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必備】幼兒園教案模板集合10篇

【必備】幼兒園教案模板集合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1W 次

作爲一名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教案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幼兒園教案模板集合10篇

幼兒園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半蹲走,發展下肢力量和動作的協調性、平衡性。

2.培養協作意識,增強注意力和模仿能力。

  活動重點

練習半蹲走。

  活動難點

與同伴配合協調一致地走。

  活動準備

與幼兒人數相等的毛毛蟲頭飾和紗巾。

  活動過程

一、準備活動:聽音樂模仿小動物走,充分活動身體

1.(幼兒進入場地,圍成圈站好,並在原地貼標記。)師:小朋友平時最喜歡小動物了,小動物也很喜歡你們,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模仿自己喜歡的小動物走路。

2.幼兒在原地模仿各種小動物走路。

二、模仿毛毛蟲走路,練習半蹲走

1.師:看到你們模仿這麼多的小動物走路,有一個小動物不高興了:怎麼沒有小朋友喜歡我,模仿我走路的樣子呢?"(出示毛毛蟲頭飾)你們喜歡毛毛蟲嗎?它是怎麼走路的?"請一個小朋友嘗試學毛毛蟲走路。

2.教師示範毛毛蟲走路的樣子,重點提醒幼兒一定要雙膝彎曲半蹲走。

3.幼兒戴上毛毛蟲頭飾,聽音樂在場地中央自由練習毛毛蟲走路,教師觀察,個別指導,音樂停止時幼兒回到教師身邊。

4.嘗試兩人配合走,教師重點強調步伐要儘量一致,跟着兒歌(附後)節奏走。

5.解決難點。

(1)師:"小朋友來看一下,毛毛蟲是什麼樣的呢?"(一節一節的)我們能不能試試變成一條六節的毛毛蟲走路呢?小朋友一定要注意安全,而且要像剛纔那樣步伐一致地走。

(2)幼兒自由組合成六節長的毛毛蟲練習協調一致地走,音樂停止時,回到教師身邊。

6.毛毛蟲比賽走路,看哪條配合得最好,走得最快。

三、遊戲"紗巾不見了"

教師交代遊戲規則:剛纔,我們的毛毛蟲配合得真好,現在老師要獎勵你們玩"紗巾不見了"的遊戲。每人拿一條紗巾,迅速藏到自己身體的任何部位,儘量不被老師找到。(幼兒藏好後,教師尋找,讓幼兒得到適當的休息。)

四、遊戲"毛毛蟲與紗巾"

1.師:紗巾還可以怎麼玩呢?誰來試試?

2.選出一些好的玩法,大家一起玩,如毛毛蟲一節一節接起來,頂着紗巾走路;全部毛毛蟲圍成圈,右手拿紗巾走路。

五、共享遊戲"快樂的蝴蝶"

1.師:誰知道毛毛蟲長大後是什麼樣子的呢?

2.幼兒將紗巾當作翅膀,學蝴蝶飛來飛去,最後飛回活動室。

附兒歌:毛毛蟲,真有趣。我們學你做遊戲。排成一隊蹲着走,動作協調又整齊。走呀走呀走呀走,大家一起蹲着走。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以遊戲和音樂貫穿始終,引導DD模仿DD示範DD體驗DD合作DD分享,層層遞進,讓幼兒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掌握了半蹲走的技巧。

活動中,滲透了動靜交替、循序漸進的原則,並將音樂作爲一種隱性規則和命令,讓孩子們在音樂的引導下,自然地開始遊戲、結束遊戲,也自然、輕鬆地實現了教學目標。

幼兒園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知常見的可泡發食品由小變大的有趣現象。

2、願意動手嘗試把正方形的紙變一變。

3、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4、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黃豆、水泡過的黃豆;綠豆、有芽的綠豆;泡過的木耳;

