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推薦】幼兒園大班教案集合七篇

【推薦】幼兒園大班教案集合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9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幼兒園大班教案集合七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瞭解幾種常見的種子傳播方式。

2.初步瞭解種子的外部形態特徵與其傳播方式的關係。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種子供幼兒觀察。

2.《種子的旅行》PPT

3.蒲公英、蓮子、蒼耳、豌豆、野葡萄、鳳仙花、柳樹、榆樹、黃豆、油菜花種子等圖片。

活動過程

1.遊戲“種子展覽會”,引導幼兒觀察種子外部形態,猜測、討論種子的傳播方式。

討論:這些種子都是什麼植物的種子?它們長的什麼樣子?想一想它們是怎麼傳播的?

2.請幼兒觀看課件《種子的旅行》,瞭解蒲公英、蓮子、蒼耳、鳳仙花、野葡萄的傳播方式。

(1) 播放蒲公英旅行的視頻資源,請幼兒說一說:蒲公英種子是什麼樣子的?它是怎麼傳播的?

遊戲:小傘兵。

請幼兒做蒲公英種子,教師扮演風,風大飛的幅度大,風小飛的幅度小,風停種子落地找到了新家。

(2) 播放蒼耳旅行的視頻資源,請幼兒說一說:蒼耳種子是什麼樣子的?它是怎麼傳播的?

請幾個幼兒將蒼耳種子放到衣服頭髮上試一試,直觀感知蒼耳種子外部形態特徵與其傳播方式的關係。

(3) 播放蓮子旅行的視頻資源,請幼兒說一說:爲什麼蓮子會隨着水流去旅行?

(4) 播放鳳仙花、野葡萄旅行的視頻資源,請幼兒說一說還有哪些植物的種子像鳳仙花的種子一樣是靠自己的力量來傳播的?

遊戲:彈射豆莢,請幼兒做豆莢,教師扮演太陽,豆莢成熟後將豆子彈出。

小結:原來種子們有許多種傳播的方法,由於它們的外形不同、生長環境不同,所以傳播的方法也不同。像蒲公英一樣很輕的種子,可以藉助風的力量旅行;像蒼耳一樣身上長滿刺的種子,可以藉助粘在人或動物的身上去旅行;像蓮子一樣生活在水的地方的種子,可以藉助水的力量去旅行;像鳳仙花一樣的種子可以藉助太陽的暴曬,用自己的力量彈射出來去旅行。

3.遊戲:考考你

出示柳樹、榆樹、油菜花、水葫蘆、蒺藜等植物的種子圖片,請幼兒通過觀察種子的外部特徵猜測它們的傳播方式。

4.觀看視頻《植物的生命脈動》,幼兒討論:種子爲什麼要去旅行?

引導幼兒瞭解種子旅行是爲了繁殖後代。

5.結束活動:我帶種子去旅行。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打字機》是美國著名作曲家萊羅爾·安德森受到辦公室裏打字機發出的“嗒嗒”擊鍵聲和換行時的“叮”聲的啓發而創作的管絃樂曲。在樂曲中作者獨具匠心地用真正的打字機作爲節奏樂器,並採用頓音形式奏出均勻連續的八分音符,單純而輕快,與伴奏聲部打字機急速的擊鍵聲、連續三小節後出現的鈴聲以及推動機頭的咔嚓聲等交織在一起,將我們習以爲常的生活中的聲音幻化成了奇妙無比的音樂,描繪了辦公室裏忙碌的人們愉快工作的情景,帶給人們獨特的音樂感受與體驗。

怎樣讓幼兒感受生活中聲音的美妙和勞動的快樂呢?怎樣才能讓幼兒有興趣、主動地傾聽音樂,感受及體驗音樂的風格和音樂的感染力呢?我通過遊戲方式讓幼兒在循序漸進的環節中仔細地聽辨音樂,並通過多種感官來感受樂曲的詼諧有趣以及樂曲蘊含的積極面對工作和生活的態度。

