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幼兒園小班教案集合7篇

【實用】幼兒園小班教案集合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2W 次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幼兒園小班教案集合7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秋天到了,樹葉一片片的從樹上飄落了下來,孩子們外出遊玩總能撿到漂亮的樹葉,每片樹葉的不同使他們體驗了快樂,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孩子們多“葉子”這一主題很感興趣,在主題中通過對葉子的種類、形狀、顏色的觀察,通過各種豐富的葉子遊戲,也通過對葉子的聯想,我們使孩子在秋天落葉的情境下自然放鬆的收穫學習着。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感受秋天落葉的自然現象。

2、學說故事中的短句:“樹葉,你當我的ⅹⅹ好嗎?”

3、樂意用動作語言表達故事情節,初步感受文學作品的美。

4、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

5、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課前帶幼兒到戶外觀察秋季景色,進行拾落葉、觀察秋蟲等活動。

2、貼絨圖片,大圖書一本、樹葉頭飾一隻。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1、師一邊拋灑落葉一邊說:

“秋天到了,秋風吹來了,樹葉寶寶從大樹上飄落下

來,飄呀飄呀會落在哪裏呢?小朋友猜猜看?”鼓勵幼兒自由發言。那麼小樹葉到底飄落在哪裏呢?老師帶來了好聽的故事《秋葉飄》,小朋友認真聽就知道了。

二、老師結合貼絨教具,講述故事

提問:小朋友聽到了嗎?樹葉到底落在了哪裏呢?幼兒自由發言。

三、分段理解散文,鼓勵幼兒能用相應的動作表現出來。

1、樹葉落在了哪裏?(草地上)。誰過來和樹葉說話了?(小蟲)。小蟲想把樹葉當作什麼?(小屋)。共同學說對話:

“樹葉,你當我的ⅹⅹ好嗎?”

師幼扮演角色:幼兒學小蟲爬到老師處說:“樹葉,你當我的ⅹⅹ好嗎?”,“好的,好的!”。小蟲是怎樣把樹葉當作小屋的?(躺在樹葉下面),做出躺的動作幫助幼兒理解。

2、樹葉落在了哪裏?(溝裏)。誰過來和樹葉說話了?(螞蟻)。螞蟻想把樹葉當作什麼?(小船)。共同學說對話:“樹葉,你當我的ⅹⅹ好嗎?”

請4 個小朋友分別扮演角色學說對話。如果你是小螞蟻,你會怎樣坐在樹葉上,我們一起試試。

3、樹葉落在了哪裏?(河裏)。誰過來和樹葉說話了?(小魚)。小魚想把樹葉當作什麼?(小傘)。共同學說對話:“樹葉,你當我的ⅹⅹ好嗎?”

幼兒一起模仿相應的動作。

四、完整講述故事

利用大圖書和幼兒一起完整講述故事,重點讓幼兒學說故事中的對話。

五、拓展延伸:

樹葉飄呀飄,除了它落在草地上、溝裏、河裏還會落在哪裏呢?我們一起來做一片樹葉,想飄到哪就飄到哪?

活動反思

孩子們天真無邪,最愛做遊戲了。因此我運用遊戲導入,收到良好的效果,課堂氣氛特別的好,孩子們也非常感興趣。創編故事的環節,先讓孩子們嘗試着通過動手操作、討論後,講述故事,打破了教師首先示範講述的傳統教學模式。活動中孩子們討論得很熱烈,動手的慾望特別強,直到老師請小代表上臺講故事時,有的孩子們還在意猶未盡的動手拼擺。通過這種形式,不僅充分讓孩子們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還增強了孩子們之間的合作意識。

通過這次活動我感覺到語言活動教學中爲幼兒營造了一個優美的語言環境,通過多種活動讓幼兒體驗理解作品,如用自編的動作、繪畫等表現出來他們感受語言美和意境美,達到教學目的。爲他們提供了豐富的感知空間,讓他們享有更多的思考空間.,活動中孩子是主角,孩子與同伴,老師與孩子形成了學習共同體,相互評價、相互學習、分享經驗、分享智慧,共同提高。尤其對這些具有具體形象性思維的孩子來說,直觀的展示與交流,老師專注的傾聽與認可,爲他們的成長營造了積極、健康、支持、溫馨的環境。讓這堂語言活動課成爲一個非常有生命力的活動,這樣的活動帶來了幼兒發展的自主性和能動性,爲每位幼兒完整地獲取知識提供了條件,爲每一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創造了機會。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研究要點目標]:

