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有關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範文集錦六篇

有關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範文集錦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4W 次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範文集錦六篇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練習匍匐前進的動作,發展幼兒的協調能力。

2、通過遊戲,提高幼兒的反應能力。

3、體驗遊戲的快樂,增強參與遊戲的積極性。

教學準備: 簡單的地圖示意圖若干;口哨一個;獎狀一張。

教學過程: 一、準備活動:

1、口令訓練:立正、向右看齊、向前看等

2、動作訓練:匍匐前進

①教師示範,幼兒練習(個別與集體)

②小遊戲:我是一個小小兵。

遊戲規則:教師吹口哨,幼兒聽見一下哨聲,可以前進;聽見兩下哨聲,馬上停。中途有違規者,出局;反之,能順利到達終點的爲勝利者。

二、遊戲:軍事演習-哨兵和偵察員

1、教師講解遊戲規則:當哨兵回頭看的時候,偵察員立即原地不動,否則出局。

2、進行遊戲:

①遊戲第一遍:配班老師扮演哨兵,幼兒扮演偵察兵。

②遊戲第二遍:第一次遊戲中第一到達終點的幼兒,扮演哨兵,一邊觀察情況,一邊畫地圖。

③遊戲第三遍:請兩名幼兒做哨兵,一邊觀察情況,一邊畫地圖。(在偵察兵還沒到達終點前,兩幼兒完成地圖,哨兵取勝;反之,偵察兵獲勝。)

三、演習完畢:

1、集合、點評。

2、頒發獎狀。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用自然的聲音學唱新歌,感受四分休止符,能用不同的動作來表現休止符。

2、創意性地對圓形進行添畫,並根據畫的內容對部分歌詞進行改編。

3、體驗合作的樂趣和自編歌曲的成功感。

活動準備:

圖畫紙,畫板每人一份,蠟筆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與幼兒一邊念兒歌一邊拍手進活動室。

2、教師引導幼兒擴散思維,想出很多圓的東西來,並用蠟筆把各種圓的東西畫出來。

指:在我們的身邊有那麼多圓的東西,你能把它們畫出來嗎?

指:有些什麼東西是圓的呢?

3、利用幼兒的畫,教師有感情地範唱歌曲。

指:小朋友畫出了許多與圓有關的東西,真棒!李老師在小朋友畫畫的時候編了一首好聽的歌,我們一起來聽聽!

指:李老師唱得好不好?你聽到李老師都唱了些什麼啊?

4、幼兒學唱歌曲,重點掌握休止符。

(1) 學習歌詞,並能跟着鋼琴的速度有節奏地念出來。

指:他說得真好,我們和他一起跟着音樂有節奏地念出來。

(2)初次嘗試跟唱歌曲,掌握歌曲的旋律。

指:現在,跟着老師小聲地唱一唱這首歌。

(3)幼兒創編不同的動作來表現休止符,同時以邊唱邊遊戲的方式來感受休止。

指:剛纔老師在唱歌的時候有一個動作,誰發現了?爲什麼要做那個動作呢?你能用其它的動作來告訴我這裏要休止嗎?

(4)幼兒邊唱邊拉圓圈,在休止的地方蹲一下。

(5)將幼兒分成三組,每組唱一句,並在樂句末休止的地方造型。

指:剛纔我們唱了這麼多圓的歌,現在,我們一起來跳一個《快樂的圓圈舞》吧!在休止的地方做圓的造型。

5、活動結束。

指:大圓圈變變變,變出了這麼多的東西來,現在,我們一起去找一找,看看我們幼兒園裏還有些什麼圓的東西!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3

演唱部分動作建議

前奏 隨樂做拍手的動作

1-4小節, 隨音樂節奏做“走”的動作,並在最後一個音符時拍手。

5-6小節, 背對背扭扭屁股

7-8小節, 面對面做鬼臉。

9-10小節, 同5-6小節。

11-12小節, 同7-8小節。

一、遊戲玩法建議

1、合樂做動作模型:幼兒自己隨樂做動作。

2、探索背對背扭屁股,面對面做鬼臉逗樂的動作空間方位:兩名幼兒遊戲。

3.大公雞來了時(低八度音樂響起間奏):幼兒定住,擺一個造型靜止不動,“大公雞”在其中來回走動,以多種方式逗毛毛蟲。

二、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活潑歡快的旋律,能合樂做出“扭屁股”、“做鬼臉”的逗樂動作,並保持造型不動。

