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合集15篇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合集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3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合集15篇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讀讀記記“嚇唬、詭計、霹靂、酥軟、踉踉蹌蹌”等詞語。

2、瞭解武松打虎的經過,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有激發主動閱讀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點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這部分是課文重點,也是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瞭解武松的英雄性格。

預習要求

讀課文,找出打虎的部分多讀幾遍。再想想,除了打虎,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這些內容跟打虎有什麼關係?

學習指導

先讓學生按要求自讀課文,瞭解課文的基本內容,在組織學生重點閱讀“武松打虎”這一部分,感受武松的英雄形象

教學方法

談話法,導讀法。

教具準備

《好漢歌》

教學過程

教學行爲

學習行爲

備註

一、激趣導入,明確閱讀要求

(播放《好漢歌》,由電視劇主題曲導出名著《水滸傳》。)

你們瞭解《水滸傳》嗎?認識武松嗎?知道的請舉手,說說你們是怎麼知道的?(全班交流。一起讀文後的“資料袋”

(小黑板出示)

(1)認真讀課文,找出具體描寫打虎的部分多讀幾遍。

(2)想一想,除了“打虎”,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這些內容跟打虎有什麼關係。

(3)武松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是通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二、根據閱讀要求,自讀自悟

1、由於課文一些語句的意思或用法與現代文有所不同,老師適當做一些提示。如,“這酒真有氣力”──這酒很有勁;“篩一碗酒”──倒一碗酒;“吃酒”──喝酒;“武松把腳往大蟲面門上眼睛裏只顧亂踢。”──武松只顧往大蟲面門上眼睛裏亂踢。

2、老師巡視,指導學生養成一邊讀書一邊思考批註的好習慣。

三、檢查自學效果、組織交流

1.學習彙報: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武松打虎”,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找出相關段落。

2.抽查四人小組讀“武松打虎”段落。

3.在描寫“武松打虎”的段落中,哪些語句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讀後有什麼感受?

(1)引導學生抓住武松打老虎的幾個回合裏,描寫雙方動作的詞句進行比較體會。

突遇大蟲的“一撲”“一揪”“一剪”,他的對策是“躲閃”“閃在青石邊”“閃在大蟲背後”“閃在一邊”……

一段話裏連用了許多個“閃”字,能否換成“躲”字呢?

(“閃”既是本能的反應,又是防禦的手段,準確刻畫了武松在遭到大蟲的突然襲擊,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的動作。“閃”這個動作,具有突發性,用在這裏很能表現人物的機警敏捷。而“躲”卻顯得很被動。這樣,充分說明了這一個連一個的“閃”字,絕不是重複、雷同,而凸現了武松的有勇有謀、智勇雙全。)

描寫武松時,用“掄”“劈”“揪”“按”“踢”“提”“打”等幾個字,字字千鈞,虎虎生風,形象生動地凸現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氣勢,淋漓盡致地刻畫了武松過人的高大形象。

(2)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描寫武松打虎的語句,進一步體會武松的性格特點。同學們可以自由發揮,你覺得怎麼讀像武松就怎麼讀

(3)誰願意選擇自己最拿手的一句讀給同學們聽?(教師適時指導。)

(4)比比看,誰最像武松。

4.“打虎”部分通過對人物動作的描寫,突出了英雄形象。你認爲前面的內容與“打虎”內容有關嗎?又是通過什麼描寫來表現人物形象的?

通過對武松的語言描寫,感受到武松的'性格特點。

“別胡說!難道不付你錢!再篩三碗來”體會出武松倔強、豪爽。

“就有大蟲,我也不怕”體會到武松很勇敢。

“這是店家的詭計,嚇唬那些膽小的人到他家裏去歇。我怕什麼!”能夠體會出武松的勇敢。

通過對武松心裏的描寫,感受武松的內心變化,感受他的英雄氣概。如“轉身回酒店吧,一定會叫店家恥笑……”“怕什麼,只管上去,看看怎麼樣。”這裏雖有猶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氣。當天將黑時,他見沒有老虎,便“自言自語道:‘哪兒有什麼大蟲!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這是他在爲自己壯膽,也很真實可信。所以這些內容看似與打虎無關,實際上與打虎的內容有着密切的關係。

5.武松在這些段落裏,又給你留下什麼樣的印象?

小結武松的人物形象:豪爽、神威、武藝高強、江湖閱歷豐富……

四、自主探究、交流收穫

1.本單元我們共學習了三篇根據名著改編的課文,你能說說對三部名著的初步印象嗎?

2.小結:《水滸傳》就寫了108條梁山好漢,就武松還有很多章節很多精彩的故事,李逵也是《水滸傳》中的一個人物,他也曾經打死過老虎,他有什麼特點呢?請同學們課後去閱讀《水滸傳》,你一定能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五、課外拓展

1.閱讀《水滸傳》。

2.收集一個《水滸傳》人物的故事講給同學聽。

指名讀課文前的導語,其他同學邊聽邊想:導語提出了哪些閱讀要求。

學習方法交流:你準備怎樣解決這三個問題?

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四人小組交流學習情況

根據交流,重點品讀相關的句子

生有感情地朗讀。)

生有感情地朗讀

交流討論

作業

1.閱讀《水滸傳》。

2.收集一個《水滸傳》人物的故事講給同學聽。

景陽岡

喝酒(語言)

上岡(心理)豪放無畏

打虎(動作)機智勇敢

下岡

檢籤記錄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在理解課文內容基礎上領會"抓住事物的特點寫"的方法。

2.學習能聯繫上下文來理解語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內容,受到威尼斯獨特地理風貌以及文章語言美的感染,受到熱愛大自然與熱愛生活的教育。

教學重點:

聯繫上下文來理解語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是怎樣抓住特點把事物寫具體的。

教具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感受小艇之奇特

導入:欣賞一組威尼斯的圖片

如果你此刻置身威尼斯,你最想幹什麼?

學生自由回答

要體會威尼斯的美和小艇的輕快,我們還得深入文章的字裏行間去細細地品味、細細地琢磨、細細地推敲。請同學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看看課文是怎樣描寫小艇的樣子和特點的?(出示課文第二自然段的文字)

師:讀了這段,請你說說小艇有什麼特點?

學生討論並回答。

出示大屏幕

(1)、威尼斯的小艇又窄又深;船頭和船艄向上翹起;行動起來輕快,靈活。

(2)、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長,又窄又深,有點像獨木舟。船頭和船艄向上翹起,像掛在天邊的新月,行動輕快靈活,彷彿田溝裏的水蛇。

誰來談一談作者用了什麼修辭方法使我們感到小艇被描寫得生動形象?誰能具體說一說

生:小艇又窄又深,比做獨木舟;把小艇船頭和船艄向上翹起的形狀,比做天邊的新月;把小艇行動輕快靈活的特點比做田溝裏的`水蛇。

你能根據這些比喻來想象着畫一畫小艇嗎?

學生作畫,教師觀察後,展示學生的作品。

因爲有了這些比喻句所以我們感到小艇被描寫得生動形象,同學們我們來找一找這些比喻詞

……有點像…… ……像…… ……彷彿……

比喻句真的很奇妙,老師禁不住也用這些比喻詞來來說一說我們的世博會。

唐山世博會的牡丹花有點像活潑的孩子,總是笑意盈盈;泰國的睡蓮像江南水邊的美人,儀態萬千;荷蘭的鬱金香種類繁多,放眼望去彷彿深海里五光十色的魚羣,真是美不勝收!同學們請你們也來仿寫句子。

學生寫完後教師展示。

二、讚歎駕駛技術之自如

剛纔我們學了小艇,新月一樣的美麗,水蛇一樣的靈動,但是再美再靈活的小艇如果沒有船伕的駕駛也沒有靈氣,接下來就請同學們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課件出示課文第四自然段文字。

出示學習提示:

1、默讀課文,畫出重點句。

2、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船伕的駕駛技術特別好?畫出句子,讀一讀,談談你的理解。

3、小組內交流。

(提示:河上行船速度極快的時候——操縱自如,不手忙腳亂;急駛的時候——能夠拐彎;擁擠的時候——能夠擠進擠出;極險極窄的地方——能夠穿過去。說明船伕的駕駛技術特別好。)

4、教師引讀:

師:船伕的駕駛技術特別好,他操縱自如──

生:行船的速度極快,來往船隻很多,他毫不手忙腳亂。

師:他動作靈活──

生:不管怎麼擁擠,他總能左拐右拐地擠過去,還能做急轉彎。

師:他速度極快──

生:遇到極窄的地方,他總能平穩地穿過,而且速度非常快。

5、師描述:小艇時而快時而慢,快時猶如一支輕靈的燕子掠着水面,飛速向前;慢時則悠然的盪漾在碧波上,讓我們盡情欣賞着異國的風光。

出圖片介紹威尼斯:嘆息橋、里亞託橋、聖馬可廣場、聖馬可教堂

6、語言訓練:此時此刻你就在威尼斯,你在小艇旁邊,你就面對船伕,你想對他怎麼說?船伕最想說什麼?

