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小班教案彙編10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彙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7W 次

作爲一名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小班教案彙編10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說說、玩玩中瞭解蘋果、梨、香蕉的外形、顏色。

2、體驗品嚐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參觀水果店,初步瞭解各種水果。

物質準備:

1、小房子裏一串蘋果(紅蘋果、綠蘋果、黃蘋果)、

2、大小不同的梨、兩籃香蕉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房子

(價值取向:以情境導入,引發對於與水果捉迷藏遊戲的興趣。)

師:今天,許多水果寶寶來和我們玩捉迷藏的遊戲。請你們找一找,誰躲在裏面。

一、認識水果

(價值取向:在遊戲中瞭解蘋果、梨、香蕉的外形、顏色。)

1、看看、猜猜:認識香蕉

提問:

★你看到的水果寶寶穿了什麼顏色的衣服?黃黃身體的水果會是誰?(老師將香蕉放在房子的窗戶邊,露出一部分。)

★香蕉寶寶長得像什麼?

小結:香蕉香蕉彎彎,好像……。

2、看看、猜猜:認識梨

提問:

★這會是哪個水果寶寶的影子呢?

★梨寶寶長什麼樣?

小結:梨兒梨兒真可愛……

3、摸摸、猜猜:認識蘋果

提問:哎呀,還有的水果寶寶真淘氣,躲在房子裏不出來。他要請寶寶和他握握手,猜猜他是誰?(滲透謎語:滑滑臉,圓又圓,吃一口,脆又甜。)

師:這是***?有幾個呀?我們一起數一數。蘋果是怎麼樣的?(逐一出示一串蘋果)

小結:一樣是蘋果也會有不同的顏色,有紅蘋果、黃蘋果……真有趣。

二、品嚐水果

(價值取向:感知水果的味道,體驗集體品嚐水果的樂趣。)

師:今天我們找出了這麼多的水果寶寶,有蘋果,有生梨,還有香蕉,我們開水果聚餐嘍!

1、吃水果前我們應該做什麼呀?(洗手、洗水果)

2、請寶寶每樣水果去嚐嚐,猜猜你吃的是什麼水果?

3、好吃的東西應該大家一起吃,那我們把水果送給客人老師吃好嗎?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認識並能夠區分三原色,知道生活中顏色是三原色的物品有哪些。

2、願意動手嘗試和探索顏色的變化,感知不同的顏色混合在一起有不同的變化。

3、對顏色的變化產生興趣和好奇,激發幼兒探索奧祕的興趣。

活動準備:

紅、黃、藍水粉顏料,小杯子若干(每位幼兒一個)抹布,餐巾紙,礦泉水瓶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小魔術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

提問:小朋友猜猜我手中的瓶子會變出什麼顏色?(口訣:瓶子瓶子變變變)

二、引導幼兒認識三原色。

(一)、認識三原色

1、這是紅色,那麼小朋友你知道什麼東西是紅色的?

2、教師請幼兒用魔術的形式變出顏色,並提問知道什麼東西是紅色、藍色、黃色。

(二)、以遊戲的方式鞏固幼兒對三原色的認識

介紹遊戲規則:教師出示瓶子,幼兒迅速的說出瓶子的顏色、

三、引導幼兒通過親手實驗,感知兩種不同的顏色合在一起會變成另一種顏色。

1、引導幼兒理解操作內容

提問:1)小朋友,剛纔我們認識了幾種顏色?他們是?(三種,紅色、藍色、黃色)

2)我這有個問題,看看那位小朋友能幫幫我,我從紅藍黃這三種顏色中隨便拿出兩種顏色,然後把他們混在一起會變成什麼顏色?

3)教師示範一次

2、教師提出實驗要求:

給每位小朋友準備了杯子,請小朋友從紅藍黃這三種顏色中隨便拿出兩種顏色,然後把他們對準小杯子,輕輕按兩下,看看變出什麼顏色?

3、相互交流實驗結果:你變出了什麼顏色?

四、教師操作實驗,引導幼兒感知顏色的變化。

1、提問: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些顏色是怎麼變出來的?

