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錦集七篇

關於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錦集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6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錦集七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體驗在水中玩球的樂趣。

2、學說“小球躲起來了”、“小球浮上來了”、“小球飄過來了”、“小球飄走了”。

3、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

4、培養競爭意識,體驗遊戲帶來的挑戰與快樂。

5、商討遊戲規則,體驗合作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在水槽中接滿水;兩個小朋友一個乒乓球。

2、玩水前將幼兒的長袖外套脫掉或捲起衣袖。

活動過程:

1、師:小朋友,今天老師手裏有寶貝呢!你們猜猜看我手裏拿着的是什麼?(幼兒自由猜測)

2、老師給你變個魔術。

老師把小球放在水裏,用手划水,手不碰到球,小球隨着水流的方向飄走了。老師向相反的方向划水,小球又飄回來了。

3、小朋友們兩人一組,一個在水槽左邊,一個在水槽右邊,小朋友用手划水,手不碰到球,讓小球從左邊飄向右邊,再從右邊飄向左邊。(邊做邊說:“小球飄過來了”、“小球飄走了”。)

4、觀看遊戲“小球躲貓貓”。

(1)師:小朋友,小花貓來了!(配班老師發出小貓的聲音)哇,乒乓球可害怕小貓了,這可怎麼辦啊?它浮在水上肯定會被小貓叼走的。(幼兒自由發言)

(2)師示範遊戲:雙手抓住乒乓球,用力將球摁入水中,邊摁邊說:“小球躲起來了。”等小貓走後,師放開雙手,邊放邊說:“小貓走了,小球浮上來吧!”

(3)師示範遊戲第二遍,鼓勵幼兒一起說:“小球躲起來了。” “小球浮上來啦!”

5、分組遊戲。(師講明遊戲規則:聽到貓聲就躲起來,聽不到貓叫了就浮上來。)

活動延伸:

小朋友們,在水裏玩球好不好?回家和爸爸媽媽玩玩,看看小球在水裏遊得快不快。

活動反思:

幼兒都喜歡玩水,對於小球在水裏的飄動和浮沉更是充滿了好奇。這節課孩子們積極參與,師幼互動,動手動腦,既開發了幼兒智力,又激發了遊戲興趣。但玩水時間不宜太長,注意幼兒安全。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遊戲是幼兒園整個教育活動的重心。因此在幼兒園英語教育中採用遊戲的方式最符合學齡前兒童的身心特點。通過幾年的研究與實踐,我初步將英語教育中的遊戲劃分爲六類:體育遊戲、數字遊戲、美術遊戲、音樂遊戲、情境對話和娛樂遊戲。以下我將自己摸索出的遊戲方法按這六類分別列舉一二,以供大家參考。

, wolf, are you hungry?(老狼老狼你餓嗎?)──體育遊戲

準備:動物頭飾,自制,設置小動物的家

方法:它由傳統遊戲“老狼,老狼幾點鐘?”演化而來,其方法也基本與之相似。選擇一人扮演“wolf”,其他幼兒扮演小動物,隨意地跟隨在“wolf”身後散步,並一起提問“Wolf,

wolf, are you

hungry?”。若“wolf”回答“No”,則繼續遊戲;若“wolf”回答“Yes”,幼兒要馬上跑回家。被抓住的幼兒必須說出“wolf”出示的英語圖卡上的詞句,纔可繼續遊戲。答錯者可讓別的幼兒補充將其“救回”,或者罰停一次遊戲。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讓幼兒區別物體在空間中的上下位置關係。用上面、下面方位詞回答問題。

2、培養幼兒的空間感知能力。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培養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黑貓警長和一隻耳的頭飾、老鼠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遊戲:小朋友,你們聽過黑貓警長的故事嗎?你們喜歡誰?那今天老師來當黑貓警長,小朋友們都是白貓警士。好了,今天天氣不錯,我們一起去森林裏轉一轉,看看有什麼新任務。

二、播放課件,引導幼兒學習方位詞。

1、森林裏有許多的動物,看看都有誰?(幼兒自由回答。)

小鳥在哪裏?還有誰在樹上?

