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推薦】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範文合集六篇

【推薦】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範文合集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9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範文合集六篇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教育幼兒學會如何防雷電。

2、鍛鍊幼兒對事情的判斷能力和想像力,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4、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5、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

活動準備:

課件《如何防雷電》;躲雷雨閃電的情景場地佈置(即遊戲場地):大樹一棵、電線杆一條,房子一座,雨的形成:用銀色的包裝紙剪成一條條細小的長帶,掛在場地的房頂上面飄落下來;情景演習的準備:電燙鬥一個,一件破了一個洞的衣服;小兔子頭飾、木籃子各40個;音樂《下雨了》。

活動過程:

一、活動的導入:今天,黃可芳小朋友邀請我們到她家去做客,現在,我們出發吧。

二、躲雷雨閃電的情景:

1、剛走到半路上,突然傳來一陣雷雨閃電的聲音(用錄音機播放音樂),"孩子們,下雨了,打雷啦,趕快躲"。仔細觀察孩子們躲在哪裏。

2、雨停了,繼續走,來到了黃可芳的家裏坐下,她媽媽熱情招待我們。

三、圍繞剛纔躲雷雨閃電的情景進行提問:

1、剛纔我們在半路上遇到什麼事情啦?

2、你們是怎樣避雷雨閃電的?躲在哪裏?

3、今天小可愛也遇到了像我們同樣的事情,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她是怎樣做的?

四、觀看課件《如何防雷電》。

五、圍繞課件內容與幼兒展開討論:

1、故事裏的小可愛她是躲在哪裏避雷雨閃電的?

2、小帥哥又是躲在哪裏避雷雨閃電的?

3、小可愛、小帥哥誰做得對呢?請幼兒自由討論,鍛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對事情的判斷能力。

4、老師小結應該怎樣防雷電。

(1)不可以跑到大樹下躲雷雨閃電。

(2)不可以躲在電線杆下。

(3)不可以躲在高危的地方。

(4)不可以躲在潮溼的地方。

六、情景演習:突然在黃可芳家裏的一個角落裏冒出一陣陣煙和聞到一股燒焦的味道。

七、與幼兒一起討論應該如何安全用電。

1、尋找出冒煙的苗頭,找出原因。

2、與幼兒一起討論在家該如何安全用電?請幼兒各抒已見,這時候,要運用靈巧的引導語言來開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對事情的判斷力。

3、老師小結該如何安全用電:

(1)、不玩弄電器的插頭,需要時請大家幫忙插和拔。

(2)、不用溼手觸摸電源開關。

(3)、在沒有學會操作前不能隨便按動電器上的旋鈕及各種鍵,有的家電只有大人才能操作,不能隨便亂動。

(4)、注意節約用電,要隨手關燈,沒人時不開燈,電視看完要及時關掉。

八、表演遊戲:《下雨啦》。

情景設計:

播放音樂《下雨了》,兔媽媽和兔子們隨着輕快的音樂採蘑菇,突然下雨了,打雷啦,兔媽媽和兔子們趕快躲雨,雨停了,兔媽媽表揚躲得好、躲得對的小兔。

活動反思:

1、幼兒對安全用電的知識掌握得很好,大部分幼兒都有這方面的經驗,這說明,家長們在家都有教育幼兒如何安全用電。

2、幼兒對參與表演性質的遊戲非常感興趣,幼兒在玩中學得更好、更快。這個活動環節如此吸引幼兒,應該讓幼兒多玩幾次遊戲,在以後的戶外活動中,要安排插入這個遊戲讓孩子們玩。

3、幼兒的想像力比以前有所進步,並且對事情的判斷能力也提高了不少,這真是可喜可賀,我發覺孩子們在玩中、在動態中更有積極性,更能發揮他們自己潛在的能力,思維都變得活躍而富有前進性。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課堂上,老師引導幼兒初步瞭解安全用電的基本常識。

2、幼兒通過學習安全用電的知識,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

3、引導幼兒初步掌握日常生活中的用電安全。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5、知道在發生危險時如何自救。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帶插頭的電線一段、插座一個、電的標誌

活動過程:

一、出示電線,直接引入。

小朋友看,這是什麼呀?看看裏面和外面有什麼不一樣?

