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科學優質課教案(15篇)

幼兒園大班科學優質課教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6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科學優質課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大班科學優質課教案(15篇)

幼兒園大班科學優質課教案1

【活動前評析】

本次活動主要通過孩子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由孩子推理分析,解決問題,,而不是老師灌輸,來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了孩子對科學的探索能力。

【活動目標】

1、能在實踐中大膽操作探索,瞭解和發現磁鐵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現象。

2、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4、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活動準備】

1、學具:小磁鐵每人2個,曲別針每人2個,動物小卡片每人2張。

2、教具:教師製作好的磁鐵動物(獅子和斑馬),視頻展示臺、電視機各一臺,演示用的桌子一張。

3、教師已編好的《你追我逃》的故事。

4、條形磁鐵兩塊,南極和北極字卡。有趣的磁鐵音樂。

【活動過程實錄】

活動過程:

一、教師邊講故事邊操作磁鐵動物玩具,引起幼兒對活動的探究興趣。

1、師:今天大二班來了兩位小客人,它們是……?它們倆發生了什麼事呢?

2、教師操作表演動物玩具老虎追兔子,幼兒聆聽觀看。故事:一天,兔子在草地上快樂的吃草,這時一隻兇猛的老虎走來,突然看見一隻兔子,於是猛撲了過去。表演老虎追不到兔子。

3、提問:師:小兔子被老虎追上了嗎?

師:老虎爲什麼追不上小兔子呢?

師:這裏可藏着一個小祕密呢?有誰發現了嗎?

師:好,現在就讓我們來研究一下,看一看小兔和老虎到底是用什麼做的?

二、探索磁鐵玩具小兔和老虎的結構。

1、向幼兒展示玩具的結構。

2、提問:師:你發現了什麼?

師:這個玩具是怎麼做成的呢?到底用什麼方法最好,讓我們來自己動手試一試,做一做吧!

三、幼兒大膽操作探索製作磁鐵玩具。

1、師:老師已經給你們準備好了製作需要的材料,小朋友可以自己動手做兩個玩具,做好後可以玩一玩兩個動物你追我逃的遊戲。

2、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迴觀察和適當指導幼兒製作,鼓勵幼兒遇到困難自己想辦法解決。師:動動腦筋,想想辦法,怎樣才能用一隻手操作,讓兩個動物一個追一個逃?

四、針對幼兒存在的困難,重點幫助解決幼兒操作中的難點。

1、師:有誰在操作中碰到了問題?可以提出來,我們一起來幫助解決!

2、師:那麼是什麼原因會導致兩個小動物吸起來或一直碰不上頭這兩種不同情況發生呢?因爲磁鐵有它的一個祕密。是什麼祕密,有誰知道嗎?師: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屏幕。

3、教師在視頻下向幼兒展示兩塊磁鐵"同性相斥""異性相吸"

4、教師出示條形磁鐵,辨別南極和北極,並出示字卡,並演示南極和南極,北極和北極相遇發生什麼現象,南極和北極相遇發生什麼現象。

師總結;原來磁鐵有南極和北極,如果南極和南極,北極和北極相遇會互相排斥,南極和北極相遇會互相吸住。

五.遊戲;

規則;每位幼兒身上粘貼南極或北極標誌扮演磁鐵,聽到音樂停時要表演異性相吸或同性相斥。

六、幼兒大膽想象,創編故事。

1、師:現在小朋友可以繼續做,已做好的小朋友可以自己邊玩邊編故事,然後講給大家聽。

七、延伸活動:

1、組織幼兒在語言活動區繼續邊玩邊大膽想象,創編故事。

2、在科學活動區投放一定數量的磁鐵供幼兒繼續探索磁鐵的其他特性,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探究的興趣。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爲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大班科學優質課教案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主動參與操作活動,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求知慾望。

2。引導幼兒獲得有關“光和影子”的感性經驗。

3。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4。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活動準備:

1。知道產生影子所需要的條件,即物體擋住光就有了影子。

2。彩色紙剪的烏龜、金魚、風車、小鳥、電扇、打鼓的小熊、鍾等各種形象若干。

3。白紙、手電筒、膠水、擦布若干。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

出示紙烏龜。昨天老師在手電筒和白紙的幫助下,讓紙烏龜在紙上跳起了舞。它究竟是怎麼跳舞的呢?讓我們一起來試試看,好嗎?

二、引導幼兒操作

1。提供每個幼兒一支手電筒、一張白紙、一隻紙烏龜、膠水等材料,啓發幼兒設法讓紙烏龜跳起舞來。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瞭解幼兒的探索情況,引導幼兒大膽想辦法解決問題。

3。組織幼兒交流討論。

①請幼兒把自己玩的方法、過程與鄰座同伴交流,並互相演示。

②請個別幼兒把自己的探索結果告訴大家,並演示過程。

③討論:爲什麼有的“烏龜”會跳舞,有的“烏龜”不會跳舞?(組織幼兒交流,在幼兒發表意見時,教師不要急於表態,而是充分打開幼兒的思路,激發幼兒主動克服困難的願望。)

④教師小結:要讓“烏龜”跳舞,烏龜的腿與紙之間必須有距離,也就是說只要把烏龜的身體粘在紙上即可,四肢不必粘上。

4。讓每個幼兒自己糾正錯誤並驗證,使其體驗成功的樂趣。

三、啓發幼兒進一步探索

1。是不是“烏龜”在跳舞?(是“烏龜”的影子在跳舞。)

2。提供各種形象,請幼兒任選一種材料,想一想這些物體的哪些部分適於活動,然後設法讓它們動起來。

3。幼兒探索,教師應允許幼兒失敗,鼓勵幼兒創新,並根據幼兒的探索情況予以及時的指導。如當幼兒未能讓“小熊”打起“鼓”來時,可啓發幼兒思考:“鼓槌”的角度摺疊得是否合適?手電筒移動的角度、方向是否與“鼓槌”的活動有關?