三、如詩如畫的夜晚

這樣漂亮的小艇,技術這麼嫺熟的船伕,那麼在威尼斯旅遊肯定是一種享受,一起讀最後一自然段,享受威尼斯的夜晚。學生輕聲讀第六自然段。

夜晚的威尼斯有什麼特點?

白天的威尼斯有什麼特點?

爲什麼威尼斯的白天和夜晚大相徑庭呢?

因爲小艇,白天小挺多,所以喧鬧,晚上小艇停靠在岸邊,不活動了,所以安靜。

到了這時,人歇了,船停了,城市進入了夢鄉。可當第二天曙光初露的時候,人行了,船動了,城市又開始活躍了。多麼奇特的異國風光,通過寫威尼斯夜的靜,反襯出了小艇與城的關係密切,更說明了小艇的作用大。那麼小艇到底和威尼斯的人有什麼密切的關係呢?

商人夾了大包的貨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婦女在小艇裏高聲談笑。許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鮮的空氣。莊嚴的老人帶了全家,夾着聖經,坐着小艇上教堂去做禱告。

如果你就是威尼斯人,你要坐小艇幹什麼去呢?

學生自由回答。

人們的生活寸步也離不開小艇,這就是給威尼斯帶來生機與活力的小艇,難怪作者開篇第一句話就說(學生和教師一起讀):威尼斯是世界聞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縱橫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於大街上的汽車

四、課後小練筆

學完了這些課文,你想說些什麼話來誇誇威尼斯的風景,讚美威尼斯?把你對威尼斯的真實感受、感覺、想法和大家交流交流。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3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 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一些關於橋的課文,比如說《蘭蘭過橋》寫的是新奇的潛力橋和塑料橋;《趙州橋》爲我們介紹的是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寫的是海峽兩岸人民用愛心共同救助一位大陸白血病患者的感人故事。那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座橋,是什麼樣的橋呢?

二、 略讀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並想一想,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什麼事情,用簡潔的語言總結出來。

2.檢查字音字形,解釋詞語

3.用簡短的語言概括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情。

(主要講了在黎明時,雨下的很大,山洪暴發了,老漢組織全村一百多號人撤離,最後老漢和他兒子英勇犧牲的故事。)

4.文章按什麼順序寫的?

(事情發展順序)

5.根據故事發生、發展、高潮、結局給課文分段。

(突遇山洪:一至六段;疏導撤離:七至十三段;橋塌殉職:十四至二十三段;祭奠英靈:二十四至二十七段)

三、 細讀課文

請同學們仔細閱讀課文,同時找出描寫大雨山洪和老漢的句子,並想一想,老漢是個什麼樣的人。

1.我們先來看描寫雨和山洪的句子。

(1)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

(“像潑,像倒”說明雨下的很大,雨勢兇猛,爲下文山洪暴發做鋪墊)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羣受了驚的野馬,從山谷裏狂奔而來,勢不可擋。

(勢不可擋:形容來勢兇猛,不可阻擋。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騰轟鳴,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課文指洪水來勢兇猛,奔騰呼嘯。

狂奔:迅猛地奔跑。本課形容洪水奔流而下,勢不可擋。)

(這些詞都生動地寫出了水勢的迅猛。)

(比喻句,形象生動地表現出洪水的兇猛可怕。)

【這兩句是比喻句,運用比喻的手法,生動形象地將洪水的迅猛、可怕表現出來。】

【指名讀、齊讀】

(1)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

(2)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獰笑:兇惡地笑。本課是形容洪水的兇猛、可憎。)

(3)水漸漸竄上來,放肆地舔着人們的腰。

(放肆:言行輕率任意,毫無顧忌。)

【這三句是擬人句,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曾強了表現力,把洪水的`瘋狂、肆虐的魔鬼形象以及人們處在的危險環境表現地淋漓盡致。】

【有感情指名讀、齊讀】

2.面對這樣可怕兇猛的,像魔鬼一樣的洪水,村民的反應是怎麼樣的?

村莊驚醒了。人們翻身下牀,卻一腳踩進水裏。是誰驚慌失措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號人你擁我擠地向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人們又驚慌失措地折了回來。

東面、西面沒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橋。

人們跌跌撞撞地向木橋擁去。

(跌跌撞撞:形容走路不穩。AABB句式,可以多積累,多運用)

(在人們的反應中,“驚慌、你擁我擠、跌跌撞撞、擁”這些詞都寫出了人們在面對洪水,面對生命危險時的驚慌失措、奔跑混亂的場面。)

【指名讀、齊讀,注意讀出人們那種驚慌失措的心境和混亂的場面,語速要稍快】

第二課時

1.村民們面對洪水是驚慌失措的,那文中的老漢在面對驚慌的人們和氣勢洶洶的洪水時,又是怎樣的呢?

我們之前找過描寫老漢的句子。

(1)木橋前,沒腿深的水裏,站着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全村都擁戴的老漢。

(擁戴:擁護推戴。正是因爲全村人都擁護愛戴他,所以下文中他才能指揮全村人民有秩序地撤離。)

(老漢先於村民來到木橋前,但他並沒有先跑,而是站在這裏等他的村民們,我們可以體會到老漢他心繫羣衆)

(2)老漢清瘦的臉上淌着雨水,他不說話,盯着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人們停住腳,望着老漢。

(比喻句,老漢像一座山,老漢的神情是嚴肅的、冷靜地,臨危不懼的,與村民的反應形成鮮明對比,不僅說明老漢的臨危不懼,也表達出了老漢在人們心中的高大地位,他還是人們獲得希望的“靠山”。)

【有感情指名讀、齊讀】

(3)老漢沙啞着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後邊!”

有人喊了一聲:“黨員也是人啊!”

老漢冷冷地說:“可以退黨,到我這兒來報名!”

竟沒有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隊,依次從老漢身邊奔上木橋。

(這幾句話用語言描寫來描寫老漢,老漢的話說的簡短而有力,他以嚴格的先人後己的黨紀控制局面,雖然他的話是冷冷的,但我們可以體會到他那顆火熱的,爲人民服務的心。)

【有感情指名讀、齊讀】

(4)老漢突然衝上前,從隊伍裏揪出一個小夥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後面去!”老漢兇的像只豹子。

小夥子瞪了老漢一眼,站到了後面。

木橋開始發抖,開始痛苦地呻吟。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發出聲音。在這裏指木橋在洪水的衝擊下發出的響聲。)

1這句話通過“衝、揪、吼”等動作和語言描寫,還運用比喻,寫出老漢對不服從命令者的態度是嚴厲的,同時我們可以體會到老漢堅持原則的品質。

2木橋是什麼樣的?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不僅形象地寫出了木橋在洪水的衝擊中,在人們的重壓下即將斷裂的危及情景,也爲下文寫木橋的轟塌埋下了伏筆。

3老漢揪出來的人是誰?(他的兒子)

【把自己的兒子排在後邊,就以爲這他的危險更大,老漢是不愛他的兒子嗎?(不是)從哪裏能看出來老漢是愛兒子的?】

(1)水,爬上了老漢的胸膛。最後,只剩下了他和小夥子。

小夥子推了老漢一把,說:“你先走。”

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把小夥子推上木橋。

突然,那橋轟的一聲塌了,小夥子被洪水吞沒了,老漢似乎要喊些什麼,猛然間,一個浪頭也吞沒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從“吼,少廢話,快走、用力推、似乎要喊些什麼”等可以看出老漢是愛兒子的,他希望把活下去的機會留給兒子)

(2)既然老漢是愛兒子的,又爲什麼要把兒子從隊伍中拉出來呢?

