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華】幼兒園教案彙總六篇

【精華】幼兒園教案彙總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2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教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華】幼兒園教案彙總六篇

幼兒園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故事欣賞、動作表演的基礎上,理解歌詞,體驗歌曲的情感,熟悉歌曲的旋律。

2、藉助圖譜記憶歌詞,學唱歌曲。

3、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萌發關心他人的美好情感。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認真傾聽並積極參與歌唱活動。

活動準備:

反映歌詞內容的圖譜、小螞蟻、蘑菇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複習歌曲,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1、集體演唱歌曲。

2、幼兒邊表演邊唱歌曲。

二:理解歌詞,動作體驗情感

1、師邊演示圖片,邊根據歌曲內容講故事。

(一天,一羣小螞蟻正在搬東西的時候,沙沙沙,沙沙沙,天上突然下起了雨。怎麼辦呢?小螞蟻真着急呀!正在這時候,兩個小蘑菇看見了,他們一起呼喚小螞蟻:“小螞蟻,快快到我的傘下來避一避吧。”小螞蟻高興地來到小蘑菇的傘下。在小蘑菇的傘下一點雨也淋不到了,小螞蟻心裏很感激。他們給小蘑菇唱歌,圍着小蘑菇跳舞,他們和小蘑菇玩得可開心了。小螞蟻和小蘑菇成了好朋友。不一會,天晴了,雨停了,小螞蟻要回去了。小螞蟻對小蘑菇說:“謝謝你,好朋友謝謝你。”小蘑菇說:“不客氣,不客氣。你幫我,我幫你,世界更美麗。你幫我,我幫你,世界更美麗。”)

2、提問:故事中講了一件什麼事?

3、引導幼兒用動作體驗小蘑菇熱心幫助小螞蟻以及小螞蟻在蘑菇傘下快樂的情感:

(1)小蘑菇是怎麼呼喚小螞蟻的?一起說說小蘑菇的話。

(2)小螞蟻在小蘑菇的傘下,一點雨也淋不到,心裏怎麼樣?它們是怎麼做的?

(3)老師做小蘑菇,小朋友做小螞蟻。表演小螞蟻在小蘑菇的傘下快樂地跳舞唱歌。(音樂介入)

(4)小蘑菇除了象老師一樣張開小傘,還會怎樣張開小傘讓小螞蟻來避雨呢?請幼兒在自己的位置上試着做一做,師表揚做出不同動作的小朋友。

(5)請幾個幼兒做小蘑菇,其餘幼兒做小螞蟻表演。師觀察指導幼兒的表演。(音樂)

4、通過語言關心別人的情感

(1)小螞蟻在小蘑菇的傘下避雨,他們玩的非常快樂。不一會,天晴了,雨停了,小螞蟻要離去了。它們是怎麼說的呢?

(2)幼兒分角色學說小螞蟻和小蘑菇的話。(師可通過動作幫助幼兒記憶最後一句話:你幫我,我幫你,世界更美麗。)

三:學唱歌曲

1、螞蟻避雨的故事還能用歌聲來唱出來,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師範唱)

2、小朋友想不想用歌聲來唱一唱小螞蟻避雨的故事呀?這首歌的歌詞有點長,不過沒關係,老師準備了一張圖譜,我們可以一邊看着圖譜一邊來唱。(師出示圖譜。)

3、一起看着圖譜說一下歌詞

4、學唱歌曲,提醒幼兒注意間奏。

四:分角色表演

請幾個幼兒做小蘑菇,其他幼兒做小螞蟻,一起邊唱歌邊表演。

五:談話結束活動

小蘑菇幫助了小螞蟻,心裏非常高興,小螞蟻也很感激小蘑菇。小朋友今天扮演小螞蟻和小蘑菇一起遊戲,我們還學會了小螞蟻避雨的歌曲,你們高興嗎?那我們去把這首歌唱給其他的小朋友聽,讓他們也來分享我們的快樂吧。

活動反思:

《小螞蟻避雨》是一首敘事性的歌曲,它以故事的形式展開,講述了小螞蟻在搬東西時遇到下雨,兩個小蘑菇叫小螞蟻到它傘下避雨,後來雨停了,小螞蟻感謝小蘑菇,小蘑菇說不客氣。歌詞內容是以故事的形式存在的,所以對於中班幼兒來說是符合她們的年齡特點的。在活動中我也特意找了一個FLASH動畫,讓幼兒在邊聽邊看的過程中幫助幼兒理解歌曲內容。再通過啓發性的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歌曲內容先讓孩子大體瞭解主要情節,再隨音樂伴奏按節奏說歌詞,讓孩子初步感受歌曲的節奏。我在說唱的時候都用動作給幼兒做出了提示,孩子們能夠較正確的唱準休止符。一、沒有用歌詞裏的話來提煉內容活動中明顯感覺幼兒對歌詞沒有掌握,問題出在分圖欣賞時我沒有及時用歌詞裏的話來提煉故事內容,沒有給幼兒一種聽覺節奏的刺激。因此,過渡到唱的環節時,幼兒歌詞都不成清楚的情況下,無法順利演唱。因該在每幅圖出示時,幼兒自由表達圖片內容後,教師用歌詞裏的話對內容進行提煉。這樣,幼兒有了聽覺上對歌詞內容與節奏的刺激,面的活動就會進行的很順利。每幅圖出示後都進行一個提煉,這樣幼兒對歌詞的把握就會更快更準確。這是一個歌唱活動,重點在於幼兒唱得過程,唱得輕鬆、唱得開心。但是我在活動的最後,我注重了幼兒的創編動作,幼兒表演的成分較多,導致忽略了歌詞的深入和曲調的把握。創編環節是我班孩子的優點,每次歌唱活動,我總是讓她們自編歌曲動作,此今天的活動我也讓孩子,創編動作,但是從效果來看,孩子還沒有基本上會唱歌曲,因此在編的過程中雖然孩子已經能把每一句的歌詞轉變成動作語言,但是她們不能完整的連貫的邊唱邊做。但是由於今天是第一次活動,對於這樣的標準對中班孩子來說,經是不簡單了,已經是不容易的了。相信他們在第二次音樂活動中,她們會表現的更加棒的!

總之,通過這次音樂活動,從準備到實施都使我收穫頗多。對音樂活動的熱愛會促使我不斷學習與探索,我敢於嘗試、敢於歷練,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總結經驗與不斷反思,爭取快速成長!

幼兒園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賀卡的種類和功能。

2.培養幼兒動手能力,發展手指小肌肉的靈活性。

3.在活動中,培養幼兒對繪畫活動的參與興趣,提高幼兒對顏色的認知過程。

活動準備:

蠟筆、鉤線筆、膠水、紙片、賀卡模版(人手一份)活動過程:

一、直接引出課題新年到了,我們會送上賀卡表達自己的祝福。出示賀卡,瞧老師這有很多漂亮的賀卡,我們來看看賀卡是什麼樣的。

二、基本部分1.教師示範講解:我們先來看一下封面是什麼樣子的?(幼兒回答)哦,封面上有花邊,還有可愛的圖案,小朋友說的真棒,看得也很仔細,那我們再翻開看看賀卡的裏面有什麼呢?哦,賀卡里面呀和封面差不多,裏面也有圖案和漂亮的花邊,還有老師寫給小朋友的話呢。那你們想不想也做一張賀卡送給張陽呢?(幼:想),那我們就一起來吧 !

2.分步驟講解制作過程:

(1)先用小剪刀將賀卡沿着黑線剪下來。

賀卡的封面有一個白色的愛心,小朋友可以向老師這樣把中間挖空,在圖形裏面畫上自己的頭像。

(2)在賀卡里面小朋友也可以畫上漂亮的圖畫,還可以讓爸爸媽媽幫助你們寫上一句祝福的話。

那現在我們就先想一想怎麼樣把賀卡做得漂亮,想好了,小朋友就可以拿起桌上的紙開始動手製作了。

3.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三、結束部分:送賀卡小朋友都想把最美、最好的祝福送給**小朋友,那老師請小朋友說說看,你想對**小朋友說什麼?

