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教案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1W 次

教學內容: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教案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101—106頁。 教材簡析:

本信息窗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因數、倍數的基礎上,進一步來探索2、3、5的倍數的特徵。通過呈現 “百數表”和“列舉法”讓學生從表中(或列舉的數據)找出2和5的倍數,並用不同的符號分別圈出,再觀察其特徵。在理解2的倍數的特徵後,揭示偶數和奇數的含義。對於2、5的倍數的具體特徵,則引導學生在觀察、交流的基礎上自己歸納。2、5的倍數的特徵僅僅體現在個位上的數,比較明顯,容易理解,而3的倍數的特徵,不能只從個位上的數來判定,必須把其各位上的數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爲3的倍數來判定,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把它放在2、5的倍數的特徵後面教學。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2、5和3的倍數特徵的探索過程,理解並掌握2和5的倍數的特徵,會運用這些特徵判斷一個數是不是2和5的倍數;知道偶數和奇數的意義,會判斷一個自然數是偶數還是奇數。

2.在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比較、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增強學生的探索意識,進一步感受數學的魅力。 教學過程:

第1課時(總第32課時)

內容:2和5的倍數的特徵

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選擇一個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事件(如六.一節目匯演、陽光體育運動活動現場等)引出信息窗情境圖。

談話:同學們,“每天運動一小時,健康生活一輩子”,陽光體育運動讓我們健康快樂成長,讓我們一同欣賞活動中的精彩瞬間吧!

二、合作探究、概括特徵

1. 提出問題

觀察情境圖,根據信息讓學生獨立提出數學問題。

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學生可能提出“跳圓圈舞的共有多少人?”對這些簡單的計算問題要一略而過,把學生的提問引到:跳交誼舞(圓圈舞)可以派多少人?

2. 學習2的倍數的特徵

(1)跳交誼舞可以派多少人?

學生可能列舉很多不同的數(如6、8、20、14、98等)

問:你能用學過的知識用一句話概括說說可以派多少人?

學生可能說是2的倍數,也可能說是雙數等。

(2)2的倍數特徵

問:2的倍數有什麼特徵呢?

學生在生活中已經具備了“雙”即爲“2個”的經驗,可能從列舉的數中概括出:都是雙數等結論。

問:生活中哪裏用到雙數?

學生可能說出:街道的門牌號一邊是雙數一邊是單數,階梯教室的座位號一排是雙數一排是單數等。

問:這些雙數都是2的倍數,它們有什麼特徵呢?對待數學問題不能只憑猜測,要進行驗證。對這個問題的研究老師爲你提供一張百數表,你可以從表中把2的倍數圈出來,也可以把2的倍數寫出來,然後觀察這些數有什麼特徵。

(3)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小組合作研究

(4)彙報交流

學生的結論可能有:

個位上是雙數

與十位沒有關係,個位是0、2、4、6、8

(學生只要說的有道理就應該肯定,引導學生研究個位有什麼特徵與十位有什麼關係來總結特徵)

小結:所有2的倍數的個位上都是什麼數?(0、2、4、6、8)。因此,判斷一個數是不是2的倍數,只要看這個數什麼部分的數就可以了?(個位上的數字)

(5)驗證結論

剛纔我們研究的這些數比較小,你能舉一個多位數來驗證一下嗎? 學生自己舉例驗證。

(6)學習偶數、奇數。

①老師介紹偶數、奇數的概念。老師舉多個數,學生判斷是偶數還是奇數。 ②說明:0是偶數,但我們在這個單元中一般不考慮0。

③介紹學習方法:剛纔同學們把2的倍數寫出來研究的方法叫列舉法,這是一種很好的數學研究方法。

3. 學習5的倍數的特徵

(1)用剛纔的方法自己研究5的倍數的特徵

(2)交流:個位上是5或0。

(3)學生舉例驗證。

4. 2和5倍數的共同特徵

學生獨立思考總結:個位是0的數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

對有困難的學生可以引導學生用“百數表”把2、5共同的倍數找出來研究特徵。

三、鞏固練習

1. 自主練習2

奇數、偶數學生容易分清,做此題的時候可以比比誰分的快,讓疲勞的大腦興奮起來。

2. 自主練習

先讓學生自己填一填,再交流,然後根據2、5共同的倍數讓學生把兩個集合圈重新畫一畫

2的倍數 5的倍數

3. 按要求組數。

0 、6、9、7

奇數:

2的倍數:

5的倍數: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研究了什麼問題?用什麼方法研究問題?

第2課時(總第33課時)

內容: 3的倍數的特徵

過程:

一、出示情境圖,揭題。

指名說說2、5倍數的特徵

直接揭題:上節課我們學習了2和5倍數的特徵,3的倍數有什麼特徵呢?

