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錦集9篇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錦集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2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錦集9篇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1

教材分析:這首詩敘述了一個山區孩子童年的幻想--對大海的熱烈嚮往,長大後依然不停地去追尋它詩的語言自然,流暢,活潑。。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詩。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

過程與方法目標:感悟詩中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追求理想的心境。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探究詩中的海與山蘊涵的意思。

教學重、難點:

1.理解作者對理想的憧憬和癡想

2.學習作者追求理想時的鍥而不捨的精神

3.瞭解海與山的內在涵義

學情分析:這首詩起源於童年經驗,詩中那耽於幻想,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強烈好奇心的少年。對於剛剛告別童年的學生來說,是熟而又知的。抓住這一共同點,使學生們在感情上產生共鳴,這是這節課的突破點,有助於學生深入理解這首詩蘊涵的人生思考和感悟。

課前準備:準備:我的夢想。

教具準備:配樂朗讀磁帶;錄音機;投影儀;配文插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同學們,對於我們來說,童年剛剛過去並不陌生,你還能回憶起童年的一些趣事嗎?(喚起童年的回憶)你還記得童年時你的那個最大的夢想嗎?(同學們爭先回答)的確,幾乎每一個人的童年都有一些幻想和心願,可能就是這些幻想和心願吸引着我們,帶我們走進另一個世界,哪怕爲之付出代價,也不放棄。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詩,寫得就是童年時代追求夢想得事,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作者的童年夢想吧!

二、 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檢查預習情況(投影)

1、 給畫橫線的字注音並解釋詞

隱祕 癡想 鐵青 凝成 誘惑 喧騰一瞬間

(明確: 隱祕:隱蔽不外露

誘惑:願意是使用手段使人認識模糊而做壞事。在本詩中是吸引的意思。

喧騰:喧鬧沸騰。

2、《在山的那邊》選自 ,作者 。

三、細讀課文,整體感知:

1.配樂朗誦此詩(2 遍)

第一遍:瞭解本詩的內容

第二遍:把握作者的感情

2.朗讀此詩(自己練習)

3. 找同學起來朗讀

4.針對中朗讀存在的問題加以點評

① 讀準字音 ②普通話標準

③自然流暢,不讀破句 ④ 有感情的朗讀

5.在教師點撥的基礎上,再練習朗讀

6.再找學生起來朗讀

小結: 經過教師的教讀,學生們的朗誦水平明顯提高。 (給予鼓勵和表揚)課下可以分組進行朗讀比賽,鞏固朗讀能力。

四、深入感悟,鑑賞創新。

詩中的我的童年幻想是什麼?

(明確:我是一個耽於幻想,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強烈好奇心的少年。我是爲實現自己的理想努力奮鬥,不怕困難,併爲之鍥而不捨的少年。

五、課堂總結。學生總結

六、佈置作業。

把自己的夢想用詩的形式表達出來,不超過30行。

七、板書設計。

在山的那邊

王家新

山---海

八、課後反思。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

1、《在山的那邊》選自 ,作者 。

2、解釋詞語:

隱祕 癡想

二、精讀課文,深入感悟,鑑賞創新:

1.我實現了自己的理想了嗎?爲什麼?

(明確:詩中並沒明確說出理想實現了沒有,只是在詩尾用向大家發出號召的方式提出:經過努力,理想一定會實現的觀點。因爲這首詩的主旨並不在於實現理想的結果,而至於過程,是要讚美那種爲實現理想努力奮鬥並鍥而不捨的精神。

2.提煉詩的中心思想

( 明確:本詩通過寫一個耽於幻想,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強烈好奇心的少年,讚揚了追求自己的夢想,爲實現理想努力奮鬥並鍥而不捨的精神,並號召大家學習這種精神,發揚這種精神。

建議:最好指導學生自己總結出中心思想,教師給予引導就可以了。

三、質疑問難,合作探究:

1.探究討論:詩中的海與山蘊涵着什麼意思?(分小組討論,因爲詩的中心思想已明確,學生只要用腦一想就能得出結論,所以這個題學生自己討論就可以了,教師不必要講解)

( 明確:海是少年的夢想,理想(自己總結)信念,想望(詩中的詞)山是少年追求理想過程中的一個個困難,一個個小的目標。

2.詩句山那邊的山啊,鐵青着臉中鐵青着臉是寫山的顏色嗎?

( 明確:不是寫山的顏色,是擬人的手法。把山比擬成人,是修辭方法的一種。擬人--定義:是把事物模擬做人來寫的修辭方式。

作用:色彩鮮明,描繪形象,表意豐富。 建議:讓學生舉例子,教師點撥

四、體驗與反思(四人小組討論後發言)

(1)每個人在成長中都會遇到很多困難,主要是看你面對困難時怎樣對待,怎樣克服困難。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說說自己的感想。

(2)小結(師)

要想翻過山,見到大海,必須百折不撓,堅持奮鬥。在今後的人生之路上,讓我們牢牢記住本課中的海.

五、拓展延伸,以讀帶寫

以〈〈我終於見到了大海〉〉爲題寫一段話。

(提示:1.充分利用想象,想象我翻過一座座大山,經歷無數險阻之後,終於見到了日思夜想的大海,這時的心情會是什麼樣子的?

