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華】幼兒園教案彙編十篇

【精華】幼兒園教案彙編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教案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華】幼兒園教案彙編十篇

幼兒園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傾聽故事,理解故事,體驗長頸鹿與小烏龜做朋友的喜悅心情。

2、在活動中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3、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4、知道故事中象聲詞運用的趣味性。

活動準備:

背景圖;角色圖片:長頸鹿、小豬、小烏龜、牛大哥;小鈴鐺、畫有小烏龜笑臉的氣球

活動過程:

一、引出故事名稱,產生懸念名稱

1、 長頸鹿長的怎樣?(太高了)小烏龜長的怎樣?(太矮了)

2、 長頸鹿和小烏龜能成爲朋友嗎?(幼兒說說自己的想法)

3、 最後他們成爲朋友了嗎?

二、傾聽故事,理解故事

1、老師出示背景圖、角色圖片,講述故事第一部分(從“長頸鹿長的太高了”到“可是,一個這麼高,一個這麼矮,怎麼相處呢”。)

(1)師提問:長頸鹿爲什麼很難交到朋友?

長頸鹿和小豬交成朋友了嗎?爲什麼?

小烏龜爲什麼很難交到朋友?

小烏龜和牛大哥交成朋友了嗎?爲什麼?

(2)討論:長頸鹿和小烏龜怎麼認識的?他們想成爲好朋友,可是,一個這麼高,一個這麼矮,怎麼相處呢?

2、老師操作圖片,講述故事第二部分(從“小烏龜說”到結束)

師:

(1)小烏龜對長頸鹿說了什麼?他怎麼做的?

(2)長頸鹿聽了小烏龜的話心情怎樣?他怎麼說的,怎麼做的?

3、完整邊看圖邊聽故事

師:看到長頸鹿和小烏龜成了一高一矮兩個好朋友,你爲他們高興嗎?

三、表達自己的想法

1、 引導幼兒說說長頸鹿和小烏龜交朋友從失敗到成功心情變化。

2、 說說自己和好朋友是怎樣相處的。

活動反思:

到了中班,孩子們交朋友的願望和能力都有了飛躍,大家都渴望擁有朋友。故事《長頸鹿與小烏龜》深受孩子們喜愛,也迎合了中班孩子的心理需要。我根據故事繪製了背景圖、角色圖,真正做到圖文並茂。故事全文共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講了長頸鹿與小烏龜交友不成功的經歷,他兩相遇相遇之後想成爲好朋友;第二部分講了小烏龜與長頸鹿想辦法較往,終於成爲一對一高一矮的好朋友。《綱要》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讓幼兒敢說、想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表達自己的感受與想法”針對這一要求,圍繞目標我將活動過程設計爲三個環節,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與想法。

第一環節:引出故事名稱,產生懸念。故事名稱中已經展現了故事的兩個主角,一高一矮的長頸鹿和小烏龜該如何交往呢?他們能成爲好朋友嗎?帶着懸念、帶着問題引導孩子們進入到下一個環節。

第二環節:傾聽故事、理解故事,我把故事分爲兩個部分講述,幼兒聽完第一部分後,我按故事發展順序進行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並引導幼兒思考:他們想成爲好朋友,可是一個那麼高,一個那麼矮,怎麼相處呢?有的孩子說:讓長頸鹿把頭低下來,然後小烏龜爬到長頸鹿頭上和他講話;有的說:小烏龜爬到高高的大樹上和長頸鹿說話;還有的要送給小烏龜高高的梯子……聽了故事的第二部分,孩子們喜歡小烏龜爲長頸鹿着想、長頸鹿爲小烏龜着想,更爲他們終於成爲好朋友而高興,聽完故事最後一句,孩子們自發的拍起了小手。

第三環節:孩子們完整的思考故事,體會長頸鹿、小烏龜交朋友不成功的心情,體驗他兩終於成爲了好朋友的快樂。並且引導孩子回到生活中,說說自己與好朋友之間的相處,孩子們都搶着說自己與朋友分享的快樂。

本次活動孩子們傾聽故事認真,語言積極、主動,能聯繫自己生活中的經驗,但發言的面還不夠廣,這一點值得我深思。

小百科:長頸鹿是一種生長在非洲的反芻偶蹄動物,拉丁文名字的意思是“長着豹紋的駱駝” 。它們是世界上現存最高的陸生動物。

幼兒園教案 篇2

科學意圖:

學習科學有利於幼兒形成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科學的自然觀,發展他們的個性,豐富他們的童年生活,開發創造他們的潛能。、

科學目標:

1、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2、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3、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材料準備:

小碗、棉線、亮光紙紙屑、水。

製作方法:

(1)在小碗中放人亮光紙紙屑,並倒滿水。

(2)將棉線的一頭放入小碗中,另一頭露在碗外面。

(3)將小碗放入冰箱冷凍(如果是冬季,最好放在室外自然冷凍)。

(4)凍好後,把冰花提出來即可。

實驗操作:

(1)把凍好的冰花掛在樹枝或者陽臺上,請幼兒一起欣賞。

(2)讓幼兒到戶外把冰花放在地上拉着玩,摩擦產生的熱量會使冰融化,在地面上留下一條水痕。

指導建議:

●在製作和操作冰花的過程中,幫助幼兒體驗水遇冷凝結成冰、冰遇熱又化成水的過程。

●提醒幼兒在選擇紙屑做冰花時,要選擇不怕水的紙。

拓展與替代:

鼓勵幼兒選擇各種漂亮的紙或者小玩具、花瓣等材料,將它們放入碗中凍冰花;也可以讓幼兒在水中加入各色顏料,看誰的冰花最漂亮;還可以讓幼兒選擇不同形狀的容器,凍不同形狀的冰花(球狀、三角狀等)。

和幼兒一起觀察冬季路面結的冰、屋檐上凍出的冰凌以及霧凇,進一步感受水遇冷結冰的現象。

科學小知識:

凍冰花的過程就是水遇冷結成冰的過程,如果我們選擇不同形狀的容器,會出現不同形狀的冰花。霧凇,俗稱樹掛,是北方冬季可以見到的一種類似霜降的自然現象,是一種冰雪美景。它是由於空氣中溫度低於零度卻沒有凍結的霧滴隨風在樹枝等物體上不斷積聚凍結的結果,表現爲白色不透明的顆粒狀結構沉積物。霧凇現象在我國北方很普遍,在南方高山地區也很常見,只要霧中有冷卻的水滴,並達到一定溫度就可形成。

活動反思:

抓住冬天這一很好的季節教育時機,和孩子們一起製作凍冰花,感受冬天氣溫的變化,探索水的形態變化與氣溫的關係。 讓幼兒知道天氣不太冷的時候室外是凍不出冰花的。 一個簡單的凍冰花製作給幼兒帶來了莫大的快樂。雖然凍冰花的製作過程很簡單,但由孩子親手來製作,體會製作過程的快樂這纔是活動最根本的目的。

幼兒園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感受散文的優美意境,學習散文中的排比句。

2、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欣賞及仿編活動,指導幼兒用語言、動作表達自己的理解與感受,並與同伴分享。

【活動準備】

活動前帶領幼兒觀察雨景;散文錄音,電腦課件,屋頂、樹葉、雨傘圖片各兩張,幼兒人手一個“小雨點”指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看過下雨嗎?雨是怎樣從天上落下來的?小朋友喜歡下雨嗎?

(二)欣賞散文

1、看無聲課件。

師:今天有個地方正下着雨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小雨點跳到了哪裏?小雨點在幹什麼?

(1)幼兒看課件。

(2)教師提問:小雨點跳到了哪裏?好像在幹什麼?老師隨着幼兒發言的內容點擊畫面,鼓勵幼兒充分講述。

2、老師朗誦散文。

設問:小雨點先跳到了什麼地方?它把屋頂當成了什麼?小雨點再跳到了什麼地方?又跳到了什麼地方?(後兩句重點引導幼兒學講完整句。)

3、在場景中感受、理解散文中的排比句。

師:我們和小雨點一起來做個遊戲吧,一邊玩一邊講。

鼓勵幼兒手戴指偶,一邊做“跳”和“滑”的動作,一邊講述散文中的排比句。

4、完整欣賞散文。

(三)仿編散文

1、結合課件,引導幼兒說說小雨點還跳到了什麼地方?

