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範文(精選12篇)

《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範文(精選1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W 次

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如何把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範文(精選12篇)

《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 1

《蝙蝠和雷達》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科普知識短文,主要講科學家爲了揭開蝙蝠夜間飛行的祕密,經過反覆實驗和研究,證明蝙蝠夜間是靠嘴和耳朵探路飛行的。飛機靠雷達夜間飛行是從蝙蝠身上得到的啓示。文章的脈絡非常清晰,是按照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去寫的。而且,本篇課文文字淺顯易懂。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爲了讓學生在閱讀中抓住要點,準確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同時激發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興趣,拓寬視野。因此,我在教學中刪繁就簡,將教學目標定位爲讀懂課文內容,弄明白雷達和蝙蝠之間的關係即可。反思我的教學過程,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課題質疑,引發探究。

古人云:學貴有疑,有疑則有進。小疑小進,大疑大進。在課堂開始,我出示了蝙蝠的圖片和雷達的圖片,並請學生說說自己對蝙蝠和雷達的瞭解。學生課前已經預習,很快便說出蝙蝠是一種哺乳動物,而雷達是人類發明的探測儀器,學生答後我再質疑:一個是動物,一個是科技產品,課題用“和”字連接是爲什麼呢?它們之間有怎樣的聯繫呢?有疑是探究學習的開始,一下子學生的.的學習情緒被調動起來,將學生的學習思維置於一定的情景中,學生樂於參與,興趣濃厚,也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繼而引導學生在文中尋找關於描寫蝙蝠和雷達的句子,爲概括全文內容做鋪墊。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在課前,我加強了預習指導,訓練學生的自學能力。在課堂中,我設計同桌合作探究,找出蝙蝠探路靠的是什麼,並完成表格。在閱讀了蝙蝠探路方法和雷達探路方法後,我又讓學生用卡片在黑板上擺一擺整個過程,激發了學生閱讀文章的興趣,同時我又指幾名名上臺分別介紹三個試驗過程,讓他們在衆人面前勇於展現自我。通過活動,學生在玩中學,不但牢固地掌握了知識,瞭解了蝙蝠和雷達探路方法,而且使學生得到了主動和諧全面的發展。

三、以演促讀,理解探究。

科普之類的文章一般是比較枯燥,不太受孩子們歡迎的。因此,在這課教學之前我就考慮如何避免孩子們在課堂中的倦怠,那就要充分提高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而課堂表演無疑就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在表演中,學生不僅能將抽象的語言文字直觀形象化,又能在表演中促進自我表現力的提高。在這一課中,我請三名同學上臺表演蝙蝠探路的辦法,一生當“蝙蝠”,一生當“蝙蝠嘴裏發出的超聲波”,一生當“障礙物”。這樣的課堂表演,給科普類語文課堂平添了許多生趣。

回顧本課,我依然在教學過程中,有些方面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還值得改進。如在學習科學家三次實驗的經過,填寫表格這一學習環節沒有處理好。在填寫表格的時候發現很多學生習慣抄長句長句的內容,不能夠使用自己的簡練語言,而在彙報的時候,也有多半同學機械照讀課本內容,在我逐項出示了自己填的內容,與他們的答案比較,學生們終於知道了在表格中該如何簡練地表達自己的意見。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的確,一堂課下來,既有令我欣慰的地方,也讓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使我明確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今後,我將再接再厲,不斷地探究語文教育教學的藝術和方法,更上一層樓。

《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 2

這節課,我採用的教法是:指導學生進行研究學習,激發鼓勵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學習,使他們的語文自學能力在研究、發現、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中行到提高發展,體會到學習進行的快樂。培養他們自主、自信的優良品質。

學生學法主要有:自讀自悟、小組研討、全班彙報交流。教學中,我激發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引導學生帶着問題去讀書。生思考,想辦法解決問題,同時發動學生互助解疑,在討論交流中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