4。交流與討論。

①請幼兒講述操作方法並示範,引導幼兒觀察這些物體是怎麼活動的。

②你們發現了什麼祕密?(手電筒左右移動時,影子也左右移動;手電筒上下移動時,影子也上下移動。)

③教師小結:當手電筒移動時,光線的位置發生了變化,這時影子也會變化,這些小熊、金魚、風車等就會動得更加歡快,更加好看。

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繼續觀察“光線位置變化,影子也隨之變化”的現象。

2。組織幼兒在區角活動中繼續探索有關內容,以保持幼兒濃厚的探索興趣。

活動反思:

“光和影子”這個活動主要是教師從偶發的事件中抓住了幼兒的興趣點,在借鑑他人經驗的基礎上,創新了活動。通過教師敏銳地觀察,捕捉到了有價值的東西,決定了下一次活動的發展方向。整個活動都是通過教師有效地觀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使活動一步步向前推進。

幼兒園大班科學優質課教案3

一、活動目標:

1、知道骨骼是人體的支架,初步瞭解骨骼的名稱和作用。

2、懂得一些保護骨骼、促進骨骼生長的方法。

3、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4、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二、活動準備:

X光片(手臂、腿、胸部);PPT:脊椎骨、全身骨骼圖文字卡:支撐、保護;好習慣、有營養;

三、活動過程:

(一)我的支架

1、我們馬上就要成爲小學生了,小學生是怎樣坐的?是什麼讓我們的身體能挺直?

2、捏捏身上的骨頭,捏上去什麼感覺?(硬硬的)這是脊椎骨。出示PPT

3、身上哪些地方有骨頭?

4、小結:骨頭長在皮膚和肉的裏面,我們看不到,但能摸到。有一種機器能夠讓我們清楚地看到骨頭。

(三)看X光片,認身體部位(腿部、胸部、腳部)

1、這裏有幾張X光片,你能認出這是什麼地方的骨頭嗎?說說它們的樣子,在自己的身上摸一摸。告訴幼兒骨骼的名稱。

2、你還知道身上有哪些骨頭?

(三)人體骨骼。

1、看了這張圖,你能知道些什麼關於骨頭的知識?(老師可先示範:看了這張圖,我知道人的手臂由兩部分骨頭組成,上面一根、下面兩根)引導幼兒關注:腿部、頭部、胸部、腹部、手、腳

2、對你不知道的地方提問,相互解答或老師解答。

3、人體有這麼多的骨頭,骨頭有什麼用呢?(支撐身體、保護內臟)出示文字卡:支撐、保護小結:有的骨頭能支撐我們的身體,比如:脊椎骨、腿上的、手臂上的骨頭;有的骨頭能夠保護內臟。比如:肋骨做幾個動作,感受骨頭的作用。立正,手臂前伸;摸一摸,感覺骨骼的保護作用:頭蓋骨、肋骨。

4、每個人身上都有很多骨頭,到底有多少塊骨頭呢?自己摸一摸,或是數一數圖,估計一下。

大人有206塊,爲什麼有那麼多?看看手骨圖,知道人體的有些部位是有許多小骨頭組成。

小朋友的骨頭在不斷地長

5、骨頭在長,會有什麼變化呢?(長長、合併、變硬)

(三)讓骨頭長得

1、怎樣讓骨頭長得好?

2、如果骨頭受傷了,會有什麼感覺?爲什麼會受傷?

3、師幼共同小結,提升:喝牛奶、曬太陽、運動、坐得直、站得穩在幼兒帶來的衆多有數字的物品中,幼兒對溫度計的興趣很大,一到自由活動時間就聚集在數學區"玩"溫度計,小聲議論。他們發現用捂住水銀柱,紅色的"水"會慢慢升高,手拿開"水"就會下降。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餘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鬆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並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幼兒園大班科學優質課教案4

活動目標:

1、指導幼兒在探索活動中發現有些物體是靠反衝作用在運動的。

2、啓發幼兒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推出火箭上天的基本原理。

3、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動手能力和分析類推及判斷能力。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重點:

在探索活動中發現有些物體是靠反衝作用在運動的。

活動難點:

啓發幼兒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推斷火箭上天的基本原理。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1個氣球,每組1個裝有小口瓶子的木板自制船。

2、火箭發射升空的圖片1張。

3、已學會畫簡單的火箭。

活動過程:

1、教師指導幼兒實驗,通過實驗引出活動內容。

操作方法:小朋友將裝滿氣的氣球鬆開口,氣球向前飛去。

引導發現:鼓勵幼兒反覆操作、觀察,找出氣球向前飛行的原理。

幼兒討論:什麼力量使氣球飛動起來了?

教師指導幼兒小結:往後流動的氣體形成氣流,氣體的反衝作用推動着氣球往前飛。

2、實驗:小船是怎樣前進的?

操作方法:將小口瓶子裝滿水,蓋好,然後把它裝入木板船上的固定位置,要求瓶口朝後。把自制船放入水盆中後,拔掉瓶蓋,船就前進了。

引導發現:鼓勵幼兒反覆實驗,重點觀察船運動的方向和水流方向,找出船是靠什麼力量前進的。

幼兒討論:船是靠什麼力量前進的?生活中還能見到哪些物體是靠反作用運動的。

3、通過實驗,引出活動內容:

出示火箭發射升空的圖片,提問:小朋友,這是什麼?通過剛纔的實驗你能說出什麼辦量推動這麼大的火箭上天,而且使火箭的速度這麼快?

4、觀察火箭結構與火箭發射升空的實況,運用實驗發現進行合理判斷。

(1)教師指點火箭部分,逐一指導幼兒觀察認識火箭頂艙,燃料箱,發動機和助推火箭。

小結:火箭分上下兩個部分,上半部頂艙裝載人造衛星和各種空間探測器,下半部分由巨大的燃料箱和強大的發動機組成,旁邊還有兩個助推火箭。

(2)引導幼兒觀察火箭發射升空時的工作狀況,並進行合理推斷。

提問:火箭的尾部有什麼在燃燒?整個火箭是怎樣啦?火焰是向什麼方向噴射的?猜一猜,火箭是靠什麼力量升入太空的?

