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彙總6篇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彙總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1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彙總6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小記者

記者是採訪新聞和寫通訊報道的專職人員,他們藉助各種媒體,採編報道各個領域的信息,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喜愛。幼兒扮演“記者”,體驗接着的工作方式,不僅可以豐富幼兒的社交方式,增長見聞,培養其敏銳的觀察力和挖掘生活素材的能力,而且能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和繪畫能力。

由於幼兒缺乏經驗,在初設這一角色活動或幼兒對採訪目標不夠明確的情況下,教師可以“主編”的身份參與遊戲,讓“小記者”先彙報自己的“採訪對象”,“主編”幫助“小記者”設計“採訪”問題,使“小記者”明確“採訪”主題。爲發揮幼兒之間的互動作用,可二人或三人一組自由組合進行“採訪”。

開設“小記者”活動時,教師首先應爲幼兒拓寬其行動空間,除本班外還可到圓內各班及廚房、保健室、保管室、圖書室等部門“採訪”,甚至還可請家長、社會個部門配合,讓“小記者”的“採訪”範圍擴展到社會……增進起對各行各業的認識,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採訪後,教師應爲幼兒提供“報道”的條件,如:提供紙張、彩筆,讓幼兒繪製“報刊”、提供大紙箱製作的“電視機”,讓幼兒到“電視”裏“報道”“新聞”等。下面列舉一些“採訪報道”的道具材料。

  “攝象機”:

利用玩具攝象機或用形似攝象機的洗滌劑瓶製作。

  “記者行動專欄”:

在顯眼的牆面設立“採訪報道專欄”,貼上大張白紙,讓“小記者”將“採編”的內容,以繪畫的形式呈現給讀者。

  “報刊雜誌”:

提供四開的繪畫紙,“小記者”們自己設計安排版面,共同合作將“採編”來的各中信息繪製在紙上,以“報紙”的形式呈現給讀者,也可將信息描繪在本子上製成“雜誌”。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爲了完成骨幹教師研修班送教到園的任務,筆者設計了本節開放性的語言活動——《小猴出租車》。其中經歷了三次試教。三易課案的過程,讓我飽嘗了磨礪的艱辛和成功的喜悅。

  第一次試教片段回放

教師:小猴開着出租車遇到了大象。爲了讓大象能坐上去,小猴的出租車可以有什麼變化呢?

幼兒(異口同聲):把出租車變大!

教師:你們說得對!小猴的出租車可是輛神奇的出租車呢:他一摁按鈕,出租車就自動“砰——”地一聲變得又高又寬。大象坐上去,覺得一點兒也不擠。看來,小猴的出租車真是太神奇啦!

教師:送完大象,小猴又出發了。這一路上小猴還遇到了許多動物呢。(點擊課件,出示小魚、長頸鹿、蝸牛和刺蝟。)他和這些動物之間又會發生什麼故事呢?和你們組的小朋友一起討論一下。

(教師要求幼兒分組看圖討論,以四個人爲一組。組長拿着一張圖片,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只有極少數孩子參與討論。預想中應該很熱鬧的分組討論活動顯得異常冷清。)

案例分析

在這次活動中,我採用了開放式的導入一一讓幼兒自由創編,自主建構。在活動中,我試圖通過反覆暗示出租車的“神奇”來打開幼兒的思路,鼓勵幼兒自由想象,並通過“大象”這一具有鮮明形體特徵的動物來吸引幼兒對於改造出租車的大膽想象和闡述。然而,我示範講述了大象是如何坐上出租車的情節後,幼兒創編中模仿的痕跡過重。教師的“示範”實際上侷限和阻礙了幼兒的自主想象和自主語言建構。幼兒在活動中沒有能夠大膽地想象與創編,活動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討論中幼兒也顯得膽怯,沒有設想中的激情。試教結束後,我在同伴(研修班學員)的幫助下對活動進行了調整:教師不再示範講述小猴如何改造出租車,鼓勵幼兒自己創編情節;以“神奇”爲線導入活動,打開幼兒的思路;在分組活動時,讓幼兒每組相對靠攏,注意幼兒能力強弱的搭配,方便幼兒討論。

  第二次試教片段回放

教師:你們見過什麼神奇的東西嗎?