2、鼓勵幼兒手戴指偶,根據生活經驗想像仿編,相互欣賞。

【教學建議】

(一)製作課件、輔助教學

散文語言相對而言比較抽象,引導小班幼兒欣賞散文時,需要藉助中介方式,如通過聆聽、誦讀、閱讀圖畫、觀看動畫等幫助幼兒接受、理解散文所表達的信息。結合多媒體課件欣賞散文,是其中較好的一種方式,能幫助幼兒較好地理解、記憶散文內容。

欣賞散文《小雨點》前,教師可以先製作融動畫與聲音爲一體的多媒體課件,用三個畫面分別表現散文中的三個排比句。組織活動時,教師只需根據句子的先後順序點擊鼠標,多媒體課件的動畫效果就能將幼兒帶到雨天富有詩意的情境中。

(二)結合動作、幫助記憶

低齡幼兒學習語言是與動作分不開的,當用語言表達或理解有困難時,動作能幫助幼兒理解、記憶語言。視、聽、講、做結合,感知覺的多通道參與有助於幼兒理解、記憶散文內容。教師可以畫三幅大的“屋頂”“樹葉”“雨傘”,佈置在活動室周圍。活動前,教師還可以指導每個幼兒自己製作一個指偶“小雨點”,這樣,在活動中,幼兒就可以將指偶套在手指上,模仿小雨點跳到屋頂上、樹葉上、雨傘上。這種身臨其境的活動氛圍,使幼兒在輕鬆快樂的氣氛中得到了多方面的發展。

(三)無聲動畫,利於想像

如果在幼兒看第一遍課件時,就將散文呈現給他們,就有可能使幼兒受到思維定勢的影響,使散文失去令人無限遐想的一面。因此,看第一遍課件時,教師可以把聲音關掉,讓幼兒看無聲動畫,邊看邊想:小雨點落到了哪裏?好像在幹什麼?鼓勵幼兒大膽想像。

(四)仿編中心句、遷移經驗

在引導幼兒欣賞散文,感受文中優美的語句和意境的同時,還應該鼓勵他們將自己的生活經驗與作品經驗聯繫起來進行仿編活動,以進一步加深幼兒對散文的理解,使得他們的生活經驗與散文的間接經驗實現雙向的遷移。《小雨點》的中心內容是三個排比句,教師可以利用課件,引導幼兒回憶自己以前觀察到的雨景,改換排比句中的賓語,進行仿編,即“小雨點跳到xx上,哎呀呀!小雨點把XX當成了滑梯”。

幼兒園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通過操作引導幼兒觀察某些物質的溶化過程,比較能溶於水和不能溶於水的物體特性。

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活動準備:

大水盆、水杯、小勺、固體飲料,各種能溶於水和不能溶於水的物品,如麪粉、白砂糖、鹽、粉筆、紙片、糖紙、塑料插片、玻璃球等。

活動過程:

1、準備三杯白開水,在其中的一個杯子裏放進一勺白糖,在另一個杯子中放進一勺鹽,攪拌一會,待糖和鹽完全化在水中後,讓幼兒品嚐三杯水的味道。

討論:三杯水的味道有什麼不同?爲什麼?糖和鹽哪兒去了?

2、讓幼兒將幾種不同的東西投入水盆中,注意觀察它們的變化。教師要鼓勵幼兒說出自己觀察到的現象。

討論:什麼東西在水中能化?什麼東西在水中不能化?

3、讓幼兒用準備好的固體飲料自制桔子水、橙汁、山楂汁等。鼓勵幼兒仔細觀察杯子中的變化。

4、比較怎樣化的快。帶領幼兒比較不同條件下的溶解情況。

①兩塊同樣多的肥皂分別放進熱水和冷水中,看看哪塊肥皂化的快。

②同樣多的一塊肥皂和一些肥皂粉,放進一種水(熱或冷)中,它們化的一樣快嗎?