1他們都是黨員,要遵守先人後己的黨紀

2老漢身上有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和堅持原則的優良品質

【有感情指名讀、齊讀】

【是啊,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老共產黨員,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高風亮節,果決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樑,這座橋樑是以老支書爲代表的優秀共產黨員密切聯繫羣衆的“橋”,這也正是課文以“橋”爲題目的深刻內涵。】

【這樣一個品德高尚、無私無畏的老黨員值不值得我們敬佩?值不值得我們學習?帶感情讀】

1.五天以後,洪水退了。一個老太太,被人攙扶着,來這裏祭奠。她來祭奠兩個人。她丈夫和她兒子。

(祭奠:爲死去的人舉行儀式,表示追念。)

(1)讀到最後,我們才知道老漢和小夥子的關係,課文爲什麼這樣寫呢?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文章這樣的構思特別新穎別緻,設置懸念,前後照應。最後才交代老漢和小夥子的關係,雖然讓人感到在意料之外,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這樣的結構安排可以達到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

四、表達方法

這篇文章我們已經分析完了,瀏覽全文,你能發現文章的句子有什麼特點嗎?有什麼作用、好處?

(本文的句子、段落都非常簡短,很多話都單獨成段,語言極爲洗練,這樣的特點既渲染了緊張的氣氛,又可以增強故事的悲壯色彩,讓人不禁爲之動容。)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4

教材說明

〔解題〕

這是當代作家馮驥才寫的一篇散文。

本課寫“我”在登泰山時碰到一位挑山工,發現他雖然身挑重物,走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但速度並不慢,總是不聲不響地從遊人身邊走過,又悄悄地走在前頭去了。從挑山工的行動上悟出一條人生哲理:無論做什麼事,只要朝着一個目標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獲得成功。

本文用一個詞語“挑山工”作標題,表明本文以寫人爲主。“挑山工”,是“挑夫”或“挑腳伕”的一種,本文指往山上、山下爲別人挑貨物、行李的人。“挑山”不是“挑起山”,而是“在山上挑”。

〔結構分析〕

文章共7個自然段,先介紹泰山的挑山工,提出一個疑問,再寫“我”對挑山工的觀察,解決疑問;最後寫“我”的感悟。依這樣的思路去劃分,本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寫在泰山上有許多的挑山工,他們挑着重擔,走的路比遊人多一倍,但是,奇怪的是他們的速度並不比遊人慢。這一段是“設疑”。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寫“我”用親眼所見的事實,證實挑山工速度果然不比遊人慢,又通過與挑山工談話,弄清他們速度不慢的.原因。這一部分是本文的重點。作者詳細地記敘了他所觀察的一個挑山工的形象,以及“我”與“他”的登山“比賽”,證實他登山的速度確實不慢。作者帶着疑問去攀談,瞭解到其中的奧祕,解開疑團。這一段是“解疑”。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寫“我”從挑山工的形象與話語中受到啓發教育。這一段是“感悟”。

〔語意理解〕

“在泰山上,隨處都可以碰到挑山工。”

這句話寫出“我”觀察挑山工的地點。“隨處”一詞點明挑山工十分普通,並非有超凡體力與能力的超人。“泰山”,山名,位於山東省泰安市以北。長200千米,其主峯玉皇頂海拔1524米。泰山突兀峻拔,雄偉壯麗。秦皇漢武等古代帝王均在此封禪,祭告天地。許多文人墨客也來泰山覽勝,留下精美詩篇與題刻。泰山是“五嶽之首”,“旭日東昇”“晚霞西照”“黃河金帶”“雲海玉盤”爲泰山四大奇觀。泰山與華山、衡山、恆山、嵩山爲我國著名的五大名山,稱“五嶽”。

“登山的時候,他們一隻胳膊搭在扁擔上,另一隻胳膊隨着步子有節奏地一甩一甩,使身體保持平衡。他們走的路線是摺尺形的,從臺階左側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級,到了臺階右側,就轉過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側再轉回來。每轉一次身,扁擔換一次肩。這樣曲折向上登,才能使掛在扁擔前頭的東西不碰在臺階上,還可以省些力氣。”

這4句話具體形象地描述了挑山工挑貨登山時的主要特點。第1句描述挑山工挑貨登山的姿態,作者抓住兩隻胳膊的分工與動作,寫出其協調的美;第2、3句描述挑山工挑貨上山的步行方向,作者用“摺尺”作比,形象地寫出曲折向上的特點,又細緻地描寫了在摺尺線路上行走的特點;第4句科學地分析這樣登山的優越性:方便、省力。

“你在什麼地方飽覽壯麗的山色,或者在道邊誦讀鑿在石壁上的古人的題句,或者在喧鬧的溪流邊洗臉洗腳,他們已經不聲不響地從你身旁走過,悄悄地走到前頭去了。等你發現,你會大吃一驚,以爲他們像仙人那樣,是騰雲駕霧趕上來的。”

這兩句用比較法,寫遊人與挑山工登山的行爲態度與效果的差別,用遊人襯托挑山工登山之“神”,進一步證明他們的速度不慢。第1句列舉了遊人登山的不同興致,但都以“遊”和“玩”爲目的,心情輕鬆,沒有重負,不必着力趕路,可以盡情地觀覽、賞玩;再對比寫挑山工,在遊客“遊”與“玩”中已經走到前邊去了。前文寫遊客曾“從他們身邊走過”,這裏寫他們又從遊客身邊追過,而且是遊客玩興正濃,毫無覺察情況下追過,這使遊人驚詫不已,“認爲他們像仙人,是騰雲駕霧趕上來的”。“飽覽”,看個夠。“題句”,遊覽時爲留紀念而寫的語句。“騰雲駕霧”,原指傳說中仙人利用法術乘着雲霧飛騰,本文寫挑山工原本落在遊客身後,現在卻突然趕到前邊,於是“我”聯想到仙人騰雲駕霧。作者借這個聯想形容挑山工登山的速度之“快”,情態之“隱”。

“我們跟你們不一樣,不像你們那樣隨便,高興怎麼就怎麼。一步踩不實不行,更不能耽誤工夫。要那樣,兩天也到不了山頂。我們得一個勁往前走。別看我們慢,走長了就跑到你們前邊去了。”

這是一位挑山工解釋他們速度不慢的原因。共5句話。第1、2句把遊人與挑山工登山的走法作比較,遊人很“隨便”,挑山工卻步步踩實,不能耽誤。前者無時間限制,重玩樂;後者要把握時間,重堅持。兩相比較,其本質差異就十分鮮明瞭。第3、4句解釋走法不同的原因。“要那樣”,這是一種假設,“那樣”,指遊客邊走邊玩的走法。“兩天也到不了山頂”,指出這種走法的結果,即要拖很長時間,無法完成送貨上山的任務,自然得不到“腳費”,另外,貨擔沉重,拖的的時間越長,消耗體力越大。所以必須“一個勁兒往前走”,這是完成任務、達到成功的最好辦法。這段話道出挑山工速度不慢的兩個祕訣:步步踏實,持續前行。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5

學習目標:

1、學會十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正確理解課文內容,理解麻雀“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可貴品質以及麻雀對平凡生活的熱愛。

4、通過細膩的語言文字想象畫面,引導學生感悟作者語言表達的精妙。

教學重點:

通過引導學生品讀麻雀飛行時的不知疲倦和樣子的`可愛,感受它生活的平凡、忙碌與快樂。

教學難點:

理解麻雀“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可貴品質以及麻雀對平凡生活的熱愛。

教時:

一課時。

教程:

一、破題導入:

1、解釋題意。

2、質疑:看到了什麼?爲什麼隔窗看?有什麼感受?……

二、自學感知:

1、自瀆課文思考:文章圍繞“隔窗看雀”寫了什麼內容?

2、檢查生字,指名回答。

三、點撥交流:

學習“行動、樣子”部分。(默讀勾畫)

1、我看到了什麼?(談完就讓學生讀)

⑴腿跳:抓“不停、好象”指導

⑵尾翹:

⑶身體飛:抓“常常、一模一樣、非常可愛”指導

2、麻雀這樣的行爲舉止給我留下了怎樣的感覺?(不知疲倦、可愛、充滿生機和活力等)

師:僅僅給我這樣的感覺嗎?

