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姥姥的剪紙》教學設計(附反思)

《姥姥的剪紙》教學設計(附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7W 次

 教材分析

《姥姥的剪紙》教學設計(附反思)

《姥姥的剪紙》是九年義務教育蘇教版國標本第十一冊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姥姥剪紙技藝高超,廣結善緣,以及我與姥姥之間那份濃濃的親情。教材編排的意圖是:通過教學,要讓學生感受姥姥剪紙技藝的高超和祖孫之間的濃濃親情。

 學情分析

對於六年級的學生,具有人與人之間濃濃親情的文章已有過多次學習,抓人物言行體會人物內心想法及品質已有過多次接觸,況且,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由姥姥或奶奶帶大的因此,在本文教學時讓學生感受姥姥剪紙技藝的高超和祖孫之間的濃濃親情應該不是難點。因爲現在的學生基本不幹活,實踐太少,所以理解“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這句話的含義就有點難度。

 教學目標(含重、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

2、聯繫上下文,並結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這句話的含義。

3、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靈手巧、勤勞善良和對“我”濃濃的親情,感悟作者字裏行間流露的對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學重點

體會“我”與姥姥之間的濃濃親情。

 教學難點

理解“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初品文本

1、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課文《姥姥的剪紙》。通過上一課時的學習,你覺得課文圍繞着剪紙,作者回憶了他和姥姥的哪些往事?

2、請你快速地瀏覽課文,找一找課文中的哪一句話最能夠表達作者的這種魂牽夢縈、難以割捨的情懷?

3、就是這句話,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中用了哪些關聯詞,你從中體會到什麼?

4、好一個“就立刻變得有聲有色”,“聲”就是“聲音”,這裏的“色”,難道是顏色、色彩的意思嗎?你認爲怎麼講?(我認爲是指孩提時候的生活。)這種生活是充滿什麼色彩的?

5、是啊,這就是作者心中的“有聲有色”! “我”只要憶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紙聲,立刻就會回想起------

6、這就是作者心中和夢中的“有聲有色”,那麼這些聲音和生活到底具有怎樣的魔力呢?要想有更加深入的體會,我們要深入到課文的字裏行間中去感受感受。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回憶作者與姥姥之間的往事,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入情入境的走進課文。】

  二、研讀課文,體會姥姥的特點

1、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姥姥剪紙技藝高超呢?請同學們輕聲讀1—6自然段,畫出相關的句子。

2、結合學生回答,課件出示下列句子,指導學生朗讀,體會技藝高超。

(1)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便要什麼就有什麼了,……無所不能。

(“普普通通”“翻來折去”材料平常,方法簡單,居然“要什麼有什麼”“無所不能”,從正面表現了姥姥剪紙技藝的高超。)指導朗讀。

(2)“你姥姥神了,剪貓像貓,剪虎像虎,剪只母雞能下蛋,剪只公雞能打鳴。”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姥姥的剪紙形象逼真)

(3)想欣賞一下姥姥的剪紙作品嗎?你能用一個詞語來概括姥姥的剪紙有什麼特點?姥姥了?(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活靈活現)(無所不能、技藝高超、心靈手巧……)

(4)你們能仿照課文的句子來讚一讚姥姥的剪紙嗎?

出示句型:剪——像——,剪——像——,剪——能——,剪——能——。

(5)一天,我用雙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雙眼,讓她摸着剪窗花。豈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鵲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與喜鵲形象生動,大小疏密無可挑剔。

引導學生抓住“死死地捂住”“摸着剪”“形象生動”“無可挑剔”來感受姥姥的剪紙技藝高超。

3、姥姥是如何練就這一手剪紙絕活的呢?你能從文中找到答案嗎?

(1)你能聯繫上下文說說這句話的含義嗎?

(數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燈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兩根延長的手指。)

(2)你能用學過的俗語、諺語、名言來概括這句話的意思嗎?