1、教幼兒在各種圖形的紙上用樹葉,花片粘貼成書籤,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審美能力。

2、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和創新能力。

[研究過程]:

一、引出課題。

幼兒聽音樂學小樹葉飛進教室,音樂停小樹葉飄到地上。(幼兒坐到座位上)問:小樹葉們飄到哪裏去了?(草地上,池塘裏,房頂上)(出示範例):有一片小樹葉飄到了紙上變成了漂亮的書籤,你們也想變成美麗的書籤嗎?我們一起動手打扮自己吧!

二、講解示範。

1、把紙剪成自己喜歡的形狀。

2、任意選擇自己喜歡的樹葉,並將花片塗上漿糊粘貼在紙上。

3、用水彩筆在紙的空白處添畫上美麗的圖案。

4、在書籤的上方打一小孔,把紙繩穿入打好結。

三、幼兒操作。

書籤不要剪得太大,貼樹葉,花片時應整片葉子塗上漿糊後再貼,打孔時不能太大,能力弱的幼兒請老師幫忙。

四、講評。

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大家選出最好的作品陳列出來,然後互相交換書籤。

[研究結果]:

活動中大部分幼兒能夠積極動手參與,只有幾名年齡較小的幼兒在穿孔時是老師幫忙完成的,而且都能夠把自己的作品進行介紹。

幼兒園小班節奏遊戲:會動的身體

一、活動目標

1、在遊戲中初步感受節奏的變化。

2、樂意跟着老師一起遊戲,體驗愉快的情緒。

二、活動準備

1、會唱歌曲《頭髮肩膀膝蓋腳》

2、有快慢節奏的背景音樂

3、鼓一隻

三、活動過程

1、引出

師:今天,我們來了那麼多客人老師啊,我們先跟客人老師打招呼吧。

師:我們班的寶寶可是都很能幹的哦,我們來爲客人老師唱首歌《頭髮肩膀膝蓋腳》。

2、語言遊戲《在哪裏?在這裏》

(1)引導幼兒幼兒說出歌曲中所唱的身體的各部位。

師:剛纔歌曲中唱到了我們身上的哪些地方啊?

師:好,那請你們用手指指看。

(2)教師有節奏地提問,幼兒根據節奏回答得有快有慢,並且一邊回答一邊用手摸摸相應的部位。

師:你的眼睛在哪裏?(頭髮,肩膀,鼻子……)

幼:我的眼睛在這裏!

3、跟着小鼓有節奏地進行遊戲

(1)引出小鼓

師:這是什麼呀?

師:哦,是一個小鼓,這個小鼓還會唱歌呢。誰能讓小鼓唱起歌?(請3-4名幼兒嘗試讓小鼓“唱歌”)

(2)引出小手進行節奏遊戲

師:小鼓今天來到我們班是想和我們的小手做朋友的,那小手都有哪些本領呢?

師:看看胡老師的小手在幹什麼?(爬呀爬、捏攏放開、拍手、拍肩……)

師:哇,小手有那麼多的本領,那趕緊和小鼓做個遊戲吧。小鼓唱歌唱的慢慢的,小手也要慢慢地做動作,如果小鼓唱得快快的,那我們的小

手也要快快地做動作。大家的小手準備好了嗎?

(3)引出小腳進行節奏遊戲

師:我們的小手那麼能幹,還和小鼓做了這麼好玩的遊戲,我們的小腳想不想做遊戲啊?

師:小腳會幹什麼呢?(跺腳)

師:原來小腳可以跺跺跺,那我們也來和小鼓做遊戲吧。注意哦,耳朵聽仔細拉,小鼓唱歌可是有快有慢哦,小腳也要跺的有快有慢。

4、在手腳會節奏遊戲的基礎上,學動身體

師:我們的小手小腳會做遊戲,我們的身體也會動哦,你們看,老師的身體還會跳舞呢。

師:瞧,我可是聽着音樂做動作的哦,我一下子快快的,一下子又慢慢的。你們想不想試一試啊?

