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範文九篇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範文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9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範文九篇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理解歌詞內容,有“要爲長輩服務”的願望,激起“尊敬長輩”的情感。

·感受襯詞“呦”給歌曲帶來的親切感覺,有感情地學唱歌曲。

活動準備:

歌曲伴奏

活動過程:

一、敬老節的由來

·下個星期一是敬老節,你知道這是誰的節日嗎?

·爲什麼把重陽節又稱做敬老節?

·小結:敬老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老人年輕的時候照顧我們,辛苦了很多年。現在他們年紀大了,我們也長大了,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來關心、照顧他們了。

·你準備怎麼樣爲爺爺奶奶過節?

二、欣賞歌曲、理解歌詞

·欣賞後提問:

1、這首歌的名字叫《我是好寶寶》,你覺得歌曲裏的孩子是好寶寶嗎?爲什麼?

2、什麼叫“不撒嬌、不胡鬧”?

3、好寶寶做什麼事情會讓爺爺奶奶覺得很舒服?請你用歌詞來回答我。

4、咚咚 咚咚 |咚 咚 |是什麼聲音?(用動作——捶拳捶出節奏)·帶着問題第二次欣賞:請你仔細聽聽,歌詞裏有什麼特別好聽的地方嗎?

·教師範唱,幼兒感受襯詞帶來的親切感覺

三、學唱歌曲

·跟着音樂練習語言節奏·個別幼兒演唱襯詞,其他幼兒區分哪個唱地好,爲什麼?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輕快的情緒,初步學習用兩個聲部進行演唱歌曲。

2、在圖譜的幫助下演唱歌曲。

3、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歌唱活動的快樂。

4、通過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氛圍。

5、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活動準備:

圖譜。

活動過程:

一、練聲。

“孩子們,讓我們先來亮一亮咱們的嗓子吧!”

二、學習歌曲。

1、欣賞教師範唱,瞭解歌曲與內容。

“今天,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好聽嗎?”“這首歌曲比較輕快,非常的好聽。歌曲的名字就叫《摘草莓》。”出示背景圖。

2、再次欣賞教師範唱。

“再來仔細地聽一聽,聽聽歌曲裏唱了什麼?”

根據孩子的回答,取出大圖譜,放於黑板。

3、擺放圖譜。

“誰來把這些圖譜根據歌曲擺一擺?”擺得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4、看圖完整演唱第一聲部,將歌詞與圖譜匹配。

“讓我們看着圖譜跟着老師輕輕地來唱一唱。”

三、練習兩個聲部。

1、討論、瞭解第二聲部演唱的位置。

“老師這兒還有一些小圖譜,爲了使歌曲更好聽,我們還要在歌曲里加入小圖譜,放在哪兒呢?”

“不僅要唱大圖譜,還要唱小圖譜,小圖譜怎麼唱呢?”

2、教師唱第一聲部,並用體態提示幼兒演唱第二聲部。

“我們來試一試唱這首歌,你們唱大圖譜,我來唱小圖譜。”

3、將幼兒分成兩個聲部演唱2——3遍。

“在唱歌的時候,我們要一邊唱歌,一邊聽別人的聲音,和別人的聲音和諧一致就好聽了。”

四、活動結束。

“我們把這麼好聽的歌去唱給弟弟妹妹們聽聽吧!”

活動反思:

1、圖譜與歌曲的結合。

在活動前,我準備了背景圖、大圖譜以及小圖譜,活動中,我先利用大圖譜來學習歌曲的第一聲部,在用小圖譜來學習歌曲的第二聲部,吸引、調動孩子來參與活動,並通過擺一擺、看一看,使孩子們從中理解了歌詞,記憶了歌曲。

2、動作與歌曲的結合。

由於孩子是初次嘗試演唱兩聲部的歌曲,對於第二聲部的切入,孩子們不能很好地把握節奏,所以在活動中我利用肢體動作來提示孩子,被分成兩部分的孩子看了指揮就能很好地演唱歌曲了。

