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端午節的故事教案(精選14篇)

幼兒園端午節的故事教案(精選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5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端午節的故事教案(精選1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端午節的故事教案(精選14篇)

幼兒園端午節的故事教案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瞭解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並瞭解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2、通過實踐操作活動,感知糉子的形狀和品種,鼓勵幼兒與同伴進行交流和合作,培養幼兒創新意識。

3、願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4、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活動準備

1、故事錄音。

2、各種形狀的糉子,糉葉若干、米、皮筋、點心盤、毛巾等。

活動過程

一、引出話題。

小朋友你們知道端午節嗎?誰能告訴我端午節是什麼時候?在這一天,我們會吃什麼?(糉子)今天老師也爲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的糉子,請你拿一個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裏拿的糉子像什麼?並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一說。活動介紹:淡淡糉葉香,濃濃世間情,根根絲線連,切切情意牽,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端五、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有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佩香囊。

小結:糉子的形狀真有趣!

二、品嚐糉子,並講述。

1、認識糉葉。

糉子的形狀真有趣,我們來聞一聞,香嗎?你們知道這陣清香來自哪兒?是從糉子外面的這片葉子上散發出來的,它叫糉葉。

2、幼兒品嚐。

你們吃過糉子嗎?你吃過哪些糉子?今天老師也爲你們準備了很多的糉子,我們來吃吃看,跟你吃過的一樣嗎?

3、幼兒講述糉子的餡及它的味道。

小結:原來糉子的品種這麼豐富啊!

三、請小寶寶們表演朗讀端午節的兒歌。

(1)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2)五月五,是端午,背個竹簍入山谷;溪邊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3)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4)五月節,天氣熱,放下鋤頭歇一歇;山上清風爽,楊梅紅出血。

幼兒園端午節的故事教案2

活動目標:

1、瞭解端午的來歷和習俗,如:吃糉子、插艾草、划龍舟。

2、瞭解糉子的各種口味。

3、樂於參與端午節的活動。

4、知道端午節是幾月幾號。

活動準備:

插艾草、划龍舟的圖片,各種糉子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划龍舟的圖片,引出活動主題。

1、出示圖片:小朋友,你們知道圖片上的人在幹什麼嗎?什麼節日人們會舉行划龍舟比賽呢?(讓幼兒知道是端午節。)

二、瞭解端午節的來歷與習俗。

1、你們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

2、請幼兒說一說。

3、講述〈屈原的故事〉,讓幼兒瞭解端午的由來:端午爲什麼要划龍舟呢?老師講述划龍舟的來歷。

4、展示艾草圖片,讓幼兒初步瞭解插艾草的原因:你們知道端午節除了吃糉子、划龍舟之外,還有什麼風俗習慣嗎?

5、帶領幼兒學習簡單的端午兒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糉子,插艾草,划龍舟呀真熱鬧。

三、結束活動。

幼兒園端午節的故事教案3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說說中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中的美好情感。

2、養成仔細傾聽的習慣,能用語言清楚連貫地表達並體驗語言遊戲的快樂。

3、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4、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活動重難點:

養成仔細傾聽的習慣,能用語言清楚連貫地表達理解故事內容體驗做語言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糉子裏的故事》PPT、一段背景音樂、糉子、故事盒等

活動過程:

一、回憶經驗並導入

1、出示PP猜猜這是一個關於什麼的故事?

在什麼時候要吃糉子?

你吃過的糉子裏包着什麼?

小結: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一天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節日,我們都要吃糉子。香香的糉子裏可以包着各種各樣好吃的餡料。

結合音樂欣賞故事,教師和着音樂節奏有感情地講述故事,讓幼兒能靜下心來感受故事的魅力。

二、看看講講故事

今天這個神奇的糉子裏包着什麼呢?我們一起來聽故事吧。(播放PPT,欣賞故事)

1、傾聽故事第一部分(在密密的樹林裏——誰就會講故事了)

請誰來吃糉子,講故事呢?看,誰來了?它們吃了糉子會講故事嗎?

2、看看講講故事第二部分

先請誰來吃糉子,講故事?