5、結束

在背景音樂下,教師帶領幼兒有快有慢地走出活動室。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激發幼兒繪畫的興趣,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創造力,鼓勵幼兒大膽地表現。

引導幼兒練習畫圓。

引導幼兒能用3種以上的顏色大膽表現。

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後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能呈現自己的作品,並能欣賞別人的作品。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畫圓的技法、塗色、對圓形的聯想。

教學難點:調動幼兒的繪畫熱情;

讓幼兒形象地認識“圓”的同時如何較有美感地畫出其心目中理解的“圓”;

能畫出圓的簡單組合形態。

活動準備

包裝神奇的泡泡液;水彩紙;水彩筆;

活動過程

引入時採用孩子常玩的“吹泡泡”遊戲爲導線,直觀地引出“圓”這一主題。爲了打破教師講、幼兒聽的舊模式,採用了導入、合作、交流、巡視、評價的教學模式,並貫有神祕感、激勵、啓發等手段,使整個活動的教學方法具有靈活性和多樣性的特點。同時,改變了以往傳統的運用範畫教學的模式,不出範畫,少做完整示範,以問答的形式引導孩子的自主性,給孩子以更多的想象空間。

一、引導幼兒進入主題。(神祕的語氣)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件神奇的寶貝,你們想不想看看呀?”(想)

二、引導幼兒認識“圓”並啓發孩子對“圓”展開聯想。

展示裝扮後的“泡泡液”並用神祕的語氣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打開泡泡液並吹出很多泡泡調動幼兒的情緒,在幼兒興奮的同時邊吹泡泡邊讓幼兒觀察並提問。“快看!快看!圓圓的泡泡有的大有的小,它們都像什麼呀?”

“那邊有兩個調皮的泡泡抱在一起了,變得像什麼呀?”(葫蘆)“哦!快看!還有一個大圓泡泡周圍粘着一圈小圓泡泡,又變得像什麼呢?(花)啊!這朵花可真漂亮呀!再看看它還像什麼?像不像飛碟呀?(像)

三、引導幼兒觀察顏色

“太神奇了!老師看到圓圓的泡泡們還有好多顏色呢!小朋友們看到了嗎?(看到了)哦,小朋友們也看到了,那小朋友們能告訴老師你們都看到了哪些顏色嗎?”(藍的、紅的、綠的.……)在飛舞的泡泡中,孩子們終於按捺不住興奮的情緒,紛紛蹦跳着用小手去觸碰泡泡,同時在老師不斷地重複中直觀地理解了“圓”,在“變成什麼、像什麼的、”提問中聯想出許多孩子們熟悉的與圓相關的形象(如:湯圓、皮球、珠珠、葫蘆、飛船、花……),也在引導中讓孩子們發現了“泡泡”在光線照射下會有很多顏色的變化,使孩子們在塗色階段能夠比較容易地根據記憶中所見到的顏色來塗色。

四、引導幼兒畫出它們認識和聯想到的圓

“小朋友們,剛纔的泡泡是不是變了很多東西呀?小朋友們喜歡它們嗎?(喜歡)還想跟它們玩嗎?(想)可是泡泡們跑得太快了,一下就不見了,都不能和我們做遊戲。怎麼辦呢?不如我們把它們畫下來帶回家好嗎?”(好)在孩子們快樂地欣賞、想象之後他們很渴望能把剛剛見到的情景畫出來。

五、請幼兒來自己畫。

“好,那現在就請小朋友們來畫一畫漂亮的、圓圓的神奇泡泡吧。”