師:這是一段電線,裏面是銅線,會導電的,外面是塑料,包裹着銅線,是保護層,有了這個保護層,我們抓在手裏纔沒有電。但是塑料壞了,我們就會碰到電,就會發生危險。

二、出示插座,向幼兒介紹有關知識。

你們看,這又是什麼呢?它有什麼用呢?

師:這是插座,裏面含有銅片,可以導電,外面是塑料做的,以爲是保護層。如果將手伸進去就會碰到銅片,電就會傳到人的身上,會發生危險,除了人和銅會導電之外,水也會導電,所以小朋友不能用潮溼的手去碰電源。

三、討論電的用處。

師:小朋友知道我們生活中有哪一些東西需要用到電呢?

幼:電燈,電腦,電視......(幼兒自由回答)

小結:人們的生活離不開電,電的用處很大,但是如果不安全用電,就會發生危險。

四、認識用電的基本常識,逐一出示教學掛圖,引導幼兒仔細觀察。

圖中的小朋友在幹什麼呢?他們這樣做對嗎?

五、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說說生活中安全用電應注意什麼。

1、剛剛我們說了金屬和水、人都會導電,所以小朋友不能將手指伸進電源的插座孔裏,不能用金屬導電的東西接觸電源。

提問:如果你們家裏的電線破了應該怎麼辦呢?(用專用的膠布包裹)

如果看見電線段在路邊了,應該怎麼辦呢?(繞過去)

2、出示“電”的標誌,讓幼兒認識。

要是在路邊看到這個電的標誌了,就應該遠離它,不要去觸摸,更不要去靠近,也不能去攀爬。

活動延伸:

幼兒操作材料《小心用電》貼安全小貼紙。

活動反思:

上完了這節課,整體效果還是可以的,至少孩子都能掌握其中的內容。課前的導入恰當,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在開設這節課的時候,我沒有多設想孩子的回答,畢竟孩子是純真的` ,他們擁有無窮的想象力,也給我了意想不到的答案。可是當孩子說出奇異的答案時,我卻沒有及時做出迴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他們的積極性,也是我在課堂上的應變能力不夠,作爲一名新老師,這個就是需要我改進的地方。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根據《綱要》的要求——“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這一提法具有深刻的理論依據和深遠的實踐意義。

當前全球氣候異常,災害頻發。面對頻頻發生的地震,學會如何在地震中自救是多麼重要!幼兒的年齡比較小,生活經驗比較缺乏,對一些突發事件不能做出正確處理。爲了讓幼兒對地震有初步的認識,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與生活經驗,我設計了本節活動。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瞭解地震的基本知識及地震的形成,在發生地震時,能夠從容面對,採用正確的方法保護自己。

2、讓幼兒感受地震災區的嚴重災情,鼓勵幼兒爲災區獻上一份愛心。

3、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5、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活動準備:

災區受災幻燈片、地震知識課件、自救幻燈片。

活動過程:

(一)播放地震相關的圖片,讓幼兒瞭解地震的危害。

教師:教師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說說“圖片裏面發生了什麼事情?”

幼兒:略

教師:地震給人們帶來了哪些災害?

幼兒:略

教師小結:地震時,使建築物受到了很大的破壞,如:房屋倒塌、橋樑斷裂……所以給我們生命和財產帶來了極其嚴重的損害。地震還可能引發火災、水災、瘟疫。

(二)看課件,瞭解地震的形成過程。

教師:小朋友知道了地震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災害,那麼地震是怎麼樣形成的呢?接下來請小朋友看一部短片,看誰能在短片裏找到答案。

幼兒:略

教師小結:地震是地球表面的震動,在地球表面有許多的板塊,這些板快不停的運動,當板塊與板塊之間擠壓太緊,造成了板塊的滑動就引起地震。

(三)通過遊戲教育幼兒在發生地震時,怎麼樣保護自己。

1、與幼兒討論地震發生時如何保護自己。

教師:當地震來臨時,我們應該怎麼樣保護自己呢?怎麼樣做纔是安全的呢?

幼兒:略

現在,咱們一起看看其他的小朋友是怎麼保護自己的?

⑴、有序地快速地跑到空曠的地方。

⑵、暫避到洗手間、廚房等空間小的地方。

⑶、躲在桌子、牀鋪等堅固的物體下面。

⑷、不可從二樓往下跳。

教師:如果在高層建築居住,我們應該怎麼逃生?(乘坐電梯還是自己徒步從樓梯下?)