2、木耳、胖大海、茶葉、鈣奶餅乾等容易泡發的食品;溫水,透明玻璃杯若干。玉米,爆米花,大米、大米花,米飯。

3、正方形的紙若干,氣球若干,一把雨傘。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小朋友,現在是春天了,你感覺到天氣有什麼變化嗎?你身上的衣服有什麼變化呢?幼兒討論,教師小結:春天的天氣變得越來月暖和了,小朋友身上穿的衣服越來越少。

2、現在幼兒園裏的小草、柳樹上的葉子

3、有什麼變化呢?幼兒答後,教師小結:幼兒園的小草變綠了,柳葉開始發芽,並一天天長大。

二、基本部分:

1、小朋友請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出示幹木耳與泡過的木耳,請幼兒用手摸摸有什麼感覺,然後說出木耳泡發後發生的變化。

2、出示黃豆與泡過的黃豆,綠豆與綠豆呀,觀察它們有什麼不一樣,知道黃豆、綠豆用水泡過發生變化。

3、出示玉米與爆米花觀察,大米與大米花,讓幼兒知道玉米、大米加熱能變成爆米花、大米花。大米加水加熱變成米飯。

4、引導幼兒觀察茶葉、胖大海放在溫水的變化,然後品嚐茶水。

5、出示雨傘(教師操作變大變小),鼓勵幼兒說說自己的發現,聯想生活中的哪些物品象雨傘一樣用時打開,不用時摺疊起來。(扇子、摺疊椅、牀等)

6、幼兒創新,把手中正方形紙變一變(三角形、花、魚、長方形、小正方形等),看誰的點子多。

7、展示幼兒作品,教師小結。

三、結束部分:

老師和幼兒帶上氣球到場地上,觀察氣球怎樣能變大和變小,然後一起尋找氣球的玩法。

幼兒園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一)培養幼兒合作精神。

(二)鍛鍊幼兒投擲、鑽爬和平衡能力。

二、活動準備

平衡木、墊子、沙包、拱形門、碉堡、繩子、電鋼琴。

三、活動過程

(一)在電鋼琴伴奏下,幼兒學做解放軍叔叔打仗時的動作:打槍、放炮、望遠鏡、投手榴彈、敬禮等動作。

(二)讓幼兒分散練習鑽、爬、平衡、投擲等動作。

(三)遊戲:勇炸碉堡

1.教師組織幼兒在起點後排成兩路縱隊。

2.講解遊戲的方法並示範:小戰士走過小橋,爬過草地,鑽過地道,跳過小洞,然後拿起"炸彈"(沙包)扔向敵人"碉堡"再從兩側跑回自己的隊伍後面。第二位小戰士看到前面的隊員走過小橋方可出發,依次循環。

3.遊戲進行1—2遍,最後把碉堡推到(炸掉了)。

四、放鬆活動

小結:今天我們的小戰士真勇敢,把敵人的碉堡給炸掉了,我們勝利了(教師帶領幼兒一起歡呼)讓我們躺在墊子上放鬆一下吧。

幼兒園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引導對廢舊物品進行改造,使之變成其他的物品。通過多種遊戲形勢,讓幼兒感知周圍事物的多變。激發幼兒對藝術活動的興趣,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創造性思維。體驗和同伴共同製作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製作好的手工成品、廢舊紙盒、罐子、剪刀、彩紙、膠、雙面膠、透明膠、火柴棒、蛋殼、膠棒;顏料、棉籤、抹布、畫稿、瓷磚、調色盤、剪刀、膠、沙盤、建構器具、灑水壺、水彩筆,油畫棒,紙等。

知識準備:知道三原色的配色;對沙子的造型有一定的基礎;給幼兒講一些構成物的形體。

活動過程:

(一)展示成品,供幼兒觀賞

1、談話:這段時間我們都在探索周圍事物的變化,你們看今天老師帶來的這些東西都是用什麼變成的,它是怎麼變的,需要哪些材料組合?