吃吧吃吧,吃了糉子講故事。小猴子(兔子、狐狸、松鼠、小鳥)吃了糉子,肚子裏也有了故事,可是小猴子“吱吱吱吱”講不出故事。

小動物雖然吃了糉子,但它們講不出故事,真着急,怎麼辦?還能請誰來幫忙呢?

以“吃吧吃吧,吃了故事講故事……”這句話貫穿故事始終,成爲活動的線索,讓活動緊緊扣住中心。

3、傾聽、理解故事最後一部分

(出示PPT8):看,誰來到了樹林裏?她在幹什麼?

(PPT9):小動物們是怎麼做的?小姑娘呢?它們的邀請成功了麼?

(PPT10、11):小動物用了什麼好辦法把小姑娘找回來?

小姑娘吃了糉子,會講故事嗎,我們繼續聽故事。(傾聽故事結尾)

三、做遊戲吃糉子

老奶奶不但請小動物、小姑娘吃糉子,還要請我們小朋友吃糉子,但是在吃糉子前要先完成三個遊戲(藏在糉子裏):

1、打開糉子一,遊戲:聽話。

要求:幼兒仔細傾聽老師的提問並回答問題。

2、打開糉子二,遊戲:接龍。

(1)“詞語接龍”要求:幼兒用兩個字或三個字的詞接龍,前一詞的詞尾是下一詞的詞首。

(2)“句子接龍”要求:用許多詞說一件事情,後一人要將前一人的話重複一遍再接下去。

3、打開糉子三,遊戲:悄悄話。

要求:老師在幼兒耳邊說一句故事中的話讓幼兒傳話。

在玩語言遊戲中體驗傾聽的重要性和培養仔細聽認真想的好習慣。

4、吃糉子:吃吧吃吧,吃了糉子講故事。(幼兒吃糉子)

四、吃了糉子講故事

教師操作故事盒,幼兒講述故事:吃吧吃吧,吃了糉子講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糉子裏的故事》……(教師與幼兒一起講述故事)☆以幼兒熟悉的糉子引入到活動中來,使孩子有講述的願望和參與活動的興趣。

幼兒園端午節的故事教案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傳統節日氣氛,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節日的興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

2、幫助幼兒瞭解我國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認知方面)

3、讓幼兒學會完整講述生活經驗,發展語言講述連續性(技能方面)

活動準備

1、視頻(屈原的故事,端午節的來歷)

2、各種形狀的糉子(長的,棱角的,扁的)

活動過程

一、導入播放視頻

1、問題導入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嗎?

幼:端午節······師:那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我們都要做什麼事情來慶祝呢?

幼:賽龍舟···包糉子···吃糉子···做香包·······師:哇小朋友們都知道端午節要做這麼多事?那你們知不知道爲什麼端午節要包糉子賽龍舟呢?

2、教師播放視頻(端午節的來歷)3教師再次提問:好了,小朋友們,聽完了這個故事,你們現在知道我們端午節包糉子賽龍舟是爲了紀念誰呀?

幼:屈原二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講述1師:小朋友們,你們在家吃過糉子嗎?糉子長什麼樣呀?

幼兒答····圓圓的有角的長長的師:老師今天也帶來了好多糉子清小朋友們摸摸看這些糉子都是什麼形狀呢(教師以小組形式分發糉子,請小朋友觀察)幼兒自由回答,教師適時引導2師:好了,現在老師再請小朋友們告訴你身邊的小朋友,你吃過的糉子都是什麼餡兒的,是甜的?鹹的?還是辣的?(幼兒與鄰座夥伴結成對子,輪流講述)三引進新的講述經驗運用句型"不僅···還···"

1、教師通過提示引進新的講述經驗師:小朋友們,端午節,我們不僅包各種形狀的糉子,還品嚐了各種口味的糉子,對嗎?

2、教師引導幼兒運用句型師:現在,老師請小朋友想想,端午節你還做了什麼,然後請小朋友用"不僅···還···"編成完整的句子告訴老師教師引導幼兒,端午節要包糉子賽龍舟做香包幼:端午節,我不僅在家幫媽媽包糉子,還和爸爸一起看賽龍舟。

幼:·······(幼兒運用句型,自由回答)四鞏固和遷移講述經驗教師可通過生活中其他的'經驗講述鞏固句型運用教師引導:小朋友們,你們動腦筋想象,平時生活中,我們還可以用"不僅···還···"說哪些句子呢?