學習“思索”部分(默讀勾畫)

1、品讀“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

⑴解讀表層意思

⑵聯繫上、下文理解

①忙碌:不停地飛來跳去、“低飛、跳躍……活着”(省略了什麼)

②平庸:“不會,也不會,不能,從…到、從…到,市井、那麼、連”

2、師:在作者心裏,麻雀是生活的強者,是人類生活的活標點。

3、讀讀第九段,想象畫面:從中你感受到什麼?(喜歡麻雀)

爲何這樣喜歡?(喜歡它的樣子,它對生活的態度)

它對生活是怎樣的態度?(“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在平凡中忙碌着,在忙碌中快樂地生活”)

現在,你怎樣理解這句話?(聯繫全文和實際談)

四、總結提升

1、師:現在,你們認爲我擱窗看的究竟是什麼?(對生活的態度,再次朗讀“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在平凡中忙碌着,在忙碌中快樂地生活”)

2、此刻,你們對麻雀有了什麼新看法?

板書:17隔窗看雀

腿跳尾翹身體飛(所看)

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所感)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6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通過《漢字真有趣》和《我愛你,漢字》兩個實踐活動,增長了我們的知識,培養了我們的能力,我們蒐集了大量的資料,也做了很多調查,那麼,怎樣才能更好地保存和處理這些信息呢?

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可以把蒐集的信息、資料等,用撰寫研究報告的方法來解決。

(板書課題)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二、研讀研究報告,領悟寫作要點。

1.認真研讀《關於“李”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思考:怎樣撰寫研究報告?

2.小組討論。

3.課堂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歸納:

(1)《關於李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的寫作思路:問題的提出—→調查方法—→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結論。

(2)研究報告首先要有一個標題。

(3)要寫出研究的目的。

(4)要寫清楚研究的具體內容和研究方法。

(5)要把研究結果整理出來。

(6)要對研究結果進行簡要的分析。

(7)研究性報告有多種形式,但研究的目的、方法、結果等內容是不可缺少的。

三、充分討論,準備撰寫研究報告。

1.根據前一階段蒐集整理的資料,小組內討論:

(1)我們要研究的問題是什麼?——擬定研究報告的標題

(2)我們的研究的結論是什麼?

(3)我們有哪些資料?可以怎樣表達?

(4)我們採取哪一種研究報告的寫法?

2.課堂交流討論結果,相互借鑑啓發。

3.取長補短,進一步討論。

四、小組合作,撰寫研究報告。

1.確定組內執筆的同學。

2.一邊討論一邊擬寫初稿。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7

第一課時

初讀課文,學習《出發》《老師》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從今天起,你們就是一名畢業班的學生了,作爲一名五年級的學生,你想對自己說點什麼呢?(生交流)

2、從同學們的發言中,我深切的感受到:你們真的長大了,少了些童年的摯嫩,多了分少年的沉穩!少了些童年的任性,多了分少年的責任!還記得咱們五年級學習的那首題爲《少年》的詩歌嗎?(師生齊誦詩歌《少年》)3、過渡:少年,一個意氣風發的美好年華,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者柯藍先生筆下的少年旅行隊,開始新學期的第一課吧!

3、 板書課題、齊讀。

二、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注意將字音讀準,並觀察思考,這篇課文跟我們以往學習的課文有什麼不同?

2、分人分段讀課文,師生共同正音,重點關注“簿”字(出示形近字比較:“薄”和“簿”),反饋:這篇課文裏面含有一些小標題。(生述有哪些小標題,師相機板書)

3、快速瀏覽課文,看看小標題在文中起到了什麼作用呢?(層次清晰,要點明確,並與開頭構成了總分關係)4、師小結:同學們很善於觀察,一會就發現了文章的'結構特點。這是一篇意境優美的散文詩,散文最大的特點就是“形散而神不散”。從小標題中,我們就可以發現,少年旅行隊去了不少地方,不管去哪兒,他們旅行的目的只有一個,你們知道是什麼嗎?(在生活中學習)

5:你們是從哪裏知道的呢?書上有作明確的解釋嗎?

師相機板書:

“少年旅行隊在生活的海洋裏探索,在知識的海洋探索”

“所以我願意當一個長久的忠實於生活的旅行者”

三、品讀詩歌:

1、生齊讀句子,師述:這兩句話似乎寫得很空洞,不易捉摸,但只要你靜下心來品讀課文,你定會對這兩句話有更爲具體、更爲深刻的認識。默讀全文,把你感觸最深的句子勾畫下來。

2、反饋交流《出發》部分:

師生交流(預設閱讀點):

(1)、“明亮的陽光在喊他們……到生活裏去”

生讀句子,談體會;

師:短短的一句話裏竟然用到了三個“喊”字,你體會到了什麼?(引導學生體會隊員們出發前急切的心情)

指導朗讀。

(2)、“都準備好了嗎?沒有忘記帶昆蟲網嗎?沒有忘記帶標本箱嗎?沒有忘記帶筆記本嗎?”)

生讀句子,談體會;

師:總覺得這句話有些羅嗦?既然問“準備好了嗎?”爲什麼還要問後面那一連串問題呢?(引導學生髮現:前一句與後面三個問句構成了總分關係,這樣些更能體現出少年旅行隊的興奮與急切的心情)

能試着把你的心情讀出來嗎?(指導朗讀)

誰能試着說一組總分關係的問句(指導句子練習)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8

教材內容

1、本單元包括導語、課例、口語交際·習作和回顧、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聯繫,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開頭的導語點明本組的專題是“難忘童年和童年趣事”,並提示學習要求和閱讀方法。

2、這單元課例由5篇課文組成,其中精讀課文3篇《古詩詞三首》《冬陽·童年·駱駝隊》《童年的發現》,略讀課文2篇《祖父的園子》《兒童詩兩首》。《冬陽·童年·駱駝隊》《祖父的園子》分別寫了駱駝隊和祖父的園子給童年帶來的快樂。這幾篇課文反映了古代、現代和當代中國兒童生活的某些側面。《童年的發現》寫童年時有趣的發現。《兒童詩兩首》則寫了現代兒童的豐富的想象和美麗的憧憬,展示了當代兒童的生活樂趣。

6、交流和描繪自己的童年生活。

7、圍繞“難忘童年”來進行口語交際及寫童年趣事的作文激發對童年生活的眷戀,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時光的珍貴。

教學重、難點

1、通過讀書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過對比閱讀,領悟的一些表達方式

3、通過讀書引導品味語言,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教學措施及手段

教學用時

1、從詞句中引導學生讀懂課文,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並揣摩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

2、引導學生充分讀書,用心體會,積累文中美好的語言,感受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時光的珍貴。

3、“口語交際·習作”“回顧·拓展”應關照編排特點,把體會感情與領悟寫法、讀書與表達、語言積累與語言實踐有機的結合起來,實現教學的最優化。

教學本組教材,可用12—14課時。其中,精讀課文6—7課時,略讀課文2—3課時,口語交際1課時,習作3課時,交流平臺、日積月累和課外書屋1課時。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9

教材分析:

一、課文簡析

作者在闊別母校十多年後回到母校,觸景生情,勾起了作者對自己童年學習生活的甜蜜回憶,抒發了作者對母校無比熱愛之情。課文以作者行進的地點:進校門--到操場--出校門爲線索分爲三大段。第二段爲重點內容,第一段與第三段前後呼應爲點題之筆。

本文的主要內容是兩個方面,即作者回到母校時的所見所聞及由此引起的回憶與感想,隨着所見所聞的變化,作者產生多種感情,先是興奮,後是喜悅,最後是留戀。感情逐步加深又互相交織在一起。

文章語言優美,感情真摯,容易引起即將告別的五年級學生的共鳴。

二、語句簡析

1.“像開閘後涌出的歡騰的潮水,學生們歡笑着從教室裏涌出來,涌向寬闊的操場。”

把學生們歡笑着走向操場的場面生動地比喻成開閘時的潮水,且把喻體置前,強調學生們走向操場時的熱鬧場面。

2.“我漫步在操場上,欣賞着花木,撫摸着幼苗,傾聽着教室裏傳出的琅琅書聲,五年的喜怒哀樂,像天鵝扇動着雙翼,從記憶深處翩翩飛來。‘

在操場上,作者由所見所聞把自然聯想到的五年小學生活感受生動地比喻成天鵝扇動着雙翼翩翩飛來。使上下文連接自然。

教學目標:

1、按地點的轉換理清課文的結構,理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對母校的熱愛,對童年學習生活的留戀之情。

2、根據語言環境,選擇合適的動詞並體會準確用動詞的重要性,積累有關的語句。

3、能根據語言環境展開合理的想象學習寫比喻句。

4、根據課文結構特點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重難點:

理清課文的結構,理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對母校的熱愛,對童年學習生活的留戀之情。根據課文結構特點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準備:

1、讀準下列黑體字的音,讀通課文。

弧度( )石砌( )甬道( )迤儷( )( )松柏( )

2、詞語積累

① 寫出帶有“情”字的成語,並理解詞語

② 表示心理十分依戀不捨的詞語

3、讀課文,口頭填上恰當的動詞,把句子熟讀通順

① 大門, 石砌的甬道, 秋菊傲放、松柏長青的花園, 寬寬的石階, 了寬闊的操場。

②我 在操場上, 着花木, 着幼苗, 着教室裏傳出的琅琅書聲,五年的喜怒哀樂,像天鵝扇動着雙翼,從記憶深處翩翩飛來。

4、熟讀全文,寫出課文按地點的轉換進行描寫的不同地點是 。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課題

1、時間過得真快,再過一個月,你們即將離開母校升入中學,用幾句話說說此時此刻你的心理感受。

2、是呀,母校是你成長的搖籃。當你第一次邁進校門時,你還是個充滿稚氣的頑童,當你邁出校門時,你已經是一個朝氣蓬勃的少年了。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母校》,看看作者闊別母校十年後,再次返回時,感受又如何呢?

3、出示課題, 母校 一齊讀題。

設計意圖:這一課的學習正是學生面臨小學畢業的時刻,內心有一定真切的'感想:怕與好朋友從此分別,與熟悉的母校說再見;高興自己將成爲一名中學生。學習之前寥寥數語激發內心情感,有利學生較快投入學習狀態。

二、整體感知課文

自己輕聲朗讀課文,讀準課文中生字的音,初步填空

地點看到聽到的心裏想到的

進校門

到操場

出校門

指名學生交流,教師隨機板書。

(主要講清課文的順序,其餘的學生能說多少就多少)

地點看到聽到的心裏想到的

進校門我看到翠綠色的拱門。我似乎又聞到了那淡淡的油漆的清香,似乎心中又涌起最後一次邁出校門時的留戀之情。

到操場

1、欣賞着花木,撫摸着幼苗,傾聽着教室裏傳出的琅琅書聲。

2、下課鈴聲一響,操場上一篇沸騰。

3、我看到操場中間舉行長繩比賽。我想到了四年級時的那次拔河比賽,爲了集體的榮譽,我們也努力過,奮鬥過。

出校門我看着迤儷的陽光拖成的身影。千種情思涌上心頭

根據上述表格的內容,在文中找到相應的小結,看這篇文章重點寫了哪一部分?

(操場上看到、聽到、想到的2——8節)

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記下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學生回顧全文交流。

出示:地點的轉換句子

“走進大門,沿着石砌的甬道,穿過秋菊傲放、松柏長青的花園,踏着寬寬的石階,來到了寬闊的操場。”

“我慢慢來到拱形校門下……”

找到句子中的一系列動詞。讀一讀,體會幾個動詞的作用

設計意圖:在閱讀、交流、填表活動中整體把握課文,理清課文的脈絡,爲後續學習奠定基礎。

三、學習課文重點部分2——8節

默讀課文2—8節,哪句話可以看出這部分內容是由所看所見而產生的聯想。

指名交流,指導朗讀。

根據學生的交流出示:我 在操場上, 着花木, 着幼苗, 着教室裏傳出的琅琅書聲,五年的喜怒哀樂,像天鵝扇動着雙翼,從記憶深處翩翩飛來。

1.填上合適的動詞。

2.“我漫步在操場上,欣賞着花木,扶摸着幼苗,傾聽着琅琅讀書聲。”句中將“欣賞”與“扶摸”調換,可不可以?爲什麼?

3.讀讀句子。

4.想象:五年的喜怒哀樂,像天鵝扇動着雙翼,從記憶深處翩翩飛來。除了像“天鵝”還可以像什麼?(像夏天陣陣的風 ;像百花的清香 ;像南歸的大雁,排着長隊 。)

5.把句子說完整具體。

設計意圖:重點部分按“觸景”與“生情”兩部分寫的,比喻句把所見所聞與聯想到自然地連接。閱讀、體悟、想象說話使學生對句子的理解深入透徹,不僅學習了知識,更懂得了寫作技能。

四、初步小結

這一節課我們初步閱讀了課文,知道作者在離開母校十多年後回到母校,看着熟悉的校容和學生,按照地點的轉換勾起了學生對對童年生活的一連串回憶。

五、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抄寫課文詞語。

第二課時

一、 回顧引入

1.課文是按哪兩部分進行描述的?(從“觸景”與“生情”兩個方面敘述。)

2.讀一讀有關的句子。

二、繼續學習課文2——8節

過渡:漫步在操場上,欣賞着花木,撫摸着幼苗,傾聽着教室裏傳出的琅琅書聲,五年的喜怒哀樂,像天鵝扇動着雙翼,從記憶深處翩翩飛來。那作者看到了什麼?

出示

看,操場中間在舉行長繩比賽,十幾個精神抖擻的小男孩正準備呢,身上的運動服特別顯眼。長繩剛一擺動,中間的一個男孩的腿就絆住了繩,周圍的小學生善意地鬨笑起來。被絆住的男孩低着頭,紅着臉,使勁搔着後腦勺。又重新開始跳起來。

我在一旁看着,不由得笑了。當年,爲了集體的榮譽,我們也努力過,奮鬥過。

想象填空

1.被絆住的男孩低着頭,紅着臉,使勁搔着後腦勺,心想: ,於是又重新跳起來。

2.我在一旁看着,不由得笑了,那是因爲 。

3.小組學習,大組交流。

4.指名一學生朗讀,其餘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當時的情景。

5.從小男孩與我的動作、神態中,可以看出什麼?(強烈的集體榮譽感)

6.指導有感情地朗讀5、6節,感興趣的同學練習背誦。

7.我由此想到了什麼?四年級時的那次拔河比賽,大家的表現如何?(同樣積極努力地爲班級爭光)

找到有關的句子與詞,交流讀。

自己自由讀,將大夥的表現傳達出來。

指名讀,學生點評。

8.全班齊讀2——8節。體會作者的喜悅之情。

9.下面兩句比喻句意思一樣嗎?爲什麼文中用第一句?

①像開閘後涌出的歡騰的潮水,學生們歡笑着從教室裏涌出來,涌向寬闊的操場。

②學生們歡笑着從教室裏涌出來,像開閘後涌出的歡騰的潮水,涌向寬闊的操場。

10.小結:作者在操場上,欣賞着花木,撫摸着幼苗,傾聽着教室裏傳出的琅琅書聲,

隨後寫下了下課鈴聲一響,操場上沸騰的長繩比賽情景,由此聯想到四年級時的拔河比賽。這些描寫特色可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觸景生情)

設計意圖:比喻修辭手法在單元中多次出現,但在表達時句式和以前學習的有所不同,學習過程中要弄懂比喻句爲了表達的需要,本體和喻體的順序可以有變化。

三、學習課文的開頭和結尾

作者除了寫操場上看到的、聽到的,以及由此聯想到的情景外還寫了什麼?

