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彙編五篇

【精選】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彙編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9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彙編五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討論和教師的引導知道漱口可以清潔牙齒。

2、掌握正確的漱口方法

3、初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4、瞭解主要症狀,懂得預防和治療的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芝麻糖、鏡子、杯子、水、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

師:小朋友們,今天是巧虎的生日,它給帶來了很多好吃的東西要和我們大家一起分享!大家看看巧虎給大家帶什麼來啦?

師:哇,巧虎給我們大家帶來這麼多好吃的,那現在老師來請小朋友們品嚐吧。

二、送禮物,照鏡子:

師:我還準備了一面小鏡子,你們看看是什麼?(鏡子)今天我們來照照嘴巴里面有什麼?(牙齒)牙齒是什麼顏色的?有髒東西爬到牙齒上去了,牙齒變髒了,你有什麼辦法把髒東西從牙齒上趕走嗎?

三、幼兒自由討論清潔牙齒的方法

四、教師總結:

牙齒髒了可以用牙刷刷牙,也可以用漱口的辦法,可是幼兒園裏沒有牙刷,就讓我們來漱口吧。

五、學習正確漱口的方法:

(1)教師演示: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擡起頭,閉起嘴,咕嚕咕嚕吐出水。

(2)幼兒邊練兒歌邊學習正確漱口的方法。(空手模仿)請個別幼兒聽口令做動作。集體聽口令做動作。

六、着重提醒幼兒不能把水嚥下去,還應提醒幼兒不是簡單地含水、噴水,而是含水閉嘴鼓動腮幫而後把水輕輕吐出來。

七、唱着音樂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活動形式符合幼兒好奇、好動的心理特徵。給幼兒提供豐富的物質環境,刺激幼兒去感受美和表現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心理髮展的特點是好動,對一切事物充滿了好奇心,求知慾望強烈。及時表揚幼兒的點滴進步,肯定和鼓勵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舉止,樹立自信心,挖掘幼兒的創造潛能。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設計思路:

爲了豐富、充實科學角,我們除了設計了“聞一聞”、“拼一拼”、“認一認”小欄目,又用廢舊罐頭瓶經洗刷消毒後,盛上各種調味品擺了上去,這引起了孩子們的極大的興趣,都爭着搶着來看、來問。我們抓住時機,以“嘗一嘗”爲本次的活動主題,進行了實驗活動。

活動一:“品嚐各種調味品”

活動目標:

1、通過品嚐,使幼兒知道舌頭可以感覺各種不同的味道。

2、豐富詞彙:酸、甜、苦、辣、鹹

活動準備:

1、誇張的大舌頭圖片一幅;幼兒分成四組,洗淨手坐好。

2、每組一套用小碟盛放的調味品,筷子若干。

活動過程:

1、出示“舌頭”圖片,通過自編的故事“病人吃藥”,引出課題。

2、引導幼兒觀察說出桌子上的調味品是什麼樣子的。

3、幼兒自由品嚐,相互交流所嚐出的味道。根據故事要求,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品嚐出的味道。

4、鼓勵幼兒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講述自己所喜歡的食品以及是什麼味道的。

活動二:“品嚐各種味道的小食品”

活動目標:

1、在初步瞭解各種味道的基礎上進行品嚐,培養幼兒細細品嚐食物的好習慣。

2、發展幼兒的感知能力及口語表達能力。

3、培養幼兒“有好吃的,大家一起分享”的意識。

活動準備:

1、每名幼兒自帶一二種小食品。

2、每組桌上放有足夠供幼兒品嚐的各種味道的食品。

3、幼兒洗淨手;每人一把小匙。

活動過程:

1、以小小“自助餐”的形式來激發幼兒的興趣,引出課題。

2、請幼兒觀察並說出桌上的食品名字。3、幼兒開始品嚐食品並相互交流嚐出的味道,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所品出的味道。

4、請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說出自己還嘗過什麼食品,是什麼味道的,以及自己最喜歡什麼味道。

活動三:“拌涼菜”

活動目標:

1、通過親自動手操作,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2、培養幼兒團結協作的精神,體驗自己勞動的喜悅。

活動準備:

1、各種不同味道的調味品。

2、已切好的數量足夠的西紅柿塊、各種蘿蔔絲、白菜絲。

3、供拌菜用的碗、筷子若干;幼兒洗淨手坐好。

活動過程:

1、以“開涼菜館”爲由聘請全班幼兒做廚師,激發幼兒興趣。

2、在動手之前讓幼兒認識各種調味品,並提醒幼兒想一 想自己要拌出什麼口味的涼菜。

3、幼兒自選材料進行配料、拌菜。

4、品嚐自己的勞動成果,說出自己用的什麼調料。

5、相互品嚐並說出所嚐出的味道。

1、延伸活動:

(1)請家長協助創造條件,讓幼兒在家裏自己動手拌涼菜。

(2)請幼兒隨時將自己課堂外所品嚐到的特殊味道的食品帶到幼兒園和大家一起分享。

2、環境創設:“科學角”內擺上各種調味品和味道有代表性的食品。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傳來傳去的快樂》,理解故事內容,願意學說短句“你笑嘻嘻的XX真漂亮”。

2、體驗同伴間傳遞快樂的感受。

活動準備:

PPT故事《傳來傳去的快樂》、小鼓一個、音樂

活動過程:

一、遊戲

(價值分析:通過遊戲幼兒體驗傳遞的快樂,引出故事內容。)

1、介紹遊戲內容,與幼兒一起玩《傳來傳去》的遊戲。(遊戲擊鼓傳花)

2、說說什麼叫傳來傳去?

3、還有哪些東西也可以傳來傳去?

小結:吃的東西,用的東西,玩的東西,生活中的很多東西,都是可以傳來傳去的。

二、故事

(價值分析:通過欣賞故事,理解快樂也是可以傳遞的,並學說短句“你笑嘻嘻的XX真漂亮”。)

1、播放PPT,完整講述故事。

說說什麼是快樂?

說說故事裏有哪些動物朋友?

它們是怎樣把快樂傳來傳去的?

2、再次欣賞,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小雞看到小熊說了什麼?

小鴨看到小雞說了什麼?

小貓看到小鴨說了什麼?

學說短句“你笑嘻嘻的XX真漂亮”。

小結:故事裏,小熊把快樂傳給了小雞,小雞把快樂傳給了小鴨,小鴨又把快樂傳給了小貓,最後他們又把快樂傳給了小狗。原來快樂也是可以傳來傳去的。

三、體驗

(價值分析:通過音樂遊戲引導幼兒體驗在同伴間傳遞快樂的感受。)

1、說說什麼時候你會覺得自己很快樂?

2、你的快樂怎樣才能讓好朋友知道呢?(音樂遊戲《嚕啦啦》)

小結:我把快樂傳給你,你把快樂傳給我,我們大家真呀真快樂!

反思:

《傳來傳去的快樂》是一個情緒體驗的故事。雖說故事比較短小,但是由於是情緒體驗的故事,對於小班幼兒來說是比較難的。那麼,如何將這個難以理解的故事用小班幼兒易於接受的過程展開就顯得尤爲關鍵。因此,活動設計中我把教學重點定位爲:引導幼兒通過活動理解快樂也是可以傳遞的,並學會說短句“你笑嘻嘻的XX真漂亮”;教學難點定位爲:引導幼兒感受快樂可以傳給別人。活動中我以遊戲激趣——故事理解——遊戲體驗串連起來,還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1、活動目標明確,主線突出,內容在過程中自然體現

如何在活動中呈現故事內容?如何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我採用了“視聽講做”結合法,即讓幼兒在觀賞、傾聽、模仿、講述的過程中逐漸瞭解快樂的'傳遞過程。在故事的小結中,我用圖示的方法再一次呈現,讓幼兒有了更深的瞭解。能夠達到目標的第一點。

2、提問設計較好的起到了推動活動開展的作用

活動中,我的提問比較能夠符合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能根據故事內容和教學目標,有一定的針對性。如:爲了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學說短句,我利用小班幼兒喜歡重複的特點,多次提問:“XX對XX說什麼?”在說的基礎上一起學一學做一做。又如:爲了讓幼兒體驗同伴間傳遞快樂的感受,我從活動一開始就把這個目標隱性穿插在其中。提問:“還有哪些東西也可以傳來傳去?”、“它們是怎樣把快樂傳來傳去的?”、“你的快樂怎樣才能讓好朋友知道呢?”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都爲目標二服務。