那小朋友再看看小狗在哪裏?還有誰在樹下呢?

小結:小猴、小鳥、小松鼠它們都在樹上,小狗、小豬、小貓咪它們都在樹下。

2、我們又來到了小河邊,看看都有誰?(幼兒自由回答。)

小熊在哪裏?誰在橋下?

三、在情境遊戲中指導幼兒學習正確使用方位詞。

1、“接電話”進入情境,黑貓警長剛纔接到兔媽媽打來的電話,說它們家有老鼠偷吃糧食,老鼠很狡猾,藏在兔媽媽家的各個地方,我們先偵察一下敵情。記住:大家輕輕地走過去仔細看老鼠藏在什麼地方,然後回來向我報告你們在什麼地方發現了老鼠?

2、白貓警士進入創設的情境中,偵察後坐回椅子向警長報告敵情。

提問:你在什麼地方發現了老鼠?(幼兒自由回答。)

如:桌子下面(上面)有老鼠。

沙發下面(上面)有老鼠。

椅子下面(上面)有老鼠。

櫃子下面(上面)有老鼠。

3、黑貓警長:“竟然有那麼多老鼠在搗亂,情況十萬火急,白貓警士們,我們快去抓老鼠吧!

(所有白貓警士聽到命令後立即到佈置的場景中去抓老鼠。每位白貓警士抓住一隻老鼠後回到座位上向警長報告,遊戲在音樂背景下活動。

4、老鼠抓到了,現在請告訴我自己是在什麼地方抓到老鼠的?(提問個別小朋友,並要求幼兒用完整的話表達。)

如:我在桌子上抓到一隻老鼠。

我在椅子下抓到一隻老鼠。

我在窗臺上抓到一隻老鼠。

小結:我的白貓警士都很能幹,都抓到了老鼠。

四、進一步理解和運用方位詞。

1、師:但是最大、最壞的老鼠“一隻耳”逃走了。你們想把它抓住嗎?“一隻耳”很狡猾,要抓住它,先要鍛鍊我們的眼睛。(聽口令,眼睛看上面,眼睛看下面,眼珠轉一轉。)

2、另一位老師扮演“一隻耳”出現,東張西望,然後藏在桌子下,警長一聲令下“不許動,哪裏逃?”

五、結束活動。

我們的白貓警士都很能幹,晚上我們共度老鼠晚餐,let’s go。(警士們勝利完成任務,在音樂聲中走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整節活動幼兒的積極性特別高,利用課間教育幼兒非常感興趣,也讓幼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整個活動利用遊戲貫穿始終,使孩子在感受黑貓警長這個故事中認識了上下,一環扣一環,完成了活動目標。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由來及設計思路:

在開展主題活動“大與小”的過程中,幼兒對於量的比較有了初步的知識經驗。圖畫書《阿比比一比》通過角色遊戲將大小、多少、長短等量的比較蘊涵其中。在小班後期爲使幼兒進一步複習、鞏同相關知識經驗,通過閱讀活動充分挖掘圖畫書在科學領域的教育價值,根據幼兒年齡特點,教師設計了講述與實物操作交替進行的活動形式,幫助幼兒理解書中內容,感受閱讀快樂。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實物的探索性活動,理解書中蘊涵的比較關係,感受從不同角度比較結果的不同。

2、能自主翻看圖書,理解畫面和故事內容,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人物的理解和感受。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實物梨和李子、帽子和圍巾;圖畫書人手一本;故事課件、電腦、投影儀。

2、經驗準備:幼兒對比較大小、多少、長短有一定的經驗。圖畫書《阿比比一比》投放在閱讀區供幼兒自由翻閱。

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能比較清楚地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和感受。

難點:自主翻看圖書,瞭解故事內容,理解從不同角度對事物進行比較,其結果不同。

活動過程:

1、邊講故事邊演示幻燈片,並出示實物引起幼兒閱讀的興趣。

(1)閱讀故事《阿比比一比》,着重觀察人物的表情和語言。引發幼兒思考,鼓勵幼兒大膽表達想法並進行演示。

(2)幼兒操作實物梨和李子(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多少,引導幼兒進行討論。

教師:這是誰的梨和李子?他們要比一比誰多誰少?他們會怎麼比?請幼兒將實物按自己的想法擺放好。

教師:小朋友是按一個梨一個李子這樣擺的,那誰多誰少?