2.討論之後寫下這段話,找幾個代表學生在班裏交流一下,答案並不唯一,目的在於開拓思路,發揮想象。

六、佈置作業:

學習本文,你又重新樹立了怎樣的理想?你將怎樣爲實現理想而奮鬥?課後寫一篇練筆,要有感而發。

七、板書設計:

在山的那邊

努力奮鬥

爬過了山 看到了海

克服困難 實現理想

八、課後反思:

這篇課文我們勝利的完成了課前所制定的教學目標,大家的課堂表現也非常積極,大部分的同學都在主動學習,這是我們這堂課成功的主要原因,我希望今後我們的學習都像今天這樣令人滿意。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2

複習導引

(一)複習目標

1.回顧基礎知識,深化理解掌握。

2.掌握本單元的知識結構。

3.品位賞析文章中的精美語言,領悟課文的深長意味。

4.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學習課文的表達技巧

(二)複習重點

1. 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學習課文的表達技巧。

2.品位賞析語言,領悟課文的深長意味。。

(三)複習方法

構建知識網絡,梳理剖析主幹知識;強化訓練以實現理解,,互動探究以尋求規律。

  第21課 風箏

1.在本單元的5篇課文中,《風箏》是意蘊最豐富的一篇,應該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宜從多種角度加以引導,拓展思維空間。

2.訓練探究文意的能力。這篇課文的難點較多,正是研究性學習的理想教材,要讓學生預習時把不理解的地方劃出來,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髮問精神。教師教學用書裏提出並解答了的九個問題,基本上解答了全文的要點,可以一次性提出來;同時,在“有關資料”中精選部分有助於探究課文主題的材料,提供給學生。讓學生將問題整理一下,根據材料和課文,有步驟地研究。

3.課文研讀要以難爲樂,又要把握住“度”,不要求一下子理解透徹。在原有基礎上提高一步就是收穫,理解不透徹的地方將來可以慢慢感悟,不必追求講深講透,不必追求面面俱到。

4.感受魯迅的人格、胸懷。

 第22課 羚羊木雕

1.可以分角色朗讀。

2.課文從孩子的眼光和心態看待——場家庭矛盾,敘事角度和敘事語氣與學生很接近,據此,教師應設法引起學生的共鳴。可以提問:女兒既然已經把羚羊木雕送給了萬芳,你認爲事情怎樣處理才恰當?怎樣才能避免這類不愉快的事發生?

2.這場矛盾沒有一個完滿的結局,留下一個空白,正好可以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討論。比如探討人物語言後的許多刪節符號所蘊涵的意味:比如指導學生分組,分別代表矛盾的三方,討論這場矛盾的是非曲直。

3.分析矛盾發展變化的幾個層次。

4.抓住人物內心變化發展的線索。

  第23課 散步

1.先要求學生跳讀課文,思考:“文章講述的是什麼事?表現哪個方面的話題?以此來整體把握課文。

2.問題研討:①你喜歡文中哪個人物?爲什麼?②散步本來是一件小事。作者卻小題大做、大詞小用,請把這些地方找出來,並說說這樣寫的意圖。⑧對我們寫作有什麼啓示?

3.研討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揣摩語言。比如全文中母親僅有兩句話,第一句話“還是走小路吧”,因爲她是“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後說的,有一個思想轉變的過程,所以應該讀成拖音“還一一是一一走小路吧”。而第二句“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揹着我。”不必大聲,應讀出母親吩咐兒子時的坦然。而“我”的那句“走大路”,讀的時候要表現出斬釘截鐵、沒有商量餘地的味道。

詩兩首(《金色花》《紙船》)

1.從揣摩語言入手,抓住其中的情景描寫或重要語句展開討論(見教學用書): 同時,最好聯繫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想象畫面和情景,幫助學生感受和理解。可以讓每個學生都動筆畫幾幅詩意圖。

2.在課的最後就本課組織一次朗誦比賽,鼓勵學生配樂朗誦。

3.瞭解散文詩的特點,瞭解冰心“小詩”的特點。

4.利用自讀課本,擴展閱讀泰戈爾詩、冰心小詩。

 第24課 《世說新語》兩則

1.基本教學模式應當是“誦讀一討論一—誦讀”。兩次誦讀的要求應有所不同,前—次要求和複述故事結合起來,達到基本成誦,並且讀懂,字詞句過關,最好能翻譯;後一次是背誦課文。

2.探究討論的重點可以有:A、用“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飛”,你認爲哪一句更好?爲什麼?我們能想出一二個形容飛雪的好比喻詞嗎?B、你如何看待陳元方的爲人原則、是非觀?