3、活動流程層層遞進,過渡流暢。

用《摘蘋果》的曲調來唱《摘草莓》練聲,從兩聲部練聲到學習新歌,再加入第二聲部,環節層層遞進、環環相扣。

過渡時,緊接練聲時的情景銜接道:“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來引出新歌,引出老師的範唱。在出示大圖譜時,由於每張大圖譜上有兩句歌詞,所以範唱完讓孩子說,當孩子說出一句的時候,我會追問與之一起的另一句,“除了風輕輕吹,還有什麼在飛?”“什麼在風中飄香味?”“一顆顆紅草莓好象什麼?唱了幾次?”等等語句組織得很自然、流暢。

當然,“有完美的教案,沒有完美的課堂。”課堂是活的,總會存在一些不足,或者說有些地方可以上得更好。在這個活動中,讓孩子擺大圖譜的時間控制得再短一點,再緊湊一些,在請兩三個孩子擺完後,我就可以清唱來糾正孩子擺放的對錯與否。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在感受音樂結構的基礎上,探索用樂器表現三種不同的節奏型。

2、知道使用圖畫可以幫助自己掌握並表現音樂

3、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動作,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

4、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5、通過肢體律動,感應固定拍。

二、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雜技表演》(拋接球、轉呼啦圈、頂酒杯)。

2、《巡邏兵進行曲》的音樂磁帶、錄音機。

3、打擊樂器鈴鼓、碰鈴、圓舞板,投影儀、教棒。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幼兒探索三種不同的節奏型。

教師用教棒指投影儀"拋接球",引導幼兒探索樂曲A段節奏型。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請你們看雜技表演,第一個節目叫"拋接球",我來唱樂曲,你們來爲圖上的雜技演員拍手。待幼兒拍完後問:你們拍了幾下?有什麼依據?

教師指投影圖"轉呼啦圈",引導幼兒探索B段的節奏型。

師:接下來請欣賞第二個節目"轉呼啦圈",請大家繼續爲演員拍手伴奏。

教師指投影圖"頂酒杯",引導幼兒探索C段的節奏型。

師:現在這個演員在表演"頂酒杯"的節目。在剛纔的兩個節目中,我們看到7個球拍了7下,看到3個呼啦圈拍了3下,那這幅圖應該怎麼拍?3個酒杯拍幾下、3朵小花呢?酒杯和小花拍得一樣快還是有的快有的慢呢,爲什麼?(3個酒杯和3朵小花之間的距離是不一樣的,距離短的節奏快,距離長的節奏慢。)

2、教師引導幼兒完整地欣賞樂曲A、B、C段音樂。

師:我這裏有一段音樂,表現的就是今天看的雜技表演的事情,請你們聽聽有幾個演員在轉呼啦圈?幾個演員在頂酒杯?爲什麼?

3、教師引導幼兒探索三種雜技可以分別用什麼身體動作表示,並隨音樂演奏。

教師啓發幼兒創編各個節目的身體動作並集體練習。

師:拋接球可以用什麼動作來做一做呢?轉呼啦圈、頂酒杯又可以怎麼做呢?

教師帶領幼兒隨音樂表演身體動作。

師:我們跟着音樂將剛纔創編的動作連起來做一做。

4、教師引導幼兒探索配器方案,並進行打擊樂器演奏。

師:今天小樂器也想表演節目,你們看錶演"拋接球"時可以用什麼樂器伴奏呢?轉呼啦圈、頂酒杯呢?

教師指揮,幼兒分聲部進行打擊樂器演奏。

師:現在請大家拿好樂器,我當指揮,請大家看好指揮、挺好音樂節奏進行演奏。

幼兒交換樂器演奏。

教學反思:

用幼兒能聽懂明白的話語幫助幼兒理解。儘管只有短短20分鐘,寶貝們已經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內容和旋律,但人的記憶都有一定的遺忘規律,且幼兒的學習需要不斷重複,所以,還需要不斷的鞏固複習,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小百科:雜技,亦作"雜伎"。指柔術(軟功)、車技、口技、頂碗、走鋼絲、變戲法、舞獅子等技藝。現代雜技特指演員靠自己身體技巧完成一系列高難動作的表演性節目。"雜技"一詞,是1950年中國雜技團成立時,由周恩來總理定名的。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學唱歌曲,感受歌曲中堅定有力的風格。