六、巡視幼兒作畫

在巡視過程中,進一步啓發並指導幼兒畫圓以及做適當的聯想創作和塗色。

同時注意幫助、鼓勵幼兒克服繪畫和創作中遇到的難題。

七、評價作品

鼓勵孩子自己闡述繪畫表現的內容和意圖。發現孩子的細微進步,並用言語、

動作對他們的進步表示肯定,讓孩子在成功中逐步樹立自信心。

教學反思

在美術活動中,教師選材要要儘可能地貼近幼兒的生活,以達到共鳴。傳授知識時不能機械化地教幼兒技法,要根據幼兒年齡及認知發展特點選擇教學形式和內容,符合幼兒身心成長規律,在教學活動中要充分調動孩子的興趣和積極性。教師要成爲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和引導者。教師要以幼兒的眼光去設法營造一個生動有趣的、能讓孩子充分表達自己感受的,可以展現其豐富想象力的環境並要給孩子創造、嘗試的機會,讓孩子的創造思維得到尊重並充分得以施展,充分適應低幼階段孩子善於感官學習和被動注意佔優勢的身心特點,通過鮮明、新穎、具體的事物吸引力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充分享受美術活動的樂趣,並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本次活動,調動出了孩子們的熱情,使他們順利地畫出了圓,並且還創作了不少關於圓的組合變化,色彩也很豐富,沒有出現千篇一律的雷同畫面。但是,有個別孩子在紙上畫了許許多多大小一致的單一的圓,後期到了塗色階段又顯得很疲憊,產生了畏難的情緒。因此,教師在尊重孩子主觀能動性的同時也要發揮好自身的主導作用,讓孩子們理解並掌握學習內容的同時還要適度把握和引導孩子的繪畫熱情,避免孩子因“過度發揮”後造成“量太大”而無法完成作品產生厭倦、退縮的心理。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願意學說香香的被子故事中角色的對話。

2、喜歡在陽光中活動。

  活動準備:

掛圖第17號,故事磁帶。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冬天,一個很好的晴天,太陽公公照耀着大地,小動物會幹什麼呢?(讓孩子自由想象地說)。

2、完整傾聽一遍故事。簡單提問:

(1)、故事名字叫什麼?故事裏都有誰啊?

(2)、故事裏都說些什麼了?

二、出示掛圖,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圖(1):小朋友圖上有什麼?他們在幹什麼?

——圖(2):小松鼠看見小動物都在曬被子,就問“你們爲什麼曬被子?”小朋友你們說一說爲什麼要曬被子?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及時給與補充,使幼兒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做傾聽狀,引導出胖小豬和小山羊的話。小松鼠看見小動物都在曬被子,就說:“好,我也來曬曬我的被子。”小松鼠的被子呢?

——圖(3):看!到了晚上,小松鼠把它的尾巴蓋在身上,原來小松鼠的尾巴就是他的被子呀!

——對故事中的角色對話重點讓孩子模仿。

三、請幼兒分角色扮演小動物,說說故事中的對話。

四、活動延伸

1、冬天,什麼東西還需要曬一曬?曬太陽有什麼好處?小朋友需要曬一曬太陽嗎?有什麼好處?

2、帶領幼兒到戶外自由活動,感受太陽照在身上是暖烘烘的。

附:

故事:香香的被子

冬天,一個很好的晴天。

胖小豬來曬被子:小花貓來曬被子,小山羊也來曬被子。

小松鼠問:“你們爲什麼要曬被子呀?”

胖小豬說:“冬天把被子曬一曬,蓋起來暖和。”

小山羊說:“冬天把被子曬一曬:蓋起來鬆軟。”

小松鼠翹起尾巴說:“好,我也來曬曬我的被子。”

到了晚上,小松鼠把尾巴蓋在身上。他說:“我的尾巴就是我的被子。唔,曬過的尾巴真香啊,有一股太陽的味道。

課後小結:

教師:愛美的女人

在教學的前一天,我讓幼兒參與了曬被子、晾衣服等簡單的勞動,午睡時讓幼兒感受到曬過的被子是暖烘烘、軟綿綿和香噴噴的。因爲孩子已有生活經驗,所以教學時幼兒很快就理解了故事,並能積極地學說故事中的角色對話。通過教學活動,孩子們知道曬太陽有利於身體健康。活動結束,我又帶領孩子在陽光下自由活動,讓孩子感受冬天的太陽照在身上是暖洋洋的。我覺得整個活動開展的較順利,目標已達到。

教師:寶貝兒

1、通過這一活動讓孩子知道了一個道理:多曬太陽有利於身心健康,可以殺死有害細 菌;

2、教學活動的設計比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且比較易懂。3、活動結束後,天氣較好,我帶領孩子在陽光下活動、做遊戲,讓孩子感受冬天的太陽照在身上的溫暖。

教師:娃haha

由於孩子們都有一些曬被子的生活經驗,所以本次活動孩子們還是能很好的理解故事,對於故事之後的提問也回答的很不錯。在活動最後,我帶領孩子們一起去戶外感受陽光的溫暖,陽光下的孩子們都非常的開心,快樂。

