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詩兩首》——《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未選擇的路》教學設計

《詩兩首》——《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未選擇的路》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W 次
《詩兩首》——《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未選擇的路》教學設計
《詩兩首》是外國詩歌,主題是寫人生的,與成長有關。雖然從字面上學生比較容易理解,但不像一般的詩歌具形象性、抒情性、音樂性,實際上這兩首詩內容比較含蓄。在教學中,學習此詩的難點在於,教師如何依照詩歌本身的內容和形式,讓學生理解詩歌的象徵意義,教師如何引導學生聯繫自身實際,深入體會詩歌的人生哲理,開始思考一下人生道路的大問題。
  [教學建議]
  學生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和生活經驗,在反覆誦讀的基礎上,理解兩首詩中所蘊含的哲理,感受詩人積極的人生態度,體味因選擇人生之路的慎重與無奈而引發的感慨,體會選擇人生道路的豐富內涵,提高對人生的認識,培養健康的人生觀。初步瞭解哲理詩的閱讀方法,學會用“誦讀━感悟━研討━遷移”的方法學習詩歌。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熟讀《未選擇的路》。
  作爲自讀課文,可以幾個重要的問題幫助學生理清和理解文章。在教學中可以按“誦讀━感悟━研討━遷移”的思路進行教學設計,加強誦讀,通過反覆誦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和詩中蘊含的人生哲理,促進表達、思維和運用能力的同步提高。尊重學生鑑賞主體地位,以個人欣賞體驗爲主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首,並說明自己喜歡的理由,以促進學生聯繫實際,以所學來知道自己的人生。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在成長的道路上,陽光時時灑滿你的心田,但風雨也可能不期而至。面對生活的風雨,我們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如果面對人生道路的選擇,我們又當如何?今天我們學習《詩兩首》,看詩人普希金和弗羅斯特是怎樣思考的。
  二、教學過程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1.整體感知
  教師:我們先學習《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這首詩寫於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是以贈詩的形式寫在他的鄰居奧希泊娃的女兒葉甫勃拉克西亞?尼古拉耶夫娜?伏裏夫紀念冊上的。這首詩問世後,許多人把它記在筆記本上,成爲激勵自己前進的座右銘。現在請大家自己瀏覽本詩。思考“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指的是什麼?
  學生: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艱難困苦甚至不幸而身處逆境。
  教師:不錯,作者寫這首詩時正被流放,過着與世隔絕的日子。詩中的“假如”,對當時的普希金來講並不是“假如”,而是真實的壓迫和束縛,沙皇打擊他,束縛他,壓制他。但他並沒有屈服。這首詩正是他當時的真實感受的寫照。這也是此詩爲廣大讀者所深愛,廣爲傳誦,成爲激勵人們戰勝困難的座右銘的重要原因。你們讀了這首詩,能不能感受到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挫折和困難時,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時,應該有什麼樣的態度呢?請你們用詩中的句子來回答。
  學生:我感受到詩人在困難和挫折面前不屈不撓的堅強意志。“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既是在勸告自己,也是在鼓舞鬥爭中的其他人。
  學生:“憂鬱的日子裏需要鎮靜”能感受到詩人面對困境的從容平靜。
  學生:我能從“心兒永遠嚮往着未來”中,感受到詩人對未來的堅定信念,對理想的執着追求。
  ……
  2.理清思路,細節感悟
  教師:從同學們的交流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真誠博大的情懷和堅強樂觀的思想情緒。讀詩,除在誦讀中把握它的大意,領會詩歌的思想感情外,還應該進一步理解這些詩句本身的含義,理解詩句之間的關係,理解詩人的思路。請大家默讀這首詩,考慮這些詩句之間的關係,再全班交流。
  學生:(默讀)
  學生:我覺得開頭是在勸告人們,也是詩人在安慰自己。“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真正被“欺騙”了,受了打擊,陷入人生的低谷,確實是悲傷、憂鬱、心急的。這是我們正常的反應,但詩人勸告人們不要這樣,不要長久地陷入這種情緒之中。詩人開門見山地表明瞭自己的態度,給人以鮮明的印象。
  學生:下面的詩句可以看作詩人在申訴自己的理由。詩人不能只是勸告:不能這樣,應該那樣。恐怕還應該講出勸告的理由。最好是以詩歌的形式,這樣更能讓人信服。
  教師:不錯,我們可以看出普希金做到了這一點,正因如此,這首詩才這樣感人和激勵人。那我們看一看詩人講了哪些理由。
  學生:一個理由是說生活不會永遠這樣,這是講得很有道理的。就作者自己而言,他堅信沙皇的專制統治不會太久。
  學生:另外一個理由就是自己不管環境如何,是永遠不會被現實的困難所左右的,追求理想的心是任何惡劣的外界環境所無法左右的。
  學生:還講了一個理由,就是眼前的困難,只是暫時的,“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
  教師:這句詩與前邊的哪句詩是彼此呼應的?
  學生:與前邊的“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是彼此呼應的,但這句意思更明確,“將會”畢竟在時間上說得比較遙遠,而“瞬息”說得更加迅速。“瞬息”用誇張的手法,說明現實的困難是暫時的,一切都將會過去。
  教師:對,“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而且詩人樂觀地看到“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爲親切的懷戀。”將會成爲我們未來一份珍貴的記憶。怎麼理解這句“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爲親切的懷戀”?
  學生:這兩句詩說出了人生體驗中一種極爲普遍的感覺。
  學生:在這裏,詩人是說,現在如果你因受生活的欺騙而心中憂鬱,只要“鎮靜”,“心兒永遠嚮往着未來”,那麼,將來回想的時候,反而會覺得很美好。
  學生:詩人在這裏是要強調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而反對悲觀消極的人生態度。
  學生:從另一個角度講,人生的體驗應該是豐富多樣、積極樂觀的,各種體驗都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都有助於把握人生。
  教師:你們的這些理解非常好。現在的挫折、困難、不順都會豐富我們的人生,會給我們將來留下很多美好的回憶。
  3.拓展感悟,結合實際
  教師:現在請大家再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選用你喜歡的閱讀方式來讀這首詩,讀出自己的感受,如能結合自己的經歷談談會更好。
  4.誦讀背誦
  教師:根據我們剛纔所理的思路和自己的個性體驗,自由誦讀,背誦本詩。
  