在具體組織這個活動時,我特別注意以下兩點:(1)給予幼兒充分自主的學習機會。在整個音樂欣賞活動中,教師不是直接告訴幼兒答案,而是讓他們帶着思考,反覆地傾聽、辨別音樂,逐漸形成仔細傾聽、大膽猜測、嚴謹做事的習慣。(2)讓幼兒多通道參與欣賞活動。教師主要引導幼兒用肢體表演的方式,不斷地與音樂互動,循序{靳進地進行欣賞。幼兒遇到困難時,教師及時巧妙地給予提醒,以支持、引導孩子們順和參與活動,達成教學目標。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中快速敲打打字機時的輕快感,體驗樂曲所表現的忙碌而快樂的工作情景。

2、初步瞭解樂曲結構,能準確判斷乾脆、利落的裝飾音“唰”,體驗其趣味性。

3、能安靜傾聽音樂和要求,協作進行遊戲。

活動準備:

1、從土豆網搜索音樂《打字機》並根據需要剪輯。

2、幼兒有站成方陣的經驗。過程:

一、完整欣賞,引入課題 師:我帶來了一首曲子,你們聽一聽,然後告訴我它讓你想到了什麼或想做什麼。

幼:我聽到好像有^在舌揀西。

幼:讓我感覺想跳舞。

師:你們說得都不錯。這首曲子聽起來很輕快,它告訴我們給我們寫童話故事的作家正在用打字機開心、忙碌地工作着。

二、逐步欣賞,理解內容

1、聽“節奏”打字。

師:在剛纔的音樂中,有沒有什麼地方讓你聽起來感覺是作家們正在忙碌地打字?(幼兒自由表達。)

師:現在,請你們再次仔細聽音樂,待會兒告訴我,你發現作家們用打字機工作的時候發出了哪些特別的聲音。

幼:我發現有“嗒嗒嗒嗒”的聲音。我爸爸在打電腦時,電腦鍵盤就會發出這種聲音。

幼:我發現有像餐廳營業員收錢的聲音。收錢的阿姨一按鍵,裝錢的盒子就會“唰”的一下跑出來。

幼:對。我在超市的收銀臺也聽到過這種“唰”的聲音。

師:嗯!你們說得不錯!這些作家忙碌地工作,不斷地敲打打字機,發出了“嗒嗒嗒嗒”的聲音。

師:在音樂中作家一直不停地在打字、工作嗎?有沒有間斷過?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引導幼兒聽出其中有間斷。)

師:其實作家工作的時候也跟你們做事情的時候一樣,要先看一看、想一想再做,想好一部分就做一部分。所以打字時也是打打停停,停停打打的。

師:現在請你們當作家。聽着音樂來打字、工作,需要停的地方就停下來。

師:接下來我和你們一起聽着音樂玩個小遊戲。你們當作家敲擊鍵盤,我當打字機“嗒嗒嗒”地動,當作家因爲思考而停下來時,打字機也要停下來。

2、找“唰”和“叮”音。

師:作家用打字機把作品一點一點打出來,沒過多久就打滿了一頁,接着又開始打新的一頁,就像我們看書一樣。要一頁一頁地翻。

師:在音樂中作家是在什麼地方開始打新的一頁的呢?你們聽出來了嗎?

幼:我聽到有像翻書一樣的聲音。

師:什麼樣的聲音?能模仿一下嗎?

幼:“唰唰唰”的聲音。

師:是嗎?我們一起再到音樂裏去找一找。請你們一邊聽音樂。一邊做打字和翻頁的動作。

(教師觀察發現少數幼兒表現翻頁動作比較準時,與音樂匹配,但大部分孩子或提早或延遲。)

師:剛纔你們做動作的時候,我發現有些小朋友找準了“唰”的翻頁聲,也就是說聽到“唰”的聲音就做翻頁動作,但有些小朋友的動作做早或做遲了,沒有找準。你覺得是什麼原因或什麼困難讓你不容易找準?

