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一年級教案 > 古詩《憫農》教學設計

古詩《憫農》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4W 次

  教學目標:

古詩《憫農》教學設計

1.會認“農、午、汗、粒、辛”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誦古詩,背誦古詩。

3.結合圖畫了解古詩的大致意思,體會勞動人民的辛苦,學會珍惜糧食。

  教學重點:

1.會認5個字。

2.朗誦、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感悟使學生體會農民勞動的辛苦,初步培養學生尊重勞動、愛惜糧食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看古詩中的圖片,教師描述:唐朝有一位詩人叫李紳,他也是朝廷的一個大官。有一年夏天,他來到郊外的.農村,看到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正在田間幹活,不由得吟誦到:(教師範讀古詩)

2.這首詩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憫農》。板書課題,認識生字“農”,強調讀準後鼻音。齊讀課題。

  二、認讀生字,初讀古詩

1.自由讀古詩,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圈出生字,讀準字音。

2.同桌合作,互相讀一讀生字,正音。

3.多種形式的讀生字卡片,檢查認讀。

4.再讀古詩,把字音讀準,詩句讀通順。

  三、誦讀感悟

1.下面讓我們跟隨着詩人一起到田間去看一看。(學生看書上的圖片)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麼?

2.指導朗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教師範讀--學生練讀--指名讀--全班齊讀

3.現在,你和詩人就在田間,你想對這位老農說些什麼?

(讓學生跟隨詩人一起去看看、想想,就能很快理解詩句的意思,讀出的詩句也很有感情了)

4.是啊,這麼炎熱的夏天,老農還在鋤禾,他身上的汗珠直往下滴,滴落在禾苗下的土地裏,多麼辛苦啊!讓我們帶着自己的感受再來讀一讀這兩行詩。

5.我們吃的米、面到底是怎麼來的呢?請同學們自己讀讀第三、四行詩。指名回答。

6.是啊,我們碗裏的米飯每一粒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兩行。

(聯繫生活實際,想想農民種田時的情景,讓學生懂得糧食的來之不易,我們要愛惜糧食。)

7.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四、誦讀展示

小組爲單位來進行誦讀比賽,還可以配上動作,每組推薦一名代表。

1.分小組演讀。

2.小組代表展示。

3.師生評議。

4.(出示圖片)很多同學都已經會背了,願意一起來背一背嗎?(全班齊背)

  五、課外延伸

讀一讀,背一背。

憫農

李紳

春種一粒慄,

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

農夫猶餓死。

古詩誦讀憫農

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