3.簡要介紹《世說新語》這部書。

綜合性學習;我愛我家

1.本次活動大多是學生個人在家庭中活動,所以,教師要做好佈置和安排。比

如:A、通過適當途徑和方式與家長溝通,讓家長對活動心中有數,便於活動順利而有效地展開;B、活動涉及到對家長的諮詢、追問或採訪,教師最好和學生一起討論一個具體的採訪提綱,設計一些具體問題。

2.提前一週佈置下去,提出具體要求。在這期間可以抽查學生的訪談提綱或記錄,以收到督促、監控之效。

3.評價不可缺少。評價的方式可以有:自我評價→同桌互評→小組評價→教師批改→講評作文,還可以通過問卷形式徵求家長意見,瞭解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對錶現優秀的同學予以表揚。評價的時候還需注意定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爲主,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4.課內活動時間:寫作2教時,交流1教時、評價1教時。

 關於課後練習

1.體現了少而精的原則。就數量來看,精讀課文三四道題,略讀課文兩三道題, 引導學生少做練習多讀書,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

2.練習分必做題和選做題,供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選用。

3.兼顧了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如《羚羊木雕》—文後的練習,具體分析略)。

4.特別強調對課文的整體感知和拓展,並嘗試讓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比如《風箏》和《散步》後都附錄了用來比較閱讀的短文,通過課內外的比較閱讀,對兄弟間的手足情和母子之間的親情有一個更深入的體驗和思考。

5.十分強調通過誦讀來理解、體味和感悟課文,有些還特別要求背誦。

6.設計了一些開放性、發散性的題目(略)。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暢地熟讀全文。

2.能說出“內集”“俄而”“差可擬”“未若”等詞的含義。並能將本文翻譯成現代文。

3.知道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

  學習重點:誦讀課文,多角度拓展思維。

  學習難點:對兩個詠雪佳句的評析。

  【知識鏈接】

1.作家和作品

劉義慶(403—444)南朝宋文學家。此人愛好文學,喜招納文士。

《世說新語》:是由他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一部記述魏晉時期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在內容上分爲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門。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不作任何誇飾。語言簡練、辭意雋永,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

2.謝道韞(349—409)“詠絮之才”的起源,魏晉時期的才女。她自幼聰識有才辯。是一代名將謝安的侄女,安西將軍謝奕之女,成人後又是大書法家王羲之的二兒媳,即王羲之二子王凝之之妻,可謂是出身於詩書富貴之家、禮樂簪纓之族。

  【課前預習】(高效課堂從預習開始)

1.給加點字注音:

俄而( ) 雪驟( ) 差( )可擬 ( ) 無奕( )女

2.參考註釋或查閱工具書,理解重點詞語的含義。

內集 兒女 俄而 雪驟

欣然 差可擬 未若

3.查閱資料,瞭解作者及背景:

《詠雪》選自 ,作者 , 朝 家。該書是 小說的代表作。

4.熟讀全文。

學習過程:

  【呈現目標 明確任務】

1.能正確流暢地熟讀全文。

2.能說出“內集”“俄而”“差可擬”“未若”等詞的含義。並能將本文翻譯成現代文。

3.知道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

  【合作預習 問題導向】

美美地讀(從讀中感受)

1.聽範讀:聽字音、節奏和情感。

2.組員朗讀展示。

認真地譯(從譯中探究)

小組合作,結合課前預習中的重點詞語翻譯全文。

細細地品(從品中領悟)

小組合作探究,討論下列問題:

1.“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一句總述謝太傅家人詠雪的背景,極精煉地交代了時間 ,地點 ,人物 ,事件 等要素。

2.文中將雪比喻爲“ ”和“ ”(用課文原句回答),你認爲哪一個更好?爲什麼?

我認爲 一句更好,因爲 。

3. “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4.你喜歡文中的哪個人物?爲什麼?

我喜歡 ,因爲 。

  【生問師答 定向釋疑】(學則須疑)

提問嚮導:從文章的內容、表達技巧等角度提問,提出小組不懂的問題,向老師質疑。

  【盤點收穫 拓展提升】

1.請說出一句有關描寫雪的詩句: 。

2.課堂小結:

  【強化訓練 當堂達標】(仔細點、動動腦,相信你一定會有不錯的成績!)

閱讀《詠雪》,完成一至三題。

一、解釋詞語:(每詞8分)

1.內集:? 2.兒女:?

3.俄而:? 4. 差可擬:?

5.未若:?

二、翻譯下列句子:(每句15分)

1.白雪紛紛何所似: ?

2.撒鹽空中差可擬:

3.未若柳絮因風起: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4

①精讀

逐段(17節)理解研討,深入思索,反覆咀嚼、領悟詩歌深刻的含義和精妙的比喻。

②課堂討論

研討詩歌的思想內容及形象化語言:

第l節,在語言表達上有什麼特點?它對於表現思想內容有什麼作用?這一節在全詩中起什麼作用?

有關提示:採用比喻、頂針和修辭方法。作用是使語言形象、生動,在形式上環環相扣,在內容上步步推進。這一節總說是前進的方向;在全詩中起到統領的作用。

第2節,表達了什麼意思?能試着舉例說明嗎?

教師應啓發學生舉例證明。

第3節,這一節是從什麼角度談的?談談珍珠鏈和脊樑骨的比喻作用。

有關提示: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連綴在一起,正像珍珠鏈一樣,推動着歷史的前進。也如同脊樑骨,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精神支柱和動力。

第4節,在內容上是怎樣安排層次的?第三、四句有什麼深刻含義?

