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金色花》教案(通用10篇)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金色花》教案(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1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年級上冊語文《金色花》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金色花》教案(通用10篇)

七年級上冊語文《金色花》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節奏、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掌握“匿笑、羅摩衍那”等字詞。

2.品讀詩歌的精美語言,體會詩歌中濃濃的母子親情。

3.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投入真情,反覆誦讀,感知詩歌優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摯淳樸的情感。

2.利用想象,鑑賞詩歌,並嘗試藉助具體的形象或事物來抒寫自己的感情。

一、導入課文

學生齊誦《遊子吟》,問:這首詩誰寫的?(我國唐代詩人孟郊),這首詩的主題是什麼?(歌頌了母愛的偉大和無私,也表達了詩人對母愛的感激和深深的愛和尊敬)

有人說:世界上只有一種最動聽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聲音;世界上只有一個最美麗的身影,那就是母親的身影。母愛是是人類共同歌頌的永恆主題,因爲她是人類社會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欣賞一首同樣以母愛爲主題的散文詩--泰戈爾的《金色花》,讓我們共同期待這美的洗禮!

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泰戈爾

泰戈爾是印度著名詩人、作家、文學家,代表詩集有《新月集》《飛鳥集》《園丁集》《吉檀迦利》。因作品《吉檀迦利》而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二、我朗讀,我感悟

1.自由的大聲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試着把握停頓,讀出情感。

2.齊讀,注意字音停頓,體會情感。(配樂:相約卡農)

3.抽讀或者指定學生朗讀課文(提醒注意聽,讀完以後,要點評讀得怎麼樣)

4.教師指導朗讀

你認爲應該用什麼樣的語速和情感來讀?

語速:輕快、跳躍

情感:喜悅、母子之愛和兒童特有的頑皮

當你吃過中飯,坐在窗前//讀《羅摩衍那》,那棵樹的陰影//落在你的頭髮與膝上時,我便要//把我的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書頁上,正投在//你所讀的地方。

但是你會猜得出//這就是你的小孩子的小影子嗎?

“你到哪裏去了,你這壞孩子?”

“我不告訴你,媽媽。”這就是你同我那時所要說的話了。

5.分小組(分角色)朗讀

聲音大聲一點,吐字清楚一點,感情飽滿一點。希望你們能用自己的朗讀來表達母愛帶給我們的心靈震撼!

6.這首詩寫了什麼事情?表達了什麼情感?

這首詩寫了孩子變成一朵金色花,然後與媽媽一起嬉戲玩耍,表現了純真的母子之情。

三、我質疑,我探究

1.分組討論

(1)爲什麼孩子想變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讓媽媽知道?

(2)“我”與媽媽進行了哪三次嬉戲?分別表達了什麼情感?

(3)爲什麼媽媽見了面卻說:“你這壞孩子?”

(4)作者爲什麼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因爲孩子總想爲媽媽做點事,變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媽媽工作,可以讓媽媽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媽媽讀書讀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愛的奉獻是無私的,對母愛的回報也應該是無私的,他做了好事不圖媽媽誇獎,但求媽媽生活得更加溫馨。所以他只是撒嬌,而瞞着媽媽。

三次嬉戲:

母親做禱告時,“我”開放花瓣散發香氣。--表現出“我”對母親默默的關愛之情。

母親讀書時,“我”將影子投在書頁上。--表現出“我”對母親的牽掛之情。

母親去牛棚時,“我”和她開玩笑,恢復原形。--表現出“我”對母親的依戀之情。

因爲媽媽找不到孩子,是多麼着急。何況一整天找不到兒子,那種惶急的心情肯定與時俱增,一旦見了,又驚又喜,自然嗔怪孩子,但這種責怪恰恰反映了她對孩子的疼愛。

④《金色花》是以一個活潑、調皮、可愛的孩子的口吻來寫的,一開始,這個孩子就想象自己變成了一朵金色花,長在樹的高枝上,“我”爲什麼要把自己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我們中國喜歡用花朵比喻兒童,印度也一樣。泰戈爾把兒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麗的聖樹上的花朵,讚美孩子可愛。那金黃的色彩,正反映着母愛的光輝。人們喜愛花兒,花兒也惠及人們,正可以象徵孩子回報母愛的心願。泰戈爾的想像實在新奇而美妙。

四、我傾訴,我創作

但丁說:“全世界的母親是多麼的相像!她們的心始終一樣,每一個母親都有一顆極爲純真的赤子之心。”母愛就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時時刻刻地滋潤着我們,誰不應該感謝母親、報答母親呢?如果你忽然具備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準備變作什麼來表達你對母親的滿懷愛意?

媽媽,假如我變成了……

你還想變成什麼美好的事物來表達對媽媽的愛呢?趕快寫出來吧。

示範:

假如我變成了一縷清風,要與你相伴,停在綠野田間,輕悄悄地在空中來回,又在樹間吟唱,媽媽,你會認識我嗎?

假如我變成了一葉青芽,爲了好玩,停留在清明前的枝頭,安靜地在茶山中等待收穫,又在滾燙的茶水中起舞,要讓你品嚐到明前茶的清香。

假如我變成了一個夢,爲了尋你,停在夜空的深處,悄悄地在睡夢中徜徉,又在記憶深處嬉戲,伴你直到天明。

假如我變成了………

七年級上冊語文《金色花》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品味詩歌的精美語言,體會詩歌中濃濃的母子情。

2、提高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

教學設想:

《金色花》這首散文詩,從一個孩子的假想寫起,以兒童與母親嬉戲的畫面,表現家庭之愛。在教學時,營造一個讓學生感受愛的氛圍,再通過多讀、多品、多思、多談從而加深對詩歌的理解,感悟愛的美好、聖潔。

教學重難點: 

1、反覆誦讀,感知詩歌優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摯淳樸的情感。

2、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培養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

課前準備:

學生:做《泗縣二中三維動態學案》

教師:查閱有關泰戈爾的資料,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方法:

朗讀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學生跟唱,展示圖片,感悟母愛。由此導入課文。

二、學生打開學案,齊讀本課學習目標。

三、瞭解金色花和泰戈爾:

金色花:印度聖樹,開金黃色碎花,神聖而又美麗。

泰戈爾,印度詩人、作家,被稱爲“詩聖'。他一生創作豐富,詩集有《新月集》、《飛鳥集》等,長篇小說有《小沙子》、《沉船》等。曾獲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印度是一個以佛教爲國教的國度,在泰戈爾的散文詩裏可以處處感到富有宗教意義的愛--最高尚、最純潔的愛。《金色花》選自他的散文詩集《新月集》。

四、傾情誦讀,感受語言美。

1、掃除字詞障礙:誰來解釋一下這些詞語的意思?