1.輕聲讀課文的開頭,。

2.交流:看到“翠綠色的拱門”

聯想到“我似乎又嚐到了和小夥伴們手拉手歡呼着跑入拱門的喜悅,似乎又聞到了那淡淡的油漆的清香,似乎心中又涌起最後一次邁出校門時的留戀之情。”

3.教師引讀,從中體會作者當時的興奮心情。

4.根據課文內容,再仿照這樣的句式說一句。

望着 ,我似乎 ,似乎 ,似乎 。

再讀9——11節。

教師學生交流,朗讀,體會作者的留戀之情。

四、學習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1、課文的寫作順序是什麼?結構特點是什麼?(按地點的轉換以進校門、在操場、出學校門爲線索,從“觸景”與“生情”兩個方面敘述。)

2、提示概括:我回到母校觸景生情。進校門,看到 ,想到 在操場,看到 ,想到 ;出校門,看到 ,想到 。

3、自由說說,個別交流。

設計意圖:閱讀課文,因文而異地選擇適當的方法、正確、熟練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是單元訓練的重點。根據課文的寫作順序和結構特點(按地點的轉換以進校門、在操場、出學校門爲線索,從“觸景”與“生情”兩個方面敘述)進行概括,循序漸進提高這一方面的能力。

佈置作業

設計意圖:作業練習讓學生自主選擇,激發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慾望,滿足不同類型的學生需求,學生的學習潛能得到發揮。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0

教學目標:

1、能運用學過的讀書方法讀懂文章,推想文中關鍵詞句的意思。提高學生的批讀能力。

2、理解課文內容,能感悟課文借鴿子所闡明的做人的道理。

教學重點:

運用學過的讀書方法推想文中關鍵詞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

運用學過的讀書方法推想文中關鍵詞句的意思。

教學準備:

教師:PPT燈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檢查學生第一次與文本對話效果)

1、古語有云:“不動筆墨不讀書。”不錯的,今天我們就用這種方法學習一篇自主批讀課文,齊讀課題。(8、鴿子)昨天我們已經用學過的讀書方法對課文進行了預習,今天我們將繼續運用我們已有的讀書方法把文章中的一些詞句推想開去。

2、通過預習,你知道了些什麼?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相機點撥(主要內容、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二、嘗試研讀(指導學生深入與文本進行第二交次對話)

1、本文是一篇自主批讀文,我們可以怎麼來讀呢?課前的提示與建議中是這麼說的(出示提示與建議)師生齊讀。

通過齊讀我們知道了,在讀本文時,可以着重從哪些方面入手呢?(描寫人物心理活動的句子)不錯,我們可以從描寫人物心理活動的句子進行推想、批註,當然你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地方進行推想、批註,更可以對你預習時留下的批註進行補充。現在就請大家默讀課文,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方面進行批註。

2、學生自讀課文寫體會,教師巡視,注意在巡視時點撥學生的批讀角度。

三、學生交流,教師點撥。(引導學生對文章重點句進行再次批讀,第三次與文本對話)

1、有句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是的,相信我們每一個同學在讀文時感受都會有所不同,希望大家在交流時能夠充分說出自己的體會,當然,你也可以對別人的發言進行補充。

2、首先讓我們來交流提示與建議中提到的描寫人物心理活動的句子,你從文中找到了哪些?如果沒有找的孩子也別擔心,仔細聆聽同學的發言,相信你會有所收穫喲!

預設1:“我不養它找您幹什麼!”

生:從這裏我體會到作者認爲老人的問題多此一舉。

生:我體會到作者就是因爲要養鴿子纔去找老人的。

生:我體會到作者心裏對老人的不屑。

……

預設2:小題大做!撿只鴿子養有什麼大不了的。我後悔不該來。

生:養鴿子和品行修養有關嗎?我不這麼認爲。

生:我體會到作者很不贊同老人的想法。

……

師:你們是怎麼讀懂這個句子的呢?(抓住“小題大做”這個關鍵詞)你真會讀書,知道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語來讀出自己的體會。你怎麼理解“小題大做”呢?(撿只鴿子養沒什麼大不了,老人卻認爲這不道德,我認爲這就是老人在小題大做。)(老人把養鴿子與人的品行修養聯繫起來就是小題大做)了不起,知道聯繫上下文來理解詞語的意思。同學們,如果這麼一隻惹人愛的鴿子自己飛到你家的陽臺上,你會有什麼想法呢?既然我們這樣想,那老人的“把別人的鴿子歸爲己有是很不道德的話”也會讓我們覺得是(小題大做)。

師:剛纔我們怎麼進行推想的?首先找出相關的句子(描寫人物心理活動的句子),然後從中抓住關鍵的詞(小題大做)並聯繫上下文分別對“小”和“大”進行理解,也就是理解詞語中的重點字,這實際上就是我們說的推想詞句在文中的意思,最後我們還結合我們的生活實際推想到自己的想法,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推想開去,這樣我們就能深入地領會文意了。

3、接下來我們繼續交流,你對文中哪些地方還很感興趣,讀出了體會。

A、動作

預設1:我立刻把它抱進屋裏。

生:從“立刻、抱”我體會到作者很喜歡這隻鴿子。

師:不錯,抓住人物的動作讀出了自己的感受。

預設2:我抱着鴿子,踏着對泥土的`芬芳……(作者想養鴿子,愛鴿子)

預設3:我撫摩着鴿子,似乎感到它生命的脈搏在跳動!……(喜歡、捨不得)

B、語言

預設1:“鴿子比人還重感情。它失去了親人,就算你養,也不一定能養活。放了它吧!它的主人也許還在焦急地等待着它回家呢!”

生:鴿子的特點:重感情,失去親人,不能養活

生:老人關心鴿子。

師:是啊!老人關心鴿子,希望我能放了它,這讓我們看到了老人那顆(善良的心)這裏我們抓住了人物的語言讀出了自己的感受。

預設2:“放了它吧!你喜歡,我可以送你一隻……”

生:老人非常想給鴿子自由,愛鴿子,老人很善良……

師:是啊!爲了能讓我放鴿子,老人甚至願意用自己的各自與我交換,這不但讓我們看到老人對鴿子的關心,更讓我們感受到了老人“善良,堅強,純樸”的心。

預設3:“鴿子,生來就是爲了飛翔。人們說,……”

生:鴿子堅強,鴿子是友愛的象徵……

生:我體會到了老人知識淵博……

師:老人滔滔不絕地講着,從他的話語中,我不僅瞭解了許許多多關於鴿子的故事,更體會到了老人(善良、堅強而又淳樸的心)。

預設4:它從南方起飛,要去黑龍江,是一隻參加比賽的鴿子,這場暴雨迫使它降落在你家。

生:我從這句話體會到老爺爺對鴿子非常瞭解、熟悉。

師:之所以他這麼熟悉、這麼瞭解鴿子,是因爲老爺爺非常(愛)鴿子。

生:我體會到鴿子師因爲暴雨而迫不得已掉落在作者家窗臺的。

預設5:把截獲的鴿子歸爲己有,是不道德的。養鴿是一項情趣高雅的運動,養鴿者最注重自己的品行修養。

生:養鴿者要有修養,截獲人家的鴿子養不道德……

預設6:“再見了,一路平安!”

生:我體會到作者捨不得這隻鴿子。

師:是啊!望着漸漸遠去的鴿子,我心中是那麼的不捨,“再見了,一路平安!”道出了我對鴿子的(祝福),還道出了我對鴿子的(喜愛),此時此刻,我對鴿子的一切都濃縮在了這看似簡單卻意味深長的7個字裏,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可以在“再見了,一路平安!”處講。

C、神態

預設1:“那眼神依然那麼和藹,那麼親切,不過似乎又多了一份渴求。”

生:我從渴求體會到了老人非常希望各自得到自由……

師:老人渴求我放了鴿子,給鴿子自由,讓我們又一次看到了老人那顆(善良純潔的心)這裏我們抓住了人物的神態讀出自己的感受。

預設2:“老人已經懇求了”,這裏的懇求再次讓我們感受到了老人可敬的品質。

望着遠去的鴿子,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面對這樣一位善良、將強而又淳樸的老人,我的視線模糊了)這淚水是爲誰而流?文中還有一處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我的視線模糊了。這裏的淚水又是爲誰?我的心裏分別想到了什麼?試着動動筆,批註在旁邊。

指名上臺展示交流。

四、深化中心,迴歸整體

1、就因爲老人善良、堅強、淳樸的心讓我感動,使我從原本想收養這隻鴿子到後邊放飛鴿子,併爲它祝福。如今鴿子離開了,或許已經回到了主人的身邊,這事也已經過了很久,可我永遠也沒辦法忘記,我沒有辦法忘記的僅僅是那隻鴿子嗎?你覺得還有什麼?(老人善良、堅強、淳樸的品質)是啊,也因爲它,幫我找回了無私,善良,和友愛。相信只要我們在生活中多一份善良,多一份無私,多一份友愛,我們的世界將變得更加美好。

板書設計

8 鴿 子 小 題 大 做

收養 放飛 撿只鴿子 不道德 推想課文

無私 善良 友愛 養沒什麼大不了 推想

聯繫實際 推想開去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1

教學目標:

1、晴朗的夜空,遠眺皎潔的月亮或閃爍的星星,產生奇思妙想,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積累習作素材。

2、想象要合理,內容要具體,表達自己的感受。

3、根據想象的內容,確定習作的題目。

教學重點:激活儲備,引發學生奇特的想象,寫出自己的奇思妙想。

教學難點: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和幻想,進行自由表達和有創意地表達。

教學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揭示課題。師:同學們,晴朗的夜空,無邊無際,神奇美麗。當你留心觀察的時候,會見到許多有趣的現象,:月圓月缺、羣星閃爍、流星飛逝、銀河燦爛……我們不禁沉醉其中,這節課就讓我們張開想象的.翅膀,去這神祕的夜空探索、遨遊。(出示課題:星月遐想)

二、欣賞品味,感受妙趣

1、出示:(1)月亮像天的眼睛,它很喜歡看我們的大地,每一次閉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睜開,每個月都要圓圓地睜大一次……

(2)一輪新月好像一朵白色的梨花,寧靜的開放在淺藍色的空中。

(3)彎彎的月牙吐灑着清輝,月光灑落在四周,似有千點萬點的光斑在跳動,月光爲他們鍍上了一層銀色的花邊。

2、比較朗讀,體會這幾句話帶給人的不同感受。

3、小結:面對廣闊無垠而又變幻莫測的夜空,每個人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即使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對景物的感受也會有所不同。

(三)展開想象,交流感受

1、師:面對璀璨的星空和迷人的月色,相信你在欣賞時定會產生產生許多奇特的想象。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用幾句話把它寫下來。

2、交流自己的奇思妙想。

(四)範文引路,指導寫法

1、學習課本範文,指導寫法。

師:段立男同學看着迷人的月色,產生了這樣奇特的想法:(投影出示:月牙是花瓶,星星是花朵),接着他又想花瓶是誰的呢?後來爲什麼花瓶越來越滿,而花朵越來越少呢?於是,他聯想到了牛郎織女的故事,寫下了這麼一個感人的故事:

銀河將牛郎與織女分開了,月牙兒是牛郎獻給織女的花瓶,牛郎每天晚上都要採一些花朵插進花瓶中,而繁星就是夜空中開放的花朵。漸漸地,夜空中的“花朵”越來越少,“花瓶”裏卻越來越滿。於是,星星變得稀了,月牙成了圓月。王母娘娘知道了,非常惱火,打翻了花瓶。花瓶傾倒,花朵撒落花瓶又逐漸恢復到原先的形狀。這樣的事每月都在發生……

(1)自由讀一讀這兩個片段,體會有何不同的感受。

(2)交流:你比較喜歡哪個片段,爲什麼?

教師小結板書:內容具體,想象奇特、合理。

2、教師下水文展示,揭示方法。

師:老師昨天晚上在遙望星空的時候,想起了《吉祥三寶》中的一句歌詞:(投影出示:月亮、星星、太陽是吉祥的一家)

師:於是,我又想這一家是怎樣的一家呢?一定是個很幸福的家庭吧?他們家的房子是什麼樣的?爲什麼太陽爸爸不和月亮媽媽、星星寶寶們在一起呢?想着、想着我就想到了我自己,經常爲了工作沒有時間陪自己的丈夫和女兒,我拿起筆一口氣寫下了,這麼一段溫馨的故事:

一碧如洗的夜空是一個幸福美好的大家庭。這座瓦藍色的漂亮房子,很大很大。房子裏住着熱情似火的太陽爸爸,還有美麗而又溫柔的月亮媽媽和數不清的星星寶寶。星星寶寶們既調皮又可愛。你看有時流星飛逝,那是星星寶寶在追逐打鬧。閃閃發光的星星在眨着眼睛,好象在說我困了,不跟你們玩了。過了不大一會兒,就不見了。這時太陽爸爸悄悄地從東邊升起來了,告別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去工作了。月亮媽媽和小星星們在家裏靜靜等待爸爸的歸來。這樣的事每天每夜都在發生。多麼美好的夜晚呀!

教師小結板書:聯繫生活、真情實感。

(五)激發想象,真情表達

1、師:現在,你頭腦中一定也產生了許多奇思妙想!是神祕的仙境,還是動人的故事?趕緊拿起你的筆,把它寫下來,相信你的文章一定能打動人!寫好後別忘給習作定個題目。

二、作中指導

學生當堂習作,教師個別指導。

三、作後指導

1、欣賞評點佳作,進行二次指導。

2、學生各自修改完善自己的習作。

3、展示、評點典型的修改範例,進一步指導寫法。

板書

星月遐想

想象合理

內容具體

感情真實

語句通順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2

【預習提示】

1、從文中找出課後生字,給它們註上音。

2、讀通課文,不認識的字查字典。

3、用“聯繫上下文”或“查字典”的方法理解“宣告、共享、恐懼”三個詞語。

4、查閱資料結合課後註解,瞭解《兒童和平條約》,聯繫實際談談自己對和平的理解,想想自己能爲和平做些什麼。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8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3、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兒童的美好心願。激發學生從小維護世界和平的美好心願,並鼓勵學生能爲此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重點難點】

1、認識註釋,並能夠藉助註釋幫助瞭解《兒童和平條約》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詩歌,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熟讀詩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3、認識註釋,知道註釋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一、觀看畫面,談話導入

近年來,中東地區戰火不斷,我們隨着畫面到那裏去看看。(出示課件)看到這些畫面,你有什麼想法?

二、揭示課題,認識註釋

1、教師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引導學生觀察課題和以前的課題有什麼不同?(課題右上方有符號)

3、教師引導:這是什麼意思呢?那位同學在預習中弄明白了?打開課本55頁,看“金鑰匙”,自己讀讀看這是什麼意思。

4、讀讀《兒童和平條約》的註釋,看看它說明了什麼?

小組交流、彙報。

教師總結:1986年是國際和平年,我國石家莊市的劉玲同學代表我們中國兒童在紐約法拉興草坪公園舉行的《兒童和平條約》簽字儀式上籤了字。這個和平條約到底說了什麼呢?

三、自讀詩歌,整體感知

1、自由讀詩歌,想想“宣告”是什麼意思?全世界的兒童向世界宣告了什麼?

2、四人一組相互交流、評價,推薦一名代表發言。

3、各組代表發言、同學評價。

(總結:這首詩主要內容是全世界的兒童向世界宣告:未來的世界應該和平,沒有戰爭、破壞、仇恨,人類應共享大自然的恩惠,共同創造美好的生活。)

4、學生集體讀全文。

四、自學生字,交流釋疑

1、和同桌交流一下,預習中你發現的這些生字的注意要點,提出問題,兩人探討。

2、提出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根據反饋進行生字讀音和書寫的再強調。

重點理解:疾(1、病2、快)恐懼(極度害怕)意思和字形。

強調“給予”的讀音(jiyu)和“予”的字形。

五、課堂檢測

1、根據拼音寫詞語

xuān ɡào jí bìnɡ chóu hèn wú jiā kě ɡuī

jì yǔ tàn suǒ kǒnɡ jù bēi shānɡ

wǔqì gònɡxiǎnɡ

兩名學生在黑板上寫,其餘學生在白板上寫出來,一同批改黑板上的,然後同桌對改白板上的。

六、鞏固拓展

1、學生讀課文,思考:你覺得和平世界應該是什麼樣的.?可以從課文中找出句子,也可以用自己的話說。

2、教師:環境優美,沒有戰爭,世界各國人民和平共處,團結友愛,那該有多麼好呀,可是當前的世界戰爭四起,天災人禍,疾病肆虐,多少人家破人亡,流離失所。

3、請同學們課後蒐集有關戰爭、死亡、疾病方面的圖片和文字材料,想想我們能爲和平做些什麼。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詩歌,反饋收集的資料,瞭解當前世界的不安定,增強學生對正受着苦難的人民的同情以及迫切渴望世界和平的思想感情。

2、 總結延伸,讓學生說說自己可以爲世界和平做什麼,讓他們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共同創造未來世界的和平。

3、有感情朗讀詩歌。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指明讀課文,說說兒童和平條約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呼籲共建一個和平、和諧、美麗的地球。)

教師: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全世界的人都渴望和平,人們希望未來的世界裏沒有戰爭、沒有疾病、沒有悲痛,那是因爲當前世界,不少地方的人民正忍受着戰爭的痛苦,疾病的折磨……

二、結合資料,理解課文

1、四人一組,結合自己蒐集的資料說說世界那些地方有戰爭,給人民帶來了怎樣的疾苦。

2、出示課件,邊看邊體會戰爭給人類帶來的毀滅和傷害。

3、談談自己的心裏感受。

4、教師引導:這是如此,所以世界各國的人民渴望和平,他們一起在紐約簽訂了《兒童和平條約》我們一起再來讀條約的內容。

5、男女同學互讀。

6、以宣告的口氣讀讀自己喜歡的句子。

三、總結全文,暢談感想

1、說說從這個條約你想到了什麼?(結合自己從電視、報紙和教師播放的課件說出自己的想法和希望,使同學們感受到世界和平要靠大家的共同維護,培養學生的責任感。)

2、條約是國家和國家簽訂的有關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權利和義務的文書,我們少年兒童能爲世界和平做些什麼呢?