第5節,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樹立遠大的重大意義。

提示:a.使人積極樂觀。b.使人鬥志頑強。c.使人永遠年青。d.使人充滿活力。

第6節,怎樣理解獲得與犧牲?你對詩歌所說的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第7節,副產品的本體是什麼?有的人爲什麼也會酸辛?

有關提示:崇高的追求的是社會進步、人類幸福等,決不是個人榮譽。的實現可能給會個人帶來榮譽,但這正像副產品不是主要的。在這裏作者告訴我們,應當正確對待榮譽。

解決了以上問題,對所學的內容就基本掌握了。教師可根據需求,對以上問題作出增刪取捨,但不可將結論和盤托出,也不能只採用簡單的問答形式,要特別注重討論分析過程。應當由教師點撥、引導,讓同學自主發現,提出問題,合作探究,分析、解決問題。對獨到的發現和見解應予重視。812節教學研討,也應如此。

作業

①抄寫並識記字詞。

②背誦這首詩歌。

③完成研討與練習二(準備課堂交流)。

④預習剩餘部分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①檢查作業 。

②繼續研討與賞析。

③語言運用。

教學設計

檢查作業

①識記字詞。 ②朗讀、背誦。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積累豐富的詞語和生動的句子,有感情並準確的朗讀課文。

2、體味作者筆下四季雨的不同特點,體會作者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3、把握文章“總—分—總”的結構,學習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在寫景散文中的運用。

4、感受自然萬物的美好,感悟作者自然與生命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體味作者筆下四季雨的不同特點,體會作者所抒發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總——分——總”的.結構,學習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在寫景散文中的運用。

[教學設想]

本文最突出的特點是畫面美,教學中在整體把握文章的基礎上,調動學生共同分析文章的畫面美,並領會作者抓住特徵寫景時用筆之細膩,同時領悟、體會作者外露的情感。

[教學方法]自讀法、朗讀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多媒體展示)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韓愈 《早春》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王維 《山居秋暝》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僧志南 《絕句》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蘇軾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周紫芝 《鷓鴣天》

雷聲千嶂落,雨色萬峯來。——李攀龍《廣陽山道中》

雨在古代詩人筆下,已經被寫得如此之美,在當代詩人眼裏,它會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當代的“抒情詩之王”劉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

二、 字詞預習檢查

(以小組爲單位討論預習的字詞,弄清字詞讀音、字形以及含義。組內練寫,互相檢查。)

注①讀準字音。

靜謐( mì ) 蒞臨( lì ) 吝嗇( lìn )( sè )

咄咄逼人(duō ) 粗獷(guǎng ) 乾澀(sè )

②掌握下列詞語

靜謐:安靜。謐,安寧、平靜。

蒞臨:來到、來臨(多指貴賓)。

吝嗇:過分愛惜財物,不捨得給別人,也不捨得自己用。

淅淅瀝瀝:形容輕微的風聲、雨聲、落葉聲等。

咄咄逼人:形容氣勢洶洶,盛氣凌人。

三、 朗讀訓練

1、配樂欣賞,初步感知。

2、齊讀課文,注意朗讀時的重音和停連。

四、文本分析(以小組爲單位,互相討論分析)

1、文章的寫作思路。

2、用兩三個詞語概括每個季節的雨的特點。

春雨的特點:美麗而嬌媚

夏雨的特點:熱烈而粗獷

秋雨的特點:端莊而沉思

冬雨的特點:自然而平靜

3、作者的情感

文章通過對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點的描繪,抒發了作者對雨的愛戀和讚美之情,表現了作者對生命與大自然的熱愛

4、請幾位同學分別朗讀2——5段。

五、難點分析(小組合作交流,展示自己小組討論結果)

1、文章沒有直接描寫春雨,而是寫萬物經雨洗淋後的情態。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這段文字寫了春雨給萬物帶來的變化,是間接描寫,展現了雨過天晴的春意盎然。間接抒發了對春雨的愛戀之情。

2、淒冷的秋雨爲什麼能純淨人們的靈魂呢?

秋天的雨,端莊而又沉靜。在人們勞累了一個春夏,收穫的時節,給人安靜與深思,秋雨使人靜謐,使人懷想,使人動情,所以說可以純淨人的靈魂。21

3、這種“特殊的溫暖”,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冬雨給人以清冷和柔和的,萬物經過冬天的洗滌,使人感覺到溼潤、明亮與溫暖,讓人忘記冷冽的寒風,乾澀而苦的氣息,忘記了嚴冬。W

4、上文寫雨多用“她”或“它”指稱,爲何這一段改稱“你”。

用第二人稱稱呼雨,顯得更親切感人,更能充分表達出作者對雨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六、修辭分析

學生找出文中運用了修辭的語句,並選出一句自己喜歡的句子談談。

七、作業

1、有感情並準確的朗讀課文。

2、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到積累本上。

3、以“風的四季”爲主題,運用比喻、擬人或者排比的修辭手法寫幾句話。

【教學總結】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同時它還強調“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由此可以看出閱讀是一個學生個性化表達的過程,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特的感受。

