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有關幼兒園美術教案7篇

有關幼兒園美術教案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7W 次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美術教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幼兒園美術教案7篇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表情的含義,嘗試表現滑稽的表情。

2、發揮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活動準備:幼兒操作材料“誰的面具最有趣”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介紹操作材料及活動規則。

(1)出示面具,引起幼兒興趣。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兩個新朋友,你們想不想看看他們是誰啊?

你們覺得他們長的怎麼樣?引導幼兒說出滑稽、有趣等詞。

那你們想不想和滑稽的面具娃娃做朋友,想不想自己來做一個滑稽的面具娃娃?

(2)出示面具配件。教師:老師這裏有很多小東西,我們來一起做一個面具娃娃好嗎?

(3)逐一出示各種配件,與幼兒討論各自的用途,可以擺放在什麼部位?例如:你看,這像什麼,可以放在哪裏?與幼兒一同完成一副面具。

(4)改變配件。讓幼兒體驗只要改變一種配件就可以變換出不同的表情。

(5)請個別幼兒表演面具上的表情。

你們覺得這幾個面具娃娃有趣嗎?那誰能把這個有趣的表情表演出來?

2、幼兒拼擺各種面具。

(1)請幼兒自己操作。

(2)教師鼓勵幼兒獨立設計、拼擺出各種各樣的滑稽人。對有困難的孩子可適當提供面具範例讓他們模仿拼擺。

(3)幼兒拼擺後,可讓他們邀請同伴欣賞自己擺出的滑稽人。

3、集體展示面具。

請幼兒展示自己的滑稽面具,說說他在幹什麼?並模仿他的表情。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 認識並練習畫直線、折線、波浪線、螺旋線等多種線條。

2. 瞭解美髮師的工作,尊重他人的勞動。

活動準備:

各種髮型圖片,彩筆每個幼兒1盒。.

活動過程:

一、預熱階段: 欣賞髮型

1、出示髮型照片,與幼兒一起欣賞。

2、請幼兒說說:每張照片上是髮型是什麼樣的?

3、請幼兒說說媽媽、爸爸和其他家人的髮型是什麼樣子的。如:媽媽的頭髮燙成大波浪,彎彎曲曲地披在肩上很漂亮;爸爸的頭髮很短是平頭,很精神;......

4、請幼兒之間互相觀察髮型,說說朋友的髮型是什麼樣的。

5、你經常去哪裏理髮?理解美髮師的工作.

二、探討頭髮的畫法

1、欣賞畫冊《OK髮型師》畫面。討論如何爲光頭人添畫頭髮,用什麼樣的線來表現。

2、幼兒看髮型圖樣,教師和幼兒共同總結出幾種線條:直線、波浪線、折線、螺旋線......說說哪種髮型適合用哪種線條。短髮適合用短直線來畫,捲髮可以用波浪線、折線、螺旋線來畫。

3、示範線條的畫法

(1).教師示範直線的畫法.

師:再畫直線時要注意筆不能晃纔會畫的漂亮.

(2).教師示範曲折線的畫法

師:曲折線像鯊魚的牙齒一上一下,尖尖的牙齒!

(3).教師示範波浪線的畫法

師:波浪線也是一上一下,不過沒有尖尖的牙齒.

(4).教師示範螺旋線的畫法

師:螺旋線像蝸牛的家一圈一圈的。

三、幼兒設計髮型

1、幼兒說說自己要設計什麼樣的髮型,畫時選擇自己喜歡的線條繪畫。從髮際處開始向外畫。

2、教師提醒幼兒畫時線條要一根一根緊挨着,直到將整個頭頂部畫滿,要畫的多,畫的緊密。

四、展示評價

將幼兒的作品排列在一起,互相欣賞。

啓發幼兒給自己設計的髮型起個別致的名字。

請幼兒評出最佳“髮型設計師”

教學反思:

幼兒在預熱階段能通過語言準確的描述出自己父母的髮型。知道美髮師爲我們剪出了漂亮的髮型,他們是爲我們服務的。在練習各種線條畫法是個難點,幼兒畫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幼兒初次接觸這些線條的畫法覺得很新奇,畫着很有耐心。不時會問問:老師我畫的對嗎?得到肯定的回答他們很高興。繼續很認真的畫着,看着他們認真的樣子我心裏特高興。新奇的事物對幼兒永遠有吸引力。

