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關於九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教案

關於九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9W 次

九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教案

關於九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教案

第六單元教案教 學指要本單元所選的詩文是先秦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名篇,九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教案。它們集中反映了這一時用人們的政治信念、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曹判論戰〉記載了中國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一個著名戰例,語言簡練概括,重點突出,剪裁極爲得體,體現了《左傳〉〉長於記事的特點。〈〈鄒忌諷齊王納諫》記鄒忌婉詞勸說齊威王廣開言路,博採衆議,修明政務的事蹟;文章敘事完整,曲折動人,說理充分而富有鼓動性。《愚公移山〉〉是〈〈列子》中一則有名的寓言故事,寓意明顯,反映人類證服自然的理想和爲理想而獻身的精神;篇幅短小,但結構完整,有波瀾起伏的情節。〈〈關雎〉〉〈〈蒹葭〉〉是《詩經〉〉中的名篇,感情真摯,意境優美。教學本單元,有三方面的問題要注意。一是引導學生掌握文言常用詞語,理解同義和句式,克服語勢上的障礙,通過反覆誦讀,深層理解文意。二是要運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作品的積極意義與歷史侷限,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三是用審美的眼光欣賞作品,鑑賞作品多方面的美,提高學生的審美品位。21 曹 劌 論戰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實詞、虛詞、特殊句式。2.瞭解《左傳》及齊魯長勺之戰的背景,把握曹劌的戰略、戰術思想,理解魯軍以弱勝強的原因。能力目標 1.把握本文以“論戰”爲中心組織材料、洋略得當的特點。2.分析曹劌和魯莊公兩個人物形象。體會作品的藝術魅力,理解課文的主旨。德育目標:學習曹劌鐵肩擔道義、忠心獻祖國的愛國精神。教學重點1.理清行文思路,背誦課文。2.體會課文剪裁得當的敘事特點。教學難點:理解曹劌關於戰爭問題的論述。教學方法:1.誦讀法2.品讀法教具準備:多媒體課時安排: 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譯讀課文,把握文意;研讀課文第一段,背誦第一段。教學步驟一、導語設計齊魯長勺之戰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例之一,讓我們通過長於記述戰爭的《左傳》去了解魯國取勝的原因。二、資料助讀1.《左傳》:《左傳》又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是記載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況的一部編年體史書。《史記》和《漢書·藝文志》都認爲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清代有的學者認爲系劉歆改編。近人認爲是戰國初年人根據各諸侯國史編成。記事起於魯隱公元年(前722年),終於魯哀公十四年(前454年)。書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簡練生動,尤其善於描寫戰爭及複雜事件,又善於通過對話和行動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對後代散文的發展有很大影響。《左傳》分年記事,沒有篇名。晉杜預把它按年代順序分附在《春秋》後面,認爲它是用史實來闡述《春秋》經義的。《春秋》記事非常簡單,近乎大事年表,例如這篇課文所記之事在《春秋》中就只有一句話:“十年春,王正月,公敗齊師於長勺。”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左傳》節文的標題,都是後人加的。2.關於歷史散文體例:歷史散文也稱史傳文,它有國別、編年、紀傳三體,教案《九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教案》。國別體:通過各國史事個別獨立地排列載述,以完成對某一歷史進程的敘述。國別體史書有《國語》和《戰國策》。《國語》是以記言爲主,兼及記事;《戰國策》是以記事爲主。編年體:即以時間爲經,以事件爲緯來敘寫史實。它的優點是線索清楚、背景明確、系統性較好;不足是不便於集中而廣泛地描寫人物。《春秋》《左傳》和《資治通鑑》都是編年體。紀傳體:即以人物爲中心敘寫歷史,爲司馬遷所獨創。古代官方編輯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紀傳體。這種體例對後世影響很大。3.長勺之戰背景簡介:本篇選文又題作“齊魯長勺之戰”或“長勺之戰”。這一戰事發生在魯莊公十年(前684),是齊桓公即位後向魯國發動的第二次戰爭。前此兩年,齊桓公(公子小白)與其庶兄公子糾曾進行過激烈的爭奪君位的鬥爭。當時篡君奪位的公孫無知(齊襄公堂弟)已被殺,齊國一時無君,因此避難於魯國的公子糾和避難於莒(jǚ莒縣在山東)國的公子小白都爭相趕回齊國。魯莊公支持公子糾主國,親自率軍護送公於糾返齊,並派管仲攔擊、刺殺公子小白。然而魯國的謀劃沒有成功,公於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搶先歸齊,取得了君位,齊桓公即位後當即反擊魯軍,兩軍交戰於乾時(齊地),齊勝魯敗。