當然,活動中也有不足。特別是怎樣把枯燥的快樂的傳遞更顯性化,還很欠缺。雖然在老師的啓發引導下,幼兒也很快樂,但是這些都有點流於表面的意思。怎樣把目標二更細化,更具體可行化,還要斟酌考慮。另外,活動中對於幼兒的積極表現,老師怎樣調控的更好,做到有張有弛還需努力。

遊戲使老師瞭解幼兒對“春、夏、秋、冬”瞭解的情況。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目標

1.能跟隨老師念兒歌,感受兒歌的韻律及歡快的情緒情感。

2.產生喜愛上幼兒園的情感。

準備

1.在桌面上分別用紙箱設置幼兒園、家庭的簡易場景。

2.丁丁、爸爸、媽媽木偶各一個。

過程

1.看看丁丁的家。

――教師出示木偶丁丁及簡易場景。這是丁丁,這是他可愛的家,這是他喜歡的幼兒園。自從他上了幼兒園後,他就有兩個家了。

――原來他喜歡幼兒園就像喜歡自己的家一樣。

――我們一起來看看丁丁的家吧!

2.觀看木偶表演。

――教師藉助木偶和簡易場景,邊念兒歌邊表演。

――早晨,丁丁是怎樣離開家的?他高興嗎?你是怎麼離開家的?

――到了幼兒園後,丁丁做了些什麼事?他高興嗎?你在幼兒園會做哪些事情呢?

3.學念兒歌。

――老師把丁丁的事編成了兒歌,你們聽!

――教師完整朗誦兒歌一遍。

――教師以歡快的情緒帶領幼兒學念兒歌。

――教師與幼兒一起完整朗誦兒歌,唸到“家”時加重語氣。

――教師引導幼兒邊自由地做動作,邊完整地朗誦兒歌一遍。

建議

1.讓幼兒體味兒歌所表現的積極情感,併產生喜愛幼兒園的情感,是本活動的重點。

2.用兩拍子的節奏來朗誦兒歌,較宜表現兒歌的韻律及歡快的情緒。在“家”處加重語氣是爲了增強幼兒的朗誦興趣。

附:幼兒園也是我的家

親親爸爸,

親親媽媽,

高高興興離開家。

做做遊戲,

聽聽故事,

幼兒園也是我的家。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知道故事中的幾個動物角色。

2、體驗有朋友的快樂,並嘗試和朋友分享。

3、理解故事內容,能認真傾聽,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1、今天我們來了一位客人猜猜它是誰?

2、小狗、小貓……

3、出示狗熊的圖片

今天我們要來聽什麼故事呢?

這個故事的名字叫《胖熊吹氣球》

二、欣賞故事

1、第一遍欣賞故事(看圖片)

小胖熊有幾個氣球送給誰?它把黃色的氣球送給誰?它把綠色的氣球送給誰?小豬的紫色氣球怎麼會破的?氣球破了怎麼辦?

2、第二遍欣賞故事

(1)說說不同氣球的顏色象什麼?

(2)小胖熊還沒有氣球,你有沒有辦法讓小胖熊也能玩一玩氣球呢?

(3)小胖熊和小豬、小兔、小貓、小狗一起玩氣球,他們是最好的朋友,寶寶們你們有沒有朋友?你的朋友是誰?

三、看看說說

出示照片:這個寶寶的玩具壞了,如果你是他的朋友,你會怎麼樣?(幼兒自由說說)

出示照片:這個寶寶不小心摔跤了,如果你是他的朋友,你會怎麼樣?(幼兒說說)

孩子們一起來找找朋友吧。

教學反思:

一、活動內容的選材對於小班新生來說難度很大,這一時段的幼兒最多隻能認識三種顏色,而此活動中老師預設了五種顏色,所以孩子們根本分不清楚。

二、活動中發現孩子的生活習慣不好,有的孩子喜歡吃手指拉衣服,並且大部分的孩子注意力比較的分散。

小百科:氣球是充滿空氣或某種別的氣體的一種密封袋。氣球不但可作爲玩具,也可作爲運輸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