在引導學生感受優美散文時,要立足學生,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揮,培養學生感受美、鑑賞美得能力。我基於新課標的要求,同時瞭解到七年級的學生對散文有一定了解,但是學生在感受散文和鑑賞散文的能力上還有所欠缺。因此我在設計這邊課文時,通過讓學生四讀課文,去感受散文的優美。首先初讀課文,在朗讀的過程中讓學生解決文章中的生字詞,瞭解這篇文章的內容,同時要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拿出手中筆進行批註,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看書的習慣。閱讀完之後檢測學生對這篇文章的生字詞掌握情況,並對一些易錯、難懂的字詞進行講解。其次,讓學生帶着問題二讀文章,“這篇寫得是雨的四季,那麼雨在四季有什麼特點呢?”設計這個問題是爲了學生從整體上去把握這篇文章的內容,很多學生會從文中圈畫出雨的夏、秋、冬季的特點,但對於雨在春季的特點不知道如何去總結。我在這點做得不太好,沒有遵循學生的認知發展特點,由易到難、由淺到深的有層次引導,這使學生直接去總結雨在春季的特點時顯得不知所從,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注意學生自身的特點,循序漸進地引導。再次讓學生三讀文章,感受散文的美,在這個環節中我主要讓學生從文中找出一處自己喜歡的語句進行賞析,可以從修辭、不同的角度等方面進行賞析,注重培養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欣賞美和鑑賞美的能力。但從這個環節我也瞭解到一些學生存在的問題,第一個是學生對一些修辭把握得還不是很到位,例如一部分同學不能夠準確區分比喻和擬人。第二是讓學生對課文進行鑑賞時,學生不知道從哪些方面下手。對於這些不足,在今後的學習中要進行專項練習加以鞏固。最後,再讓學生四讀課文,體會作者在文中滲透的感情。

雖然這堂課結束了,但我的人生教學課堂纔剛剛開始,對於剛剛講過的這堂課,覺得自己對本篇文章的重心把握得還算準確,思路還算清晰,但是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讓學生個性化讀的時間少;在鑑賞課文美的時候,對學生的引導不到位;課堂中語言不夠簡練,造成拖堂的現象。瞭解到自己存在着不足,在以後工作中要努力提升自己、改善自己、虛心學習、不斷提升自己。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① 培養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

② 理清故事情節。

③ 培養學生聯想和想像的能力。

④ 瞭解本文語言描寫的精妙,深刻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義。

⑤ 聯繫現實生活,體驗反思,培養敢說真話的良好品質。

  二、教學重點

① 聯想和想像。

② 作品深刻的內涵和思想。

③ 培養敢說真話的良好品質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課前準備

學生:熟悉課文。

老師:錄音機、磁帶。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理清故事情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二、教學設計

1、導入新課

說起童話,我們大家肯定會興趣盎然,那麼你都讀過誰的童話?(學生可能說:鄭淵潔、安徒生、格林等等),看來大家都讀過安徒生的童話,也非常喜歡他的作品。小學時,我們學過他的哪篇童話?(肯定會異口同聲地回答《賣火柴的小女孩》)好,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另一篇很有特色,也肯定會受大家歡迎的作品《皇帝的新裝》。不過,我想提醒大家注意:學習本文,要學會多角度、多側面的地學習,去分析。

2、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① 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可請一名學生朗讀,其餘學生邊聽邊猜想。到了一個新情節的開頭,不要急於往下讀,可以先把書合上,自己先試着想像,看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是否有差別。(肯定會有不同的想像,可讓這些學生談談自己的想像內容,老師可及時給予鼓勵。)

② 播放本課錄音。教師可指導學生邊聽邊圈點不理解的字詞,然後藉助工具書或與其他學習夥伴解決。

③ 指導學生在書上畫出一些自己認爲重要的詞語、句子或段落,以便幫助理解文章線索,進行深入思考。

然後讓學生討論,交流,得出結論

愛??織??看??穿??揭??議

本文以新裝爲線索展開情節,讓不同身份的人在這場騙局中登場,充分展示了他們的性格特徵。

3、角色朗讀,讀出各個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徵。

(旁白一人,皇上一人,老大臣一人,誠實的官員一人,小孩一人,其餘所有角色一人。)

4、佈置作業:

① 寫生字,理解詞義。

② 用普通話朗讀課文,做到讀音準確,語速適中,能正確讀出語氣。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

對課文主題的認識,對騙子的認識,培養學生敢說真話的可貴品質,培養學生想像能力。

  二、教學設計

指導學生探究性閱讀

① 品味文章重點詞語或語段。

a.指導學生在文中劃出自己認爲精彩的、重要的詞語或語段,然後進行旁批,寫出自己的看法。

b.四人小組交流。

c.全班進行交流,討論。

在討論過程中,對具體問題可能有爭議,如找的重點語段不同、旁批的不夠精確等等,教師注意引導,要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同時要注意點撥與指導,促使學生修改、完善自己的答案。

② 理解文章主題。

(小組交流,得出結論,語言不必強求一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本文通過一個昏庸而又窮奢極欲的皇帝上當受騙的故事,揭露和諷刺了皇帝和大臣們的虛僞、愚蠢和自欺欺人的醜行。

③ 多側面地評價騙子。

本文除了那個愚蠢的皇帝之外,還有兩個重要的人物,那就是騙子。他們爲什麼用織新衣而不用別的手段來騙皇帝?

