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上冊《寓言二則》教案設計大綱

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上冊《寓言二則》教案設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9W 次

這篇課文包括兩則寓言,每則寓言的題目都是一個成語,所以也是兩個成語故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語文上冊《寓言二則》教案設計,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上冊《寓言二則》教案設計

  【《寓言二則》教案設計】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自作聰明是愚蠢的,做人要有真才實學才行。

2、瞭解寓言這種文體,知道它是通過一個淺顯的小故事來說明生活中的一個道理。許多寓言已演變成爲成語,在生活中可以運用這些詞語,使自己的語言更生動,更準確。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自作聰明是愚蠢的,做人要有真才實學才行。

教學難點:

瞭解寓言這種文體,知道它是通過一個淺顯的小故事來說明生活中的一個道理。

教學準備:從網上下載課文圖片和竽的圖片,準備生字卡。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啓發導入,整體閱讀

提問:1.在預習的基礎上說說“掩耳盜鈴”四個字各是什麼意思

2.將四個字的解釋連起來說說“掩耳盜鈴”的意思。

3.那個人爲什麼要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那個鈴鐺呢?結果怎樣

4. 讀課文時,看全文有幾個自然段,標出序號。第l自然段告訴我們什麼

二、學習重點,深入體會

1.默讀第2自然段,讀後標出這段有幾句話

自讀感悟

2.再次默讀第2自然段,思考每句話告訴我們什麼

議讀交流

3.讀第一句,說說這句話告訴我們什麼

4.出示幻燈

a 他明明知道,用手一碰,那個鈴鐺就會丁零丁零地響起來,就會被人發覺。

b 他知道,用手一碰,那個鈴鐺就會丁零丁零地響起來,就會被人發覺。

討論:1.看兩句話有什麼不同

2.“明明知道”什麼意思

3.他明明知道什麼

4.鈴鐺爲什麼會丁零丁零響起來?用手碰鈴鐺會發生什麼現象

5.“碰”和“響’’之間什麼關係

6.爲什麼會被發覺?體會“響”與“碰”之間的'關係。

過渡:這個人明明知道用手一碰響發覺可是他太想得到那個鈴鐺了。他想出了怎樣的辦法

指名讀第2句

出投影片:

a 如果把耳朵掩住,不就聽不見響聲了嗎

b 如果把耳朵掩住就聽不見響聲。

7.他是怎樣做的?默讀第3句畫出表示動作的詞。

8.從剛纔有想法到現在他真的這樣去做了,結果怎樣呢

點評歸納

9.大聲讀第2自然段,體會前後的感情變化。

10.出示投影

“如果把耳朵掩住,不就聽不見響聲了嗎?”

①他的這個想法是聰明的,還是愚蠢的,爲什麼

②他把耳朵掩住,爲什麼還被人發覺呢

③他偷鈴鐺之前,知道不知道有這樣的結果從哪兒看出

④明知道有這樣的後果,還要這樣做,欺騙的是誰

三、總結延伸

1.讀全文,體會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2.生活中還有這樣的人嗎?

板書設計:

明明知道 碰響發

掩耳盜鈴 掩 伸 偷

沒想到碰 發覺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說說“掩耳盜鈴”的意思。

2、說說我們是怎樣學習這則寓言的。

二、用上節課所學的方法學習寓言《濫竽充數》

1、小組學習

2、重點詞語:

戰國 待遇 吹竽 鼓腮幫 捂着 裝腔作勢

齊緡王 繼承 溜走 南郭先生

3、朗讀課文,說說大意

4、你覺得南郭先生是如何想的?他的想法對嗎?爲什麼?

三、拓展練習

在兩個大王面前,南郭先生是怎樣想的?從故事中你還能發現什麼?

四、自讀古文《濫竽充數》,老師適當翻譯。

五、練習寫字:

掩 盜 零 濫 竽 裝 腔 勢

六、抄寫自己喜歡的詞語。

  【教學總結】

新課程標準告訴我們,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我們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結晶。而“寓言”就是我們中華文化中的瑰寶之一。 寓言具有篇幅短小、內容生動有趣的特點,是學生們喜聞樂見的一種體載。它能通過一個內容簡短明白易懂的小故事,告訴我們一個深奧的道理。因此,課堂上如何結合“寓言”的特點,讓學生能更好地學文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這是一篇古文原文的寓言,文字特別簡練,卻又不失形象生動。託寓的道理明瞭深刻,而又頗能讓人體味到其中的含蓄和幽默,但因其畢竟是文言文,在文字表達上與現代文有着很大的差異,學生學起來多少會感到有些困難枯燥。因此在設計這堂課時,我不僅力求堅持以自讀爲主,重在感悟的策略,更在思索一種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學習方式。導入以學生們感興趣的講成語故事開始,使得上課一開始教室裏的氣氛就比較輕鬆。教學從課題着手,引導學生提出疑問:揠苗是什麼意思?揠苗能助長嗎?那爲什麼還要揠苗呢?帶着問題讓學生反覆朗讀文本,想象揠苗人的心理、神態,通過模仿揠苗的動作體會辛苦,這樣,寓意的深刻理解就自然地滲透在文本內容之中,在教學時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短小的文章故事,通過了解課文內容和語言的精練準確之美,初步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含義和淺顯易懂的語言之間的和諧、融會貫通。即根據寓言簡練清楚的內容學習,通過揠苗人可笑的行爲與學生自生生活經驗的比較,明白寓言深含在文字中的寓意。

綜合來說,本節課的教學要以文本爲主,緊緊抓住閱讀這個非常重要的教學途徑和手段,重視語文的說話練習,語言的積累,通過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關鍵詞句的意思,引導學生在讀中學,在學中感受、體驗和理解,再在感受、體驗和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來讀。以及閱讀中不斷積累詞語,將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機結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