  
  未選擇的路
  
  1.導入課文,感知文意
  教師:同學們,學習了《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我們知道應該以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面對人生的挫折。現在,我們再來學習另一篇詩歌《未選擇的路》,它會告訴我們該如何面對人生的選擇。請大家齊讀本詩,初步感知文章內容。
  學生:(讀書)
  教師:“選擇”是人生自始至終必須面對的問題。雖然你們是初中學生,但是你們已經有過人生的選擇了。比如選擇學校,選擇業餘愛好,選擇朋友,選擇志向……其實每個人生活中隨時都可能面臨選擇的問題,當然有些選擇是被迫的,但有些選擇我們自己完全可以做主。詩人把這種人生體驗濃縮在詩中。詩人寫了兩條路,是哪兩條?
  學生:一條是已經走過的路,一條是選擇時放棄了的路。
  教師:請你們迅速瀏覽全詩,思考詩人對“選擇”的態度是什麼?
  學生:(瀏覽、思考)
  學生:詩人在選擇時,非常矛盾。因爲他在詩中寫到“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他是兩條路都想走,但事實上不可能。這種矛盾心情在整首詩中時有流露。他“在那路口久久佇立”,心情十分矛盾,他覺得“兩條路都未經腳印污染”都在吸引他,召喚他去探索,都有探索的價值。
  2.深入領會
  教師:理解得很好。請考慮一下,詩人是不是對他的選擇感到後悔,是不是覺得自己選擇了一條不該選擇的路?
  學生:不是,他對自己的選擇不後悔。原詩中我們可以讀到這樣的詩句:“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顯得更誘人,更美麗;雖然在這條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兩個“更”字,實際上反應了詩人選擇時的思考過程,也是他做出選擇的原因。“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不能說是缺點,因爲“兩條路都未經腳印的污染”。而且詩的最後一句“從此決定了我的一生的道路”也透露出一種不後悔的語氣。
  教師:的確,他對選擇並不後悔,那你們看一下,作者寫作的重點是選擇的那條路,還是未選擇的那條路?
  學生:重點是在“未選擇的路”上。
  教師:既然作者不後悔,爲什麼他寫作的重點卻放在“未選擇的路”上,而且詩的題目也叫着“未選擇的路”?
  學生:因爲人生的道路有許多可供選擇,但一個人往往只能走一條路,還有其他許多條路,因爲人生短暫而只能放棄。但那些未曾選擇的路,更加讓人想念和期待。像文中所述,他也想同時走兩條路。
  學生:這種感情在詩中,也有表現,他“在那路口久久佇立”就是想走那條未曾選擇的路。他走在已經選擇的路上時,又想“改日”再走一次未曾選擇的路,但他知道“難以再返回”,也永遠不可能返回。
  學生:事實上,未選擇也是一種選擇。正是生活中許多人對於選擇的不滿,才更加產生了對未選擇的懷念,詩中多少年後,詩人還爲這次選擇而“輕聲嘆息”正是如此,這是對人生的真實寫照。
  3.聯繫實際
  教師:你們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體驗呢?可不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你們的想法呢?
  啓示:例如,你選擇現在就讀的學校,你就放棄了其他的學校;你選擇現在的朋友就無形中疏遠了其他的朋友;你選擇了勤奮就不能偷懶;你選擇了刻苦就會減少玩耍的時間等。
  學生:(交流)
  教師:讀了這首詩,我們知道應慎重地對待生活中的選擇,請你們說說,如果你面對某種選擇的時候,我們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學生:(思考、交流,老師給以一定的指導;如要慎重,因爲時光畢竟不能倒流;應有獨立的標準,不要人云亦云;一旦選擇後,應該勇往直前到往下走,直到取得成功)
  4.兩詩比較評價
  教師:今天學的這兩首詩各有特點,你更喜歡和欣賞哪一首呢?請談談你喜歡的理由。
  小結:成長的道路充滿坎坷,人生的道路充滿選擇。前人給了我們很多的建議和啓發,就像普希金和弗羅斯特一樣,我們如果能在前人的基礎上結合我們自己的經歷,我們就會得到很多教益,在前進的路上走得更好。
  三、教學反饋
  1.教學目標達成情況測驗
  (1)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熟讀《未選擇的路》。
  (2)學了這兩首詩,你得到了什麼啓示?
  2.檢測建議
  作爲詩歌,應給充分的時間熟讀,必要的背誦積累要落實。同時,我們學習詩歌,特別是哲理詩,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有自己的收穫,能用學詩的收穫來指導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在檢測的過程中,可有意識地引導學生。
  四、教學反思
  這是兩首外國詩,兩首都富於生活的哲理。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屬勸戒詩。面對被生活所欺騙的狀況,詩人摒棄了消極和失望,而是以積極和達觀的態度去處置,甚至那不公正的遭遇也會變成一種財富。弗羅斯特的《未選擇的路》理解起來要更難一些,但同時想象的空間也要更大一些。詩人眷戀曾經沒有選擇的路,正表明他對已選擇、已走過的路的堅定不移和無所追悔。也許,選擇的遺憾是永存的;因爲有了遺憾,選擇才更有價值。這正是“未選擇的路”所要告訴我們的。
  因爲這兩首詩是詩人經過人生的大悲大苦而寫就的,所以對人生經歷和閱歷都有限的七年級學生,作過多過深的要求是有點不符合實際的。如果我們過多的糾纏於詩歌的寫作背景,則又會侷限學生的思維和詩作本身的指導意義。故指導學生學習這兩首詩,恐怕只能“不求甚解”了,其領悟的程度也不能追求劃一和相同了。學生能在朗誦中體味詩中所蘊涵的感情,開始能對於人生會有更多的思考,能思考怎樣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能思考如何面對人生的艱難困苦,進而正確的選擇和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就是很大的收穫了。
  