他們在圖畫本上練習了一陣子之後就開始自己的髮型設計了。有的說我畫媽媽的頭髮,有的說我畫爸爸的頭髮,有的說我畫姐姐的......在幼兒繪畫的過程中我注意指導,及時糾正不正確的握筆姿勢。有了練習的基礎幼兒在美術書上畫的很好,很快。幼兒畫完了,我讓他們把自己的作品放在桌子上展示。幼兒下座位看其他人的畫,幼兒評論作品找到最好的,評出“髮型設計師”。我獎勵給幼兒一個貼紙,看着幼兒高興的樣子,我以後不會再吝嗇我的獎勵和微笑。小班幼兒的繪畫水平不強,畫出來的畫相對來說不是很漂亮,而我在展示幼兒作品時,只顧了展示版面的好看,而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他們無法體驗成功的樂趣,我的這種做法是錯的。孩子們畫出來的畫再不好看也是他們的勞動成果,我們老師應該尊重他們的成果,鼓勵他們下次畫得更好。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感受不同的繪畫材料帶來的樂趣。能注意畫面和衣服的整潔。

2、能充分發揮想象,用手印出各種形狀。

3、培養合作意識,共同完成任務。

  活動準備:

場景佈置:五幅爲完成的秋天景色(空花園、樹幹、樹、小房子、草地)

蠟筆五盒、顏料(紅、黃、綠、藍、紫)、溼抹布每組五塊 、顏料盆15個

  活動過程:

一、隨音樂進入教室,觀賞秋天的景色。

1、“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到了美麗的森林裏,這裏可漂亮了。這裏有花園,大樹。可是花園裏怎麼什麼都沒有呢?

2、你還可以在什麼畫什麼呢?

3、把你想要畫的東西和你的好朋友說說吧!

4、逐一參觀畫面,請幼兒分別的說一說。

二、引發幼兒對於手印畫的興趣,想自己試一試的慾望。

1、“老師真想把秋天畫下來,可是用什麼畫秋天呢?”

2、幼兒自由回答,教師做神祕狀。(舉起自己的手和出示顏料)。

“小朋友說的都不對,我們用自己的手和顏料!”

三、請幼兒自己示範 教師示範印蝴蝶和螃蟹。

1、 你想印別的什麼東西嗎?

2、 你用自己的手的什麼地方畫呢?

3、 請2---3位幼兒進行示範。

(在幼兒操作過程中,引導幼兒用蠟筆適當的添畫,並且請幼兒注意衛生和整潔)

四、交代印畫要求。幼兒印畫,教師巡迴指導。

1、要求:拉袖口,沾顏料後,滴乾顏料再印,不要推擠。用好了一個顏色的顏料之後,要擦乾淨,再換另一個顏色。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及時表揚有創意的幼兒。

3、能用你手的……地方再試一試好嗎?”

4、你還能用……地方印出別的東西呢?”

五、幼兒作品展示,評講。

1、 “你在秋天的圖畫上印了什麼呢?”

2、 “你用手的什麼部分印的啊?”

3、 “和你的朋友說一說,你印了什麼,用了手的哪裏,好嗎?”

4、 “老師心裏可真高興,你們幫老師把秋天印出來了。老師真喜歡你們。讓我一起跳一個快樂的舞蹈吧。”

5、 音樂律動,出教室。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讓幼兒感受春天的美麗,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通過美術活動讓幼兒發現美,並大膽地表現美、創造美,積極主動地參加到活動中去。

3、通過美術活動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有關春天的幻燈片。

2、表現春天的圖畫幾張。

3、幼兒用繪畫材料。

4、錄音機,磁帶《春天在哪裏》

活動過程:

1、請幼兒看幻燈片,分五組播放,每放完一組請幼兒說說他們都看見了什麼。

師:我是劉老師,今天由我來給小朋友上課,第一次給小朋友上課,我給你們帶來了一份禮物,你們想看看是什麼禮物嗎?

師:我給你們帶來的禮物是一組幻燈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播放第一組幻燈片:春天的花卉。

師:剛纔小朋友都看見了什麼?這些花是什麼時候開的?

播放第二組幻燈片:春天的小草和樹木。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春天還有什麼?

師:小朋友看見了春天的花和草,你們覺得春天美嗎?

師:老師學布穀鳥叫,問:誰在叫呀?布穀鳥叫醒了春天,美麗的花兒引來了蜜蜂和蝴蝶,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在幹什麼。

播放第三組幻燈片:春天的鳥兒和昆蟲。

師:這麼美的春天孩子們都在做什麼呢?

播放第四組幻燈片:春天裏孩子們的活動。

師:春天裏我們還要做些什麼呢?

播放第五組幻燈片:春天裏人們的勞動。

師:劉老師給你們帶來的禮物你們喜歡嗎?你們喜歡春

天嗎?