2、學生自由朗讀,先確定一下這首詩的感情基調,用自己的朗讀來表達母愛帶給我們的心靈震撼!

例句:

(1)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爲了好玩,長在樹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搖擺,又在新葉上跳舞,媽媽你會認識我嗎?(孩子的調皮、快樂)

(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裏呀?'(母親的焦急惦念)

(3)'你到哪裏去了,你這壞孩子?'(母親的嗔怪、擔憂、焦慮和欣喜)

(4)'我不告訴你,媽媽。'這就是你同我那時所要說的話。(孩子的淘氣、撒嬌和對母親的愛戀)

3、小組賽讀,每組代表選擇自己喜愛的段落朗讀。

4、齊讀,再次感受語言美。

五、合作探究,品味情感美。

必答題:(加油哦)

1、這篇文章裏的金色花是自然界中的花,還是一種有特別意義的花?(由具備了神力的小男孩變的花)

2、《金色花》寫了“我”和媽媽的哪幾次嬉戲?(三次嬉戲:母親做禱告時,“我”開放花瓣散發香氣。母親讀書時,“我”將影子投在書頁上。母親去牛棚時,“我”和她開玩笑,恢復原形)

3、這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和一個怎樣的媽媽?(孩子:天真可愛、活潑淘氣、孝順機靈、天生善良。母親:關愛孩子、沉靜安詳、善良慈愛、有修養,有生活情調、有虔誠的信仰)

搶答題:(挑戰你)

1、作者爲什麼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一是印度人也喜歡用花比喻兒童;二是泰戈爾借美麗的聖樹上的金色花讚美孩子可愛。那金黃的色彩,正反映着母愛的光輝。人們喜愛花兒,花兒也惠及人們,正可以象徵孩子回報母愛的心願。泰戈爾的想像實在新奇而美妙。

2、孩子爲什麼想變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讓媽媽知道)

(孩子總想爲媽媽做點事,變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媽媽工作,可以讓媽媽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媽媽讀書讀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愛的奉獻是無私的,對母愛的回報也應該是無私的,他不圖媽媽誇獎,但求媽媽生活得更加溫馨。所以他只是撒嬌,就是瞞着媽媽)

3、爲什麼媽媽見了面,說'你這壞孩子'?

(上文說,媽媽叫道:'孩子,你在哪裏呀?'可以想見,不見了孩子,媽媽多麼着急,這種惶急的心情肯定與時俱增,一旦見了,又驚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4、金色花是最美麗的聖樹上的花朵,用金色花作喻體現了詩人對孩子一種怎樣的感情?(喜愛、讚美)

六、拓展閱讀,昇華情感美。

1、假如明天是你爸爸或媽媽的生日,你忽然具備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準備變作什麼來表達你對他們的滿懷愛意,在賀卡或明信片上寫一段話給你的爸爸或媽媽,用'假如我變成了什麼'作爲這段話的開頭,表達你們對爸爸或媽媽的愛?(我love爸爸媽媽)

2、請你今天回家爲父母做一件無需花錢的實事來讓父母感受一下你對他們的愛。(讓愛住我家)

七、課堂小結:

世上有一部書是永遠也讀不完、寫不完的,這就是母愛!母愛就象一首田園詩,幽遠純淨,和雅清淡;母愛就是一幅山水畫,洗去鉛華雕飾,留下清新自然;母愛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轉悠揚,輕吟淺唱;……這個世界上,我們什麼都可以忘記,但不能忘記母親給予我們的一切……

七年級上冊語文《金色花》教案 篇3

教學創意:

《金色花》是泰戈爾《新月集》的代表作品。這是一篇散文詩,這是一篇表現着濃烈的、聖潔的母子之情的抒情詩,這也是一篇寄託着泰戈爾對逝去的親愛的妻兒的緬懷詩。藉助母子形象歌頌聖潔之愛是《新月集》裏不少作品的共同主題。教學中,深入文本細處,通過比讀手法讓學生更好地感受語言之精美,通過抓住人物語言引導學生更細緻地解讀人物形象,體會人物對“愛與被愛都同樣幸福”的理解與實踐,並以篇帶類,激發學生閱讀和欣賞《新月集》。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注意讀好兒化音。會讀會寫課後“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

2.找出描寫母親動作語言神態心理等的句子會說出其蘊含的母愛的偉大深沉。

1.掌握朗誦技巧,通過有表現力的朗誦讀出人物形象。

2.通過比讀法品味語言,更細膩地感受文章所表達的情感。

3.初步瞭解泰戈爾《新月集》。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有表現力的朗誦讀出人物形象。

2.理解作品的最後一段。

教學方法:

誦讀法、探究法

教學時數:

1課時(45分鐘)

教學過程:

一、資料助讀(PPT呈現)

1.文學常識--散文詩

散文詩,兼有詩與散文特點的一種現代抒情文學體裁。

它融合了詩的表現性和散文描寫性的某些特點。有詩的意境,給讀者以美和想象,內容上保留了散文性細節;形式上,有散文的外觀,不分行,不押韻,但不乏內在的音樂美和節奏感。通常形式短小靈活。

