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模板合集9篇

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模板合集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5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模板合集9篇

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組圍繞“作家筆下的人”這一專題,安排了3篇課文,其中一篇講讀課文由3個片段組成。它們有個共同特點,就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鮮明,各自有着不同的特點。此外,本組課文以“人”爲本,緊緊圍繞專題安排了“口語交際”“習作”“交流平臺”。本組教材作家在刻畫人物時採用了不同的手法,有的側重人物的語言方面,有的抓住人物的動作,有的以描寫人物的外貌、神態、心理爲主。這三篇課文向我們展示了描寫人物的一些方法。本組教材緊緊圍繞專題,形成了“讀人、說人、些人”的這樣富有特色的一組教才。

二、教學目標

1、認真學習本組課文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詞。

2、感情朗讀課文,感受作家筆下鮮活的人物形象,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

3讓學生學會積累,並把積累運用到學習中去。

三、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作家筆下鮮活的人物形象,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並在學習中運用。

四、課時安排略

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講人物故事,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和交際能力。

2.講述者要選擇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點的事來講,要講得具體生動。聽衆聽時要認真,聽後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詢問,還可以補充相關情節。

3.運用課文中一些寫人的方法寫一個印象深刻的人,要求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點。

 教學重點:在口語交際中理清思路,學會表達。

 教學難點:用課文中一些寫人的方法寫一個印象深刻的人,要求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點。

  教學準備:組織學生開展閱讀人物故事的活動

 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口語交際

教學流程:

課前準備:組織學生開展閱讀人物故事活動

一、引入

同學們愛聽故事嗎?我們今天就來開一個故事會。

二、明確口語交際的要求

這次我們講什麼故事呢?在我們的文學作品裏,在我們看的電影、電視裏,有一些人物形象一直留在我們的腦海裏。今天的故事會呢,我們就來講一講這些人物故事。看誰講的故事給大家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聽的同學要認真聽,聽後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詢問,還可以補充相關情節。

三、講故事

你印象中最深刻的人物是誰?他的什麼故事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先自己說給自己聽,再在小組內交流。

各小組推舉一—二名同學在全班交流

四、評選故事大王

評評:誰講的故事給大家留下的印象深?爲什麼?

五、總結:要想故事講得生動具體,要注意哪些方面?

  第二、三課時

教學內容:習作七

教學流程:

習作前準備:利用課餘時間去收集自己身邊一個人的具體事例,並且對他進行進一步的觀察、瞭解。

一、明確習作要求

1.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寫一個人,這次習作的要求是什麼?

(生齊讀作文要求)

2.你身邊這麼多人,你準備寫誰,你爲什麼要寫他,你準備抓住他的哪些品質去寫?讓我們先交流一下。

二、學生交流:我準備寫誰,我爲什麼要寫他,我準備抓住他的哪些品質去寫?

先在小組內交流,再指名在全班交流。學生邊交流邊評議。

三、指導寫法

我們下面討論如何寫這個問題。

回憶我們學過的課文,想想寫人,一般都抓住他的哪些方面來寫?

(外貌、動作、語言、神態、心理活動等等)(教師板書這些詞語)

你們的積累這麼多的方法,我們該怎麼用呢?是不是不管什麼文章,這些方法一股腦兒都用上,還是根據文章的內容,選擇一些恰當的方法,進行細緻的描寫?

(根據內容,選準方法)。

爲了寫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點,你準備用哪種人物描寫方法?試着說一說。

學生練習說,評議。

四、學生自己練習寫,寫好後,同桌交換修改。

五、定稿。

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 篇3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作文《口語交際習作四》

學習目標

1.圍繞“感動”這個話題,訴說故事,暢談想法,感動心靈。

2.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的習慣,做到表達時有條理、有感情;在聽他人說話要認真,有耐心。

3.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選一件令人感動的小事記下來。內容要具體,語句要通順,感情要真實。

4.能把一件事的來龍去脈交代清楚,力爭寫得具體、生動。

課前準備

1.“洗腳”公益廣告片段的課件。

2.本單元中四篇文章的插圖。

3.公益廣告片段;劉翔的圖片;音樂《丹頂鶴的故事》;

4.蒐集古今中外讓自己感動的故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口語交際)

一、激情引入,交流感受

播放電視廣告。配音:每天晚上,年輕的媽媽打好熱騰騰的水,給年邁的老奶奶洗腳。她日復一日不變的行爲,溫暖了奶奶蒼老的心靈。她不知道,無意中,她教會了自己的孩子──感恩。

看了這則公益廣告,你有什麼感受?