小結:火箭的燃料燃燒時有了巨大的火焰,巨大的火焰向後高速噴射,形成了強大氣流,氣流的反衝作用加上發動機的巨大力量就推動着火箭飛速前進,升入太空。

延伸活動:

組織幼兒參觀少兒科技館,通過參觀和工作人員的講解肯定幼兒的探索熱情,激勵幼兒繼續再學習、再探索的慾望。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並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護環境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個活動在中班開展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

幼兒園大班科學優質課教案5

活動目標:

1、通過玩水,激發幼兒對科技的興趣;

2、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3、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4、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活動準備:

易拉罐(靠近其底部的壁上用釘子鑽2—5個大小一樣的孔,小孔間距爲0、5公分)、空眼藥水瓶、底部用蠟筆塗染的小紙盒(底部應塗滿、塗均勻)、大小一樣的玻璃板(玻璃板周圍用膠面貼好)、迷迷轉(把乒乓球剪成半圓形或月牙形,可裝飾上可愛的小人或圖案)、鏡子。(不要太小)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1、似謎語引出主題——水“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謎語,請你們猜猜看,這個謎語說的是誰:——小溪裏散步、池塘裏睡覺、江河裏奔跑、大海裏舞蹈?”(水)

2、結合從前學習的經驗,說說水是什麼樣的。

“你們喜歡水嗎?喜歡和水做好朋友一起玩嗎?以前我們玩過水,水是什麼樣的呢?”(幼兒自由回答:透明的、沒有顏色、沒有味道、會流動的)“今天,咱們再來玩一玩、看一看水還有什麼祕密。”

進行部分:

1、會握手(抱在一起)的水。

把幼兒帶到大水盆旁讓幼兒自由玩水,老師可跟蹤指導和幼兒一起玩。(甩手後擦手回座位坐好) 第一次小結:剛纔你是怎麼玩的,發現了什麼? 幼兒回答:……老師:“真好玩,水會像握手一樣粘在一起、抱在一起、水抱在一起後還能不能分開呢?怎樣讓他們分開呢?在水流的什麼部位一握,水更容易粘在一起呢?請你們再去玩一玩水,等一會把你的發現告訴我”(老師和幼兒一起玩,重點指導幼兒發現水怎樣粘在一起又分開,怎樣捏水水易粘在一起,甩手回座位坐好。)第二次小結:你是怎麼玩的?水粘在一起後還能分開嗎?在什麼部位捏水水容易粘在一起呢?幼兒自由發表自己的發現,通過第二次玩,能發現上述問題。師:水怎麼會粘在一起呢?還是請小水滴告訴我們吧!

2、調皮的小水滴。

(1)請幼兒在小油盒上用裝滿水的眼藥瓶輕輕擠出一滴小水滴,先看看小水滴是什麼樣的,像什麼(幼兒自由說),再把油盒輕輕地晃動看小水滴會怎樣(會滾動、會跑),再多在油盒裏滴小水滴,看這麼多小水滴在一起會怎樣(變成大水滴、流動起來),如果我們滴上好多好多的小水滴,它們會怎樣? (會變成水流動起來)

(2)再讓幼兒在小鏡子上滴一滴小水滴,看看小鏡子上的小水滴是什麼樣的(散開的、一片片的),多滴上一些小水滴看看它們會怎樣(也會抱在一起)。小結:小水滴真調皮,跑到小油盒裏時它是(幼兒接着說:像小球一樣、像小豆子一樣圓圓的),跑到鏡子上時,它又是(幼兒接說:散開的,一片片的)但是它們都能(幼兒接着說:抱在一起吸在一起)。抱在一起的水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呢?

3、不容易分開的鏡子。

師:“現在請你們再去玩一玩水看看這次你又能發現什麼”。老師和幼兒一起玩水裏的鏡子,試着把合在一起的鏡子掰開,感覺鏡子此刻不容易被掰開(請幼兒甩手回來)。

小結:你是怎麼玩的,(把鏡子掰着玩),爲什麼鏡子不容易掰開呢?(因爲鏡子中間有水)是水把兩面鏡子粘在一起了,水的力量可真大呀。

4、迷迷轉。

師“今天教師還給你們帶來了好玩的迷迷轉(拿出迷迷轉),你們看它們多漂亮呀,它們最喜歡在鏡子上轉圈跳舞了,你們能不能幫幫他們呢。”(幼兒自由探索迷迷轉的玩法)第一次小絡你們是怎樣玩的(把迷迷轉放在鏡子上玩的),我也像小朋友那樣把迷迷轉放在鏡子上,可它爲什麼老掉下來呢?(因爲沒有水粘它,要滴上水)小朋友真聰明,迷迷轉不光和鏡子是好朋友,還喜歡和小水滴做好朋友,有了小水滴,迷迷轉就像穿了滑冰鞋一樣跳舞轉圈了。"本,文來源:屈;老、師教;案網"(請幼兒自由玩一玩,幫助那些還沒發現上述方法的幼兒正確玩迷迷轉)。第二次小結:剛纔我發現一個小朋友的迷迷轉轉不起來,他也請小水滴在幫忙了,可爲什麼迷迷轉還是不轉呢?(沒動鏡子,要把鏡子晃一晃)小朋友真聰明,有了小水滴還要把鏡子上下體面斜一下,這樣迷迷轉纔會起來。(幼兒再自由玩一下,還可以嘗試兩個,三個迷迷轉同在一個鏡子上轉提高操作技巧)

結束部分:

師:今天我們和水在一起玩了這麼多好玩的遊戲,你們是不是更喜歡水了呢?以後我們要更加節約用水,愛惜水、不浪費,讓水成爲更多人的好朋友,好嗎?現在你們可以自由去玩水,喜歡玩什麼就玩什麼吧!(幼兒自由選擇器材,自由玩着結束)

注意事項:

1、本活動屬感知類活動,不屬理解類,因此對活動中發生的現象不強求幼兒必須理解其中的道理,只要感知到即可,但每玩過一種活動可考慮讓幼兒說說爲什麼,說不出或說錯了沒關係。

2、在進行“會握手的手”這一活動時,可在水龍頭下進行,這樣水壓穩定,實驗容易成功。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爲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大班科學優質課教案6

教學目標:

1、幫助幼兒獲取有關物體轉動的經驗,並引導幼兒發現轉動形成圓的現象。

2、激發幼兒對轉動現象的好奇和探索的願望。

3、發展幼兒空間辨別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4、發展幼兒手部動作的靈活性。

教學準備:

1、幼兒有過玩圈、竹蜻蜓的經驗。

2、幼兒操作材料:一元硬幣,乒乓球,皮球,塑料圈,圓盤,圓形積木,各種方形積木,竹蜻蜓等若干。

3、玩具汽車(自行車),螺絲(螺帽),吊扇(扇葉包紅色紙),鍾等。

4、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玩一玩

1、請幼兒自由選取幾種操作材料玩一玩。

2、請幾名幼兒上來展示自己的玩法[小物體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對幼兒讓物體轉起來的玩法加以肯定、引導,“XXX小朋友讓XX轉起來了,這個玩法真好,還有誰也能讓你手裏的東西轉起來?”

