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推薦】幼兒園小班教案集錦五篇

【推薦】幼兒園小班教案集錦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W 次

作爲一名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推薦】幼兒園小班教案集錦五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鼓勵幼兒主動與同伴交往,能與同伴交換玩具,初步體驗分享的快樂。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互相玩玩具,發現可以用交換、輪流、合作的方法玩到更多的玩具,初步體驗分享的快樂。

2、鼓勵幼兒大膽地在同伴面前說說自己是如何和周圍的同伴一起玩的。學習初步的社交方法。

3、引導幼兒在遊戲中初步懂得互相謙讓、愛護玩具。

活動準備:

幼兒每人帶一個好玩的玩具。

活動過程:

1、請幼兒玩自帶玩具,教師:小朋友都帶來了好玩的玩具,每一樣玩具都很好玩,現在請你們帶着自己的玩具去玩。[點評:讓幼兒在自由愉快的玩耍中主動地嘗試與同伴交往。]

2、組織幼兒討論。教師提問:你帶了幾樣玩具?剛纔玩玩具時,你玩了幾樣?哪些小朋友玩了許多玩具?怎麼玩的?請幼兒說說自己是如何和同伴一起玩的,教師引導幼兒從中發現、總結出交換、輪流、合作等大家一起玩的方法,並表揚互相謙讓的幼兒。[點評:讓幼兒從自己的實踐中找出方法並與全班小朋友交流,給幼兒互相學習的機會。教師適當總結,幫助幼兒學會交換、輪流、合作等大家一起玩的方法。]

3、請幾組幼兒上來演示一下剛纔玩玩具的情況,讓幼兒互相學習如何一起玩玩具。

4、引導幼兒討論怎樣愛護玩具。玩“玩具寶寶我們愛護你”的遊戲,讓幼兒對着玩具寶寶說,增加活動的遊戲性。

活動延伸:

幼兒自主活動,嘗試與別人交換、輪流、合作玩玩具,教師巡迴指導。要求(1)鼓勵幼兒主動與別人交換玩具,能夠互相合作、謙讓。(2)在玩耍中注意指導幼兒愛護玩具。[點評: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通過實踐,主動交往能力得到了培養。]

日常教育活動滲透:

在幼兒看圖書時,區角活動時,喝水、分點心引導幼兒輪流、合作、互相謙作,使幼兒的交往能力得到進一步鞏固

家園同步:

家長提供機會,讓幼兒嘗試、輪流、合作和互相謙讓,不要處處以孩子爲中心。

創新教學方法與策略:

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師說教的傳統教法,採取讓幼兒從玩耍中自己找方法,總結經驗,調動了幼兒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幼兒的交往能力。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設計思路:

如今的小班的孩子在家都是一個小孩對六個大人,與外界交往小,在家獨自玩耍,分享、合作、關心他人的意識薄弱。但隨着幼兒動作、語言、認知能力,社會交往範圍的擴大,班上的孩子開始願意與同伴一起玩,可由於缺少交往經驗與能力,在活動中常因不能滿足自己的需要,與同伴發生爭吵的現象,在主題活動《我愛幼兒園》之後,我們開展的主題《可愛的家》之中,不僅要讓幼兒瞭解幼兒園也是我們的家,還要讓幼兒懂得在幼兒園這個大家裏,小朋友都要相親相愛,大家都是好朋友。在幼兒喜歡小動物,願意模仿小動物,對音樂《找朋友》旋律熟悉的基礎上,通過這個活動,使幼兒更清楚地知道同伴之間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同時,也對他們的已有經驗和情感進行提升。

活動目標:

1、能積極主動的參與活動,大膽地表達自己快樂的情感。

2、在遊戲中體驗與同伴一起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已學過遊戲《我們都是好朋友》

2、歌曲《找朋友》

3、已與同伴一起做過遊戲。

難點:在活動中能積極主動的進行交往。

重點:體驗同伴間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快樂情感。

活動過程:

1、歌曲《找朋友》

師:讓我們跟着音樂一起唱起來,動起來,去找一找自己的好朋友。

放兩遍音樂。

2、遊戲《我們都是好朋友》

出示小鳥的頭飾

師:聽到你們都找到了好朋友,小鳥也飛來和你們一起做好朋友了。

(1)邊念兒歌,邊做遊戲。(2遍)

許多小鳥飛,許多小魚遊,小朋友,手拉手,一起向前走。拍着手,唱着歌,我們都是好朋友。

(2)讓幼兒在此基礎上進行創編。

師:除了小鳥,小魚,還有誰會來和我們做好朋友呢?