二、開拓視野,感受“感動”

像電視廣告中這樣的令人感動的故事還有許多許多。古代歷史上就有許多令人感動的故事,請同學們來說說這些故事。

1.講古代感動的故事。如黃香溫席、孔融讓梨……

2.隨機設問:你爲什麼而感動?

3.不僅我國古代有許多令人感動的故事,這樣的故事古今中外更是層出不窮。小組說說感動的故事。推選其中說得最好的.一位同學來講講。

4.不僅有許多感動的故事,我們的生活中更不乏感動的圖片或音樂。

5.配樂引出《丹頂鶴的故事》:有一個女孩,她從小就愛養丹頂鶴,在她大學畢業以後,她仍回到她養鶴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爲了救那隻受傷的丹頂鶴,卻滑進了沼澤地,就再也沒有上來。(音樂響起)

聽了這個故事和音樂,你有什麼感受?

6.出示劉翔的圖片。這是誰?你喜歡他嗎?說說他的故事。

再聽劉翔獲冠時響起的國歌聲。同學們,當我們再回到二年前的希臘雅典,重溫那激動人心的一刻,你感動嗎?爲什麼?

7.小結:感動是人的情感的自然流露。因爲我們善良,所以我們學會了感動,學會了感恩。

三、互動交流,重溫“感動”

1.同學們,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經歷過讓自己感動的事呢?

指名說話。

一位同學說完後,請其他同學當記者,現場進行“答記者問”。引導學生說最感動的地方,說清感動的原因。

2.組織小組進行“感動20xx”比賽活動(根據上課時間自由調整),評選出最讓人感動的小故事。引導學生擬定評選條件:把感動的事件說清楚,說具體;表達時口齒清楚,聲音響亮。

3.開展活動。在音樂《感恩的心》中結束。

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 篇4

  學習目的

1.回憶和了解生活中的具體事件和情境,充分考慮對方的身份和地位,能有針對性地得體地勸說。

2.瞭解和感悟勸說的策略和技巧,能態度真誠的勸說他人。

3.通過創設具體的場合讓學生明確發言稿的寫作特點和要求,學寫一份發言稿。

  教學課時

3課時

A案

第一課時(口語交際)

  學前準備:

1.收集與水資源有關的資料。

2.校內師生浪費水資源的鏡頭捕捉圖片。

3.寫字板若干。

一、談話導入,揭示話題

1.展示圖片:(幻燈片展示本校水資源浪費的新聞圖片,圖片下配有簡短的文字說明。)

2.畫外音,引出討論。

導語:最近,我在校園內發現了這樣一些現象,有些同學水龍頭打開後不關上,任水白白流淌;有些人關不緊,任水滴漏;還有些同學洗手時,水龍頭開得很大……

發生了這樣的事該怎麼解決?

3.生暢所欲言,導出話題。學生各抒己見(倡議書、報告老師、勸說、寫警示牌、開班會……)

教師歸納,並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辦法之一──勸告(板書)。

二、小組交流,探究方法

導語:勸告人最重要的是什麼?是以理服人。那麼,怎樣才能以理服人呢?讓我們來討論一下。

(準備:各小組領寫字板一塊。)

1.小組就怎樣以理服人展開討論,小組負責人負責記錄本組發言提綱。

2.小組上臺交流。

(各小組彙集共同點寫在黑板上,不同點留在寫字板上。)

共同點:

用水資源的寶貴來勸說。(生成、不可再生)

用水的用途來勸說。

用積水成淵的故事勸說。

不同點:(留在寫字板上)