2、教師操作實驗並做好記錄。

教師小結:兩種顏色合在一起會變成另外一種顏色,教師和幼兒一起朗誦兒歌。

五、延伸活動:

小朋友,所有的顏色都混在一起會有什麼變化呢?我們來試一試吧!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一:撿落葉、玩落葉(略)

活動二:樹葉分類

活動目標:

1、能用自己的方法給樹葉分類。

2、能大膽地進行實踐活動,並能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1、各種各樣樹葉數份。

2、每人兩個簍子。

3、集體記錄表一張。

活動過程:

一、出示樹葉,引導幼兒觀察

1、這是什麼?

2、這兩片樹葉什麼地方一樣,什麼地方不一樣?

二、提出分類要求,幼兒進行分類

要求:1、想一想怎麼分?

2、分好的樹葉放在簍子裏。

三、展示、猜測、介紹活動

1、教師幫助幼兒向同伴展示自己的分類方法,請大家

猜測可能的分類標準,並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猜測。

2、教師對幼兒的分類方法進行記錄。

四、師生共同總結、統計分類的方法。

五、按自己感興趣的分類方法再進行嘗試分類。

活動三:葉子裏的水

活動目標:

1、區別枯葉和綠葉,發現綠葉中有水。

2、初步嘗試用簡單線條或圓圈記錄的方法。

3、培養幼兒觀察、比較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枯葉、綠葉數份

2、積木、白紙等操作材料。

3、記錄表、記錄筆等。

活動過程:

一、提出問題:

1、這是什麼?

2、他們有什麼不一樣?(

學習

詞:枯葉、綠葉)

3、猜一猜,葉子裏面有什麼?有沒有水?

(1)、介紹記錄表,教師交待如何記錄。

(2)、幼兒把自己的猜測記錄下來。

二、幼兒進行實驗,探索綠葉裏的水。

1、教師介紹操作材料及操作方法。

2、幼兒實驗操作並進行記錄

三、幼兒交流:

1、你發現了什麼?

2、爲什麼綠葉裏有水,枯葉裏沒有水?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閱讀和表述,鍛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2.通過對美術作品《酸奶瓶》的添畫,培養與鍛鍊幼兒的組合能力,促進幼兒組合想像力的發展。

活動準備

1.材料:酸奶瓶圖片、畫筆、顏料、圖畫紙。

2.環境:佈置一面牆飾――《我讓塑料酸奶瓶變成了新東西》和《我編出的新故事》,展示幼兒的作品。

3.前期經驗:幼兒已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像能力,班上開展過圖形組合的活動。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圖片,請幼兒觀察。(畫面上畫着一個小朋友在看着一個塑料酸奶瓶。)

師:你們從這幅畫上看到了什麼?

幼:一個小孩。

師:還有嗎?

幼:一個酸奶瓶。

師:一個小朋友在看着一個塑料酸奶瓶。他爲什麼這樣看着酸奶瓶呢?原來他在想:我能把這個酸奶瓶變成什麼呢?你們都來幫這位小朋友想想,這個塑料酸奶瓶到底可以變成什麼呢?

幼兒聽了沒有作出回答,只是雙眼看着老師。在觀察了孩子們的表現後.我進行了分析:幼兒對我提出的問題沒有反應,原因可以從兩個方面考慮:一個是幼兒沒有理解我的問題,所以不能作出反應;一個是幼兒聽明白了我的問題,但是由於沒有過此方面的經驗.加之思路有一定的侷限性,所以不能馬上回答出來。針對這種現象,我調整了自己的故事講述順序,緊接着出示了第二幅圖,爲幼兒做擴思訓練的鋪墊。

2.教師出示第二幅圖片,引發幼兒的興趣,激發幼兒的想像。(畫面上畫着小朋友坐上了用酸奶瓶改裝成的“汽車”。)

幼:哇!變成汽車了。(幼兒看到圖畫,馬上有了積極的反應。)

師:原來這個小朋友把酸奶瓶和車軲轆組合在一起,變成了小汽車,你們會把酸奶瓶變成什麼呢?

3.請幼兒大膽地把自己的想像說出來,並利用教師提供的材料進行平面製作。

幼1:我想把它變成飛機。

師:你怎麼就能把它變成飛機呢?