幼:我覺得音樂太快了,所以沒有找準。

師:哦,看來我們在聽的時候要集中注意力才行,不然就找不準。

幼:我沒聽到。

師:找不到沒關係,多聽肯定會有新發現。我提醒你們仔細聽一聽,當翻頁聲“唰”出現的時候,有沒有什麼特別的聲音提示?(幼兒再次聽音樂。)

幼:我找到了。

師:給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麼找到的?

幼:我聽到翻頁之前有“叮”的一聲。

幼:對,“叮”的一聲響之後,才“唰”地翻頁的。

師:我們再來聽聽看,是不是“叮”這個聲音出現後纔有“唰”的翻頁聲。

師:這次大家都聽到“叮”的聲音了嗎?

幼:聽到了。

師:仔細聽果然有發現,原來要找準“唰”音是有技巧的。只要打滿一頁,打字機就會像鬧鐘一樣發出“叮”的提示,提示我們這頁打好了,要趕快“唰”地翻新頁了。

師:現在我們來玩個遊戲,我來模仿提示音“叮”,你們聽到“叮”的提示就趕快翻頁,能行嗎?(教師哼唱樂曲,幼兒練習。)

三、完整體驗,協同遊戲

1、學當作家打字。

師:你們想不想在音樂中“叮”的提示下,當小作家打出好聽的故事呢?請你們邊思考邊打字。聽到提示音“叮”就趕快翻頁。(幼兒隨音樂完整表演。)

師:你覺得當小作家快樂嗎?當我們做完一件重要的事情時心情會怎麼樣?你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

師:當音樂中的“叮”警示音一響,你們就邊快速換新頁邊一起喊“耶”,以表示慶賀。

2、舉辦打字機舞會。

師:你們這些小作家真不錯!現在我也想過把作家癮。我來當作家,你們站成方陣當打字機。我敲擊鍵盤,你們就不斷地動;我思考,你們就停止。當打完一頁時,你們就和着音樂發出“叮”的聲音,提示我該換新頁了。這時我就馬上換頁,繼續遊戲。我們來試試吧!(幼兒隨音樂協同遊戲。)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實物,組織線條表現形象。

2.創造性地運用不同的線、形表現同一物體形象,能夠將線、形密密地排列在圓形空間。

3.根據生活經驗聯想,構成有情趣的畫面。

4.有興趣參與線描活動。

5.培養幼兒初步的創造能力。

6.能呈現自己的作品,並能欣賞別人的作品。

活動準備:

1.幼兒有一定的線描畫經驗。

2.捲心菜照片、視頻儀、電視機,用於欣賞的幼兒作品,白紙,勾線筆,黑板,展示作品的鏡框,農民伯伯木偶。

活動過程:

1.觀察實物,自主造型。

(1)觀察捲心菜,自主造型。師:有個農民伯伯種了棵圓圓的捲心菜,如果把卷心菜切開,裏面會是怎樣的呢?我們一起仔細看一看。、視頻播放捲心菜剖面(見圖一),讓幼兒仔細觀察。師:請你把它的樣子畫在紙上,要畫的大大的,撐滿整張紙。幼兒自主造型,教師挑選部分幼兒的捲心菜造型,展示在大黑板上。

(2)視頻播放一位幼兒的捲心菜造型(見圖二),交流:這個小朋友畫的捲心菜是怎樣的?師小結:捲心菜的形狀是個大大的圓,我們可以用像樹幹一樣的形狀畫出捲心菜的芯,用螺旋線和一圈一圈的弧線畫出捲心菜的葉子。

(3)視頻播放部分幼兒的捲心菜造型(見圖三),引導幼兒不同圖式表現捲心菜。師:捲心菜的芯可以畫成不同的樣子,瞧這些小朋友是怎麼畫的;捲心菜的葉子也不一定用弧線畫,卡他們用了哪些線條。

