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秋天的懷念》語文六年級下冊教案

《秋天的懷念》語文六年級下冊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W 次

知識與技能:

《秋天的懷念》語文六年級下冊教案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2。藉助工具書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過程與方法:

指引學生抓重點詞句,體會理解課文內容。並通過“自讀、感悟、質疑、探究”等教學策略,品味語言,體會人物的心情

情感態度價值觀:

把握課文中描寫母親動作、神態的語句,理解母親是怎樣關心照顧“我”,體會母親細膩的內心世界,感悟人間真情,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父母親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讀懂課文,體會母親對子女真摯無私的愛,感悟人間真情。

2。學習作者通過描寫動作、神態來表現人物的內心,來表達真情實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喚起閱讀期待

師:同學們,老師給大家帶來一首詩歌(出示冰心的《紙船——寄母親》。)自己讀一讀,說說你從中感受到了什麼?

師:是啊,這首詩歌道出了詩人冰心奶奶的心聲——用紙船寄託對母親的綿長思念。思念母親,是因爲母親的偉大無私。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同樣表達無愛的偉大無私,和子女對母親的綿綿思念的課文——《秋天的懷念》。

(預設:教師可以通過配樂朗誦,激發學生情感。)

二、交流資料,走進史鐵生

師:課前同學們蒐集了有關史鐵生的資料,閱讀了有關作品,誰先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學生自由回答。

師小結:這是一分多麼沉重的苦難呀!癱瘓的雙腿,殘缺的天空,不完美的人生,曾一度使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終日沉浸在自己的苦難中難以自拔。然而就在這不幸的境遇中,卻有一個人以她博大的胸襟給了他生活的希望,此刻,就讓我們到文中去感悟、體驗。

三、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師範讀(要求:認真聽,把不認識不理解的生字新詞,畫出來,並注音。)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初讀了解一些詞的意思,如:“央求、敏感、淡雅、訣別”等。

3。檢查學生閱讀情況和對生字新詞的理解。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說說文章圍繞“我”與母親主要講了那幾個小故事?

文章講述了一位重病纏身的母親,體貼入微的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兒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頌了偉大而無私的母愛。

(1)“我”發脾氣時,母親撫慰“我”。

(2)母親爲了“我”,隱瞞病情。

(3)母親央求“我”看花。

(4)母親的臨終囑託。

2。透過這四個小故事以及相關資料你覺得母親是一個怎樣的人?

3。指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回顧課文內容

上節課,我們初步瞭解了課文內容,認識了史鐵生與他偉大的母親。誰能用簡練的語言幫助同學們回顧一下課文內容?

二、品讀課文,談感受

出示中心話題:請同學們再次用心地、細細地品讀這個故事,邊讀邊想:雙腿癱瘓後,“我”的心境是怎樣的,面對痛楚的“我”母親又是怎樣做的?你是從哪看出來的,結合具體詞句以及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你的體會和感受。(邊讀邊畫出有關的字、詞、句,品一品、讀一讀,把自己的感受批註在旁邊,然後在小組中進行交流。)

小組交流

全班交流

預設點一:文章第一段我發脾氣時,母親撫慰我。

(引導學生抓住作者暴躁無常的表現體會其痛楚的心境;抓住描寫母親神態、動作以及語言的詞句,體會母親撫慰“我”的細緻和體貼,感受母親對“我”深深的愛。老師要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人物性格和情感。同時要不着痕跡的滲透寫作方法,體會神態、動作語言描寫對刻畫人物性格品質所起到的作用。)

1。抓住“暴躁無常”、“突然砸碎”“猛地摔向”“狠命的捶打”體會“我”的痛楚無助。(引導學生結合資料談)

師適時提問:看到這樣的“我”,母親的心情會是什麼樣的?

2。爲了怕刺激敏感脆弱的兒子,母親“悄悄的躲出去”,但又因爲不放心,擔心兒子做傻事,於是“偷偷地注意”着,平靜之後“又悄悄的進來”, “眼圈紅紅的”母親心裏比兒子其實更痛苦,但還要撫慰兒子受傷的心靈。

3。絕望無助的“我”“狠命地捶打着”自己的雙腿,看到此情此景,母親心中的痛苦可想而知。但即便如此還要“忍住哭聲”勸慰兒子“咱們娘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活兒……”

朗讀指導:指導讀我“暴怒無常”的句子時要讀出“暴怒”、“絕望”的語氣,讀描寫母親的句子時應讀出母親對兒子的心疼和無奈。

預設點二:母親爲了“我”隱瞞病情。面對絕望無助的兒子,母親儘可能的用自己的深愛給兒子以活下去的希望與信心,但通過第二段的描寫,我們知道其實母親早已身患重病,她的那句“咱娘倆一塊兒好好活兒”有着深刻的含義,但“我一直都不知道”母親的心其實是最痛苦的。