(二)試一試

1、鼓勵幼兒再玩一次,試一試,讓你手中的東西轉起來。

2、請幼兒說說,你玩了哪幾樣東西,你怎樣讓它轉起來的?加以演示。[對因玩法不正確而轉不起來的東西,可請轉起來的幼兒加以補充演示。]

(三)看一看

1、幼兒再次操作,仔細觀察,“物體轉起來後你發現了什麼?”

2、請說一說你的發現。

3、請幼兒觀看吊扇“怎樣讓電扇轉起來?”(打開開關)師開開關,由慢到快,“電扇轉起來後你發現了什麼?”(圓)

(四)找一找

1、幼兒再次操作,尋找觀察物體轉動後形成的圓,“找一找,你手裏的東西轉起來後有沒有出現圓?”

2、幼兒互相交流。[對轉動後出現圓較明顯的物體用實物投影儀展示]

小結:物體轉動後形成圓。

(五)說一說

1、你知道還有什麼東西會轉?轉動後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麼?

例:電扇的葉子會轉,轉起來後吹出了風。

[鐘的指針會轉,轉起來後我們知道了時間;螺絲帽會轉,轉起來後可以把東西固定;雙層圓桌……]

[實物示範,觀察]

2、小結:今天我們發現了許多會轉的東西,其實,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會轉的東西,這些東西就在我們身邊,只要你認真看,仔細想,你還會發現更多有趣的東西,如果你發現了,請告訴我,或告訴你的好朋友。

活動反思:

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因此,我以幼兒的科學教學爲切入點,嘗試了通過生活化的幼兒科學教育。在活動設計和組織實施中,我也遵循了綱要中的多種原則。在本活動中,我以談話導入,調動了幼兒已有的經驗,激發了幼兒活動的興趣。通過提供多種幼兒身邊熟悉的操作材料進行操作、觀察、猜想、思考中體驗、獲取有關轉動的知識經驗。

幼兒園大班科學優質課教案7

活動目的

1、發現生活中的轉動現象,瞭解轉動在生活中的運用。

2、探索讓物體轉動起來的方法,體驗科學探索的樂趣。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1、玩具汽車一輛。

2、幼兒操作材料若干:風車、陀螺、嘩啦圈、繩子、光盤、勺子、筷子、球、插塑玩具等生活中常見的物品(數量要多於幼兒總數)。

3、課件;各種能轉動物體圖片,如:洗衣機、風扇、直升機等。

活動過程

1、出示玩具汽車引起幼兒興趣:小朋友你們看老師帶來了什麼東西?那你知道汽車上哪一部分會轉動嗎?引出主題。

2、提問:在我們生活中你發現什麼東西能轉動?它是怎麼轉的?請幼兒用身體模仿物體轉動的樣子。

用課件出示生活中能轉動的物體,並請幼兒說說這些能轉動的東西的用處。如:風扇轉動能使人感覺涼快,洗衣機轉動能洗乾淨衣服,車輪的轉動能讓車跑起來,鐘錶轉動能讓人知道時間等。

小結:轉動的作用可真大,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

3、幼兒第一次嘗試探索:讓容易轉動的物體轉起來。

(1)請幼兒觀察老師提供的風車、呼啦圈、礦泉水瓶、陀螺、繩子等材料,猜猜哪些東西能轉動,哪些不能轉動。

(2)引導每個幼兒選擇一至兩種材料,想辦法讓某種東西轉起來。

(3)請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講述自己讓材料轉動起來的方法。

4、第二次嘗試操作:想辦法讓“不能轉”的材料轉起來。

提問:剛纔的材料中,你覺得有不能轉動的嗎?有沒有辦法讓它也轉動起來?鼓勵幼兒想辦法讓看似不能轉動的物體轉起來。如:用勺子攪動碗裏的水,水會轉動;把筷子伸進瓶子裏晃一晃,瓶子能轉動等。

小結:只要我們肯動腦筋,也能想出辦法讓看起來不能轉的東西轉起來。

5、觀看課件,進一步瞭解轉動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觀看機器轉動、風力發電機、直升機螺旋槳、旋轉木馬等畫面,請幼兒觀察並說一說:這是什麼東西在轉動?猜一猜它有什麼用?

小結:轉動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人們還利用轉動的原理髮明瞭很多東西,轉動的用處可真大。

6、結束部分:小朋友,在我們活動室外就有好多能轉動的玩具,我們去找一找玩一玩吧!

7、活動延伸:可以將以上材料投放到科學區,讓幼兒繼續進行有關轉動的探索。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並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爲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設各種學習環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幼兒園大班科學優質課教案8

活動分析:

幼兒天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周圍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慾望特別強烈。特別是大班幼兒,他們正處於具體形象思維爲主、抽象邏輯思維開始萌芽的重要時期,對常見的任何事物、現象都喜歡刨根問底。生活中,幼兒經常會發現很多現象:爲什麼剛栽上的小樹要在旁邊綁很多木棍,爲什麼我們班的雲鬆要爬在管子上,爲什麼相框的後面要有一個支架等等,所有這些現象都與"讓物體站起來"這一主題息息相關。此活動非常具體,幼兒有豐富的可操作材料,便於幼兒在自主操作過程中進行觀察、發現與記錄,滿足幼兒的好奇心與求知慾。

活動目標:

1、在不斷操作中,發現、總結讓物體站起來的方法,感受方法的多樣性。

2、能夠及時交流,逐步提高相互協作、商量的能力。

3、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4、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1、知識儲備:提前引導幼兒觀察需要協助才能站立的現象與實例。

2、物品準備:書、紙、瓶、吸管、積木、玩具、果凍盒、夾子、一次性杯子、沙子、竹籤、橡皮泥等,記錄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由玩物品,區分哪些物品可以站起來

1、啓發幼兒通過猜測、操作驗證的方式,將可以站起來與不能站起來的物品進行分類。

(1)猜測。

你認爲哪些物品可以自己站起來?哪些不能?(吸管、竹籤等不能自己站起來,瓶子、書、積木等能自己站起來)(2)操作驗證。

請你來試一試,你猜得對不對。

2、引導幼兒討論:爲什麼有的東西可以站起來,有的卻不能呢?(鼓勵幼兒大膽交流自己的猜測)二、幼兒再次玩物品,發現讓物體站起來的各種方法,感受方法的多樣性1、讓竹籤站起來,並掌握記錄的方法。

(1)教師出示竹籤,請幼兒想辦法讓其站起來。

怎樣能讓竹籤站起來?(用橡皮泥做一個底座、插在沙子裏、用書夾住等)(2)幼兒操作實驗。

請你試一試,你想的方法能不能成功?