幼兒說出來之後,集體模仿小動物的動作,並做遊戲。

3、說說自己的好朋友

師:剛纔我們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那誰願意告訴老師,你的好朋友是誰呢?爲什麼要找

他做你的好朋友呢?

(1)幼兒交流自己的好朋友。

說出來之後,和好朋友抱抱、親親。

(2)教師小結:你們的好朋友本領真大,有的有愛心,有的自己會穿衣服,還有的上課很愛動腦筋的。老師也願意和他們做好朋友。

(3)數朋友

師:老師有許多好朋友,你們有幾個呢?

幼兒將好朋友請到自己身邊,其他幼兒一起數朋友。

4、遊戲:《找朋友》

師:你們的朋友可真多,我們和好朋友一起來做遊戲吧!

(找,找,找朋友,找到幾個好朋友,找到幾個好朋友。)

幼兒拉着圓圈邊念兒歌,邊走,當說到幾個好朋友時,就幾個好朋友抱在一起。

延伸活動:

我們有好朋友,小動物也有好朋友,那我們去找找看,還有什麼東西有好朋友呢?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小班正在進行“真好吃”主題活動,在區域活動中,我們會發現孩子一邊玩彩泥一邊自言自語:“這是必勝客的匹薩。”、“那是元祖Much蛋糕。”……應該說,他們對身邊熟悉的食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積累了一些粗淺的生活經驗;小班後期,孩子對於顏色的認知又處於敏感期,因此,旨在培養孩子對玩色興趣的角度,圍繞“真好吃”主題的脈絡,我預設了這一美術遊戲“烤麪包”:

以各種顏色和熟悉的水果相對應想象,引出整個活動,孩子們會根據自身的經驗,擴散思維:“黃顏色的果醬是檸檬醬,也可能是香蕉醬。”“紅顏色的果醬是草莓醬,也許是紅蘋果醬。”“綠顏色的果醬大概是獼猴桃醬。”有一個孩子還說:“綠顏色的果醬是西瓜皮醬。”……這種用顏色和實物“替換”的想象符合小班孩子的心理特點,也留給孩子滿足自己大膽想象的空間,無所謂唯一的“標準答案”,只要樂意表達。

我提供的材料是普通的漿糊裏摻入各種顏色的顏料,調勻後與真的“果醬”十分相似,也滿足了小班孩子喜歡模仿成人生活真實場景的遊戲意願,通過“舀”、“抹”、“塗”、“撕”等各種小肌肉動作的練習,小班孩子精細動作得到進一步發展,在活動臨近結束時,又加入了小年齡孩子最喜歡的“娃娃家”的遊戲情節——扮演“爸爸”“媽媽”給娃娃吃麪包,再一次滿足孩子的遊戲需要,將自己的繪畫作品轉化爲遊戲中的“模擬道具”,從而進一步推動班上孩子社會性角色遊戲的發展。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常見的顏色,說出它們的名稱

2、嘗試在“娃娃家”中運用繪畫材料進行遊戲,豐富遊戲內容

活動準備:

1、在黃、綠、藍、玫紅、白等水粉顏料內調入少許漿糊,盛在小罐裏,每個小罐內放一把小勺

2、用稍厚的`白紙剪成兩片連在一起的“切片面包”

3、餐巾紙盒做成的“麪包烤箱”若干

4、各色彩紙若干,淡黃色油畫棒若干

活動過程:

一、分辨顏色名稱,聯繫自己生活經驗,想象各種常見的果醬顏色,如黃色爲色拉醬、綠色爲獼猴桃醬、白色爲奶油、藍色爲藍莓醬、玫紅色爲山楂醬、大紅色爲草莓醬、橙色爲橘子醬等

二、操作過程:

1、將兩片“麪包”打開,“麪包”上塗抹果醬:任選一、兩種顏料,用小勺舀少許,四散地放在麪包上塗抹,,再加上少許白色後,把兩片面包合攏。

2、烤“麪包”:用黃色油畫棒在“麪包”外面隨意塗色,邊塗邊說“烤麪包,烤麪包,麪包烤得香噴噴”

3、夾“麪包”:將“麪包”打開會發現顏色已調和成美麗的淺色花紋,然後撕些彩紙想象成蔬菜、魚、肉夾進“麪包”內。

[NextPage]

三、我做爸爸,我做媽媽,抱抱娃娃一起吃“麪包”

第一次活動效果記錄:

週三進行了第一次活動,由於人數較少,時間持續了15分鐘左右,雖然幼兒的參與度很高,興趣也很濃厚,但我還是發現了不少問題:

首先開始部分我還是太着急,急於過渡到下一部分講解環節,因此,幼兒沒有充分地圍繞各種顏色的果醬討論,每一種顏色的果醬也只講了一種水果醬的名稱,其實,完全可以放輕鬆一些,讓孩子多講一些果醬的名稱,擴散思維做得還不夠;問題與迴應的方式可以再多樣化一些,如:“是嗎?紅顏色果醬是不是隻有蘋果醬呢?”“綠色的果醬除了西瓜皮醬,還會是什麼醬呢?”“白色的是什麼醬呀?”……

其次在講解示範的環節中,我的思路還有些混亂,沒有將“塗抹果醬”的過程講清楚,結果造成幼兒操作時使用不當,“漿糊”要麼太多漏出來,要麼太少擠在角落裏;其實可以通過形象的兒歌進行講解:“舀上一點點,倒在麪包上,輕輕抹一抹,果醬到處有,合上小麪包,輕輕按一按,打開瞧一瞧,哇!顏色真好看。”

在示範講解時出現一個亮點,可以在後一次活動中加以借鑑,就是孩子生成的語言——“果醬不能塗很多,否則太甜了吃了要蛀牙的。”這樣就形象生動的解決了塗抹漿糊“量”上的指導問題。

用餐巾紙盒做成的“麪包烤箱”可以事先放在桌上,上面還可以粘貼一些“按鈕”“開關”等,更具真實性,可以讓孩子一邊操作一邊自由模仿“烤麪包”的動作,滿足想象。 提供的黃色蠟筆太硬,不適合小年齡孩子,在後一次活動中改換成油畫棒,可以減少操作難度,效果也好一些。等到幼兒塗抹得差不多了,再介紹“撕貼夾心”的方法,這樣,幼兒比較容易接受,比剛開始一股腦兒講完要好,更適合小班孩子邊做邊想的心理特點。

第二次活動效果記錄:

第二批幼兒人數比第一次多了一倍,但幼兒的興趣和參與度還是很高漲,吸取上一次活動的教訓,我在開頭環節裏讓孩子充分談論有關各種果醬的顏色和味道,每種顏色的果醬孩子們都能能講出好幾種味道的名稱,“綠色的果醬是獼猴桃醬、西瓜皮醬”、“紅色的果醬是蘋果醬、草莓醬”、“黃色的果醬是檸檬醬、香蕉醬”、“藍色的果醬是藍莓醬”、“橘黃色的果醬是橘子醬、橙子醬”、“白色的果醬是奶油、色拉醬”……這樣讓孩子們充分地講,滿足了幼兒表達的願望,自然過渡到下一環節講解示範;

在示範講解時,我也借鑑了第一次活動中以我爲主的介紹方式,而是第一次由我做、第二次由幼兒操作的方法,這樣既能滿足幼兒動手操作的需要,又可以發現幼兒操作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從而及時糾正。同時我省略了“撕貼”夾餡的環節,而是祕而不宣,與操作材料一起投放在桌子上,觀察幼兒是否會使用到,以達到“生成”與“預設”共存的效果。果然,動作快的孩子在塗好顏色後,發現了盤子裏還有一些彩色紙條,就拿了一張放進麪包裏,還樂滋滋地告訴我:“這是胡蘿蔔。”“這是蔥。”“這是辣椒。”“這是雞肉。”“這是香腸。”……有些孩子比較細心,還特地撕成一小條一小條夾進麪包裏,因此,我便“順水推舟”,向其他幼兒作了介紹推廣,這遠比老師單方面的教要來得自然貼切,又容易被幼兒所接受。