捲心菜美麗的剖面造型吸引着孩子的眼睛和心靈,打破常規的先畫後說滿足了幼兒急於動手錶達感受的需要,沒有任何規範圖式的自主造型方法,給了幼兒充分的自由表現空間,使他們主動運用各種不同的造型語言,創造出了變化多樣的捲心菜圖式。

2.欣賞範例作品,引導細緻刻畫。師:小朋友的捲心菜畫得非常棒,老師這裏還有更漂亮的捲心菜。這顆捲心菜裏面有各種不同的線條、形狀,畫的很多很密,畫滿了整顆捲心菜上面。(見圖五)

幼兒的自主造型往往非常概括和簡練,他們的表現如果沒有教師恰當的指導點撥,就會存在很大的隨意性。他們雖然感悟到了捲心菜的美感規律。但是這些規律究竟如何在作品中表現出來,點、線、面這些基本要素,究竟如何疊加、變換、對應、排列,形成有規律的美妙圖案,他們仍十分模糊。這裏教師採用了欣賞感悟法,選用兩幅風格不同的作品:衣服較爲寫實,捲心菜裏線的變化自然;另一幅加了主觀的變化多樣的裝飾線,也別有情趣。這兩幅畫還都畫了一些小蟲子和捲心菜在一起,表現了一些小蟲子和捲心菜在一起,表現出兒童特有的童真童趣。幼兒欣賞之後,對怎樣畫出美麗的捲心菜有了具體的感性認識,爲後面的創作打下了基礎。

3.教師指導,幼兒作畫。

(1)要求:請你也來畫一顆有着很密線、形的美麗的捲心菜。想一想:捲心菜種在地裏的時候,會有哪些小小的蟲子在它的周圍活動?

(2)指導:①鼓勵幼兒根據觀察的感受組織不同的有變化的線條表現捲心菜,不要求寫實。②鼓勵幼兒將線、形密密地填滿捲心菜的內部。③鼓勵幼兒大膽聯想,構成有情趣的畫面。教師及時介紹有創意的幼兒作品。

教師提出的要求簡潔明瞭地指向創作的兩個方面:造型宇情節。指導時又不斷地即時介紹表現出這兩個方面特點的幼兒作品,使幼兒即時學習別人的不同想法,將同伴的創造思維納入到自己的創作表現中,舉一反三,創造出了許多各具特色的美妙圖案。4.展示幼兒作品,欣賞評價。

(1)教師評價:將全體幼兒的作品展示在設計好的鏡框中,教師操作木偶,以農民伯伯的口吻選擇一張出色的作品進行評價。

(2)幼兒評價:你喜歡哪棵捲心菜,爲什麼?

(3)以幫助農民伯伯開汽車運捲心菜到菜場,結束活動。

【反思】

以教師的評價爲引領,暗示幼兒從線、形的運用和情節兩個方面分析同伴的作品,在觀察和欣賞中進一步感受對稱、疏密、主次、節奏、秩序等美感規律。活動點評:引導幼兒通過對實物的觀察,感悟美感規律,進行自主造型,是本次活動作爲突出的地方。傳統的線描裝飾教學,以模仿教師的範例爲主,幼兒的學習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本次活動,教師突破常規,要求幼兒面對捲心菜剖面直接造型,給予了幼兒充分的創作空間,使幼兒可以依據自己的理解,運用不同的線、形,形成變化豐富的圖式表現捲心菜。值得欣賞的是,教師的教學沒有僅僅停留在幼兒的自主造型上,而是引領幼兒在自主造型的基礎上進一步刻畫細節表現美。教學時教師選用了兩幅風格不同的捲心菜,啓發幼兒對記憶中的多種線、形進行重新組合加工,創造出既豐富又充滿童趣的捲心菜形象,不僅尊重了幼兒的自由想象宇創造,而且有效地促進了幼兒線描表現水平的提高。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小壁虎借尾巴的情緒變化。