在教學“科學家做了三次試驗”這個環節,我出示表格,讓學生帶着疑問,以小組爲單位自學課文4、5、6自然段,揭開蝙蝠夜間飛行的祕密,爲了面向大多數,讓更多的學生得到練習的`機會,我準備了許多表格,兩人一組,按照裏面的表格分小組討論填寫。學生自學後得出結論:蝙蝠探路是離不開嘴和耳朵的,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配合”這個詞不能丟掉,教師在黑板上畫簡圖說明蝙蝠探路時,嘴和耳朵這兩樣器官在飛行時必須同時使用,才能發揮作用。這個部分的學習,學生個個參與,學習興趣濃厚,學生自主探究得出結論能增強自信心。

在本節課中,我覺得有許多地方做得還不夠,在一些環節上還挖得不深等,這些都有待於我改進。

《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 3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科學家通過蝙蝠飛行的方式,製造出雷達,進而解決了飛機夜航的問題。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通過反覆朗讀,來了解蝙蝠與雷達的關係,激發熱愛科學,樂於觀察與探究的精神。

我所講的是第二課時,首先引導學生回顧上節課的內容,概括文章大意,複習生字詞。接下來,導入新課,我用的方法是讓學生讀課後資料袋中的內容,引入“仿生學”一詞,進而過渡到本課的學習。但其實,資料袋中的內容可以放在學完課文後,這樣在擴充學生的知識量的同時,也可以引發學生的思考與表達慾望。而可以利用馬航失蹤一事導入新課,既能引入新課,又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講解課文時,我首先抓住了第3段,通過體會蝙蝠飛行技巧的'高超,來感知作者用詞的準確性與生動性。這裏我出現了一個講解上的錯誤,就是第三段的最後一句話:“難道它的眼睛特別敏銳,能在漆黑的夜裏看清楚所有的東西嗎?”這句應該是一個普通的疑問句,而不該定義爲反問句。這提醒我,在今後的教學中,應注意教學知識的嚴密性。

對於三四段的講解,在寫法上,我強調要詳略得當,但並沒有讓學生確實感知到其性略得當的好處。教師可以將段落進行重新改編和整合,讓學生在對比閱讀中自己發現寫作時要省略相似的內容,從而理解詳略得當的含義。

板書設計上過於死板,不夠靈活,可以對版面重新做一下設計,以障礙物爲核心,用箭頭表示無線電波傳播方向,可以先將蝙蝠的一側填上,再讓學生根據第五段填另一側的雷達工作原理。這樣的板書會更加簡潔明瞭。

此外,小組合作應努力落實到實處,爭取每一個小組成員都有任務可以完成,充分發揮小組的學習時效性;可以學習一下電子白板的使用方法,讓多媒體電子教學更好地應用在教學中;對於上課時的時間把握,還是不夠充分,經常會出現前緊後鬆的情況,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應該着重注意。

需要改進的地方還很多,我會繼續努力!

《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 4

今天我講這篇課文的第二課時,嘗試用“我是晝伏夜出的蝙蝠”或“我是引導飛機夜間飛行的雷達”的方式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這是源自於我看了《自主課堂100個精彩片段》中的“嗨,我是爬山虎的腳”一文有感而發設計的。俗話說,“功夫在內”,我們如何在自己有限的'時間內設計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方法,這是現今我們每一位老師應該好好思考的問題。今天,我在這課中嘗試讓學生用第一人稱的方式來介紹學生比較陌生的動物——蝙蝠,以及蘊含高科技知識的雷達,無疑給我們在教學中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提供一個借鑑。

課堂上,看到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學生們思維活躍,盡展個人風採。你看,陳杰峯同學展開了翅膀(雙手)翩翩起舞地飛來“嗨!還認識我嗎?我是大名鼎鼎的蝙蝠,我具有晝伏夜出的本領,我飛行的時候,靠的不是眼睛,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哈哈,我厲害不?”說完,還學着蝙蝠飛行的姿勢,扇動一下“翅膀”坐下了。

我相信,在我們這些一線老師的這樣長期培養下,孩子們的言語水平一定會提高的很快。

《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 5

科學家是如何證明蝙蝠夜裏飛行靠的是嘴和耳朵的?學生小組討論這個問題後總結出主要靠做試驗。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蝙蝠夜裏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讓學生反覆讀這句話,從而體會說明文用詞的準確、嚴謹。藉助板書通過簡筆畫讓學生生動形象地理解超聲波、反射等學術用語,一目瞭然地弄懂蝙蝠是怎樣嘴和耳朵配合在夜間飛行的。