教師示範:

比如說,今天我在家不僅疊了自己的被子,還打掃了地板,媽媽誇我是個好孩子。

教師引導幼兒大膽發言,運用句型講述平時生活。

經驗重點指導:

幼兒能用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活動評析此次活動通過濃厚的端午節節日氣氛激發幼兒的興趣,使幼兒感受到濃重的節日氣氛和民族情感,從而引出句型讓幼兒在不斷理解認知的過程中運用此句型進行語言講述,幫助幼兒學會完整的講述。

幼兒園端午節的故事教案5

活動目標:

1、學習兒歌,並有節奏地朗誦兒歌。

2、瞭解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感受端午的節日氣息。

活動準備:

1、端午節一些習俗的圖片或實物。

2、屈原圖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

1、小朋友昨天是星期一,怎麼大家都沒有來上幼兒園呢?你們家

昨天是怎麼過端午節的?

2、老師帶來了一些關於端午節的東西,慶小朋友來看一看都是些什麼?

3、出示艾草和菖蒲:這是什麼?誰知道它們的名字?你在哪裏看過它

們?(向幼兒介紹端午習俗:農曆五月初一講菖蒲和艾草掛在門口,端午節那天取下,熬出水洗澡。)

4、出示糉子:這是什麼?你們知道糉子是怎麼做的嗎?(介紹糉子的做法和人們在端午節吃糉子的習俗。)

5、出示賽龍舟的圖片:除了在門口插菖蒲和艾草、吃糉子,端午節人們還會幹什麼?(結合圖片簡單介紹賽龍舟的場景。)

6、人們爲什麼要在端午節插艾草、吃糉子和賽龍舟呢?

二、端午節的由來

1、人們在端午節吃糉子、插艾草和賽龍舟,都是爲了一個人,下面老師給你們講講關於這個人的故事。

2、出示屈原圖片,引導幼兒從外形、衣着等方面瞭解這個人是古代的人。

3、介紹關於屈原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叫屈原的人,他很愛自己的祖國,爲了把自己的祖國建設得更好,他提了很多好的建議,但是沒有人聽他的,他還被趕出了自己的國家,出去流浪。後來他的國家被別的國家欺負了,他很傷心,就跳江自殺了,他跳江的那天剛好是農曆的五月初五。老百姓都很愛他,怕江裏魚會咬他的身體,所以漁夫敲着鑼鼓去打撈他的身體,還一邊把準備好的糉子和雄黃酒倒進江裏。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4、原來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那在端午節,人們要做哪些事情呢?

三、學習兒歌

1、教師示範朗誦兒歌:有人把端午節人們要做的事情,編成了一首兒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教師帶領幼兒朗誦兒歌。

2、幼兒完整朗誦兒歌。

幼兒園端午節的故事教案6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瞭解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並瞭解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2、幼兒通過參加體驗和端午節相關的知識競賽、趣味遊戲、品嚐美食等活動。

3、幼兒進一步豐富對端午節的理解認識,掌握端午節的相關傳統活動和習俗。

4、引導中班幼兒與小班幼兒的感情,中班孩子主動關心弟弟妹妹,彼此間建立良好的情感,與弟弟妹妹一起感受體驗,快快樂樂過端午節。

5、感受到節日的快樂。

6、讓學生了解節日的習俗。

活動準備

1、師幼共同蒐集端午節的資料並佈置環境

2、師幼共同準備端午知識競答題、龍舟拼圖、端午食品頭飾等

3、師幼共同準備才藝展示節目

4、端午美食

活動建議

1、教師將中班孩子和小班孩子先匯合一起,教師先出示糉子,引出端午節的話題。

(1)大班、小班幼兒混合編成以端午食品命名的5~6組,交代活動規則和要求。

(2)你們知道什麼是端午節嗎?在端午節我們都要做什麼?