幼1:在瓶子的兩邊加上兩個硬紙片,做成翅膀,就行了。

這是用結構組合的方法來實現的。老師與幼兒的對話,目的是幫助幼兒明確怎樣才能把酸奶瓶改變成自己想像的東西。

幼2:我要把酸奶瓶做成斑馬的腿。

師:要做成斑馬的腿,怎麼做呢?幼2:用四個瓶子,口在下面,底在上面,再安上一個身子。

師:斑馬身上會有什麼呢?怎麼才能一看就知道是斑馬呢?

幼2:加上一道黑一道白。

孩子的組合想法有些出人意料,不過.她能提出這種大膽、新穎的想法.正是我們目前培養幼兒創新能力所努力追求的效果。她的想法似乎給了其他幼兒一些啓發,在後來的表述中孩子們有了更多的想法。

幼3:我想把酸奶瓶當成尖房頂。

師:什麼樣的房頂?房子用什麼做呢?

幼3:我用盒子當房子,把瓶子放在上面當房頂。

孩子的話使我受到了啓發,我們在努力培養幼兒用語言表達自己想法的同時.如果能夠鼓勵幼兒用美工製作或是繪畫的方法,把自己的想法表現出來.這樣的一個成果肯定會對幼兒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幼4:我想把酸奶瓶做成火箭。

師:你打算怎麼做火箭呢?

幼4:上面加個尖,下面加上火,就像火箭了。

師:你想得太棒了!(我爲孩子的想像不由自主地歡呼起來。)

幼5:我想要用好多的瓶子,接起來當火車。

師:火車!太棒了!還要在車身上貼上……

幼5:軲轆。

幼7:我要做小人。

師:怎麼就做成小人了呢?

幼7:酸奶瓶當身子,再加上頭、胳膊和腿就行了。

這都是用結構組合的方法實現的。我們千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和思維方式去評判幼兒的想法,正是在這個活動的過程中,幼兒能夠越來越清楚地體驗到,只要採用適當的組合方法.就能使一個事物發生改變,變成自己想像到的許多其他事物。這種通過組合實現的思維發散,是最爲可貴的。

4.利用幼兒自己製作的平面圖畫,鼓勵幼兒運用圖片進行自由組合。並根據自己的組合簡單地創編並講述故事。

當幼兒用語言表述了自己想把塑料酸奶瓶所變成的東西后,我請幼兒把自己的想像畫出來。於是。就形成了一個個獨立的畫面。接下來我把這些圖畫都展示在教室的牆飾上,並鼓勵幼兒把這些圖片自由組合起來,創編一個故事並講述出來。於是,有的孩子把圖1、圖2組合在一起講述一個短小的故事:一個小朋友和他的媽媽一起出去玩,他們坐着飛機到了很遠的地方,後來又坐着飛機回來了。有的孩子把圖1、圖2、圖3組合在一起講述:明明要去奶奶家,奶奶家很遠,明明坐了火車,又坐了飛機纔到了奶奶家,在飛機上明明看見了雲彩。還有的孩子把圖1、圖2、圖3、圖4組合在一起講述:小斑馬坐着火車來到了動物園,住在漂亮的房子裏,有一天還坐着火箭出國了……

幼兒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他們自主地進行圖片的任意組合。創編出一個個故事。一個幼兒的講述,又啓發了其他幼兒的想像,開拓了思路,從而引發出更多的新組合。教師在活動中不斷引導幼兒大膽地突破時空限制。並結合個人生活經驗,去變換童話形象的`位置,或做童話形象的重新組合。用這些再造的童話形象構造出新的童話故事。在這樣的活動中,幼兒的語言能力得到了發展,他們的組合能力乃至其他創新能力也得到了鍛鍊。

汪老師以培養幼兒創新精神爲己任,在一定的理論指導下,開展了《在語言教育活動中培養小班幼兒組合與變通能力》的“十一五”課題的研究,從培養小班幼兒創新意識人手,進行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這篇小班語言活動設計及活動過程中教師的思考和幼兒的表現即是她研究的一部分。活動有一些獨到的地方值得大家借鑑。

首先是選材。《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要貼近幼兒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視野,既要適合幼兒當前水平,又具有一定的挑戰性。酸奶瓶是孩子們生活中經常接觸的,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和對故事的關注。而且故事內容簡單。人物動作和物品形象突出、單純,故事過程就是由酸奶瓶變東西,過程簡單,線索清晰,又留有一定的想像空間,很適宜新小班幼兒觀察、思考、想像、創新。