2.作者介紹

泰戈爾(1861--1941),印度作家、詩人、社會活動家。被譽爲“印度詩聖”。他是印度國歌的作者。他的創作對印度文學的影響很大。191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詩集代表作:《新月集》《園丁集》《飛鳥集》《吉檀伽利》。

二、遠望《新月》

《新月集》的第一版的序言中有這樣的一段話:

(PPT呈現)《新月集》把我們“帶到秀嫩天真的兒童的新月之國裏去。我們只要一翻開它來,便立刻如得到兩隻有魔術的翅膀,可以使自己飛翔到美靜天真的兒童國裏去。而這個兒童的天國便是作者的一個理想國。”

詩人把兒童比作“新月”,預示兒童就像新月那樣純潔和寧靜,美好和天真。

《新月集》創作背景:(PPT呈現)

印度是一個以佛教爲國教的國度,在泰戈爾的散文詩裏可以處處感到富有宗教意義的愛--最高尚、最純潔的愛。沒有人會想到寫《金色花》的時候,是作者個人最不幸的時候。1902年,他的妻子病逝。第二年,他的一對兒女相繼夭亡,這些不幸籠罩在他身上。對他的打擊真的太大了!可是他通過作品把愛的光輝撒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他的作品滿含着對生命的愛,對孩子的愛,對自然的愛,對所有一切的愛。

(藉助母子形象歌頌聖潔之愛是《新月集》裏不少作品的共同主題。這一背景的介紹有助於理解泰戈爾藉助作品所傳達出的`對逝去的親愛的妻兒的深情緬懷,也有助於教學難點的突破,即理解作品的最後一段。)

三、賞讀《金色花》

活動一:讀一讀

1.齊讀課文

選幾位學生評價全班齊讀效果。

教師點撥文章朗讀的整體基調:溫馨、活潑、親切、甜蜜。

2.深情朗讀

每位學生先挑自己喜歡的段落自由地讀。

選幾位學生朗讀他喜歡的段落,追問,爲什麼喜歡這一段落(把朗讀和文意理解融爲一體),並根據其朗讀情況作有針對性的指導。

注意:教師指導過程中,適當穿插教師範讀和集體朗讀。

朗讀的目標是:要能讀出畫面、讀出形象、讀出情感。

關於讀出畫面:

文章的畫面感很強,畫面之間可以做稍長一些的停頓,以給人想象和回味的空間;每一個畫面呈現時要能讀好輕重、緩急、起伏,以突出鏡頭感,如第一段中,“高枝”、“笑嘻嘻”、“新葉”、“跳舞”等都可以稍作強調。

關於讀出形象:

孩子的形象比較容易把握,要讀出孩子的天真、調皮、活潑、撒嬌來。

(文中出現了“笑嘻嘻”、“暗暗”、“悄悄”、“小小”等疊詞,要讀出孩子說這些詞語時的天真調皮的語調。)

母親的形象是聖潔的、溫婉的、慈愛的,要能用舒緩的語調、舒展的情緒讀出一個做禱告、讀聖書、愛孩子的聖潔母親的形象。

關於讀出情感:

讀出孩子在調皮中對媽媽的愛和依戀之情。

讀出媽媽說“你這壞孩子”時的豐富的含義。

活動二:說一說

思考:孩子爲什麼要變成金色花?

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後同座交流。再全班交流。

適時地穿插金色花圖片及介紹。

(PPT呈現)金色花,又譯作:“瞻波伽”或“佔波”,印度聖樹(菩提樹,樹葉呈心形)上的花朵,木蘭花屬植物,開金黃色碎花。金色花在印度受到大人小孩的喜愛和敬重。菩提樹在印度又被稱爲“幸福樹”。

參考:

金色花,是聖樹上的花朵。作者想象孩子變成金色花,象徵着孩子的聖潔可愛,也象徵着母愛的光輝給孩子的影響。孩子變成了金色花,就變得隱匿起來,爲媽媽做的事情就變得悄悄的、不留痕跡的,這是從一個孩子的角度來表現對媽媽愛的回報。

藉助這樣奇特的想象,我們彷彿看到了一個無所不能的小精靈,他可以把自己變成花朵,散發出幽香,爲媽媽遮陽,又可以把自己變回來,回到媽媽的懷抱。他有神的能耐,更有神的品行--善與愛。孩子是一個活潑的、調皮的、懂得被愛與愛的幸福的一個小天使形象。

人們常常用花來稱呼孩子,因爲孩子活潑、美麗、純潔、可愛。金色花,受到印度人民的喜愛,孩子希望自己能讓媽媽喜愛。

活動三:品一品

此環節爲深度解讀,是對人物形象和情感的深層挖掘。這是教學難點,要注意做好鋪墊和引導。

深度品讀文章的最後一段:

(PPT呈現)“我不告訴你,媽媽!”這就是你同我那時所要說的話了。

爲什麼不告訴呢?如何理解最後一句話?“這”指代什麼?如何理解“同”?

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後同座交流。再全班交流。

對於最後一段中的人物語言“我不告訴你,媽媽!”,有兩種理解:

1.只是孩子一個人說。

分析:

他不告訴媽媽,這是孩子的天真調皮的表現。他愛媽媽,用兒童的方式、悄悄地回報媽媽的愛,但又不願讓媽媽知道,於是用與媽媽捉迷藏的方式。他自然不會告訴媽媽,也許他正爲自己的機靈而得意呢!

2.媽媽與孩子一起說出。

提倡採用第二種理解。但不要強求學生放棄他的第一種理解。

分析:

不難想象,媽媽會模仿孩子的口氣來說。生活中,也許孩子經常調皮地逗媽媽,媽媽對孩子的性格、脾氣已經很熟悉了,他的一言一行其實媽媽都是心裏很有數的。於是,在孩子又調皮時,媽媽也會脫口而出這一句話。或許,兩人說完後,會因爲這樣的默契而同時開心地大笑起來。這是多麼溫馨、活潑、甜蜜的時刻。媽媽瞭解孩子,理解這份童心,也滿足了孩子的童趣,並和孩子幸福地享受這份童趣。這樣的媽媽是真實的、可愛的。這樣的理解也許更貼近泰戈爾創作的本意,這麼溫馨、幸福的畫面誰說就不會是在他的家裏常常發生的呢?

