天本是一個熱鬧的季節,但這四個“不”字否定了一切,這個女子什麼也沒有了,熱鬧是他們的,在反襯中更是體現了女子的寂寞、孤獨。
提問:“小小的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向晚”、“小小的窗扉緊掩”是三個比喻句,三個喻體與本體之間有什麼相似性?
明確:“青石的街道向晚”,“向晚”在古詩中曾出現過,“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是傍晚的意思,“青”是個冷色調的詞,本身就給人一種冷的感覺,江南小城的街道曲折幽深,暮色時分,行人更少,不僅走在街上的人感到清冷寂寞,看到這樣景象的人也會爲此感到悲涼,更兼這位女子是久等人歸人不歸,這種感覺更加強烈。“小小的窗扉緊掩”,窗扉緊掩,在窗子裏的人就是不與外人交流的,就是寂寞的、孤獨的、憂傷的。這三個喻體一個共同的特點是傳達出一種孤獨寂寞之情,這與女子的心境是相似的,這就是本體與喻體之間的相似性。“蓮花”、“東風”、“柳絮”、“春帷”、“青石的街道”等都是中國詩歌的傳統意象。
小結:這一節作者採用了比喻的手法,通過對中國化的意象的描寫,使詩歌充滿了東方韻味,寫出了女子孤獨寂寞的內心世界,意境悽美哀婉。
三.對“美麗的錯誤”的理解
提問:既然是“錯誤”又怎麼說是“美麗”的?這樣說矛盾嗎?
學生討論,言之有理即可。
小結:我達達的馬蹄在瞬間給了這個久盼人歸人不歸的女子一個驚喜,在她心中激起了層層的漣漪,點燃了女子願與心上人重逢的希望,所以是美麗的,但“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因此又不可能爲女子而停留,於是女子剛剛燃起的希望突然變成了無限的失望,這種落差充滿了戲劇性,所以是個錯誤,但是個美麗的錯誤。
四.揣摩情感,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五.佈置作業:
體會這種意境,把這首詩歌改寫成散文。
六.課後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