其次是教法。一個好的內容能否充分發揮它的教育價值,使孩子們從中獲得更多的教益,教法很重要,這是需要深入細緻地研究的。活動中我們不難看到。開始的培養是艱難的,因爲新小班幼兒生活經驗有限,加上在理解他人語言和用語言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方面都還比較弱等因素謄當教師提出問題希望引發幼兒主動思考和學習,並和教師展開互動時,常常得不到迴應。這時,就需要教師採用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啓發幼兒,喚起貼近幼兒生活的已有經驗,開啓幼兒的思維,使他們知道如何去想像和創新。在這個活動的開始,教師並沒有完整地講述故事。而是根據培養幼兒組合創新能力和主動學習的的目標出發,出示了一幅畫面讓幼兒觀察,並提出請幼兒幫助想想“能把塑料酸奶瓶變成什麼?,的問題。看到幼兒半天不語的情況,教師進行了認真分析,並嘗試爲幼兒搭建適宜的臺階,引發幼兒的興趣,激發幼兒的想像。第二幅圖的出現。讓冥思苦想不知答案卻又有着強烈好奇心的幼兒恍然大悟,找到了思考的路徑。然而,巧妙的是,教師並沒有僅讓幼兒說出變成了什麼,而是引導幼兒觀察怎麼變的,酸奶瓶是如何和其他物品組合的,讓他們不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這就爲以後幼兒有目的地想像和表達奠定了基礎。這個難點的突破自然地讓孩子們的思維開始活躍起來,在教師的鼓勵下,幼兒大膽想像出飛機、火箭、斑馬、火車等,每一次想像,教師都給予鼓勵,並請幼兒說清怎樣使用酸奶瓶,怎樣組合等,不斷地幫助幼JL明晰自己的思路,避免幼兒的想像漫無邊際爲幼兒展開創造活動鋪路。

因爲幼兒操作能力有限,教師特意根據幼兒的想像提供了一些平面材料:如酸奶瓶圖片、其他一些幾何圖形、彩色底紙,讓幼兒將自己的想像不僅用語言;還用圖形拼擺組合的方式進行表達,將想像變成現實,再次鼓勵他們想像和創新。而後;又創設相應的環境,讓幼兒將自己的創作貼在牆上。鼓勵幼兒將小朋友的畫任意組合成新的故事,進行再創新,極大地激發了幼兒表達創新的興趣。幼兒爭相講述,互相感染,創新呈現出層出不窮的趨勢,非常喜人。幼兒之所以能有這樣的表現。是因爲教師不僅在教學上幫助幼兒突破了難點,更在於教師活動後的思考和設計、對環境的創設,給幼兒提供了想像和創造的空間,讓幼兒有了充分表達自我及和同伴交流的空間。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開汽車的情景感知區分樂曲AB段,用剎車的動作感知音樂A段的休止。

2、通過觀察教師正確地隨樂做系安全帶、剎車和加油的動作。

3、培養交通安全意識,養成開車前系安全帶,遵守交規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音樂、蘋果樹、圍裙

【活動過程】

1、行進律動《我是汽車小司機》進場,入座

2、創設情景,激發幼兒參與活動。

(1)和幼兒談話:

——我們是哪個車隊的小司機呢?

——我們開心車隊最喜歡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這樣得到幫助的人很開心,我們自己也很開心。

(2)教師接聽電話,引出開心車隊的新任務。

——你好,這裏是開心車隊,請問你有什麼困難,需要我們的幫助嗎?哦你是熊大叔啊,你果園裏的蘋果熟了啦!你一個人忙不過來?需要我們幫助你運送蘋果?哦,好吧。我問問開心車隊的小司機們願意幫助你嗎,好再見。

(3)激發幼兒幫助他人的興趣。

——你們知道是誰打來的電話嗎?你們願意幫助他嗎?

——想要幫助熊大叔運送蘋果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你們要仔細看,認真的學。

3、欣賞音樂A段,感受樂句休止的特點。

(1)幼兒欣賞A段音樂,教師示範做系安全帶、開車、踩剎車的動作。

(2)教師和幼兒回顧A音樂做的四種動作。

——剛纔我是怎樣開車的?