活動建議:

教師要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各種溶化現象,並積極動手操作。

反思:

活動中最大的問題是,由於我的準備的教具中,物品種類過多,造成整節活動有點拖拉,爲了在一定的時間裏完成教學活動,所以很多環節,都變成了我來“說”,這一點有點背離設計這節活動的本意了。

這節課中,我覺得我的活動提問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問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說在大家的討論下,提問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不僅會說了,而且還更會問了。

幼兒園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大班下學期,幼兒多數爲自己即將成爲一名小學生,感到非常自豪,但仍有部分幼兒時間觀念不強,入園不及時;並且在與小學老師的交流中得知,許多幼兒在剛升入小學時,不瞭解小學生基本的學習和生活常規,導致出現上課小便或憋尿、課堂上玩玩具等現象。

針對這一情況,我設計了《開學第一天》這一語言活動,引導幼兒在理解故事、編故事的過程中,初步瞭解小學生的基本規範,爲幼兒能順利入小學打好基礎。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真傾聽故事,並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創造性地、合理地續編小猴子第二天上學的故事。

2、鼓勵幼兒清楚連貫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並能說出小猴子哪些地方表現好,哪些地方表現不好。

3、引導幼兒初步瞭解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常規,萌發幼兒做小學生願望。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幼兒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能說出小猴子哪些地方表現好,哪些地方表現不好,瞭解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常規。

活動難點:幼兒能完整條理的續編故事。

活動準備

教學用幻燈片準備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課題。

“小朋友,你們快要上小學了,老師真爲你們感到自豪。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關於小猴子上學的故事,我們一起聽一聽小猴子開學第一天發生了些什麼事兒?”

二、結合幻燈片,分段講述、分析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1、講述第一段故事,提問:

(1)小猴子晚起一分鐘,結果會怎麼樣呢?

(2)小猴子在家裏是怎麼做的?

(3)在小猴子上學的路上發生了什麼事?

小結:小猴子晚起了一分鐘,卻在十字路口碰上紅燈,晚了一班車,遲到了20分鐘,這說明每一分鐘都很重要,我們要珍惜時間,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2、講述第二段故事,提問:

(1)小猴子爲什麼會坐立不安?

(2)長頸鹿老師爲什麼會嘆氣?

(3)課間十分鐘還可以幹什麼?

小結:課間十分鐘可以盡情的放鬆,但需要的話應該先喝水小便,也就是要合理用好課間十分鐘。

3、第三段故事,提問:如果你是小猴子你會怎麼做呢?

4、講述最後一段,提問:請小朋友幫小猴子想一想,怎樣合理的利用時間?

三、師幼一同看幻燈片完整地講述故事,提問:

(1)我們應該學習小猴子的那些地方?需要提醒小猴子注意什麼?(在完整講故事以前提問)

(2)小猴子懂事的點了點頭,那麼小猴子上學的第二天,它會怎麼做呢?(故事講完後提問)

四、引導幼兒續編故事,進一步讓幼兒瞭解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1、同伴之間相互討論。

2、個別講述。(鼓勵幼兒用一些成語或詞語等)

五、活動結束,談話激發幼兒學做一名優秀小學生的願望。

“老師相信,小猴子聽了老師、爸爸媽媽和我們小朋友的話,肯定會變爲一名不錯的小學生,我們把這個好消息去講給班裏其他的小朋友聽一聽吧!”

幼兒園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用直線和圍圈的方法做成各種燈籠。

2、能大膽地想象並嘗試獨立設計燈籠的圖案。

活動準備:

1、長方形色紙,長紙條。

2、蠟筆,剪刀,漿糊。

活動過程:

1、出示各種各樣燈籠的圖片,幼兒展示自己帶來的玩具小燈籠。

提問: 圖片上的燈籠你都見到過嗎?有些什麼顏色?燈籠外面的圖案是怎麼樣的?(有的是彩色的,有的上面有很多圖畫好像我們看的連環畫。有的上面寫字的,是讓你猜謎語的)什麼時候人們會掛上燈籠?(國慶節,元宵節各種喜慶的節日)燈籠能用什麼材料來做?(布,塑料,紙)

2、教師示範講解小燈籠的製作方法。

教師出示燈籠的範例。

看一看,老師的小燈籠是用什麼材料做的?(紙)上面有些什麼圖案?你們想不想自己做一個小燈籠呢?