2、根據歌詞內容創編不同的動作,表現男子漢的氣概。

活動準備

1、《小小男子漢》音樂CD(盒帶)。

2、教師教學資源《“大閱兵”視頻》。

活動過程

1、看“大閱兵”視頻,引入活動。

教師引導幼兒看視頻,討論怎樣纔像男子漢。

2、幼兒欣賞歌曲《小小男子漢》。

(1)教師播放音樂CD(盒帶),引導幼兒完整的欣賞歌曲《小小男子漢》。

(2)請幼兒用動作來表現聽過歌曲後的感受。

3、幼兒學習歌曲。

(1)教師範唱,幼兒傾聽,理解歌詞內容。

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聽到了什麼,歌曲裏唱了什麼。

(2)教師再次演唱,引導幼兒感受豫劇韻味,在教師引導下聽出下滑音的曲調。

教師:豫劇跟我們平時唱的歌曲有什麼不用?誰能學一學?

(3)請幼兒跟唱歌曲。在教師的指示下(“向下”手勢動作)唱準下滑音的曲調。

重點練習歌中“男”“解”的豫劇發音。

教師:看到“向下”手勢時,應該怎樣唱?咱們來試一試吧。

4、創編表演動作。

(1)引導幼兒根據歌詞內容逐句創編動作,重點創編男子漢的動作。

(2)分組協商。說說商量的結果後,教師播放音樂,幼兒唱到最後一句時,能隨着節拍左右搖擺,表現男子漢的形象。

(3)欣賞同伴的表演並評價。

(4)再次完整表現創編,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表現的樂趣。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圖譜的幫助,感受樂曲ABC的結構及風格特點。

2、爲樂曲創編律動表演動作組合,通過創編動作發展創造力,促進小朋友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合作。

3、在理解樂曲基礎上,嘗試爲樂曲配器並創編節奏型進行演奏。

 活動準備:圖譜、樂器(鈴鼓、圓舞板、碰鈴)、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老師講述故事《找寶貝》引起幼兒興趣及學習慾望。

二、感受區分樂句,並按樂句自由做動作。

(一)欣賞第一樂句

1、傾聽音樂感受:小男孩是騎馬上山還是走路上山的?爲什麼?

2、再次傾聽音樂:共上了幾座山?(教師根據音樂畫圖)

3、傾聽音樂手指圖譜畫圖,引導幼兒感受樂句的第一拍重拍。

4、傾聽音樂自由創編騎馬動作。

5、啓發幼兒找找身上的“高山”並用動作表示。

(二)欣賞第二樂句:

1、傾聽音樂:上了幾個臺階?

2、用動作表示上臺階。

(三)欣賞第三樂句:

1、傾聽音樂:對山洞說了什麼咒語?

2、邊做聲勢邊說咒語。

3、創編動作,變換山洞方位。

三、完整欣賞樂曲。

1、完整欣賞樂曲,師小結。

2、表現音樂:

(1)傾聽音樂,根據樂句變換騎馬動作,教師指不同的地方爲山洞,以發展幼兒的方位感。

(2)自由結伴,互相創編庫乞乞動作,促進幼兒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合作。

(3)以聽課老師爲山洞,參與到遊戲中來,促進師幼互動。

四、爲樂器配器並演奏。

引導幼兒根據樂句節奏特點爲樂曲創編節奏型,商討配器並演奏打擊樂。

五、談話:

你認爲山洞裏會有什麼寶貝?