教學反思

本次幼兒園中班端午節活動,中班的孩子們將去到小班,和弟弟妹妹一起過端午節。本次活動的開展,可以讓小班孩子和中班的孩子一起交流認識端午節、一起學習瞭解端午節傳統、一起感受端午節的氣氛、一起品嚐端午節的美食!對於這次活動的開展,也是幼兒園中班孩子和小班孩子之間建立互幫互助的情感!

幼兒園端午節的故事教案7

教材分析

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有着豐富的民俗文化。《綱要》中指出:“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端午節》是一首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是兒歌,以淺顯的語言表達了端午節的地方風俗習慣。本此次活動從引導幼兒回憶端午節習俗入手,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感知端午節的民俗文化,引導幼兒大膽運用有節奏的朗誦,體驗兒歌的韻律美。

教學目標

1、瞭解端午節的來歷以及地方風俗習慣。

2、學習兒歌,感受作品的語言節奏和韻律美。

3、嘗試仿編兒歌,體驗創作的快樂。

教學準備

經驗準備:瞭解端午節來歷和習俗

物質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1、談話交流,回憶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

提問:端午節就要到了人們是怎樣過端午節的?爲什麼要過端午節?

小結:每個節日都有各自各的習俗與傳說,這些習俗和傳說不僅代表了我們的文化,也流傳下來許多的節慶活動,像現在端午節舉行的包糉子、插艾蒿、掛香囊、龍舟比賽等。

2、結合教學課件欣賞詩歌,引導幼兒初步理解兒歌內容。

(1)組織幼兒交流傾聽兒歌后的感受。提問:兒歌裏說了什麼?你的心情怎樣?

(2)根據幼兒的回答,播放相應的課件,引導幼兒理解兒歌內容。

3、結合課件,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感受作品的語言節奏和韻律美。

(1)教師再次朗誦兒歌,引導幼兒理解,加深印象。提問:剛剛的兒歌裏面,你聽出哪些音比較像?

小結:小朋友聽的很仔細,聽到了陽(yang)和囊(nang)很相似,老師發現兒歌裏還有一些你們沒有發現,現在我們一起再來聽一聽。

(2)引導幼兒和老師一起念讀兒歌,重點念准以下發音:陽(yang)、囊(nang)、妝(zhuang)、香(xiang)。

提問:爲什麼這些音聽起來很像?

小結:原來人們爲了讓兒歌更好聽,讓最後一個音都聽起來很相似,這便是運用了押韻的方法。

(3)引導幼兒朗誦兒歌,感受作品的節奏感。

提問:第1段兒歌前兩句有幾個字?最後一句話有幾個字?第2段、

第3段呢?這樣朗誦起來有神們感覺?

小結:這首兒歌每一段第1、2句都是3個字,最後一句都是7個字。這樣的兒歌朗誦起來既整齊又有有節奏感,給人美的享受。

4、引導幼兒有節奏的朗誦兒歌,體驗兒歌的節奏感和韻律美。

5、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嘗試仿編兒歌。

端午節還有哪些活動?我們一起把這些活動也編到兒歌裏吧!鼓勵幼兒用兒歌裏的句式結構進行仿編活動,體驗創作的快樂。

附兒歌

端午節

端午節,豔陽照,家家門上插艾蒿。

掛絲線,戴香包,娃娃樂得蹦又跳。

吃糉子,劃龍船,紀念屈原永記牢

幼兒園端午節的故事教案8

活動目標:

1、瞭解端午的名稱,來歷及習俗,知道端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2、能夠自己動手做糉子,喜歡與同伴交流過端午的經歷。

3、萌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

4、簡單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5、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

活動重難點:

重點:自己動手做糉子。

難點:萌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認識端午》多媒體課件;超輕黏土及製作工具;做好的糉子樣品。

經驗準備:

幼兒有過端午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用兒歌導入,引出主題,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教師:小朋友們,老師這裏有一首兒歌,你們要仔細聽,"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掛香囊;五彩線,手腕綁;吃糉子,小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首兒歌說的是哪個節日嗎?