從課文中拓展延伸加強寫話訓練。在學生已經完全理解課文內容之後,我扣住課題進行牽引:這是人們在蝙蝠身上得到的啓示,我們這一單元的主題就是大自然的啓示,請大家讀讀資料袋的內容,想一想。接着,我又讓學生結合課外閱讀材料和自己的設想寫一寫我們還可以從什麼身上受到啓示?我還從得到啓示,發明,作用是。

學生們的積極性很高,課外知識也很豐富,很快就有了很多中答案。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在於運用語言。學習課文的方法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寫一寫另一個仿生學的小短文,實現了課內向課外的延伸。在這樣的遷移訓練中提高了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也激起了學生閱讀文本補充文本的興趣,激發了學生的習作慾望。

《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 6

《蝙蝠和雷達》是一篇科學說明文。這一課的教學要點是讓學生弄清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初步瞭解蝙蝠探路的方法,以及飛機夜間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關係。這既是這節課的重點,又是難點。我所講授的時第一課時,本課時我運用自讀自悟,探究合作,填表交流等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從而發展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這節課中我力求做到三個側重側重預習指導;側重學生自主學習;側重體現語文人文性與工具性。

一、成功之處:

1、課前準備較充分。預習表格的設計對學生的學習起到預習檢查的作用又起到學習的指導引領作用。使課堂有據可依。

2、我利用電教手段,找準教學的切入點,誘發學生的求知慾。一上課,就播放在晴朗夜空裏,一隻蝙蝠在愉快地飛行,一架飛機穿梭夜空,平穩的飛行,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一起,然後設問:一個是動物,一個是現代交通工具,它們之間有怎樣的聯繫呢?一下子學生的的學習情緒被調動起來,將學生的學習思維置於一定的情景中,學生樂於參與興趣濃厚。

3、在本課教學中,我讓學生大面積的練說,如三次試驗的過程,我讓學生在默讀的基礎上,完成表格裏的內容,在小組裏交流,然後對照屏幕進行復述,使每一個學生都有說的機會,都能說充分。既注重了面向全體學生,又注意了說的層次性,幫助學生積累課文語言。

4、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達的工作原理之間的聯繫是課文的重點,也是課文的難點所在。爲了突破這一重難點,我採用了簡單示意圖,直觀地顯現蝙蝠夜間飛行的特點,然後指導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畫出雷達的工作示意圖,再借助這兩份示意圖,找出它們之間的相似之處,化難爲易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二、不足與困惑之處:

根據蝙蝠飛行示意圖,學生完全可以根據課文的介紹,畫出雷達工作原理圖。這時,學生靈活的.雙手在鍵盤上跳動,而老師則通過網絡,隨機調取任何一位學生的示意圖,進行個別指導,及時瞭解學生對難點問題的理解。當學生正確畫出雷達工作示意圖時,教師應該及時廣播,讓屏幕上出現一個圓圓的笑臉,誇它“真棒!”這時,笑意寫在孩子們的臉上,他們完全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之中。而教師缺乏計算機方面的操作與訓練,

沒有及時廣播,感覺只是課堂上的一大遺憾,也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

雖然這堂課有很多失誤,但通過這節課我對優化語文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效率有更深的感觸,也有了更多的思考。構建自主有效課堂教師必須從思想上進行根本改變,找準切入點。努力學習,不斷地探究語文教育教學的藝術和方法,真正發揮一個骨幹教師的帶頭作用。

《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 7

今天我執教了一節課——《蝙蝠和雷達》,這節課自己以前上過。以前在教學時認爲這是一節科普類的課文,只要學生了解了蝙蝠和雷達的關係,並對科學產生了一定的興趣即可,所以自己在備課的時候,設計了填表,瞭解試驗過程;表演,明白蝙蝠探路的方法;填空,理解雷達工作的原理。一節課下來,課堂上很熱鬧,但學生的理解和朗讀,自我感覺差麼一點點。