3、小組討論、交流,得出結論:

因爲皇帝愛新裝已經到了成癖的程度,對騙子所說的神奇而又漂亮的新裝自然會感興趣,所以騙子看準了皇帝的心思,用織新衣來騙他,自然會行騙成功。

你如何評價這兩個騙子?(可多角度多側面地評價)

小組討論、交流,老師梳理,得出結論:

a.騙子針對皇帝的貪圖享樂,不理朝政,設下騙局,其出發點是好的,希望皇帝改過自新,治理好國家

b.騙子騙皇帝,以騙對騙,只不過是以毒攻毒罷了。

c.作者在文章的結尾沒有寫騙子落人法網,實在耐人尋味,其用意可能是有意向讀者敞開一扇感情之門??他並不痛恨那兩個騙子。

d.兩個騙子也代表了社會上靠行騙爲生的一種社會病態,所以作者把騙局當作一面鏡子,當作一把解剖刀,剖析這種社會人生的病態。

e.騙子不值得肯定,純粹是爲了個人撈取錢財。

④ 結合自身體驗反思,培養敢說真話的良好品質。

a.文中的大臣、老百姓爲什麼不敢說真話?現實生活中是否有類似的情況?請你就童話中小孩敢於說真話談談作品對我們今天有什麼現實意義。

4、全班討論,教師梳理,明確:

大臣們怕別人說自己是愚蠢的、不稱職的人,爲了保住自己的官職,所以不敢說真話,而老百姓或出自安全考慮,或受不良世風影響,也不敢說真話。

現實生活中有類似情況。(可讓學生設想一種不敢講真話的情景:有學生可能會說到在老師面前不敢講真話的情景,教師應及時向學生檢查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以取得學生的認可與信任。)

b.拓展性閱讀訓練(學生自由組合,分成小組討論)。

說真話需要勇氣,有時還要付出代價,如果你當時也在場,會怎樣做?試結合生活經驗,討論有關說真話的問題。

5、[教師小結]作爲一個人,要敢於正視現實,應該保持天真爛漫的童心,無私無畏,敢於說真話。如果每一個人都多一份真誠,多一份愛,那麼世界會變得更加美好!

6、佈置作業

不脫離原文主題,大膽想像,爲課文續寫一個合理的結尾。

要求:a.大膽想像,勇於創新。 b.書寫規範、工整。 c.字數300字左右。

7、信息反饋: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7

學習目標:

1.積累、理解成語

2.能準確流暢地朗讀並熟練背誦課文。

3.培養文言註釋能力。

4.聯繫自身學習經歷,體會課文內蘊,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教學重點:1.朗讀、背誦全文。 2.評點《論語》十則內容。

教學難點:深層理解《論語》十則內蘊。

教學時數:4課時。

學習方法:1、誦讀法 2、評點質疑法

第一課時

【學習要點】瞭解孔子及《論語》。認讀《論語》十則,整體感知,析讀十則內容。

預習導學:

1、蒐集關於孔子其人及《論語》的資料

2、細讀《論語》十則,熟讀成誦

課堂導學:

1、提問關於孔子的資料收集。(小組彙報,蒐集成果)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公認的世界文化名人。

政治上:主張仁義 教育上: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2、提問關於《論語》的資料收集。(小組彙報,蒐集成果)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資料。從漢朝初年到五四運動以前的兩千年間,《論語》一直是學生的一本必讀書,影響很大,書中有不少語句都作爲成語保留在現代漢語之中。

3、朗讀課文:

範讀:學生要體會語氣、語調、停頓等。同學們正音正字。

全班齊讀:感知課文內容,反覆誦讀

4、總結三個通假字:

A B C

5、小組討論,合作探究

(1)領會大意,試着用自己的話來表述。討論、弄清楚沒有註釋的詞語的意思。

(2)把十則《論語》按照求知態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分類,注意一些句子是兼而有之的。

第二課時

學習重點:理解前五則課文內容,體會其中蘊含的思想。

學習難點:重點字詞釋義,弄清楚通假字。

學習要點:詳細分析,具體探討,學習前五則內容。

1、第一則:

第一句講的是學習的( )第二句講的是學習的( )第三句講的是( )

【固定句式】“不亦……乎?”譯作“不也是……嗎?”

翻譯( )

2、第二則:

吾:______日:______三:______省:______爲:______

謀:______忠:______交:______信:______傳:______習:______

翻譯本則( )

3、第三則:

故:______知:______可:______以:______爲:______

總結出這章當中的一個成語( )

翻譯本則( )

討論正確的學習方法,強調獨立思考的必要性,因爲只“溫故”而不獨立思考,決然達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將知識融會貫通,能在溫習舊知識中有所發現,才“可以爲師”。

4、第四則:罔:______ 殆:______

翻譯本則( )

同學們,這一章的內容帶給我們什麼思考?對於我們學習有何現實指導意義?

