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合集10篇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合集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2W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合集10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欣賞各種鞋子,激發幼兒探索鞋子的興趣和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2、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根據故事情節合理續編故事。

3、激發幼兒關心愛護同伴的情感,培養幼兒廢物利用的好習慣。

4、運用已有生活經驗,根據畫面大膽想象、推測並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

5、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1、課前教師與幼兒共同收集各種各樣的鞋子,佈置成“鞋子超市”。

2、根據故事內容製作課件。錄音機、錄音故事“皮鞋車”。

3、教師在網上搜集各種鞋子的圖片,製作有關鞋子的課件。

4、表演用的頭飾等。

活動過程

一、謎語設疑,導入課題。

我有兩隻小小船,不用漿來不用帆;白天帶我四處走,夜晚休息在牀前。(鞋子)

二、放各種鞋子的課件,擴充幼兒的知識面。

a、引導幼兒觀察各種鞋子的圖片,提問:“圖片上有些什麼鞋?”(雨鞋、皮鞋、四季鞋、休閒鞋……)。

b、到“鞋子超市”轉一轉後,提問:“你發現了鞋子有什麼不同”啓發幼兒說出:大小不同、顏色不同、材料不同等。

三、運用故事課件,引導幼兒關注故事發展的情節。

a、教師講述故事的前半部分後提問:“小老鼠有了自己的皮鞋車,它會去做些什麼?”(引導幼兒展開想象的翅膀,創編故事結尾)

b、教師講述故事的結尾後,引導幼兒給故事取名字。出示“皮鞋車”三個字。

四、聽故事錄音,提出問題:

a、三隻小動物看見舊鞋子是怎樣說的?怎樣做的?

b、你喜歡故事中的誰?爲什麼?

c、如果你看見一隻舊鞋子會怎樣做?

五、角色表演,理解故事內容。

請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頭飾,根據故事發展的情節表演故事。

六、用“鞋”字組詞,擴展幼兒的思維。

請幼兒說出帶“鞋”字的詞,如:涼鞋、童鞋、女鞋、男鞋、高跟鞋、滑冰鞋、舞蹈鞋……

七、遊戲:“爲他們選擇合適的鞋子”

a、請部分幼兒扮演某一年齡或性別的購買者,並用形象的動作表達季節特點或職業特點等,如:跑步運動員、跳舞的人、凍的發抖的人、在大雨中奔跑的人。

b、其他幼兒根據表演者的需要爲他們選擇合適的鞋子。

小結: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間,做不同的事情;需要不同的鞋子。

延伸活動

1、請幼兒繼續開展“鞋子超市”的遊戲,進一步瞭解鞋子的多樣性及其不同的功能。

2、利用廢舊材料製作鞋子車、各種各樣的鞋子。

教學反思:

活動開展下來總的來說達到了目標。活動設計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徵,幼兒比較感興趣,能很好地配合老師完成各活動環節。能打破舊的教學慣例進行教學,先讓幼兒觀察故事掛圖,大膽想象,鍛鍊說話,連貫理出故事情節再完整地聽講故事。活動效果良好,大部分孩子基本上熟悉理解故事內容,能根據內容進行故事表演,並得到了廢舊利用的教育。不足的地方就是教師引導幼兒說話耐心不足,不能從多方面考慮着手。另外,組織故事表演有些亂,有待加強。

小百科:皮鞋(leather shoe)是指以天然皮革爲鞋面,以皮革或橡膠、塑料、PU發泡、PVC等爲鞋底,經縫鞝、膠粘或注塑等工藝加工成型的鞋類。皮鞋的特點是透氣、吸溼,具有良好的衛生性能,是各類鞋靴中品位最高的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討論,使幼兒明白怎樣做一個文明的小顧客。

2、通過水果逛超市,讓幼兒清楚有條理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各種水果卡片、自制好的“錢”、水彩筆、圖紙