3.教師補充:教師根據學生髮言情況做出相應的補充。

4.聽錄音:明確誠懇的態度在勸說中的作用。

(1)導語:同學們,我們的道理已經準備得很充分了,那麼讓我們來聽一聽兩位同學勸說的開場白。

(播放錄音1)

甲1:乙1同學,快去把水龍頭關掉,水在那裏嘩嘩地流,太浪費了。

乙1:關你什麼事?(一邊哼歌一邊走)

(播放錄音2)

甲2:乙2同學,你剛纔水龍頭忘了關了,水嘩嘩地流,我覺得很可惜。

乙2:噢,對不起,我忘了。(回頭把水龍頭關了,流水聲停了。)

(2)比一比,說說自己的想法。

甲1 甲2

態度:生硬──和氣

語氣:直接──婉轉

角度:自己──他人

結果:接受──拒絕

生小結:甲1說話的時候語氣生硬,有指責批評的意思,引起了乙1的反感,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甲2說話婉轉、誠懇,至表示了自己的態度,並無指責之意,所以對方接受了他的建議。

師小結:勸說也是一種語言的藝術,僅靠理由的充分是不夠的,誠懇的態度、婉轉地表達是讓人接受的前提。

三、創設情境,嘗試實踐

要求:同桌分別扮演勸說者和被勸說者,他生當羣衆。

嘗試實踐:生應用勸說提綱展開勸說工作,他生適時插話補充。

師教師相機引導學生依據提綱有理有節地勸說,提醒學生不要扯與話題無關的事。

四、組織評價,促進提高

1.評一評:對話理由是否充分,態度是否誠懇,被說服者是否心悅誠服,還有哪些道理沒有講清楚?

2.利用媒體適時補充出示關於水資源的資料,各個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摘錄、補充自己的提綱。

3.擂臺賽。

(1)推薦兩組4人上臺,展示勸說本領。

(2)評一評。

評價標準:態度是否誠懇、調理是否清晰、理由是否充分、表達是否婉轉,被全者是否心悅誠服。

五、創設情境,拓展勸說

1.生活中,需要勸說別人的情況有哪些?(爸爸的煙癮很大,媽媽多次勸爸爸戒菸,可他就是不聽;走到大街上,好朋友把果皮隨手亂丟,其實不遠處就有果皮箱;劇院裏,大家都在靜靜地看戲,可身旁的兩個人就是說個沒完沒了;鄰居的大哥哥一放學就玩電子遊戲,顧不上吃飯,既影響學習,以傷身體……)

2.每位同學選擇一種情況,分小組練習勸說。

3.小組推薦兩位同學面對全班同學展示他們的勸說情況,組織評價。

六、作業

生活中我們一定遇到不少這樣那樣的不該發生的事情,有些事情我們有能力和義務對當事人進行勸告。請從小事做起,從周圍的朋友們開始,選定一件你認爲必須勸告但經過自己或他人多次嘗試都未成功的事情進行勸告。注意:先收集相關的資料,再擬提綱,然後找一個人一起練習一下,準備充分後帶着誠意去勸說,祝你成功。

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1.回顧本單元所學內容,交流學習與感悟。

2.積累古詩。

3.通過“趣味語文”的學習,感受到標點符號的魅力。

  課時佈置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平臺

1.想一想,通過這一組課文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和體會?

2.自由地進行課堂交流。

3.選擇重點展開討論。

(1)說說對西部的認知和感受。教師可以協助同學理清思路,讓同學有條理地表達對西部的認知,比方:西部的歷史;西部的自然環境;西部的發展。

(2)說說對課文寫法特點的認知。

①《白楊》這篇文章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在課文中找出相關的例證。(以白楊的品格來比喻、暗示西部建設者的品質等。)

②《草原》這篇文章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在課文中找出相關的例證篇。(景色的鋪陳,直抒胸臆的抒情等。)

(3)對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的體會。

①找一找在這組課文中有哪些含義深刻的句子,簡要的說說其中的含義。

②說說你是怎樣去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經驗,理解個別字記詞的含義等。)