幼兒1:我有一個溜溜球,每次一轉就會發出紅色的光。

幼兒2:我看過魔術師的表演,會從帽子裏變出小鳥呢。

教師:哦,會變化的東西都很神奇。小猴的出租車就很神奇。一天,小猴開着出租車遇到了大象。你們猜猜大象會不會坐小猴的車子呢?

幼兒(齊):不會!

教師:爲什麼他不願意坐呢?

幼兒1:大象太胖了!

教師(神祕地):別忘了,這可是一輛神奇的出租車啊。

幼兒1 (興奮地):會變大!會變大!

(老師沒有迴應.接着說下去。)

教師:其實,這一路上小猴除了遇到大象,還遇到了許多動物呢。(出示小魚、蝸牛和刺蝟。)他和這些動物之間又會發生什麼故事呢?和你身邊的朋友討論一下。一路上,小猴遇到了誰?小動物會不會上他的車?小猴的車是怎麼變化的?

四個幼兒爲一組,圍在桌子旁,針對老師的提問進行討論。

教師:討論好了嗎?哪一組的組長先來發言?

(幼兒沉默了。)

案例分析

改進後的活動延續了第一次活動中對“神奇”的描述,並將之擴展。這部分的改進起到了較好的效果,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被充分調動起來。在分組討論時讓幼兒隨意地圍着圖片交流,也使課堂氣氛顯得輕鬆起來。然而,活動依然存在一些問題。1.由於過於強調不示範講述,活動顯得流於形式:在幼兒激動地大喊“會變大!”時教師甚至故意忽略幼兒的表達慾望。 2.在分組表述過程中,教師佈置的任務量過大:“遇到誰?會不會上車?車會怎麼變化?”實際上,在沒有任何鋪墊的情況下,幼兒尚不能完整講述前因後果。我們意識到,讓幼兒自主建構需要基礎,需要教師恰當的提問並對問題進行剖析。我再次將活動課案進行了調整:教師與幼兒共同分析討論小猴遇到的幾個有代表性的動物體態特徵,鼓勵幼兒說出動物們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將提問分解爲三個層次,幫助幼兒梳理故事的前因後果。

  第三次試教片段回放

教師:小猴開着出租車,一路上遇到了大象、長頸鹿、小刺蝟還有小魚。他們會不會坐小猴的出租車呢?爲什麼?

幼兒紛紛搖頭:不願意。

教師:大象爲什麼不願意上車?

幼兒1:大象太胖了!

教師:大象坐不下,所以不願意。那小刺蝟呢? (依次解決三個動物的問題,分析原因。)

教師總結:看來小動物們需要的是一輛神奇的出租車呀!

1.教師:小猴要怎麼改造他的出租車才能讓小動物滿意?我們幫他想一想吧。 (分組討論。幼兒隨意地圍坐在小動物圖片周圍。)

2.幼兒代表發表意見。(依次表述幫小猴想什麼方法以適應小動物。)

3.經過你們的改造,出租車變成了一輛神奇的出租車。我們一起來邀請小動物們上車吧。(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4.送完了第一批客人,小猴開着神奇的出租車又出發了。一路上又遇到了許多動物(選一張動物圖片)。想一想小猴會用他的神奇出租車怎麼幫助他們?這次要講清楚小猴遇到了誰?說了什麼話?發生了什麼事情?又是怎麼解決的?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講一講,也可以講給老師聽。(幼兒個別講述,教師指導。)

案例分析

第三次試教活動延續了第二次的活動構想。但在環節中更凸顯了細節的處理。比如在創編之前,鼓勵幼兒說出動物們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又比如講述過程由簡到難,由分散到集中。改進後的講述活動分爲了三個層次:由理清動物與出租車之間的問題,到想辦法改進出租車,激發幼兒想說的慾望,再到教師與幼兒集體講述,幫助幼兒習得創編故事的技巧,最後自由創編講述,實現了讓幼兒想說、敢說、有機會說的目標。幼兒在活動中表現出積極的互動,並願意大膽地表述。相較於第一、第二次的試教,第三次在不斷改進後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案例反思

語言活動離不開幼兒的講述。幼兒“想不想說、會不會說、說得好不好”是衡量一節語言活動是否成功、是否高效的核心所在。《綱要》強調,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因此,“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要將幼兒帶人情境,“引導幼兒樂意與人交談,能清楚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

在活動課案連續三次的打磨與改進中,我領悟到,教師的教學方式不僅要滿足於“教”的需要,更要滿足“學”的需要。幼兒的學習狀態是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的依據。