理解20xx多年前的聖人之語經久不衰之魅力(小組探究發言,同學們要有自己的思考)

5、第五則:誨:______知之:______爲:______是:______

【固定句式】“……也……”譯作“……是……”

翻譯( )

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

6、前五則哪幾則是關於學習的態度和方法的( )

哪幾則是關於思想品德修養的( )

7、請同學們當堂背誦前五則(10分鐘)

第三課時

學習重點:重點字詞釋義。

學習難點:理解後五則課文內容,體會其中蘊含的思想。

學習要點:詳細分析,具體探討,學習後五則內容。

1、第六則:賢: 齊: 內: 自省:

翻譯:( )

2、第七則:三: 行: 焉: 其:

善者: 從: 改之:

翻譯:( )

找出這兩則當中的成語( )、( )

思考:這一則我們應如何理解?

3、第八則:

士: 弘: 毅: 仁以爲己任: 已:

翻譯( )

思考:這一則當中體現出了孔子的一種思想,你知道是什麼嗎?

4、第九則:歲寒: 然: 後凋:

翻譯:(

5、第十則:以: 行: 其: 欲: 加: 於:

翻譯:( )

這一則的成語是( )

【理解第十則】討論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仁”。“忠”和“恕”是孔子“仁”的學說的兩個方面:“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是正面要求;“恕”的要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反面要求。其中都包含了相互體諒的意思。

6、後五則哪幾則是關於學習的態度和方法的( )

哪幾則是關於思想品德修養的( )

哪幾則關於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 )

7、當堂背誦這後五則。看看哪位同學背的最快。

第四課時

【學習要點】總結歸納,查缺補漏,在課堂上就完成背誦、默寫。

1、課文當中出現的讀音,進行復習。(5分鐘)

人不知而不慍( ) 學而不思則罔( ) 思而不學則殆( )不亦說( )乎 三省( )吾身 傳( )不習乎

誨( )汝( )知之乎 不知爲( )不知 是知( )也然後知松柏之後凋( )也

2、文言字詞句小結(這是我們學習文言的關鍵一步)

(1)而:(1)表示順接;(2)表示轉接。

學而時習之( )人不知而不慍( )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

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溫故而知新( )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任重而道遠( )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死而後已( )

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

(2)爲:讀wèi時,多作介詞;讀wéi時,多作動詞。

爲人謀而不忠乎?( )可以爲師矣( )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 )仁以爲己任( )

(3)焉:見賢思齊焉(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

(4)之:①指示代詞,“這”;②第三人稱代詞,“它、它們”;③結構助詞,“的”;④助詞,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⑤助詞,在句中只起調節音節的作用,無實義。

(5)固定句式:

①不亦……乎?→不是……嗎?②……也。→……是……。

3、當堂背誦這十則並當堂默寫。《論語》作爲千百年來的一部偉大的作品、作爲四書五經之一應當爲我們所熟識,這十則又是經典中的經典,背默是最基本的前提,只有會背默才能進一步理解其中的深意。

4、小組討論(小組合作探究,同學們要通過自己思考發現《論語》的經典之處,發現《論語》的美)

(1)、你喜歡哪一則?爲什麼?(2)、你覺得哪一則對你啓發最大?(3)、你覺得怎樣才能真正學到知識?(4)、你還知道哪些指導我們如何學習的名言?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① 速讀課文,能概述課文內容。

② 掌握並學習抓住事物特徵進行說明的寫法。

③ 理解說明的思路及說明方法。

④ 培養學生觀察熱愛自然的情趣。

二、教學重點

理解說明事物要抓住特徵,理解說明的思路及說明方法的應用。

三、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好授課內容及多媒體課件,學生做好預習,蒐集有關天氣的諺語,注意觀察天空中的雲,同時要積累課文中的佳詞妙句,爲課堂交流做好充分準備。

四、教學內容

這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介紹了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形態的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光彩的雲和天氣的關係。

本文思路清晰,緊扣題目進行說明,不但說明看雲可以識天氣,還進一步說明雲和天氣變化的關係十分密切,由說雲是天氣變化的招牌,再說怎樣看雲識天氣。雲的種類很多,但文章從現象人手,進而觸及到事物的本質。如:雲的形態和光彩是現象,雲和天氣變化的關係是本質。說明層次清晰,將看雲識天氣事理說清楚,最後說明看雲識天氣的目的。

五、教學設計

1、精心導入

① 可用大屏幕多媒體展示空中的雲的各種景象,引出課題。

② 也可通過諺語或詩歌來引出課題。

③ 還可以請學生從課前準備中談談自己的積累和觀察。例如:

a. 你觀察了天空中的雲嗎?有怎樣的感受?用簡短的話說明。

b. 你在預習中搜集積累了哪些有關雲和天氣的成語、俗語、諺語?請同學們相互交流 下,好嗎?

以上各種導人,只要精心設計,認真準備,都可達到導人課題的目的。

2、出示目標並板書課題

課題:看雲識天氣

3、感知內容

① 檢查預習中的字詞。

② 請學生自讀課文或齊讀課文,教師正音正字。

③ 請仔細看問題,再讀課文並小組討論。

問題組:a.全文主要說了什麼內容?請簡要概括。b.文章的基本思路是怎樣的?可分爲幾部分?