活動過程

一、引入部分

1、師生互動、問好。

2、引入語:小朋友都有去過逛超市的經驗把,那麼現在老師請小朋友們說你們在逛超市時所遇見看見以及你們是怎麼排隊和付款的。

3、幼兒自由討論,教師引導,讓幼兒懂得不亂扔果皮紙屑、不亂拆商品、付款時要排隊,做一名文明的小顧客。

情景表演

1、“今天老師要開一個水果超市,要請表現最好的小朋友當營業員和小顧客,好不好。”

把幼兒按人數分成3組,一組當營業員,其他2組當小顧客。

2、把水果卡片和“錢”按人數分給幼兒,開始進行,教師引導幼兒用不同的角色說“請……”

“請用……”

二、結束活動

1、“小朋友們今天都買到自己喜歡的水果,那麼現在老師請小朋友把你們喜歡的水果畫下拉送給老師好不好。”

2、把水彩筆和圖紙按人數分給幼兒自由繪畫。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感知、理解故事中青蛙先生的願望。

2、嘗試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續編故事,並給童話故事取名字。

3、體驗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愛的美好感受。

【活動準備】

青蛙頭飾,紅色可移動的楓葉書籤兩片,自制的大書。

【活動過程】

一、初讀故事,啓發想象。

1、教師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講述故事的前半段,讓幼兒初步瞭解故事的部分內容。

提問:小朋友,你們看誰來了?(青蛙)大家好,我是青蛙先生,小朋友,你們猜猜我喜歡幹什麼?

總結:(青蛙先生喜歡做那麼多的事,它最喜歡做什麼呢?)瞧,青蛙先生它在幹嗎呢?

教師和孩子一起邊觀察畫面邊講故事至“真抱歉,我睡着了,一點兒都不知道,謝謝你的好心”處停下。

2、啓發幼兒猜測和續編故事情節。

提問:風娃娃把紅楓葉吹到小溪裏去了,一條小鯽魚頂着它遊走了。青蛙先生還能得到紅楓葉書籤嗎?

3、教師講述故事至結尾,使幼兒瞭解完整的故事內容。

提問:

(1)剛纔故事裏有些誰?青蛙先生最心愛的東西是什麼?最想得到的是什麼?

(2)開始,青蛙先生得到紅楓葉書籤了嗎?爲什麼沒得到?

小結:原來青蛙先生髮現小蜥蜴在睡覺,它不願意驚擾它,沒拿走紅楓葉。

提問:後來青蛙先生得到了紅楓葉書籤了嗎?它是怎樣得到的呢?

總結:原來小蜥蜴找了一片更鮮豔、更漂亮的楓葉送給它。

二、再讀故事,整體感知。

1、啓發幼兒圍繞故事的主要線索和核心內容,嘗試給故事取名字。

提問:你們喜歡這個故事嗎?那我們一起給它取個好聽的名字?

小結:名字取得真好聽,真優美,讓我們再一起來欣賞一遍吧!

2、教師完整地講述故事.鼓勵幼兒講述故事中的語言。

提問:青蛙先生終於得到了自己喜歡的楓葉書籤,他高興嗎?他說些什麼?

小結:那我們也學着青蛙先生一起來說說“謝謝你——紅楓葉!謝謝你——好心的小蜥蜴!”

三、組織討論,感悟關愛。

提問:在這個童話故事裏,你喜歡誰?爲什麼?

總結:青蛙先生很喜歡楓葉書籤,可是爲了不影響小蜥蜴休息,他沒有拿走楓葉,小蜥蜴知道了這件事,他想辦法爲青蛙先生送上了更大更鮮豔的紅楓葉,青蛙先生很高興。他們既關心別人,又得到了別人的關心,成了一對好朋友。

提問:你有好朋友嗎?你的好朋友是怎樣關心幫助你的呢?你又是怎樣關心你的好夥伴的呢?