(3)交流實驗結果,討論記錄方法。

你是用什麼方法讓竹籤站起來的?(幼兒展示自己的成果)那我們怎樣才能在很長時間以後還能讓別人知道我們的方法呢?(把我們做的留着、我們把它畫下來等)

2、豐富材料,進行操作,發現、總結讓物體站起來的更多方法。

教師在原有材料的基礎上添加盒子、瓶蓋、沙子、橡皮泥等輔助材料,請幼兒選擇一種不能獨自站立的物體,想辦法使其站起來。鼓勵幼兒想出與別人不同的方法,並用簡單繪圖的方式進行記錄。

3、通過交流,使幼兒感受到方法的多樣性。

操作完畢,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幼兒的記錄表,鼓勵幼兒結合自己的記錄表用完整連貫的語言大膽交流自己的操作結果。

三、幼兒分組協商、合作,想多種辦法讓吸管站起來,並進行記錄

1、幼兒四人一組,分工合作,想各種辦法讓吸管站起來。

現在請同組的四個小朋友相互商量一下,推選一位小朋友負責記錄實驗結果,而且一會兒還要進行介紹。

2、各組負責記錄的小朋友進行集體交流。

四、通過討論生活中的支撐現象,拓展幼兒的思維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可以站起來的物品?有哪些需要支撐才能站起來的現象?(相框後面有支架才能站起來、我們班的雲鬆要爬在管子上站起來、肢體殘疾人要靠柺杖站起來、自行車也要有支架才能站住等)

五、延伸活動

1、將活動中的物品投入到科學探索區,便於幼兒進行操作。並將幼兒的記錄表進行展示,提高幼兒記錄的能力。

2、家園合作:請家長與幼兒共同尋找生活中需要支撐才能站住的實例,開拓幼兒思維,並收集更多材料豐富活動區,引導幼兒進一步操作探索。

活動反思:

在這活動中可以看出孩子的積極投入、享受探究的過程,並樂於分享自己的探究結果。整個活動實現了“玩中學、”“做中學”以幼兒自由發現、自主探索爲活動核心,基本做到孩子在前,教師在後;嘗試在前,指導在後;操作在前,結論在後。

幼兒園大班科學優質課教案9

活動目標:

1、學習實驗、觀察的'技巧。

2、培養關心植物的行爲。

3、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4、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活動準備:

剪刀、紅藍墨水、杯子、橡皮筋、水。

芹菜、白色花朵(玫瑰或康乃馨。)

活動過程:

做小實驗,請幼兒仔細觀察植物是怎麼喝水的。

1、芹菜實驗:

將芹菜的莖剪短一些,葉子摘掉一些。

把橡皮筋套在杯子上,再裝進一些水,並滴進一些紅墨水。

將芹菜插進杯子裏,並調整橡皮筋到水面位置做記號。

過一段時間,讓幼兒看看水面和橡皮筋的位置是否一樣(水面低於橡皮筋),芹菜的莖有什麼變化(變紅)。

2、兩色花實驗:

請大人將花朵的莖剪開。

兩個杯子各裝進一些水,分別滴進紅色、藍色墨水。

將花朵剪開的莖分別插進不同的杯子裏。

經過一天以後,看看或多有什麼變化(植物的莖將兩種顏色的墨水往上吸)。白花是不是變成紅花或藍花了。

問幼兒:如果植物沒水會怎樣呢?請幼兒自由發表意見。

講解爲植物澆水的方法:

土壤乾燥時需要水,而且要將水澆在土上。看到有水從花盤底下漏出來時,應停止澆水。

早上或傍晚是最好的澆水時間。

每隔10天左右幫植物洗洗澡,這樣可以沖掉葉子上的灰塵和蟲子。

提醒幼兒回家幫植物澆水。

活動評價:

能參與實驗的過程。

能注意植物需要水。

活動反思: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爲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的發展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而科學活動最能有效地讓孩子們實現探索、發現的願望。科學活動並不是把現成的科學結論告訴幼兒,而是使幼兒成爲渴求瞭解世界的探索者和發現者。我們的科學教育,就是要提供豐富的材料,營造寬舒的心理環境,在做中學,在做中思考讓幼兒在探究中驚異科學,在持久、深入地探究過程中建構科學經驗。

幼兒園大班科學優質課教案10

設計意圖:

《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活動要"選擇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應用題來源於生活,它是以幼兒感興趣的事物來表達數量關係和闡明要求解答的數量問題,在學習這類問題時應根據幼兒的生理心理特點,在開始活動時要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起幼兒的興趣,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因此,設計這節活動課時,先在活動室裏佈置一個"森林"環境,利用了多種小動物圖片等幼兒喜歡的學具,讓幼兒在輕鬆愉快地氛圍中學習、交流。在活動過程中,注重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活動目標:

1、學習看圖編口頭應用題。

2、初步瞭解應用題的基本結構,學習用三句話把一件事情講清楚。

3、學習用簡明的語言表述事物之間的數量關係,發展口語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4、學會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樂觀的情緒,逐漸養成樂觀開朗的性格。

5、引導幼兒初步養成早睡早起的生活習慣。

活動準備:

1、蝴蝶、小鳥、小猴子等許多動物磁性學具。

2、用許多大樹、小草、小花等道具設置的森林背景。

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小朋友,今天天氣晴朗,這麼好的天氣,你們願不願意出去玩?(願意)。