幼兒:端午節

二、基本部分

(一)介紹端午的來歷和習俗。

1、教師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端午節是哪一天嗎?

幼兒:五月初五。

教師:那你們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

幼兒:不知道。

2、教師講述屈原的故事,讓幼兒瞭解端午節的由來。

3、教師引導幼兒交流每年家裏都是怎樣過端午節的。

4、教師小結:過端午節的時候都要吃糉子,戴五彩繩,賽龍舟,採艾草。

(二)引導幼兒深入瞭解糉子。

1、教師提問幼兒都吃過什麼樣的糉子,讓幼兒相互交流。

2、教室出示各種種類糉子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糉子的形狀的種類。

(三)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做糉子。

1、教師:我們看到這麼多的糉子,接下來就去做一個自己喜歡的糉子吧,做完之後還要給自己的糉子起一個好聽的名字吧!

2、教師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做糉子,感受自己做糉子的樂趣。

三、結束部分

1、幼兒做完糉子後,教師讓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做的糉子和給糉子起的名字。

2、教師對幼兒的表現進行表揚。

教師:老師在繪畫區準備了很多的畫紙和畫筆,小朋友們去畫出一副自己心裏的端午節吧!

活動延伸:

1、藝術領域:畫龍舟。

2、語言領域:講述屈原的故事。

3、手工活動:做五彩繩。

活動反思:

在近期的業務學習中,園長曾指出我們老師目前所存在的問題:缺乏時代性和時尚性,活動設計不能很好地貼近生活,自己好好想想,的確平時可能過分地依賴“學習”一書,把以往比較重視的節日教育等方面都拋之腦後了,有的時候也只是在晨談活動中偶爾提起一下,以爲孩子記住節日的名稱和日期就行了,卻不曾想到,就在這一次次不重視中,孩子喪失了無數獲取知識,增強民族自豪感的機會。因此,趁端午節來臨之際,趕快糾正自己之前的錯誤做法,設計並實施了這樣一次端午節活動。

其實這樣的活動不僅有利於孩子的發展,同時也是對老師的信息量和知識量提出了一定的挑戰,只有當老師自己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纔有可能不誤人子弟,因此在本次活動前,我自己首先收集了一些關於端午節的資料,尋找到一些課件,希望通過這些資料,讓孩子更好地獲取到有關端午節的知識。整個活動,因爲自己事先做的準備比較充分,因此對孩子的迴應比較遊刃有餘,同時對孩子的一些疑惑也能解答地比較到位。

縱觀整個活動,我覺得涵蓋的知識量是比較大的,所以每一個點並沒有挖得很深很透,對孩子來說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因此包糉子的環節最後我沒有實施,把它當做之後的一個延伸活動來進行。

從孩子的表現來看,他們的興趣很高,能夠投入到活動中,通過這個活動,他們知道了屈原,瞭解了糉子的製作過程,這兩個點是他們比較關注的,我想如果把這些環節設計成幾個小活動,可能會更好,畢竟對於中班孩子來說,在一個活動中解決太多的問題是有很大難度的,這是我考慮不周的地方。

幼兒園端午節的故事教案9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傳統節日氣氛,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節日的興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

2、幫助幼兒瞭解我國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認知方面)

3、讓幼兒學會完整講述生活經驗,發展語言講述連續性(技能方面)

4、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節日的日子及習俗,樂於參與節日的活動。

5、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

活動準備

1、視頻(屈原的故事,端午節的來歷)

2、各種形狀的糉子(長的,棱角的,扁的)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播放視頻1

問題導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嗎?

幼:端午節……師:那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我們都要做什麼事情來慶祝呢?

幼:賽龍舟、包糉子、吃糉子、做香包……師:哇小朋友們都知道端午節要做這麼多事?那你們知不知道爲什麼端午節要包糉子賽龍舟呢?

2、教師播放視頻(端午節的來歷)

3、教師再次提問:好了,小朋友們,聽完了這個故事,你們現在知道我們端午節包糉子賽龍舟是爲了紀念誰呀?

幼:屈原二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講述

師:小朋友們,你們在家吃過糉子嗎?糉子長什麼樣呀?