2、遷移故事情境,與同伴合作探索“背對背扭屁股”“面對面做鬼臉”的動作空間方位,並創編不同的鬼臉動作。

3、享受運用肢體、表情動作與同伴玩詼諧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剪輯好的音樂、電腦播放器、幼兒人手一隻手腕花。

2、經驗準備:幼兒有站雙圈跳集體舞的經驗。

【活動過程】

1、創設故事情境,導入活動。

師:一天,在草地上,毛毛蟲們在找朋友做遊戲,他們找到了一個好朋友,扭扭屁股做鬼臉。玩得正高興,一隻愛吃毛毛蟲的大公雞來了,毛毛雖立刻一定不動,大公雞以爲是石頭就走了。

2、創編“扭屁股”“做鬼臉”的動作模型。

師:我是一隻毛毛蟲,我要去找朋友了,扭扭屁股,每個人都扭一扭,還要做鬼臉,怎麼做?

3、初步感受音樂,併合樂做動作模型。

師:現在,毛毛蟲們,我們一起聽着音樂坐在椅子上玩一玩。(2遍)

師:毛毛蟲們輕輕起立,我們一起聽着音樂站在椅子前玩一玩。(1遍)

4、探索背對背扭屁股,面對面做鬼臉逗樂的動作空間方位。

(1)師:毛毛蟲要和朋友背對背扭屁股,還要面對面做鬼臉逗樂。你們可以怎麼做?

(2)師:請你和你的好朋友找個空地方試一試。

(3)請個別幼兒示範。

(4)教師哼唱音樂,幼兒隨樂做背對背扭屁股,面對面做鬼臉的動作。

(5)幼兒隨樂遊戲。

5、創編不同的做鬼臉逗樂的動作。

(1)師:還可以怎樣做鬼臉逗樂?請你來試試。看看他的鬼臉是怎麼做的?他的表情是什麼樣的?他的手是怎麼放的?

幼兒聽音樂變換鬼臉造型進行遊戲。

6、遷移雙圈舞的經驗,換朋友進行遊戲。

(1)討論換朋友的方法。

師:我們在跳舞時換朋友,經常用什麼隊形換朋友?

師:現在男生站在裏圈,女生站在外圈,男生不動,女生換朋友,怎麼換?

師:做什麼動作的時候換朋友的?拍手時又是和好朋友在做什麼呢?

(2)教師哼唱音樂,幼兒站雙圈嘗試換朋友。

(3)幼兒聽音樂完整遊戲。

7、戲劇遊戲:毛毛蟲與大公雞。

(l)師:這回啊,毛毛蟲們,可能在玩遊戲的時候真有大公雞要來做我們哦,我們要怎麼樣?能不能動?我們先試一試,我來撓撓這隻毛毛蟲,嗯,他沒動,是個小石頭,這隻呢?

(2)邀請客人老師扮演角色參與遊戲。

三、友情提示

1、在遊戲活動環節組織過程中,教師遵循團體律動的傻瓜教學流程:放事一一動作一一音樂一一遊戲(動作方位、遊戲、交換舞伴等等),採用逐步累加遊戲元素的教學策略,先引導幼兒創編、熟悉動作模型,在初步熟悉動作模型和音樂結構的基礎上,引導幼兒探索背對背扭屁股及面對面做鬼臉逗樂的動作空間方位,接着再引導幼兒創編不同的鬼臉造型並遊戲,最後再加人大公雞逗引的遊戲玩法。

2、根據幼兒實際情況,可調整遊戲難易度,如,降低難度時,可在音樂的第2、第4小節時,不必強調幼兒在樂句句末拍手。

我的小花園

大班音樂——《我的小花園》

一、目的:1、通過圖譜教學讓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2、唱準弱拍起唱的歌曲,發展幼兒的節奏感。

3、感受歌曲清新、優美的特點。

二、準備:1、花園情景圖一張,節奏譜若干,圖譜一張;