2、引出話題:老師還在教室的周圍和走廊上準備了許多材料,可以選擇你自己需要的材料進行遊戲,看看誰能變出新的花樣,變的和別人不一樣。

3、交代遊戲規則:

①選擇材料時不要擁擠和爭吵

②遊戲過程中發現困難可以和你的同伴一起想辦法解決,或者找老師

③可以把你的發現告訴你的同伴

(二)幼兒自由選擇遊戲的主題,鼓勵幼兒大膽嘗試,面對困難,戰勝困難,解決問題。嘗試創作不同的作品。和同伴共同創作,體驗合作的快樂。

(三)教師巡迴指導重點:引導幼兒大膽進行想象,創作難點:指導幼兒對作品進行細節的製作

(四)分享作品展示

向客人和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說說自己遊戲後的體會。

幼兒園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唱歌曲《風兒找媽媽》體驗歌曲中風兒想念媽媽的情感。

2、學習用自然柔和的聲音唱歌。

教學重點

能用自然柔和的聲音,有感情的演唱《風兒找媽媽》。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1、 師:快樂的音樂四十分又開始了,大家動起來吧!

2、 同學們隨《世上只有媽媽好》的音樂進行律動。

3、 師生問好

二、情境導入

小朋友們,你們愛你們的媽媽嗎?假若你與媽媽走散了,你會怎麼樣呢?有位風兒和媽媽走散了的心情和你們是一樣的。那是一個晴朗日子,風兒和媽媽一塊出去玩。大自然的美景一下子吸引了風兒,它一會兒去看看藍藍的大海,一會兒又去看看遼闊的草原,幾乎忘記了身邊的一切,等它回過神來,媽媽已不在身邊了。它連忙問路旁的小樹:“小樹小樹,你看到我的媽媽嗎?”小樹說:“沒看見,你去問問小花吧!”風兒又去問小花:“小花小花你看見我的媽媽嗎?”小花說:“沒看見,你到別處去找找吧!”風兒到處找啊找啊,從白天找到黑夜,從春天找到冬天,還是沒有找到。它急得對遠方喊:“媽媽,媽媽,你在哪兒?”小朋友們,我們幫風兒呼喚它的媽媽,好嗎?

二、 發聲訓練

2/4 1 2 3 4 |5 —| 5 6 5 6 |5 —|

媽媽你在哪兒呼呼呼呼呼

看來我們的呼喚,風兒的媽媽也沒聽見,風兒該多着急呀!它要用《風兒找媽媽》這支歌來傾訴它對媽媽的思念。(出示歌單,讓學生認識反覆記號。)

三、 學習新歌。

1、 教師範唱。聽後談談感受。

2、 聽錄音範唱。(小朋友們,請閉上你們的小眼睛,靜靜地聆聽,看看你們的腦海中會出現什麼樣的畫面,聽時可用手隨音樂輕輕點拍。)

3、 學生跟琴小聲哼唱旋律。

4、 按節奏有感情朗讀歌詞。

5、 跟琴唱歌詞。然後採用多種演唱形式歌唱,並進行評價。

四、 用自帶“打擊樂器”創編節奏爲歌曲伴奏。

五、 爲歌曲編寫第三段歌詞。

1、 師:風兒找到它的媽媽了嗎?你們願意幫幫風兒嗎?小朋友們,大膽發揮你們的想象,想想風兒的媽媽會在哪裏,爲歌曲編寫第三段歌詞。

2、 學生分小組討論。

3、 請幾個小組的同學演唱他們所編的第三段歌詞。

六、 小結

師:這節課同學們不但學會了一支好聽的歌,還會爲歌曲伴奏,最可喜的是,你們還能寫歌詞,老師真爲你們感到驕傲。我相信,未來的音樂家一定會在你們當中誕生,努力吧!