幼兒:李子多。因爲李子還有呢。

(3)出示實物帽子和圍巾,引發幼兒討論,大膽演示自己的想法。

教師:圍巾和帽子怎麼比?你們覺得是帽子大?還是圍巾大?

幼兒:圍巾大,帽子小,圍巾能把帽子蓋住。

教師:那帽子還能把圍巾扣住呢?到底誰大呢?

幼兒:就是圍巾大。

2、幼兒閱讀圖書,瞭解書中人物的比較方法和結果。

教師:請小朋友自己看看,之後他們又比了什麼?

幼兒自主翻閱圖書。教師指導幼兒有序翻閱,通過看圖尋找答案。引導幼兒說說在書中發現了哪些不同的比較方法,鼓勵幼兒進行嘗試。

幼兒:小貓的尾巴長,小兔子是拿線比的,小兔的尾巴短。

教師:小貓和小兔子用他們的身體比長短,小朋友可以用什麼地方比長短?我們來比比誰的長誰的短。

幼兒:用手,用腳,用頭(與同伴用身體部位進行比較)。

3、延伸活動。

教師組織幼兒討論幼兒感興趣的問題並生成相關的活動。

幼兒1:我討厭這隻貓。

幼兒2:我討厭兔子。

教師:現在咱們有爭論了,有的喜歡貓,有的喜歡兔子,因爲用毛線做尾巴不公平,下次活動我們再討論你爲什麼不喜歡貓。

個人反思:

1、動中的優點:

能夠根據幼兒已有生活經驗設計教育活動,並在活動前進行充分的知識準備,在圖書角提前投放圖書,引起幼兒閱讀興趣,激發幼兒瞭解故事內容的願望。

在閱讀故事的過程中,設計幼兒探索環節,進一步激發幼兒瞭解書中角色的對話、動作等具體情節的興趣,使幼兒在整個活動中,保持較好的注意力,能夠跟隨教師的引導理解故事內容,並且在遊戲環節中幫助幼兒將問接經驗順利過渡到直接經驗,較好地實現了教育目標。當幼兒產生新的興趣點時能夠順應幼兒的興趣組織討論,滿足幼兒表達自己情感的需要。

2、動中的不足:

在幼兒對“帽子大還是圍巾大?喜歡阿比還是喜歡阿吉?”發生爭論時,教師雖然給予了支持,但是沒有給幼兒提供更大的空間和更多的時問進行討論。由此可見,教師和幼兒對於圖書的關注點存在差異。教師應對幼兒的興趣點有比較細緻深入地瞭解,從而抓住爭論的問題,引導幼兒充分討論就更好了。

主要內容:

1、教師運用多種閱讀形式幫助幼兒理解比較關係。

教師運用觀看幻燈的集體閱讀、人手一本圖書的個體閱讀、提供實物的操作和遊戲,幫助幼兒很好地理解書中所蘊涵的比較關係。教師瞭解本班幼兒的已有經驗,對於各領域小班目標的把握充分,在閱讀活動中幫助幼兒理解鞏固相關的數學概念,爲幼兒學習新經驗奠定了基礎礎。

2、教師順應幼兒興趣,滿足表達需要。

當幼兒在聽故事的過程中發生爭論時,教師敏感地意識到是幼兒對活動產生了新的興趣點,順應幼兒的興趣及時組織了討論,滿足幼兒表達情感的需要。針對幼兒出現預想不到的現象,教師用提問方式支持幼兒討論,體現出教師對幼兒的理解和尊重。