幼兒:略

教師:我們切記不可乘坐電梯。因爲地震可能使線路短路,造成停電,地震也可能使電梯門變形而無法打開,這樣我們就會被困在電梯裏面,無法逃生。

⑸、教師:小朋友請看,這是什麼標誌呢?

幼兒:安全出口。

教師:假如我們在商場或者影劇院,我們該怎樣逃生呢?

幼兒:略

教師:我們就要找安全出口,從安全出口撤離。

教師小結自救方法。

2、通過遊戲活動,讓幼兒知道發生地震時,不慌張,及時躲藏。

教師:現在我們來玩一個地震小遊戲《地震來了我不慌》,當聽到警報聲就表示地震來了,小朋友要在十幾秒的時間快速找到安全的地方躲起來,現在咱們一起體會一下十幾秒到底有多長時間。(教師幼兒一起數數,感受十幾秒的長短)。

幼兒遊戲。(教師手拿小錘督促幼兒將身體藏好)

幼兒遊戲後,請幼兒說說採用了什麼方法保護自己。教師及時肯定做得好的幼兒,對不合適的躲避方式及時糾正。

(四)引導幼兒幫助災區人民,培養幼兒關心別人的良好品德。

教師:20xx年青海發生了強烈的地震,很多房屋倒塌導致很多人無家可歸,小朋友沒有辦法上課,甚至沒有衣服穿,沒有食品吃,你們感覺怎樣?(難過)。如果以後再有地震發生,我們該怎樣幫助災區的人們?(幼兒討論)

剛纔,小朋友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表達了自己的愛心。謝謝你們這些愛心小天使,祝你們天天快樂。

活動反思:

新《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基礎教育的目標是讓幼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幼兒安全自救教育實踐突出教育的實踐性,重在模擬、練習及遊戲,學習自然災害應急避險技能。設計這節課的主要意圖就是要給孩子們講解有關的地震知識,加強幼兒的安全教育意識,知道災難來臨時不要驚慌,要學會正確的自救,要有戰勝困難的自信,樹立不怕苦,堅強、勇敢的信心。

這節課總體上是成功的,很多幼兒沒有親身經歷過地震,它比較宏觀,離幼兒的基礎知識、生活實際都比較遠。如果採用傳統的方法教學,幼兒會枯燥乏味,也不容易被幼兒理解和接受。爲了突破這個難點,並引起幼兒的認知共鳴,我利用網絡收集了大量有關地震的素材,製作了地震相關課件,幼兒通過看、聽、讀、想、玩來了解地震。這樣的教學,真正解決了無法跨越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通過幼兒觀察和研究,從而來達到活動目標。教學中,當孩子們看到那些多媒體視頻及圖片的時候,孩子們對地震都感覺到害怕,感覺到難受,他們的心和我一樣是沉痛的。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孩子們也學習到了地震的相關知識,在討論的時候,他們能夠很積極的參與,遊戲演習的時候也能夠愉快的參加,孩子們在遊戲中再次學習到自救、救援等知識,這個過程有理有序,孩子很快就掌握了所教內容。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 篇4

活動目標:1.知道不能從矮牆、高臺、陡坡等過高的地方向下跳2.學習向下跳的正確方法,加強自我保護活動準備:1.多媒體教學資源(1)《受傷的棟洞》案例錄音(2)《這些提防能跳嗎》圖片(3)《往下跳的動作要領》圖片或視頻2.筆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聽案例錄音,或教師講述案例,瞭解從高處跳下的危險提問:棟棟爲什麼會受傷?

小結:從高處跳下來很危險,很容易受傷播放教學資源《這些地方能跳嗎》或看幼兒圖書第28頁提問:這些地方能跳嗎?爲什麼?還有哪些地方是不能跳的?

小結:超過自己腰部的高度就很危險了,不能隨便從矮牆,高臺等地方往下跳。

2.引導幼兒設計禁止跳下的標誌,完成書上第28頁的操作小朋友,從這些地方跳下來太危險了,爲了保證大家的安全,我們從這裏設計一個禁止跳下的標誌吧。

出示禁止跳下的標誌,請幼兒觀察,討論怎樣設計禁止跳下標誌。引導幼兒發現在紅色圓圈中畫出跳下的動作後,加上""或"×"3.示範講解向下跳的基本動作要領,組織幼兒練習生活中,很多小朋友喜歡跳上跳下,只要不是太高(不超過自己腰部),是可以的。但是怎樣跳才能避免受傷呢?