幼兒園教案 篇6

目標:

1、通過哼鳴搖籃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通過字卡和遊戲等初步理解、記憶歌詞,初步學唱歌曲。

2、通過唱襯詞學習簡單的二聲部唱法,體驗合作的快樂。

3、感受傣族歌曲獨特的風格。

準備:

字卡一套(月亮婆婆、喜歡我、灑、摸、走和停各三張)

星星卡片七張,每張兩個小星星。

磁帶、錄音機、鋼琴

過程:

一、哼鳴搖籃曲,,感受傣族風格歌曲的旋律。

1、 我想做你們的媽媽,你們願意做我的寶寶嗎?(願意)媽媽的手就是搖籃,搖籃搖,寶寶要隨着媽媽的搖籃怎樣啊?(搖)媽媽的手搖到哪裏你的身體就要晃到哪邊。

2、 睡在媽媽搖籃裏舒服嗎?可是媽媽看到寶寶的眼睛還睜着呢,媽媽的手摸到誰,誰就要睡着。

3、媽媽搖搖籃時,你聽到什麼聲音了?請寶寶們也來唱搖籃曲哄媽媽睡覺。

二、 用字卡引出歌曲,學唱歌曲。

1、 剛纔我們睡着了,想想誰會透過窗戶來看我們睡覺呢?我們假裝睡着,聽聽是誰來看我們?(老師清唱)

2、提問:

(1)誰來看我們了呢?爲什麼要來看我們?出示字卡“月亮婆婆”、“喜歡我”。

(2)怎麼喜歡我的呢?唱第二句,幼兒回答,出示“灑”、“摸”,並做動作幫助理解和掌握。

(3)月亮婆婆這麼喜歡我們,還和我們做遊戲了,做了什麼遊戲?仔細聽,唱歌曲後半部分,問:玩什麼遊戲了?走和停算一次,玩了幾次呢?邊唱邊貼。

3、我們來唱一唱,用歌聲表達月亮婆婆對我們的喜歡。

4、月亮婆婆說你們真能幹,現在晚上要用什麼聲音唱?

5、真好!一點也沒影響到別人,那白天用什麼聲音唱呢?

6、月亮婆婆說誰唱的好聽,她就去摸摸誰?

7、小朋友唱得真動聽,月亮婆婆想要和我們做遊戲了,交代遊戲規則:被月亮婆婆摸到的小朋友,在我的後面排隊,月亮婆婆做什麼動作你就跟着做什麼動作。

三、用唱襯詞的方法學習簡單的二聲部演唱

1、剛纔聲音大了點,把誰吵醒了?出示卡片“星星”,問:星星會幹嗎?

2、你聽聽星星會在歌裏的什麼地方眨眼睛?老師的手會在相應的地方做眨眼的動作。

3、你聽到星星在什麼地方眨眼睛了,就把星星送到哪裏?

錯誤時再聽一遍,問:有沒有發現問題?

4、 我們遇到小星星的地方做什麼動作?(眨眼)每一次連續眨幾次眼?

5、 剛纔小星星眨眼睛的時候你聽到什麼聲音了?

你喜歡用什麼聲音?

6、 月亮婆婆的地方我來唱,小星星眨眼的地方你們唱。

7、 非常棒!聲音唱得很整齊,還可以用什麼聲音唱?

8、 真好聽!可月亮婆婆有想法了,月亮婆婆就一個人聲音太小,小星星那麼多人,聲音不均衡,怎樣就可以均衡了呢?

老師來做指揮,你們都是小小歌唱家這一半唱月亮婆婆,那一半唱星星。

9、 這遍的聲音均衡多了,月亮婆婆沒意見了。

四、夜深了,小朋友也累了要睡覺了,讓我們靜靜的聽着音樂做個好夢吧!老師邊唱邊撫摸每一個孩子的頭。

反思:孩子們在靜謐的氛圍和遊戲中愉悅的學會了這首歌曲。

幼兒園教案 篇7

活動名稱

西瓜籽

目標

1、喜愛手指點畫活動,學習用手指點畫西瓜籽

2、注意不把顏料弄到桌上和身上。

活動準備

材料:黑色顏料、畫好的西瓜圖片、抹布、塑料檯布。

活動過程

引導策略與有效指導

重點:繼續學習手指點畫。

難點:不在一處重疊點。

1、教師出示一張畫有西瓜片的紙,教師提問:這是什麼?它上面少了什麼?