(“這就是你同我那時所要說的話”,“這”究竟指代什麼?第一可以理解爲指代母子的一問一答,正好是先“你”說再“我”說;第二可以理解爲是指兩人同時說的,“這”指代的內容就是“我不告訴你,媽媽”)

(“同”,第一個理解,相當於英語裏的“and”,這樣就是母子同說“我不告訴你”了。第二個理解,跟,與,相當於英語裏的“with”,這樣就是媽媽問,孩子答了。)

第二種理解,學生也許想不到,或者不會一下接受,教師可以穿插介紹自己生活中的默契、理解而又幽默、充滿溫情的例子。

小結:

學會通過理解人物的語言來把握人物形象,尤其是要學會通過理解具體情境中的人物內心來把握形象。

這首散文詩表現的是一種理想中的母子之愛,甜蜜、默契,歡樂而神奇,甚至帶有一種宗教色彩,是那麼的聖潔。彼此的理解和關愛是母子深情的前提。(板書:理解、愛)

活動四:比一比

這一環節是一個有創意的比讀設計。

比較蘇教版和人教版兩個版本教材課文文字上的細微差別。分析選用不同詞語的效果。此環節採用的方法是側面入手,正面解讀。

教師朗讀與學生不同版本的《金色花》,學生邊聽讀,邊在自己的課本上做記號。

讀完後學生提出兩個版本的不同之處,朗讀、對比、分析。

不同之處有:

“變了一朵”--“變成了一朵”;“笑哈哈”--“笑嘻嘻”;“空中搖擺”--“風中搖擺”;“新生的樹葉”--“新葉”;“母親”--“媽媽”;“你做禱告”--“做禱告”;“花的香氣”--“花香”;“我便要投我的”--“我便要將我的”;“小影子”--“小小影子”。

重點分析:

“變了一朵”--“變成了一朵”:要使句意準確,不能有歧義。

“笑哈哈”--“笑嘻嘻”:前者笑出了聲音,與文意不合;後者的“笑”更有孩子氣和調皮味,給人一種偷樂的感覺,同時與後文中的“匿笑”呼應。

“空中搖擺”--“風中搖擺”:前者是主動的行爲,表現孩子的天真活潑;後者是被風颳的,被動的。

“母親”--“媽媽”:前者太正式,不太符合兒童的心理和實際;後者口語化更親切,且與後文的用詞風格一致。

“花的香氣”--“花香”,“新生的樹葉”--“新葉”:後者“花香”“新葉”更精緻、凝練,符合詩歌的語言特徵。

“小影子”--“小小影子”:前者是客觀表述、只是表現出“小”這個特點;後者顯得小巧、靈動、可愛,疊詞“小小”的使用又增加了親切感和韻律感。

小結:選詞用句精緻、確切,可以更好地表現文章中心,抒發情感。在比讀中,提高我們的語言敏感度和欣賞能力。

四、近觀《新月》

《新月集》裏有許多寫母子故事的作品,通過閱讀這些充滿童趣、充滿母愛的作品,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對自己親愛的妻兒的深深懷念,也感受到作者對兒童的愛,對幸福生活的歌詠。

《新月集》裏的很多詩歌以“質樸的語言”表達出“真摯的情感”,尤其是不少詩歌裏的想象更是奇妙獨特。我們試着閱讀、體會其中的一篇。

印發《花的學校》《惡郵差》《同情》等。

聯讀欣賞《花的學校》。

學生齊讀。

先獨立思考,再交流:說說你最喜歡這首詩的哪些句子?爲什麼?

分析:

這首散文詩修辭手法豐富,想象非常奇特,語句活潑有靈氣,最重要的是最後一小節,寫出了孩子很得意的形象,這種得意是因爲他覺得他讀懂了那些從地底下花的學校裏鑽出來的花兒們的心思:他們在渴求媽媽的擁抱!從這首散文詩裏,我們讀到了一個孩子眼裏的世界,也體會到了一個孩子對母愛的理解,更感受到了一箇中年男子對在天堂的妻兒的懷念和祝福。這就是真實的泰戈爾。

五、順勢小結

從《花的學校》中,我們可以進一步體會到作者把詩集命名爲《新月集》的意圖,兒童就像新月那樣純潔和寧靜,美好和天真。是的,用兒童的目光去觀察生活,永葆一顆童心,用詩歌把對生活的愛記錄下來,你就是一個有詩心、有詩性的人,你必將擁有詩意的生活。願大家都詩意地活着!

六、佈置作業

課外閱讀《新月集》。

《榕樹》《告別》《小大人》《著作家》《惡郵差》《同情》《英雄》……

七年級上冊語文《金色花》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掌握一定的詩歌朗讀技巧,提高朗讀能力;

2、學習和借鑑詩中借鑑一種具體的形象抒發感情的寫法;

3、朗讀直至背誦課文;

4、體驗人間至愛親情,激發學生關愛母親,回報母親的熾熱親情。

教學重點:

以朗讀、想象感悟散文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提高朗讀和鑑賞詩歌的能力,學習和借鑑藉助一種具體形象抒發感情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1、(課前播放《媽媽的吻》)有沒有同學知道,剛纔上課前聽到的歌曲的歌名是什麼?(《媽媽的吻》)對,我們從歌中能感受到媽媽與女兒之間的深深母女情,歌曲中的女兒是用什麼來回報媽媽給予她的愛的呢?(一個深情的吻)一個吻代表了母親與女兒真摯的愛,而母女之情、母子之情則是全人類共同的情感,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一個金色的國度,一個滿栽金色花的世界,去欣賞一片深深母子情!

2、首先,讓我們看看泰戈爾。誰能爲我們大家介紹一下泰戈爾的情況呢?