(3)對於熟能生巧的道理,你有這樣的體驗嗎?

(4)結合學生回答,出示下列句子,並聯系生活實際加以體會:

“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

4、過渡:姥姥不僅剪紙技藝高超,她還是一個 的人。你從課文中體會到了嗎?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感受姥姥的勤勞善良、人緣廣、乾脆利落。

5、姥姥剪紙技藝高超,引得衆人嘖嘖稱讚,作者也是心服口服。她對鄉親們是如此友好,對我這個調皮的外孫更是疼愛有加,她又是如何用剪紙來傳達這份真情呢?

【設計意圖:此環節,以過渡語巧妙地將學生的目光聚焦到姥姥及剪紙的身上,引導學生用心靈與文本對話,感受姥姥的勤勞、善良。通過反覆的引讀,讓學生的心間溢滿對姥姥的敬仰之情,體會我與姥姥濃濃的親情。】

 三、透過剪紙,體味祖孫情深

1、“密雲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裏游泳出危險,便用剪紙把我拴在屋檐下。” 這看似平淡的一句話,你認爲哪一個字用得很傳神?(拴)“拴”怎麼理解?課文中是說什麼拴住了什麼?姥姥的剪紙到底有什麼神奇的功能,牢牢地拴住了上學前的我呢?

2、默讀課文第7—13自然段。找找在這裏具體寫了幾幅姥姥的剪紙?是什麼樣的?

一隻頑皮的小兔子騎在一頭溫順的老牛背上。

一頭老牛和一隻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一頭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隻歡蹦着遠去的小兔子,聯結它們的是一片開闊的草地。

3、這三幅剪紙的圖案有什麼特點?兔子和老牛各代表什麼?剪紙中的老牛和兔子有什麼特點?(兔子總是在玩耍,老牛總是在幹活)

從中你體會到什麼?(姥姥對我的喜愛和呵護,對我的關心和照顧。)

4、引讀:從那時候起,……充滿了好感。爲什麼這裏用省略號,你彷彿還看到了什麼?(煮飯的老牛、洗衣服的老牛、餵豬的老牛……)

5、本段文字語言優美,感情真摯,大家可以背下來嗎?

6、是呀,姥姥那神奇的剪紙,牢牢地拴住了上學前的“我”。“我”由衷地發出了這樣的感嘆: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只要憶及那悅耳至極的剪紙聲,我的心境與夢境就立刻變得——有聲有色。

【設計意圖 :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此環節是學生在感悟語言的同時,也要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放飛想象的翅膀。】

三、心夢飛揚 親情流淌

1、姥姥的剪紙拴住了我的幼年時代,拴住了我上學前的一個個密雲多雨的盛夏,後來我上學了,小學、中學、大學——越走越遠了,還拴得住我嗎?何以見得?

2、請你把目光移到這幅剪紙上,誰再來讀讀描寫這幅剪紙的文字。如果,讓你給這幅剪紙取個名兒,你會取什麼名兒?(《凝望》 《無聲的愛》《我的童年》《我是風箏,你是線》 《聯結》)

3、同學們,姥姥寄給我的剪紙,想對我說什麼呀?看到這幅剪紙,我想對姥姥說什麼話呢?

4、同學們,這僅僅是一幅剪紙嗎?如果說童年時拴住的是我的身體,那麼到現在拴住的其實是我的什麼?

5、我心飛揚,我夢依舊,姥姥的剪紙將拴我一生,拴我一世,讓我們飽含真情地齊讀這一段話。

四、總結課文,傳遞恩情

1、同學們,剪紙不光展示了姥姥高超的剪紙技藝,更體現了姥姥對作者的疼愛牽掛,寄託了作者對姥姥的思念和依戀,它如同橋樑溝通了姥姥與作者之間的感情,宛如紐帶,拉近了兩人之間的距離。讓我們永遠地記住這份濃濃親情的見證——姥姥的剪紙!讓我們永遠地記住這個親切而又溫暖人心的名字——姥姥!