3、教師對於“幼兒重視的公平性”沒有充分關注。

(1)幼兒爲什麼不喜歡故事裏的人物?這反映了他們怎樣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需要?幼兒對故事的反應,體現出他們對遊戲的公平性有自己的想法,這需要教師理解。他們在與同伴相處和交往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問題需要解決,但是故事中的人物不是他們喜歡的朋友關係,角色發生的矛盾不是幼兒想得到的結果。教師在這裏缺乏引導,使幼兒產生不喜歡的情感,從而引發了爭論。

(2)教師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對人物的好惡是否對幼兒產生了影響或暗示?教師在講故事時用什麼語氣、聲調不會對幼兒的情感傾向產生影響?書裏沒有正面和反面人物,只有結果輸和贏,但是幼兒聽故事時卻產生兩種情緒和情感,值得教師進一步思考。

(3)對小班幼兒來說,在比較關係中,同類物品的比較好理解,不同類別的物品沒有可比性,比較難理解,在後續活動中教師可通過相關活動幫助幼兒理解。

綜合評析:

1、教師在設計主題活動時,嘗試用一本圖畫書(一個故事)作爲切人點開展主題活動,比較符合小班幼兒喜歡聽故事的年齡特點。先在圖書區投放要講的書,引起幼兒對新書的興趣,然後通過講故事的方式滿足幼兒對故事書的好奇心,故事的選擇能夠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活動準備較充分,運用幻燈的形式講故事,更加生動直觀,有利於抓住幼兒的注意,在幼兒提出問題和發生爭論時,教師能夠注意傾聽幼兒的發言,通過玩遊戲進一步加以引導,讓幼兒親身體驗不同的比較方法,較好地完成本次活動目標。

2、教師的小組反思中,較充分地分析和挖掘了幼兒出現不同觀點的原因,同時關注到活動使用的圖畫書在其他領域的教育價值。但本次活動的主要目標,重點在於幫助幼兒理解圖書的比較關係,小組反思交流中沒有展開充分的研討。對於兒童圖畫書與語言領域目標結合方面有一定欠缺,是教師羣體反思中需要注意的。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瞭解地球環境被污染的嚴重性。

2、增強環保意識,知道從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做起,保護地球。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重難點:

比較全面的瞭解認識到環境污染的知識。

把想法付諸到行動。

環境污染圖片,地球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地球圖片,導入活動主題。

1、出示污染環境的圖片。

師:這是什麼?地球上有什麼?我們居住在地球上開心嗎?可是你看地球怎麼了?它的表情怎樣?

教師小結:我們的地球生病了,他很痛苦,因爲他很多地方都受傷害了。

二、出示環境污染的圖片,讓幼兒瞭解垃圾對環境所造成的危害。

1、出示垃圾的圖片。

師:有垃圾的地方會給人們什麼感覺呢?垃圾對環境有什麼影響呢?對人類、動物、植物有什麼危害呢?

2、幼兒討論回答。老師根據圖片簡單小結。

三、激發幼兒討論關愛地球的方法。

1、組織幼兒討論關愛地球的方法。

師:地球生病了,有了這麼多不好的想象,我們住在上面會怎樣呢?怎麼辦?如何幫助地球治病呢?

2、引導幼兒分組討論解決地球危機的方法。

教師總結:儘量不用一次性用品,包括不用一次性的紙巾,不用一次性的筷子等;可以再次使用的東西要再次使用,不要隨意扔掉;將垃圾扔在指定的地方,不任意亂扔。

四、集體交流,總結。

剛剛我們想了許多方法。但地球之所以會生病,和我們平時的生活是分不開的。我們如果要治好地球的病,就要從自己做起,然後還要告訴爸爸媽媽、鄰居、好朋友等許多人,讓大家一起注意自己的行爲。治好了地球的病,我們也就能更好地在地球上生活了。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大小不同的瓶蓋拓印圓形,進一步感受圓形的虛與實。

2、遷移欣賞經驗,探索印出半重疊和全重疊形的方法。

3、願意大膽想象,感受拓印痕跡帶來的驚喜。

活動準備

1.師幼共同收集大小不同的圓形瓶蓋若干。

2.欣賞圖片課件。

3.各色水粉顏料,大小不同的瓶蓋,洗筆筒、抹布若干。

4.幼兒作業紙(刷有底色),護衣人手一件,黃色KT板。

活動過程

1.播放課件,幼兒欣賞圖片《單個圓》。

教師:這裏有一個大大的圓形,讓你想到了什麼?