活動反思:

教師事先準備好了一些賀卡,爲每個孩子也準備了一份,對於一些能力弱的孩子教師幫助孩子挖好了花紋,因此一定程度上爲活動的成功奠定了基礎。在孩子設計的過程中,發現孩子的動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自己的主見非常強,都能按照自己的意願來設計製作賀卡。

幼兒園教案 篇3

  繞口令教案設計:狗和猴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說說的活動中理解繞口令所表述的內容,能初步學念繞口令“狗和猴”,進一步激發幼兒對繞口令的興趣;

2、懂得同伴間要相互謙讓。

活動準備:

課件製作、手指偶(狗和猴)、圓舞板等。

重點難點:

初步學念繞口令,分清字音“狗”“猴”“頭”。

活動過程:

一、看看說說,理解內容

1、引發話題: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小小的故事,我們一起來看看故事裏有誰?發生了一件什麼事?

2、播放課件,幼兒觀看、想象

3、幼兒交流:

(1)故事裏有誰?

(2)狗和猴之間發生了什麼事呢?

4、小結:原來狗和猴都想讓對方先過橋,他們互相謙讓,真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二、感知體驗

1、欣賞繞口令

(1)說繞口令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些什麼呢?

(2)老師說繞口令

(3)你聽到了什麼?

2、老師戴上指偶,再次繞口令

2、在紙偶的提示下幼兒學念,幫助幼兒糾正字音

3、幼兒戴上紙偶練習繞口令

三、演演練練,快樂體驗

1、幼兒表演(自主選擇紙偶表演或圓舞板)

藉助於圓舞板打出節奏,引導幼兒逐步加快速度。

2、結伴練習

  繞口令教案設計:狼和羊

活動目標

一、在看看,講講,動手操作過程中,激發幼兒學習繞口令的興趣

二、初步學會繞口令

三、鍛鍊口齒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難點

難點:有的幼兒發音不準確 對圖示不太熟悉

重點:讓幼兒學習繞口令

教學過程

一、老師給幼兒觀看圖片,讓幼兒觀察有哪些圖片。幼兒討論並說出圖片的意思。

二、出示繞口令題目圖片(羊和狼圖片)讓幼兒觀察,自己說出題目。並告訴幼兒今天的題目是羊和狼。

三、出示第一句繞口令圖示(向上的.箭頭,字卡,羊的圖片)

----------先讓幼兒嘗試自己看圖組織語言,老師指導說出意思。(上面一頭狼)

四、出示第二句繞口令圖示。(字卡,槍的圖片)讓幼兒自己看圖組織語言(中間一把槍)

五、用同樣的方法出示剩下的句子圖示。 (下面兩隻狼,老狼想吃羊,槍打了狼)

六、讓幼兒看着圖示,連起來讀一遍繞口令。

七、幼兒分組練習繞口令(時間爲2分鐘)

八、幼兒分組比賽。看圖示加深對繞口令的印象。並指導幼兒可適當加快速度。

九、在動手操作中學習仿編動作

延伸活動:表演區進行繞口令比賽

  繞口令教案設計:瓜兒大

活動目標

1.練習繞口令,練習發準易混淆的字音“關”,“誇”瓜“,感知繞口令的韻味。

2.通過看圖文以及輪流接唸的方式學習繞口令。

3.樂意參與遊戲活動。

活動準備

1.圖片:冬瓜、西瓜若干。

2.文字標記:西關隊、東關隊、誇、關、瓜各若干。

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學習繞口令,感知繞口令的韻味。

2.活動難點:發音易混淆的字音。

活動過程

1.遊戲導入

交代規則:老師把“關”字說給一排的第一人聽,一直往下傳,傳到最後一個人時大聲念出,若唸對那全體幼兒就跟着練習發“關”字的音。

2.學習繞口令

(1)教師朗誦繞口令。

(2)繞口令講了什麼?