教師:鈴鈴鈴

這個故事在老師的講解下幼兒比較感興趣,幼兒在老師的設計提問下能很好地理解故事內容,並較好地掌握故事。通過這個故事的學習,幼兒明白了原來香香的被子是吸收了太陽光的溫暖。

小百科:被子是牀上用品的一種,是面積足以覆蓋人體、長方形的布料,一般用作睡眠時保暖,被子通常由被套或者被單包着棉絮而成,用棉做的被子叫做棉被。除棉被外,也可以用羊毛、蠶絲或者丙烯酸纖維等人造纖維製造。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多種感官感知橘子的主要特徵。

2.願意參加觀察橘子的活動,能用簡單的語言講述自己的發現。

3.體驗剝橘子和吃橘子的快樂。

4.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5.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

重點、難點:

學會運用多種感官感知橘子的主要特徵,並能用簡單的語言講述自己的發現。

設計思路:

幼兒的科學探究應從身邊的事物開始,引導孩子關注周圍生活和環境中常見的事物,發現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於保持幼兒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使他們從小就善於觀察和發現。“橘子”是秋天的時令水果,在生活中幼兒經常可以吃到橘子,是幼兒熟悉和喜愛的食物,它色彩鮮豔的外皮,和酸甜可口的味道,都對幼兒有着巨大的誘惑力,對於我們小班幼兒來說更是如此。因此,在這個幼兒既熟悉又感興趣的活動中,我會及時組織幼兒交流和討論,在師生、生生互動中,讓幼兒運用多種感官,主動探索,獲得直接經驗,學習認識事物的方法,產生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和慾望,具有一定的教育價值。

活動準備:

1、每人一隻橘子;

2、榨汁機一臺;

3、每人一隻小水杯;

4、抹布。

活動過程:

1.出示橘子,激發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們看,桌子上有什麼啊?(橘子)

師:請每一位小朋友都到這個框框裏拿一隻橘子,拿不到的小朋友看好,我要把橘子滾過來咯,接住。

2.觀察橘子的外表,感知橘子的特徵。

引導幼兒拿起一隻橘子,啓發幼兒用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等方法觀察橘子的形狀、顏色等。

(1)師:現在你們都拿到橘子了,請你們摸一摸橘子,感覺怎麼樣?

(2)師:看一看,橘子穿什麼顏色的衣服?橘子是什麼形狀?

(4)師:找一找,有突出來的地方嗎?是什麼?(柄)有凹進去的地方嗎?是什麼?(臍)像不像小朋友們的肚臍眼?

(5)師:請你們把橘子放在臉上親一親,感覺怎麼樣?

教師:橘子摸上去是光滑的,形狀是圓圓的、扁扁的;顏色有的綠,有的黃。突出來的地方是橘子的柄,凹進去的地方時橘子的臍,放在臉上是冰冰的、涼涼的。

3.剝橘子:觀察橘子的內部特徵。

鼓勵幼兒自己剝橘子,並把剝好的橘子放在盤子裏。

師:你們知道橘子皮裏面是什麼嗎?(肉),那你們想不想把橘子剝開來?要怎麼樣來剝橘子呢?

引導幼兒大膽講述,請個別幼兒嘗試探索剝橘子的方法。

教師:把橘子翻個身找到凹進去的地方,伸出手指挖進去,幫橘子脫衣服,我們一起來試試看。

師:剝開皮的橘子是什麼樣子的?聞一聞橘子是什麼味道的?

師:跟着我一起剝下一瓣橘子來,看看你手裏的這瓣橘子像什麼?(西瓜、月亮)我們把剩下的橘子也一瓣一瓣的剝下來,排成一排,數一數有多少瓣?我們把一隻橘子剝成了許多瓣是不是?

師:你有吃過橘子嗎?你吃過的橘子是什麼味道的?吃吃看今天你剝的橘子是什麼味道的?(甜甜的,酸酸的)

教師:橘子的肉是橘黃色的,一瓣一瓣像月亮、像小船;水分多,有點酸,有的甜;有的橘子有種子,種子像一顆顆白色的珠子。我們大家都喜歡吃。

4.討論橘子的其他

師:橘子除了可以直接這樣“啊嗚啊嗚”的吃,還可以怎麼吃呢?