學生討論後可以明確:全文主要介紹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形態的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光彩的雲和天氣的關係。基本思路是先總說雲的作用,再說明雲和天氣的關係(這其中有兩小層:雲的形態變化和天氣的關係;雲的光彩現象和天氣的關係)。最後是總說,說明看雲識天氣的目的。

4、研讀賞析

① 教師導學:科普說明文的學習,可以遵循規律,即:抓特徵、理順序、用方法、語言準。從以上四個方面去研讀一篇文章,會更加清晰。

② 自主探究:出示表格圖,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填表,準確列出雲及其光彩的種類、特徵和它們分別表示的天氣情況。

可讓學生自行設計表格,在閱讀中思考:a.共有幾種類型的雲?b.表格如何設計得簡潔明瞭?巳也可以每個小組設計一種。設計後同學之間相互交流,也可通過實物投影儀在班上講述自己的設計和理解,教師進行總結,通過設計幫助學生清楚地理解課文。

教師總結指導:將雲分爲兩大類,按雲的形態可分爲晴天雲和雨雪天的雲;再按雲的光彩分四種。只要順序合理即可,設計的簡潔些、詳細些都可以,給學生一定的空間。

學生討論填表後,教師進一步指導:通過表格的填寫可以看出,作者抓住了說明事物的特徵??雲和天氣的關係,同時有一定的合理說明順序??總分。爲了將事物事理說明得更加清楚,作者運用了不少說明方法。例如:分類別、打比方等等(當然也有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總括看來可稱爲生動說明。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語言的準確性,

請同學們研讀討論。

③合作探究

a. 能舉例說明文章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嗎?它們的作用分別是什麼?

b. 能舉例說明文章語言的準確性嗎?它們的作用如何?

學生可以討論並暢所欲言,也許所說的不一定完全準確,但只要敢於探索,大膽講述,教師都應表示讚賞,並進一步引導學生明確:按照不同的光彩,作者把雲分爲四種??暈、華、虹、霞。把它們之間的差別,進行了比較說明,這種作比較的方法更好地突出了雲和天氣關係的特徵。許多句子運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不僅使文章生動,更重要的是讓雲的特徵更加鮮明。用詞準確,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往往去掉可以嗎?爲什麼???體現語言的準確性。

④反饋交流

學生再次速讀課文,看大屏幕展示的題目,交流思考,看看本節課有哪些收穫。

(出示投影)讀課文,理解概括交流對以下問題的解答。比一比,哪一組思維更敏捷,

問題組:

a.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第1自然段的內容。

b.天空的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那些低而厚密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 一句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c.第3自然段中總結四種薄雲特點的一句話是什麼?

d.根據課文舉例說明雲是天氣變化的標誌(單一例即可)。

e.舉例說明看雲識天氣對工農業生產的好處。

學生討論後,教師引導小結:a.第1自然段指出了雲和天氣的密切關係,說明看雲可以識天氣;b.這句話的作用是承上啓下的過渡作用;c.捲雲、卷積雲、積雲、高積雲都是很美麗的雲;d.雨層雲形成,連綿不斷的雨雪也就開始下降;e.論述有理即可。

總結:通過對文章的學習,不僅瞭解了看雲可以識天氣的內容,還學習了怎樣將事理說清楚,並把握住了一般說明文的說明方法,那就是:抓特徵,理順序,用方法,語言準。

5、延伸作業

用本課學過的說明方法,寫一篇小小說明文,向同學們介紹一種自然現象。題目自擬。 -

6、信息反饋: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①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歌,體會其形象化的語言。

②聯繫生活實際及個人經歷,理解詩歌的主旨。

③樹立遠大,併爲之奮鬥

○教學重點

①朗讀訓練。

②理解詩歌的主旨。

③賞析詩歌的語言。

○課前準備

①蒐集有關爲而奮鬥的名人名言及其優秀事蹟。

②預習課文,就自己疑難和感興趣的問題,準備發言材料。

③教師準備錄音磁帶,有條件的可製作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①反覆朗讀這首詩歌。

②把握詩歌的結構。

③理解詩歌的主旨。

○教學設計

導入

同學們,在第一單元裏,我們研討過現代詩《在山的那邊》。詩人在詩歌中寫道:在山的那邊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學們,這裏的海指的是什麼呢?是指的境界。那麼,什麼是的境界呢?人生爲什麼要有?我們應當樹立什麼樣的?如何才能實現自己的?著名詩人流沙河的哲理詩《》,同樣會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板書課題。

整體感知

①範讀

最好由教師範讀或放錄音磁帶,學生聽讀、欣賞。教師不必提任何要求,讓學生自行調動情緒,糾正音準,品味語氣、語調,把握韻律、節奏。

②正音、正字、釋詞

③默讀

感知課文內容:

a,這首詩歌的主旨是什麼?b.詩歌是從哪些方面表現主旨的?c.試着分析詩歌的結構

④集體朗讀,合作探究

小組討論上述問題,教師巡迴指導。

⑤課堂發言

小組代表發言,解決上述問題,逐漸明確詩歌主旨及結構。

板書:

歷史意義(2、3)

的意義(1){人格意義(4、5、6、?) }鼓勵人們樹立遠大,併爲之奮鬥(12)

人生意義(8、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