2、讓幼兒瞭解小壁虎的尾巴能夠再生,有斷尾逃生的本領。

3、培養幼兒知道關心愛護動物。

4、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5、通過加入適當的擬聲詞去感受圖畫書的詼諧、幽默。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小壁虎借尾巴的情緒變化。

2、難點:分角色表演故事,感受故事的情境。

活動準備:

1、斷尾巴的小壁虎的圖片、小壁虎、壁虎媽媽、黃牛、小魚、燕子的頭飾。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激發幼兒對故事的興趣。:

1、出示斷尾巴的小壁虎的圖片。

提問:這是誰?它怎麼了?小壁虎尾巴斷了,它覺得特別難看,於時到處問動物們借尾巴。你們聽聽小壁虎的尾巴是怎麼斷的,它向別人借尾巴借到了嗎?

二、第一遍講故事,提出問題,引導幼兒理解故事。

1、師:故事中有哪些小動物?

2、師:小壁虎在抓蚊子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它的尾巴被誰咬斷了?

三、仔細聽故事第二遍,提出問題,幫助幼兒進一步瞭解動物尾巴的作用及壁虎尾巴再生功能。

1、師:小壁虎分別向誰借了尾巴?借到了嗎?

2、小魚姐姐、黃牛伯伯、燕子阿姨爲什麼沒有把它們的尾巴給小壁虎呢?它們的尾巴有什麼作用呢?(小魚的尾巴可以撥水、老牛的尾巴用來趕蒼蠅,燕子的尾巴用來掌握方向。)

3、師:小壁虎到最後有沒有尾巴了呢?它怎麼又有尾巴了呢?(原來小壁虎的尾巴斷了以後可以再生)

4、師:小壁虎向小老虎借尾巴的時候怎麼說的?我們平時借東西的時候該怎麼說呢?

四、幼兒邊看課件邊聽故事第三遍,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並且激發他們對分角色的興趣。

五、分角色表演故事,感受故事的情境。

1、分配角色,進行表演。

2、通過課件,引導幼兒進行表演,並能準確的進行對話。

六、小結壁虎是吃蚊子的益蟲,是人類的朋友,我們大家要愛護它。

活動延伸:

將活動中的頭飾放到表演區域,幼兒可自已邀伴進行角色表演。

活動反思: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看圖學文的童話故事。課文通過小壁虎向小魚、老牛和燕子借尾巴的經過,講了小壁虎的尾巴斷了可以再生的特點和小魚、老牛、燕子尾巴的作用。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課文沒有注音,而且篇幅較長,存在一定的難度。在教學中,我採取了直奔重點,突破難點,通過讀—說—想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們不但理解了課文內容,而且還在較輕鬆的課堂氣氛中完成了看圖說話的練習。

一、讀文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只有多讀,才能真正地理解課文內容和掌握閱讀方法。教學《小壁虎借尾巴》時,我給學生足夠的讀書機會,採用多種形式,如:自由讀文、小組讀文、朗讀、齊讀、個人讀等,不求形式統一,只求學生真正投入。在教學中,我讓學生自由讀文,給每位學生一個比較個體的自由散讀的空間,起到讀通課文,掃清生字障礙的作用;其間,又展開小組讀文,理清課文的主脈,瞭解文章的內容,知道魚、牛、燕子尾巴的作用;最後,齊讀,揭示小壁虎不用借尾巴的原因……總之,只有讓學生充分地讀文,纔能有所感知,纔能有所感悟,同時也培養了語感。

二、說圖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小壁虎借尾巴的經過,即課文第三、四、五自然段,而這三段結構相同,內容相似,分別寫了小魚、老牛、燕子尾巴的作用。在教學設計時,我將重點放在詞、句的訓練上,與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上。由於結構相同,內容相似,我將第三段作爲教學的重點,讓學生在讀—說—想中,理解小魚的尾巴是用來撥水的,並掌握了一定的說話句式。第四、五自然段的學習由於有了第三段的鋪墊,我就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進而過渡到個人學習。

