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教科版四年級下冊《愚公移山》教學設計

教科版四年級下冊《愚公移山》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3W 次

 教學目標:

教科版四年級下冊《愚公移山》教學設計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做到字音正確,停頓恰當,並注意語氣。

2、瞭解全文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愚公移山的精神。

3、學會本課應識會寫的字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愚公移山精神的深刻含義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啓發質疑,板書課題齊讀課題後,啓發學生理解“愚公”本意指是“愚蠢的人”。教師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提出問題。

  二、讀通課文,整體把握全文主要內容。

1、學生自由讀課文,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2、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理清文章層次;按照“移山”問題的提出,移山的過程,移山的結果這樣的順序理清文章的層次

三、再讀課文,解決疑問。

1、讀課文學生體會兩場爭論的內容:一場是愚公與家人的爭論,一場是愚公與智叟的爭論。引導學生體會兩場爭論的區別。第一場是愚公與家人的爭論,大多數人都同意,其妻子的獻疑是出於關心。是一場民主的討論;第二場爭論是與智叟的對話,是針鋒相對的。

2、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愚公與智叟兩種不同的態度,注意讀出不同的語氣。引導學生體會:智叟懼怕困難,而愚公有不怕艱難、鍥而不捨的精神。

3、讀課文,引導學生自學。老師設疑:參加移山的人有哪些?移山過程中,開始是家裏人,後來是鄰居,四面八方的人,最後是誇娥氏的兩個大力士兒子把山搬走了。

 四、學生討論。

如果玉皇大帝沒派誇娥氏的兩個大力士兒子把山揹走,愚公的後代能把太行、王屋這兩座山移走嗎?

  五、歸納通讀全文,組織學生討論。

這則寓言的題目爲“愚公移山”,其中對“愚公”並沒有諷刺的意味,看似愚,實則不愚;智叟的“智”就是所謂的“小聰明”,自以爲智,實則是暴風驟雨,但沒有克服困難和智慧的勇氣,目光短淺。

 六、拓展延伸,昇華主題。

讀了這則寓言之後,引導學生談對愚公移山的體會,並向課外拓展延伸,鼓勵學生查找資料,加深對愚公精神的理解。

 七、積累內化。

1、自選詞語,由學生獨立完成,提示學生可以選四個字的詞語。

2、完成課文後的練習。

3、識字寫字。

認讀本課生字。

運用形聲字的特點,識記字形。

形聲字:霄、渤、癡、娥。

“寡”的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