(教師帶領幼兒來到用道具設置的森林裏)今天的天氣真不錯,陽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許多的小動物們看着這麼好的天氣,也願意出來玩了;現在咱們就看看那些小動物出來玩好不好?(好)但是,在這裏有一個要求,你們要會用三句話把事情講清楚,然後能說出它們之間的數量關係。

2、出示動物磁性學具,在磁力板上演示。

(1)小朋友,你們看這一棵棵茂密的大樹那麼美,你知道它是誰的家嗎?(知道、小鳥的家)你們看樹上有幾隻小鳥?(1只),又飛來了幾隻?(1只)一共是幾隻?(2只)(1+1=2)

(2)鼓勵幼兒複述:誰能像教師一樣用三句話把這件事情講清楚?樹上有1只小鳥,又飛來了1只,一共是幾隻?(1+1=2)

(3)猴子是森林裏最頑皮的小動物,(教師演示:樹上有3只小猴,又過來1只小猴。)誰能用三句話把這件事情講清楚?(鼓勵幼兒大膽的舉手)樹上有3只小猴子,又來了1只小猴子,一共有幾隻小猴子?(3+1=4)

(4)今天的天氣這麼好,陽光照在小花的身上,花兒也競相開放了,你們看一看是誰聞到花的香味飛來了?(蝴蝶)誰能用三句話把這件事情講清楚。(讓幼兒編出三句話的口頭應用題)。花叢裏有2只蝴蝶,又飛來了1只蝴蝶,一共有幾隻蝴蝶?(2+1=3)

3、老師這裏還有很多的動物圖片,它們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你們願不願意和小動物們玩?(願意)請幼兒觀看圖片,並鼓勵幼兒用三句話把一件事情講清楚。

4、每組一幅圖片,讓幼兒小聲討論,然後請一名幼兒用三句話把這件事情講清楚。

5、活動小結:讓幼兒瞭解了應用題的基本結構,並學會用三句話把一件事情講清楚,還能用簡明的語言表述事物之間的數量關係。

活動延伸:

讓幼兒找一找,身邊那些東西還能用三句話把它講清楚,並能用簡明的語言表述事物之間的數量關係。 如,草地上3只大白鵝,有走來2只大白鵝,一共有幾大白鵝?(3+2=5)

活動反思:

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教師在朗讀兒歌時,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適當,咬字清楚是爲了讓幼兒字字聽的清楚,節奏要比平時談話稍慢,使他們一邊聽一邊想;朗讀兒歌時,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勢都要隨着兒歌情節的發展而有所變化,這樣對小班幼兒的語言表達起到輔助的作用。

幼兒園大班科學優質課教案11

活動目標:

讓幼兒初步感知空氣的特性:看不見、摸不着;到處都有;空氣能流動。

材料準備:

透明塑料袋若干個、積木玩具、每人一組圖標和一張記錄卡、鉛筆、牙籤、小棍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塑料袋,引出空氣,空氣是看不見,摸不着的。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請來了一些小客人(出示塑料袋),提問:它有什麼用呀?(裝東西用)

2、老師演示用袋子裝蘋果或玩具,讓幼兒說出癟袋子變鼓,並透過袋子可以看到裏面裝的東西是什麼。

3、老師變魔術:不裝東西,也能讓袋子變鼓(裝空氣,不要讓幼兒看見)

4、幼兒嘗試變魔術:不裝東西,讓袋子變鼓。提問:什麼原因?袋子裏裝的是什麼?(引出"空氣"這個概念)

二、幼兒用塑料袋捉空氣,證明空氣到處都有。

1、幼兒在教室裏捉到了空氣,猜一猜,在幼兒園什麼地方還有空氣,你能捉住它嗎。

幼兒邊說,教師邊展示圖標貼在黑板上。"教案來自:屈;老師教;案網。"(如果幼兒說園以外地方,教師可引導幼兒下次去那些地方試試)

2、幼兒拿着袋子去圖標所代表的地方去捉空氣,捉到後把圖標貼在記錄紙上,從而驗證空氣到處都有。

3、幼兒按圖標逐一實驗後,把幼兒的記錄卡展示在黑板上,進行小結。

這個空氣朋友真淘氣,它到處都藏,可是小朋友們可聰明瞭,把它們從水房、廁所、樓道……都找出來了,空氣到處都有,有的小朋友還說在公園裏,在家裏等許多地方都有空氣,那小朋友回家以後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找一找,看看能不能把空氣朋友找到。

三、證明空氣是流動的。

我們的好朋友空氣說:"小朋友真聰明,我藏哪你們都能把我找到,你們把我裝在袋子裏,我可悶得慌了,我想出去親親你們的小臉蛋,還想和你們做遊戲。小朋友想想,你們不把袋子口打開,怎樣才能讓我(空氣)流出來親親你們呀?"(讓幼兒先猜用什麼辦法)

提示:用準備好的牙籤、鉛筆、小棍等幫忙,在袋子上扎個眼,然後把眼對準臉,就可以感覺到空氣流出來了。

四、聯繫生活

1、在生活中,小朋友見過什麼東西開始是癟的,後來充上空氣,就變鼓了?(皮球、充氣玩具、輪胎等)

2、教師給癟皮球打氣。

3、幼兒到戶外玩吹氣球的遊戲。

教學反思

這次活動的內容實際是很抽象的,如何能讓幼兒理解是個難點。根據幼兒年齡的特點,我設計了一個以幼兒動手操作爲核心的活動過程。讓幼兒在玩中學,在一個輕鬆快樂的氛圍中,感知了空氣的特點及作用。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並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幼兒既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也增強了自信心。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幼兒園大班科學優質課教案12

活動目標:

1.知道菊花、枸杞、胖大海等幾種生活中常見中草藥的名稱和特徵,瞭解它們簡單的保健、治病作用。

2.觀察並說出中草藥的神奇,嘗試泡茶或搭配泡茶。(難點)

3.感受中草藥的神奇以及與人們健康生活的關係,萌發對中草藥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提前請家長與幼兒交流,瞭解有關常見中草藥的知識。

2.CD光盤。

3.幼兒(根據藥材的量和種類進行分小組)操作材料:杯子、勺子每人一份;常見的中草藥菊花、枸杞、胖大海、炒山楂、蓮子心、陳皮若干)

4.教師課前查閱一般中草藥的加工過程。

活動過程:

一、直接導入:觀看《鹿茸救母》的視頻,感受鹿茸的神奇,產生對中藥的興趣

老師(引導幼兒回憶“鹿茸救母”的故事)提問:故事中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情?是什麼治好了母親的病?

