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合集5篇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合集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2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合集5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設計理念

1.對序數的認識:序數表示事物在計算時或排行時的次序,如日常使用的第一、第二等表示次序的數,是在基數前加“第”來表示。

2.《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要求: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並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遇到的簡單問題。大班幼兒在該課程內容上的發展目標爲:確定某一目標的空間方位,指出前往目標的路徑;理解數字的序數意義,懂得數字可用來表示物體排列的次序。

3.幼兒基礎分析:初入大班幼兒已具備一定的空間方位經驗,如上、下、裏、外、前、後等;對數字表示的序數意義(如排列位置)有初步的經驗認識(小區樓房上的數字、電影院座椅上的數字等);大班幼兒具體形象思維得到進一步深化,抽象邏輯思維迅速發展。運用幼兒前期思維發展的基礎和學習生活經驗進行本節活動的學習,是對幼兒多方面素質發展的鞏固和深化。

教學目標

1.學習從不同的起點與方向辨別序列中物體的排列位置,建立辨認物體排列位置的思維方法。

2.理解序數的意義,能夠用“第幾”準確表示序列中物體的排列位置。

3.在遊戲中發展觀察、分析、判斷、交流等能力。

教學活動

一、設疑導入,呈現基礎經驗

情境設計:現場請三位小朋友在幼兒的前面站成橫向一排,辨別他們的位置。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乙小朋友站在什麼位置?

幼:在中間(或在XXX的旁邊,或在第二個)。

師:你怎樣知道他的位置的?

幼:我是看出來的(或我是數的)。

【注:若出現“第幾”的資源,教師要呈現孩子對“第幾”的認知思維過程,若孩子只能說出“中間”等概括性方位詞,教師也表示認可,隨即進入第二環節】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是爲了瞭解幼兒的經驗基礎,從孩子們的回答中,老師能很快地發現幼兒現有的經驗基礎。他們會用“在中間”,在xx的旁邊來表示乙小朋友的位置,但是,他們大多是不會用“第幾”來表示。同時,這個環節也是調動幼兒的思維,是幼兒思維啓動的階段。關鍵是要孩子能夠在腦海中思考三個孩子位置的排列情況。)

二、二次設疑,引發新經驗

1.情境設計:現場再請一位小朋友加入隊伍站成橫向一排,辨別他們的位置。

師:又加了一位小朋友,現在乙小朋友站在什麼位置?

幼:在XXX的旁邊。

師:他站在第幾個?(當孩子說不出第幾個的時候)

幼:第2個(或第3個)。

師:都同意嗎?誰的想法跟她不一樣?

幼:第3個(或第2個)。

師:你是怎麼確定的?

幼:從那邊數起他是第2個,從這邊數起他是第3個。(孩子在表述的過程中會用“這邊”“那邊”並且用手勢來表示方向。)

師:從XXX數起,XXX在第幾個。

(請幼兒在表述的過程中嘗試說出這樣的語句。)

2.經驗梳理:教師設疑,引發幼兒討論。

師:同一個人,同一個位置,爲什麼會有兩個不同的表示結果?

教師總結:哦,確定位置時起點和方向不一樣時,表述方法和結果可能是不一樣的。

(設計意圖:當幼兒的人數從三個增加到四個的時候,中間孩子的位置顯然發生了變化。孩子們很快發現,原來的表述方法已經不能清楚的表述那個夥伴的位置了。在這種情況下,幼兒需要新的經驗的幫助即“第幾”。教師巧妙地引入了新的經驗,並且讓孩子把新的經驗運用到活動中。該活動的關鍵是要開始建立幼兒的思維路徑——定起點,明方向,即從誰開始數起,他在第幾個。)

三、三次設疑,鞏固新經驗

情境設計:另請五位小朋友站成橫向一排,幼兒辨認自己好朋友的排列位置。

第一次遊戲:說一說我的好朋友在哪裏?

師:請每個小朋友在五個人中間找一個夥伴做你的好朋友,然後告訴大家你的好朋友站在第幾個,但是不能說出他的姓名哦。

幼:我的好朋友站在第x個。

師:請你說說他的好朋友是誰?你是怎樣確定的?

第二次遊戲:把幼兒平均分成2組

教師把所有幼兒分成面對面坐好的A、B兩組。如:請A組的xx孩子說出自己在B組的好友,再請A組其他的孩子來猜。其他孩子進行補充。

師:你的好朋友坐在第幾個?

