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小班藝術活動教案6篇

關於幼兒園小班藝術活動教案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1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藝術活動教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幼兒園小班藝術活動教案6篇

幼兒園小班藝術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手指畫短直線和點來表現爸爸的鬍子。

2.體驗玩水粉顏色的快樂並能初步養成良好的繪畫習慣。

重點難點:

用手指畫短直線和點來表現爸爸的鬍子。

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會《爸爸長鬍子啦》的兒歌

2.範畫、水粉顏料、抹布。

活動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欣賞爸爸鬍子的圖片,談話導入:

今天我請了幾位長鬍子的爸爸來我們班做客,瞧,他的鬍子是什麼樣子的?(讓幼兒注意仔細觀察鬍子)

三、學畫鬍子。

1.教師邊講解邊示範,爸爸的鬍子是怎麼長出來的呢?

食指蘸一下,再到紙上點一點,點出爸爸的短鬍子。(注意畫短線的方法)

食指蘸一下,再到紙上點一點,拖一下,點出爸爸的長鬍子。(注意畫完後要記得用抹布把手擦乾淨)

2.個別幼兒操作。(我們請XX來給爸爸長鬍子)

四、集體操作,教師巡迴指導畫出長短、粗細不一樣的許多鬍子。

五、展示作品,評價爸爸的鬍子長的長長短短、一根一根。

幼兒園小班藝術活動教案 篇2

藝術活動:《手指變變變》(音樂遊戲)

活動目標:

1、能隨樂邊演唱邊有節奏地表現相應的動作,增強節奏感。

2、提高手指動作的靈敏性,體驗手指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已熟悉《手指變變變》的童謠、幼兒已有模仿毛毛蟲、小兔、小貓、鴿子等動作經驗。

活動過程:

1、介紹遊戲玩法。

(1)玩法:前奏時幼兒齊念口訣"我的小手真靈巧,我的小手變變變"。

(2)第一段:伸出左右手的手指,在變變變的.時候雙手平放胸前,繞三圈,然後伸出一隻手指頭平放胸前,做毛毛蟲爬行的樣子。

(3)第二段:伸出左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在變變變的時候放胸前,繞三圈,然後伸出左右手兩隻手指頭豎直頂在頭頂頂部,做小兔蹦跳的樣子。

(4)第三段:伸出左右手的後三個手指,在變變變的時候放胸前,繞三圈,然後伸出左右手三隻手指頭放在臉頰旁,做小貓喵喵叫的樣子。

(5)第四段:左右手拇指下壓,其他四指伸開,在變變變的時候放胸前,繞三圈,然後伸出左右手四隻手指扇動,兩臂交叉做鴿子飛翔的樣子。

(6)第五段:左右手兩隻張開,隨音樂伸出,在變變變的時候放胸前,繞三圈,然後伸出左右手五隻手指頭彎曲,坐老虎撲食的樣子。

(7)重點指導幼兒的動作儘量符合音樂的節奏,在變變變的時候放胸前,繞三圈,然後變成相應的動物形象。

2、幼兒隨音樂遊戲,教師指導。

幼兒熟悉玩法後,可引導幼兒自己變出不同的形象,編出其他不同的手指遊戲。

3、評價活動。

活動延伸:

將音樂投放在表演區,供幼兒繼續遊戲。

戶外活動:

1、體育遊戲:運瓜 見領域活動指導P28。

2、分組活動:(見周計劃表)

幼兒園小班藝術活動教案 篇3

活動

幼兒在入園有一段時間後,彼此已經熟悉了,因此老師和小朋友間以及小朋友和小朋友相互間,都經常會出現身體上的,諸如拉拉手、抱一抱等接觸性的親熱動作,說明孩子有這方面的需要。在此基礎上我設計了音樂遊戲“碰一碰”。本次活動我以幼兒熟悉的小豬音樂爲背景,用即將到來的豬年爲切入點,以幼兒熟悉的小豬爲遊戲角色,增加了活動的遊戲性、情節性、趣味性。

活動目標:

1、喜歡參與音樂活動,在活動中感到快樂和滿足。

2、學唱歌曲,初步理解其內容。

3、啓發幼兒能隨着音樂創編相互觸摸的不同動作,並初步體驗自我表現及與他人合作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豬媽媽頭飾一個,小豬頭飾若干。

2、活動前教師和幼兒分別先戴好豬媽媽和小豬的頭飾,準備幼兒較熟悉的小豬樂曲,用ABA的表現方法,幫助幼兒熟悉遊戲。

活動過程:

1、“新年要到了,我們的新年是豬年。今天我們就是小豬寶寶,我是誰呀?(豬媽媽)今天陽光特別好,媽媽帶你們到外面去鍛鍊一下身體,好不好?”