老師總結:青陽是一個孝順的孩子,七彩鹿的鹿茸熬製的中藥把母親的病治好了,鹿茸真神奇。

二、觀看ppt,認識菊花、枸杞、胖大海等幾種生活中常見中草藥的名稱、特徵及來源

1.請幼兒運用視覺方法觀察中草藥,引導幼兒說出中草藥的名稱及外形。

老師總結:中草藥中有紅有綠,形狀也不一樣。

2.感受普通的植物經過加工能變成中草藥的神奇性。

老師提問:你發現它們是用什麼做的?

老師總結:生活中一些普普通通的植物的花、果實等,經過加工居然可以做成中藥,真神奇。

三、結合CD光盤及ppt,知道中草藥的保健、治病作用

四、操作實驗,進一步觀察中草藥

1.發放材料:用聞、捏等多種感官方法,觀察中草藥的特點。加深孩子對中草藥的認識。

幼兒代表發言。

師總結:有的捏上去軟軟的,有的是硬硬的;味道有甜的也有酸的,有的聞起來還有清香味呢。

2.嘗試泡茶。

要求:泡茶時,把握好水的位置;泡好後,仔細觀察中草藥在水裏的變化。

3.幼兒觀察、品嚐,相互交流中草藥在水中的變化。

活動總結:有的中草藥可以泡,是保健藥,但有些中草藥是不能隨便泡的,更不能亂吃。讓幼兒嘗試泡茶或搭配泡茶,感受中草藥與人們健康生活的關係。

活動延伸

1.開展區域:小小藥店。一個小朋友當醫生。其他小朋友當病人。

2.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到戶外尋找蒲公英、竹葉、引導幼兒進行觀察,採集、清洗、晾曬等活動,認識更多的常見中草藥。

幼兒園大班科學優質課教案13

【活動目標】

1、激發探索光的興趣。

2、感知光透過各種物品後顏色和形狀的變化。

3、能大膽、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並嘗試用符號記錄。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樂意與同伴合作遊戲,體驗遊戲的愉悅。

【活動準備】

手電筒幼兒每人一個,並學會使用:各種顏色的布、皺紋紙以及各種玩具;“我的新發現”記錄圖、彩色筆、標誌符號;一段舞臺燈光視頻、一段節奏強烈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導人活動:出示電筒,激發幼兒的興趣。

提問:小朋友們。這是什麼?手電筒發出了什麼顏色的光?

二、第一次自主探索。(手電筒的光透過彩色布、彩色紙後,光顏色的變化。)

1、看一看,摸一摸,老師準備了什麼材料?(各種顏色的布、紙。)

2、討論:手電筒的光透過這些材料,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3、小實驗:手電筒的光透過這些材料,會發生什麼變化。(手電筒前面放上紅色的布,光就變成紅色:手電筒蒙上紫色皺紋紙,光就變成了紫色了…)

4、我們得出的結論:手電筒的光透過彩色布、彩色紙,光變出了各種各樣的顏色。

5、幼兒將自己的發現記錄在“我的發現”圖表上。

分析:教師讓幼兒在用手電筒和布、紙玩的過程中,自己去觀察、比較、發現。儘管幼兒觀察到的變化是很微小的一方面,但是通過他們個體經驗的整合,以及相互間的交流、補充、完善,使探索的結果全面而細緻。

三、第二次自主探索。(手電筒的光透過玩具後,光形狀的變化。)

1、看一看,摸一摸,老師還帶來了什麼?(是各種各樣的玩具)

2、討論:玩具、手電筒一起玩一玩,光還會有什麼變化呢?

3、實驗:用玩具和手電筒玩玩,看看光還會有什麼變化?(用有孔的玩具和手電筒一起玩,光變出了好多小湯圓:光變出了一朵花,手電筒動花也會動……)

4、我們得出的結論:手電筒的光透過玩具,不僅顏色會變,形狀也會變。

5、幼兒展示自己的新發現,並在“我的發現”圖表上記錄新發現。

分析:在活動的推進過程中,教師在幼兒猜測一實驗一再猜測一再實驗的矛盾衝突中,引導幼兒探索發現,培養幼兒有步驟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觀看舞臺燈光視頻,製作彩色燈,師幼表演。

幼兒邀請客人老師當燈光師,自己當小演員,一起表演。

五、活動結束,幼兒快樂地離開大廳。

【活動延伸】

教師、幼兒、家長一起尋找資源,探索手電筒的光透過其他的材料後,光還會發生什麼奇妙的變化。

【活動反思】

剛開始進行“彩光變變變”活動時,我和小朋友都遇到了不少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我和小朋友們共同實踐、共同研究、共同學習,將活動不斷深入下去。

最初,我是一廂情願地投放了手電筒、顏色鮮豔的皺紋紙,並預設孩子們會喜歡的活動過程,可結果讓人失望,孩子們的興趣只持續了十分鐘,是什麼原因呢?我把遇到的問題請教聽課的老師,希望通過集體的智慧給我一些啓示。教師們建議我不妨先觀察小朋友們所感興趣的東西,再抓住他們的興趣點深層次地挖掘。於是我潛下心來觀察思考,發現孩子們對“光”發生變化這一現象是很感興趣的,可是因爲我投放的材料太單一,而我又講的過於投入,小朋友們很快就發現了規律,才造成了活動的停滯。於是,我物色了大量能讓手電筒光改變的材料,如糖紙、各色布、透明紙、水果泡沫網、雪花片等……親自試驗,試驗結果出乎意料的成功。手電筒的光透過這些材料不僅顏色變得鮮豔漂亮,形狀也發生了變化。這些新發現使孩子們在新一輪的活動中感到妙趣橫生、其樂無窮。

事實證明,追隨孩子們的興趣,根據孩子們的發展需要,選擇有價值、有意義的點進行活動,這樣更有利於孩子們通過自己的發現主動構建相關的知識經驗。

幼兒園大班科學優質課教案14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知風的存在,並用恰當的語言進行描述。

2、鼓勵幼兒嘗試用繪畫的方式進行記錄。

二、活動準備:

教師:記錄表,空曠的場地、選擇有風的日子進行探索活動,區角延伸活動。活動前的安全教育。

幼兒:繪畫用具。

三、活動重點:

感知風的存在,並用恰當的語言進行描述。

活動難點:

鼓勵幼兒用繪畫的方式記錄。

四、活動過程:

1、情景提問,導入活動、我們一起到外面去做個實驗吧。

2、帶幼兒到戶外,實驗是找風!你們想做這個實驗嗎?

