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有的人教案設計

有的人教案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W 次

教學建議

有的人教案設計

課文主題

“有的人”這個題目包含了詩中所寫的兩種人:即作者歌頌、讚美的是以魯迅爲代表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作者揭露、批判的是一切反動派。聯繫詩的副標題,我們可以看出這首詩是以歌頌、讚美爲主旋律的。這首詩主要採用對比的寫法,也就是把揭露和批判作爲歌頌與讚美的一種反襯,在鮮明的對比中,抒發作者的感情。

思路結構

這首詩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節),作者開門見山,以兩種對立階級的人爲代表,緊緊抓住參加魯迅紀念活動感觸最深的兩點,即:魯迅生爲人民鞠躬盡瘁,死後人民懷念他,從對魯迅雖死猶生的感受入手,提出了生與死的辯證觀點。

第二部分(第2、3、4節),從兩種人對待人民的不同態度的對比中,熱情讚頌魯迅爲人民鞠躬盡瘁的偉大精神。

第三部分(第5、6、7節),從人民對兩種人的不同態度的對比中,抒發了作者及人民永遠懷念魯迅的深厚感情。

小結:第一部分是全詩的總綱,二、三部分就第一部分提出的感觸最深的兩點分別進行解說和深入開掘,形成了以讚頌魯迅鞠躬盡瘁爲人民的偉大精神的抒情主線。

對比的寫法

這首詩的每一節一反一正對比,使正反面人物對立得更爲鮮明,從而達到突出主題的作用:

一、生死價值的對比。

第l小節中,前一個“活着”指人還在社會上生活,“死了”是指其精神已死。後一個“死了”是指人已離開人世,“活着”是指其精神不死。反動統治者“活着”,不過是行屍走肉,毫無價值;革命者“死了”,卻雖死猶生,精神永存。

二、對待人民羣衆態度的對比。

第2一4小節的前兩句都寫反動統治者對待人民羣衆的態度:

A、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

B、不知羞恥地爲自己歌功頌德,妄想“流芳萬世”;

C、殘害人民,養肥自己。

詩的後兩句都寫像魯迅這樣的.人對待人民羣衆的態度:

A、“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

B、“情願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燒”,意思是願把自己的一切貢獻給革命事業。

C、他活着爲了多數人更好地活。

三、人民羣衆對兩種人態度的對比。

第5一7小節的前兩句都寫人民羣衆對反動統治者的態度:

A、“把他摔垮”,即打倒、推翻之。

B、“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即被人民忘記,被人民唾棄。

C、“他們的下場可以看到”,即身敗名裂、遺臭萬年。

詩的後兩句都寫人民羣衆對魯迅這樣人的稱頌:

A、“永遠記住他”;

B、“到處是青青的野草”,即魯迅精神到處被傳頌,被延續;C、“把他擡舉得很高,很高”,表現了廣大人民羣衆對魯迅先生無比崇拜,無限愛戴的深厚感情。

通過以上3種對比,反映了兩個對立階級不同的人生觀,顯示了人民羣衆強烈的愛與憎,從而很好地突出了詩的主題。

前後呼應的結構特點

一、弄清全詩哪些小節之間存在着呼應關係:

1.第五小節呼應第二小節

2.第六小節呼應第三小節

3.第七小節呼應第四小節

二、體會這些呼應所起的作用:

1.深化所表達的主旨。

2.使全詩形成有機的統一體。

難點解析

1、“有的人”指哪些人?

每節詩的前兩句都指反動統治者,他們雖然“活着”,卻如行屍走肉,他們欺壓百姓,下場可恥。每節詩後兩句都是指魯迅以及像魯迅這樣的人。他們雖死猶生,永遠活在人民心中,贏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頌。詩作的側重點是歌頌魯迅及像魯迅一樣的人。

2、“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這兩句詩該怎樣理解?

“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指的是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人只軀殼活着,他們徒具形骸,雖生猶死,生命毫無價值;“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指的是一生爲人民,甘願做人民的牛馬的人,這種人雖生命不復存在了,但他們的思想,精神永駐人間。

第一個“活”字充滿了作者的鄙夷和輕蔑,第一個“死”宇卻表達了作者的惋惜的懷念之情,第二個“死”字充滿了作者的痛恨和咒罵;第二個“活”宇是作者對魯迅偉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