最近我校樑校長,又引領我們研究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尤其自己還執教了一節校級研討課,讓自己豁然體會:一節學生真正走進課文,走進作者的課學生纔是收益的課,一節將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效地融爲一體的課,學生纔是有所得的課。

今天自己將自己的這一段收穫重組《蝙蝠和雷達》:

一、填表。自己填第一次試驗的表格,複習填表方法;放手填第二次和第三次試驗過程表格。兩次的學生有方法的做,既清楚地瞭解結合課文填表的方法,又深刻地明白蝙蝠夜間飛行的祕密。

二、重點句式的`理解。引導學生反覆讀文理解,聯繫上下文理解,結合資料理解,想象理解……不同層次的讀文,不同方法的理解,學生真正走進課文,走進科學家,走進試驗過程,感受科學家的偉大。

今天是自己的名師展示課,更是自己語文教學策略的提高課,因爲自己將自己的所得應用所用,學生樂學樂得;今天自己還傾聽別的名師同仁的課,讓自己找到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和解決策略。我覺得自己有這樣一羣樂學善思的好領導、好同仁,自己的課堂會煥發異樣的光彩,讓我們的這片教育之園更加熠熠生輝。

《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 8

《蝙蝠和雷達》這一課的教學要點是讓學生弄清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初步瞭解蝙蝠探路的方法,以及飛機夜間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關係。這既是這節課的重點,又是難點。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爲了突破難點,使學生便於領會掌握文中所要說明的道理,我通盤考慮,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內容,我首先創設了實驗內容,讓學生來當一回科學家的情境,通過三次試驗來探究蝙蝠夜間飛行的祕密,激發學生閱讀的慾望和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

在教學過程中,有些方面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還值得改進。如在學習科學家三次實驗的經過,填寫表格這一學習環節沒有處理好。學生在複述這部分內容時,沒有很好地運用到課文中的.語言,只是用自己的話來組織語言,沒有達到複述課文的真正目的。複述完後,如能帶領學生再回到課文中讀一讀,回味課文語言,感悟課文語言,體會作者寫作思路的縝密,我相信效果會更好。讀的訓練還顯得較爲薄弱。今後,我將再接再厲,不斷地探究語文教育教學的藝術和方法,更上一層樓。

在學生已完全理解課文內容之後,我扣住課題進行牽引:“蝙蝠和雷達之間究竟有什麼關係?”在這時提出這一問題,基本上已是水到渠成了。學生都能明白雷達的發明是從蝙蝠身上得到的啓示。於是,我因勢利導,話題一轉講:科學家研究蝙蝠探路的方法不僅僅發明了雷達,還發明瞭聲納和掃雷儀。你能夠試着說一說聲納和掃雷儀的工作原理嗎?進一步考察學生對於課文內容的理解。出乎我的意料,學生基本上能夠把它們工作原理說出來,教師再加以適當的補充說明。

拓展延伸:就這樣從動物、植物身上得到啓示。他們細心觀察,認真思考,不斷實驗研究,進行發明創造。於是,再問學生:人們還從哪些動物、植物身上得到啓示而發明過什麼呢?讓學生們聯繫課內外知識討論“潛水艇”、“水草和鋸”、“蜻蜓和直升飛機”、“人腦和電腦”等,激發學生對仿生科學興趣。

《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 9

此次校級課,我選擇了《蝙蝠和雷達》的第二課時進行展示。這是我以前沒有嘗試過的課文類型,我想用它來挑戰和突破自己。講課之前,關瑞芳老師就給了我許多建議,給我設計教學環節以很大啓發,並幫我點明一些可以提升層次的教學活動。

《蝙蝠和雷達》這一課的教學要點是讓學生弄清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初步瞭解蝙蝠探路的方法,以及飛機夜間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關係。這既是這節課的重點,又是難點。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爲了突破難點,使學生便於領會掌握文中所要說明的道理,從詞語和段落兩方面入手,讓學生做到“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一、鋪墊紮實,引起興趣,在興趣中瞭解文章。

第二課時想要落實高層次的教學目標,第一課時的鋪墊十分重要。我在第一課時伊始,選擇了一些文章詞語,在正音正讀之後請學生立即分類並說明理由,並從中挑出題目中包含的“蝙蝠”、“雷達”,隨即出示疑問:爲什麼兩種毫無聯繫的詞語要放在一起?通過疑問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帶着疑問了解文章內容,並試着解答這個問題。