三、想

我在教學中緊緊抓住“借”字,讓學生想想爲什麼小魚、老牛、燕子不肯借尾巴,這樣,既有利於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有利於學生表達能力的訓練。

以上是《小壁虎借尾巴》教學後的幾點想法,而要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還值得我們在今後的課堂實踐中不斷地摸索、研究。

小百科:尾巴,基本的意義是指動物的身體器官,因其在身體的後部,後來延伸爲事物主要部分的跟隨部位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發現自己的成長變化。

2、讓幼兒認識到自己長大了,要自已動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讓孩子在一起快樂的交流,分享一下自己成長的快樂。

4、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5、培養幼兒樂意在衆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到自己的成長,變化。難點:讓孩子懂得以後自己該怎麼做,該怎樣的要求自己,纔是了不起。

活動準備

收集本班孩子小時候的照片。 製作好的幻燈片 未整理的幾件衣服 未整理分類的玩具 水杯、水瓶(裝的涼水) 畫筆、畫紙 音樂伴奏《小松樹,快長大》 獎品貼紙

活動過程

一、觀看照片展,激發孩子學習興趣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收集了許多照片,他們就是我們在座的小朋友的,咱們一起來欣賞一下,猜一猜到底是哪一位小朋友好嗎?(利用多媒體播放照片,先瀏覽播放,再定格播放)

師提問:

1、照片上是誰?

2、大概是什麼時候的照片?

3、請照片上的小朋友出來,讓大家拿照片和實人比一比,說一說都有哪些變化?

二、過渡、導入本節活動

通過欣賞照片,孩子知道現在自己已經和以前不一樣了,從身高、體重、相貌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變化。

師:這些現象都說明你們都長大了,那麼你們外表變化了,是不是從心理上和各種能力上也都成長了呢?是不是學會了許多的本領呢?是不是現在很了不起了呢?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小客人,已經迫不及待的要給你們講一講他的了不起的故事了。我們來認真觀看,仔細聽他都怎樣了不起。

2、出示課題,欣賞幻燈片,及錄音

附短文 《了不起的我》

我今年已經六歲了,個子已經很高了,力氣也很大了。

而且我還掌握了許多的本領。

我會游泳,可以像小魚一樣在水裏歡快的暢遊。

我會跳高,可以像小兔子一樣跳來跳去。

我會翻跟頭,可以像小刺蝟一樣在地上不停地打滾。

我會騎小車,可以和小狗跑起來的速度一樣。

我還會學小馬跑步,學小鳥唱歌,像小貓一樣遊戲,我會許多的本領。

我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小朋友,你們認爲呢?

提問:幻燈片中的小朋友棒不棒?是不是很了不起?哪方面了不起?(根據孩子回答給予孩子獎品貼紙獎勵)

三、討論:

在座的小朋友,咱們也長大了,和剛纔的“小客人”同歲,咱們都會哪些本領?有哪些方面了不起?

通過討論讓幼兒認識到現在自己都長大了,能動手做很多力所能及的事了。

四、分組活動:(我要露一手)

播放音樂《小松樹,快長大》,幼兒分組到自己的活動區,整理玩具,畫畫,學倒水,疊衣服。

師巡視引導,怎樣做才能做到既節時,又整齊。

時間結束,相互評價勞動成果,師發獎品貼紙。

小結:首先對孩子的成績給予肯定,通過孩子們的勞動說明孩子們真的是學會了很多的本領,不光是知識方面,還有各種生活技能方面都很棒。

五、延伸活動:

孩子們長大了,這與養育我們的家長的辛苦是密不可分的,鼓勵孩子們回到家中,要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來報答家長對我們的愛。把做事的經歷,從中得到的快樂來園後分享給小朋友。

教學反思

首先這節課我是先從欣賞孩子自己的照片入手,激發了孩子們很大的學習興趣,他們都很好奇,對同班小朋友觀察的時候相當仔細。正因爲是他們都熟悉的小夥伴,所以他們說起變化來,說的也非常全面。有了好的興趣就是一節課好的開端,接下來孩子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都較認真,專注,表現欲也很強。整個過程都在老師的引導下自主地發揮着自己的特長,本領。

