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七年級語文上冊《金色花》教案

七年級語文上冊《金色花》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2W 次

  學習目標:

七年級語文上冊《金色花》教案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體驗人間至愛親情

3、 學習藉助一種具體的形象來抒發感情的表達方法

  學習重點:反覆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學法指導:

本首詩抒發了對母親的愛,在母親身邊,孩子沐浴愛的光輝,是何等幸福快樂,學習這首詩,主要的方法是有感情地朗讀並能背誦,從整體上感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詩歌的語境,展開豐富的想象,理解詩歌的主旨。

  學習過程:

一、 課前預習導學

1、 ,給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並讀一讀。

匿( )笑 禱告( ) 花瓣( ) 衍( )

2、 解釋下列詞語。

匿笑 禱告

3、 自查資料或上網搜索關於泰戈爾的資料,整理歸納後寫在下面。

4、 用普通話朗讀課文二、三遍,要求讀音正確、流利,富有感情。想一想。我通過什麼方式來表達對媽媽的愛?怎樣表現的?

5、 通過以上預習把你閱讀時的困難、疑惑寫在下面,課堂交流。

二、 課堂學習研討

(一)(欣賞金色花同時播放印度歌曲),相機導入:在印度金色花是最美麗的聖樹上的花,金黃的色彩反映母愛的光輝,偉大詩人泰戈爾就是用金色花來表達對母親的愛。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優美的散文詩。

板書:金色花(泰戈爾)

(二)自主學習反饋:展示交流預習成果。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播放貝多芬的音樂《致愛麗絲》,教師範讀課文。(聽的要求:聽準字音、語調、語速、重音、節奏、感情基調)

2、 自由朗讀。

3、 指名朗讀,一人一段,點評學生朗讀情況。(配樂)

4、 指導朗讀(從重音、感情上指導)

5、 學生齊讀(配樂)

學生思考:文中的“我”想變成什麼?變成後相干什麼?

(四)合作探究,品味鑑賞。

1、跳讀課文,自主學習,思考以下問題:

(1)一天之中,“我”與媽媽進行了哪三次嬉戲?

(2)這三次嬉戲表現了“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請說明理由。

2、品讀課文(自由讀詩,合作探究)

(1)“我”爲什麼要變成金色花?

(2)我變成金色花後,爲什麼不讓媽媽知道?

(3)見到孩子後,爲什麼說:“你這壞孩子”?表達了母親怎樣的感情?

3、再讀課文,品味語言。

找出文中幾處使用修辭方法的句子,品味它們的表達效果。

4、 歸納總結。試根據你對課文的理解,談談學習本詩的收穫。

(時間寬鬆可以檢查課文背誦)

(五)遷移訓練

1、請你以“假如我……媽媽,你會……嗎?”進行說話訓練。

(點撥:再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認真分析句式,可以在練習本上試寫)

2、課下閱讀冰心的《繁星》、《春水》,吟誦其中表現母愛的詩篇,並與課文比較。

三、 鞏固拓展延伸

練習反饋:

讀〈〈金色花〉〉全文,回答問題

1、本文的主旨是什麼?是藉助什麼來抒發的?

2、當母親呼喊孩子的時候,孩子爲什麼暗暗地在那裏匿笑,卻一聲兒不響?

3、你認爲詩中塑造的是一位怎樣的母親,一個怎樣的孩子?

4、在詩中,孩子讓母親嗅到花香、照亮母親所讀的書,聯繫自己的生活,想象一下他還會怎樣做呢?

拓展延伸:

(一)《體會愛心》 高 翔

有這樣一位特別的母親。

爲了體驗沒有水的感覺,這位母親帶着上幼兒園的女兒從北京千里迢迢來到甘肅的定西。在汽車上,母親告訴孩子她們馬上就要到一個沒有水的地方了。女兒便打算向駱駝學習,趕緊灌下一瓶牛奶。

在定西的老鄉家裏,母女倆從一口看似乾涸的井中打起一桶水,那還是去年積下的雨水。村民告訴他們,因用水緊張,這水得循環着使用:先用來洗臉,然後用來洗衣服,最後又用這盆髒水去餵豬。

女兒說:“豬怎麼能喝這樣的水呢?”

媽媽反問:“那你覺得應該給它們喝什麼?”