2、教師示範。

3、小朋友操作,教師交代活動要求:捲起袖子,用食指少蘸一些顏料在西瓜圖片上點,但是不要在一處重疊點。點完後在抹布上把手指抹乾淨。

4、小朋友圖片展覽,讓小朋友體驗成功的快樂。

5、收拾、結束。

效果分析:

教育反思

教育效果

目的的科學性()環節的合理性()材料的適宜性()組織的靈活性()

互動的有效性()指導的針對性()情感的交融性()幼兒的積極性()

問題分析

幼兒園教案 篇8

活動名稱:幼兒園母親節(感恩)活動

活動地點:幼兒園

活動時間:20xx年5月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5月的第二個週日就是母親節

2、通過活動讓孩子們知道母親的辛苦,知道感恩母親。

3、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4、知道節日的時間、來歷和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氣氛。

活動準備:

1、讓幼兒瞭解母親節的意義。

2、讓幼兒學習說:“祝媽媽母親節快樂!媽媽您辛苦了”

3、練習舞蹈《讓愛住我家》《感恩的心》

4、準備氣球

5、音樂《讓愛住我家》《世上只有媽媽好》《感恩的心》《燭光裏的媽媽》《我的好媽媽》

活動進程:

1、先安排各班幼兒家長按班級在戶外場坐好。

2、時組織幼兒在幼兒園一樓排好隊,並給幼兒發放氣球。

3、當《讓愛住我家》的音樂響起的時候各班教師按學、大、中、小的班級依次慢慢的把所有的媽媽圍在中間,(要求教師安排幼兒自己找到自己的媽媽或家人)

4、把手中的氣球獻給媽媽、擁抱媽媽、或親吻媽媽、給媽媽說一句貼心的話。

5、讓媽媽欣賞舞蹈《讓愛住我家》《感恩的心》《 》

6、活動結束

注意事項:

1、如遇天氣不好的情況地點變動爲( )

2、幼兒先把家長們圍到教師再安排幼兒找到自己的家人

3、活動當天一定要通知家長到位(以免有個別幼兒沒有家長陪同做 活動),如有特殊情況家長未到得幼兒教師要安排好幼兒在自己的 身邊,告訴他先把禮物收到等媽媽到了再送給他。

4、活動結束後一定要注意家長未到的幼兒。

幼兒園教案 篇9

一、 教材的選擇

做菜首先要買菜。買什麼菜,要買多少菜都要慎重考慮,要考慮吃飯人的口味喜好、胃口大小,如果買的菜是人家不喜歡吃的,或者菜燒多了吃不了燒少了又不夠吃,那這頓飯都是做得不成功的。也就是說,我們選擇教材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一節課的內容深了、淺了、多了、少了,都是不恰當的,只有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能引發幼兒興趣的教學內容,才能先發制人,從根本上達到教育的目的。

如小班兒歌教學《過橋》,正是考慮到小班是幼兒書面語言發展的基礎階段,簡短而又朗朗上口的兒歌正是促進幼兒語言發展的最好載體。選擇這個內容就是覺得這首兒歌的動作性很強,符合小班幼兒愛動的特點,很適合小班的孩子學習。而且,我覺得這個內容還有很強的情境性,可以籍此把幼兒帶到兒歌所特定的情境中,從而使幼兒身臨其境地感覺兒歌,學習兒歌。

兒歌《太陽和月亮》也是同樣的道理,兒歌的語言淺白、邏輯性強、情境明顯,而且有利於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所以選擇在小班階段進行教學。

二、 目標的確定

確定一個活動的目標就如在現有的材料中確定做什麼菜、做幾個菜,讓人吃了這些菜後吸收怎樣的營養,在哪些方面有多少的提高。比如補充多少維生素,多少蛋白質等等。

活動目標主要從三個方面來確定:1、知識 2、能力 3、情感

如兒歌《過橋》的目標是:

1、 學習口齒清楚、聲音自然地朗讀詩歌。

2、 嘗試簡單地仿編。

3、體驗活動的樂趣。

目標1學習朗讀、學習兒歌是知識層面的,是知識的積累和鞏固;目標2嘗試簡單地仿編是能力層面的,是能力的提高和鍛鍊;目標3體驗活動的樂趣是情感層面的,是情緒的體驗和表達。

當然,在確定目標時雖然基本是從以上三個方面來考慮,但也不是說每個活動設計都是這樣三條目標,有時候也可以結合起來,而且可以根據每個活動的側重點來安排目標的前後。如兒歌《太陽和月亮》的目標就是這樣的:

1、 能積極地參與活動,體驗詩歌帶來的樂趣。

2、嘗試創編詩歌,激發幼兒的創造精神。

目標1中參與和體驗就包含了知識和情感兩方面的內容,參與活動就是在活動中學習兒歌,完成知識上的學習和積累;體驗樂趣就是情感方面的感受。目標2中的創編和激發就是能力方面的培養,使幼兒的創造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創造精神也有了開拓。而且在兩個目標中顯然體驗是更爲重要的,因些放在第一目標中。也就是說,在不同的活動中,有時候是知識目標最爲重要的,有時候是情感目標最爲重要的,而有時候是能力目標最爲重要的,可以在目標的排序中體現出來。如果是三者並重的,那就可以按照知識、能力、情感來排列。

三、 流程的設計

流程的安排正如做菜的順序,是先放主料還是先放佐料,放佐料時是先放姜蒜還是先放酒醋都是有講究的,放得好放得適時則色美味鮮,入口回味無窮;若放料放得不好則食慾全無,再好的營養再好的材料也是付之東流,失去應有的價值。

一盤菜能不能在第一時間引發食者的食慾,我覺得菜的色很重要;一堂課能不能在第一時間引發幼兒的興趣,開場的第一環節很重要。引題能不能先聲奪人,對一堂課的發展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這第一炮一定要打響打好而且要打得準確,把孩子的注意力最大力度的吸引過來。

如在《過橋》的第一環節中,開始我就讓幼兒以小動物的身份進場,加上場景的佈置(草地、小橋),很快就把孩子帶入了兒歌的情境,爲兒歌的學習製造了氣氛。並在導入課題時滲透安全教育,讓他們過橋的時候要注意安全,其實也是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到過橋本身上,避免出現諸如玩水等與本課關係不大的情況。

而在《太陽和月亮》的第一環節中也是創設好夜晚的情境(關燈,拉上窗簾),自然帶幼兒進入:天黑了,回家睡覺了。並初步感受詩歌情境中的安靜。一、二分鐘後開燈、拉開窗簾,表示天亮了,很自然地進入第二情境也是第二環節的學習。

一般在引題後就是重點內容的學習了,這裏有一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的過程。就如上菜的順序,先來點開胃的,然後纔是主菜,最後還來點水果。在吃主菜時,既要考慮到味道,又要考慮到營養,也就是說要教之有法,要讓幼兒學得開心,學有所得。而怎麼教、怎麼學就看你活動過程怎麼去設計。所以在設計的過程中還有老師的許多隱性因素滲透在設計中,自己的心中一定要明白這個環節要安排在哪裏,要如何安排,爲什麼要這樣安排,只有做到設計時的心中有數,才能做到上課時的運用自如。現在以《過橋》爲例重點講一下設計的流程和其中設計者一些隱性的理念。

環節二

讓幼兒過橋並提問你是怎麼過橋的,瞭解幼兒已有經驗及其是否能用語言表達,教師在這一環節中有意識地按幼兒說的把語言完整化,兒歌化。再用一個小故事引起幼兒觀看課件的興趣,同時完整地欣賞兒歌,在幼兒心裏留下一個完整的印象。在逐一欣賞小動物過橋時分句欣賞兒歌,讓每一句兒歌與相應的動物相匹配,加深印象並適時地把一動物過橋的動態用兒歌的語言表述出來,爲之後的完整學念兒歌打好基礎。