(3)教師帶領幼兒朗誦繞口令1——2遍。

3.繞口令遊戲

(1)分組開展遊戲。

將小朋友分成“東關隊”“西關隊”兩隊,採用輪流念繞口令的方法,進行遊戲活動。

(2)教師和幼兒扮演角色,輪流接說繞口龍,使幼兒進一步瞭解遊戲規則。

教師:西關隊種冬瓜

幼兒:東關隊種西瓜

教師:西關隊誇東關隊的西瓜大

幼兒:東關隊誇西關隊的冬瓜大

(3)分組一對一開展遊戲

分別請兩隊的幼兒,一對對地輪流接說繞口令。教師和其他幼兒評判,教師分別在黑板上添畫冬瓜和西瓜。

教師帶領幼兒數一數“東關隊”的西瓜和“西關隊”的冬瓜對“的冬瓜數量,評出勝利者,並給予掌聲獎勵。

交換生產隊,遊戲重新進行。

幼兒園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瞭解故事內容,能講出故事的主要情節。

2、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教育幼兒不亂扔垃圾,培養良好的生活可慣和行爲。

4、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5、能簡單複述故事。

【活動準備】

西瓜圖片,故事《瓜瓜吃瓜》。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導入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

小朋友,我們來猜個謎語(有個綠衣郎,肌膚紅又亮,生出小寶寶,個個黑臉膛),猜猜是什麼?對,是西瓜。告訴你們有個小朋友,叫瓜瓜。爲什麼叫瓜瓜呢?你們想不想知道?我們來聽個小故事。

二、教師完整地講述故事一遍,提問:

1、故事裏說了些什麼?

2、瓜瓜他是怎麼吃西瓜?吃完西瓜後,他怎麼做?

3、結果發生了什麼事?

三、教師結合圖片,再次講述故事:

1、瓜瓜吃到外婆帶來的西瓜了嗎?爲什麼?

2、後來,外婆摔了一跤後,瓜瓜怎麼想,他又怎麼做?

四、討論:

1、故事講完了,你喜歡瓜瓜嗎?爲什麼?

2、如果你是瓜瓜,你會怎麼做?

五、總結:

剛纔小朋友們都聽了這個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

(我們吃完的瓜、果皮、廢紙、吃剩的東西扔到垃圾箱裏,不能亂扔,看到果皮廢紙在地上、路上,我們也要扔到垃圾箱裏。)

附故事《瓜瓜吃瓜》

有個小朋友,他的名字可怪了,叫瓜瓜,他爲什麼叫瓜瓜呢?原來他生下來的時候,胖墩墩,圓滾滾,像個西瓜,所以他爸爸媽媽就叫他瓜瓜。

瓜瓜可愛吃西瓜啦,他一下能吃幾大塊,吃完了把背心往上一拉,挺着圓鼓鼓的肚子,用手一拍,嘭嘭響說:“西瓜在這兒呢!”

有一天,天很熱,瓜瓜又鬧着要吃西瓜,“媽媽,拿出一個小西瓜來,”媽媽對他說:“就剩這個小的了,先吃吧。等一會兒,外婆要來,說不定給你帶個大西瓜哩!”媽媽把西瓜切了,就上班去了。瓜瓜斜着眼看了看西瓜,翹起嘴巴,心想:“哼,這麼小也叫西瓜?可是他蠻口渴的,又想:瓜是小了點,說不定也挺甜哩!就拿起一塊咬了一口。哎,一點兒不甜。

他吃完一塊,心裏生着氣,一甩手把西瓜從窗口扔了出去,掉在了衚衕裏的路上。剩下的幾塊,瓜瓜氣呼呼地咬了幾口,就一塊一塊地從窗口扔出去。他想:要是外婆真的帶個大西瓜來,那該多好!於是他就扒在窗臺上,向衚衕路口望着。

過了一會兒,來了個人。慢慢地走近了,沒錯,是外婆來了。她還抱着一個大西瓜呢!瓜瓜看到了,大聲嚷:“外婆,我來接您了!”

外婆聽見了,心裏一高興就加快了腳步。走到垃圾箱旁邊,不小心腳踩在西瓜皮上,摔了一跤。手裏抱的大西瓜,啪嗒一下,摔了個粉碎,外婆一邊爬起來,一邊說:“誰把西瓜皮扔了這一地!”