拿出“寶貝”——書,並說說爲什麼是書?進行品德教育,勉勵幼兒好好學習。

奧爾夫音樂活動反思:

這節課的主線是非常清晰的,就是讓孩子熟悉並掌握節奏 。所以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讓幼兒輕鬆完成本次活動的目標,在活動的開始,我就以節奏遊戲的形式開頭,其目的是讓幼兒熟悉節奏,並把遊戲分爲三個層次:首先認識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會根據音符的排列順序拍出音符的節奏;其次,培養幼兒聽辨節奏的能力;最後初步練習有節奏的說話,感受節奏在語言中的運用,在這一環節中,剛開始時,孩子出現的語言節奏和動作節奏不合拍的現象,這是很正常的,因爲孩子要創編適當的語言、運用節奏、還需動作節奏的配合,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挑戰。但通過練習,也是對孩子能力的提升。面對這個困難,我引導孩子看音符圖譜、用手拍打節奏、並配上相對應的語言節奏。

當完成第一部分的節奏練習後,我又將節奏 賦予生命,告訴孩子它就藏在一段好聽的音樂中,激發孩子認真傾聽、尋找節奏的興趣。自然進入欣賞音樂的環節。

孩子找到節奏以後,心情很愉悅。我提出的問題 “爲什麼音樂中會有這麼奇怪的話呢?”再次吸引了孩子。這時,我用故事帶入,幫助幼兒理解整首音樂的結構,音樂的節奏。爲幼兒創編身體動作、表現音樂節奏做好準備。幼兒進入角色以後,我用了一句情境化的語言“這座漂亮的石門是不喜歡聽到吵鬧的聲音,要是太吵,就是念了咒語門也不會開。”就對孩子提出了尋寶要求。這樣提出要求更符合幼兒心理特點孩子自然會自覺遵守。所以大家看到我們孩子井然有序的樂器常規。

找寶貝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我們一起去尋找寶貝嗎?孩子要參與遊戲,表現音樂,就需要對音樂非常瞭解,音樂中一共有三種節奏:八分音符的節奏、四分音符的節奏、兩者混合的節奏。這三種節奏重複出現。爲幫助孩子理解、掌握節奏,我將歡快的八分音符的節奏取名叫騎着小馬爬山;四分音符的.節奏慢一點是上樓梯;兩者混合的節奏比較有力是念咒語;這樣來引導幼兒後,抽象的音樂變得故事化、直觀化,孩子也能輕鬆掌握,大膽表現了。

幼兒積極創編動作,大膽表現音樂節奏。在這段音樂結束時,我們找到 “寶貝”。這一意外驚喜滿足孩子的遊戲的成功與快樂,也是爲進入使用打擊樂器演奏這一環節做了自然的過渡。

在使用打擊樂器時,孩子有些好奇,喜歡敲打樂器。我滿足他們的需求,讓樂器寶寶發出聲音來。但要求他們要看着我的手勢,培養他們看指揮的習慣。孩子能輕鬆使用樂器進行演奏。

爲了讓活動更有趣,能充分調動孩子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發展他們主動創編的能力,我設計了尋寶遊戲,讓孩子在音樂聲中體驗快樂,大膽表現。同時讓孩子的藝術能力在大膽表現過程中發展起來。整個活動在愉快的遊戲中自然結束。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喜歡音樂是每個孩子的天性,他們聽到音樂便能隨着音樂的節奏做出相應的身體反應。因此,從音樂入手培養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是十分重要的。《綱要》指出藝術活動是幼兒獲得自我滿足感的最佳舞臺,是"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使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本次活動,利用身體動作幫助孩子感知和認識節奏,注重音樂對幼兒的整體影響,重視讓幼兒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運用多種感官感受音樂、主動地表現音樂,重視從節奏入手,讓幼兒感受互相合作的樂趣,領略音樂歡樂的氣氛。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的特點和歡快的情緒。

2、學會看懂圖譜,並能根據圖譜的提示,利用聲勢爲音樂進行伴奏。

3、能看指揮協調一致的用樂器輪奏、合奏歡快的樂曲《小看戲》

活動準備: 音樂《小看戲》動物圖譜樂器(碰{、鈴鼓、舞板)

活動重難點: 能根據圖譜的提示,利用聲勢、身體樂器、樂器爲音樂伴奏。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教師以邀請幼兒參加音樂會爲由,引導幼兒跟隨音樂拿起手中的手絹律動入場。

師:"小動物們,今天森林裏舉辦音樂會,你們參加表演的節目準備好了嗎?(好了)我們一起出發吧!