——我都做了哪些動作?

——爲什麼要先系安全帶?(模仿系安全帶的動作)

(3)教師哼唱一個樂句幼兒感受,嘗試在樂句最後的休止時做剎車的動作。

(4)完整地聽A段在行進中的練習。

4、聽B段嘗試創編加油的動作。

(1)談話,創編加油的動作。

——哎呀不好了,我們的汽車沒有油了?怎麼辦?

——加油站的叔叔阿姨是怎樣給汽車加油的?

(2)聽B段音樂示範加油的動作。

(3)教師唱B段幼兒做加油的動作。

5、完整聽A B A段的音樂,出現情景蘋果樹幼兒摘蘋果。

(1)幼兒完整聽ABA段行進中完整的進行練習。

——剛纔我們開車遇到了紅燈和沒有油的問題,我們的小司機們都解決了。

——現在我們試一試看看能不能幫助熊大叔運送蘋果。

(2)幼兒跟隨教師排成車隊運送蘋果。

(3)將幼兒撿到的蘋果收集到箱子裏。

——你們都撿到蘋果了嗎?讓我們一起數一數我們一共撿到了多少個蘋果。

——剛纔在撿蘋果的時候有一些小司機沒有看到我們的車隊都出發了,他很容易迷路的,所以撿到蘋果以後在開汽車的音樂開始前就要馬上排好車隊,我們一起出發。好,熊大叔的果園還有很多蘋果呢,我們再去一次幫助他運完好嗎?

(4)幼兒再次玩遊戲,出場。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瞭解水母和海葵的一些基本特徵。

2、通過觀察,大膽表述自己所看到的,嘗試總結兩種生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3、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4、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求知慾,體驗成功快樂。

  活動準備:

水母圖片、海葵圖片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讓孩子們說說自己所瞭解的海洋動物,大致說說它們是什麼樣子的。

2、基本部分:

(1)認識水母

A、觀察各種各樣的水母,並讓孩子們說出他們都是什麼樣子的。

B、說出水母的不同之處和共通之處。

(2)認識海葵

A、觀察不同種類的海葵,並讓孩子用自己的嘗試用自己的言語描述自己看到的。

B、說出不同海葵有什麼不同,它們有什麼樣的相同之處。

(3)讓孩子嘗試說出水母和海葵之間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教師進行補充。

3、結束部分: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在記錄表上記錄水母和海葵的不同和相同。

  教學反思:

水母和海葵是海洋中較爲常見的兩種生物,但孩子們對他們瞭解並不透徹,他們因爲各種電視節目的誤導,認爲水母是有電的,有許多孩子會認爲海葵是一種植物。因此這樣的一次科常活動是非常必要的。

海葵和水母都是海中美麗的生靈,因此這次活動最主要的部分是讓幼兒觀察各種各樣的海葵和水母,讓他們欣賞的同時,讓孩子找出他們的共通之處,並讓他們總結外在的共通之除,並找到他們的差異。在這後,教師再進行補充,去糾正幼兒對這些生物瞭解的一些誤區。

利用這樣的方式,讓活動充滿探索性,並讓孩子們總結自己的發現,這種方式孩子們更喜歡,且所獲得的知識也會記得更勞,最後老師再加以補充和總結,讓孩子有更爲全面的認識。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能根據顏色大膽聯想,並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2.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會說短句:小蝸牛吃了×××,變成了×蝸牛。

3.願意參與交流,體驗故事情節變化的樂趣。

活動準備

小蝸牛以及綠色、黃色和紅色小蝸牛的圖片,各種顏色的蔬菜、水果卡片。

活動過程

1.出示小蝸牛圖片,引起幼兒興趣。

師:咦,這是誰呀?

2.初步理解故事,感知其中的色彩。

(1)師:今天天氣真好,小蝸牛打算出門去散步。小蝸牛爬着爬着,有點餓了,就去找吃的。

(2)出示一隻綠蝸牛。師:咦,小蝸牛變成什麼顏色了?他吃了什麼變成綠蝸牛了?