2、放小豬遊戲樂曲:A段,幼兒自由在活動室中間走動;B段,幼兒邊聽音樂邊做伸腰、甩臂以及蹦跳等動作;A段,幼兒身體暖和了,特別舒服,高興地玩耍着,曲終幼兒回到座位處。

3、摸摸你們的小手,暖和了沒有?(暖和了)我們來玩個好玩的遊戲,名字叫“碰一碰”。

4、欣賞一遍歌曲,幼兒熟悉內容。

5“先看媽媽做一遍,請你們給媽媽打節奏,媽媽找到誰,誰就站起來和媽媽一起做,好不好?”(教師邊清唱邊找一幼兒做碰手,幼兒小聲跟唱。)

5、“媽媽和××寶寶一起再來找朋友,碰一碰,你們繼續給我們拍手,跟媽媽唱這首歌。”

6、“你們是不是都想找朋友碰一碰呀?好!我們一起來做這個遊戲吧。”(全體幼兒隨意找朋友做。可2人,也可3人。)

7、“我的小豬寶寶真能幹。我想問問你們,除了碰手,還可以碰哪裏呀?”(啓發幼兒創編出不同的動作,如頭、鼻子、臉蛋、膝蓋、小屁股等。)

8、幼兒說一個動作,就請他找一個好朋友上來示範一次。

9、“我的寶寶可真棒,想出了這麼多不一樣的動作,現在我們把大家想出來的動作,做一遍好嗎?”(全體幼兒站入場地,把剛纔創編的動作做一遍。由幼兒問“碰哪裏”,教師回答,如:膝蓋碰膝蓋,集體做相應的動作。)最後,豬媽媽說:“屁股碰屁股”,小豬寶寶們立刻四散站開。

10、幼兒在《小司機》音樂聲中,模仿小司機愉快地走出活動室,結束活動。

延伸:

1、可根據年份的不同或幼兒的需要及時變化動物“媽媽”與“寶寶”的名稱,如鼠媽媽與鼠寶寶、鴨媽媽與鴨寶寶等。

2、遊戲範圍可進一步拓展,如:請家長們也參與到活動中,與自己的孩子玩“碰一碰”的遊戲;同年齡班小朋友之間、與哥哥和姐姐們一起等共同活動,使遊戲增加了挑戰性,同時也使幼兒在遊戲中增強了的交往能力。

建議:

1、本班幼兒人數如果偏多,可請幼兒自願分成兩組,先後進行。

2、、此音樂遊戲也可作爲幼兒一日生活中運動量不大的過渡環節使用,如餐前、戶外活動前入廁飲水等。

3、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如不善於或不敢主動和他人交往的幼兒,教師就要積極地先去找他們“碰一碰”。

幼兒園小班藝術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觀察自己的手,用印畫的方法印出手印。

2、創造性地印畫不同的手形,體驗小手變變變的樂趣。

活動準備:

繪畫前組織幼兒做各種手影遊戲,豐富相關經驗,幼兒活動材料紙及水粉顏料和調色盤活動過程

一、小手變魔術。

1、我們有一雙能幹的手,你的小手會幹什麼呢?老師的手還會變魔術,邊念兒歌,邊用雙手造形:我有兩隻手,左手和右手,變呀變呀變,變成……2、引導幼兒觀察手的不同造型,想象手變成了什麼,像什麼。(山、樹枝、仙人掌、花等)3、師幼共同遊戲,體會用手造形的多種可能。

二、印一印小手的魔術。

1、引導幼兒討論:怎麼樣把小手變的魔術印下來?

2、教師示範印畫的方法:想好印什麼造型,把手蘸上自己喜歡的顏料印在紙上。

3、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印畫時放在紙上的手不能隨意動。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用小手變換出不同的造形。

三、結束活動。

1、請個別幼兒說一說自己印的小手魔術。

《小手印的快樂》教學背景我們設計活動主要是圍繞孩子的。託班幼兒年齡小,如果我們單純地用小班方式來做,收穫甚小,但以魔術的形式來教,效果會更加明顯。遊戲是託班幼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在遊戲中快樂成長吧!