2、其實,文章學到這裏,有沒有令你想到了些什麼呢?在你的身邊最熟悉最親近的人。是的,也許我們的爺爺、奶奶、姥姥並沒有這麼一手令人驚歎不已的絕活,但是,他一定和文中的姥姥一樣有一個永恆的動作、一個永恆的眼神、一句永恆的話語,也許只是端着一碗熱湯向你走來,也許只是一個當你晚歸時那焦急的眼神,也許只是一句讓你早已厭倦的話語:“小心,彆着涼﹗”……這些都值得我們捕捉、記憶和懷念。

3、有一首歌這樣唱着:我來自偶然,像一顆塵土,有誰看出我的脆弱;我來自何方,我情歸何處,誰在下一刻呼喚我……(隨後感恩的心》響起。)

4、(在音樂聲中)孩子,記住:天地雖寬,這條路卻難走,親人、故鄉永遠是你永遠的港灣,感謝親人、感謝命運、感謝生活……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是爲了深化主題,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讚美姥姥,敬仰之情溢於言表,一個高大的姥姥的形象將永遠定格在學生的心中。】

 五、課外拓展,延伸親情。

1、剪紙藝術是一門易學但難精的民間技藝。有機會上網的話,可以登錄中國剪紙網,進一步瞭解我們燦爛的剪紙藝術,也可以蒐集其他品種的民間藝術的資料。

2、在收到姥姥寄來老牛望着遠去的小兔子的剪紙後,作者心境肯定頗不寧靜,眼前肯定會浮現出和姥姥在一起時候多姿多彩的生活畫卷。假如你是作者,該怎麼給姥姥回信呢?試着寫寫。

3、拓展閱讀:朱自清《背影》、冰心《荷葉母親》朱德《我的母親》

 板書設計

12、姥姥的剪紙

剪紙:栩栩如生  活靈活現

姥姥:心靈手巧  勤勞善良

 教學活動設計(含師生對話設計)

 一、複習導入,初品文本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課文《姥姥的剪紙》。作者的名字很好聽,叫做笑源。北方人管外婆叫姥姥,口語就一個字——姥,叫起來很親切。我們一起學着笑源,來叫一聲,姥姥。

2、好聽!挺親切的。同學們,笑源的姥姥還有一樣拿手絕活兒呢!那就是——剪紙。

3、通過上一課時的學習,你覺得課文圍繞着剪紙,作者回憶了他和姥姥的哪些往事?

4、請你快速地瀏覽課文,找一找課文中的哪一句話最能夠表達作者的這種魂牽夢縈、難以割捨的情懷?

5、就是這句話,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中用了哪些關聯詞,你從中體會到什麼?

6、這些聲音和生活到底具有怎樣的魔力呢?要想有更加深入的體會,我們要深入到課文的字裏行間中去感受感受。

 二、研讀課文,體會姥姥的特點

1、你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姥姥剪紙技藝高超呢?請同學們輕聲讀1—6自然段,畫出相關的句子。

2、結合學生回答,課件出示下列句子,指導學生朗讀,體會技藝高超。

3、姥姥是如何練就這一手剪紙絕活的呢?你能從文中找到答案嗎?

(1)你能聯繫上下文說說這句話的含義嗎?

(數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燈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兩根延長的手指。)

(2)你能用學過的俗語、諺語、名言來概括這句話的意思嗎?

(3)對於熟能生巧的道理,你有這樣的體驗嗎?

(4)結合學生回答,出示下列句子,並聯系生活實際加以體會:

“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

4、過渡:姥姥不僅剪紙技藝高超,她還是一個 的人。你從課文中體會到了嗎?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感受姥姥的勤勞善良、人緣廣、乾脆利落。

 三、心夢飛揚 親情流淌

1、姥姥的剪紙拴住了我的幼年時代,拴住了我上學前的一個個密雲多雨的盛夏,後來我上學了,小學、中學、大學——越走越遠了,還拴得住我嗎?何以見得?

