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華】幼兒園大班教案錦集5篇

【精華】幼兒園大班教案錦集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9W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5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華】幼兒園大班教案錦集5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主題名稱:玩中發現

活動名稱:彩點綵線跳個舞

活動目標:

1、初步欣賞、探討美術大師的作品,體會大師的童心童趣。

2、嘗試利用點、線進行創造性的表現,享受美術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畫紙、卡紙、油畫棒;米羅作品《星空》、展板上佈置好小畫框若干;錄音機、音樂;袖套

活動過程:

一、畫彩點和綵線

引導語:“老師準備了這麼大的紙,猜猜看,我們要玩什麼?”(老師在紙上畫出一個點子。)

1、幼兒畫彩點。(輕音樂)

(幼:我畫了三角形的點點;我畫了紅色的大點點;我畫了個長點點;我畫了綠色的圓點點;我畫了個小點點;我畫了紫色的小點點……)

2、畫綵線(輕音樂)

師:“彩點找到這麼多的朋友,真開心,它們手拉着手兒跳起舞蹈”——畫綵線

(幼兒自由地畫着不同顏色的各種線條,波浪線——是線條在快樂在遊戲;圓弧線——是線條在跳圓圈舞;短線——是在跳交誼舞……)

師:“彩點連綵線,綵線連彩點,彩點綵線跳舞的遊戲可真有趣”

二、幼兒從“點、顏色、線”三個方面欣賞大師的作品

師:“不光我們小朋友喜歡這個遊戲,大人也很喜歡玩呢!有一位叫米羅的畫家,他用彩點和綵線畫出了非常漂亮的畫。看!”(出示《星空》)

1、引導幼兒從“點”出發,體會大師的作品。

引導語:“米羅的畫美嗎?美在哪兒?”

(幼:“我看到米羅的畫中有很多很多點點。”“我覺得這是很多音符在手拉着手跳舞”;“我覺得這是一個妙想世界”;“我感覺這很象一個音樂世界,音符們在快樂地唱歌。”……)

幼:“我覺得這個大大的藍點點象月亮,彎彎的,很美。”

幼:“我看到這塊大點點,像是一隻海豚,這是它的身體,這是它的尾巴。”

幼:“不是海豚,我覺得是一艘輪船。”

幼:“我感覺是一艘宇宙飛船,它要飛到外太空去,前面的點點是探照燈。”

幼:“我看到這裏好多點點象動物,可是又不太像。”

幼:“好象很熱鬧的感覺。”

師:“你們發現很多美的點點,那作品中還有許許多多的小點點又是什麼意思呢?”

幼:“有的小點點旁邊還有短線,象星星在發光。”

師指向月亮,“你們看,這幅作品表現的是什麼時間?”幼:“是晚上。”

幼:原來是滿天閃閃發亮的星星呀!”“這些星星真好看。“

2、引導幼兒從“顏色”出發體會大師的作品

引導語:“這些星星都是什麼顏色的?”(黑色和紅色)

“奇怪了,大師爲什麼把星星畫成一半是黑的一半是紅的呢?”

“黑色給你什麼樣的感覺?”(黑暗的感覺)(很酷的感覺)(不舒服的感覺)(很重的感覺)

“晚上,周圍一片漆黑,光線很暗,畫家是用黑色來表現黑夜。”

“那紅色呢?紅色是什麼感覺?”(幼:很熱的感覺)(紅色代表白天嘍)

師:“是的,畫家用黑色代表地球上有黑夜,紅色代表地球上的白天。米羅在用色上非常大膽,用色彩來表現不同的時間,很有想象力。”

3、引導幼兒從“線”出發體會大師的作品

引導語:“作品中還有各種線條又是什麼意思呢?”(幼:直線、弧線、螺旋線、曲線……)

(幼:“我覺得是星星們在手牽着手快樂的唱歌。”“我覺得是星星們在跳舞。”“它們在跳芭蕾舞。”“它們在面對面地跳舞。”“我感覺它們在跳着拉丁舞。”“這裏有一段螺旋線,好象是在旋轉的感覺。”)

師:“是的,你們說得真好,這些小線條看起來真象是星星們在跳舞。你們再看看,這裏有條很長很長的弧線,它在帶着星星們跳什麼舞?”

(幼:老師,我覺得這看起來象一條變形的魚。”“老師,我覺得這是一個頭,因爲這裏有一隻眼睛,旁邊的是他的兩隻手。”“不是,上面的那條線連起來是頭,剛纔那個是他的身體,手是舉起來的,還有兩隻腳…”“我發現這裏的線條象是表現一頭牛,它有兩隻角,一個大一個小,還有胖胖的身體,不過有點變形的感覺。”“我感覺是一個人,他有一隻大眼睛,一隻小眼睛,他舉起兩隻手,在看星星。他說,‘快來看呀,這裏有很多美麗的星星’。”“他高興得兩隻腳都翹起來,象是要跳舞的感覺。”

4、通過爲作品起名字,提升幼兒的整體欣賞能力

師:“你能給作品起個名字嗎?”