總結:我們小朋友象童話裏的青蛙先生和小蜥蜴一樣都是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好夥伴。青蛙先生有了小蜥蜴送的楓葉書籤很高興,你們想不想也有一張美麗的楓葉書籤呢?那兒有許多紅楓葉呢?讓我們也把它變成一張美麗的楓葉書籤吧!

四、活動結束。

青蛙先生,小蜥蜴你們的楓葉書籤在哪兒呢?帶上心愛的書籤,我們做個愛看書的寶寶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的環保意識,知道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2、瞭解環保工人的辛苦。

3、利用一些廢棄物品做手工。讓幼兒知道廢棄物的好處。

4、使幼兒掌握一些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5、主動參與環保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難點

1、 激發幼兒的環保意識

2、 知道環保的重要

活動準備

廢棄的塑料瓶 塑料袋 藥瓶等

活動過程

1、師生問好

2、導入(通過光碟讓你給幼兒瞭解環保工人的辛苦)

3、通過班級實況讓幼兒瞭解環保的好處(如:班級乾淨,沒有細菌等

4、舉實例(那位小朋友看到垃圾隨手撿起,並提出表

揚,激勵其他小朋友。

5、班級成立獎罰制度。

6、利用廢棄物製作手工

7、

小百科:人類生存的空間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類生活和發展的各種自然因素稱爲環境。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一、教育目標

通過給孩子們展示動物的一些“最頭銜”,讓孩子們認識和了解這些動物,激發孩子們的學習熱情。

二、教育準備

動物卡片

三、教育過程

1、謎語導入,引出動物之最的話題。給孩子們帶來一個謎語,比如,頭小四腿長,脖子高過牆,身穿花皮襖,不聲又不響。

2、辯論動物之最:

提問:你們知道最重的動物是哪一個嗎?幼兒辯論。

正確答案:藍鯨是世界上最大的最重的動物,平均有26米長,平均體重有150噸。

提問:你知道跑的最快的動物是什麼嗎?幼兒辯論。

正確答案:獵豹是世界上跑的最快的動物,他的最高時速達110公里,相當於高速行駛的小汽車的速度,他可真是了不起。

孩子們根據老師的提問,進行回答,回答錯誤也是正常的。

3、老師給孩子們展示動物之最的卡片;

4、飛的最快的昆蟲,最小的鳥,最大的鳥,遊得最快的魚,最厲害的恐龍,它們依次是澳大利亞蜻蜓,蜂鳥,鴕鳥,旗魚,霸王龍。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森林防火的粗淺知識,激發幼兒環保意識,從小懂得保護環境,熱愛自然。

2、能圍繞故事情節的發展,用較清楚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3、強化教育,培養幼兒環保意識,引導幼兒與家長爲維護環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4、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5、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活動準備:

大森林與城市的背景圖、插入桌面教具一套、環境保護的VCD、錄音機、磁帶、森林防火知識宣傳圖書。

活動過程:

一、啓發談話,激發幼兒環保意識,從小懂得保護環境,熱愛自然。

森林防火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火災的預防和撲救,森林防火期就是從每年3月15日到6月15日爲春季森林防火期,9月15日到11月15爲森林防火期內,森林防火期,秋季在林區禁止野外用火。

二、觀看森林防火環境保護的VCD課件。森林防火知識——《森林的作用》。

1、森林是一切生命之源、經濟發展之基。森林是人類最早的故鄉,是人類的搖籃。人類發展的歷史,實際上是人與森林的關係史、人與森林的變遷史,沒有森林就等於沒有人類。

2、森林是人類的資源寶庫。森林除了提供大量木材以外,還能生產松香、栲膠、紫膠、樟腦、桐油、橡膠等具有很大經濟價值的產品。森林中還擁有大量的奇花異草和珍禽異獸,更是不勝枚舉。