展示製作步驟。

交代要求,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1) 先在紙上畫上你自己設計的圖案,注意把有圖案的一面對着自己。

剪的時候注意不要剪到底。

2) 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幫助個別能力差的幼兒。

3) 探索除了這樣剪,你還能想出更多的製作方法嗎?鼓勵幼兒大膽嘗試,討論交流。

展示幼兒作品。教師與幼兒一起佈置,開一個小小燈展。

幼兒園做燈籠教案,燈籠是我國傳統文化中一個代表着吉利,喜慶的物品,也是我國獨有的物品,是中國文化中比較有象徵意義的一種物品,做燈籠的課程主要是想要讓小朋友們更加了解中國文化。

幼兒園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小星星》這個音樂活動簡單又富有趣味,貼近幼兒的生活,幼兒對小星星這首歌曲已經耳熟能唱,通過猜想、討論,傾聽,使幼兒更好地熟悉歌曲節奏。在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我們通過巧妙提問,運用幼兒熟悉的奧爾夫音樂教具,讓幼兒在遊戲中從聽覺感知節奏型,樂於用好聽的聲音和節奏去進行伴奏,感受聲音的奇特。並通過與同伴的合作表演嘗試製造簡單的聲音效果在增加幼兒樂趣的同時,使其對節奏的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得到發展。

活動目標:

1、學習在音樂的伴奏下用奧爾夫樂器敲擊出樂曲的節奏。

2、體驗同伴合作表演的快樂。

3、瞭解兒歌的含義。

4、通過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氛圍。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重難點分析

活動重點:體驗同伴合作表演的快樂

活動難點:學習在音樂的伴奏下用奧爾夫樂器敲擊出樂曲的節奏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熟悉歌曲《小星星》

物質準備:

1、串鈴若干,三角鐵若干

2、黑色夜空,星星若干

活動過程:

一、 星星舞會

1、 教師出示黑色的夜空,講述夜空孤單的故事

2、 出示一顆星星在黑色的夜空和夜空對話,決定請出星星家族舉辦星星舞會,讓夜空不再孤單

二、 星星舞會籌備可是缺少音樂伴奏,介紹今天使用的奧爾夫樂器:三角鐵和串鈴,請他們來爲我們的音樂進行伴奏

三、 練習舞會節奏

1、 那麼怎麼練?看老師想了一個辦法,把舞會的節奏畫下來了,小朋友請看

× × ︳ × × ︳ × × ︳ × - ‖

2、 集體拍手一起練習節奏;

3、 師敲三角鐵,幼兒拍手,結束部分加上串鈴動作;

4、 出示圖譜,師敲三角鐵,請個別幼兒搖鈴配合;

三、合作表演

小星星說小朋友敲出的節奏真好聽,讓我們一起來跟着音樂吧

1、教師和幼兒集體合作用音樂加伴奏(師用三角鐵,幼兒用串鈴)

2、老師覺得串鈴的聲音很好聽,也想試一試,和小朋友交換下伴奏

3、舞會正式開始,請所有幼兒隨音樂合作伴奏表演

4、舞會真熱鬧,星星們可開心了,還想在跳一會,你們還可以再給它們伴奏嗎?幼兒交換樂器隨音樂伴奏。

四、課堂延伸:

星星舞會已經有了樂隊的伴奏,還需要什麼?下次我們準備好了再一起來參加。

課後反思:

小星星這個活動一開始以故事的形式導入孩子們很喜歡,接下來節奏練習,以及加上奧爾夫樂器合作表演孩子們都表現的很好,唯一覺得整堂課缺乏的是孩子們自主的東西比較少,好像都是老師想了很多方法讓孩子學,孩子也很認真的學會,但是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表現就少了,所以,覺得以後音樂課中要更加註重孩子自主性。

幼兒園教案 篇8

目的要求

1 、通過本課教學,要求學生知道太陽系的構成及九大行星的名字及排列順序,明確恆星、行星、衛星的概念及其相互關係。

2 、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運用分析綜合的方法認識太陽系的構成 ; 通過對九大行星的有關數據的分析,瞭解一些關於九大行星及太陽系的情況。

3 、通過對太陽系的認識,使學生體會到宇宙中的天體是相互聯繫的、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掛圖或投影片——太陽系的構成,火星、木星、土星等行星的照片,流星,彗星。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 、提問:

( 1 )地球在宇宙中怎樣運動?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分別產生什麼現象?

( 2 )月球在宇宙中怎樣運動?在月球圍繞地球轉動的過程中,我們會看到什麼現象?

( 3 )太陽、地球、月球是怎樣相互運動的?它們的相互運動會產生什麼現象?

( 4 )在什麼情況下發生日食?在什麼情況下發生月食?