幼:“快樂的星星在跳舞”、“快樂的音樂世界”、“星星在跳舞”、“快樂的音符”

師總結:“你們說得真好,這幅作品的名字是《星空》,美麗的天空中,星星們在快樂地舞蹈,月亮在旁邊靜靜地欣賞着,一個人舉起雙手,看着滿天的星星,他在和星星們說着悄悄話呢!畫家在構圖和用色上都很有想象力,使不同的人看到作品都有不同的感覺。”

三、獨立完成作品《彩點綵線跳個舞》

引導語:“你們想再當一次小畫家嗎?這次你的彩點和綵線要跳什麼舞呢?”

四、作品展示、交流分享

(幼:“我畫的是很多點點在唱歌”“我畫的是一個迷宮,很多人在走迷宮”“我畫的是許多的商店,有很多人來買東西”“我畫的是點點在做遊戲”……)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合理的飲食結構,培養科學進餐的好習慣。

2.嘗試自己設計一份營養餐,對食物搭配感興趣。

3. 主動和同伴交流,並能對自己和同伴的設計進行恰當的評價。

4. 培養幼兒養成不挑食的習慣。

5.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活動準備:

各種食物圖片、盤子,健康金字塔範圖、營養師標誌。

  活動過程:

一、幼兒嘗試第一次挑選自助餐。

1.導入。以營養師的角色將幼兒帶入遊戲情境。

師:小朋友,這裏是哈哈餐廳,我是哈哈餐廳的營養師。爲了歡迎你們的到來,我們哈哈餐廳特意準備了美味的自助餐。

2.說到吃自助餐,你覺得在挑選事物的時候需要注意些什麼呢?(不能推不能擠,挑選的事物要是自己吃的下的)那你們都喜歡吃些什麼呢?

3.幼兒爲自己挑選一份自助餐。(請你取一個盤子去挑選事物,注意了,挑選好後趕緊回到座位,和你的好朋友說一說你挑選了哪些事物)4.和身邊的夥伴交流所選的食物。

5.挑選幾個選擇菜餚具有代表性的幼兒,請幼兒討論他們的自助餐搭配是否合理。

6.營養師針對幼兒挑選食物的情況進行小結。

二、藉助範圖,逐層介紹"健康飲食金字塔"。

1.營養師介紹"健康飲食金字塔":(分五層)A.介紹第一層在金字塔的底層是我們平時進餐中最重要、也是吃的最多的食物,想一想幼兒園、家裏平時吃的,你們覺得會是什麼呢?(分別出示最底層圖片)穀類食物有哪些?爲什麼要吃穀類食物?

小結:穀類食物能爲我們提供人體所需要的能量,讓我們有足夠的精神和力氣來生活和運動,所以我們離不開穀類食物。

歸納兒歌:"寶塔底層最重要,穀類食物營養好"。

B.第二層應該是什麼?引導幼兒進行猜測。(出示第二層圖片)你知道哪些蔬菜和水果?(啓發幼兒分兩隊開火車接龍遊戲說出不同蔬菜、水果的名字)你知道吃蔬菜、水果有什麼好處嗎?

小結:除了小朋友剛剛講的有許多營養外,蔬菜和水果還是我們人體內的環保衛士,能幫助我們清除體內垃圾,促進食物消化,所以也必須多吃一些。

教師歸納兒歌:"蔬菜水果第二層,兩類食物不能少"C.那麼在第三層的又是什麼呢?(肉、蛋、魚、蝦)(出示圖片拓展)能不能多吃?

小結:這些葷菜雖然有豐富的營養,但是多吃了會給身體造成負擔,還會影響其他營養的吸收,所以只能"每天適量換着吃"什麼叫換着吃啊?

歸納兒歌:"肉蛋魚蝦第三層,每天適量換着吃"D.每天還應該給身體補充些什麼呢?就在金字塔的第四層上。我們一起看一看。

(出示圖片)喝了牛奶,我們會···(長個子、身體強壯)這是什麼?豆腐是用什麼做的?你還吃過哪些豆製品)小結:奶類和豆類都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所以"每天都要吃一點"。

歸納兒歌:"牛奶豆類第四層,每天記着吃一點"E.現在已經到了金字塔的第幾層?(第五層)也就是塔尖上,這裏的食物就是平時儘量少吃或者最好不吃的,你們覺得可能是什麼呢?