二、日積月累

1.導入

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可見積累的重要性。今天,俺們就來學習一首中唐時期素有詩豪之稱的大詩人劉禹錫寫的《浪淘沙》。

2.同學自由朗讀,假如有不理解的,老師可作適當補充性講解。

“九曲黃河萬里沙”,寫黃河彎彎曲曲地流經萬里,夾帶着大量泥沙。“浪淘”,波浪翻卷;“風簸”,風浪滾動。“浪淘風簸自天涯”,寫黃河驚濤駭浪,來自天邊。“如今直上銀河去”,是詩人一種浪漫的想象,說黃河一直走到銀河那裏去。“同到牽牛織女家”,誇張地說可以到達牛郞和織女的家了。前兩句描寫黃河奔騰萬里的雄渾氣勢;後兩句運用誇張的手法描寫黃河源遠流長,彷彿是從銀河裏流下來的。

此詩寫九曲黃河的雄偉氣勢,並展開奇特的想象,表示作者的嚮往與追求。

3.指導同學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4.引導同學課外找一些劉禹錫的詩來讀一讀。

  第二課時

趣味語文

1.談話導入。

師:批改作文時,常發現有些同學對標點符號的使用隨心所欲。或一“,”到底,或通篇不用,想起來了就隨手點一下,說明這些同學對標點符號極不重視。今天俺們來讀一則關於標點符號的故事,讀完之後,談談你的感想。

2.同學讀文中故事。

3.交流讀後感受。

4.教師提供故事:

有一個富翁生性吝嗇,聘請教書先生時,講明膳食供給很微薄。當時,這位教書先生一口應允了。但藉口恐怕口說無憑,寫了一張沒有加標點符號的合約:“無雞鴨亦可無魚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根據自身主觀願望。理解爲“無雞鴨亦可,無魚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欣然簽字。那知吃第一頓飯時,教書先生就大喊大叫:“怎麼盡是素菜,沒有葷菜?俺們不是約定了‘無雞鴨也可,無魚,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的麼?”弄得這個富翁哭笑不得,只好照合約上的辦。

5.動手練習加標點,使之成爲不同意思。

①下雨天留客天留俺不留

②過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

③某家有少女人材十分醜陋全無一雙好腳

④今年好倒黴少不得打官司

6.小結。

標點一定要恰當,它就像一個人的五冠,不能因爲它不是字就顯得無足輕重,標點錯了,意義也就變了。

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 篇6

  教材內容

本組教材以“語言表達的藝術”爲專題來編排課文的。本組安排了兩篇精讀課文和兩篇略讀課文,其中《楊氏之子子》一文,寫了九歲孩童與客人笑談的經過,孩子那機智巧妙的對答,令人拍案叫絕;《晏子使楚》學了晏子針對楚王的侮辱,機智應答,維護了祖國的尊嚴,有力的回擊另了楚王;劇本《半截蠟燭》學了母親和兩個孩子爲了保護半截蠟燭裏的祕密與德國軍官的機智周旋,在不動聲色的話語中充滿了膽略和智慧;相聲《打電話》則通過誇張的語言,說明了打電話時,說話要簡練,這樣不僅節約時間,也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編排這組教材的目的,一是讓學生通過讀書感受精妙語言的魅力,感受語言表達的藝術;二是通過閱讀不同題材的,瞭解不同題材的表達方式;三是引導學生積累優美的語言。

本組的“口語交際·習作三”安排了以“勸說”爲主題的模擬表演和寫發言稿的內容,“回顧·拓展三”也是緊緊圍繞語言表達的藝術和形式的問題,安排了“交流平臺”“日積月累”“展示臺”三項教學內容,並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搜集並積累精妙語言。

  教學目標

1、學會本單元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詞,能聯繫上下文理解。

2、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通過讀書,感受精妙語言的魅力和表達藝術。

3、通過學習瞭解不同體裁的表達方式,引導積累優美的語言。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感情朗讀課文,感受人物語言的精妙。