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他們梳理出主要內容。在瞭解主要內容的基礎上,觀看三次試驗的動態演示,練習用自己的話描述三次試驗和蝙蝠夜裏飛行的原理。拓展相關的.知識鏈接,讓學生的固有知識和課本形成呼應。同時爲第二課時的活動進行鋪墊。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深化知識結構和語言感悟。

這是我在第二課時主要進行的活動。爲了突破教學重難點,我在複習的基礎上提煉出一個詞語——“配合”。通過研讀文本解決爲什麼科學家說蝙蝠是通過嘴和耳朵配合來飛行,引出三次試驗,隨即給出自學要求,在小組合作的前提下自主設計表格闡述三次試驗,並選派代表講解本組的表格。我沒有將表格的形式固定,目的就是爲了讓學生進行信息的自我整合和自我梳理,並用自己的方式呈現出來。在這個環節中,我給了學生充分地學習時間,並在各小組中間巡視指導。

雖然大多數表格並不能盡如人意,但是這次活動還是達到了目的,那就是:將已有的文字進行準確的信息提取、整合,用簡潔、準確的語言反映在一個相對簡單的表格中。這樣既深化了文章知識,又提高了他們的自學能力。

通過這個表格,學生體會到了“配合”這個詞的重要性,接着我仍然圍繞這個詞做文章。順勢提問如何配合,有了上節課的鋪墊,這個問題很快就得以解決,我要做的就是在第二課時訓練學生用簡潔科學的語言來描述並完成板書。達到一定效果後我直接切入到另一個教學重點——雷達。同樣是針對“配合”,讓學生根據剛剛的方法自學最後一個自然段,試着描述雷達的工作原理。

有了剛剛的訓練,這次大多數同學都能很快地選擇合適的語言來表述,我請發言有代表性的同學來用詞卡覆蓋雷達和蝙蝠工作原理相似的詞。這樣就將兩處重點聯繫在一起,讓學生形成一個立體的知識框架,再根據板書完成書後練習,讓學習事半功倍。

三、拓展延伸,知識遷移,放寬眼界看世界。

本課出了仿生學的詞條拓展,我還設計了一個二選一的分層作業,讓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可以完成的項目。一個是製作仿生學趣聞手抄報,另一個是模仿本文結構仿寫一篇小短文。課後學生都很興奮,甚至有同學主動要求一定要仿寫,這是以前的學習中很少見的情況。

通過本課的教學,我發現學生對於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有極高的敏感度。正因爲我在之前的鋪墊和後來的活動設置,抓住了學生的興奮點,所以本課的成效是立竿見影的,既在語言上有所領悟,又將文章內容吃透。但是這並不能說明這堂課毫無缺點,首先在學生讀的環節可以更多更紮實,以讀促悟的效果是毋庸置疑的;同時由於技術原因,這次沒能將展示的小組表格投影點評,始終很遺憾,可是在課堂我也沒有及時想到處理的辦法,還需要提高自身對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

《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 10

“公開課”常常被教師認爲是“作秀課”,而我卻不這麼認爲:“公開課”給了我們很多啓示。公開課是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必由之路,伴隨着我們年輕教師成長,爲我們提供了一個踐行思想的大舞臺,也是磨練個性的絕佳途徑。

開學初,我在校“開放日”活動時執教《蝙蝠和雷達》一課。看到那麼多家長和教師,也許是太緊張,也許是太興奮。開始板書就出了差錯。我把“蝙蝠和雷達”寫成了“蝙蝠與雷達”,這是一個科學性錯誤,是堅決不容許的。剛寫好就被孩子們提出來了,課還沒有開始,就卡殼了。我還真的有點不知所措,課堂沉默了幾秒鐘,不知道哪裏來的機敏和智慧,我很快地冷靜下來,在“與”下面寫了“和”,讓孩子們讀一讀題目,想一想“和”與“與”有什麼區別。大概是請了有三個同學讀題目,有一個孩子說,我覺得用“和”說明他們之間的關係比較近,而用“與”顯得他們沒有什麼關係。我驚歎於孩子的發現,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一個尷尬的場面很快過去了,併成了一個很好的導入。我接下去質疑:那麼蝙蝠和雷達這兩個風馬牛不相接的事物之間究竟有什麼關係呢?請大家帶着這個問題去讀書。就這樣很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敗筆”卻成了課堂的“彩筆”。