結束時孩子們想到了“分享”,於是,他們中,有的把麪包送給聽課的老師品嚐,有的送到娃娃家給娃娃品嚐,還有的走到樓上的班級去送麪包了……整個活動在溫馨的氛圍中自然結束。

總結不足之初,如果幼兒在塗抹果醬的過程中,教師能夠再抓住他們對顏色變化的注意,不露聲色地引導他們觀察變顏色的祕密,就更好了。如“怎麼你塗了藍莓醬和檸檬醬,結果打開來卻變成獼猴桃醬啦?”幼兒也許就會對“藍色加黃色會變成綠色“的顏色變化加以關注了。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吃水果的不同方法(削、剝、切)。

2.喜歡動手操作。

活動準備:

1.木偶表演“猴寶寶去果園”。

2.蘋果、橘子、西瓜若干個。

活動過程:

1.木偶表演“猴寶寶去果園”。

猴媽媽帶猴寶寶去果園玩,主人請猴寶寶吃水果,一隻小猴將未削皮的蘋果往嘴裏塞;一隻小猴將未剝皮的橘子往嘴裏塞;一隻小猴將未切開的西瓜往嘴裏塞。猴媽媽看見了連忙說:“錯了,錯了”,接着就幫助了三隻小猴,三隻小猴高高興興地吃到了香香的水果。

2.討論:吃水果的方法。

?提問:猴寶寶吃水果錯在哪兒?應該怎樣吃?(蘋果是削皮吃的,橘子是剝皮吃的,西瓜是切開吃的。)

3.幼兒動手試一試:吃水果。

幼兒自願選擇水果,掌握正確吃水果的方法。

4.以兒歌《吃水果》的形式小結吃水果的方法。

活動建議:

1.在生活中,在成人(教師、家長)的保護下,可以讓幼兒自己動手試一試用刀口不鋒利的水果刀。

2.隨着對水果種類認識的增多,讓幼兒根據兒歌仿編新兒歌。如“香蕉香蕉剝皮吃”。

評價:

能用正確的詞描述水果的吃法。如:削皮、剝皮等。

(附) 兒歌

吃水果

蘋果蘋果削皮吃,

橘子橘子剝皮吃,

西瓜西瓜切開吃,

莫忘吃前手洗淨,

人人都要講衛生。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知道稻穀和稻草的用途,懂得愛護水稻,愛惜糧食。

2、幼兒喜歡玩草墊子,能想出各種玩草墊子的方法。

  【活動準備】

1、課件-觀察稻草

2、人手一塊草墊子、稻草一束、米一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1、師: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很多東西到了秋天都成熟了,請幼兒說說什麼東西到了秋天都成熟了?

2、出示圖片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種秋天的農作物,它是誰呢?下面邀請小朋友一起來猜一猜。

  二、出示水稻圖片

1、提問:

(1)你們看這是……?

(在我們這裏,水稻小時候是長在水裏的,所以它才叫水稻)

(2)你們看稻穗上一顆一顆成串的是什麼?(稻穀)

(3)稻穀外面包着一層黃色的殼,剝掉外面的殼以後,裏面是什麼呢?(米)

(4)米有什麼用呢?(可以做成飯、粥、磨成米粉)

(5)讓幼兒知道水稻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我們每天吃的飯、粥都是用米做的,小朋友要愛惜糧食。

2、教師小結:水稻渾身都是寶,除了它的果實有那麼多的作用以外,剩下的稻草也有很多的用處。

3、出示稻草實物

教師小朋友知道稻草可以幹什麼嗎?(搓草繩、蓋草繩、做稻草人、做草墊子……)

(逐一出示實物)

  三、玩草墊

(1)師出示草墊,看,這就是用稻草做成的草墊子,它有很多用處。小朋友還可以用它來做遊戲呢。小朋友們可以開動小腦筋想一想、玩一玩。看誰玩的方法多。

(2)教師和幼兒一起玩草墊,一邊玩一邊念兒歌草墊子,變變變,變不成小河跳過去。草墊子,真有趣,變成格子,跳一跳。草墊子,真好玩,頂在頭上,慢慢走。

(3)幼兒自由遊戲。

教師巡視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