2、瞭解不同體裁表達方式,在學習中積累優美語言。

  預計課時

《楊氏之子》1課時 《晏子使楚》2課時

《半截蠟燭》1課時 《打電話》1課時

《口語交際三》1課時 《習作三》2課時

《回顧·拓展三》1課時 共計9課時

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讀讀記記“螞蚱、櫻桃、蚌殼、瞎鬧、鋤頭、倭瓜、水瓢、圓滾滾、一動不動”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達方式。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自主讀書,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領悟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如何表現“我”在園子裏的心情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讓學生了解作家蕭紅,讀一讀她的有關文章。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上節課,我們隨着作家林海音一起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段美好時光。今天,就讓我們跟着另一位女作家蕭紅,走進《祖父的園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生字新詞,讀通課文。思考:你覺得祖父的園子是一個怎樣的園子?試着用一個詞語概括,並在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談談理解。

(本課清新活潑的筆調定會給學生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定會對祖父的園子產生深刻、美好的第一印象。)

  三、研讀課文,體驗情感

1.默讀課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體會“我”的心情。

(學生自主學習)

2.彙報交流:

(一)對園子的印象(1—3小節)

“我家有一個大花園,這花園裏什麼蜜蜂、蝴蝶、蜻蜓、螞蚱,樣樣都有。……停在上面一動不動了。”“花園裏邊明晃晃的,紅的紅,綠的綠,新鮮漂亮。”

(1)從這幾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祖父的園子裏昆蟲豐富多彩;昆蟲非常可愛;祖父的園子充滿生機、熱鬧、美麗……我對園子非常喜愛,難以忘懷。)

(2)有感情地朗讀,讀出熱鬧和生機勃勃的感覺。

(二)“我”跟着祖父在園子裏幹活、玩耍。(4—15小節)

“伏在”、“亂鉤”,說明“我”的舉止很天真可愛,說明了園子不僅是童年的樂園,而且是學習的大課堂。

(這幾個小節圍繞着“我”錯把穀穗當野草割掉的趣事展開,通過對話表現“我”的年幼無知和天真頑皮,也表現出祖父對“我”的喜愛和呵護。一老一少,形象鮮明,語言生動,特別是人物心理很耐人尋味。教學中,還可安排角色表演的形式,激發興趣、豐富內容、加深體驗。)

(3)小結:“我”在園子裏到底是玩還是幹活?你從中感受到了什麼?

(“我”在園子裏幹活就是玩,玩就是幹活,反正都充滿了歡樂。)

(4)選擇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讀,讀出“我”的快樂。

(“撿了這個,扔了那個,心裏卻又想着另一個”,這種微妙的心情,是每個孩子共有的心理特點,因此,這一環節應重視孩子的朗讀體驗,讀出孩子所特有的俏皮可愛。)

(三)感受園子裏所有生命的自由。(16—17小節)

(1)思考:從這兩段話中讀出了什麼?是從哪些句子讀出來的?

(2)交流、討論:

凡是在太陽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麼,就做什麼。

要怎麼樣,就怎麼樣,都是自由的。

倭瓜願意爬上架就爬上架,願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黃瓜願意開一朵花,就開一朵花,願意結一個瓜,就結一個瓜。若都不願意,就是一個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

玉米願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願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

……

(寫園子裏植物和動物的自由自在,表達“我”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快樂心情;所以,在“我”的眼裏,園子裏的一切都是自由、快樂的,都是那樣美好,充滿活力。)

(3)重點朗讀17小節,體會其中的自由和快樂。

(理解作者在這一小節列舉了大量事物,花費大量筆墨細緻描寫的用意,充分感受園子中所有生命的自由自在。)

(4)有感情地朗讀後面三段話,通過適當的語氣把“我”的快樂心情讀出來。

四、迴歸全文,領悟寫法

質疑:作者爲什麼能將她的童年生活寫得那樣有趣,真實,吸引讀者?