預設點三:母親央求“我”看花。

1。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一個“擋”字體現了母親的細心,無微不至的愛,不想讓“我”看到生命凋零的秋葉而傷感。“憔悴”說明母親的病已經很嚴重了,爲了照顧我更是心力交瘁,“央求”一次能看出母親的用心良苦,他要讓兒子好好活下去。

2。“你要是願意,就明天?”她說。我的回答已經讓她喜出望外了。“喜出望外”是指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感到特別高興。母親的“喜出望外”僅僅是源於我答應去看菊花,我偶爾的平靜、心情好轉就可以讓母親喜出望外,足以說明母親愛我的深切。

3。母親“一會坐下,一會站起”, “絮絮叨叨地”說着話表現了母親因爲兒子的回答高興地不知所措,以至於多說了話而說漏了嘴,於是忽然不說了,怕再說錯話刺激兒子,要知道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母親比“我”還敏感。母親對“我”的愛已經無處不在了。

4。“央求——喜出望外——笑了——忽然不說——悄悄出去”母親的一系列的情感變化,彰顯出深切的愛子之情。

朗讀指導:朗讀時隨母親心情的變化語速時而緩慢,讀出央求的語氣,時而歡快讀出如釋重負,充滿希望的語氣,結尾時歡快的語調要戛然而止,在朗讀中幻化出母親因失言而重陷痛苦的現實與無奈中的畫面。

預設點四:母親的臨終囑託。

(引導學生在品讀中想象母親生命垂危時對兩個孩子的無盡的牽掛。朗讀時用緩慢的語速,低沉的語調勾畫出一個形容憔悴,爲兒子付出全部自己卻病得大口大口吐血,臨終前卻依然掛牽着自己的孩子的普通卻偉大的母親形象。 )

預設點五:文章最後一段,配樂朗誦,情感昇華。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預設問題:

1。從“最後一句話”你感受到了什麼?

2。不同顏色的菊花綻放,給你什麼樣的感受。

3。“我懂得了母親沒有說完的話”,你懂得了嗎?

文章結尾段作者寓濃濃的思母之情於潑潑灑灑,爛漫開放的菊花之中,菊花依舊,慈母卻不在,睹物思親,怎不傷懷?想起母親的鼓勵與期望,彷彿看見作者手捧鮮花與母親的亡靈對話,怎不令人淚下?學生自讀自悟,彙報自己獨特的感受,有感激 ,有愧疚,有慰籍,有思念。

三、昇華情感

文章題目爲什麼叫《秋天的懷念》?

讓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

小結:一個平凡的動作、一句樸實的話語、一件件平凡的小事都涌動着母親的愛,用自己的話來說說母愛是怎樣的?假如清明節到了,你就是作者,正站在母親墓前,你想說些什麼?

四、拓展延伸、放飛思緒

1。創設情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到清明祭祀時節,站在母親的墓前,作者會對母親訴說些什麼呢?試着設身處境,寫一寫,說一說。

2。配以哀傷悠揚的音樂,學生自由寫話,再自由說一說。

冰心的《紙船——寄母親》語言平實樸質,情感真摯,扣人心絃。以此詩導入新課,容易勾起學生內心情感的涌動,激發學生探究課文的迫切慾望。爲學習文本做好了情感鋪墊。

作者和背景的介紹對於學生深入課文,體會作者內心的情感具有拋磚引玉的重要意義。

掃清字詞障礙,爲理解課文做準備

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初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引導學生從神態、語言、動作等角度感知母親形象,初步體會文章表達的感情

溫故而知新,通過複習導入環節,既訓練學生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又可以喚起學生的記憶與情感,在鞏固的基礎上快速進入文本的情感世界。

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字、詞、句反覆品讀,以讀促講、讀中悟情

抓住重點語句展開感悟探究。讓學生選擇學習方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去談,並體會着“我”的心境以及母親的心情充分朗讀

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作者對母親神態、動作的描寫體會母親撫慰我的細緻和體貼。

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母親的內心,感受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

在品讀文本的過程中,不着痕跡的滲透寫作方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着重引導學生重讀“整宿整宿,翻來覆去”等詞,體會母親的堅強與無私,並體會“我”的愧疚之情。

學習時引導學生抓住幾個關鍵詞來體會母親情感的變化,從而體會母親深沉而無私的愛。 讓抓住文中細節描寫來談談母親的偉大無私,教師注意點撥引導。

課堂是生成的,教師要善於抓住學生的發言,適時引導、追問,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架設文本—學生——生活體驗之間的橋樑。

教師放手讓學生充分地朗讀,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

此時,學生在品讀中感悟,在感悟中品讀,作者對母親的熱愛,思念,愧疚之情學生已有深刻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