集體討論猜測(出示答案:油炸、燒烤類食品)說說油炸、燒烤類食品的種類和危害。

小結:油炸、燒烤類食品不僅不衛生,還會刺激胃腸道,引發腹痛、腹瀉。長期食用還會導致肥胖、營養不良的現象,所以我們應該儘量少吃。

歸納兒歌:"油炸食品在塔尖,儘量少吃要記牢"2.剛纔我們一起學習了"健康飲食金字塔",營養師還給金字塔編了首好聽的兒歌呢!(完整講述一遍兒歌,幼兒跟說)寶塔底層最重要,穀類食品營養好;蔬菜水果第二層,兩類食物不能少;肉蛋魚蝦第三層,每天適量換着吃;牛奶豆類第四層,每天記着吃一點;油炸食品在塔尖,儘量少吃要記牢。

3.聽了營養師的介紹,你們覺得怎麼吃纔是科學合理的呢?

4.總結:對,這座金字塔告訴我們,在進餐挑選食物時要營養全面(舉例說明)還要合理搭配:我們的飲食中首先必須要有穀類食品,可以選擇其中的一種或者兩種,其次要有蔬菜和水果,當然也要適量,並不是一次都要把所有的蔬菜水果都吃全。然後,再搭配些適量的肉或者魚這樣的葷菜換着吃;另外每天牛奶和豆製品也要補充些。而剛剛提到的油炸和燒烤食品要不吃或者儘量少吃,這樣我們的飲食纔是健康合理的。

三、鼓勵幼兒對已選自助餐進行合理的調整,引導幼兒自主設計一份營養餐。

1.學習了營養知識後,你覺得你挑選的自助餐合理嗎?

2.引導幼兒根據健康飲食金字塔標準,調整所選食物。提出操作要求。

(1)引導幼兒互相進行交流評價,(師生共評、生生互評)(2)符合營養標準,搭配合理的頒發營養師標誌。

四、幫助幼兒整理和拓展經驗,教育幼兒養成健康飲食好習慣。

今天在哈哈餐廳,你們不僅學到了營養知識,爲自己設計了搭配合理的營養餐,還獲得了營養師的標誌,營養師真爲你們高興!希望你們以後在生活中也能做到不挑食、不偏食,養成科學進餐的好習慣。今天回家試着給自己家設計一份營養食譜,記住要合理搭配哦!現在,就是讓我們去盡情享受美味的自助餐吧!

小百科:指人體消化、吸收、利用食物或營養物質的過程,也是人類從外界獲取食物滿足自身生理需要的過程,包括攝取、消化、吸收和體內利用等。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猜測、觀察等活動,瞭解橘子的大小和橘內瓣數的關係。

2、積極參與剝橘子、數橘瓣等活動,能大膽地進行猜測與講述。

3、激發關注生活中各種事物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大小不同的橘子每人兩個。

2、幼兒記錄表人手一張,鉛筆。

3、毛巾、盤子。

活動過程:

1、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幼兒思考。

2、觀察各種橘子,猜測橘內的瓣數。

(1)橘子是什麼樣的?

(2)這些橘子一樣嗎?哪裏不一樣?

(3)自由猜測橘內的瓣數。

猜猜大橘子有幾瓣?小橘子呢?

(4)在觀察記錄表中,幼兒把自己的猜測記錄下來。

(5)交流自己的猜測,並進一步進行討論。

你是怎麼猜的?你認爲大橘子和小橘子的瓣數一樣多嗎?爲什麼?

4、剝橘子,比較大、小橘子中橘肉的瓣數。

(1)剝橘子,數瓣橘。

(2)幼兒交流數的.結果和計數的方法。

你是怎麼數的?結果怎樣?

(3)比較大小橘子的橘肉瓣數。

(4)教師小結。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一、設計思路:

幼兒經常把物品放在塑料袋裏帶到幼兒園。我把塑料袋放在玩具櫃裏,發現塑料袋有時被孩子拿出來當玩具,有的放在頭上當帽子、有的當手帕折,成了孩子的寶貝。捕捉到這個興趣點後,我開始有目的的觀察,發現他們對塑料袋的玩法顯得比較侷限,興趣卻依舊濃厚。當孩子遇到困難難以跨越障礙或困難時,教師的幫助性介入可以大大促進其發展。根據以上情況,便生成了“會飛的塑料袋”這個活動。

  二、活動目標

1.利用自然材料,引導幼兒發揮想象進行裝飾,讓塑料袋飛起來體會遊戲活動的樂趣。

2.引導幼兒在遊戲活動中學會觀察,進一步培養幼兒大膽嘗試探索能力。

  三、活動準備

1.人手一個塑料袋,各類裝飾紙:皺紙、彩紙,剪刀,雙面膠,透明膠,線,籮筐。

2.創設較爲寬敞的場地,便於來回跑動。

  四、重點和難點

重點:裝飾塑料袋,探索能讓塑料袋飛起來的方法。

難點:根據幼兒的不同情況,培養他們探索和嘗試的能力。

  五、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

師:塑料袋有一個心願,它想和小鳥一樣,穿上漂亮的衣服,飛上藍天。想請小朋友動動腦筋,幫幫它。你有什麼好辦法讓塑料袋飛起來呢?