  [案例推薦]
  《中學第二教材》七年級語文(下)(北京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次)
  《優秀教案》七年級語文(下)(南方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次)
  《古今中外哲理詩鑑賞辭典》(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8)
  
  [練習題庫]
  一、基礎、積累與運用
  1.爲下面的加點字注音
  憂鬱()涉足()佇立()荒草萋萋()
  2.解釋詞語
  幽寂:涉足:
  萋萋:佇立:
  3.填空
  心兒永遠;現在卻常是憂鬱。,;而那過去了的,。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的作者是國著名詩人。
  4.請寫一段話,試着用上“瞬息、幽寂、延綿、萋萋”四個詞語。
  
  
  5.根據你的積累,寫出兩條關於“路”的名言警句。
  
  
  
  二、閱讀鑑賞
  1.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詩人給了你怎樣的叮囑?
  答:
  2.怎樣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爲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
  答:
  
  3.詩人在本詩中闡明瞭怎樣一種人生態度?結合自己生活中的事例談談對這種態度的感受。
  答:
  
  4.怎樣理解詩中所說的“路”,這是怎樣一種寫作手法?你能從學過的課文中找到類似的例子嗎?
  答:
  
  5.這首詩的重點是寫那條選擇的路,還是那條未選擇的路?你是怎樣理解這種安排的?
  答:
  6.你怎樣理解這首詩的主旨的?
  答:
  