2、錄音機一架 ,磁帶一盒,鋼琴一架。

三、過程:(一)情境引入,激發興趣。

1、律動《新疆舞》入室

2、發聲練習《逛公園》,要求愉快地演唱並唱準弱拍起唱的樂句 。

3、節奏練習:

我 的 花 園 種 滿 了 什 麼 ? ( 鮮 花 )

0/ /0/

——————

0X / X XX X/X0

——————

這 裏 有 什 麼 顏 色 的 花 ? ( 白 花 )

0 / / 0

—— ——

0X /XXX /X 0

————

那 裏 有 什麼 顏 色 的 話 ? ( 紅 花 )

0 / / 0/

—— ————

0 X /X X X X/ X0

—— ————

(二)結合圖譜,理解內容

1、出示圖譜,引導幼兒觀察。

2、師有表情地示範清唱一遍歌曲,表現歌曲清新、優美、舒暢的特點。

3、提問:聽了剛纔這首歌,你有什麼感覺?你好象看到了什麼?

(三)學習歌詞,掌握節奏。

1、幼兒完整跟讀。

2、分句朗誦並根據歌詞用體態節奏表示。

3、幼兒根據圖譜按節奏完整朗誦歌詞。

(四)熟悉旋律,學唱歌曲。

1、按旋律朗誦歌詞。

2、提醒幼兒注意休止符,唱準弱拍起唱的樂句。

3、認識圖譜中“”(連貫)“”(放聲唱)“”(弱拍起唱)的符號。

4 、重點練唱弱拍起唱的句子,引導幼兒利用打拍子的方法幫助掌握並唱準音。

5、幼兒練唱,採用合唱、輪唱、分組唱、個別唱等形式學唱歌曲。

(五)幼兒複習舞蹈《拾豆豆》。

(六)律動《兔子舞》出室。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4

一、設計意圖

孩子們有了學習語言的天賦,尤其是3—6歲的孩子是學習第二語言的`黃金時期,但幼兒園英語教學主要是培養和提高幼兒的英語興趣,爲其終身的語言建構發展奠定基礎。根據大班孩子的興趣愛好和年齡特點,設計了本次活動,在活動設計中,充分從幼兒實際出發,以幼兒的興趣着手,讓幼兒在遊戲活動中習得英語。

二、活動目標

1、能在遊戲活動中大膽表現自我並初步使用基本禮貌用語進行對話。

2、能在玩中學會新授知識並根據示範領會教師意圖。

三、活動準備

圖片:小鳥、貓、兔子、stickers

四、活動過程

(一)Greeting

1、T(教師): Hello! Good morning,boys and girls。

K(孩子):HELLO! MISS LUO!

2、根據幼兒做出的反應繼續引導:

T(教師): How are you ? (你好嗎?)

K(孩子):FINE , thanks! (很好啊,謝謝)

3、跟我做律動《hello, hello, how are you》。

(二)learning

1、引導幼兒學習小鳥 bird,貓 cat, 小兔子rabbit。

此環節教師拿一袋子,裏面裝有圖片,請幼兒來摸,並告訴大家,自己拿出的是什麼圖片。

神祕的包,會給幼兒帶來很強的好奇感,目的能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引出三種動物bird、dog、rabbit。

T(教師): 今天還有三位小朋友來到我們班做客呢,看看他們是誰呢?逐一引出三種動物bird、dog、rabbit。(新授過程中注意引導幼兒發音)

2、閃卡遊戲:及時鞏固剛剛所學知識並給予幼兒及時鼓勵。

3、請幼兒戴上頭飾

4、出示三張圖片,引導幼兒觀察,猜猜他們的家在哪裏?

T(教師): 孩子們,小動物要回家了,我們把它們送回家吧,NOW READ AFTER ME。 BYE BYE ,bird/ cat /rabbit.

K(孩子):BYE BYE ,bird/ cat /rabbit.