幼:第二個。

師:請你們猜猜他的好朋友是誰?並說出你的理由。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是鞏固新經驗,在前面的環節幼兒已經習得了表述夥伴位置的新經驗。但是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理解並且自如地運用這種新的經驗。很多孩子只是停留在單純的語言的表述上,沒有真正去思考起點和方向的問題。其次,這個環節讓所有的孩子都參與到了裏面,並且儘量調動,再現每一個孩子的思維:從xx開始數起,他在第幾個。)

四、四次設疑,拓展經驗

情境設計:根據自己照片標示的樓層數,把照片送進對應的樓層裏。

1.呈現操作思維。

師:請把標有樓層序號的照片送進相對應的樓層。

師:你把照片放在“第幾”樓層裏,你是怎麼想的?

2.迴歸生活,引發新思考。

師:你家住在幾樓?

師:第1樓在下面還是在上面?

師:在數樓層時,我們該怎樣數呢?

3.拓展經驗。

教師總結:用“第幾”表示排列位置時,不同的起點,不同的方向可能就會有不同的表示結果。但是數樓層,我們在生活中都是從下往上數的,它的方向是固定的,所以,我們需要遵守大家認同的方法。

教後反思

在以往的數學教學活動中,我們會盡量的給孩子提供多一些的操作機會,讓孩子通過操作鍛鍊思維的能力。但是在本次的教學活動中,我們沒有提供任何的操作材料,而只是用孩子作爲“活”教具,讓孩子在看一看,說一說的過程中來展現自己的思維過程。顯然,這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要適時恰當地引導孩子去思考。

“語言是思維的外衣。”在本次教學過程中,把難點放在建立幼兒良好的思維途徑:定起點和方向上。並且能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自己的思維過程。“從XXX開始,他在第幾個。”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會用這樣的語言表述幫助孩子建立自己的思維過程。但絕不是要孩子來學說這句話。可能有一些孩子在表述的過程中不是特別的清晰,但是在孩子的腦海中已經知道:“我需要找到起點和方向。”

數學教學要求教師語言簡潔明瞭。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注重自己語言的修煉,努力做到“精準,精煉。”只有這樣,才能適時地引導孩子去思考,給孩子充分思考的時間,給孩子足夠的展示自己思考的空間——表述。而不是老師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孩子,用自己的思維取代孩子的思維。“教師後退了一小步,幼兒前進了一大步。”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受作品的藝術風格,大膽表達對作品的認識和感覺。

2.能以變形、誇張的手法,大膽地想象繪畫。

3.體驗作品及創作繪畫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課前組織幼兒進行狂歡節巡遊,作品《哈里昆的狂歡》4幅,狂歡節的照片若干,4開畫紙4張,記號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聯繫生活,感知狂歡時有趣的氛圍。

二、幼兒欣賞名作《哈里昆的狂歡》,感受作品的風格,表達自己的認識。

1.介紹作品、畫家。

2.幼兒分組欣賞、討論,教師巡迴指導。

3.集體交流對作品的感受和認識。

(1)引導幼兒從畫面造型上欣賞,感受作品誇張、變形的手法。

(2)從作品色彩上欣賞體驗作品的感覺。

三、幼兒分組繪畫,進一步表現對作品的感受。

1.引導幼兒交流自己的創作意向。

2.幼兒進行小組合作繪畫,教師巡迴指導。

要求:將物品誇張變形;最想畫的部分畫得要大一些,把畫面佈置得豐富一些;小朋友要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作品。

四、引導幼兒分享交流,體驗創作的樂趣。

1.引導幼兒小組內交流繪畫的內容。

2.集體交流,教師提升經驗。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引起疾病的原因,懂得要講衛生愛清潔,才能預防和減少生病。

2、學習並鞏固洗手兒歌。

活動準備

盛有水的兩個盆、圖片若干、音樂

活動重難點

重點:瞭解引起生病的原因,培養講衛生的好習慣。

難點:知道引起疾病的原因,能理解日常生活中各種講衛生的要求。

活動過程

1、設入情景,導入活動:出示圖片提問:

(1)這位小朋友怎麼啦?

(2)他爲什麼捂着肚子?(鼓勵幼兒結合生活經驗猜測捂肚子的原因)

2、談話活動。

(1)瞭解肚子痛的原因。

教師逐一出示"不洗手拿東西吃、吃沒洗乾淨的水果、天氣轉變要加衣服"等圖片讓幼兒瞭解肚子痛原因。

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談自己肚子痛的感受和原因。

(2)生病了該怎麼辦?(找醫生看病,按時打針吃藥)

(3)怎樣才能做一個愛乾淨,講衛生的、身體健康的好寶寶?