2.欣賞圖片《圓之舞》

(1)對畫面進行整體欣賞。

教師:看到這些許多的圓形時,又讓你想到了什麼呢?

(2)在故事情境和教師體態的引導下,幼兒對畫面進行局部欣賞。

①教師:有一天來了許多圓形仙子,它們有的很大,有的很小,你找到了嗎?它們穿着不同顏色的衣服,你看到了哪些顏色呢?它們有的離朋友很近,有的離朋友很遠,你看到了嗎?

②教師:你瞧!這幾個圓形在幹什麼呢? (它們手拉着手)這兩個圓形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它們擁抱在了一起)

要點提示

在欣賞中,教師可以一邊通過提問引導幼兒欣賞畫面,一邊通過師幼互動中誇張的體態幫助幼兒感受和理解,如大小、遠近、和朋友拉手、擁抱等。

3、繼續欣賞圖片。

教師:找一找,哪些圓形是靠在一起的?哪些圓形是擁抱在一起的呢?

4、觀察操作材料,探索印出半重疊和全重疊圓形的方法。

(1)教師:我們也來邀請很多的圓形到畫紙上做遊戲吧!看看,我們有哪些材料呢?顏料和瓶蓋子怎麼變出圓形呢?用瓶蓋的兩面印,印出來的圖案有什麼不一樣?等下請你來試一試。

(2)教師:如果我想印手拉手的圓形怎麼辦呢?如果我想印擁抱在一起的圓形怎麼辦呢?是先印大的還是先印小的? (可以請個別幼兒來示範)

5、幼兒創作,教師指導。

6、將幼兒作品展示在黃色KT板上,集體欣賞、。

教師:找一找,哪些是空心的圓?哪些是實心的圓?仔細看看,手拉手的圓形相遇時顏色發生了什麼奇怪的事情呢?

活動建議

☆活動延伸 有顏料的泡泡水,讓幼兒嘗試對着畫面吹泡泡,當泡泡落到畫面上時會留淡的圓形痕跡,再瓶蓋讓幼兒印畫。引導幼兒在操作中感受不同材料產生的不同印跡。

☆區角活動

①美術區:玩“瓶蓋拼拼樂”遊戲,嘗試用不同的瓶蓋進行拼圖活動;自瓶身讓幼兒用丙烯顏料塗滿瓶身,再進行撕貼活動。②科學區:瓶子和瓶蓋,幼兒進行兩者的匹配活動。

☆家園共育 鼓勵幼兒在家中尋找並收集圓形的蓋子。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培養他們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

2、通過教學活動讓他們知道吮吸手指是一種壞習慣,會影響身體健康。

3、讓他們懂得經常洗手,保持手的乾淨,這樣有利於健康。

4、知道一些保持身體各部位整潔衛生的方法。

5、初步瞭解預防疾病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培養孩子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

2、改掉吮吸手指的壞習慣。

活動過程

(一)不乾淨的手指

按設計思路,我想讓寶寶們感知吮吸手指是一種壞習慣爲第一活動目的。

師:“平時啊,老師經常看到有些小朋友把他的小手指放在嘴巴里吃。小朋友們有沒有看到呀?”

幼:“璐璐、小魚兒、傑傑”

師:“哇!有這麼多呀!那你們說你們的小手指乾淨嗎?”

幼:“不乾淨。”

師:“爲什麼不乾淨呀?你是怎麼知道的呢?”

幼:“手指上有蟲子,吃了會生病的,生病要打針的”

師:“恩,小朋友們說的都很對。那你們說吃手指是不是一種壞習慣呢?”