首先,在以幼兒講述爲基礎的語言活動中,教師要及時提煉幼兒的語言要點,幫助幼兒理清思路,精煉幼兒的語言,讓幼兒掌握表述的方法。教師在與幼兒的問答和迴應中要靈活機智,適當總結,有效整合,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其次,在語言活動中教師要不斷強化幼兒的成就感,鼓勵幼兒表述,激發他們講述或創編的激情。只有教師以“學”導“教”,巧妙地構思,根據幼兒的需要和能力合理地安排環節,積極地與幼兒語言互動,才能激發語言教學活動中思維的火花,才能讓孩子們真正地“有話可說”。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內容:古詩《絕句》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美好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在給詩配畫的基礎上理解古詩的內容,學會整首吟誦。

3.採用字圖搭配的方法理解動詞“鳴”、“上”、“含”、“泊”的含義。

活動準備:課件、掛圖、畫有古詩內容的小圖片、字卡:鳴、上、含、泊。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師幼自由交流認識的飛禽引入課題。

2.教師利用課件引導幼兒簡單瞭解黃鸝和白鷺:黃鸝:羽毛的顏色非常好看,經常站在樹枝上展示它動聽的歌喉。白鷺:是一種水鳥,會用嘴捉魚,當它們成羣的飛上天空的時候,經常是排成一行。

3.師幼一起或請個別幼兒朗誦這首關於黃鸝和白鷺的古詩《絕句》。

二、展開

1.前兩句採用幼兒給詩配畫的方式,引導幼兒理解內容。

老師朗誦“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請幼兒根據自己對詩句的理解和想象畫出這兩句的意思,並請幼兒解釋其含義。(兩個黃鸝在翠綠的柳枝上鳴叫,白鷺排成一行飛上晴朗的藍色的天空。)

2.後兩句採用看大掛圖的形式,理解其詩句的內容。

(1)“窗含西嶺千秋雪”。西嶺:是一個地方的名字;千秋雪:一年又一年,幾千年都化不了的雪;窗含:從窗戶裏向外望去,這些景色好像含在窗戶裏一樣。幼兒用手勢當作“小窗戶”,看一看西嶺的千秋雪是不是含在你的“小窗戶”裏了。

(2)“門泊東吳萬里船”。東吳:是一個地方的名字,離這裏有幾萬里路,這些船有將要駛向東吳的,也有從東吳來的,都停在這裏;停也叫停泊,或者直接叫一個字“泊”;門外停着將要駛向幾萬裏外東吳的船和從萬里東吳駛來的船。

3.老師示範朗誦並演示操作活動教具,請幼兒完整欣賞古詩。

4.教師採用字圖搭配的方法,幫助幼兒理解古詩中的動詞。

鳴:鳥的叫聲;上:飛上;含:向外望去,西嶺的景色好像含在窗戶裏一樣;泊:停泊、停靠。

5.知識拓展:古詩是描寫人物的還是描寫景色的?哪個季節的景色? 你是從哪裏知道的?作者是誰?他爲什麼要寫這首古詩?

三、結束

幼兒自由朗誦學過的古詩。

大班語言領域活動:反義詞

大班語言領域活動:反義詞

一 活動目標

1、對實物,圖片的觀察比較,使幼兒初步理解反義詞的含義。

2、發展幼兒思維敏捷性和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

3 、學會正確運用反義詞

二 活動準備

1實物:娃娃,書,糖,藥

2多媒體課件

三 活動過程

1、通過實物引導幼兒理解反義詞的含義

(1)出示寶貝盒引起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了一個寶貝盒,裏面住着很多對好朋友,老師請一個小朋友來摸寶貝。

(2)請幼兒觀察比較老師和小助手有什麼不同。引導幼兒說出高矮,長短。

師:像高矮,長短這樣意思相反的詞叫做反義詞。

教師與幼兒以摸寶貝的方式,利用實物,各種器官,理解什麼是反義詞。

如娃娃,引導幼兒說出大小;如書,引導幼兒說出厚薄;如聽拍手速度,引導幼兒說出快慢

3、請幼兒說說自己還知道什麼反義詞。

4、利用幻燈片圖片,玩遊戲“找相反好朋友”。並讓幼兒用反義詞正確表達

5.師幼互動遊戲“和我說的做的不一樣”,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

6.帶小朋友出去找反義詞。

師:總結:小朋友們,只要我們有一顆善於發現的心,我們就能在生活中找到很多反義詞,那現在老師帶你們出去找反義詞,看哪個小朋友找到的反義詞最多。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一、教學目的