瓜瓜出了門,連忙把外婆扶起來。一邊氣呼呼地踩着地上的西瓜皮:該死的西瓜皮,哪個壞蛋扔的。咦,西瓜怎麼這麼小?哎呀,這不是自己扔的嗎?瓜瓜偷價看了外婆一眼,吐了吐舌頭,悄悄地把西瓜皮一塊一塊地扔到垃圾箱裏去。

瓜瓜看了看外婆帶來的大西瓜,瓢兒紅紅的,一定很甜。可惜碎了,沾上了泥。他只好嚥着口水,拿起碎瓜塊往垃圾箱裏扔去。外婆不知道西瓜皮是瓜瓜扔的,看見瓜瓜把西瓜皮扔到垃圾箱,說:“真乖,都像瓜瓜這麼懂事就好了。”

小百科:瓜草木蔓生植物名,種類很多,果實也稱瓜。

幼兒園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隨着社會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污染”問題被越來越來的國家所重視,我國也以不同的形式來宣傳環保。但是,環保也要從娃娃抓起,爲了使幼兒更深刻的瞭解污染對環境造成的危害,我設計了這一節課。

教學目標:

1。使幼兒認識水的有關性質及水的用途;

2。使幼兒知道水污染的危害,並瞭解河水變髒的一些主要原因;

3。通過幼兒對垃圾進行分類,進一步增強保護水資源的意識,並初步形成保護水資源的日常行動。

教學準備:

1。清水、髒水各一杯;一些透明的盛水器皿;

2。有關“水的用途”、“水污染的原因”的圖片數幅;

3。幼兒與父母共同討論河水變髒的原因,可能的話請父母帶領幼兒觀察居住地的河流、池塘的水質。

教學過程:

(一)出示清水,分析水的特性

1。組織師生談話,引導幼兒分別用眼睛、鼻子、嘴和手來感知水並描述自己的感覺。

2。根據幼兒的描述,教師講解:水是透明無色、無味的液體,會到處流動,因而沒有固定的形狀。

(二)聯繫幼兒生活實際,談談水的用途

1。組織幼兒討論水有哪些用途,啓發幼兒想想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能否缺少水,除了人類以外,地球上的其它生命—動物、植物需不需要水。鼓勵幼兒大膽地講述水的種種用途,如飲用、洗手、洗衣服、澆花、滅火等。

2。出示圖片,幫助幼兒總結歸納水的用途。教師向幼兒說明:水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物質。沒有了水,我們人會渴死,絕大多數的動物和植物也會死亡,地球將變成一個荒涼的大沙球。可以說,沒有水就沒有生命。

(三)出示髒水,分析水污染的危害

1。引導幼兒比較髒水與清水的不同之處,說說幼兒對髒水的觀感。

2。組織幼兒討論髒水的危害,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的看法。

T: 我們人喝了髒水會怎麼樣?髒水可以澆花、養魚嗎?

3。教師講解並置疑:當今全世界包括我國水污染非常嚴重。全世界每年大約兩萬多人因喝了髒水而死去。有人住在大河邊卻沒水喝,沒有鮮魚活蝦吃,也無法用河水澆灌農作物,因爲河裏流淌的是黑乎乎的臭水。爲什麼江河裏的水會被污染變髒呢?

(四)討論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1。引導幼兒回憶與父母討論的結果及在父母帶領下觀察江水或池水,讓幼兒講述他們的想法。

2。出示圖片,講解、分析江河受污染的主要原因:

(1)工業廢水這是嚴重的污染源。一些造紙廠、化工廠、印染廠在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污水,如果不經處理,直接排入江河中,久而之久,影響了江河的水質。

(2)生活污水每個家庭每天也有許多污水產生,如洗澡水、洗衣水、糞便水,這些污水流入江河,也會使江河裏的水變質。

(3)生活垃圾許多人把江河當成大垃圾箱,把各種各樣的垃圾傾倒進江河裏,把江河搞髒搞臭了。

(4)農藥和化肥農田若施用了過量的農藥和化肥,殘餘的農藥和化肥會經雨水沖刷流入江河。

(5)森林砍伐江河兩岸的樹木被砍伐後,岸上的泥沙會毫無遮攔地流入江河,使河水變渾。

(五)討論保護江河的方法

1。引導幼兒根據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商量保護江河的辦法。

2。總結幼兒力所能及的做法,要求幼兒背誦記憶,並在日常生活中行動起來,如:(1)節約用水,一水多用;(2)愛護花草樹木;(3)垃圾分類處理

(六) 幼兒垃圾分類

1認識標誌(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

2以小組爲單位對垃圾進行分類,並討論那一類物品可以回收?