小組討論,擬出來。

3,小組推薦代表交流

(1、做一個維護和平的小天使,和同學、朋友、鄰舍友好相處。

2、做維護和平的宣傳員。

3、組織人們簽訂和平公約。

4、刻苦學習,將來爲世界和平做更大的貢獻。)

四、課外拓展(任選一題)

1、給父母讀《兒童和平條約》,和父母交流感想。

2、你想想中的未來世界是什麼樣的,畫一畫。

【板書設計】

沒有戰爭和武器

沒有破壞和疾病

世界和平——沒有仇恨和飢餓——共同努力

共同遊戲、歡笑

互相幫助、友好相處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3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和蒐集資料瞭解西部,瞭解西部的過去與今天,歷史與發展。

2、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品味語言的優美,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時間】

6~8課時。

【教學過程】

一、自由閱讀導語和1~4課,課後資料袋以及P168補充閱讀材料《拉薩古城》

1、認識生字,自己勾畫喜歡的詞語。

2、讀通課文,瞭解課文大意,明確關於西部的'話題。

3、聊一聊:

通過四篇課文,你對祖國的西部有了哪些瞭解?地貌,氣候,風俗,歷史,發展……

二、提問

關於西部,你還有哪些話題願意和大家交流?你還想了解些什麼內容?

在筆記本上進行羅列:

草原風景

蒙古族的生活

絲綢之路

匈奴族的遷徙

張騫出使西域

西域部落

新疆建設兵團(解放軍進疆)

青藏鐵路

拉薩

藏教寺廟……

三、網上查閱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及圖片,重要的在筆記本上做簡要記錄,同學之間做交流

四、處理精讀課文

1、《草原》:

⑴明確:

課文從兩部分內容入手,草原的景色迷人;草原人熱情好客。

⑵體會:

靜態的景物描寫;動態的迎客場面。

2、《白楊》:

⑴生存環境──茫茫戈壁,渺無人煙

⑵明確:

白楊的形象外型──高大挺秀,筆直

個性──堅強、不動搖、適應力強

⑶明確:

寫白楊是爲了突出像白楊一樣堅強勇敢紮根邊疆的建設者,結合閱讀鏈接內容(艾青《帳篷》)明確借物喻人的寫法。

3、學生解決課後練習,教師做適當指點。

4、背誦描寫草原和白楊的有關段落。

五、處理略讀課文

1、《絲綢之路》:

藉助標誌性詞句進行分段訓練。明確作者以回想的筆觸描寫了發生在公元前115年的東西方交流的一個場面。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4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認識生字7個,會寫生字14個,掌握詞語11個。

2、初讀課文,理清課文寫作順序,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重點:

讀準字音,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瞭解課文結構,理清課文寫作順序。

一、解題,導入新課

1、導語:我國是一個由五十六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在這個大家庭中有許許多多動人的民間傳說故事。今天讓我們走進內蒙古的山林裏,去看看那美麗的“神鳥”,去聽聽那動人的故事。

2、齊讀課題

3、揭示課題:“神鳥”“神”是什麼意思?

4、默讀課文,神鳥神奇在哪兒呢?爲什麼稱它爲神鳥,說出本文的主要內容。

二、學習生字

1、彙報預習生字時有什麼困難,同學間互相解決。

2、指導學生讀準字音,如“伶、淙”字的讀音;區分多音字的讀音。指導學生區分“燥、躁”“婉、碗”等相近字的用法。

3、自讀全文,畫出新詞,再把詞語放到句子中讀一讀,並結合句子理解詞語的`意思。(字幕出示新詞並出示含有新詞的語句。)讀詞、讀語句。

4、小結:

指導學生在理解詞語意思時要注意把詞語放在語言環境中去理解,不要就詞解詞。有的詞語在不同語境下有不同的意思。如“包袱”一詞在本文中的意思是“用布包起的包。”而在“我們要放下包袱,輕裝前進。”這句話中指思想負擔,“抖包袱”又是指相聲快書等曲藝中的笑料。因此,在學習中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區別這些詞語在不同語境下的意思,擴大學生對詞語的理解。

三、自讀全文,理清脈絡

1、快速瀏覽課文,看全文有幾個故事,想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

2、提出不懂的問題,解決簡單的問題。

3、小結:故事中有故事,讀了以後,你有什麼感受,有什麼想法,請在下節課和同學們交流。

四、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積累新的詞語

2、帶着課後思考題再次讀課文。

板書設計:

生字(略)大故事小故事

多音字(略)狗

神鳥貓

烏鴉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5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願望。

2。認識本課生字,背誦喜歡的詩歌。如果有興趣,嘗試寫一首兒童詩。

教學重點:

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把上學期同學們有關理想的文章引入課堂,引發對夢想的談話。

二、學習《我的寫作夢》

(一)導讀引入,激發興趣

指名讀導讀部分的前三句。

師導:今天我們要學習兒童詩。剛纔同學們讀的我們班級牆報上的《理想》這幾句話實際也可以稱得上是一首抒發童年夢想的詩。現在請同學們把課文讀一讀,看看它能帶給我們怎樣的感受。

(二)自學兒童詩,讀通、讀順、把體會和不懂得地方作上記號。

回憶學習方法,用不同色彩代表不同含義的批註。

(三)同學們在下面自由交流。

1、老師巡迴,參與討論。

2、重點關心學習有困難的同學,與他們一起思考。

3、對學習優秀的同學,注意提高要求。

(四)全班交流。

可以代表討論小組,也可以代表個人。

(五)老師檢測生字詞學習情況。

注意區別形近字,重點解釋“鉛字”的意思。

(六)認真朗讀課文。

三、小結課文,課堂練習。

第二課時

一、全班一起朗讀課文。

二、繼續學習。

(一)指名上臺,其他同學在下面,聽寫和解釋。

(二)誦讀詩歌,感悟想象

1。生自由讀詩。想想每個小節作者所表達的願望。

2。指名分小節讀詩,想一想,每節寫什麼?

3。指名說作者在每一個小節裏所表達的美好心願。

4。說一說自己最喜歡哪一個小節,爲什麼?

5。學生自由品讀詩句。

(1)“我”爲什麼沉甸甸的信,就像是放飛的翅膀?

(2)“我”爲什麼決的郵筒像一隻大大的儲蓄罐,存進去的又是夢想?

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如,平日裏看見陽光的感受、腳踩土地的感覺以及結合天空、白雲的樣子和土地上草木蔥翠的`情景,談感受。

6。生展示讀,並說說自己在讀的過程中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7。比較讀,看看誰能通過朗讀表現詩歌所表達的意境。

(三)迴歸全詩,感受意境

1。師:讓我們把整首詩串起來完整地讀一讀,邊讀邊想,詩人是怎樣表達自己的美好夢想?這首詩在表達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鑑的地方?

2。生談自己的發現。教師引導學生小結。

3。生再次自由讀文,感受詩歌的韻律、節奏。

4。全體齊讀。

三、總結作者的寫作方法。

1、選擇真實樸素的寫作材料。

2、展開想象,用心理活動表達對夢想的追求。

3、充滿童趣,充滿生活氣息。

四、你也寫一首兒童詩?

板書設計:

1、我的寫作夢

作品——放飛()

郵筒——祕密大吃一驚

一天天等待

儲蓄罐——一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