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歸去來兮辭》教學設計集錦

《歸去來兮辭》教學設計集錦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5W 次

  《歸去來兮辭》教學設計

《歸去來兮辭》教學設計集錦

  ●教學目標

1.瞭解辭賦的特點,瞭解文中陶淵明所述之志。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個疑問代詞,歸納“行、引、乘、策”等四個詞的一詞多義,瞭解“以、而、之、兮、來”等文言虛詞的用法和省略句、倒裝句兩種句式,逐步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3.鑑賞本文感情真摯、用語樸素、用典自然等特點,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辭官歸田,不與當時黑暗的上層社會同流合污,熱愛田園生活的高尚情操,學習其高潔的理想志趣和堅定的人生追求。

  ●教學重點

1.瞭解作者辭官歸田的原因,深刻體味詩人鄙棄官場,熱愛田園的無限欣喜之情。

2.背誦全文。

  ●教學難點

1.理解述志中流露出的或喜或哀,或決絕或猶疑的複雜感情。

2.歸納實、虛詞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裝句兩種句式。

  ●教學方法

1.朗讀教學法。本文屬於辭賦,宜抓住辭賦押韻的特點,以朗讀爲主要教學手段,在指導誦讀中引導學生鑑賞課文

2.點撥教學法。以文中表現陶淵明思想志趣的語句爲重點進行點撥教學。

3.探究拓展法。提倡學生進行淺近的研究性學習,給學生提供一個研究性學習的小題目,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培養他們探究未知的興趣。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簡單介紹陶淵明及其作品。讀課文,利用註釋、工具書,初步把握文意。朗讀課文,找出押韻的字,通過韻腳歸納各層大意,幫助學生理清背誦思路。點評句子,以求更準確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背誦全文。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在1600多年前,一位中國的詩人給我們描述了一個理想的烏托邦的社會,那是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的社會——桃花源。他就是陶淵明。(多媒體顯示其畫像)陶淵明是一個才華橫溢的詩人,又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可現實的黑暗把他那“大濟蒼生”的壯志擊得粉碎。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陶淵明選擇了歸隱的道路。今天我們學習的《歸去來兮辭》正是作者訣別官場,同上層社會分道揚鑣的宣言書。(板書文題)

二、作者簡介

選一學生讀註解①。

教師稍作補充:陶淵明的家鄉是靠近廬山的江南農村,他29歲纔出仕。江南農村特有的秀麗風光陶冶了他率真潔淨、無拘無束的品格。他雖然“性本愛丘山”,但並不甘心終老田園。青年時代的他也渴望有所作爲,但生逢亂世,又沒有高貴的門閥可資憑藉,再加上“性剛纔拙,與物多忤”,所以幾仕幾隱,在41歲那年,他毅然拂袖歸田,矢志躬耕,直至終老。

他長於詩文辭賦。他的作品有兩類題材:一類是描繪田園美景,寄託他潔身自好的高潔志趣;另一類如《詠荊軻》《讀山海經·精衛銜微木》等詩,寄寓抱負,多悲憤慷慨之音。散文以《桃花源記》最有名,辭賦以《歸去來兮辭》著稱文史。

 三、範讀,讀出情感、氣勢

 四、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結合註釋,熟悉文意,並要求找出所有押韻的字,在換韻的地方做出標記,反覆朗讀由換韻隔開的層次和段落,並寫出這些段落層次的大意。

學生朗讀。明確:

第1段押ui韻,韻腳有“歸”“悲”“追”“非”。主要寫作者棄官歸家的原因。“田園將蕪”是原因之一;“心爲形役”爲原因之二。棄官歸隱是迷途知返、痛改前非。

第2段用三韻,全段可分三層:第一層從開頭到“熹微”,押i/ui韻,韻腳有“衣”“微”,寫作者晝夜兼程,歸心似箭,心情的愉快盡顯其中;第二層“乃瞻衡宇……有酒盈樽”押un韻,韻腳有“奔”“門”“存”“樽”,寫剛入家門的熱烈場面,充盈着濃郁的親情和歡悅的氣氛;第三層“引壺觴以自酌……撫孤鬆而盤桓”,押ɑn韻,韻腳有“顏”“安”“關”“觀”“還”“桓”,寫飲酒自樂之景與傲然自得之情,閒適恬淡,怡然自得。本段以路途——家門——居室——庭院的順序來寫,情景交融,營造了一個曠達悠然美妙和諧的境界。

第3段用一韻,押ou韻,韻腳有“遊”“求”“憂”“疇”“舟”“丘”“流”“休”,寫回鄉定居後的生活情況。“遊”“求”兩韻述志;“憂”韻樂以忘憂;“疇”“舟”“丘”“流”是一段充滿詩意的描繪;“休”韻寫春來萬物復甦,有感於自然生生不息,由此想到人生短暫與匆促,頓生感慨。

