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舞蹈教案三篇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舞蹈教案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9W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舞蹈教案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舞蹈教案三篇

幼兒園大班舞蹈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秧歌基本步伐

2、知道秧歌是一種傳統的民間活動,感受秧歌熱鬧、喜悅的舞蹈特性。

活動準備:

1 、舞蹈錄象、錄音資料

2、秧歌道具手巾花、綢帶等

3、十字步圖譜

活動過程:

一、觀看錄象,東北秧歌,引出課題

1、師提問 :有誰能告訴我這個舞蹈的名稱?錄象中看到了什麼?(師小結:秧歌舞最早流行在東北,東北地區的人們在喜慶的日子裏,就會用扭秧歌的形式來慶祝,後來我們江南的人們把秧歌改變成地方秧歌,因此手裏的道具呢,用的最多的是阿姨們用手絹花,叔叔們呢則用綢帶。)

2、在看一次,提出要求:仔細看,試着學一學。(試試手,腳的動作)

二、 學習秧歌十字步

1、師:今天我們也來學一學秧歌的基本步伐,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秧歌十字步”(出示秧歌十字步大圖示,爲幼兒講解圖示的看法,並讓幼兒試着看圖自己先走一走,老師指導 理解圖譜意思 )

2、老師示範秧歌步動作

秧歌步:第一拍,左腳起步向前交叉方向走,第二拍,右腳向前交叉方向走,第三拍,左腳向後交叉方向走,第四拍,右腳向後交叉方向走。注意,準備的時候,雙腳站在小腳印上,走步時,可以根據圖譜上的口令提示走。注意腳步和顏色的對應。

3、幼兒學習秧歌十字

師:小朋友們彆着急,我們隨着秧歌十字步圖示,老師和小朋友一起來學習,很快就能學會了!

幼兒人手一塊十字步圖譜,幼兒練習老師觀察輔導.

鼓勵幼兒跟隨音樂邊唱邊練習秧歌十字步,老師個別輔導。

4、小朋友們快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道具,手巾花、綢帶。男小朋友拿綢帶,女小朋友拿手絹花,今天老師還請來了幾位奶奶,她們也是扭秧歌的高手,現在我們請奶奶跟我們一起跳起來。雙手自由舞動聽音樂練習。

三、小朋友們跳得真好,讓我們回家表演給爸爸媽媽看好嗎?

幼兒園大班舞蹈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受旋律優美的意境,願意用語言和動作表達自己的感受(教師在整堂教學活動中,更傾向於幼兒的動作和感受音樂中節奏的快慢)

2、模仿小精靈的動作,嘗試有節奏的舞蹈(“模仿”更多傾向於小班幼兒,並且對於大班幼兒和整堂活動的設計,教師關注的幼兒根據畫面做動作,並進行表述)

變爲:

1、聆聽《森林狂想曲》樂曲,感受節奏和動作的快慢

2、觀察圖譜,嘗試根據畫面做動作,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森林狂想曲》片段、多媒體課件、小精靈圖片

  活動過程:

一、 傾聽樂曲,表達感受

1、在樂曲中,你聽到了什麼?

幼:小鳥的叫聲 師迴應:小鳥是怎樣唱的?

幼:小雞 師迴應:同樣是叫聲,但你們聽到的叫聲的動物是不一樣的!

播放第二遍:師:這可能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幼:森林

幼:小河流旁

師:爲什麼是小河流 幼:我聽到了河流的聲音

2、藉助遊戲‘神奇的魔法棒’,試着在音樂旋律中,有節奏的擺動身體

播放第三遍音樂,師:現在我們跟着魔法棒一起來擺動我們的身體吧,再次感受音樂有什麼不一樣?

3、說說樂曲帶給自己的感受

幼:很開心 師:擺動身體時,你把自己想象成了什麼?

幼:像小河流 師追問:你覺得你像一條怎樣的小河流

小結:原來這一首好聽的音樂,讓我們想到小鳥在天空嘰嘰喳喳的叫着,小河潺潺的流動着,讓我們聽的人感覺到美妙。

4、介紹歌名

在第一環節中,教師的機智巧妙從容的迴應幼兒的回答這一點讓我受益匪淺,但是教師在這個環節中主要的目的在於讓幼兒聆聽音樂,讓他們感受音樂的美妙及聽後用身體做個簡單的舞動,但是教師在這環節中給自己及幼兒兜了一個圈纔回到用身體舞動,其實可以簡單的設爲:

改變後:

1、播放第一遍:帶來一首樂曲,我們一起來聽一下吧?好聽嗎?

2、第二遍:聽了樂曲後,你想做什麼

3、第三遍:聽了這首樂曲後,我們用我們的身體也隨着音樂跟着跳舞吧,引導幼兒用身體進行簡單的舞動

4、介紹歌名

二、 觀察圖譜,嘗試表演

1. 播放音樂,美妙的音樂把精靈也吸引過來了,在看看他在幹嘛?