“我給它們喝檸檬汁,給它們喝牛奶。女兒一臉稚氣歪着頭回答。

後來媽媽問她剛從井裏打上來的水能不能喝,女兒立刻回答:“不能喝,不乾淨。”

“如果你很渴了呢?如果你兩天沒喝水了呢?也不喝嗎?” “不喝。”

不過那晚小女孩哭了,不是因爲她太渴,這兒太苦,而是因爲媽媽訓斥了她。這戶老鄉家數月來僅有的蔬菜便是土豆,爲了招待遠方來的客人,特地買來了韭菜。但當小女孩看到他們用雨水洗菜、揉麪時,她拒絕吃飯。

對她來說,畢竟再大的挑剔也不過口渴的難耐,於是她終於喝了兩天來的第一口水。

每天早晨天氣都有些陰沉,似乎一場雨即在眼前,給太久沒下雨的土地及這兩位遠道而來的客人帶來希望,可最終都破滅了。土地已幹得裂出了道道縫,農民面臨的將是顆粒無收的命運。

母女倆要回京了。女孩已和這兒的孩子結下了友誼,此刻的離去竟有些難捨。雖然那些孩子灰頭土臉,衣着破舊,因爲他們從未嘗到過水的暢快淋漓,但可貴的是他們純真的童心和從單純的眼中流出的晶瑩的淚。

揮手告別黃土地,把那裏的貧窮落後留在身後,卻會把一種體會留在心裏。年輕的母親要讓女兒體驗的,我想應該不只是水的珍貴。什麼是愛心?那不只是打電話到新聞媒體去告訴他們“我要獻愛心啦”。也不是在鎂光燈的閃爍下向某慈善機構捐款,而是不漠視、不鄙夷不如我們生活條件的生命存在,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幫助別人,同時自己也懷着一顆感激之心去生活。

1.給下列加點的漢字注音。

乾涸( )挑剔( )晶瑩( )鄙夷( )

2.解釋下列詞語。

(1)乾涸: (2)鄙夷:

3.本文記敘的事件是什麼?

4.爲什麼說本文寫的這位母親“特別”?結合現實生活來談。

5.本文主要運用哪種描寫手法寫小女孩?表現小姑娘怎樣的性格特點?

6.“愛心”的含義是什麼?

7.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麼?

8.從文中畫橫線句子寫的內容你能聯想到魯迅的哪兩篇文章?

9.讀了這篇文章,你最深的體會是什麼?

1.hé tī jīng bǐ 2.(1)水乾、枯竭 (2)看不起

3.一位母親帶着幼小的女兒到貧窮落後的農村去體驗沒有水的感覺。

4.現實生活中的父母大多是給子女創造優越的生活條件,而這位母親卻帶着女兒到艱苦貧窮的地方去體驗生活,所以說她特別。 5.語言描寫天真、幼稚

6.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幫助別人,同時自己也懷着一顆感激之心去生活。 7.(1)教育父母要給孩子以磨鍊。(2)教育人們要尊重和幫助生活條件不如自己的人。(3)要珍惜自己的生活。

8.《社戲》、《故鄉》。9.可暢所欲言,要言之成理。

(二)

從大學到現在,離家已經整四年了,媽媽會是最想我的人。一直在外漂着,一直也在平靜地過着,只是仍然遠離家人的溫暖。經歷了許多,慢慢地學會了平靜的去看待一切事物,只是不能去想家人,特別是媽媽。

自小就以爲自己可以是一片葉子,隨風飄揚在空中揮灑陽光般的笑聲,即使是落在地上,化爲泥土,也會是安靜的滿足。

懷揣着江南的夢想,來到了遙遠的地方,漂浮的,或是沉落的,都浸透着快樂和悲傷;墜落風起,一次一次,在飛舞中忘了來時的路。

媽媽,某天,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爲了好玩,長在那棵樹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風中搖擺,又在新生的樹葉上跳舞,你還會認識我麼?

課後反思:這節課是我2006年執教的一節優質課,我採用的是環節教學法導入—整體感知——合作探究,品味語言—梳理總結——遷移訓練,在上課前,我用印度音樂和畫面(金色花)的設計導入,以提問的方式進行,調動了學生的各種感官,如:視覺、聽覺,讓學生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學習角色。在五環節的基礎上,我加入了課前預習,以及對課前預習的交流展示,這樣即檢查了學生的預習效果,又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作家培根說: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在課中我採用多種朗讀形式,注重了朗讀訓練。在課文結束時我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回顧,鞏固了所學知識,而且緊接着又進行了說話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都得到了訓練,但也有不足之處,對生活的聯繫不是太多。因此,爲了彌補缺憾,我在練習反饋中又設計了一個聯繫實際生活的題目,這樣使學生的生活體驗與語文學習相互促進,相互聯繫,相生相成,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