二、展開

1、師幼共同討論,引出課題。教師引導幼兒初步感受樂曲的特點。

師:"剛纔我們跳舞的音樂好聽嗎?你覺得它是歡快的還是悲傷的呢?聽了音樂後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呢?你喜歡嗎?……"鼓勵幼兒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感受。

2、出示動物圖譜,引出動物圖譜。

師:"不僅小朋友喜歡這個音樂,小動物們也很喜歡,瞧,它們唱着歌排着整齊的隊伍來了……"教師和幼兒一起探討動物圖譜結構。

3、音樂遊戲。

模唱遊戲:玩法--教師將幼兒分成三組(小貓隊、小狗隊、小鴨隊),根據動物圖譜,在教師的指揮下分別模仿動物唱歌的聲音。

例如:小貓隊---喵喵喵

小狗隊---汪汪

小鴨隊---嘎嘎嘎嘎

肢體(身體樂器)遊戲:玩法--教師引導幼兒,想一想身體哪些部位可以發出聲音,並分別請每組幼兒想一個身體樂器,根據動物圖譜,在教師的指揮下爲音樂進行伴奏、合奏。

4、樂器演奏。

(1)教師出示樂器,介紹樂器以及演奏的正確方式,可請個別幼兒進行嘗試。

(2)發放樂器,講清規則,引導幼兒能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樂器。

小貓隊---碰{

小狗隊---鈴鼓

小鴨隊---舞板

(3)引導幼兒根據動物圖譜,在教師的指揮下進行樂器演奏練習。

5、幼兒展示正式演奏。

鼓勵幼兒面向全體教師,以最好的狀態,在教師的指揮下,進行樂器演奏展示。

三、活動結束。

師:"今天的音樂會到此結束了,你們玩的開心嗎?有好的東西我們要學會分享,現在呢,就讓我們拿着樂器將我們成功的樂器演奏分享給其他的班級吧。"

活動延伸: 將節奏樂譜張貼於表演區,並投放大量樂器或自制樂器,供幼兒繼續練習。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 在三隻熊請客的情景中熟悉旋律,理解歌詞,並初步學唱《歡迎歌》。

2、 嘗試聽辨不同的音色與角色形象進行匹配,體驗參與音樂活動的樂趣。

3、 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4、 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知道不同小動物的主要特徵。

2、物質準備——《三隻熊》PPT。

活動重難點:

願意參加唱歌遊戲。

聽辨不同音色與角色形象進行匹配。

活動過程:

一、引入

1、 這麼漂亮的房子是誰的家?讓我們走近看一看。

2、 原來是三隻熊的家,他們是誰?(熊爸爸、熊媽媽、熊寶寶)。

3、 今天它們都打扮得漂漂亮亮,準備要開個生日餐會,想邀請許多朋友來參加。我們也一起去吧。

二、朋友來做客

(一) 小兔來了,熊媽媽來迎接,讓幼兒感受旋律,初步熟悉歌詞。

1、“哎,有個小動物也想去,是誰呢?!”(點出“小兔” )

“我們和小兔一起去三隻熊的家吧。”(引導幼兒學小兔跳)。

“三隻熊的家到了。”

“門上還有個門鈴呢。”引導幼兒一起按門鈴。(播放熊媽媽的聲音)

2、 “是誰唱着歡迎歌來歡迎小兔的?”(幼兒猜猜講講)

(打開門,出現熊媽媽)“原來是熊媽媽。”“跟熊媽媽打個招呼吧”。(“熊媽媽你好!”)

3、“熊媽媽唱的真好聽,聲音柔柔的,我們請熊媽媽再來唱一遍吧。”

4、再欣賞一遍熊媽媽的歌。

提問:剛纔熊媽媽唱了什麼?是怎麼唱的?(教師重複歌詞)

“謝謝熊媽媽的歌!”