(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並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把“我”—一個小孩做的、想的、說的如實地寫下來。這些事,只有小孩會這樣做,這樣說,具有真情實感。作者的描寫具體生動,用了一系列的動作、語言,心理描寫,使我們好像真正走進了園子,看到了“我”一樣。因此,我們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這篇課文爲什麼能給人帶來強烈的震撼,使人心馳神往?緣於作者敏感的心靈,細膩的筆觸,她選取的例子看似一件件平常的小事,卻往往最易打動人,印證了“生活就是寫作的源泉”,對我們的寫作有很好的啓發意義。)

  五、佈置作業,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興趣的,還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歡的段落。

2.摘抄課文中體現童真童趣的句段。

3.課外閱讀有關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爾基的《童年》,爲口語交際做準備。

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 篇8

  學習目標

1、瞭解武松打虎的經過,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有激發主動閱讀名著的興趣。

  學習難點

除了打虎,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這些內容跟打虎有什麼關係。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探究:

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兩篇根據名著改編的課文,讓我們再來讀讀節選自名著的文章。(板書:20、景陽岡)

1、你們瞭解《水滸傳》嗎?認識武松嗎?知道的請舉手,說說你們是怎麼知道的?

(全班交流。一起讀文後的“資料袋”。)

2、指名讀課文前的導語,其他同學邊聽邊想:導語提出了哪些閱讀要求。(小黑板出示)

⑴ 認真讀課文,找出具體描寫打虎的部分多讀幾遍。

⑵ 想一想,除了“打虎”,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這些內容跟打虎有什麼關係。

⑶ 武松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是通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3、學習方法交流:你準備怎樣解決這三個問題?

⑴ 理清課文思路,瞭解段與段的聯繫。

⑵ 通過抓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的句子,感受人物的形象。

  二、合作交流:

1、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由於課文一些語句的意思或用法與現代文有所不同,老師適當做一些提示。如,“這酒真有氣力”──這酒很有勁;“篩一碗酒”──倒一碗酒;“吃酒”──喝酒;“武松把腳往大蟲面門上眼睛裏只顧亂踢。”──武松只顧往大蟲面門上眼睛裏亂踢。

2、老師巡視,指導學生養成一邊讀書一邊思考批註的好習慣。

3、四人小組交流學習情況。

  三、品讀體驗:

1、學習彙報:

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武松打虎”,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找出相關段落。

(課文的8~13自然段寫“武松打虎”,除此之外,1~4自然段主要寫武松在酒店喝酒,5~7自然段寫武松上景陽岡。)

2、抽查四人小組讀“武松打虎”段落。

3、在描寫“武松打虎”的段落中,哪些語句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讀後有什麼感受?

⑴ 引導學生抓住武松打老虎的幾個回合裏,描寫雙方動作的詞句進行比較體會。

突遇大蟲的“一撲”、“一揪”、“一剪”,他的對策是“躲閃”、“閃在青石邊”、“閃在大蟲背後”、“閃在一邊”……

一段話裏連用了許多個“閃”字,能否換成“躲”字呢?

(“閃”既是本能的反應,又是防禦的手段,準確刻畫了武松在遭到大蟲的突然襲擊,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的動作。“閃”這個動作,具有突發性,用在這裏很能表現人物的機警敏捷。而“躲”卻顯得很被動。這樣,充分說明了這一個連一個的“閃”字,絕不是重複、雷同,而凸現了武松的有勇有謀、智勇雙全。)

描寫武松時,用“掄”“劈”“揪”“按”“踢”“提”“打”等幾個字,字字千鈞,虎虎生風,形象生動地凸現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氣勢,淋漓盡致地刻畫了武松過人的高大形象。

⑵ 根據交流,重點品讀相關的句子:

① 下面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描寫武松打虎的語句,進一步體會武松的性格特點。同學們可以自由發揮,你覺得怎麼讀像武松就怎麼讀(生有感情地朗讀。)

② 誰願意選擇自己最拿手的一句讀給同學們聽?(生有感情地朗讀,教師適時指導。)

③ 比比看,誰最像武松。

4、“打虎”部分通過對人物動作的描寫,突出了英雄形象。你認爲前面的內容與“打虎”內容有關嗎?又是通過什麼描寫來表現人物形象的?