這兩個環節的設計其實都在爲幼兒學習兒歌服務,都是圍繞過橋的主題在展開活動,把幼兒的原有經驗逐步提升爲兒歌語言。

環節三

讓幼兒學小動物過橋,體驗小動物過橋時的心情、動作。因爲這時候,孩子們看了動物過橋,學了兒歌,已經躍躍欲試地很想自己動一動了,這一環節的設計既滿足了幼兒想動的慾望,其實也是發展了孩子的身體動作,給整個活動增添了趣味性。跳舞慶祝過橋成功,給幼兒一個渲泄快樂的平臺,讓幼兒體驗快樂,感覺快樂,分享快樂。

環節四

在這時設計一個仿編的環節,是因爲孩子們已經有了較爲豐富的感性經驗,兒歌的語言也已經比較熟悉。我自己用一些動物的小圖片來啓發幼兒思考、模仿,是給幼兒一個學習的延續,讓他就兒歌以外的小動物是如何過橋這一問題去思考,去模仿該動物的動態、動作。並把這一事件編成兒歌,用兒歌的語言來表述出來。

環節五

最後一個環節我以小青蛙的話提醒“小動物”回家來結束本次活動,這與開始的帶“小動物”們出來玩想呼應,使整個活動給人以一種完整的有始有終的感覺。

在活動的最後,我們很容易犯一個低級錯誤,即認爲反正課已經完了,趕緊收場了事,殊不知這樣做很容易造成頭重腳輕、牛頭蛇尾的感覺,所以在最後的環節也一定要從容不迫、有始有終,最好能與開場相呼應,使整個活動有圓滿的感覺。而且在整個活動設計中要有一條主線貫穿始終,使整節課條理清晰,不要中餐西餐滿堂彩,一會兒用筷子一會兒用刀叉,造成不必要的混亂。

在每一個活動中都有一個學習、鞏固、提升、遷移的過程。一個好的活動設計在結束時也是留有懸念的,正如一盤好菜吃完了還口有餘香,一節好課上完了也不應該是嘎然而止,而應該是餘味無窮,意猶未盡。

四、 教具的準備

教具是爲教學服務,所以宜精不宜多,宜巧不宜花,每一件教具都要用在刀刃上。教具的設計和準備即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更要考慮課的需要。

教具的份量要足,但不要多了,多了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如在《過橋》中如果考慮到美觀,可以在草地上再放些花朵,可這樣一來就容易把幼兒的注意力轉移到不重要的地方去,大則引起混亂、離題而去、不可收拾,小則多花心思轉移幼兒的目光,把孩子的思緒拉回到活動中來,樣多此一舉的教具準備就大可不必。

教具的製作要精巧,但不要花俏。可以利用現成的實物,也可以利用廢舊物品製作,但絕不可粗製濫造,以免給人造成不負責任的感覺。但也不必太多花俏,既浪費時間,又容易分散幼兒的注意力,甚至有時候會中看不中用。

在寫教案時只要把本課有關的教具寫清楚就好了,當然,教案裏寫到的準備並不單單只是教具的準備,還包括幼兒的知識準備,如有一些特殊的活動還要有天氣準備等等。

五、 教案的要素

一個完整的活動設計包含四個要素,即上面說到的四個大點:

1、設計意圖,也可以是教材分析

2、活動目標

3、活動準備

4、活動過程

如有必要,還可以加上第五點:活動延伸。

總之,要寫好教案,首先要選擇適合各年齡層次的幼兒學習的教材,然後對教材進行深入的分析,慎重地確定活動的目標,圍繞目標展開流程設計,每一個環節都要切實爲目標服務,以達到教得輕鬆、學得開心的目的,每一次活動都能真正讓幼兒得到應有的提高和發展。

幼兒園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瞭解鼻子,初步認識鼻子的作用。

2、養成科學用鼻、愛護鼻子的良好習慣,教會保護鼻子的正確方法。

3、初步瞭解健康的小常識。

4、初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活動準備:

1、裝有大蒜、洋蔥的杯子。

2、關於鼻子的課件。

活動過程:

1、教師念謎語:“一座山,兩個洞、會吹氣,聞味道。”

請你猜一猜是我們身上的什麼器官?