(三)ENDING

孩子們,小動物回家了,我們也得回家了,我們一起說:bye—bye。幼兒在教師引導下搭上火車有序的離開教室。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5

爲了切實提高我園青年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我們組織青年教師進行“磨課”教研活動,從而使他們能在反思和建議中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更新教學思路,優化教學設計。以下是我園開展的青年教師集體舞教學“磨課”教研活動。

“一磨”教研實錄

(一)“一磨”活動簡案(大班)

活動目標

1.欣賞歌曲《請你和我跳個舞》(附後),能根據歌曲內容創編動作,在舞蹈過程中樂意接受每位同伴的邀請。

2.能創編隊形,準確分辨左右,體驗與同伴集體跳舞的樂趣。

活動

錄音機、磁帶、手花和隊形圖譜。

活動過程

1.欣賞歌曲,理解歌曲內容。

教師提問:歌曲裏唱了什麼?聽了這首歌,你有什麼感覺?

2.幼兒聽音樂,用身體動作表現對歌曲內容的理解。

3.創編集體舞。

(1)鼓勵幼兒找到同伴合作跳舞,體驗集體舞的快樂。教師提問:

A.我們現在要創編舞蹈,你能分清左右嗎?我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幫手——手花,請戴在你們的左手上。

B.你跳舞的時候是否邀請同伴一起跳?你是怎麼邀請的?你在做動作時有什麼發現?

(2)創編隊形。

A.幼兒討論集體舞隊形。

B.根據幼兒討論的方案完成集體舞的創編。

4.請幼兒談談活動的感受。

(二)執教者的自我反思

因爲是第一次上舞蹈課,我有很多方面考慮得不周到。舞蹈教學首先是要熟悉音樂,理解歌詞,而我在孩子不熟悉歌詞的情況下又用了音樂節奏較快的伴奏帶,孩子聽不清楚歌詞,創編動作時就很茫然。再者,在孩子不理解歌詞的情況下,我開始做動作,孩子們跟着我跳,無形中我就把孩子的思維給禁錮了,體現不出創編,是我在教幼兒學。分辨左右這一環節進行得太快,致使許多幼兒沒有分辨清楚左右。

(三)參研者互動交流

徐老師:活動中手花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幼兒舞蹈時,大多數仍然分不清左腳和右腳。手花是戴在手腕上的。可以讓孩子用戴手花的左手拍拍與其同側的左腿,這樣,孩子在伸左腳和右腳時就不容易搞錯。

韓老師:教師發現許多幼兒分不清左右,卻沒有及時給予糾正,我覺得這是不合適的。

曹老師:目標1中提出要讓幼兒根據歌曲內容創編動作,但自始至終,教師並沒有鼓勵幼兒去創編,而是讓幼兒去模仿教師的示範動作。

(四)“一磨”活動整體反思與總結

1.活動中好的方面:(1)整節活動孩子們興趣濃厚,能基本理解樂曲,如能夠用“暖洋洋的,心裏很舒服”“高興”“想飛天”來表達他們對音樂的感受。(2)教師能提煉出教學的難點在於分辨左右。(3)教師能夠引導幼兒自己發現問題,例如“地很滑,我們很容易摔倒”“伸左腳、伸右腳時必須快”。

2.活動的不足之處:(1)教育目標與教育環節脫節。活動的第一個目標重點在於創編,而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創編不夠,主要表現在:歌曲相對較長,教師只讓幼兒聽了兩遍音樂,幼兒對音樂的素材感受不足。大部分時間是教師引導幼兒模仿,教師在幼兒創編前的示範動作給了幼兒不必要的暗示。第二個目標是創編隊形,準確分辨左右,但活動中,教師只是出示了隊形圖譜。卻沒有引導幼兒掌握正確創編隊形的方法。讓幼兒左手戴上手花,但缺少了強調,導致大部分幼兒仍不能清楚地分清左右,在幼兒舞蹈的過程中也缺少必要的糾錯環節。(2)個別教育細節的問題:教師能引導幼兒發現問題,卻沒有引導幼兒如何解決問題。幼兒戴手花,教師自己沒有戴,導致在引導幼兒區分左右時,不能以標誌物“手花”作爲切入點。

(五)可行性建議

建議一:方案宜精練,目標的設置應儘量細緻、明確,以便實施時可以靈活進退。

建議二:應較早加入音樂的伴奏或者伴唱,最好先用伴唱跟隨幼兒,然後用速度較慢的琴聲,幼兒進入較爲熟練的狀態後,再使用更有鼓舞性的錄音伴奏。

建議三:教師應引導幼兒使用特定的標誌物手花,理解其作用,以幫助幼兒減輕空間認知上的負擔。

“二磨”教研實錄

(一)“二磨”活動簡案

活動目標

1.欣賞歌曲,能根據歌曲內容創編動作,在舞蹈過程中樂意接受每位同伴的邀請。

2.能看圖譜創編隊形,準確分辨左右,體驗與同伴集體跳舞的快樂。

活動準備

錄音機、磁帶、手花和隊形圖譜。

活動過程

1.欣賞歌曲,理解歌曲內容。

(1)聽音樂,教師提問:聽了這首歌曲,你有什麼感覺?