(榨汁吃)橘子有很多的營養,還能榨成果汁來喝。看,這是一臺榨汁機,請每個小朋友給我一瓣橘子,我們來把它們榨成汁來喝吧。

5.討論橘子皮的作用。

師:那剝下來的橘子皮有什麼用,能怎麼辦呢?(泡茶喝)

教師:橘子皮可以泡茶喝,還可以做成陳皮,我們把剝下來的橘子皮收起來,待會去洗一洗、曬一曬,曬乾了,用來泡茶喝好嗎?

小百科:“柑橘”與“橘柑”不同:“柑橘”可以指柑橘屬所有水果,包括柚、柑、橘、橙等;而“橘柑”在有些方言中和橘子同義。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太陽是離我們很遠很遠的星球,它能自己發光,太陽光是由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光組成的。陽光照在花兒上,如果花兒反射紅光而吸收另外六種顏色的光,花兒就是紅色的,在陽光的照耀下,世界是五光十色的。在豐富幼兒對顏色的經驗時,可以此爲突破口,從幼兒熟悉的幾種顏色着手,通過遊戲、實驗、環境創設等途徑來實施。

活動要求:

1、通過活動,豐富幼兒關於紅、黃、綠、藍等顏色方面的經驗。

2、引導幼兒學說“我給太陽媽媽找到了××顏色寶寶”。

活動準備:

場景佈置――花園(花瓣中藏着相應顏色的擬人化色彩寶寶),太陽媽媽穿的衣服一件(衣服有七種顏色的口袋)。

活動重難點:

認識青色寶寶;學說完整句“我給太陽媽媽找到了××顏色寶寶”。

活動流程:

情景講述――找顏色寶寶――聯歡活動

活動建議:

一、情景講述:

1、幼兒隨音樂進入花園,教師扮演太陽媽媽從花園裏慢慢出來,向幼兒介紹自己和七個顏色寶寶。

2、以“幼兒呼喚顏色寶寶的名字,發現有的顏色寶寶不見了”的形式引出話題,激發幼兒找顏色寶寶的興趣。

二、找顏色寶寶:

1、幼兒分散在花園裏找顏色寶寶,找到後相互交流,並學說“我給太陽媽媽找到了××顏色寶寶。”

2、幼兒將找到的顏色寶寶送回家(把顏色寶寶插入太陽媽媽身上相應顏色的口袋裏。)

3、太陽媽媽和幼兒共同檢查顏色寶寶是否找對了家。(重點向幼兒介紹青色寶寶)

三、聯歡活動:

幼兒與太陽媽媽一起隨音樂唱歌跳舞。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能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辨別清水。

2.能把自己的發現大膽地表現出來。

3.體驗探索和成功的樂趣。

3、彩色玻璃小球和彩色橡皮泥做比較。

【活動重點】

1.學習運用多種感官協調解決問題。

2.學習用排除法得出結論。

【活動準備】

1.在日常活動中已感知過清水的特性。

2.每組四隻透明杯子,內裝清水、糖水、白醋、牛奶;一隻盤子內裝若干小勺。

【活動過程】

一、辨別哪杯是清水首先請幼兒猜猜四隻杯子中哪杯裝的是清水。

其次幼兒分組實驗,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辨別哪杯是清水,看看與自己的猜測是否一致。

(在辨別哪杯是清水的時候,應注意先讓幼兒實驗、感知,再一起交流、分享結果。根據實際情況,還可以增添鹽水、白酒等多種無色透明的液體供幼兒感知和辨別)

二、交流分享首先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是請什麼幫忙才找出清水的。

其次請幼兒眼睛看一看:牛奶是白色的。鼻子聞一聞:氣味酸酸的,一定不是清水。嘴巴嘗一嘗:甜甜的是糖水,淡淡的、沒有味道的是清水。

再次請幼兒用眼睛看一看、鼻子聞一聞、嘴巴嘗一嘗,就能知道哪杯是清水了。眼睛、鼻子、嘴巴一起合作,本領可真大。

【活動延伸】

找找我們身邊還有哪些固體可以轉換成液體,併爲我們的生活作出貢獻.

【設計思路】

活動之前幼兒已經積累了各種感官的經驗,但是,如何將這些經驗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如何運用這些經驗來解決問題?是我們進行教育的最終目的。"猜猜哪杯是清水",讓幼兒能運用多種感官感知,體驗探索和成功的樂趣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