[設計意圖]直接看情境圖,複習舊知識簡捷、明快,一上課就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知識的學習上。

二、嘗試探究

1. 猜測3的倍數的特徵

受2、5倍數特徵的影響,學生大多會從數的個位上的數字進行研究,學生可能猜測:個位上是3、6、9的數是3的倍數

針對學生的錯誤結論,引導學生及時舉出反例予以反駁:13、16、26、29等一些數個位上3、6、9就不是3的倍數,而24、15、27等一些數反而是3的倍數。 談話:看來只觀察一個數的個位數字是不能確定這個數是否是3的倍數,那麼3的倍數到底有什麼特徵呢?

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進行研究?(百數表、列舉法)

學生獨立嘗試、小組交流、全班彙報交流

2. 探究特徵

①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進行研究?(百數表、列舉法)

談話:把“百數表”中3的倍數圈出來研究研究。(學生人手一份十行十列的百數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②學生獨立嘗試後小組交流。

③全班彙報交流,學生的結論可能有:

3的倍數都在一斜行上

3的倍數都是隔兩個數出現一次

3的倍數個位上的數字沒有規律

3的倍數十位上的數字沒有規律

④師引導:每一斜行上3的倍數有什麼規律?

⑤學生思考交流:

“3”的那條斜線,另外兩個數12和21的十位和個位上的數字加起來都等於3 “6”的那條斜線上的數,兩個數字加起來的和都等於6

“9”的那條斜線上的數,兩個數字加起來的和都等於9

問:另外的呢?

每個位上的數加起來有的是12,有的是15,有的是18

⑥小結:3的倍數有什麼特徵呢?

給學生充分發表見解的機會,引導學生總結3的倍數的特徵:一個數各個數位上數的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三、鞏固練習

1、自主練習4

學生判斷時注意說說判斷的依據。學生利用特徵判斷後,教學生快速判斷法,比如49只看4就知道它不是3的倍數,引導學生髮現:遇到數字本身是3的倍數時,可以略去不加,如1236,只要算1+2=3即可判斷1236是3的倍數。

2、自主練習5

3、自主練習6

4、自主練習7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學習了2、5、3的倍數的特徵,你還想了解什麼?(要學生自覺的去探討4、6、9??的特徵)

信息窗2:質數與合數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第107—109頁。 教學簡析:

本部分知識是對整數認識的一次拓展,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自然數以及初步認識因數和倍數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信息窗選取了體操表演這一現實性的生活素材藉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入對知識的學習,使抽象的數論知識形象化,降低了認知難度。在前面學習了2、3、5倍數的特徵,奇數與偶數,質數與合數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分解質因數與分解質因數的意義、探究分解質因數的方法。 教學目標:

1.經歷觀察、歸納、推理,獲得什麼是質數和合數的數學猜想,理解質數和合數

的概念,並能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體驗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發展過程。

2.使學生理解質因數和分解質因數的含義,初步掌握分解質因數的方

3.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過程:

第1課時(總第34課時)

內容: 質數與合數

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談話:明年奧運會就要在北京舉行了,爲弘揚奮勇拼搏的體育精神和健身意識,學校舉行了團體操表演,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各個班整齊的方陣。(出示情境圖)你能發現什麼?

2.學生會發現了排成各個方陣的人數分別是24、25、32、35、40。

問:仔細觀察這些數字,它們有什麼特點呢?

小組討論然後全班交流。

3.教師適時引導學生髮現這些數與它們的因數的關係,幫助學生髮現這些數都有兩個以上的因數。從而使學生產生疑問:有兩個以上因數的都能擺成方隊嗎?其他數行不行?

[設計意圖]這樣的教學,使學生懸念頓生,興趣盎然,思維處於欲罷不能的狀態。此時教師巧妙地把握住時機,導入新課。這樣入手,激發了全體學生的興趣,使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爲本節課的順利實施提供了有效的條件。

二、動手實踐,探索新知。

1.針對疑問,鼓勵學生大膽猜測,談一談自己的想法。

2.利用準備好的小方塊擺一擺,看一看哪些數字能擺成方陣,哪些不能?驗證自己的想法。

教師在學生操作過程中,進行巡視,適當指導。

[設計意圖]教師充分讓位還權,放手讓學生去探究,留足學生探究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通過觀察、動手操作去發現、驗證自己的想法,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做”數學,從而體現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參與意識。

3.交流自己的發現。

通過動手擺方陣,學生可能發現(1)1、2、3、5、7、11、13、17等數字不能擺成方陣,(2)4、6、8、9、10、12、14、15等數字能擺成方陣。

小組爲單位觀察、討論:這兩類數字有什麼特點?

4.全班交流。

引導學生髮現:數字可以分成三類,有的數字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有的數字含有兩個以上的因數;而1只有一個因數。

(1)我們把具有像2、3、5、7、11??特徵的數叫做質數。想一想什麼叫做質數?引導學生概括: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的數,叫做質數。我們把具有像4、6、8、9、10、12、14??這樣的特徵的數叫做合數。想一想什麼叫做合數?引導學生概括:除了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外,還有其他的因數,這樣的數就叫做合數。

(2)質數和合數的區別是什麼?

(3)1是質數?還是合數?爲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