當然也有不足之處,比如在選孩子照片時,有個別張收集的是孩子的藝術照,跟實際小朋友,相差很大,以至於小朋友都猜不出是誰。

小百科:了不起是極好或令人欽佩的,不平凡,優點突出的意思。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實踐活動,瞭解周圍環境中的垃圾是哪裏來的,認識其危害。

2.啓發幼兒積極思考解決環境衛生的辦法,並通過不同的方式表達出來。

3.引導大班幼兒爲維護環境衛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動準備】

1.課前讓幼兒兩人一組,調查並且用自己的方法記錄,收集周圍環境的垃圾分佈情況。

2.投影片數張,投影儀。

3.幼兒操作材料:橡皮泥、積木、繪畫紙、筆。

【活動過程】

一、組織交流調查周圍環境情況

1.師:這幾天,我們對周圍的環境進行了調查,並作了記錄,現在誰來向大家介紹一下調查的情況?(4~5人作介紹)

2.打出投影片。

師:在草地上我們發現了什麼?

在操場上我們發現了什麼?

在教室裏我們發現了什麼?

除了這些地方,我們還發現哪些地方有髒東西?

3.談談這些垃圾是從哪裏來的?

師:爲什麼這些地方總是有垃圾?

二、瞭解垃圾對環境、人、動物、植物的危害

師:有垃圾的這些地方給人什麼感覺,對環境有什麼影響,(打出投影)問:對人、動物、植物有什麼危害?知道了垃圾有這麼多害處,那我們應該怎麼做?

三、怎樣保護環境

怎樣才能使我們周圍的環境保持衛生?(草坪、操場、教室)打出投影,各種清潔機器,分別介紹給幼兒。

師:工人叔叔發明了這麼多機器,讓人們有一個乾淨衛生的環境,我們應該怎樣向工人叔叔學習呢?

四、教師出示各種材料,讓幼兒操作

師:把你們的想法,好的主意,用這些材料,做出來或畫出來,介紹給老師和同伴。

五、教師介紹“回收箱”,引出新的問題

師:老師也做了一樣東西叫“貝貝回收箱”,是專門用來放可以回收的廢品的。

出示幼兒收集的垃圾,這是大家在調查時收集來的垃圾,看看都有哪些東西?誰知道哪些是可以回收的,哪些是不能回收的,我們課後整理一下。

六、活動延伸

向幼兒介紹可回收的廢品,並同幼兒商量把回收箱放在什麼地方最合適。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發現植物的種子,初步瞭解種子的特殊傳播方式。

2、對種子的傳播方式有繼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帶領幼兒參加尋找秋天的遠足活動。和幼兒一起收集農村比較常見的植物。(蒼耳、蒲公英、刺毛球、麻雀窩、臭草、紅菱、牛膝、薊)

2、多媒體課件。

3、幼兒有一定播種的經驗。

評析:教師能根據幼兒園所處環境,選取鄉土教材作爲活動內容,活動內容來源於幼兒生活,體現了活動生活化的原則。

評析:活動準備既有教具等物質材料的準備,又有知識經驗的準備,活動能考慮讓幼兒在已有經驗上獲得發展,符合維果茲基的最近發展區的理論。

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探索活動,感受好玩。

1、談話導入,

那天,我們去田野裏尋找了秋天,你看見些了什麼?

幼:喇叭花、菊花、蒲公英、狗尾巴草、麻雀窩

回來時你帶了些什麼?

幼:蒲公英、麻雀窩、刺毛球、臭草......

今天他們藏在哪裏?

幼:田野裏

評析:當幼兒回答田野裏時,(而實際上是在活動室裏)教師沒有作出恰當的反應,可見教師對幼兒回答的傾聽、及應變能力還較弱。

出示蒼耳、蒲公英、麻雀窩。

2、讓幼兒玩蒼耳、蒲公英、麻雀窩。

玩過後教師提問:

⑴剛纔你玩了什麼?