2.幼兒操作

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動手製作漂亮的塑料袋。探索讓塑料袋飛起來的方法。要求幼兒自由結合,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觀察同伴是怎樣完成的或向同伴尋求幫助。

3.交流及認識塑料袋的不同玩法。

大班綜合:新型的購物方式

目標:

1、瞭解一些現代社會人們使用的新型的購物方式,(刷卡、快遞、網上購物……)

2、有嘗試接受和運用新事物的願望。

過程:一、談話引題

1、過年時你們家裏買了什麼好東西招待客人?

怎樣去買的?

(幼兒自由發言)

2、老師今年過年時買東西可省力啦,根本不用自己去勞累,很輕鬆地等在家裏就有人把我要的東西送來了,你們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嗎?

對了,我是在網上購物的。

二、討論各種新型的購物方式

除了網上購物,你們還知道有哪些新型的購物方式?

(刷卡、快遞、網上購物等)

這些方法與以前的購物方法相比好不好?爲什麼?

你喜歡哪種購物方式?你想來試試嗎?

三、嘗試活動

以超市爲背景,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購物遊戲。

延伸活動:在社會性遊戲中繼續開展新型的購物方式的活動。

綜合活動:生日蛋糕的聯想

綜合活動:生日蛋糕的聯想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幼兒認識各種各樣的尺子,瞭解其用途,發現其區別,進而發展幼兒的觀察、思維能力。

2、初步學習直尺的使用方法,培養幼兒對測量活動的興趣,發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3、幼兒能積極的參與活動,並感受到和同伴一起探索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師生共同收集各種各樣的尺子,並瞭解尺的名稱,特點及用途。(如:不同材料、不同長度的直尺、三角尺、皮尺、捲尺等。)2、幼兒每人直尺一把。(含三種長度:10釐米、20釐米、30釐米。)3、操場上畫一條寬爲120釐米的“小河”。

三、活動過程:

1、認識各種各樣的尺子。

(1)分組討論交流。

請幼兒將自己收集到的尺子在小組介紹。要求說出是誰幫助收集的,在什麼地方收集的,叫什麼尺子,有什麼特點和用途。

(2)集中交流。

請小組推薦,介紹比較有趣、特殊的尺子。

(3)引導幼兒歸納有些什麼樣的尺子,各有什麼用途。

2、找找尺的不同點。

(1)分組討論。

提問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這麼多的尺子都是不是一樣的?有什麼不同?

(2)集中討論。

個別幼兒發言,其他幼兒補充。

(3)引導幼兒歸納,從用途、材料、形狀等不同方面進行小結。

3、找出尺子的共同點。

(1)提問引發思考:尺子有這麼多不同,有沒有相同的地方?

(2)引導幼兒歸納提升:它們上面都有刻度,都是用來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4、測量活動。

(1)學習測量長度的方法。

①請幼兒拿出自己的尺子,嘗試測量桌子的長度。(以各自的尺爲單位測量。)②請幼兒說說是怎樣測量的。

③引導幼兒小結測量長度的方法:測量時尺子與被測量物的起點要對齊,每量一尺要做上記號,接着量時尺的一端要與記號對齊,要記住量了多少尺,不能漏計,也不能多計,最後的測量結果就是物體的長度。

(2)測量操場上“小河”的寬度(120釐米寬)。

①幼兒用自己的尺子測量,老師將幼兒測量的結果記錄在表格中。(可讓幼兒反覆測量,確認後再記錄。)②集中觀察記錄表,看看小河有多寬,讓幼兒思考,提出問題。

③集中討論:爲什麼小河的寬度會出現三種不同的數字?

④引導幼兒小結:尺子的長短不同,所以量出的結果也不同。

⑤分別請量出三種不同結果的幼兒說出自己的尺子上刻度最大的數字(表示尺子的長度),教師幫助測算出小河的寬度(120釐米)。

四、活動總結

教師總結幼兒今天的表現,表揚和鼓勵幼兒在活動中表現積極的幼兒。讓幼兒在回答問題的同時,感受到數學活動的快樂。同時,教師要照顧到那些在活動中比較安靜的幼兒,使其也能在活動結束的時候獲得快樂,以培養他們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五、活動延伸:

在活動中投放各種直尺,供幼兒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