(2)教師清唱歌曲,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對歌曲內容的理解。教師提問:歌曲裏唱了什麼?你能用動作來表現你聽到的歌曲內容嗎?

2.集體創編集體舞。

(1)鼓勵幼兒找到同伴合作跳舞,體驗集體舞的快樂。教師提問:

A.我們現在要創編舞蹈,你能分清左右嗎?我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幫手——手花,請戴在你們的左手上。

B.你跳舞的時候是否邀請同伴一起跳?你是怎麼邀請的?你在做動作時有什麼發現?

(2)幼兒討論集體舞隊形,並根據圖譜變換隊形。(將“創編隊形”改爲“變換隊形”,使活動容量更適宜。)

3.請幼兒談談活動的感受。

(二)執教者的自我反思

我覺得目標1基本達成了,目標2達成情況仍然不是很好。細節方面:首先是椅子的擺放不合理。如果擺成半圓形就不會影響孩子們展示自己創編的動作。其次是在創編的環節,孩子們的興致很高,爲了照顧全體幼兒,我幾乎讓每個孩子都進行了自己創編動作的展示,導致這一環節時間太長。

(三)參研者的互動交流

樑老師:孩子們創編的積極性很高,但創編的時間太長,而展示的時間又太短。

曹老師:我同意樑老師的觀點。課程的時間安排不是很合理。幼兒創編動作花去近35分鐘,而“依據圖譜變換隊形”僅用了10分鐘,致使教育目標2達成得不是很好。

徐老師:與上次活動比較,對手花的利用度有了提高,但手花仍然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不少幼兒仍然不能很清晰地分清左與右。

楊老師:由於教師對座位的安排欠妥,孩子在上下座位時顯得非常亂,這個時候,教師可適當維持秩序,培養幼兒良好的音樂活動常規。

(四)“二磨”活動整體反思與總結

1.活動中好的方面:(1)教師能創設持續的情緒氛圍,引導幼兒聯想、想象。例如,在引導幼兒依據歌詞“請你和我跳個舞”進行創編時。教師用適宜的語言激發幼兒的聯想:請小朋友想一想,動畫片裏王子邀請公主跳舞時的姿勢是什麼樣的?(2)給幼兒充分的自由表現對音樂的理解。(3)能及時對幼兒的創作成果精心評估,發現優秀的“作品”能作爲典型用來帶動全體幼兒。

2.較“一磨”活動,本次活動中改進較爲成功之處:(1)利用琴聲與教師哼唱相互結合,讓幼兒聽清了樂曲,理解了歌詞,爲創編做好了充分的準備。(2)能夠鼓勵幼兒大膽創編,並全面吸納幼兒創編的動作,不再以教師爲先導。

3.本次活動仍需改進之處:(1)目標與內容仍然存在一定的距離.主要表現在目標2上,幫助幼兒區分左與右,仍需商榷:A.教師要求幼兒把手花戴在左手上,但不少幼兒操作時與教師的要求相悖,教師沒有及時予以指導。B.教師沒有明確向幼兒說明手花的作用。C.幼兒跳舞伸左腳和伸右腳時,教師應放慢速度,給幼兒充分的自我糾錯的時間。(2)教育細節方面:A.座位的排列以半圓形較爲合理。B.幼兒創編“你把雙手拉着我”時,有不少幼兒是用單手與同伴牽手,教師應及時引導幼兒根據歌詞內容創編。