幼:“是”孩子們在老師的有效提問中初步感知吮吸手指是不衛生的,是一種壞習慣。

分析:小班幼兒的思維水平仍處於直覺行動階段,他們需要直接感知事物才能獲得相關經驗、認識。因此,在教學活動中要充分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髮展水平。吮吸手指在小班是常見的行爲習慣。教師要懂得把生活中的東西轉化爲有價值的學習內容,從教學活動中讓幼兒得到相關認識。

(二)痛苦的手指

在上一環節中有個別吮吸手指的孩子就認識到了自己行爲的不對,迅速將手指從嘴中拿出,並表現出害羞的樣子。我認爲這正是引導孩子進入這一環節(痛苦的手指)最好的時機。

師:“瞧,小朋友們,我是手指,我生病了,病的很厲害。因爲我的主人總是把我放在嘴裏吸呀吸,有時候還咬我呢!我就變成這樣子了,多難看呀!皺巴巴的、光禿禿的,做起事來也不方便了,我真難受呀!”(教師在講述故事的同時出示痛苦表情指偶,邊講述邊表演)幼兒聽得很認真。教師抓住時機及時進行提問。

師:“小朋友們,手指爲什麼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呀?”

幼:“因爲他的主人咬他、因爲他難受”

師:“對呀,那你們說說他的主人咬他好不好啊?”

幼:“不好”

師:“那我們小朋友要不要咬小手指呢?”

幼:“不要”

師:“爲什麼不能咬呢?”

幼:“他會痛、會難受的”孩子的回答我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並表揚。

我思考:孩子已經明白吮吸手指是不好的,手指會難受。但小班幼兒需要親身經歷方能深刻感受到。爲此,我在想是否可以讓孩子真正嘗試一次呢?

分析:通過擬人手法讓幼兒感受手指被咬,被吮吸的痛苦。但我還是終止了讓他們嘗試的想法。因爲孩子的手指實在不乾淨,一但讓他們嘗試,或許有些孩子會覺得:“咦,真好玩!”

(三)高興的手指

打消上面的念頭後,我接下來直接還是已擬人手法展示了高興的手指。

師:“小朋友們好!現在我可高興了,我的主人再也不咬我了,而且還經常給我洗澡。瞧,我多幹淨,多漂亮呀!(教師同時出示高興表情的指偶)

師:“小朋友們,現在我的手指怎麼樣了呀?”

幼:“笑了,變乾淨,變漂亮了”

師:“對,這是爲什麼呢?”

幼:“主人不咬他了,給他洗澡了”我給予幼兒肯定、讚許。

分析:鼓勵孩子自主的發現事物的變化和聯繫比教師“單程式”灌輸知識經驗給孩子的發展更爲有益。難受的手指,高興的手指通過指偶比較,這是直接的視覺感知。提供生動的教具可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四)乾淨漂亮的手指

這一環節我直接讓孩子在觀察瞭解的基礎上進行討論。

師:“現在,請小朋友們互相看看小手指,說說自己的手指乾不乾淨,漂不漂亮?”

幼:“不乾淨,不漂亮,乾淨,漂亮”教師在此時可查看每位孩子的手指,將發現的個案拿出來評析。並通過這個環節提醒幫助孩子糾正吮吸手指的習慣。

分析:幼兒討論得很積極,也大膽表達了自己的所見。通過個案引導孩子的習慣。對於孩子的想法教師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引導孩子積極參與活動中來

教學反思

1把握教育時機,提供教育引導

吮吸手指是平時生活中發現的現象,教師抓住了機會開展活動。作爲教師這點是很關鍵的。案例中對手指的觀察都是對小班孩子行爲習慣培養的前提。在生活中感受,在生活中體驗,把握教育時機,提供教育引導。

2師生呼應,形成學習共同體

新《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充分關注幼兒的經驗,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首先教師發現吮吸手指現象,請幼兒說說痛苦的手指爲什麼難受,孩子們答得很棒。此時幼兒覺得成功時,教師又讓孩子觀看高興的手指,又讓孩子重新思考:手指爲什麼現在高興了?

小百科:手指是指人手前端的五個分支。手掌的五個終端部分之一,手指一般有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這五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