(二)小雞來了,小熊來迎接,幼兒初步跟唱。

1、“嘰嘰嘰,嘰嘰嘰,這是誰來了?”(小雞)“來了幾隻小雞呀?”(兩隻)

2、我們帶小雞一起到三隻熊的家去吧。跟着老師學做小雞的律動。

3、 小雞也來按門鈴了。(播放小熊的歌聲)。“是誰在唱歡迎歌迎接小雞呢?”(出現小熊)。引導幼兒和小熊招呼。小熊的聲音跟我們小朋友的聲音一樣可愛,我們也來跟着小熊唱歡迎歌好嗎?(引導幼兒隨着錄音跟唱,學小熊唱歌)

4、小熊說:“小雞請進,請坐”。

(三)小鴨子來了,熊爸爸來迎接。

1、“瞧,有一羣可愛的小鴨也來了”。“小鴨子走累了,坐下歇歇。”

2、“我們來按門鈴,聽一聽這次是誰來開門。”你怎麼知道是熊爸爸。“原來熊爸爸唱歌的聲音是粗粗的,低低的。

(四)一起唱歌

“熊媽媽唱得歌是柔柔的,熊寶寶唱得歌是稚嫩的,熊爸爸唱得歌是粗粗的低低的。那我們小朋友喜歡怎麼歌聲呀?”

“我們一起和三隻熊來歡迎今天參加生日會的小動物吧”

活動反思:

在出示小兔的時候我們,我們可以以兒歌的形式出現,如“耳朵長又長,愛吃蘿蔔愛吃菜,蹦蹦跳跳真可愛。”按門鈴的時候,教師可以提醒一下,動作可以做得更優美一些。小雞出示的形式很好,和小兔的有所不同,但是噱頭還是不夠,教師的肢體語言還要再誇張一點。讓寶寶們學唱的時候可以模仿熊爸爸、熊媽媽和熊寶寶的聲音,這樣也能更好地完成活動的目標。

託班的教學活動最主要的是孩子開心,孩子在玩樂的過程中學到一定的本領。託班對於每個孩子的語言都是要有小結的,而且教師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及時地表揚她們。尤其是小年齡的孩子教師要多表揚,多鼓勵。學唱的時候我讓孩子唱的還是比較少,還是需要多唱,可以用各種不同的角色扮演進行演唱,以達到目標。

小百科:歡迎指高興地迎接,誠心希望;樂意接受。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8

大班音樂教案《圓圈舞》含反思適用於大班的音樂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在音樂舞蹈中感受交換舞伴的快樂,學習英國民間舞蹈《圓圈舞》,感受4/4拍與3/4拍的交替音樂節拍,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音樂《圓圈舞》含反思教案吧。

設計思路:

大班下半學期開始嘗試性的讓幼兒接觸各種形式的舞蹈,《圓圈舞》是一種起源與英國的舞蹈,它通過舞蹈中的"問好、握手、交換舞伴"等細節幫助一些陌生的人更快的成爲朋友。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遊戲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我覺得,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前提,只有滿足了幼兒的興趣和需求,才能使活動具有生命力,活動纔會真正的屬於幼兒一、滿足幼兒的興趣和需要,促進幼兒的主動性學習。音樂教育作爲幼兒得以和諧發展、健康成長的一種重要途徑,應激發起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培養幼兒在音樂活動中的主動性。《圓圈舞》出現於英國鄉村舞蹈,肢體動作並不豐富,動作簡單、規律、通常都包括交換舞伴的環節,十分簡單易學,很適合大班年齡階段的幼兒,幼兒的興趣也非常高。

新《綱要》中指出:老師在日常的學習活動中要促進幼兒的主動性學習,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圓圈舞》活動中,教師都讓音樂"說話"、讓幼兒"說話"、讓圖譜"說話",引導幼兒傾聽音樂並熟悉音樂旋律,從而更好的進行舞蹈的演繹。

活動目標:

1、學習英國民間舞蹈《圓圈舞》,感受4/4拍與3/4拍的交替音樂節拍

2、在音樂舞蹈中感受交換舞伴的快樂

3、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4、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重難點:

學習民間舞蹈《圓圈舞》中交換舞伴並向夥伴問好;學看圖譜,根據圖譜來排列相應的隊型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音樂CD、ppt、圖譜幼兒前期