  三、拓展延伸
  
  在西伯利亞礦山的深處
  
  在西伯利亞礦山的深處,
  請你們保持堅韌的精神,
  你們辛勞的汗水不會白流,
  也不會空懷崇高的進取之心。
  
  “災難”的忠實姐妹──
  “希望”就是在明暗的礦山底層,
  也會喚起你們的勇氣和歡樂,
  那渴望已久的時刻終將來臨。
  
  愛情和友誼將會衝破,
  幽暗的牢門來到你們身旁,
  就像我自由的歌聲,
  會飛進你們苦役犯的牢房。
  
  沉重的枷鎖將會打碎,
  牢獄將變成廢墟一片,
  自由將熱烈地迎接你們,
  兄弟們會給你們送上利劍。
  (1827)
  1.第二小節的最後一句話如何理解?
  答:
  2.“枷鎖”“牢獄”如何理解?
  答:
  3.“礦山深處”的含義是什麼?
  答:
  4.這首詩與課文《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答:
  
  
  參考答案
  一、1.yùshèzhùqī2.幽寂:幽靜、寂寞涉足:指進入某種環境或生活範圍。萋萋:形容草長得茂盛的樣子。佇立:長時間地站立。3.嚮往着未來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就會成爲親切的懷戀俄普希金4.(略)5.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辛棄疾的詩句“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魯迅的名言“其實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但丁的“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去吧”。
  二、1.不要悲傷,不要心急,需要鎮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憂鬱將會過去。2.只要積極樂觀地去面對了,人生的各種體驗就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在將來回想的時候,它將是一種更耐人尋味的美。3.樂觀向上的積極生活態度(個人感受略,要求結合自己生活中的事例進行具體說明)4.表面說的是自然界的道路,而實際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來表達對於人生之路的思考。這是一種象徵手法。我們學過的《在山的那邊》、《行道樹》、《爸爸的花兒落了》等都採用了這種寫法。5.重點是寫那條未選擇的路,因爲人生的道路雖有許多條可供選擇,但一個人往往只能走一條路,還有其他許多條路,因人生短暫而只能放棄;未選擇也是一種選擇,這是人生真實的寫照。6.詩人通過敘述對森林中兩條路的選擇,說明了在人生道路上做出重大選擇時的矛盾,說明了一旦確定了要走的道路,就會決定一生的命運。
  三、1.革命終將成功。2.沙皇俄國的高壓統治。3.一是指在礦山深處,二是指那種黑暗的殘酷的苦役。4.都對未來充滿了希望、樂觀的情緒。
  
  
  [資料鏈接]
  普希金(1799—1837):俄羅斯19世紀偉大的民族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俄國文學的始祖”“偉大的俄國人民詩人”。他被認爲是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生於莫斯科一個崇尚文學的貴族家庭,一生追求自由,反對沙皇專制,曾遭到流放。1837年2月8日,普希金在和保皇黨人丹特士決鬥中被陰謀殺害。普希金一生寫了800多首抒情詩,包括著名的《自由頌》《致恰達耶夫》;長篇小說《上尉的女兒》;長篇詩體小說《葉甫蓋尼?澳涅金》。《上尉的女兒》是其代表作品。他的詩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和無言的藝術魅力,別林斯基曾讚譽他的詩:“所表現的音調和語言的力量到了令人驚異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樣柔和、優美,像松脂一樣醇厚,像閃電一樣鮮明,像水晶一樣透明、潔靜,像春天一樣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劍擊一樣鏗鏘有力。本詩是詩人於被流放時期題在鄰居的女兒的紀念冊上的,詩人以明白如話的詩句,叮囑孩子要善待生活,善待自己在不幸和痛苦的面前鎮靜振作,等待光明的到來,其實這更是支撐詩人在艱難歲月裏不懈奮鬥、追求、創作的座右銘。
  
  羅伯特?弗羅斯特(1874—1963),美國現代詩人,生於加利福尼亞州。他徒步漫遊過許多地方,被認爲是“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一生榮獲四次普利策優秀詩歌獎,弗羅斯特堪稱美國20世紀90年代最受歡迎的詩人之一,他的詩在美國擁有衆多讀者。其代表作有詩集《少年的意志》《白樺樹》等。著名的《白樺樹》一詩,寫一般人總想逃避現實,但終究要回到現實中來。《修牆》寫人世間有許多毫無存在必要的有形的和無形的牆。他在晚年成爲美國的非官方的桂冠詩人,美國參議院曾作出決議向他表示敬意。他處在傳統詩歌和現代派詩歌交替的一個時期,因此被稱爲“交替性的詩人”,與艾略特同爲美國現代詩歌的兩大中心。弗羅斯特以寫抒情短詩著稱,詩中充滿鄉土氣息,同時又富於象徵和哲理,內涵複雜,情調微妙,深爲人們喜愛,抒情短詩的質量很高,是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結合。勞倫斯指出他的主要藝術成就就在於他能把思想情感和富有象徵的意象糅合起來,用抒情詩的形式表達。文 章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