2 、談話:太陽與地球、月球有什麼不同?(主要是太陽能發光,地球、月球不能發光。)

學習新課

1 、指導學生認識三類天體的名稱

( 1 )講解:

像太陽這樣自己能發光的星叫做恆星。(板書:恆星)

像地球這樣自已不發光、圍繞恆星轉動的星叫做行星。(板書 :行星)

像月球這樣自己不發光、圍繞行星轉動的星叫做衛星。(板書:衛星)

( 2 )提問:

①什麼是恆星、行星、衛星?

②這三種天體有什麼關係?

2 、指導學生認識太陽系的組成

( 1 )認識九大行星

①談話:我們已經知道地球是圍繞太陽轉動的一顆行星,你們知道在太陽周圍還有其他的行星嗎?

②出示掛圖或投影片:太陽系。

③觀察:

(學生觀察課木中的插圖,教師利用掛圖或投影片指導。)

這是一張圍繞太陽轉動的行星圖。說一說,你從圖中都看到了什麼?

在太陽周圍、圍繞太陽轉動約有哪些行星?(九顆大行星和無數小行星)按順序說出九顆大行星的名稱。

在九顆大行星中,哪顆離太陽最近?哪顆離太陽最遠?地球在什麼位置?

從圖上看,哪幾顆行星比較大?哪兒顆行星比較小?

它們的形狀有什麼相同點?(都是球形)

它們公轉的軌道有什麼相同點?(都是橢圓的)

①教師小結:

通過以上觀察可以知道,在太陽周圍、圍着太陽轉動約有九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具王星,此外還有很多小行星。這些行星都是沿着同一方向,自西向東公轉着。

在九大行星中,除水星、金星外,其他的行星都有衛星,衛星的數目不同,例如火星有 2 個衛星,土星有 10 個衛星,木星有 13 個衛星。

( 2 )認識彗星

①出示掛圖或投影片:哈雷碧星。

②講述:圍繞太陽轉動的還有這樣一種形狀特殊的星。你知道這是什麼星嗎?(彗星)

③觀察:彗星的形狀有什麼特點?它公轉的軌道有什麼特點?

④講解:彗星是圍繞太陽轉動的形狀如掃帚一樣的`星,它們公轉的軌道又扁又長,繞太陽一週要很長時間。

例如有一顆名叫哈雷的彗星,繞太陽一週要 76 年,上次看到它是 1986 年,下次再看到它要到 20xx 年。在太陽周圍除了哈雷彗星外還有其他彗星。

( 3 )認識流星體及流星

①出示掛圖或投影片:流星。

②談話:有時,在夜空中看到一顆星一掠而過,很快就消失了。這是什麼星?(流星)

③講解:在太陽周圍廣闊的空間中,除了大行星、小行星、鴛星、衛星外,還有很多比較小的天體,叫做流星體。流星體不斷運動着,當它們接近地球的時候,受到地球強大的吸引力,就會掉向地球;這些流星體闖入地球的大氣層時,由於它們的速度很快,與大氣摩擦得很厲害,溫度升得很高。以至發出光芒,從天空中一劃而過,因此人們把它們叫做流星。絕大部分流星在穿過大氣層時燃燒完了,瞬息便消失了,只有少數流星能落在地上。落在地上的流星,冷卻後,看上去就是一塊大石頭,所以人們又把它們叫做隕石——從天上落下來的石頭。(有的隕石主要成分是鐵鎳金屬,稱爲鐵隕石)

( 4 )綜合太陽系的組成

①提問:

現在你知道在太陽周圍有哪些天體?

這些天體以什麼爲中心?哪些天體圍繞太陽轉動?哪些天體圍繞行星轉動?

②講解:以太陽爲中心,包括圍繞它轉動的行星及其衛星、彗星、流星體等組成了一個相互聯繫的天體系統。由於這個天體系統是以太陽爲中心的,人們便把它叫做太陽系。

③指導學生填寫課文中這個問題的空白。

④提問:

什麼是太陽系?

太陽系以什麼爲中心?

在太陽系中有幾類星?(恆星、行星、彗星、衛星)從它們的相互運動關係看,哪類星在中心?哪類星在第二層?哪類星在第三層?