經驗準備:理解圖譜中各個圖形的含義(如:○代表妹妹;□代表弟弟等)

活動過程:

一、律動進教室--《賓果》(Bingo)CD播放《賓果》音樂,幼兒在音樂伴奏下根據老師手勢的暗示,改變隊型進入教室。

A隊型--1人變2人B隊型--2人變4人C隊型--4人變2人D隊型--2人變1人,圍成圓圈【設計意圖:律動音樂《賓果》是一首節奏輕快、跳躍的曲子,它不僅能渲染現場氣氛,更能幫助幼兒更快地進入音樂帶來的奇妙世界,感受音樂的快樂。】

二、音樂舞蹈《圓圈舞》

1.《圓圈舞》的起源。

--師:"在英國有一種傳統的舞蹈《圓圈舞》,它是種神奇的舞蹈,它能讓原本彼此不認識的幼兒在跳完《圓圈舞》後很快的成爲好朋友,因此人們也叫它《交誼舞》。"【設計意圖:通過簡單的介紹,讓幼兒瞭解一些關於歐洲等地區的民間舞蹈,拓展幼兒的音樂知識與眼界。】

2.《圓圈舞》的欣賞與音樂解讀--師:"聽聽看,你發現了歌曲裏的哪些祕密?"(《圓圈舞》是4/4拍與3/4交替的音樂節拍)--師:"聽了這個曲子你的感受是怎樣的?"【設計意圖:《圓圈舞》的曲式結構是A、B兩段體,幼兒可以非常容易地進行區分。但是《圓圈舞》的音樂節拍是有變化的,且變化不明顯,幼兒不容易區分,需要在老師的暗示和反覆欣賞音樂後才能進行區分。因此,在欣賞音樂環節,需要老師單獨"拎"出來,幼兒只有在理解音樂的節拍後才能將舞蹈進行演繹。】

3.《圓圈舞》的圖譜隊型--師:"看看《圓圈舞》的圖譜,你能根據圖譜找到自己的位置嗎,試試看!"圖譜1(即動作分解1)--請幼兒們站成圓圈,一個男孩一個女孩組成一隊舞伴。

圖譜2(即動作分解2)--女孩手拉手向圓心方向走一個八拍,男孩原地站立。

圖譜3(即動作分解3)--男孩向圓心行走一個八拍,行走到自己的女伴左邊(位置不變),並將雙手從女孩前面伸出。與兩邊男孩的手相拉,女孩原地站立。

圖譜4(即動作分解4)--1.男孩將雙手舉起並翻到身後去,女孩從男孩雙手舉起時搭成的"小山洞"中鑽過去,但不移動腳步。2.女孩將雙手舉起並反到後面去,男孩從女孩舉起時搭成的"小洞"中鑽進去,但不要移動腳步。此時,男孩女孩的雙手都在身後且女孩的手在男孩手的上面。

圖譜5(即動作分解5)--所有的幼兒都放開手,所有的幼兒向後轉身並拉住自己舞伴的手,回到第一個大圓圈的位置。

圖譜6(即動作分解6)--回到自己的位置後,舞伴面對面。

圖譜7(即動作分解7)--女孩和自己的舞伴面對面並用右手相握,從舞伴的左邊想圓圈方向走。

圖譜8(即動作分解8)--幼兒們彼此背對自己的以一個舞伴,而面對新的舞伴。

圖譜9(即動作分解9)--音樂結束,回到動作分解1開始重複整個舞蹈。

【設計意圖:通過圖譜即動作分解(ppt)的展示,幫助幼兒更快地學習舞蹈動作和舞蹈隊型。】

4.《圓圈舞》視頻觀看【設計意圖:通過《圓圈舞》的視頻觀看,幫助幼兒更直觀地學習舞蹈。】

5.《圓圈舞》完整表演--師:"現在,我們一個個弟弟都是英國紳士,一個個妹妹都是英國淑女,讓我們跟隨音樂共同跳起這神奇的舞蹈《圓圈舞》。

三、音樂舞蹈出教室--《圓圈舞》

完整播放音樂,音樂舞蹈《圓圈舞》

【設計意圖:完整表演舞蹈《圓圈舞》,體驗舞蹈的快樂。】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教師在以綵帶舞的軌跡請幼兒在圓圈上進行添畫,完成後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畫講述一個故事。老師在示範時更多地是添成太陽花朵等幾幅簡單的圖畫,沒有更多給幼兒觀看一些關於圓圈可以變成什麼的案例,所以導致幼兒在畫的過程中都是和老師一樣的,並且在講述故事時幼兒也不能很好的講出。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9