教學重難點:

1.幼兒印畫時畫面易髒,要着重輔導。

2.幼兒印畫時手容易移位。

幼兒園小班藝術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用正確的普通話語音吟誦兒歌。

2.發揮想象力,嘗試運用“……像……”的句式描述身邊水果的模樣。

3.用動作模擬水果的外形。

重點難點:

嘗試用“……像……”的句式描述身邊的水果。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歌曲CD,掛圖

活動過程:

一、組織教學,激發幼兒興趣,請幼兒觀察掛圖,說出圖中水果的名稱,並根據水果的外形進行聯想。

1.認識這些水果嗎?

2.你覺得香蕉長得像什麼?(引發幼兒想象並用|“……像…..”的句式表達

3.爲什麼香蕉像月亮?(引導幼兒說出香蕉的外形特徵與月亮的相似之處)

4.香蕉香蕉像月亮。(幼兒回答後,教師用兒歌中的語言再說一遍)

二、播放CD,請幼兒聆聽,感受兒歌的韻律。

三、幼兒學念兒歌並用手的動作表示兒歌內容。

1.香蕉香蕉像月亮,(伸出胳膊成彎狀並輕輕搖動)

2.梨子梨子像鈴鐺。(伸出左手食指和大拇指,再同樣伸出右手食指和大拇指,合在一起當鈴鐺左右搖)

3.菠蘿菠蘿長頭髮。(左手握拳,右手掌打開放在拳頭上)

4.西瓜西瓜大嘴巴。(伸出雙手食指和小指比出“六”字,雙手合在一起左右搖。)

四、出示教學電子資源中的圖片,引導幼兒用“……像……”句式仿編兒歌,並嘗試用動作表示。

1.石榴石榴像燈籠。

2.楊桃楊桃像星星。

3.榴蓮榴蓮像刺蝟。

幼兒園小班藝術活動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能根據聲音辨別樂器,並能找到相應的擺放位置。(這一目標對於小班幼兒獨立完成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尤其是要能找到相應的位置估計大部分幼兒沒有辦法完成,所以教師要及時加以指導。)

2、能仔細聆聽聲音,按規則操作。

二、活動重點:

能夠仔細聽辨聲音,認真操作活動材料。

三、活動準備:

鈴鼓、三角鐵等樂器。活動材料第6頁

四、活動過程:

(一)、什麼樂器在唱歌。(這一環節通過三個步驟幫幼兒記住打擊樂器的名稱。如:先介紹“這是鈴鼓“;介紹完五種樂器之後,可以讓幼兒指認鈴鼓在哪裏;最後指着鈴鼓問”這是什麼“,看幼兒能否準確說出鈴鼓的名稱。如果幼兒因爲種類多而記不住,可以將樂器投放到區域角進一步加以鞏固。)

1、教師一次介紹樂器的名稱並演奏,幼兒根據不同樂器發出的聲音指認“xx(樂器名)在哪裏”。

2、請幼兒閉上眼睛聽樂器發出的聲音,辨別是什麼樂器在唱歌。

3、請個別幼兒蒙上眼睛,聽聽什麼樂器在哪個位置唱歌。

(二)、樂器在哪裏(這一環節教師再幫幼兒梳理一遍各種樂器的聲音特點,以便更好地開展下一個環節的活動。)

1、出示格子底板,將鈴鼓、三角鐵、圓舞板、雙向筒、鼓的圖片貼在相應的格子裏。

2、請幼兒閉上眼睛,教師(或幼兒)一次演奏五種樂器。幼兒睜開眼睛,根據聽覺辯論“十字格”中相應的樂器。

(三)、樂器位置在哪裏

1、翻到幼兒操作材料第6頁。(這一環節教師一定要把操作要點跟幼兒落實清楚:先找藍色的“十字格”圖裏的樂器,再看看空白“十字格”中的符號“▲”,分別與什麼樂器的位置相對應。)

2、請幼兒先用手指做連線動作,確定之後再把樂器和十字格中相應位置的“▲“連上線。

3、巡迴觀察,給需要幫助的幼兒提供指導。

五、活動延伸:,可以將樂器投放到區域角進一步加以鞏固,使幼兒知道樂器的名字。

六、附欄:

七、活動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