3教師糾正並和孩子一起總結。

幼兒園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分類,讓幼兒進一步掌握家禽、家畜、野獸、飛禽的不同特徵,並理解家禽、家畜、野獸、飛禽的概念。

2、發展幼兒的比較、分析、概括的能力。

3、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及愛護動物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音樂遊戲磁帶;

2、各種動物卡片、掛飾若干;

3、動物的家背景圖4張。

三、活動重點:

引導幼兒根據家禽、家畜、野獸、飛禽的不同特徵進行分類,並理解家禽、家畜、野獸、飛禽的概念。

四、活動過程:

1、激趣導入

以幼兒喜愛的動畫形象獅王辛巴引出課題,設置懸念,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評:以幼兒喜歡的動畫形象引題,易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引題話語簡短,目的性強,爲幼兒進入後面的活動做了鋪墊)

2、觀看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根據動物的特徵嘗試分類。

①師:小朋友,如果你是辛巴你會怎樣給動物分類

幼兒自由討論,教師引導幼兒根據動物的不同特徵嘗試分類。

②幼兒分組操作圖片,嘗試給動物分類。

③各組幼兒相互交流分類的理由,教師引導幼兒比較家禽、飛禽、家畜、野獸的異同。

(評:需求和興趣是使認知活動得以維持和獲得成功的首要前提。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引起了幼兒探索的興趣;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想法分類,則給幼兒一個主動學習與發展的機會;讓幼兒分組操作讓幼兒體驗到了合作學習的樂趣。)

3、觀看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總結概括家禽、家畜、野獸、飛禽的不同特徵,並形成概念。

(評:在幼兒自由探索的基礎上,再次讓幼兒觀看多媒體課件,讓幼兒對家禽、家畜、野獸、飛禽的不同特徵有個清晰的認識,進行概念上的提升。)

4、幼兒操作動物圖片,進行分類調整。

(評:幼兒的認知特點是:聽過就忘記了,看過就記住了,做過就理解了,在幼兒形成了對家禽、家畜、野獸、飛禽的概念的基礎上,讓幼兒再次進行分類,加深了幼兒對概念的理解。)

5、引導幼兒根據已往的知識、經驗進行交流討論,進一步豐富幼兒與家禽、家畜、飛禽和野獸有關的知識,並激發幼兒愛護動物的情感,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①師:除了這些動物,小朋友還認識哪些動物,它們屬於哪一類?

②師:動物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我們該如何對待動物?

(評:人和事物之間的關係是相互依存的。在這一環節,通過幼兒間的相互交流和教師的適時點撥,讓幼兒明白,在這世上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如果我們再不愛護它,就會失去它們。激發了幼兒愛護動物的情感,培養了幼兒的環保意識。)

6、遊戲:動物找家

玩法:設置遊戲場景。第一遍遊戲:一名幼兒扮演獵人,其他幼兒掛胸飾扮演各種動物,音樂響起,

幼兒隨着音樂做相應動物的模仿動作,獵人來時,“動物”趕緊跑回自己的家。

第二遍遊戲:幼兒互換胸飾,增設駱駝、鱷魚、蝙蝠等幼兒難以歸類的動物,增加遊戲難度。

(評:教師以遊戲身份介入遊戲中,既便於觀察幼兒,又拉近了與幼兒的距離。在遊戲中幼兒又進一步鞏固了對家禽、家畜、野獸、飛禽的認識。另外,在第二遍遊戲中,教師又增加了駱駝、鱷魚、蝙蝠等難以歸類的動物,再一次激發了幼兒的探索慾望。)

7、知識擴展

觀看《動物世界》多媒體課件,豐富幼兒有關動物的知識,引發幼兒進一步探索動物奧祕的慾望。

8、結束活動:

教師小結,激發幼兒繼續探索動物奧祕的興趣。

(評:通過觀看多媒體課件,讓幼兒瞭解到這個世界無奇不有,動物世界如此奇妙,多媒體課件中提出的幾個問題激發了幼兒繼續探索的慾望,讓人感覺活動雖然結束了,可意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