(五)可行性建議

建議一:增加幼兒體驗的機會和時間。幼兒創編動作後,教師應給予幼兒充分的時間去展示他們自己創編的動作,充分體現集體舞“跳”的特點。

建議二:不用逐句對歌曲進行創編,可選取重點樂句和有創編空間的樂句進行創編,以節省創編的時間,有效地縮減課堂容量。

建議三:兩次試教面對的幼兒不同,在活動之前應充分了解幼兒的已有經驗,在此基礎上合理修改方案。

“三磨”教研實錄

(一)“三磨”活動簡案

活動目標

1.欣賞歌曲,能根據歌曲內容創編動作,在舞蹈過程中樂意接受每位同伴的邀請。

2.能準確分辨左右,體驗變換隊形與同伴集體跳舞的快樂。

活動準備

錄音機、磁帶、手花和隊形圖譜。

活動過程

1.欣賞歌曲,理解歌曲內容。

(1)聽音樂,教師提問:聽了這首歌曲,你有什麼感覺?歌裏唱了什麼?

(2)教師清唱歌曲,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對歌曲內容的理解。

2.集體創編集體舞。

(1)鼓勵幼兒根據歌曲內容創編動作,發展幼兒的表現力和創造力。

(2)利用手花幫助幼兒區分左右。

(3)幼兒討論集體舞隊形,體驗變換隊形與集體跳舞的快樂。

3.請幼兒談談活動的感受。

4.請幼兒邀請聽課的老師跳舞。

(二)執教者的自我反思

本次活動中,幼兒在創編動作的過程中有了充分思考和反應的時間,活動中我努力體現孩子的主導地位。

(三)全園教師的評議

通過前兩次的磨課,本次研討課目標設置合理,達成情況良好。教師不僅引導幼兒進行合理的創編,還引導幼兒進行合理的隊形變換。孩子們在活動中不僅收穫了快樂,還積累了集體舞創編的基本經驗。而且本次活動中,教師更加註重教育的細節,引導同伴之間用眼神和動作進行交流。教師已能自如地掌握活動的節奏,使幼兒在快樂學習中有所收穫。(新疆馬蘭幼兒園韓霞)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按音樂的節奏繼續學走彈簧步,表現老鼠擡轎子的情景;

2.瞭解並樂意遵守音樂遊戲的規則,在遊戲中體驗民間娶親的習俗。

活動準備

根據音樂遊戲的特點,選擇了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大花轎》的主旋律,並將這一主旋律貫穿在遊戲始終,使音樂符合"擡花轎娶新娘"喜氣洋洋的情境。

在音樂遊戲開始之前,我們開展了以下活動,這一切都爲遊戲的開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1.從圖與文兩個方面閱讀繪本故事,有興趣地背誦民間童謠,談論"一物降一物",民間婚嫁習俗等話題。

2.欣賞由《大花轎》音樂改編的對唱歌曲,進一步熟悉了故事及旋律。

3.共同收集圖片,觀看傳統婚禮的視頻,對拋繡球、帶紅頭蓋、坐花轎、轎伕擡花轎等一系列民間娶親的習俗有了初步的認識。

4.通過引導幼兒觀察擡花轎的情景,區別擡花轎的步子和平時走路的樣子,初步嘗試走彈簧步。

5.在戶外運動時,嘗試過一位司機在前,四位乘客在後,兩前兩後地排列,左右各拉一根繩子組成一輛車,開展"開汽車"的運動遊戲。

活動過程

利用民間娶親的習俗設計了有角色交換、自由選擇等規則的"老鼠娶新娘"遊戲。具體玩法如下:

1.新郎找一位好朋友當新娘,先進行裝扮。

2.第一、二遍音樂:新郎隨音樂出發,重複兩遍音樂邀請轎伕,在邀請時根據語言節奏邀請轎伕,每次請兩位。

3.第三遍音樂:聽音樂搭轎子――在音樂結束前要搭好轎子。轎子的形狀是新郎一人在前,轎伕兩前兩後站立,左右拉好繩子,後兩位轎伕相互搭手臂,前兩位轎伕將手搭在新郎的肩上,把轎子圍起來。

4.第四遍音樂:擡花轎接新娘――五人共同前進。

5.新娘聽到鑼鼓聲上花轎。

6.新郎新娘到新房――六人共同前進。

7.新娘拋繡球――聽到鼓聲轉圈,在最後一拍將繡球拋出:接到繡球者扮演下一次遊戲的新娘(或新郎),邀請一位新郎(或新娘)繼續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