第4段除“曷不委心任去留”以上幾句,其餘押i韻,韻腳有“之”“期”“耔”“詩”“疑”,抒發對人生宇宙的感想,當樂天安命,追求精神自由。

梳理本文敘事思路:決意辭歸——歸途——抵家——室內——涉園——外出——縱情山水——安度餘生。

學生根據思路提示及韻腳,嘗試背誦。

 五、佈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結合第2、3段內容,通過聯想、想象,寫一段文字描繪陶淵明這位隱逸詩人的形象。不少於500字。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檢查背誦。由學生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談談本文的寫作特點。突破難點,理解述志中流露的或喜或哀,或決絕或猶疑的複雜感情。探究拓展訓練,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分類歸納文言知識。

 [教學過程]

  一、檢查學生背誦。

  二、本文在藝術手法方面有何特點?試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鑑賞心理作簡單分析。

學生暢所欲言,教師不得隨意評論,即使有人認爲本文手法平平,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做出各種合乎情理的評價。

教師可以出示歷代文人對《歸去來兮辭》的評價。

投影:

(1)“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一篇而已。”(歐陽修)

(2)“《歸去來兮辭》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見有斧鑿之痕。”(李格非)

(3)“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元好問)

學生思考,領悟。教師點撥:從語言、情感、用典、託物言志等方面分析即可。

 三、難點突破

提問:有人認爲本文結尾一句“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含有悲觀消極的思想,試結合全文內容,談談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一種觀點:千百年來,大家都認爲陶淵明在逃避,他秉承了老莊的哲學,思想是消極的。其實,看一個人生活得是否積極,關鍵看他有沒有理想。陶淵明的棄職歸田,是與官場決裂的行動體現。他無法忍受官場對人的本性的扭曲,追求“本我”“真我”,以求保存他的社會政治理想和人格價值。所以斷不能說他意志消沉,消極處世。文中“園日涉以成趣”“樂琴書以消憂”,日子過得多麼愜意、充實,雖然物資匱乏,但精神卻是充實的;“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多麼灑脫,多麼富於詩意的生活啊。可以說,陶淵明辭官歸田,是他執著地追求自己理想的表現。

 四、探究性閱讀訓練

1.提問:本文序文說,本文寫在乙巳歲十一月。但具體時間有爭論。有人說本文寫在陶淵明辭官歸隱之初(如課本註釋①),是追敘和實錄之作;有人說寫在辭官歸隱之前、將歸之際,人未歸而心已先歸,是想象之作。請你推敲一下本文的寫作時間,你覺得哪種說法更合理?

學生分組討論,組員積極發言,組長作總結。然後各組由組長作代表性發言,全班交流。

①錢鍾書先生在《管錐篇》中援引周振甫先生的見解:“《序》稱《辭》作於十一月,尚在仲冬;倘爲‘追錄’‘直述’,豈有‘木欣欣以向榮’‘善萬物之得時’等景色?亦豈有‘農人告餘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或植杖而耘籽’等人事?其爲未歸之想象,不言而喻矣。”“心先歷歷想而如身正一一經”。

②吳戰壘教授認爲:陶淵明是一位富於創造性想象的詩人,他的《桃花源記》,就以豐富的想象,創造出一個幽美逼真的世外桃源,而成爲“烏托邦”的始祖,這種浪漫主義想象正是構成《歸去來兮辭》謀篇特點的祕密所在。

2.在《晉書》《宋書》《南史》中,陶淵明都被列在《隱逸傳》中,而南宋諸學者則多爲他冠以“忠義”的頭銜,那麼陶淵明不爲“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拂衣歸田裏”之舉,究竟是爲了虛浮的隱居高名,還是爲了世俗道德的忠義呢?

研究方法:學生可查詢相關資料,深入考察陶淵明斷斷續續爲官的13年間,徘徊不定,幾度進出的歷史事實。瞭解“真”是陶淵明生而具有的一種可貴的秉賦,正如蘇東坡所云:“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爲嫌;欲隱則隱,不以隱之爲高。”這種“委心任去留”的自然率真,絕非隱逸或忠義的名號可拘囿的。也可從新的視角思考。

 五、分類歸納文言知識

1.本文出現了五個疑問代詞,請找出來,分析它們的詞義。

明確:

田園將蕪胡不歸(田園快要荒蕪了,爲什麼不回去呢?)

奚惆悵而獨悲(爲什麼還愁苦獨自悲傷呢?)

復駕言兮焉求(我還乘車出去幹什麼呢?)

曷不委心任去留(何不隨心任意地生活呢?)

胡爲乎遑遑欲何之(爲什麼那樣遑遑終日,想到哪裏去呢?)