小結:只要講衛生,愛清潔,肚子裏就不會有蛔蟲,就能預防生病,身體才健康。

3、操作活動。

(1)哪我們平時怎麼洗手呢?討論進行

編兒歌:手心對手心,相對搓搓手。 手心對手背,相互搓一搓。互握大拇指,相互轉轉轉。用水來沖沖,小手真乾淨。

出示兩盆水,幼兒分組檢查小手並洗手,老師及時指導幼兒正確洗手的方法。(邊說兒歌邊洗手)

(2)幼兒觀察不同兩盆水,說說洗過的水和乾淨的水有什麼不同。

小結:我們的小手有很多細菌,要勤洗手才能做一個愛清潔,講衛生的好孩子。

幼兒園講衛生教案大班。講衛生是我們每一個都應該要注意的一件事情,而幼兒就更要注意了,病從口入可不是說說而已,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教導幼兒注意個人衛生問題。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初步感知舞曲的結構和特性。

嘗試用肢體動作表現A段旋律的斷頓與連貫以及B段的節奏型與休止。

體驗和同伴一起玩音樂遊戲的快樂。

熟悉歌曲旋律,爲歌曲創編動作。

喜歡參加音樂活動,體驗森林暢想曲的快樂。

活動準備

音樂、黑板

活動過程

一、引入故事情境,初步感受音樂

森林裏舉行盛大的聚會,各種各樣的小樹精靈都趕來參加舞會,還一起開心的玩遊戲。聽聽什麼地方樹精靈在跳舞,什麼地方在做遊戲?

二、隨樂記錄圖譜,進一步感受音樂結構

1.隨樂記錄圖譜

一邊聽音樂,一邊把森林裏的熱鬧樣子畫下來,看看畫的和音樂像不像?

2.瞭解音樂結構

音樂有幾段?一共有三段:樹精靈跳舞——做遊戲——再一次跳舞

三、肢體表現A段,樹精靈的舞蹈

1.聽辨音樂細節,感受旋律的斷頓與連貫

樹精靈爲了參加舞會,長出了小嫩芽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聽聽音樂裏樹精靈長葉子和跳舞的感覺有什麼不一樣?

(體驗音樂旋律的斷頓和連貫)

2.幼兒肢體表現

座位表現,分辨斷頓和連貫。

散點站立表現,增加動作表達的豐富性要求。

四、遊戲體驗B段

1.聽辨音樂細節,感受節奏型X X X X | XX X XX X |,休止

情節引入:樹精靈請精靈之王幫助實現願望。

第一個問題:找找“精靈之王,快快來, 快快來”在音樂的什麼地方?在這張畫上又表示在什麼地方?

第二個問題:這個黑黑的小圓點在音樂裏是什麼意思?提醒我們幹什麼?

(聽辨樂段中的節奏性和休止)

2.加入語詞和動作輔助體驗

座位表現,語詞輔助表現節奏型、體驗B段速度。

散點站立表現,重點關注休止。

五、完整表現樂曲

1、交代遊戲規則

精靈之王幫助樹精靈實現願望,只要輕輕一摸,樹精靈就會快樂的跑起來,

2、遊戲數遍。教師及時鼓勵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爲配合“遠離禽流感”的宣傳,我園設計了“病毒”這一科學活動,指在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以及自我保護的意識。

目標:

1、運用各種感官,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2、初步瞭解(流感)病毒,加強自我保護的意識。

準備:顯微鏡、錄像、圖片、細菌標本、病毒示意圖、健康小衛士粘貼標誌(幼兒人數相等)。

過程:

一、放錄像(兒童醫院門診及有關禽流感的報道)

你們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幼:小朋友生病了,禽流感

爲什麼會生病?傳染的禽流感?

——幼:因爲感冒、怕冷、缺少鍛鍊。

得禽流感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幼:病毒

二、播放病毒有關資料

1、在顯微鏡下你看到了什麼?

幼:細菌?不知道是什麼。

2、你們觀察到的是病毒,那什麼是病毒呢?我們請醫學院的叔叔

給我們講解一下好嗎?

三、醫生講解內容

病毒是什麼?有什麼危害?

病毒並不可怕,科學能戰勝病毒例子

禽流感病毒怕什麼?

小結:科學家本領真大,發現了這麼多抵抗病毒的方法。你有沒有想過爲了人類的健康,也做一個科學家呢?我們應該怎麼做?

幼:不許禽流感病毒進入我們身體內、多鍛鍊、開窗、不到疫區、大預防針。

幼兒製作宣傳圖片。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怎樣來預防禽流感的傳播,其他的人還不道,你想用什麼辦法來告訴他們?(討論:可以給他們看圖片,給他們看預防禽流感的錄象,可以直接說給他們聽)

今天老師給大家準備了許多的材料,有圖片有筆請你們來做宣傳廣告,告訴大家怎樣預防禽流感,好嗎?(分組合作宣傳圖)

結束: 現在讓我們來做健康小衛士,每個小朋友貼上標誌,讓我們去告訴其他班的小朋友吧!幼兒拿着宣傳畫出活動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