2、請幼兒觀看大哥哥大姐姐畫的春天,激發幼兒作畫的慾望。播放音樂磁帶《春天在哪裏》。

師:上小學哥哥姐姐們也很喜歡春天,他們把自己看到的春天畫下來了,你們想看看嗎?

師:哥哥姐姐畫的春天我已經貼到牆上了,小朋友可以走到跟前去看看,看看你最喜歡哪一副畫。

3、老師提出要求,讓幼兒畫出自己看見的春天。

師:你們覺得哥哥姐姐畫的春天美嗎?

師:你們想把自己看見的春天畫出來嗎?

4、幼兒作畫,老師巡迴輔導,幼兒邊畫邊播放歌曲《春天在哪裏》的伴奏磁帶,讓幼兒在輕鬆的環境下畫畫。

5、請幼兒將完成的作品拿起來讓大家欣賞,老師給予鼓勵表揚。

師:小朋友畫的春天真美,我們把這些畫貼到教室裏,讓我們的教室像春天一樣美麗。

7、老師給幼兒發獎品,鼓勵小朋友把最美的春天畫出來了。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浸染的基本方法。

2.感受浸染活動帶來的樂趣。

3.體驗想象創造各種圖像的快樂。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桌布、顏料、放置顏料的盒子若干、紙巾若干。

2.紙袋一個、三張信封、一張白色紙巾及一張浸染後的紙巾、一個U盤。

活動過程:

一、魔術導入(魔術導入,可以激發起幼兒興趣)

1.導入魔術,師:"小朋友們喜歡看魔術嗎?今天何老師要來變魔術。"幼兒回答。

2.教師出示紙袋,"請問我的紙袋裏有東西嗎?"幼兒回答。師:"魔術開始了,小朋友快看看,我變出了什麼?"幼兒回答。

3.教師變出三封信,"小朋友們想知道這些信是寄給誰的嗎?我們一起來看看有一封信上面有字,有小朋友認識字的嗎?信封上面寫了崑山巴城幼兒園,哦,這些信是寄給我們巴城幼兒園的小朋友的,那小朋友們想先看哪封信呢?"幼兒回答。

4.教師讓幼兒先猜測一下信裏面是什麼東西,"我們先不急着拆信,猜信裏面是什麼東西?我請所有小朋友用自己的小手來摸一下信裏面會是什麼東西,再告訴老師答案。

5.教師讓幼兒摸一摸信裏面的東西,然後讓幼兒回答是什麼。

6.教師出示第一封信裏面的是一張白色紙巾,第二封信裏面是彩色紙巾,"白色的紙巾爲什麼會變成彩色紙巾的呢?答案就在第三封信裏。"第三封信裏是一個U盤,"我們一起去找尋答案吧。"

二、播放微課,介紹紙巾浸染過程。

1.教師播放微課視頻。

2.幼兒一邊觀看視頻,教師一邊講解。

"看了圖中的操作後,你們知道一張白色的紙巾是怎樣變成漂亮的紙巾了吧!(先摺疊,然後再染)我們把這個過程叫做'浸染'。老師現在就想浸染一張漂亮的紙巾。

三、教師示範教師一邊進行簡單講解一邊進行示範,浸染一張彩色的紙巾。

四、幼兒浸染(通過操作,可以鍛鍊幼兒的動手能力)

1."老師說了這麼多,小朋友肯定都想去試一試。但是,在操作之前,老師有個小小的要求:注意不能把顏料灑了,也不能把衣服弄髒,完成後小朋友們可以請後面的客人老師來欣賞一下你的作品,最後交給老師,老師要把作品貼到展示板上。明白要求了嗎?"

2.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迴指導。現在小朋友們趕緊行動吧!

3.教師將完成好的作品粘貼到展示板上進行展示。

五、活動延伸

師:"其實呀,用不同的摺疊方法是可以染出不同的圖案的,小朋友如果有興趣,回家後可以和你的爸爸媽媽一起來染一染,看看怎麼樣就可以染出漂亮的紙巾來了,知道了方法別可忘了告訴老師哦!"