課後,聽課老師在評課時問我是不是有意這樣設計的,更多的老師是爲這樣設計讚不絕口。不僅有效地訓練了語言基礎知識,讓孩子深刻地體會到“和”與“與”的區別,還很好地導入到課文內容,激發起學生的讀書欲、思考欲。我卻沒有點明箇中原由,暗自慶幸,沒有因此而“出醜”,也爲自己當時的機敏而竊喜。

這次公開課就讓我深刻地體會到,教師不僅需要有廣博的`知識,還要有敏銳的機智和嚴謹的作風。課堂是不斷變化與生成的,在突如其來的變化當中,教師要以自己豐富的學識,機敏的智慧去一一解決問題。更重要的一點是,教師要有自己的思想,也只有有思想的老師,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游刃有餘,思想是貫穿教學過程的靈魂。課堂是實踐思想的載體,公開課是踐行思想的最好舞臺。

《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 11

《蝙蝠和雷達》是一篇淺顯易懂的科普課文,課文層次清楚,大致可以分爲三部分:提出飛機爲何在夜間飛行這一問題;三次特殊的實驗;受蝙蝠的啓示製造出了雷達。

在設計教學時,我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突出“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這一訓練重點。其次,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與獨立閱讀能力的培養。再次,適度進行拓展,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本組課文的教學要求是閱讀課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瞭解大自然給人類的啓示。

如果把概括本文章的主要內容的有效方法,運用到其他課內閱讀或課外閱讀,就是很好的方法指導。我讓學生仔細閱讀完課文後,找出課文中既寫了蝙蝠又寫了雷達的句子,因爲這些句子合起來正好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當學生找到後,就讓他們連起來說一說,並且告訴他們有時候,利用文章中的主要句子就能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在以後的自己閱讀中也可以試試。

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有些方面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還值得改進。如在學習科學家三次實驗的經過,填寫表格這一學習環節沒有處理好。學生在複述這部分內容時,沒有很好地運用到課文中的.語言,只是用自己的話來組織語言,沒有達到複述課文的真正目的。複述完後,如能帶領學生再回到課文中讀一讀,回味課文語言,感悟課文語言,體會作者寫作思路的縝密,我相信效果會更好。讀的訓練還顯得較爲薄弱。

《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 12

《蝙蝠和雷達》是一篇科普短文。這節課的重點是弄清蝙蝠探路的方法,以及瞭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繫。針對教學重點難點,教學本課我採用複習導入——精讀提出問題——師生圖畫講解解決問題——課下作業圖畫記憶的教學過程落實教學任務,並達到高效的教學效果。

畫示意圖是我本節課的教學亮點。課前,我認真備課,對於蝙蝠的畫法進行了反覆練習,所以課上畫示意圖相對輕鬆。形象的圖畫很好的調動了學生理解課文的興趣,積極舉手講解蝙蝠夜間飛行的祕密。很好的掌握了課文內容,對重點詞語超聲波、障礙物,重點句子,超聲波像波浪一樣向前推進,遇到障礙物就反射回來,加強了理解和記憶。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就是爲了讓學生在閱讀中抓住要點,準確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圖畫式閱讀教學很好的突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作業,圖畫展示重點問題“蝙蝠在夜間飛行的祕密。”學生對於障礙物的畫法各式各樣有房子有大樹,可見學生思維活躍,對詞語理解較好。達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不足:圖畫作業是本課設計的亮點,也是突顯學生主動學習的地方,但是時間關係,當堂不能完成,只能下節課再點評。

閱讀教學方法多種多樣,針對不同的課文,找到合適的方法,纔是有效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有所獲,學生和教師都得到發展,學習是愉悅的,在快樂的環境中輕鬆的理解課文內容,並學會運用,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我認爲這是語文教學達到的最好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