作品分析:

該作品是流行於山東、安徽、河南、河北等地的民間樂曲。它以熱烈歡快的旋律與百鳥和鳴之聲,表現了生機勃勃的大自然景象。本曲經縮編爲AB兩個段落。A段灑脫風趣,B段快樂熱烈。中間有一間奏,音調模仿蟬的叫聲。全曲結束在突慢突弱處理的一個短句上。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嗩吶的音色特點,初步熟悉本曲的音調,粗略感知其結構和情趣特點。

2、自由創造豬八戒和孫悟空相互打鬧逗樂的表演動作。

3、在結伴表演、遊戲的過程中,能注意與同伴密切配合。

活動準備:

1、聽過豬八戒背媳婦的滑稽故事。

2、教師能熟練地彈奏和哼唱樂曲的曲調。

3、錄音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教師簡介遊戲情節:

豬八戒揹着新媳婦回家,走幾步,歇一歇,累得直喘氣,汗水溼透衣衫。

小媳婦說熱死人,豬八戒趕緊給她扇扇風,小媳婦從耳朵後面拔了幾根頭髮一吹,豬八戒睡着了。

原來小媳婦是孫悟空變的,他折了一根樹枝來掏豬八戒的耳朵和鼻孔,豬八戒以爲是知了飛來吵他的好夢,揮手想把知了趕走。

豬八戒被弄醒了,一看小媳婦變成了孫悟空,嚇得拼命逃跑,打鬧一陣後,孫悟空終於收服了豬八戒。

2、結伴跟隨A段音樂玩遊戲。

(1)幼兒兩人一組,一人扮演孫悟空,一人扮演豬八戒。豬八戒在前面走,假裝揹着小媳婦,孫悟空在後面跟着,假裝是被揹着的小媳婦。

(2)教師一邊用語言指示幼兒表演,一邊自己哼唱曲調爲幼兒伴奏。

A(1)段第一、二句,豬八戒走。以下各句,在括號內的音樂處,豬八戒休息自由地做喘氣、扇風、捶腰等動作;在括號外的音樂處,豬八戒繼續背起小媳婦趕路。

A(2)段,第一句,孫悟空假扮的小媳婦用手給自己扇風;第二句(括號內)豬八戒用衣襟給小媳婦扇風;第三句小媳婦拔頭髮(孫悟空拔汗毛)變成瞌睡蟲吹進豬八戒的鼻孔;第四句豬八戒睡着了。

(3)連貫地在音樂伴奏下表演上述情節。

3、跟隨間奏和B段音樂玩遊戲。

(1)表演間奏部分的動作。

前三小節,孫悟空用樹枝(假想的)掏豬八戒的耳朵;第四小節長音處,豬八戒撓臉、揮手,表示想趕走吵醒他美夢的知了。

第五一七小節,孫悟空用樹枝掏豬八戒的鼻子;第八小節長音處,豬八戒再做驅趕知了的動作。

(2)表演B段音樂中的打鬧動作。

自由表演,聽到音樂突慢突弱時,做好準備,在全曲最後1小節做造型,表示豬八戒被孫悟空收服。

(3)連貫地跟隨問奏B段音樂表演。

(4)教師請表演中比較有創造性的幼兒小組爲大家做示範表演,鼓勵幼兒相互學習,並進一步動腦筋,使自己的表演更有趣。

4、連貫地跟隨整首音樂玩遊戲。

在遊戲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進一步引導幼兒回憶他們已有的有關經驗,盡力把豬八戒的憨、笨、懶,孫悟空精靈、調皮的性格特點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