活動反思:

這是一節美術活動,主要是想讓幼兒通過操作活動來鍛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學會簡單的印染活動;其次引導幼兒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

在剛開始老師出示自己的範例漂亮的花手帕的時候,小朋友們都很喜歡,也都很激動,都想創作一塊自己漂亮的花手帕。在之後小朋友親自獨立操作印染的時候,大部分小朋友都不能很好的掌握,還是需要老師一步步的幫助與輔導,有些幼兒的個人衛生也非常的不注意,需要老師及時的提醒與注意。

在最後呈現出漂亮的花手帕的時候,效果還是很不錯的,小朋友們在操作活動中不僅體會了操作的樂趣,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媽媽的愛。

小百科:手絹,也叫手帕,最初由頭巾演化而來,隨身攜帶的方形小塊織物,用來擦汗或擦鼻涕等。現正逐步被紙巾替代。另外,手絹是部分劇種所用的道具,用雙手舞動或轉動以增加戲的效果,如二人轉等。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我園所在的福建省漳平市境內獨特的丹霞、喀斯特地貌,孕育了豐富多彩的奇石資源,目前已知的珍貴石種有:九龍璧、梅花石、蠟石、虎皮石、彩紋石、綠碧石等十餘種,其中九龍璧被列入“中國十大觀賞石”、“國石候選石”、“中國四大名玉”。市內建有“漳平奇石文化城”。藏石、賞石是人們閒暇之趣,因此開展這一活動不但有豐富的教育資源,且幼兒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活動重在引導幼兒感受奇石的“奇”,並以泥塑的形式表現對奇石的觀察、感知和想象,以進一步豐富幼兒的審美經驗,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目標

1.欣賞家鄉奇石的質、形、色、紋、象、意,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2.嘗試運用彩泥和工具表現奇石的形、色、紋。

3.體驗立體造型的樂趣,進一步養成耐心細緻的操作習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1)參觀“漳平奇石文化城”,與幼兒一同收集九龍璧、梅花石、蠟石、虎皮石等各種奇石的實物及影像資料,初步瞭解漳平賞石文化。

(2)欣賞隔壁班開展該活動的片段(塑造過程、作品)錄像。

2.物質準備:橡皮泥,泥工配套工具,多媒體設施。

3.環境創設:將奇石的實物、影像資料及隔壁班幼兒的部分作品佈置成“漳平奇石館”,供幼兒觀察欣賞。

活動過程

1.進入“漳平奇石館”,自由賞石,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多角度欣賞石頭的質、形、色、紋等,感受奇石之“奇”,引發幼兒對石頭的聯想與想象。

預設交流問題:展館裏的奇石有哪些色彩?石頭的外形象什麼?石頭上有什麼花紋?這些花紋看起來象什麼?同一塊石頭從不同的角度欣賞有什麼不同?石頭裏藏着哪些有趣的故事?

2.運用投影儀多角度地呈現幼兒喜愛的奇石,重點觀察石頭的形、色、紋,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觀察與想象。

預設交流問題:你喜歡的石頭是什麼樣子的?它哪方面最奇特?它藏着有趣的故事嗎?

3.欣賞泥塑奇石的操作視頻,瞭解泥塑奇石的方法,教師根據幼兒的.經驗隨機進行難點講解示範。

預設交流問題:他們用什麼材料塑造奇石?是怎樣塑造的?你想塑造哪種奇石?有什麼困難?

4.幼兒在輕音樂的氛圍中進行泥塑活動,教師觀察並給予必要的引導。重點觀察引導:

(1)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石頭,把最能打動自己的奇特之處表現出來。

(2)藉助泥塑工具,刻畫石頭的肌理,粘合的紋理要牢固。

(3)想象石頭的故事。

4.幼兒將塑造好的作品陳列於“漳平奇石館”,分享、交流作品,共享成功的喜悅。

預設問題:你的作品是怎樣做出來的?石頭裏有什麼有趣的故事?

活動延伸

1.區域活動中繼續觀察塑造奇石。

2.引導幼兒用橡皮泥爲奇石塑造底座。

活動反思

石頭本身是沒有生命的,但它卻能在每一位觀者的心中喚起不同的感覺。在善於發現的眼睛裏、在善於品味的心靈裏,觀者會將自己獨有的情愫和美感給予它們,於是安靜的石頭會變活,會變得石中有畫,畫中有故事,會變得獨特並富有生機。

活動中石頭彷彿走進幼兒的心裏,彼此進行情感的交融與共鳴,幼兒在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與美麗的同時,以泥塑的形式大膽記錄着自己對石頭的觀察、發現、理解和想象,塑造了美猴王、金元寶、梅花朵朵、神州鱷、文房四寶、豪華客輪等種種奇石。在情感遷移和創作的過程中,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得到進一步激發。

此活動的成功之處

1.活動前充分欣賞(如參觀“漳平奇石文化城”、收集材料在班級佈置“漳平奇石館”)與活動中有重點欣賞相結合的方式,幼兒的視野得以拓展,充分感受了奇石之“奇”、“趣”,豐富了幼兒的審美經驗,激發了幼兒欣賞奇石、塑造奇石的興趣,爲幼兒的發現和表達奠定了基礎。