2.“之、以、兮、而、來”五個文言虛詞用法歸納。

學生在文中找出例句,分析。

明確:兮:語氣詞,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啊”或“呀”,如“歸去來兮”“大風起兮雲飛揚”。

來:虛詞,無義,如“歸去來兮”;有時爲句尾語氣詞,相當於“咧”。如《孟子·離婁上》:“盍歸乎來!”

3.本文活用的詞語有哪些?請找出來加以解釋。

明確:

眄庭柯以怡顏(使面容現出愉快的神色)

樂琴書以消憂(名詞動用,撫琴,讀書)

或棹孤舟(船槳,這裏用作動詞,劃)

善萬物之得時(用作動詞,認爲好,羨慕)

4.判斷下面三句話的句式特徵。

A.寓形宇內復幾時?

B.將有事於西疇。

C.復駕言兮焉求?

明確:A.省略句,“宇”前省略介詞“於”;B.介賓結構後置;C.賓語前置句。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前置。

5.課後思考練習第三題有4個實詞,歸納其一詞多義,力求在動態的語境中辨析詞義。

學生思考回答,教師訂正。

明確:

 六、課堂小結

本文語言樸素,音節諧美,猶如天籟,呈現出一種天然真色之美,純真可親,同學們都不禁陶醉其中。我們應感謝陶淵明,是他用性靈,用良知爲中國士大夫在精神世界裏建成一座堅不可摧的堡壘,爲我們營造了平淡自然的藝術境地。讓我們永遠記住他,作爲古代文人心靈中的一片淨土,作爲時代塵囂中用尊嚴扛起的一面旗幟。

  七、佈置作業

1.課文第二段寫陶淵明乘船回家,請想象站在船頭的陶淵明是個怎樣的形象?他當時的心理活動又是怎樣的呢?就此寫一個片斷。

2.溫馨的家庭是陶淵明歸隱的保證,一個家庭中少不了女主人的支持,請從陶淵明的描寫中推測他妻子的形象,並寫一段文字描述她。

3.假如陶淵明生活在改革開放、人盡其才的當代社會,他除了吟詩作賦、躬耕農田外,最適合參與哪一項經濟活動?

  《歸去來兮辭》教學設計二

 教學目標:

1。鑑賞《歸去來兮辭》的藝術特色,通過“陶淵明歸隱”這一問題的探究,培養學生綜合閱讀和整體把握的能力。

2。理解作者不與當時黑暗的上層社會同流合污而辭官歸田,熱愛田園生活的積極精神,學習其高潔的理想志趣和堅定地人生追求。

 教學重點:

組織學生開展探究式學習,揣摩古代抒情散文的藝術特色。

教學難點:

對《歸去來兮辭》中陶淵明歸隱的看法。

  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階段:明確任務。

1.自通文意

瞭解作家作品——熟讀成誦——掌握重點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礎知識

在以前所學過的陶淵明詩文的基礎上,如《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園田居》等,進一步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露出來的潔身自好、孤芳自賞、安貧樂道、超然物外等人格思想。

2.課堂分組探究:根據學生自身對課文內容的瞭解以及自身的興趣,把學生分爲三個小組,由學生和老師一起來討論確定深入探究的課題重點。

(1)文章的抒情手法

(2)文章的平淡自然中見工緻的語言風格

(3)對陶淵明歸隱的看法

3.明確探究課題成果的展示方式:小論文、課件展示、專題講座等。

 第一組:探究本文的抒情手法。

1.巧用動詞抒懷。

2.寫景狀物抒情

3.直抒胸臆詠歎

 第二組:探究平淡自然中見工緻的語言風格

1.作者不追求描寫景物的外在形貌,着重攝取描寫對象的精神氣韻。

2.文中句式對仗工整。

3.雖然作者在文中用了不少典故,也化用了不少前人的詩句,但都自然地化爲己意,語如己出,毫無用典和化用的痕跡。

4.在“舟遙遙。。。風飄飄。。。”中用“遙遙”“飄飄”這兩個疊詞,表現作者擺脫束縛、重返自然地歡快舒暢之情。

 第三組:《歸去來兮辭》集中表現了陶淵明的歸隱之樂,如何認識和評價陶淵明的這種選擇?

社會風氣、詩人思想、詩人成就等角度分析

拓展探究

1.各小組提出研究性命題,並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命題作爲課外研究性學習的作業,如:陶淵明與中國隱士文化;陶詩中飛鳥(菊花、酒、琴等)意象的分析。

2.總結《歸去來兮辭》探究性學習的過程與體會,發表看法或介紹經驗,集合小組探究成果與個人撰寫的小論文,辦一期學習專刊。

抒情手法 巧用動詞抒懷

寫景狀物抒情

直抒胸臆詠歎

 藝術手法

平淡自然工緻的語言風格 攝取描寫對象的精神氣韻

句式對仗工整

無用典和化用之痕

疊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