3、森林是土壤的綠色保護傘。茂密的枝葉能夠截留降雨,減弱水流對土壤的沖刷;林下的草本植物和枯枝落葉層,如同一層鬆軟的海綿覆蓋在土壤表面,既能吸水,又能固定土壤;龐大的根系縱橫交錯,對土壤有很強的粘附作用。另外,森林還能抵禦風暴對土壤的浸蝕。

4、森林是龐大的氧氣製造廠。所有生物(包括人)的生活都離不開氧氣。生物的呼吸作用不斷地消耗大氣中的氧氣,釋放出二氧化碳。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釋放出大量的氧氣,這樣才能使大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平衡,人們纔不會受到缺氧的威脅。

5、森林是巨型蓄水庫。降雨落到樹下的枯枝落葉和疏鬆多孔的林地土壤裏,會被蓄積起來,就像水庫蓄水一樣。雨過天晴,大量的水分又通過樹木的蒸騰作用,蒸發到大氣中,使林區空氣溼潤,降水增加。森林對於減輕旱澇災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6、森林是良好的吸塵器。攜帶各種粉塵的氣流遇到森林,風速就會降低,一部分塵粒降落地面,另一部分就被樹葉上的絨毛、粘液和油脂等粘住。

7、森林是綠色的隔音牆。噪聲是一種物理污染,嚴重危害着人們的身心健康。枝葉茂密的樹冠,表面粗糙的樹幹,對噪聲有很強的吸收和消減作用。

8、森林是自然界的保健醫生。每一片樹葉就是一個濾毒器。在光合作用中,葉面上的氣孔敞開着,空氣中的有毒物質隨着空氣進入葉組織,儲存在植物體內;而光合作用釋放出來的氣體則是純淨而無毒的。

三、創設情境師:(出示城市背景圖)有一隻猴子,從森林來到大城市,小猴子非常開心,它爲什麼很開心?

1、講述故事、啓發提問、討論:

(1)師講述第一、二段。提問:小猴子爲什麼會得這種病?(幼:小猴在大森林裏從來不生這種病)

(2)醫生說最好的藥是什麼?

2、繼續講述。提問:

(1)小猴子想什麼辦法讓城市裏的那些人也吸到森林的空氣?

(2)生病的那些人想怎麼讓城市的空氣變新鮮?(啓發幼兒討論,想各種辦法)(幼:煙囪冒煙怎麼辦?汽車後面排出的尾氣有毒怎麼辦?城市裏的人還是這麼擁擠,又應該怎麼辦?)

四、完整講述

師:(桌面教具)城裏的人到底怎樣讓空氣變新鮮呢?讓我們來完整聽一遍(放錄音<<空氣變新鮮了>>)。

五、指導幼兒看《森林防火知識宣傳》圖書。

幼兒對森林防火的粗淺知識有初步的瞭解,如:《森林火災的預防》和《森林火災的撲救》。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一、設計意圖:

我發現現在的孩子們對於幼兒文學作品的體會和認知、感知缺乏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每當老師、家長敘述一些作品後提出問題的`時候,而孩子們不能主動動腦思考回答沒有自己的想法和對故事內容的感受完全被動的回答問題。《綱要》中指出: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在我所設計的故事活動《活了100萬次的貓》能讓孩子們領悟幼兒文學作品中故事的內容並且能讓孩子們大膽的猜想和幻想、續編故事後面的情節,讓孩子們能感悟文學作品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二、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讓孩子們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以“100萬次”爲中心主體讓孩子們思考故事中“貓”爲什麼“活了”100萬次又“死了”100萬次,故事中“貓”的性格和特徵有什麼。

2、技能目標:重點培養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讓孩子們不光只能運用語言表達事物還要孩子們擴展思維能力讓孩子們感觀事物。

3、情感目標:通過《活了100萬次的貓》故事活動讓孩子們領悟到故事的樂趣。

三、活動重點:

通過教師講述完故事後,讓孩子們對故事內容過程瞭解和掌握“貓”爲什麼“活了”100萬次“死了”100萬次,培養孩子們的語言和思維表達能力。

四、活動難點:

讓孩子們感知體會故事情節的內容,從而培養了語言和思維表達能力。

五、活動方式:

以集體爲主,又以小組分別做討論等。

六、活動方法:

我所設計的這個活動運用口授和多媒體結合完成。

七、活動準備:

①多媒體資源:《活了100萬次的貓》幻燈片

音樂:《天空之城》

②製作相關的頭飾教具:國王、貓、水手、馬戲團魔術師、

小偷、老太太、小姑娘、白貓

八、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課前準備:手指遊戲《百變手指頭》

手指遊戲內容:

《百變手指頭》

一個手指頭呀,變變變。變成毛毛蟲呀,爬爬爬呀。

兩個手指頭呀,變變變。變成小白兔呀,蹦蹦跳呀。

三個手指頭呀,變變變。變成小花貓呀,喵喵叫呀。

四個手指頭呀,變變變。變成花蝴蝶呀,飛飛飛呀。

五個手指頭呀,變變變。變成大老虎呀,嗷嗷嗷叫。

2、導入:我使用提問的方式導入,以“貓”“活了”一百萬次和“死了”一百萬來導入吸引孩子們對故事中“貓”爲什麼“活了”100萬次又“死了”100萬次進行猜想讓孩子們培養思維能力。

提問導入:親愛的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帶大家一起來認識一個本領可大的動物,其它的動物們都非常的羨慕它,因爲它活了100萬次。小朋友們你們想知道這是一個怎樣的動物嗎?好了,下面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了一個動聽的故事,故事聽完了,聰明的小朋友們就應該知道本領強大的動物是什麼動物了。

(二)基本部分:

1、教師通過多媒體互動和口授方式進行描述提問。

提問:根據故事設計內容進行的提問,讓孩子們動腦思考。

①故事聽完了,我們聰明可愛的小朋友們你們都知道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②故事聽完了,我們聰明可愛的小朋友們你們都知道故事中都出現了那些人物?

③故事聽完了,我們聰明可愛的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故事中的“貓”是怎麼樣的一隻貓?

2、教師通過多媒體互動和小朋友們一起閱讀進行第二遍故事講述,並進行媽咪÷愛嬰÷÷幼兒園_教案頻道

思考性提問。

提問:根據故事內容,讓孩子們理解和思考主要情節,我所選擇的故事<<活了100萬次的貓>>一共分爲三個部分。

① 第一部分:第一段的內容:小朋友們故事 中有一隻什麼樣的貓,爲什麼它100萬年不會死呢?貓爲什麼一次也沒有哭過?

② 第二部分:第2—8段內容:小朋友們,“貓”成爲了那些人的寵物?“貓”不喜歡那些人,它爲什麼想成爲一隻自由的“貓”?

③ 第三部分:第9—15段內容:小朋友們故事中一羣母貓爲什麼想成爲貓的新娘?可是貓爲什麼不願意?有一隻什麼貓看也不看一眼它?貓爲什麼想待在白貓身旁?故事的最後貓怎樣了呢?

(三)老師組織幼兒開展表演活動,並進行假設性提問。

1、老師組織有能力的幼兒做示範表演,老師故事,讓幼兒進行表演做。

我所設計的過渡語:"故事讀完了,小朋友們下面請一小朋友來飾演故事中的人物。"(老師出示部分頭飾教具,讓孩子們自由選擇頭飾扮演)通過教師講述故事情節讓孩子們做動作表演。

2、教師將幼兒分小組進行故事活動表演。

3、假設性提問:①如果“貓”成了小朋友的寵物,小朋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對中國地圖感興趣,知道中國的南北區域。

理解詩歌內容,瞭解中國南北氣候差異。

有感情地誦讀詩歌,萌發愛祖國的情感。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中國地圖”圖片;“南北大不同”組圖;《我們的祖國真大》詩歌音頻及圖片。

活動過程

出示圖片“中國地圖”,引導幼兒瞭解中國的南北區域。

——這是哪個國家的地圖?