乘兵勝之威,齊桓公脅迫魯國殺掉了公子糾。齊桓公雖在其庶兄的血泊中鞏固了權位,但對魯國卻一直怨恨難平,因此轉年春便再次發兵攻魯,進行軍事報復和武力懲罰。本篇所記即是這次在魯地長勺展開的戰事。4.《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對長勺之戰的評價春秋時期,魯與齊戰。當時的情況是弱國抵抗強國,魯莊公起初不待齊軍疲憊就要出戰,後來被曹劌制止了,採取了“敵疲我打”的方針。打勝了齊軍,創造了中國戰史中弱軍戰勝強軍的有名的戰例。5.長勺之役,曹劌問所以戰於莊公。公曰:“餘不愛衣食於民,不愛牲玉於神。”對曰:“夫惠本而後民歸之志,民和而後神降之福。若佈德於民而平均其政事,君子務治而小人務力;動不違時,財不過用;財用不匱,莫不能使共祀。是以用民無不聽,求福無不豐。今將惠以小賜,祀以獨恭、小賜不鹹、獨恭不優。不鹹,民不歸也;不憂,神弗福也,將何以戰?夫民求不匱於財,而神求優裕之事者也,故不可以不本。”公曰:“餘聽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斷之。”對曰:“是則可矣。”(《國語·魯語上》)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1.教師播放示範朗讀磁帶,學生聽讀。把握字音。多媒體顯示重點字音:劌(guì)鄙(bǐ)孚(fú)間(jiàn)徧( biàn) 靡(mǐ)2.學生齊讀課文,教師根據朗讀情況糾正語調。如: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讀出反對的意味)小惠未徧,民弗從也。(讀出否定的意味)忠之屬也,可以一戰。(讀出肯定的意味)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語調應舒緩、深沉,讀出議論的語氣)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有解說的意味,語調應低緩)3. 學生大聲讀課文,結合註釋,疏通文句,並勾畫出難詞難句,以待討論交流時解決。4. 選幾位同學概述課文大意。明確:魯莊公十年春,齊國出兵進攻魯國。當時齊強魯弱。曹劌請見莊公,詢問備戰情況,隨同莊公參戰,大獲全勝,曹劌爲魯莊公釋疑解惑。5、教師提示:該同學以人物活動爲線索概括情節,試以事件發展過程爲序概括情節,如何?學生明確:莊公迎戰——備戰——勝戰——曹劌論戰。四、研習課文,背誦課文師生共同研習第一段。1.學生齊讀第一段。2. 學生討論交流本段中的難詞難句,教師適時點撥,解答學生疑問。3.選一學生翻譯第一段,其餘同學評點,指出錯誤、不足。教師提示本段中的重點字詞。多媒體顯示:重點實詞:間、信、孚、福通假字:徧古今異義詞:鄙、犧牲、獄、可以關於“肉食合”肉食者:吃肉的人、“肉食”在當時與公膳制有關,公膳是對某種品位的官員在辦公時間免費供給的一種膳食,按規定“大夫以上,食乃有肉”。因此“肉食者”是指古代享受公膳食肉待遇的大夫以上的官員,此處借指有權位的人。4.內容梳理(1)提問:“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可以看出曹劌具有什麼樣的品質?明確:曹劌身份卑微,卻能關心國家大事,爲國事深謀遠慮。(2)提問:魯莊公認爲戰前需作哪幾方向的準備呢?曹劌是如何評價的?明確: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小惠未徧,民弗從也。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屬也,可以一戰。(3)提問:爲什麼說“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戰”的主要條件?明確:魯莊公借小惠贏得近臣的擁護,借小信贏得神靈的保護,這兩點都被曹劌否定。在曹劌的啓發下,莊公終於認識到人民的重要性,民心向背是決定戰爭勝負的主要因素。這突出表現了曹劌重視人民力量的政治遠見。多媒體顯示:請見??——————肉食者鄙謀三問問戰民三答5.學生根據思路提示背誦課文。五、佈置作業1.中國歷史上有許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如鉅鹿之戰、馬陵之戰、赤壁之戰、淝水之戰、官渡之戰、城濮之戰等。請收集一些這方面的文章閱讀。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犧牲玉帛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屬也作出犧牲越獄逃跑以情動人忠於人民參考答案:犧牲:古代祭祀用的豬、牛、羊等;放棄或損害一方的利益。獄:案件;監禁罪犯的地方。情:實情;感情。忠:盡力做好本分的事;忠誠。第二課時○教學要點:師生共同研習課文第二、三段,背誦二、三段;品評人物刻畫和情節安排藝術,鑑賞《左傳》的藝術特色;課堂練習,鞏固知識。○教學步驟一、檢查背誦二、研讀課文,背誦課文1. 研讀課文第二段。(1)選一學生翻譯第二段,其餘同學評點。教師強調:鼓,擊鼓進軍,名詞活用作動詞。(2)提問:曹劌是如何幫助莊公選擇戰機的呢?明確:戰鬥剛開始,不待齊軍疲倦,莊公急於出戰;魯軍剛剛獲勝,莊公又急於追擊。曹劌阻止了莊公的過急行動。他懂得攻擊和追擊都必須把握有利時機,要根據雙方的士氣和實力變化作出正確的判斷。教師:(板書投影顯示)公將鼓之齊師敗績謀未可——可矣公將馳之遂逐齊師(3)學生根據板書提示,背誦課文。2. 研讀課文第三段。(1) 選一學生翻譯課文,其餘同學評點。教師強調: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文言文翻譯,須補出必要的成分,保持句意完整。(2)提問:本段寫曹劌論述戰勝齊國的原因,曹劌的解釋分哪幾層意思?明確:分兩層意思,一講攻擊的緣故,“彼竭我盈”高度概括了最佳戰機;二講追擊的緣故,表現他考慮周全、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