(出示大屏幕上的泰戈爾圖片,學生自由發言,而後展示明確)泰戈爾,印度文學家。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有詩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園丁集》、《飛鳥集》和許多中短篇小說。

印度是一個以佛教爲國教的國度,在泰戈爾的散文詩裏處處可以感到富有宗教意義的愛——最高尚、最純潔的愛。

那麼詩人是怎樣來表達這種愛的呢?接下來請聽朗讀錄音,

二、初讀詩文,把握基調

課文讀完了,請同學們說一說該用怎樣的感情基調讀的呢?

舒緩、溫馨、深情。

(1)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爲了好玩,長在樹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搖擺,又在新葉上跳舞,媽媽,你會認識我嗎?(調皮、想象、快樂)

(2)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裏呀?”我暗暗地在那裏匿笑,卻一聲兒不響。(母親焦急,我調皮)

(3)我要悄悄地開放花瓣兒,看着你工作。(我對媽媽的愛)

(4)當你沐浴後,溼發披在兩肩,穿過金色花的林陰,走到做禱告的小庭院時,你會嗅到這花香,卻不知道這香氣是從我身上來的。(我爲媽媽做事,心裏很喜悅)

(5)當你吃過午飯,坐在窗前讀《羅摩衍那》,那棵樹的陰影落在你的頭髮與膝上時,我便要將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書頁上,正投在你所讀的地方。

(6)但是你會猜得出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嗎?(天真,悄悄的)

(7)當你黃昏時拿出了燈到牛棚裏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來,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講故事給我聽。(撒嬌,快樂)

(8)“你到哪裏去了,你這壞孩子?”(愛憐,責怪)

(9)“我不告訴你,媽媽。”這就是你同我那時所要說的話。(調皮,撒嬌)

(分角色誦讀大屏幕出示的幾句話)

朗讀,是詩歌的靈魂。那接下來,請大家用舒緩、溫馨、深情的語調自由誦讀這首詩,體會詩文中孩子和媽媽的說話語氣,感受母子間親密的愛意,一會兒請同學來誦讀自己最感興趣的詩句。

二、激情誦讀,感悟親情

1、從同學們的聲音和表情中我看出大家已經被這首詩打動了,因爲打動,我相信大家能把這首詩念好,學好。好,請把你最感興趣的詩句念給大家聽,並說說理由,好嗎?

(學生念自己最感興趣的詩句)

如:A、“你到哪裏去了,你這壞孩子?”

媽媽不見了孩子,多麼着急,一旦見了,又驚又喜,自然嗔怪孩子。(媽媽,關心、擔心、無私的愛、慈祥、親切)

B、“我不告訴你,媽媽。”

孩子撒起嬌來了,爲自己能給媽媽做些好事而高興,還要對媽媽保密,讓她莫名其妙。(孩子,天真、淘氣、貪玩、孝順、關愛、可愛、善良)

2、同學們,那你們從剛纔幾位同學的分析中感覺到詩中的孩子是個什麼樣的孩子,媽媽又是怎樣的一位媽媽呢?

(學生暢所欲言)媽媽:善良、慈愛、沉靜、虔誠;“我”:頑皮、天真、活潑、可愛。

這樣一對和諧的母子,這樣一種濃濃的親情,怎麼跟金色花扯上關係了呢?接下來,我們仔細研讀一下詩文,去深入探究一下。

七年級上冊語文《金色花》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感情。

2.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課文,培養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

3.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認知閱讀。

教學重點:

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認知閱讀。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課文,培養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泰戈爾。泰戈爾一生創作豐富,詩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飛鳥集》等。曾獲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印度是一個以佛教爲國教的國度,在泰戈爾的散文詩裏處處可以感到富有宗教意義的愛--最高尚、最純潔的愛。

二、指導學習課文

1.整體感知

有感情的朗讀詩文,把握全詩主要內容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並用一句話來概括。

2.認知閱讀

A.朗讀比賽

小組內自由組合,一人讀媽媽,一人讀孩子。看哪組讀的最好,人物的感情表達的最貼切?

B.討論:

①請同學們自由尋找自己感興趣的詩節,要求圍繞着'我'和媽媽的性格特點,在詩文中找到你認爲最美、最能說明這個問題的地方“我”和媽媽的性格特點分別是什麼?

②爲什麼'我'那麼快樂,那麼天真,那麼活潑,那麼可愛?'我'爲什麼想象自己變成一朵金色花?那金黃的色彩又象徵什麼?

③'我'變成金色花爲什麼不願讓媽媽知道?

C.請全班同學重新巧排詩句,使之成爲一首賦予我們自己情感的詩歌,小組討論完成,看哪個小組改編得又快又好。

注意:語言的準確性和情節的完整性。

三、拓展閱讀

1.學習這首散文詩,你從中感悟到什麼?請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請同學設想向母親表達愛意的方式,然後以'媽媽,我想說愛您'爲主題,模仿這首散文詩的語言風格,寫出屬於你自己的小詩。

2.假如明天是你媽媽的生日,那麼在賀卡上寫一段話給你的媽媽,有一個要求,用“假如我變成了什麼”作爲這段話的開頭,表達你們對媽媽的愛。

七年級上冊語文《金色花》教案 篇6

教學設想:

在本文之前,我們已經對詩歌的品讀有所瞭解。《金色花》一文語言生動、活潑,學生很感興趣。我希望能通過學生自己品讀,揣摩情感、語氣,從而引入對該課的教學。同時讓學生以討論、合作的方式把握詩的內容,理解文中優美句子。讓學生不僅能感悟出詩中濃濃的親情,也能產生情感的共鳴,在生活中默默地關愛父母。

教材分析:

《金色花》是一首抒情詩,篇幅短小,而意蘊豐富,是泰戈爾散文詩集《新月集》的代表作。寫的是一個假想——“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由此發生想像——一個神奇的兒童與他母親“捉迷藏”,構成一幅耐人尋味的畫面,表現家庭之愛,表現人類天性的美好與聖潔。在教學中可以從三個方面落實這些內容:

(1)通過各種方式朗讀,讓學生把握詩的情感。

(2)品析句子:讓學生在整體感知的前提下,細細品讀詩中意蘊深刻的句子。

(3)把握主題:對最後兩段的分析,把握全詩的主題,讓學生產生情感的共鳴。

學情分析:

雖然學生在進入中學後學了很幾篇詩歌,但是大多都由老師引導分析,聽受較多,希望能讓學生學會自己感悟,找到朗讀方法,能較爲準確的把握詩的情感和內容。並且在佳句賞析方面一直是學生感到吃力的地方,如果能在平時教學中加以落實,也是對學生能力的鍛鍊。更爲重要的是目前的學生總認爲父母的關愛與付出是應該的,不能從內心去理解父母,更不要談回報,本堂課也想讓學生能在思想與情感中得到啓發。

課題:24、詩兩首——《金色花》

時間:20xx年12月15日

課型:講讀課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反覆朗讀本詩,把握詩的情感,並整體感悟全詩內容。

2、學生品讀詩中佳句,仔細分析詩歌,體會詩中所表現的感人至深的親情。

3、情感目標:讓學生學會理解父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回報父母的愛。

教學重點、難點:

朗讀訓練,通過分析句子,體悟主題,對學生進行思想、情感教育。

教學媒體:

投影儀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的生活幸福的,是無私的

母愛給了你呵護,是偉大的母愛給了你前進的動力。在與母親的相處中,你是否感受到那母親的細微的點點滴滴的愛?你學會了珍惜這偉大無私的愛嗎?你想過回報嗎?我想問問同學們:能清楚記得母親的生日的同學有那些?

的確,在母親身邊,沐浴着母愛的孩子是何等的幸福快樂,今天讓我們一同走進印度詩人泰戈爾的《金色花》,去感受那份情感。

七年級上冊語文《金色花》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積累並掌握“匿笑”、“禱告”等字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3、賞析詩歌的精美語言,體會詩歌中濃濃的母愛和童真。

4、品讀詩歌意境,領悟孩子對母親深深的愛。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各種朗讀方式使學生把握詩歌感情基調。

2、通過自主與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

3、通過聽說讀寫,提高語文學習能力。

4、通過品讀,領悟詩歌意境。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母受和童真,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學會表達及報答母親的愛 。

2、接受美的薰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投入真情,反 複誦讀,讀出詩意、品出詩境、領悟詩情。

教 學難點:

利用學詩“三步 法”,鑑賞詩歌,並嘗試藉助具體的形象或事物來抒寫感情。

教學方法:

朗讀教學法、合作探究法等

讀詩意—品詩境—悟詩情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語

由“花”自然切入,引出作者及課題

二、走 進金色花·朗讀·讀出 詩意

1、出示:學詩“三步法”

2、聽讀、自由讀(字詞)、跟讀、齊讀

3、概括詩中故事

三、體味金色花·品讀·品出詩境

用“我從詩句……中讀到了 一朵(個)…的金色花(孩子)”方 式來品讀

四、感悟金色花·領悟·悟出詩情

作者爲什麼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呢?(引導學生領悟出詩情與手法)

五、昇華詩情·拓展

以“ 媽媽,假如我變成了……”或者“媽媽 ,我要變成……”形式

六、結束語

引領學生由課內延伸至課外

七年級上冊語文《金色花》教案 篇8

一、教學內容

《金色花》

《金色花》的篇幅短小,意蘊豐富。寫的是一個假想,“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髮想像?一個神奇的兒童與他母親“捉迷藏”,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現對母親的感情,構成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表現了家庭之愛和人類天性的美好與聖潔。在教學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在體味詩歌感情基調上,控制好語速、節奏和重音,提高朗讀質量。在反覆朗讀中加深對詩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詩的能力。還要注意引導學生體會聯想和想像在詩歌中的作用。

二、自學設計

1、導入

母親是孕育萬物的源泉,是推動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動力。母愛是人類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現在請同學設想向母親表達愛意的方式,然後以“媽媽,我想說愛您”爲題,說一段話。(學生略思考後,2?3名同學回答)同學們說的很好,都向母親傾訴了自己深深的依戀之情。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表達母子之間親密感情的散文詩《金色花》。《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詩人、作家泰戈爾,他一生創作豐富,詩集有《新月集》、《飛鳥集》等,長篇小說有叫、沙子》、《沉船》等。曾獲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印度是一個以佛教爲國教的國度,在泰戈爾的散文詩裏可以處處感到富有宗教意義的愛?最高尚、最純潔的愛。

檢查生字詞(可用大屏幕投影)

2、朗讀課文

教師範讀課文(播放音樂配音),學生仿讀。(教師的朗讀一定要有示範作用,在朗讀中把學生帶入詩歌的意境)

(過渡)同學們仿讀得很好,自己讀一讀試試。

學生自由朗讀,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以一個調皮的孩子的口吻來讀。

3、教師指導朗讀:

注意重音、語速、節奏、感情(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舒緩、溫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讀處理方法不同。如果學生讀不好,教師要一句一句地教)

例:“你到哪裏去了,你這壞孩子?”媽媽不見了孩子,多麼着急,一旦見了,又驚又喜,自然嗔怪孩子。這句應讀出媽媽驚喜的語氣。

例:“我不告訴你,媽媽。”孩子撒起嬌來了,爲自己能給媽媽做些好事而高興,還要對媽媽保密,讓她莫名其妙。這句應讀出孩子撒嬌、調皮的語氣。

感知課文內容

4、[教師導學]

這首散文詩,讓我們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愛。在這首表現母子情深的散文詩中,作者爲我們展現出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像變成一朵金色花,在一天的時間裏與媽媽三次嬉戲。爲什麼“我”那麼快樂,那麼天真,那麼活潑,那麼可愛?(學生回答:因爲孩子沐浴着母愛。)他是怎樣回報母愛的呢?