——中國的地圖長得像什麼?(大公雞)

——找一找我們住的地方在大公雞的哪裏?

——這是中國的北方還是南方呢?

——中國地圖上的的“南方”和“北方”以哪裏爲分界線?

小結:中國的地圖長得像一隻雄赳赳氣昂昂的大公雞,以秦嶺、淮河爲界限,分

爲北方和南方。我們住在xx,是秦嶺淮河以x,所以我們住在x方。

出示組圖“南北大不同”,引導幼兒瞭解中國南北氣候的差異。

——在夏季的時候,中國所有的地方都比較炎熱,但是到了秋冬,南北方的差別就很大,一起來看看吧。

——冬天的北方是什麼樣的?人們穿得怎麼樣?

——冬天的南方是什麼樣的?人們穿的怎麼樣?

小結:在冬天,北方非常非常寒冷,經常下雪,人們外出都穿着厚厚的衣服,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的。而南方很少下雪或者不下雪。在最南的地方,即使到了冬天,天氣也不會很冷。

播放詩歌音頻及圖片《我們的祖國真大》,引導幼兒理解詩歌,感知祖國的廣闊。

1.播放詩歌音頻及圖片,引導幼兒初步瞭解詩歌內容。

——有一首詩歌描述了我們祖國南北方的不同,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北方是誰的家?幾月就開始下雪?說明了什麼?(北方秋冬氣溫低)

——南方是誰的家?什麼時候會盛開鮮花?說明了什麼?(南方一年四季氣溫都比較高,四季如春)

——東西南北中的孩子在同一時候,都做了哪些事?

2.出示圖片,引導幼兒感知祖國真大。

——東西南北中是什麼意思?請你在中國地圖上指出來。

——東西南北中的孩子爲什麼能在同一時候做不同的事?

小結:中國很大很大,所以住在中國東邊、西邊、南方、北方、中部的小朋友們在同一時候做的事情也不一樣。比如秋冬時節,南方的廣東、海南天氣還很熱,那裏的小朋友可以游泳;而北方的黑龍江已經很冷,開始下雪,那裏的小朋友可以滑雪;同時西北邊的新疆因爲早晚和中午的氣溫變化很大,所以有圍着火爐吃西瓜的說法。

再次播放詩歌音頻及圖片《我們的祖國真大》,鼓勵幼兒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1.鼓勵幼兒跟讀、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我們的祖國真大呀,你愛我們的祖國嗎?請你帶着熱愛祖國的心情朗誦詩歌吧。

2.組織幼兒分組朗誦詩歌。

附【詩歌】

我們的祖國真大

我們的祖國真大,北方,有冬爺爺的家,十月就飄雪花。

我們的祖國真大,南方,有春姑娘的家,一年四季盛開鮮花。

東西南北中的孩子們,在同一時候,有的滑雪,有的游泳,有的圍着火爐吃西瓜。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通過遊戲活動複習7的組成及加減。

2、運用已有的數學經驗解決購買文具中"一共用去多少錢?"或者"還剩多少錢?"的問題。

3、在操作過程中鞏固看標記記錄的技能。

活動準備:

1、7的加減算式若干。

2、ppt3、師用操作材料一張,幼兒用操作材料人手一份活動過程:

一、要開店師:

我們小朋友即將讀小學一年級,上學時需要各種文具,小猴要開一家文具小超市,你知道哪些文具?開超市首先得去進文具,每種文具進多少呢,小猴請我們小朋友幫他算一算。

老師分別出示各種文具的圖片,和幼兒玩我問你答的遊戲。

師:小猴子,進文具,三角尺,進幾箱?