1、 通過一系列遊戲,複習漢字紅、黃、綠、黑、白、藍、紫等漢字。

2、提高幼兒閱讀的興趣,學會大聲地齊讀、一問一答的方式朗誦兒歌。

3、幼兒根據個人經驗,進行兒歌創編,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

二、教學準備

兒歌一首、圖案卡片、紅、綠等漢字卡片(一面是顏色字體、一面是黑色字體),畫有七種顏色的衣服的圖片。

三、教學過程

(一)引出課題,激發幼兒的興趣。

老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嗎?今天有許多的朋友來看我們,可是不知道你們還認不認識它們?如果你們還認得它們,它們一定會非常開心。現在,我們就把它們請出來好嗎?(好)(教師逐一出示各色的表示顏色的漢字、貼在黑板上,幼兒可自由讀出)。

(二)遊戲部分

1、配對

老師:現在,漢字寶寶要和小朋友玩一個遊戲,叫做配對。這些漢字寶寶來的時候都穿着漂亮的衣服,紅字穿着紅色的衣服、綠色穿綠色衣服……但後來它們在一起玩時,把衣服混在一起,現在請小朋友幫忙,幫它們把自己的衣服找到,找到後放在相應的字卡的下面。

2、讀一讀,猜一猜

老師:現在老師要請小朋友來看一些漂亮的圖片,可是我不知道這些卡片到底畫了什麼,不過彆着急,在卡片的背面都寫着它們的名字,只要小朋友讀一讀,就知道上面到底畫了什麼,請個別幼兒站起來,讀出一張卡片上的漢字。讀出後教師將卡片翻過來和全體幼兒一起觀看背面的圖案,檢查讀得是否正確。

(三)閱讀部分

1、閱讀圖件並茂的兒歌。

老師:現在,老師要請剛纔這些漢字寶寶到我的兒歌裏來,這道兒歌的題目叫《顏色歌》,老師先讀一次給你們聽,等一會兒請小朋友來念。

教師將寫有兒歌的紙展開,並在空白處貼上圖片,慢速地範讀1次後,請全體幼兒大聲朗讀1次。

2、閱讀純文字的兒歌。

老師:現在老師要把卡片反過來,請你們注意看,你們會不會念?(教師將圖片反過來漢字朝上貼在空白處,幼兒集體齊讀1次,再分成男、女兩隊邊拍手邊一問一答的輪讀1次)。

(四)、改編兒歌

1、遊戲:開火車

老師:我們知道,世界上的各種各樣的東西都有自己的顏色,除了兒歌當中的東西,那麼還有哪些東西是紅的、綠的呢?……下面我們來玩一個開火車的遊戲,老師問什麼?你們答什麼?從××小朋友開始,一個接一個輪流下去。(老師問什麼紅?幼兒回答“××紅”或什麼白?“××白”等)。

2、教師示範改編

老師:小朋友真能幹,回答的又對又快,老師也想來玩一玩,現在你們問,我來答願意嗎?好,請你們問,我來答吧。(幼兒根據兒歌順序來問老師)

老師:你們瞧!老師在邊問邊答的遊戲中,編出了一首新的兒歌,誰願意來念一念這首新兒歌。

3、幼兒創編

老師:你們想不想編兒歌呢?(想)好,現在請你們自己一個人跟旁邊的小朋友一起,動動腦筋,把剛纔小朋友遊戲時講的、也可以用自己想到的東西編進兒歌裏,編好了輕輕的念給旁邊的小朋友聽一聽。

老師:誰願意把自己編好的兒歌大聲的念給大家聽一聽、比一比,誰編的兒歌最棒。(幼兒上前面來大聲的念兒歌)

(五)結束

老師:今天顏色漢字寶寶可高興了,誇小朋友真聰明,幫它們找到了這麼多的朋友,讓我們帶它們到外面看看它們的朋友吧。(幼兒走出教室)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設計背景

寒冷冬季,教室玻璃窗上時常會出現一些水霧,幼兒用嘴吹一下 ,那些水霧變得更明顯,用手指摸會清楚的出現一些印記。於是早上入園孩子們總圍到窗子邊很好奇地對着玻璃吹氣,接着用小手畫畫,玩得非常開心。我想:孩子們對這現象很感興趣,設計一堂科學活動《水的變化》,他們會有更大的積極性。於是,我設計了這堂科學活動《水的變化》。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知道水的三態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換。