通過對武松的語言描寫,感受到武松的性格特點。

“別胡說!難道不付你錢!再篩三碗來”體會出武松倔強、豪爽。

“就有大蟲,我也不怕”體會到武松很勇敢。

“這是店家的詭計,嚇唬那些膽小的人到他家裏去歇。我怕什麼!”能夠體會出武松的勇敢。通過對武松心裏的描寫,感受武松的內心變化,感受他的英雄氣概。如“轉身回酒店吧,一定會叫店家恥笑……”“怕什麼,只管上去,看看怎麼樣。”這裏雖有猶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氣。當天將黑時,他見沒有老虎,便“自言自語道:‘哪兒有什麼大蟲!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這是他在爲自己壯膽,也很真實可信。所以這些內容看似與打虎無關,實際上與打虎的內容有着密切的關係。

5、武松在這些段落裏,又給你留下什麼樣的印象?

小結武松的人物形象:豪爽、神威、武藝高強、江湖閱歷豐富……

6、交流收穫

1、本單元我們共學習了三篇根據名著改編的課文,你能說說對三部名著的初步印象嗎?

2、小結:

《水滸傳》就寫了108條梁山好漢,就武松還有很多章節很多精彩的故事,李逵也是《水滸傳》中的一個人物,他也曾經打死過老虎,他有什麼特點呢?請同學們課後去閱讀《水滸傳》,你一定能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四、鞏固延伸:

閱讀《水滸傳》。

課時作業

收集一個《水滸傳》人物的故事講給同學聽。

  板書設計:

景陽岡

岡下飲酒——酒後上岡——岡上打虎——唉下岡來

豪放勇武無所畏懼

  教學反思:

課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讓人過目不忘。抓住動作的詞進行體會,對學生感受武松這一人物形象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學中充分抓住這些準確而又生動的詞語,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適當點撥,神話學生對人物性格、品質的感悟。

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 篇9

一、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以“走進祖國西部”爲專題組織教學,教材選擇了體裁多樣、內容豐富的文章,使學生從多個側面瞭解西部的建設與發展,瞭解西部的文化與風情。激發他們熱愛祖國,走進祖國西部、開發西部、建設西部的情感。《草原》、《白楊》、《絲綢之路》、《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敘事與寫景相結合,優美的語言文字與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相得益彰。

教師在教學本單元內容時,要注意激發學生了解西部,走進西部的興趣,讀懂課文中的重點詞句,積累優美句段,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文中描寫的景物,並用自己的話講述文中故事,要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給予學生充分的語言訓練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在“回顧·拓展1”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中,要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積累的學習方法,並理性的分析總結,不斷進行改進。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對西部建設、發展的看法或者建議,激發學生努力學習、建設西部的豪情。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汲取寫作方法,在交流探討中提高習作水平。在交流中能就自己的某一點體會暢所欲言,學會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二、單元教學目標

1.本單元的20個生字,會認、會寫、會用;能正確認讀本單元的27個二類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用自己的話講述文中故事。

4.體會重點句、段的含義。

5.積累本組課文中的優美句、段,並試着背下來。

6.通過策劃一次和遠方的小夥伴的手拉手活動,並激發口語交際和寫作慾望,進行寫作。

7.引導學生交流在課內外學習中的真實感受,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對西部建設、發展的看法或者建議,激發學生努力學習、建設西部的豪情。

三、單元教學重、難點

1、通過對文中重點詞句的朗讀、領悟,體會作者的感情。

2、有意地拓展課程資源,加強學科間的整合。

3、通過策劃一次和遠方的小夥伴的手拉手活動,並激發口語交際和寫作慾望,進行寫作。

4、引導學生交流在課內外學習中的真實感受,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對西部建設、發展的看法或者建議,激發學生努力學習、建設西部的豪情。

四、教學措施及手段:

1、重視引導學生深入文本,通過讀、悟理解課文。

2、鼓勵學生利用多種渠道收集有關信息擴展的知識面,增加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3、利用多媒體設備製作課件,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

4、繼續引導深入生活,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吸收科學知識,努力提高科學素養。

5、在教學中,教者應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放手讓學生自主地學習一些必需的語文基礎知識。

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受到薰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