幼1:蒲公英

幼2:麻雀窩

幼3:蒼耳

......

⑵它們長什麼樣呀?

⑶你是怎麼玩的?

麻雀窩爲什麼飛起來,還有什麼也飛起來了?爲什麼蒲公英也會飛?

爲什麼蒼耳可以粘在頭髮上?

評析:你看見些了什麼?回來時你帶了些什麼?剛纔你玩了什麼?這三個問題答案是基本相同的,由此可見,教師的提問語過於羅嗦,應注意提問語的準確性、科學性和精練性。

二、第二次探索活動,發現種子。

1、引導幼兒發現種子。

蒲公英、蒼耳和麻雀窩的種子在哪裏呀?

2、幼兒發現種子。

把它們的種子找出來,每人找一粒種子,找到後放進盤子裏。

3、幼兒互相交流。

⑴剛纔你找的是哪種植物的種子?

⑵蒼耳的種子藏(麻雀窩的種子長)在哪裏?它們的種子是什麼樣的?(咖啡色的,橢圓形,扁扁的)

⑶那他們的種子爲什麼長得這麼特別呀?

4、逐步展示課件。

⑴看第一段。誰帶蒲公英去旅行?爲什麼風能幫它?它的種子最後怎樣了?

⑵經驗轉移。蒼耳渾身長滿刺,誰會幫它傳播種子?

⑶看第二段。

師:蒼耳傳播種子需要誰的幫助?教師出示相應(動物)的標誌。

評析:教師原想借助於視頻展示儀幫助幼兒更好地觀察種子的特徵,但視頻儀調的顏色太暗,不清晰,反而干擾了幼兒觀察,給了幼兒認識錯誤的認識。充分的準備是活動順利開展的基礎。

教師能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來開展教學活動,但在選擇時應考慮到課件是爲了活動服務,該課件製作較粗糙,與活動的配合不夠緊密,並不能起到很好的輔助教學的作用。

三、第三次分組探索活動。

1、教師出示另外一些植物。

這裏還有一些有趣的植物,他們傳播種子需要誰的幫助呢?()

2、出示一張表格。

這是什麼?(蒼耳)蒼耳是怎麼傳播種子的?(幼:小鹿)我們畫上小鹿,打勾,爲什麼在小鹿下面打勾?

這是什麼?(麻雀窩)麻雀窩

怎麼傳播種子的?在哪裏打勾?

師:這裏有一張表格,請小朋友的猜想記錄下來。

評析:該環節教師示範一例後,可讓個別幼兒來記錄,大班幼兒有一定的學習能力,教師在示範後,應抱着相信幼兒的態度,放手讓幼兒在前例的基礎上探索記錄。

動物傳播標記製作爲小鹿,使幼兒錯誤的認爲只有小鹿才能傳播,建議:1、對知識經驗要進行小結:爲什麼小鹿能傳播蒼耳的種子,還有誰也能傳播蒼耳的種子?2、標記可改爲不同的動物頭像。

3、幼兒探索記錄,教師巡迴指導。

4、選擇一張記錄表(有特殊的情況),進行簡單的講評。

評析:幼兒的記錄卡上出現錯誤時,教師的態度是放任迴避,這不符合科學活動要求,科學活動應給予幼兒正確的科學的知識經驗,教師可抓住機會,讓其他幼兒來討論。通過討論獲得正確的科學知識。

最後的評講活動教師應鼓勵幼兒積極交流、大膽講述,變教師的評講爲幼兒評講,把幼兒推在前面,更多創造生生互動的機會。

活動結束前的講評,不但可以判斷正誤,更重要的是可對種子傳播方式進行總結:如,哪些種子是靠風傳播(動物傳播、水傳播)的,及其原因。總結是對幼兒所獲經驗的一個提升,以便生活中幼兒再發現新的種子,可以準確地進行經驗的遷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