幼兒根據顏色聯想講述,如綠青菜、綠黃瓜等。

師:真有趣,原來他是一隻會變色的蝸牛。

(3)出示一隻黃蝸牛。師:小蝸牛繼續往前爬呀爬呀。咦,小蝸牛又變成什麼顏色了?他吃了什麼變成黃蝸牛了?

幼兒根據顏色聯想講述,如黃香蕉、黃梨子等。

(4)師:請你們猜一猜,小蝸牛還會吃什麼顏色的好東西呢?

啓發幼兒積極思考,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鼓勵幼兒學說短句:小蝸牛吃了×××,變成了×蝸牛。

(5)出示一隻紅色蝸牛。師:我們來看看小蝸牛到底吃了什麼顏色的好東西。

師:原來,小蝸牛吃了紅草莓,變成了紅蝸牛。

3.完整欣賞故事,體驗情節變化的樂趣。

(1)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2)鼓勵幼兒和教師、同伴一起自由講述故事。

4.遊戲“會變色的小蝸牛”。

(1)教師出示卡片,交待遊戲玩法。

師:我這兒也有很多好吃的東西,請你們每人選一張卡片,先看一看卡片上的好東西是什麼顏色的,再說一說“小蝸牛吃了什麼,變成了什麼顏色的蝸牛”。例如:小蝸牛吃了紫葡萄,變成了紫蝸牛。

(2)幼兒結伴講述,練習完整說短句。

師:請把你的發現告訴好朋友吧!看誰說得最好聽。

(3)幼兒將手中的卡片送給蝸牛。

師:我們一起把好吃的東西送給小蝸牛吧!你手中卡片上好吃的東西是什麼顏色就送給什麼顏色的蝸牛。紅草莓送給什麼顏色的蝸牛?那黃香蕉呢……

活動延伸

將各種圖片投放到語言角供幼兒遊戲。

附故事

變色的蝸牛

今天天氣真好,一隻小蝸牛打算出門去散步。他爬呀爬呀,爬到了一片綠草地。“哎呀!肚子有點餓了!”小蝸牛想:要是能吃棵綠青菜就好了!這時真的有棵綠青菜跳到他面前,小蝸牛“啊嗚啊嗚”幾口就把綠青菜吞下了肚。呀!小蝸牛變成了一隻綠蝸牛!小蝸牛繼續往前爬呀爬呀。“哎呀!肚子又餓了!”小蝸牛想:要是能吃個黃梨子就好了!這時真的有個黃梨子跳到了他的面前,小蝸牛“啊嗚啊嗚”幾口就把黃梨子吞下了肚。呀!小蝸牛變成了一隻黃蝸牛!小蝸牛繼續往前爬呀爬呀。“哎呀!肚子又餓了!”小蝸牛想:要是能吃個紅草莓就好了!這時真的有個紅草莓跳到了他面前,小蝸牛“啊嗚啊嗚”幾口把紅草莓吞下了肚。呀!小蝸牛變成了一隻紅蝸牛!這次小蝸牛終於吃飽了,又可以繼續往前爬了。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8

設計思路

在《冬天到》的主題活動中,一節音樂遊戲《小青蛙打呼嚕》引起幼兒極大興趣:冬眠是指什麼?有哪些動物會冬眠呢?幼兒不太明白,於是我們設計了這節活動。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青蛙、刺蝟等小動物冬眠的現象。

2、嘗試使用禮貌用語“請……”。

3、樂於主動探索和表達。

活動準備

1、PPT課件。

2、若干“小動物的家”掛圖。

3、若干冬眠的小動物卡片。

活動過程

1、場景導入:下雪了。

小朋友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我們是怎樣過冬的?讓我們去森林裏看看小動物是怎樣過冬的好嗎?

幼兒在《雪絨花》優美的音畫場景中,很深切地感受到了冬季的來臨!並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進行提問,很自然地引出小動物的過冬方法。

2、拜訪小動物的家。

(1)小動物(剌蝟)家。

嘗試使用禮貌用語“X X X你好,請你出來和我們一起玩,好嗎?”