幼:3+4=7,嘿嘿嘿,三角尺,進7箱。

二、進文具(複習分成和加減)

師:看,這就是文具市場,要答對門上的分和式,文具市場的大門纔會打開。(複習7的組成)我們小朋友一起來幫助小猴吧。

師:文具市場裏有一個一個的倉庫,每個倉庫裏是一種文具,只有答對門上的題才能進到這種文具。(複習7的加減)三、買文具(教師示範按標記記錄算式並運算)1、師:小猴在小朋友的幫助下進到哪些文具?來看看每種文具的價格是多少?

2、師:有客人來了,看看這個小朋友要買什麼?這兩種文具的價格各是多少,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錢?誰來把這個事說一說。

(買了4元錢的剪刀和3元錢的長尺,一共需要7元錢。)師:用一道算式把購買文具的事情"買了4元錢的剪刀和3元錢的長尺,一共需要7元錢。"記錄下來。(4+3=7)教師記錄幼兒講述的算式,學習講述算式中數字與符號表示的意思。

3、師:又有客人來了,看看這個小朋友她手裏拿的什麼?要買什麼?價格是多少,算一算買了這種文具後還剩多少錢?誰來把這個事說一說。

(用7元錢買了4元錢的剪刀,還剩下3元錢。)師:用一道算式記錄購買文具的事情"用7元錢買了4元錢的剪刀,還剩下3元錢。"記錄下來。(7-4=3)教師記錄幼兒講述的算式,學習講述算式中數字與符號表示的意思。

4、師:這裏還來了好多的客人,小朋友請你們也來說一說、記一記。出示操作材料,提出要求,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5、講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能仔細觀察圖畫,瞭解池塘周圍環境的構成,以及它們與池塘的關係。

2、體會圖畫的多重線索。

3、 能按照由近及遠、由部分到整體的順序描述自己的生活環境。

活動準備

1、瞭解郊區與城市之間的區別,見過郊區的美麗風景。

2、知道小青蛙是由小蝌蚪長成的,瞭解青蛙是兩棲動物。

3、遮擋文字的大書。

活動過程

導入活動

1、與幼兒聊聊郊區與市區風景的不同。教師也可以風情一位住在郊區的幼兒介紹自己家周圍環境特點。最後,告訴幼兒,有些地方,即使我們沒有去過,但也可以通過看照片、交談等方式來了解相關的信息。

2、出示封面,指讀書名後,請幼兒說說圖畫中是什麼地方呢?有誰?這是小青蛙的家,叫“池塘”,池塘周圍還有什麼呢?你從哪裏看出來呢?

閱讀圖畫

圖文共讀:遮擋文字,請幼兒描述圖畫信息。在描述後,出示文字進行閱讀。

1、分別閱讀1——14頁。

2、齊分享。

3、帶領幼兒再次瀏覽一遍大書,請幼兒回顧池塘邊分別來了哪些動物,它們跟小青蛙說了些什麼?現在,小青蛙知道池塘外的世界是怎樣的了嗎?

教學反思

本書中每幅圖上都有與下一頁相關聯的部分,動物的身上的果實暗示着它們來自何處。在景物的那一頁裏,畫面的角落裏都畫有下一場景,也預示着下一頁會出現什麼動物,這是這一讀本的一條主線。於是,我在活動中先提問:“誰來了?它身上有什麼?”引導幼兒觀察細節。隨後又進一步拋出預測性的問題:“它可能從哪兒來?你怎麼知道的?”讓幼兒根據線索進行猜想。問題如此反覆出現兩三次之後,幼兒就明白了,每一頁都有通往下一頁的線索,他們就開始主動探索,一翻到新的一頁,他們就能說出:“熊來了,它最愛吃蜂蜜了,下一頁一定有蜂窩。”“蜂窩後面是蘿蔔地,等下小兔子要來了。”當一次次的猜測得到證實後,幼兒的好奇心和閱讀興趣更加濃厚了,對故事情節的發展瞭解得也更深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