3 、指導學生了解有關九大行星的一些情況

( 1 )講述:以前,人們對太陽系的情況瞭解得不多。隨着科學的發展,人們對太陽系的情況、特別是太陽系中九大行星的情況瞭解得越來越多,拍攝了很多關於九大行星的照片(出示掛圖或投影片 部分行星的照片),觀測了很多關於九大行星的情況。

( 2 )閱讀:課本第 52 頁中關於九大行星的數據表。

(爲了幫助學生看懂,教師需對“表頭”做簡要說明,並說明表中的時間都是以地球上的時間爲標準的。)

( 3 )討論:從這些觀測數據中,你有什麼發現?根據這些觀測數據,你能推想出什麼事情?

(鼓勵學生深入思考,大膽想像,廣泛聯想,積極發言。根據學生髮言情況,教師再參考課文說明的內容提出一些啓發性的問題,使學生對太陽系及九大行星有更多瞭解,並使他們初步體會到怎樣使用數據分析問題。)

( 4 )教師小結: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知道了關於太陽系和九大行星的很多事情。如果我們有更多的數學知識,我們還能發現更多的祕密。

鞏固應用

1 、講述: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太陽系。

2 、提問:

( 1 )太陽系是由哪些天體組成的?

( 2 )按順序說出九大行星的名字。

佈置作業

幼兒園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瞭解三月八日是全世界婦女的節日。

2、通過角色反串,嘗試讓幼兒體驗感受她們在家庭中和工作崗位上的辛苦。

3、在一系列的誇媽媽、和媽媽一起表演《感恩的心》、打扮媽媽、讓媽媽表演、喂媽媽吃點心等活動中,進一步激發幼兒尊重和關心媽媽的情感。

活動準備:

1、事先了解過媽媽的工作

2、一次性檯布、梳子、小鏡子、各種漂亮頭飾、橡皮筋、音樂磁帶、每人一個小蛋糕。

活動過程:

一、誇誇我的好媽媽

師:小朋友今天是幾月幾號?是誰的節日?那今天就請你來向小朋友介紹自己媽媽是做什麼工作的?有什麼本領?在家裏爲自己做些什麼事?(個別幼兒介紹媽媽的工作)

師:你們的媽媽真了不起,要上班還要照顧小朋友,真辛苦,我們一起來誇誇好媽媽,感謝我們的好媽媽。

我們一起用手語表演《感恩的心》來表達我們的心聲。

第一遍:幼兒表演,第二遍:邀請媽媽一起表演。

二、巧扮媽媽

師:小朋友你們從小到大早晨起來都是誰幫你們穿衣服的?特別是女小朋友,還要梳頭呢,都是誰幫你們的?今天就請媽媽做孩子,我們小朋友做媽媽,來打扮我們的媽媽好嗎?媽媽再用準備的一次性的檯布自己做衣服,等會我們比一比,看一看,誰的媽媽最漂亮?

(1)幼兒用事先準備的好的梳子、各種橡皮筋、漂亮頭飾爲媽媽進行打扮。

(2)媽媽用一次性檯布自己做衣服。

三、秀出媽媽的風采

請媽媽們聽着音樂走一走,秀一秀,比一比。

四、喂媽媽吃蛋糕

教師引導語:小時候,你們不會吃飯,是誰餵給你們,讓你們吃得身體棒棒的?現在我們來學一學媽媽是怎麼餵飯的?等會我們一口一口喂媽媽吃蛋糕,不過有個要求,只能餵給媽媽吃,自己不能吃。(幼兒開始操作喂蛋糕)

五、詩歌朗誦:感恩的心

幼兒園教案 篇10

  目標:

理解媽媽對孩子的情感。

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知道節日的時間、來歷和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氣氛。

準備: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歌曲《我的好媽媽》 、幼兒在家的照片

  過程:

1.談話,問幼兒在家幫媽媽做了什麼事情嗎?

2.教師用一體機展示孩子在家幫媽媽做事情的圖片,請幼兒分別講一講。

3.如果沒有圖片,老師可以找一本關於媽媽的繪本故事。

4.唱歌《我的好媽媽》

小百科:中國的傳統節日一般都是綜合性的,缺少單項突出的人倫主題節日,如母親節、情人節等。而現代社會又有表達人倫感情的需要。中華傳統文化一步步走向自覺、自信和自強,但路還很遠,需要更多有識之士共同推動,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