幼:她在舞蹈

師迴應:你怎麼看出來他在舞蹈?教師“小步遞進”的給予幼兒進行引導,讓幼兒仔細觀察圖譜中的動作

2、他們是怎樣跳舞的?(鼓勵幼兒學一學)

師:看看小精靈做了哪些動作?(讓幼兒進行動作表演)

幼兒表演時,教師細化動作(在教師細化動作同時,教師並不是作爲主導,而是一而三的引導幼兒自己觀察圖譜,來總結動作的優美,這是我喜歡的一點,教師並沒有高控,而是多次請幼兒進行上了表演,讓幼兒與幼兒之間進行相互比較,作爲總結出動作的優美化)

師:有些人動作是這樣的,有些人動作是那樣的!——引導幼兒動作統一

師:你們覺得圖譜上哪個更像?

幼兒再次觀察圖譜

師:除了手臂不一樣,還與剛纔圖譜上的哪裏不一樣?(讓幼兒觀察到小精靈的眼睛方向不一樣,我無不感嘆,教師在動作上盡然能細化到一個眼神的變化,更加培養了幼兒細緻觀察的能力)

3、播放音樂,幼兒再次感受動作的變化

師:除了不同動作的變化,你還發現了什麼?

幼:後來慢慢的動作快了

追問:哪裏變快了?你覺得哪個動作開始快了?引導幼兒知道動作快慢的節奏和傾聽第一套動作過後的節奏開始逐漸變快

師迴應:原來一樣的'動作能變成不一樣的節奏

提升:不同的動作加上有節奏的變化,就會讓舞蹈變得更加好看

三、 延伸,引發創造

1. 如果你也有個小精靈,你想讓他跳出怎樣的舞蹈?(自由創編)

教師在最後這個活動中,並沒有開展,首先這堂教學活動的目的在於讓幼兒觀察圖譜,並將重難點放在了細化動作,將動作做的更加優美,如再次進行此環節,就覺得剛纔的活動就顯得毫無意思,因爲創編是幼兒自由想象,並非要求幼兒將動作做的細化優美,而是進行種想象的創編,對上個環節來說沒有實在的意義!教師在現場活動中改變了一定的策略,而是提供圖譜,讓幼兒在區角中操作,進行動作的設計

2. 提供圖片,鼓勵幼兒在區角圖片進行探索和嘗試

整堂教學活動教師在第二個環節上筆墨下的非常多,更加的關注了幼兒的動作,用四張簡單的圖譜動作,看似簡單,但是在4張圖譜中的細微變化,培養了幼兒的細微觀察能力,把舞曲的節奏變化和四個簡單動作相互結合,更好的讓幼兒感受音樂的美妙。教師在引導幼兒觀察圖譜中,用了許多策略:一是出示圖譜,養成他們細緻觀察的習慣,二是用語言進行引導及提升:原來我們這些美麗的動作通過我們越仔細的觀察出來的動作越好看!

幼兒園大班舞蹈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舞蹈《小紅花》,培養幼兒學習舞蹈的興趣;

2、培養幼兒大膽的表演及表現能力;

  教學重點:

分段教學時注意引導幼兒區分不同的動作用不同的表情去表現。

  教學難點:

用舞蹈表情、動作來表現對4-5歲幼兒來說有一定的難度。

  教學重難點克服方法:

故事說明法、語言引導法、鏡面示範法、分組教學法、鼓勵表揚法、教學遊戲化等等。

  教學準備:

1、課前組織幼兒觀看圖片

2、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熟悉樂曲,瞭解舞蹈情節

1、聽樂曲跟老師做基訓動作(舞蹈準備動作),既熟悉樂曲,又舒展身體。

2、教師講述舞蹈情節

3、教師放樂曲引起幼兒的興趣。

  二、分段欣賞舞蹈,分解練習動作

①引導幼兒運用不同的神態及動作來表現

②給幼兒音樂,並讓他們分組表演,教師及時給予評價。

  三、完整地跟隨音樂的跳舞

1、教師提醒幼兒根據樂曲變化做出相應的動作,並注意舞蹈動作的合拍,協調。

2、教師表揚有創造力的幼兒,並請他們將創編的躲藏動作及表現的恐懼神態表演給大家看。

3、,共同進行遊戲。在樂曲結束時,教師的追捉形式督促幼兒迅速回到自己的位置。

  四、教師評講並與德育相結合

1、教師再一次鼓勵和肯定大膽表演舞蹈動作的幼兒,要求幼兒在以後的學習中都可以表現出這麼豐富的表情和靈巧的動作。

2、在歡快的音樂中結束舞蹈《小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