探索活動,猜想假設1、你覺得怎麼樣才能證明你知道有風?哪些事物可以證明風來了?(請幼兒猜想假設)

2、風來了,身邊的事物會怎麼樣?

生:風來了,地上的紙頭回飄起來;我會感到冷;樹木會搖來搖去…

1、實驗驗證,提升經驗幼兒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並在記錄表上記錄是否成功。我們剛纔說了那麼多種假設,怎麼才能證明呢?不如我們出去找機會來驗證吧?活動前先介紹記錄表。(在聽到一欄,將因風發出聲音的事物畫出來)有的幼兒站在原地不動,體驗風帶來的感受。有的環顧四周,尋找風的足跡。

2、幼兒相互分享交流成功的經驗。我們一起來說說你的驗證結果吧。

3、生:風吹過的時候,我的眼睛都睜不開,不信你試試!我看到國旗飄的很厲害;還有旗子會有嘩啦啦的聲音…

延伸活動,補充記錄我們把驗證的結果畫到記錄表裏吧。

1、我們將記錄表裏記錄的事物一起討論一下。看看你的是不是和別人不一樣?

2、如果你現在發現別人有的你沒有可以補在實驗表裏。

3、老師在牆上設置了一個主題欄,我們可以將以後的新發現不斷地補充道里面去。

幼兒園大班科學優質課教案15

一、活動目標:

1.瞭解《西遊記》中幾種寶物的名稱以及神奇的本領.

2.知道《西遊記》中寶物的神奇與某些現代高科技產品的共同之處.

3.感受現代化高科技爲人們生活帶來的便捷。

二、活動準備:

1.幼兒對《西遊記》中的寶物和生活中科技產品的名稱以及用途有初步的瞭解。(教師可以讓孩子回家進行調查並作好記錄)。

2.教師教學資源《寶物大比拼》課件及圖片的展示。

3.幼兒學習資源4冊34、35頁。

4.《西遊記》寶物圖片(紫金葫蘆、芭蕉扇、風火輪、火眼金睛、72變等)以及現代高科技產品的圖片(吸塵器、生產線、滅火器、飛機、x光機等)。

5."寶物大比拼"的展板、音樂《找朋友》。

三、活動過程:

1.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師:孩子們看,誰來我們班做客了?(孫悟空) (互相打招呼)

孫:孩子們,俺老孫今天要考考你們,你們知道俺老孫的寶物是什麼嗎?(金箍棒)你們真聰明,那麼你們知道《西遊記》中還有哪些寶物?

幼兒根據自己的《調查表》進行回答(老師及時地肯定及鼓勵)

孫:孩子們你們知道的可真多,爲了獎勵你們,我給你們帶來幾件寶物,請你們收下,俺老孫去也!

2.播放課件中各種《西遊記》寶物的圖片,組織幼兒討論寶物的神奇。

(1)組織幼兒觀看圖片認識《西遊記》中的寶物:紫金葫蘆、芭蕉扇、風火輪、照妖鏡。

(2)幼兒針對寶物的神奇本領進行討論,根據幼兒經驗可以進行提問。如:如意金箍棒有什麼神奇的地方?

(3)啓發幼兒思考:現代生活中有什麼東西也有這些神奇的本領。

3.將幼兒學習資源4冊34、35頁的圖片分別投影到大屏幕,引導幼兒觀察討論,將寶物的神奇與現代高科技的先進進行對照,感受現代化高科技爲人們生活帶來的便捷。

(1)教師引導幼兒逐一看圖片:圖片? 72變---現代生產線、圖片火眼金睛---現代x光機、紫金葫蘆---吸塵器等,並提問。如:這兩樣寶物有什麼共同的本領?這種本領會爲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麼好處?

(2)教師總結:現代的科技產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捷。

4.遊戲:找朋友。

播放找朋友的音樂,請小朋友根據自己手中的寶物圖片尋找與現代科技有共同特點的的圖片,找到後,並說出它們的共同點。(遊戲可以分組進行)

5.組織幼兒大膽設計現代新式寶物,並用繪畫的方式進行表徵。

(1)組織幼兒和同伴相互討論交流,充分表達自己的設計想法。

(2)教師提示明確的設計要求:設計一件和《西遊記》裏的寶物有一樣本領的新式寶物。

(3)請小朋友把自己的作品展覽到“寶物大比拼”展板上。

四、活動延伸:

1.幼兒在美工區嘗試製作自己設計的現代新式寶物。

2.孩子們可以到戶外區中玩一玩自己製作的新式寶物。

五、活動反思:

孩子們對《西遊記》中的人物情有獨鍾,我想他們對《西遊記》中的寶物也會感興趣的,所以在設計本節活動時,我改動並增加了一個目標:讓孩子們知道《西遊記》中的幾種寶物名稱,並瞭解其神奇的本領。在準備環節中,我也做了精心的設計,讓孩子們在家中對《西遊記》中的寶物做了一個前期的調查,我覺得這樣更有助於孩子們的學習及經驗的積累。

在教學活動中,孩子們對本節活動特別感興趣,通過課件,他們認識了“芭蕉扇、照妖鏡、風火輪、紫金葫蘆”等寶物,而且還了解了寶物的神奇本領,在拓展環節中,孩子們的前期調查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孩子們能根據自己的調查積極發言,爭先恐後的講自己知道且別人不認識的寶物以及寶物神奇的本領,這也是本節活動中的一個亮點部分。

在探索《西遊記》中寶物的神奇與現代高科技產品的共同點環節中,通過圖片對比、教師的啓發性提問,幼兒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大家的談論,說出自己的發現,瞭解兩種寶物的共同點,並進一步感受現代科技產品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捷。雖然,後排的幼兒參與討論的積極性不是很高,但他們也很認真地在傾聽同伴的講述,整個活動氣氛非常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