5、[合作探究]

請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進行合作探究,提出共性問題。

① “我”通過什麼方式來表達對媽媽的愛?怎樣表現的?

② “我”爲什麼想像自己變成一朵金色花?那金黃的色彩又象徵什麼?

③ “我”變成金色花爲什麼不願讓媽媽知道?

④ “我”和媽媽各是什麼性格?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參與交流

6、體驗反思

(過渡)母愛就在我們身邊,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時時刻刻地滋潤着我們。學習這首詩,你從中感悟到什麼?請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

(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談感受,教師給予評價和鼓勵)

(過渡)詩人以其新奇而美妙的想像,爲我們講述了一個母子情深的故事,現在請同學們再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生朗讀課文

7、作業

背誦課文,準備朗誦比賽。

8、小結

《金色花》是一首很美的散文詩,是一幅耐人尋味的圖畫。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多讀,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文中由“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生髮想像,讓學生感受到想像的新奇而美妙,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既發展學生的個性,又發展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七年級上冊語文《金色花》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品味本文樸實、清麗的語言,體會作者字裏行間蘊藏的深厚感情;情感態度價值觀:體驗人間至親至愛的親情,受到美的薰陶,在生活中感受母愛,並善於表達自己的情感。

教學重點:

品味本文樸實、清麗的語言,體會作者字裏行間蘊藏的深厚感情。

教學難點:

聯繫生活,細緻入微的體味母愛,並能表達出來。

教學方法:

多媒體輔助教學;討論點撥法,讀寫結合法。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講課之前先做一個智力小遊戲,激發一下大家的想象力,熱熱身。給你們兩組詞,請發揮想象,說一句話,把二者聯繫起來。(出示多媒體)學生,蜜蜂;媽媽,花。

過渡語:同學們的想象真是豐富而奇妙,有一個孩子,他突發奇想變成一朵金色花,與媽媽玩起了捉迷藏,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呢讓我們共同走進泰戈爾的《金色花》一起看看吧。

二、走進作者與作品

泰戈爾,印度作家、詩人、社會活動家。他一生創作豐富。代表作:詩集《新月集》、《園丁集》、《飛鳥集》、《吉檀迦利》。此外,他還擅長作曲和繪畫。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爲印度國歌。他的創作對印度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91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他的創作對中國詩歌(尤其是散文詩歌)的影響是廣泛的。

散文詩是兼有散文和詩的特點的一種現代抒情文學體裁。它融合了詩的表現性和散文的描寫性。本質屬於詩。它第一個特點是篇幅短小,不分行,不押韻,但具有濃郁的抒情色彩,充滿詩的意境,有內在的音樂美和節奏感。第二個特點是內容的跳躍性,以凝練的語言營造詩情畫意。第三個特點是多用象徵、暗示等手法擴大內容和容量。

三、感知課文

1、學生朗讀課文,出示要求:掃除字詞障礙;有節奏;有感情。(指明男女讀,比比誰最棒)

2、學生點評,並明確本文朗讀時應用的感情,語調。

3、學生自由讀課文,把握文章的內容,並用“我讀出了一位xx的媽媽(孩子)”交流讀書感受,並找到文章相關語句加以說明。

四、合作探究(小組討論)

1、文中描繪了孩子和媽媽的哪幾次嬉戲場面請找出來。明確:媽媽做禱告時,我就散發香氣;

媽媽讀書時,我投影書頁上;

媽媽拿燈去牛棚時,我回復原形。

2、詩人爲什麼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明確:泰戈爾把兒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麗的聖樹上的花朵,讚美孩子可愛。那金黃的色彩,正反映着母愛的聖潔光輝。人們喜愛花兒,花兒也惠及人們,正可以象徵孩子回報母愛的心願。金色花是詩人新奇而美妙的想像。這也正是本詩的一種寫作特點:藉助一種具體的形象來抒情。這首詩詩人想像“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來表達純真的母子之愛。

3、我爲什麼不告訴媽媽我爲她做了些好事呢

明確:因爲孩子懂得了母愛是無私的,對母愛的回報也應該是無私的,他做這些並不是爲了讓媽媽誇獎他,只希望媽媽能生活的更快樂、更幸福。所以他只是撒嬌就是瞞着媽媽。天真稚氣,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達對母親的感情。

五、拓展延伸

你們和母親朝夕相處,是否感受到了母親那細微的點點滴滴的愛了(同學暢所欲言)

總結:母愛不光是在我們生病或受到傷害時纔會體現出來。比如:上學時,母親會親自爲我們背上書包,送到門口,並且叮囑:路上小心車,上課注意聽講,放學早點回家;放學回家時,路口總會出現母親那熟悉的身影,一見到我們總會急着問,冷嗎,餓嗎;晚上學習疲憊時,母親就會端上一杯溫水,並且心疼的讓我們休息;睡覺時,母親總會輕輕的爲我們掖着被角,並默默的注視着我們。

六、創寫文章

既然我們感受到了母親的關愛,那麼我們也要去回報母親。那麼,現在假如我們也具備了某種神奇的力量,可以隨意變動,那麼你想變成什麼來表達對母親的滿懷愛意呢請以“假如我變成了”開頭,寫一段話。

七、教師寄語

母愛是早上出門前的一句叮囑;母愛是回家之後一頓香噴噴的飯菜;母愛是早上穿在身上的帶有陽光味道的衣服

孟郊在《遊子吟》中寫道“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依依小草怎回報得了春日陽光的恩澤呢汪國真說“我們也愛母親,卻和母親愛我們不一樣,我們的愛是溪流,母親的愛是海洋。”無論如何,用小草的芳馨,用溪流的歡歌來回報