觀察小刺蝟睡覺,引出“小刺蝟在睡覺,不吃不喝,一直睡到春天才出來玩兒,原來它在冬眠”。

(2)小動物(青蛙)家。

運用禮貌用語“請……”

猜猜小青蛙爲什麼不理睬我們?它在做什麼呢?引出“冬眠”。

(3)結合圖片,觀察還有誰在冬眠?爲什麼這些小動物要冬眠?

小結:到了冬天,天氣變得很冷,小動物們可吃的東西變少了。它們找不到吃的,怎樣度過又冷又餓的冬天呢?它們就想出了躲在家裏睡覺,不吃 也不喝,一直睡到春天再出來的好辦法!這個不吃不喝、躲起來睡覺過冬的辦法就叫――冬眠。

PPT 動畫場景帶給小朋友身臨其境的感受,自然而又簡單地將“冬眠”這個知識化解了。並貫穿社會教育:怎樣到客人家去做客、打招呼。

3、送小動物回家冬眠。

(1)根據特徵找小動物的家。

(2)樂意說說自己送哪個小動物回家了。

幼兒在爲小動物找家的操作活動中,再次加深對小動物冬眠的印象!

延伸活動

你最喜歡什麼動物?你知道它們是怎麼過冬的嗎?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學習兒歌,理解並掌握兒歌內容。

2,通過學習,懂得謙讓分享,養成良好的常規習慣。

3,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4,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兒歌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教學重點、難點

謙讓與分享的道理

活動準備

1,準備足夠孩子人手一個的水果。,2,孩子爭搶玩具大哭的圖片。

活動過程

1,展示圖片,引發討論。

觀察圖片,討論圖片上的孩子們在幹嘛?

這樣做對不對,爲什麼不對?

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做?

2, 學習兒歌。

老師朗誦兒歌,孩子認真聽。

回答問題,兒歌中說的什麼意思?

兒歌中的小朋友和圖片中的小朋友誰做的好?

你會向誰學習?

跟讀兒歌,掌握兒歌內容。

3,表演兒歌,玩遊戲。

做遊戲, 孩子們將凳子擺成一排,表演兒歌內容。表演結束孩子們親親抱抱。

4,分發水果,鞏固兒歌內容。

請個別幼兒爲小朋友分發水果,邊發邊念兒歌。

孩子在分發的過程中,老師注意讓孩子坐好養成良好的常規習慣。

大家一起分享共同吃水果的樂趣。

5,小結。

我們以後在相處的過程中,要懂得謙讓,不爭不搶 ,好的東西不僅要和小朋友們一起分享 ,更要懂得和

爺爺奶奶爸媽分享。

教學反思

在組織課時侯,就是因爲孩子們在吃東西時候愛爭搶打鬧,爲了讓他們養成良好的常規習慣和和睦相處共同分享, 就選擇了這首兒歌,同時爲了讓他們印象更深刻,特意從開始就是使用反面圖片教材 ,讓孩子在討論的 過程中初步意識到應該怎樣做對怎樣做不對,爲後面快速理解兒歌內容打下基礎。從而在理解掌握兒歌內容的基礎上達到我所期望的目標。但在組織這節課 時,可能過於偏重常規培養,忽略了對孩子 進行語言方面的比如發音的準確清晰等方面的鍛鍊,以後在組織任何活動時,一定要做到面面俱到,要做到讓孩子全面發展全面進步。

小百科:古人雙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腳後跟上,這是其坐的本義。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能按歌詞內容做相應的動作。

2.能用常見的水果替換原歌詞,並唱出來。

活動準備:

1.畫一棵結滿蘋果的樹。

2.已認識蘋果,知道蘋果的特徵。

活動過程:

1.練習摘蘋果。

教師讓幼兒看結滿蘋果的樹,並隨着歌曲伴奏做摘蘋果動作。

2.學新歌。

·聽教師範唱歌曲。

·在琴聲伴奏下,教師有節奏地朗誦歌詞,並帶領幼兒每一拍一下地做相應的動作。

教師帶領幼兒隨琴聲有節奏地朗誦歌詞。

教師與幼兒隨琴聲唱歌。

3.嘗試創編新歌詞。

教師引導幼兒根據生活經驗說出見到過的其他水果,討論其顏色、及有關特徵。

幫助幼兒用新的水果及特徵替換原歌詞。如樹上許多紫葡萄,一串一串摘下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