2.以說故事的方式引導幼兒表達對奇石的觀察,充分激發幼兒的想象。幼兒用簡短的語言表述着自己對奇石的觀察和理解,進一步激發了幼兒賞石、塑石的情感。

3.向同伴學的方式(欣賞隔壁班幼兒的作品和操作視頻),提高了幼兒塑造奇石的信心。而教師根據幼兒的需要隨機進行的講解示範,爲幼兒的自主表達提供了必要的幫助,解決了幼兒技能上的困難,使幼兒能夠獲得更多的成功體驗。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河流圖片及繪畫作品,感受麗面中線條的疏密變化所帶來的力量感和韻律美。

2、在觀察線條粗細變化的基礎上,嘗試在吹塑紙上用疏密的表現方法進行創作。

3、繼續運用膠滾蘸油墨印拓,保持作品的整潔。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5、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後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1、課件:河流的攝影作甜,,繪畫作品。

2、吹塑紙,5B鉛筆,宣紙,黑油墨,玻璃板,膠滾,夾子,拓印用的小茶杯。

◎第一步:創作、製版

1、引導幼兒欣賞河流的攝影作品,感受表現奔騰的河流所帶來的力量感。

(1)教師:畫面上是什麼?看上去有怎樣的感覺?這條大河是怎樣的?它從哪裏流向哪裏?河水是怎樣流的?從哪裏看出來的?

(2)教師小結:這是條奔流的大河,河水流得很急很快,河水從遠處衝過來,很有力量地激起高高的浪花。

2、出示河流的繪畫作品,引導幼兒在觀察線條粗細的基礎上,感受疏密變化。

(1)教師:仔細觀察河流的線條,有什麼變化?(有的地方密,有的地方空)什麼地方的線條密?什麼地方的線條空?有怎樣的感覺?

(2)教師小結:用粗細不同、流暢的線條畫奔騰的大河給人很有力量的感覺。有的地方線條很密,看起來水流很急;有的地方線條較少,空的較多,感覺水流較平緩。這樣有粗有細、有密有疏的線條在一起,感覺有變化、有節奏。

3、幼兒創作,教師巡迴指導。

(1)教師:粗線條的地方畫得用力些,在吹塑紙上畫出重重的印子,要畫粗的地方多描幾遍,描出"小溝"來。

(2)提醒幼兒注意畫面的疏密變化;在描繪線條粗細的同時,畫出水流湍急和平緩的變化。

(3)用膠滾上色,保持均勻的黑色。

4、展示幼兒作品,集體欣賞、評價。

互相交流,談談自己的畫面中哪裏的水流急,哪裏的水流平緩。

◎第二步:拓印

1、回憶吹塑紙版畫的拓印方法,通過觀察比較,學習正確使用膠滾蘸油墨。

教師:我們是怎樣在吹塑紙上進行拓印的?

2、觀察幾幅上次活動中幼兒印製的作品,比較畫面效果。

(1)教師:怎樣才能讓畫面每個部分都清晰?

(2)教師小結:在使用膠滾滾上油墨時,要使膠滾上沾滿油墨.在調色板上滾動呈均勻的魚子狀小突起,每個畫面都要滾上均勻的油墨。

3、請個別幼兒示範拓印的方法。

4、欣賞、交流、評價

重點評價畫面線條有變化、堅持獨立完成自己作品的幼兒。

活動建議:

☆日常活動欣賞河流的攝影作品或繪畫作品,積累感性經驗和審美體驗。

☆區角活動提供吹塑紙、圓珠筆、SB鉛筆等供幼兒嘗試自由描畫,熟悉不同的工具材料在吹塑紙上的效果。

☆家園共育共同收集相關的圖片資料。

【評析】

要體驗大河奔流的力量感和韻律美,教師應注意選擇的欣賞材料要有針對性,如攝影作品和有關河流的繪畫作品,而而應當有強烈的線條變化,便於教師引導幼兒觀察、體驗和表述,在印製中,教師可引導幼兒遷移已有的製作經驗,推測新型版畫的印製方法。

教學反思:

孩子們學習積極性高。但在開始作畫時,相當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筆,在老師的鼓勵和引領後才紛紛動筆畫。分析原因,平時鍛鍊機會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認爲,活動時間太長,在這次活動中,教師的活動程序清晰有序,過程生動、有趣,方法得當。富於啓發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師的教態、語言、語氣始終充滿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們情緒愉快地積極、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因此,整個活動過程氣氛活躍,效果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