我們的母親。

從現在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

八、作業

晚上回家幫媽媽做一件家務並把感受寫在週記本上。

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我的課堂設計以朗讀貫穿始終,讓每個學生通過充分的朗讀更好的感悟文本,讀出自己的感受。中間的表演朗讀把朗讀推向了高潮。各位同學朗讀基礎不一,可以在比較朗讀中感受詩歌的情感。朗讀的難點是這段對話:“你到哪裏去了,你這壞孩子”“我不告訴你,媽媽。”在分析人物形象過程中,我讓學生試讀,又讓學生想像人物當時的表情姿態來讀,這樣的朗讀鋪墊,讓學生更好地感受了人物間的情感,最後讀出了媽媽當時的疼愛、驚喜、責怪、牽掛等;讀出了孩子的俏皮、撒嬌、可愛。通過全班討論發言的形式引導學生用實際行動報答父母,達到德育滲透的目的,並能影響學生以後的生活,弘揚中華美德,使文章內涵得到拓展。最後再指導學生現場創作,不僅深入理解了詩歌的寫作方式,更在構思中加深對父母之愛的理解,一舉兩得。

從教學的內容和組織形式來看,這堂課超越了考試的侷限,通過正規、非正式的學習活動,爲學生提供全面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經歷,加大了課堂的容量。這就讓學生知道:語文有多大的外延,語文和生活的密切聯繫。

七年級上冊語文《金色花》教案 篇10

學習目標:

1、指 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

2、品味詩歌的精美語言,理解詩句中限制、修飾性詞語的表達作用。

3、體會詩歌中濃濃的母子情 。

學習重點:

體味詩歌思想感情,並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學習難點:

聯繫生活,細緻深入地體味親情之愛。

學生自學

一、朗讀課文,注意標畫、識記文章中的重要字詞。

二、讀熟課文,能夠有感情的朗讀,注意語速平緩、口齒清楚,注意不同人物的語氣語調。

三、再 讀課文,能夠感知文章的主要內容和語言方面的特點。

自學檢測

一、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匿( )笑 沐( )浴 祈( )禱 花 瓣( ) 菡( )萏( ) 欹()斜

1、 合語境,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我暗暗地在那裏匿笑,卻一聲兒不響。

(2)走到做禱告的小庭院時,你會嗅到這花香。

(3)那朵紅蓮,被那繁密的雨點,打得左右欹斜。

二、每個小組兩名學生範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圈畫錯誤並積極發表意見。

【合作探究】

1、閱讀《金色花》,討論

(1) 作者爲什麼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2)孩子爲什麼想變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的不讓媽媽知道?

(3)爲什麼媽媽說 “ 你這壞孩子”?孩子爲什麼不告訴媽媽自己做了不少好事?

2、閱讀《荷葉 母親》,討論

(1)文章寫蓮,先作平平淡淡的敘述,“有並蒂的,還有三蒂的,四蒂的”,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2)園裏蓮花有很多,只擇其中兩朵來寫,這裏作者採用了什麼表現手法?這樣有什麼作用?

(3)“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廕庇? ”如何理解? 在文章結構中有何作用?

(4)作者在風雨中幾次看紅蓮,當時的環境是怎樣的? 紅蓮呢? 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變化的呢?

【精讀精煉】

閱讀《金色花》 ,回答下 列問題。

1. 小孩子領受着母愛,那麼他想着怎樣回報母親?

2、作者爲什麼把兒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3、“我不告訴你,媽媽。”回報媽媽的愛,爲什麼又不告訴媽媽?

4、媽媽稱他“壞孩子”,“壞”是什麼意思?

5、這首詩用童稚的想象,細膩地刻畫了孩子什麼樣的心理,表達了什麼樣的感情?

【主題閱讀】

紙船印象

⑴每個人的一生都會遭遇許多事,有些是過眼雲煙,倏忽即逝;有的熱鐵烙膚,記 憶長存。有的像飛鳥掠過天邊,漸去漸遠;而有一些事,卻像夏日的小河,冬天的落葉,像春花,也 像秋草,似無所見,又非似不見。童年的許多細碎事物,大體如此,不去想,什麼都沒有,一旦思想起來 ,便歷歷如繪。

⑵紙船是其中之一,我曾經有過許多紙船,在童年的無三尺浪 的檐下水道航行,使我幼年時的雨天時光,顯得特別地亮麗充實,讓人眷戀。

⑶那時,我們住的是簡陋的農舍,檐下無排水溝,庭院未鋪柏油,一下雨,便泥濘不堪。屋頂上的雨水滴落下來,卻理直氣壯地在檐下匯成一道水流,水流因勢而定,或急或緩,或大或小。我們在水道上放紙船遊戲,花色斑斕者,形體怪異者,色派儼然者,甫徑下水卻遭沉沒者,各色各樣的紙船或列隊而出,或千里單騎,或比肩齊步,形形色色,蔚爲壯觀。我們所得到的,是真正的快樂。

⑷這些紙船都是有感情的,因爲它們大都出自母親們的巧思和那雙粗糙不堪,結着厚繭的手。母親折船給孩子,讓孩子在雨裏也有笑聲,這種美麗的感情要在年事稍長後才能體會出來。也許那雨一下就是十天半月,農作物都有被淋壞、淹死的可能,母親們心裏正掛記這些事,煩亂憂愁不堪,但她們仍然很平靜和氣地爲孩子折船,折成比別的孩子所擁有的還要漂亮的紙船,好讓孩子高興。

⑸童年舊事,歷歷在目,而今早已年過而立,自然不再是涎着臉要求母親折船的年紀,只盼自己能以母親的心情,爲子女折出一艘未必漂亮但卻堅強的禁得往風雨的船,如此,便不致愧對紙船了。

1.從文段內容上看,文章表現了哪些愛( )

A.母親對子女的愛

B.子女對母親的熱 愛

C.孩子對雨天的喜愛

D.母親對紙船的喜愛

E.孩子對紙船的喜愛

2.“這種美麗的感情要在年事稍長後才能體會出來”句中“這種美麗的感情”指代什麼?

3.“母親們心裏正掛記這些事”句中“這些事”指什麼?

4.文中劃線句子的深刻含義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