2、小實驗:介紹鼻子的用處。

(1)組織幼兒討論:鼻子有什麼用處?

(2)呼吸小實驗:

請幼兒緊閉嘴巴,並用手捏住自己的鼻子。

提問:這樣有什麼感覺?

(引導幼兒說出很悶,很難受,氣喘不過來,知道鼻子是呼吸器官。)

(3)聞氣味小實驗:

出示幾個小杯子,讓幼兒聞一聞,引導幼兒說出鼻子能聞氣味。

(分別用鼻子聞出大蒜、洋蔥的不同味道來。知道鼻子的嗅覺作用。)

3、瞭解鼻子出血的急救方法。

(1)討論:鼻子出血了怎麼辦?先讓幼兒結合自己的經驗說說鼻子出血時自己或別人是

怎麼做的?

(2)教師小結:如果鼻子出血了,或者看見別人鼻子出血了,不要慌張和緊張,要用手

捏住鼻子的上方,同時馬上告訴老師或成人,請他們幫助你用藥棉填塞鼻孔,同時還可

以用冷毛巾敷。

4、假如鼻子生病的話,我們有什麼不舒服的感覺呢?(感冒鼻塞)討論:保護鼻子的方法。

(1)引導幼兒討論:怎樣保護我們的鼻子。

(2)教師小結:小朋友要學會正確擦鼻涕的方法;平時不挖鼻孔,遊戲時注意保護自己,

不讓鼻子碰傷了;不往鼻子裏塞東西;氣溫變冷時,可以出門戴口罩保護鼻子,多吃蔬菜,加強鍛鍊,增強體質。

教學反思

幼兒期的孩子活潑好動,對任何事都充滿了好奇心。什麼都想看一看、摸一摸。但由於年齡小缺乏一些必要生活經驗,自我保護的意識較差,常常不能預見自己的行爲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不知道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有時偏偏喜歡做一些危險的嘗試,爲此,教育孩子樹立安全意識十分有必要。於是我選擇了針對幼兒中鼻子易出血的現象,設計了“我的鼻子”這節健康教學活動,目的在於讓幼兒學會認識鼻子,保護鼻子,在鼻子出血時,遇到問題時,不慌亂、不害怕,會用正確的方法自我救護或幫助他人。

結合近日學習《指南》活動,我在設計健康課“保護鼻子”這節活動時,圍繞《指南》的精神,在制定活動目標時並不是一味的將知識點教給孩子而是從孩子需要的角度出發,將目標定爲在認識鼻子、瞭解鼻子作用的基礎上,教給孩子養成科學用鼻、愛護鼻子的良好習慣,教會孩子保護鼻子的正確方法。

在設計活動過程中,我結合《指南》的精神,將以往的幼兒被動學習,變爲讓幼兒通過自主參與獲得經驗的主動學習過程。我給每個孩子提供豐富的觀察材料,孩子們通過親自去聞一聞、比較和區別,自己總結出鼻子的嗅覺功能,它是我們人體重要的呼吸器官。

接下來的活動過程裏我圍繞孩子們的已有生活經驗,讓孩子們大膽的談談生活中我們的鼻子會出現的問題。這樣相互學習的過程,不再是以前課堂上那種老師提問孩子回答那麼單一的活動形式。尤其是一些平時膽小、不愛說話的孩子,在集體討論這種輕鬆的氛圍裏也敢於暢所欲言,大膽的參與到活動中來。以往討論環節之後孩子們的發言總是有老師來小結。但是今天在最後這個環節中,我嘗試讓孩子來小結如何保護我們的鼻子。發言的孩子用自己的話與其他小朋友分享了自己對保護鼻子的認識。

今天的整個活動過程還是比較流暢的,孩子們的興趣也比較高,參與情況也比較好。通過今天活動的開展,又教會了孩子們一項自我保護的方法,受益的不僅僅是孩子們本身,還可以通過在活動中的所學去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這纔是這次活動最大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