2、如果,讓你給這幅剪紙取個名兒,你會取什麼名兒?(《凝望》 《無聲的愛》《我的童年》 《我是風箏,你是線》 《聯結》)

3、同學們,姥姥寄給我的剪紙,想對我說什麼呀?看到這幅剪紙,我想對姥姥說什麼話呢?

4、同學們,這僅僅是一幅剪紙嗎?如果說童年時拴住的是我的身體,那麼到現在拴住的其實是我的什麼?

5、我心飛揚,我夢依舊,姥姥的剪紙將拴我一生,拴我一世,讓我們飽含真情地齊讀這一段話。

  四、總結課文,傳遞恩情

1、同學們,剪紙不光展示了姥姥高超的剪紙技藝,更體現了姥姥對作者的疼愛牽掛,寄託了作者對姥姥的思念和依戀,它如同橋樑溝通了姥姥與作者之間的感情,宛如紐帶,拉近了兩人之間的距離。讓我們永遠地記住這份濃濃親情的見證——姥姥的剪紙!讓我們永遠地記住這個親切而又溫暖人心的名字——姥姥!

2、其實,文章學到這裏,有沒有令你想到了些什麼呢?在你的身邊最熟悉最親近的人。是的,也許我們的爺爺、奶奶、姥姥並沒有這麼一手令人驚歎不已的絕活,但是,他一定和文中的姥姥一樣有一個永恆的動作、一個永恆的眼神、一句永恆的話語,也許只是端着一碗熱湯向你走來,也許只是一個當你晚歸時那焦急的眼神,也許只是一句讓你早已厭倦的話語:“小心,彆着涼﹗”……這些都值得我們捕捉、記憶和懷念。

  五、課外拓展,延伸親情

假如你是作者,該怎麼給姥姥回信呢?試着寫寫。

  教學反思:

《姥姥的剪紙》爲我們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紙技藝高超的姥姥。她手裏的剪紙會說話,會傳情,永遠牽動着作者的心,讓祖孫有了太多的回憶與快樂。整篇課文語言優美,情感飽滿。

“剪紙”是貫穿全文的線索,也是情感的載體。在教學設計時,我始終圍繞姥姥的“剪紙”開展教學活動。我把全文分爲兩部分,第一、二段爲第一部分,先是讓學生找描寫剪紙的語句,感受姥姥剪紙的形象生動、精巧細緻,在感官上有一個形象的瞭解。接着,以“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爲中心句,思辯姥姥爲什麼能“熟能生巧”,怎麼練的,結果怎樣,進一步感受姥姥的心靈手巧。學生通過朗讀以及重點詞句的理解,對姥姥高超的剪紙非常佩服,我能從他們有感情的朗讀體會到這一點。

然而,整篇課文要表達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紙技藝,更是祖孫之間那份濃濃的親情。在第二部分的教學中,我還是抓住剪紙,讓學生找出三幅牛兔剪紙圖,想想它們有什麼特點,體會到在實際生活中姥姥的勤勞,作者的貪玩。學生在交流這三幅圖片的含義時,能聯繫自己的實際生活,感受姥姥對作者的疼愛時,更激起對自己家人的感恩。所以,當我讀着作者後來寫的對姥姥臨終前的回憶時,教室裏一片安靜,有的學生感動得甚至要流淚了。我想這正是我要的教學效果,不僅僅是讓學生欣賞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紙藝術,更是讓學生體會到親人的關愛,永遠心存一份感激,並把這份情傳遞給身邊所有的人。

啓發:在短短兩節課要理解“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這句話的含義不太可能。現在的孩子普遍嬌生慣養,動手能力很低,對於培養孩子們的動手能力還有一點難度,在今後的教學或生活中注意多讓孩子動起來,在家多幫父母幹力所能及的事,而不只是眼高手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