播放教學資源往下跳的基本動作要領,或看書第29頁,幼兒練習。

小結:從較高的地方跳下來,首先要向上起跳,用前腳掌先着地,同時屈膝半蹲,輕輕落地。這樣才能起到保護自己的作用,避免受傷。

附:案例有一天,6歲的小男孩棟棟和小夥伴一起在樓下公園玩,其中一個孩子提議從一堵一米半高的花牆上跳下來。一羣孩子爬上去,喊着"一二三"一起從牆上跳下來。棟棟落地時,"哎呦"一聲歪倒在地,站不起來了。原來,地面較硬,落地姿勢不正確,他的小腿骨折了。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幼兒天生活潑好動,只要一有機會,他們就跑到戶外,不停地又蹦又跳。由於他們的骨骼發育還不健全,韌帶也比較鬆弛,所以,經常有扭傷腳之類的事發生。爲了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有必要教給他們一些小傷小痛的處理方法。

活動目標:

1.瞭解扭傷腳後的一些簡單的處理方法。

2.掌握一些預防性的小常識。

3.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1.事先要求幼兒記住自己家庭住址和電話號碼,記住醫院急救電話號碼。

2.活動前排練情景表演“腳扭傷了”。

3.幼兒戶外活動圖片:踢球、跑步、跳繩、滑滑梯等。

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觀看情景表演“腳扭傷了”,瞭解扭傷腳後的一些簡單的處理方法。

一羣小朋友在踢球,玩得正高興,突然,一個小朋友蹲下了,用兩隻手捂着腳哭着說:“我的腳扭傷了,疼死我了!”一個小女孩跑過來說:明明,別怕,你坐下,我給你揉揉!“

1.組織幼兒討論:

這個小女孩的處理方法對不對?你自己在平時遇到這類情況或看到別人遇到這類情況是怎麼處理的?

2.教師小結:

(1)肯定剛纔小朋友的做法不對和害處。評價孩子們說的處理方法是否得當。

(2)向幼兒介紹幾種簡單的處理方法,並請部分幼兒配合示範,其餘幼兒兩人或幾人一組模仿練習。

A.如果受傷部位不腫脹

(1)坐下來,把腿伸直。在小腿下墊上小枕頭或其它不太硬的物品,把扭傷部位擡高一點,休息一會兒就會減輕。(影響血液微循環,不易引起受傷部位腫脹)

(2)在上面的基礎上用溼毛巾冷敷或抹上點兒紅花油等,效果會更好(原理:冷敷能促使血管收縮,紅花油能止疼)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 篇6

小貓小狗會傷人

活動目標:

1、知道小貓小狗會傷人,學習自我保護的方法。

2、通過事例瞭解同小動物相處的危害性,知道不能隨便逗小動物。

活動準備: 1、錄像:一些被小動物傷害的事例

2、小貓小狗兇狠的和可愛的圖片

活動過程:

1 、教師念謎面,幼兒猜謎活動。

組織幼兒討論:你們喜歡小貓小狗嗎?爲什麼?

2、組織幼兒看錄像,瞭解小貓小狗的另一面,知道它們會傷害人。

(1)你們知道嗎?小貓小狗也會發脾氣的。(2)你有沒有聽過或見過小貓小狗發脾氣?(3)它們發脾氣的樣子還可愛嗎?(4)它們發脾氣時,會傷害人嗎?

3、教師結合有關事例,讓幼兒瞭解小貓小狗也會傷害人。

4、教師小結:

小貓小狗在不發脾氣的時候非常可愛,還會幫助我們做事情,是我們的好朋友。但是小朋友會因爲好玩常去逗它們,去拉拉它們的尾巴,用棍子去趕它們,這些都會讓它們生氣。有的人還會抱着它們,離它們很近,在它們突然發脾氣的時候躲不開,人就會受傷,因此我們不應該去逗它們,要離動物遠一點,這樣就比較安全。

5、組織幼兒討論:

如果我們被小貓小狗咬傷了,應該怎麼辦呢?

讓幼兒瞭解簡單救治的方法:送醫院請醫生治病,還要注射狂犬疫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