幼兒答:圓圓的有角的長長的

師:老師今天也帶來了好多糉子清小朋友們摸摸看這些糉子都是什麼形狀呢(教師以小組形式分發糉子,請小朋友觀察)幼兒自由回答,教師適時引導

師:好了,現在老師再請小朋友們告訴你身邊的小朋友,你吃過的糉子都是什麼餡兒的,是甜的?鹹的?還是辣的?(幼兒與鄰座夥伴結成對子,輪流講述)

引進新的講述經驗

運用句型"不僅……還……"

1、教師通過提示引進新的講述經驗師:小朋友們,端午節,我們不僅包各種形狀的糉子,還品嚐了各種口味的糉子,對嗎?

2、教師引導幼兒運用句型師:現在,老師請小朋友想想,端午節你還做了什麼,然後請小朋友用"不僅……還……"編成完整的句子告訴老師教師引導幼兒,端午節要包糉子賽龍舟做香包幼:端午節,我不僅在家幫媽媽包糉子,還和爸爸一起看賽龍舟。

幼:……(幼兒運用句型,自由回答)

鞏固和遷移講述經驗教師可通過生活中其他的經驗講述鞏固句型運用教師引導:小朋友們,你們動腦筋想象,平時生活中,我們還可以用"不僅……還……"說哪些句子呢?

教師示範:比如說,今天我在家不僅疊了自己的被子,還打掃了地板,媽媽誇我是個好孩子。

教師引導幼兒大膽發言,運用句型講述平時生活經驗

重點指導:幼兒能用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活動評析此次活動通過濃厚的端午節節日氣氛激發幼兒的興趣,使幼兒感受到濃重的節日氣氛和民族情感,從而引出句型讓幼兒在不斷理解認知的過程中運用此句型進行語言講述,幫助幼兒學會完整的講述。

幼兒園端午節的故事教案10

一、活動簡介: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爲了體驗中國民間節日特有的韻味,初步瞭解節日的習俗、瞭解端午節的風俗民情,感受中國的社會文化,我們特地舉辦端午節活動。

二、活動目標:

1、瞭解端午節的名稱、來歷和有關習俗,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培養孩子們的愛國意識。

2、嘗試包糉子,知道端午節吃糉子的風俗,體驗中國民間節日特有的韻味,感受中國的社會文化。

3、瞭解端午節的相關活動,感受節日的氛圍,明確保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意識。

三、活動內容

1、手工龍舟製作

2、包糉子環節

3、賽龍舟環節

四、活動準備:

1、端午節相關書本、彩繪、視頻:

《快樂的端午節》、《端午節的傳說》、《端午節的習俗》

2、邀請會包糉子的家長,準備包糉子的材料及工具:如糉葉、大米、紅豆沙、蛋黃、線、剪刀等。

3、節目互動環節設計:

①“今天是什麼節日?”幼兒和同伴交流。請個別幼兒表述,重點引導幼兒表述端午節的時間。

②“端午節是怎麼來的,有沒有小朋友知道它的傳說?”幼兒相互交流。組織幼兒欣賞故事:《端午節的傳說》、《端午節的習俗》

③“在端午節這天,人們都有哪些活動,爲什麼進行這樣的活動?”幼兒分組交流,並讓孩子們就端午節的活動,發表見解。

④“你們吃過或者見過哪些糉子?”幼兒和同伴交流。糉子有各種各樣的口味,裏面有不同的餡。

⑤“小朋友們糉子嗎?包糉子需要哪些材料?今天我們請來了會包糉子的家長,我們一起學習糉子吧!”孩子和家長志願者共同分享糉子。

4、嘗試動手製作端午節的相關物品:

香包、五彩繩、彩蛋

①香包——各種形狀的布片、訂書器、棉花、香水、乾花。

佩香包:端午節的時候小朋友們都要戴上香包,香包裏面放了很多想香料,聞起來香香的,香包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和顏色,可以掛在脖子上,也可以帶在手腕上,好看極了!

