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一年級教案 > 一年級課文《菜園裏》教案及教學反思

一年級課文《菜園裏》教案及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5W 次

  《菜園裏》教學案例

一年級課文《菜園裏》教案及教學反思

師:同學們,剛纔我們都看到了,這些蔬菜的大小、形狀、顏色各不相同,我們看看書本上是怎麼寫的。讀一讀,想一想,兒歌告訴我們什麼?找一找,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讀的時候要求要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

(學生自學兒歌)

師:下面就請你們在小組內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

(小組交流。學生無拘無束,暢所欲言討論着)

師:誰來說說通過自學和小組討論,你知道了什麼?

生1:我知道了黃瓜的外皮是綠色的。

生2:我知道豆角的顏色是青青的,樣子細細長長的。

生3:我知道了辣椒的樣子有一端是尖尖的。

生4:我讀懂了“茄子高高打燈籠”。就是茄子結在枝上,就像燈籠高高掛着一樣,整個向下垂。

師:你真棒。(出示掛圖引導學生圖文對照)大家看茄子結在哪裏呢?它掛在枝上的樣子像不像燈籠?

生:我讀懂了“蘿蔔地下捉迷藏”。就是說蘿蔔長在地裏,我們只能看到它的葉子,看不到蘿蔔,好像故意躲起來跟我們玩捉迷藏。

師:可以看出,昨天到學校勞動基地裏去,大家觀察得真仔細。其他同學還有補充嗎?(課前老師帶學生參觀學校勞動基地裏的蔬菜,其中就有蘿蔔)

生:有。我還看到很多蘿蔔露出頭來。有的是白色的,有的是紅色的,還有的是紫色的。我覺得很奇怪,蘿蔔怎麼有紫色的呢?就問管理菜園的伯伯,他告訴我這種叫胡蘿蔔。

師:同學們懂得真不少。還有什麼不懂的嗎?

生:南瓜越老皮越黃是什麼意思?

師:這個問題誰來解決?

生:我知道。就是南瓜剛長出來的時候是綠色的,慢慢地長、慢慢地變,到了成熟就成了黃色。就像芒果一樣,剛開始是綠色的,到成熟了就成黃色的。

師:說得好,還能用我們經常看到的水果來說明。

生:老師,我有個問題,我從圖片上和書本上看到的南瓜都是黃色,樣子是圓圓的。可我昨天和我媽媽到菜市場,看到的南瓜全部是青色的,樣子都是長長的,和今天我們放在桌子上的一樣,怎麼也找不到黃色圓圓的南瓜。

生:我知道。昨天我去買南瓜時也一直找不到我想要的那種。後來媽媽告訴我黃色圓圓的南瓜一般在夏天才有。這種橢圓形、青青的南瓜是新品種,南瓜還有一種樣子像電話,大家都叫電話瓜。

【評析】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本課例從課前教師帶領學生參觀學校勞動基地裏的蔬菜,讓家長帶孩子走訪菜市場,與孩子一起收集有關的圖片資料,初步瞭解和感知蔬菜的有關知識,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通過彙報讀書情況的環節,進行課程資源調查情況交流,培養了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也是本課例的特點之一。學習兒歌時,教師採用了自學——交流——質疑——學生釋疑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學習兒歌的過程中,學會了閱讀方法,並通過質疑解難,讓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爲學生創造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中個性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菜園裏》教學反思

一、創設活動 發展主體

陶行知先生說:“要實行學生人體的大解放,讓學生充分享有心靈的自由,讓學生在課堂中動起來。”教師積極創設活動,讓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全過程,增強學生的自我體驗與實踐,發展學生的主體。怎樣才能使活動在語文教學中實施更有效?通過一學期教學實踐總結,我認爲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兒童的生活空間是他的成長環境。每個兒童都是在一個個十分具體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這個環境對兒童的影響雖然是不知不覺的,但是影響卻是極其深遠的,它遠遠超過了我們三四十平方米的教室空間。因此,充分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以個體學習爲主,讓學生親身參與,這就要求教材貼近生活。

著名教育家贊科夫說過:“如果真正廣闊的生活衝進教室的大門而來到課堂,教室的天地就更開闊了。”生活是教學的源泉,也是學生們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注重從生活實際出發,把教材與生活相融合,讓學生在有趣的生活中學習。在學習《菜園裏》一課前,我讓學生走出課堂,課前跟着爸爸媽媽到菜市場去買菜,認識蔬菜、瞭解蔬菜。學生在自由時空中遇到新事物、新問題,覺得有趣,不自覺動眼觀察、動手收集、動嘴詢問、動腦思索,這不正是陶行知所說的六大解放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直接感受到語言的魅力。

二、讓學生有動的時空

充分給予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和空間,以個體學習爲主,讓學生親身參與,這就必須使教材貼近生活。著名教育家贊科夫說過:“如果真正廣闊的生活衝進教室的大門而來到課堂,教室的天地就更開闊了。”在教學中,從生活實際出發,把教材與生活相融合,讓學生在有趣的生活中學習。《菜園裏》我讓學生走出課堂,課前到菜市場去買菜,認識菜、瞭解菜。課後,讓學生學種菜。學生在自由時空中遇到新事物、新問題,覺得有趣,不自覺動眼觀察、動手收集、動嘴詢問、動腦思索,這不正是陶行知所說的六大解放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直接感受到語言的魅力。

三、讓學生有選擇動的權利

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個性都有差異。教學活動中要以學習者爲中心,重視學習的個性。在《菜園裏》教學中,安排的環節。使學生有選擇的自由,也就是在這樣無拘無束的活動中發展個性,發揮學生主動性,縮短了教師與學生的心理距離,還給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形成最佳的心理響應。

多少年來,學校的教育活動往往是單向式、強迫式的,在無形中給了學生一種距離。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個性都有差異。教學活動中要以學習者爲中心,重視學習的個性,讓他們成爲學習的主人。在《菜園裏》一課的教學中,我特意安排這樣兩個環節,一是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蔬菜,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介紹一種蔬菜。觀察蔬菜、描素蔬菜、猜謎語與別人討論。二是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識記生字,可以是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打謎語、組詞、說句子,這樣給學生以選擇的自由,也就是在這樣無拘無束的活動中發展個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四、讓學生有展示的舞臺

設計豐富的活動形式爲學生提供發展自我展示的學習舞臺,讓學生居於活動的中心,成爲活動的主人,激發學生的興趣。利用角色效應,強化主體意識,還給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但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很難形成主體意識,這樣的學習者是很難獲得主動發展的。因此,我爲了滿足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設計豐富的活動形式。如小老師帶讀、小組賽讀、“找朋友”、“愛心使者”,讓他們在特定的情景中擔任角色,扮演角色爲學生提供發展展示自我的學習舞臺,讓學生居於活動的中心,成爲活動的主人,激發學生的興趣。又如出示菜園風光圖,此時,教室猶如一片菜園,學生在這種情境下,自然而然地理解“紅綠黃紫真好,菜園一片好風光。”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動,讓學生自己參與,自主選擇,自主體會,自主發展。

動,讓學生愉快地去感受、去體會、去思考、去認識。

動,讓學生成爲真正的學習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