2、幼兒對科學探索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樂於發現平時生活中有趣的科學現象。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5、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教學重點、難點

觀察、感知水的三態及三態的變化條件

活動準備

冰、水、酒精燈、燒杯、酒精爐架、夾子、火柴

活動過程

1、開始環節

根據幼兒平時發現的生活現象,即是:玻璃窗上在冬季的早晨是霧濛濛的,在霧濛濛的玻璃上可以畫畫。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啓發幼兒思考:爲什麼會有這種現象?是什麼季節纔會有這種現象?

2、基本環節

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問題的情況小結:我們吹出的熱氣遇到玻璃上的冷空氣,就會凝結在玻璃上,形成一層水汽。然後出示實驗需要的器材,引導幼兒在老師的提醒下猜猜會出現什麼情況,然後教師用實驗驗證,引導幼兒探索。實驗過程:用夾子取一塊冰放在燒杯中,請幼兒仔細觀察,然後用火柴點燃酒精燈,把裝了冰的燒杯用酒精爐架固定,請幼兒觀察冰慢慢變成水,然後蒸發的過程。

3、結束環節

教師總結實驗結果:燒杯裏面的冰慢慢變成水,然後水慢慢蒸發,燒杯裏面有水蒸氣冒出來,用一個燒杯收集起來,水蒸氣又變成了水,然後把水放到冰箱裏面,又變成了冰地這個循環的過程

教學反思

在這個教學活動中,幼兒產生了極大地興趣,由於這個現象是幼兒在平時生活中遇到過的,幼兒比較熟悉,在教師的講解和實驗過程中,幼兒對這個產生這個現象的原因有了一定的瞭解,對水的三態可以轉換有了一定的瞭解,互動也比較好,能夠根據老師的提醒積極思考。但是在整個活動過程中,由於酒精燈,燒杯,火柴,對於幼兒園的孩子來說都比較危險,幼兒不能動手自己操作,需要有家長或者老師的陪同或者幫忙,所以缺乏自己對該活動的實際的操作,實際感受,也許幼兒的世界中,對水的三態變化還不是完全懂,在後續的活動中,可以請家長參加,幫助幼兒完成,相信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中,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幼兒能夠充分理解,能夠使幼兒對科學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並能夠積極探索,在平時生活中能夠仔細觀察,自己發現生活中的科學想象,嘗試用自己的方法理解並接受,提高幼兒自主學習的能力。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認識1~10的序數,學習確定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2、掌握序數詞,會用第幾準確地表示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3、認真聽清楚各項活動的規則,用過的物品能歸還原處。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材料準備

1、幼兒人手一本《幼兒園課程指導.數學》。

2、小黑板一塊,粉筆若干。投影儀

活動過程

1、發放《幼兒園課程指導.數學》,幼兒人手一本。

2、集體活動

(1)按數拍手。

“我們來聽數拍手,我報幾你們就拍幾下。”

(2)認識序數。

老師在投影儀上出示書畫面。“有幾張小椅子,椅子上有幾個小朋友?第幾張椅子是空着的?我們按順序說說空着的小椅子的位置。”教師手指第三張空椅子。“這是第幾張空椅子?誰會用一個數字來表示這張小椅子的位置?”“你在這裏寫上‘3’表示什麼意思呢?”“我們平時還可以用‘3’來表示什麼?”“現在你知道數字有幾個用處了嗎?”(表示物體的位置,表示物體的數量。)

“能在每張空椅子上都寫上一個數字來表示它們的位置嗎?”老師蓋着第三第六第九張空椅子。“誰能說說,哪幾張椅子不見了?你又是怎麼發現的呢?誰幫助你一看就知道第幾張椅子不見了?”

3、分組活動。

數數第幾張椅子是空的。

“說說範樣上每張椅子的位置,看看第幾張椅子沒人來,是空的,請你把能表示空椅子位置的數字寫在書上,邊做邊講,第幾張椅子是空的,做完後說說哪幾張椅子是空的。”

教師巡迴指導。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讓我瞭解了孩子對數學都很薄弱,爲了能夠使他們對數學感興趣,我準備在以後的數學活動中多加遊戲,做到讓幼兒在玩中樂、玩中學的目的。真正讓幼兒成爲學習的主人,不斷提升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