②彩蛋——煮熟的雞蛋、顏料、水彩筆、蠟筆、油畫棒。

五彩繩:在端午節人們編各種彩色的帶子掛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③五彩繩——各色緞帶、絨線、縐紙。

豎雞蛋、畫彩蛋:人們說:“在端午節的時候,能將雞蛋豎起來的人,這一年都會有好運氣。

5、賽龍舟活動

賽龍舟是屈原投湖自殺的時,有許多人划船去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可是卻沒有能夠把屈原就上來,後來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划龍舟來紀念這件事。

以小組/班級爲單位,進行賽龍舟比賽,並根據最後的結果頒發參與獎品,可以是香囊、菜單、五彩繩等等。

幼兒園端午節的故事教案11

一、活動主題:

糉享歡樂、共度端午,互贈祝福

二、活動目的

通過親自動手包糉子,讓我們能更真切得去感受中國傳統節日的內涵,瞭解更多具體的工藝,比如包糉子的方法和餡料的搭配等等,以輕鬆的方式進一步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學習能力。

三、活動時間:

20xx年5月xx日

四、活動地點

幼兒園內

五、活動規則

團體賽評比規則:視情況而定,把孩子們分爲若干人一組,在規定是時間內看哪組包的糉子多。時間結束後,由裁判統一評比,評出前3名。(獎品由園長自行決定)

要求:質量好、外觀美、遵守紀律、不浪費材料且場地保持乾淨

個人賽評比規則:

(1)各參賽組推薦出一名組員參加個人比賽;

(2)每人再包5個糉子,以時間短、糉子大小適中、均勻、四角不露餡(不漏米)、梱扎整齊、不鬆線評比出前10名。

六、活動流程

(一)前期準備

宣傳:家長和小朋友們報名參加包糉子比賽

購買材料:準備好包糉子所需材料

器具準備:盛裝食材容器、湯匙(均由食堂提供);棉線、剪刀等。

(二)包糉子

(三)糉子分發

活動評比結束後,各隊伍所包的糉子由組長按每人若干個發放並送上節日的祝福。

七、注意事項

1、不要隨意放置器具或是材料,以至於現場凌亂。

2、注意個人和食材衛生,不應弄混弄亂。

3、各參賽人員按時到既定地點,應預先了解包糉子的有關方法。

幼兒園端午節的故事教案12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端午節的傳說及人們在節日中的習俗。

2、知道包糉子的原料和方法。

3、激發幼兒對民族傳統文化的興趣。

4、願意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5、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人手一冊或賽龍舟的錄像和圖片。

包糉子的材料,香包、鴨蛋、糉子各一個。

活動過程

1、出示糉子,引出“端午節”的傳說。

提問:這是什麼?你們吃過糉子嗎?都吃過哪些味道的糉子?

幼兒自由討論,說說大家在這段時間裏經常看見大人包糉子、吃糉子,這是爲了什麼?

介紹端午節來歷的傳說。

2、組織幼兒觀看圖片或幼兒用書,瞭解端午節的習俗。

在端午節,人們會進行哪些活動?

龍舟是什麼樣的?人們在怎樣划龍舟的?一邊划龍舟還做些什麼?他們爲什麼這樣做?

綠色的糉子裏面有什麼?包糉子需要哪些材料?怎麼包出來的?

你吃過糉子嗎?你吃過什麼樣的糉子?

3、教師介紹其他的有關的風俗習慣。

小結:端午節是中國人特有的節日。

4、品嚐糉子,感受節日的氣氛。

教學反思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但對中班幼兒來說,還比較陌生。本活動開始時我先出示糉子,引出話題。接着通過觀看卡通視頻,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最後通過觀看賽龍舟視頻,感受賽龍舟時的緊張的氣氛。屈原這個人物對於幼兒來說不熟悉,更不瞭解這個人物,所以我結合掛圖故事引導幼兒瞭解屈原的故事,從而使幼兒產生對屈原的敬佩之情。但是課堂效果來看,幼兒對於古代的國與國的概念不是很清楚,聽的有點含糊。但是對故事的大致思想還是有一定的感受。幼兒都知道端午節有特別的食品――糉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整堂活動中幼兒還是比較投入的。在屈原這個人物介紹這一方面還是需要再加強改進。讓幼兒更容易接受並學習。

幼兒園端午節的故事教案13

教材分析

大班幼兒有感受音樂的能力,做動作時能隨着節奏的快慢改變動作的速度,隨音樂做動作的經驗更爲豐富。《包糉子》是一首山東民歌,在民間廣泛傳唱。端午節包糉子又是小朋友熟悉的一種習俗,並且已有包糉子的經驗,本次活動,從孩子們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幼兒在欣賞、理解音樂的基礎上創編包糉子、煮糉子的各種動作,在樂曲中有節奏的舞蹈,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

活動目標

1.在熟悉包糉子過程的基礎上,嘗試創編洗葉、裝米、壓米、扎線等包糉子動作,並隨音樂合拍地進行表演。

2.能根據音樂節奏及旋律等變化,匹配相應動作。

3.喜歡參加舞蹈活動,體驗舞蹈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音樂、煮糉子視頻。

2.幼兒觀察過包糉子,瞭解包糉子的過程。

活動建議

1.欣賞音樂,感受音樂旋律,激發創編興趣。

(1)欣賞音樂,感受音樂旋律。

提問:聽了這段音樂有什麼感覺?你想幹什麼?

(2)隨着音樂自由地表現包糉子的過程。

這段音樂表現了包糉子的哪些過程,引導幼兒隨音樂試着做一做。

2.遷移包糉子經驗,嘗試創編洗葉、裝米、壓米、扎線等包糉子動作。

(1)引導幼兒回憶並創編包糉子時清洗糉葉的過程。

提問:包糉子時要先做什麼?都要做哪些事情?

如幼兒說到洗糉葉,教師將追問:你是怎樣洗糉葉的?你能做給大家看看嗎?教師在幼兒模仿動作的過程中隨機說兒歌引導幼兒根據節奏做動作。鼓勵幼兒隨音樂表現做洗糉葉的過程。

(2)引導幼兒大膽想象,隨音樂創編包糉子的過程。

啓發幼兒自主創編不同動作,表現包糉子時裝米、裝米、壓米、扎線等包糉子動作。

(3)結合煮糉子視頻,引導幼兒創造性地表現煮糉子的情景。

提問:糉子包好了,現在可以吃了嗎?怎樣煮糉子的?糉子在鍋裏能不能動?爲什麼?

引導幼兒創編出糉子下鍋、加水、煮熟、慶祝等動作,隨音樂表演。

提問:包糉子要先做什麼?再做什麼?用什麼動作表現洗葉?用什麼動作表現裝米?

3.隨音樂完整的進行舞蹈,感受舞蹈歡快、熱鬧的情緒。

(1)幼兒與教師共同舞蹈,對舞蹈有一個完整的印象。

(2)啓發幼兒做動作時表現出歡樂、熱鬧的勞動場面。

(3)分組互相表演。

延伸活動

將音樂放在表演區,鼓勵幼兒大膽創編舞蹈動作。

幼兒園端午節的故事教案1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瞭解端午節傳說和習俗;

2、瞭解糉子的外形特徵,知道糉子有不同風味;

3、願意動手嘗試,初步瞭解包糉子的方法。體驗動手操作的快樂。

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認識糉子

難道:讓幼兒嘗試自己包糉子

活動準備

糯米、糉葉、糉子繩、配料、豆沙、大棗、鹹肉、果脯、五彩線等

活動過程

1、老師講端午節的傳說,然後給小朋友帶上五彩線;

2、老師帶着小朋友進入廚房,認識包糉子的各種材料;

3、請炊事員爲幼兒做示範怎樣包糉子,用糉繩紮好,重點示範卷糉葉和取、包、捆、扎的方法;

4、幼兒親自動手嘗試着包糉子,教師及廚房工作人員協助幼兒卷葉、捆紮,也可以讓幼兒兩人一組共同包成,在幼兒需要時,教師或炊事員可手把手的教幼兒包糉子;

結束

糉子煮好後讓幼兒把自己包的糉子,解開系糉子的繩子,打開糉葉,觀察糉子裏面有什麼顏色的。

延伸

老師讓幼兒吃糉子,說一說自己吃的是什麼味道的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