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集錦十篇

【實用】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集錦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6W 次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集錦十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j q x三個聲母,讀準音,記清形,正確書寫。

2、初步掌握j q x和ü相拼時,ü上兩點省寫的規則。

3、學會j q x與單韻母拼讀音節及帶調拼讀音節,準確拼讀j q x開頭的三拼音節。

4、能夠自己拼讀兒歌,做到詞語連讀。

5、認識“下、洗、衣、服、雞”5個生字,並能在一定的語境中使用。

6、會讀、會認、會用詞語:下棋、洗衣服、搭積木

教學重點:能夠使學生掌握j q x和ü相拼的省略規則,並且明確j q x與u不能相拼。

 教學難點:能夠使學生掌握j q x和ü相拼的省略規則,使學生能夠區分p―q的字形。

 課時安排:2課時

第 一 課 時

課時目標:

1、學會j q x三個聲母,讀準音,記清形,正確書寫。

2、學習j q x與單韻母i的拼音。3、學習j q x與ü的拼音,知道j q x與ü相拼時,ü上兩點省寫。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認讀6個韻母。比較u和ü的區別。聲母 b-----d p------g 順口溜念。

2、我們已經學了幾個聲母了?認讀聲母,哪幾個聲母讀的時候要送氣?(p t k)

(二)引出新課,提出要求。我們已經學了6個單韻母,13個聲母。學會了拼讀音節,幫助我們認字。今天我們學習第六課,還要學習3個聲母,比一比,看誰最先學會,做到會讀、會認、會寫。

(三)教學聲母j q x。 1、教學聲母j。

(1)說:圖上畫着誰在幹什麼?(一隻雞伸長脖子去啄頭頂上的蝴蝶。)我們把“母雞”的“雞”讀得輕一點,短一點就是聲母j。板書:j

(2)聽:教師示範,學生邊聽邊看。

(3)讀:學生試讀,齊讀,開火車讀。

(4)記:看看j像什麼?(像一隻伸長脖子的母雞,上面的就像母雞頭上的蝴蝶。)

教順口溜:雞吃小蟲j j j,豎彎加點j j j。(邊念順口溜,邊書空j的筆順。)

2、教學聲母q。

(1)看圖說話:圖上畫了什麼?(七隻氣球在天上飛。)氣球的“氣”改成第聲,讀得輕短一些,就是聲母q。

(2)聽老師讀j和q,有什麼不同?(q要用力,是送氣的。)教師領讀、指名讀、j―q對比讀。

(3)q像什麼?教順口溜:氣球拖線q q q,左上半圓q q q,像個9字q q q。

3、教學聲母x。

(1)看圖說話:圖上畫着什麼?

(2)教師領讀,學生模仿。

(3)你能用什麼方法來記住它?(刀切西瓜x x x,像個叉叉x x x。)

(四)教學聲母j q x與i的拼音。

1、出示j q x與i的拼音,學生自由拼讀。

2、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3、對比讀:j―ji q―qi x―xi,說說有什麼不同?(j q x是聲母,讀得輕又短,ji qi xi是音節,讀得響而長些。)

(五)教學j q x和ü的拼音。

1、自由拼讀:n―ü→nü j―ü→ju l―ü→lü q―ü→qu x―ü→xu 讀一讀,想一想,這些音節有什麼不同?

2、指名拼讀,誰能說說ü有什麼不同?(n、l和ü相拼時ü不變,j、q、x與ü相拼時,ü上兩點不見了。) 講故事:j、q、x是非常調皮的三兄弟,u弟弟見了它們就害怕,不願意和它們交朋友。小ü知道了,想去勸勸它們,可j、q、x三兄弟見了小ü就調皮地把小ü的兩隻眼睛蒙上,要小ü和它們一起捉迷藏。從此,小ü見了j、q、x,兩點就不見了。出示:ju、qu、xu、問:被蒙上眼睛的是誰呀?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認識河蚌,瞭解河蚌的生活習性和形態特徵。

2.瞭解河蚌與人類的關係,激發幼兒愛護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1.ppt課件:河蚌

2.實物“珍珠項鍊”一條。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出示珍珠項鍊,教師把珍珠項鍊戴在脖子上。

交朋友,老師戴上這條項鍊漂亮嗎?

你們知道這是用什麼做成的項鍊嗎?

(讓幼兒互相議論後,知道使用珍珠做成的項鍊。)

2.你們知道珍珠生長在什麼地方嗎?

(引導語兒根據已有生活經驗進行講述)

二、展開

1.課件演示:圖片3

(1)教師:你們看珍珠生活在哪裏?

(通過圖片瞭解,珍珠生活在河蚌裏。)

(2)河蚌是珍珠的搖籃,不僅可以形成天然珍珠,也可人工養育珍珠。

2.課件演示:圖片2

請幼兒觀察。

(1)河蚌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中?

河蚌是生活在淡水水底的動物。

(2)河蚌貝殼前端和後端是否一樣,貝殼的外面有什麼?

貝殼的前端鈍圓,後端稍尖。

貝殼的外層有一條條以殼頂爲中心的同心環紋,

寬窄和顏色深淺相間,叫生長線,

(3)蚌的兩片貝殼的背面是由什麼連接的?

兩片貝殼的背面由韌帶連接,韌帶有彈性,能使兩片貝殼張開。

3.河蚌是什麼樣的?

你知道河蚌在安靜狀態下和受到觸動時,表現有什麼不同嗎?

在安靜狀態下,貝殼能微微張開,露出斧足,由於斧足的伸縮使身體前進;

當遇到刺激時,斧足收回,兩片貝殼就緊緊合在一起。

4.河蚌的口在哪裏?它吃什麼東西,是怎樣吃東西的?

教師給幼兒介紹,河蚌以實藻類爲生。

5.河蚌對於我們人類來說有什麼用?

(1)課件演示:

河蚌可以燒、烹、燉,製作成美味佳餚。

將蚌肉和蚌殼分別加工、蒸煮消毒和機械粉碎,

即可製成廉價的動物性高蛋白飼料,餵養動物。

三、結束

師幼共同探討,要愛護環境,減少環境污染,讓海水動物們都能快樂地生活、生長。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設計背景

我班的孩子對於會滾動的物體十分感興趣,並樂此不彼。爲了進一步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併發散幼兒的思維,我設計了“滾一滾”的教學活動,從而豐富幼兒相關的知識,並在親身體驗中,試着讓幼兒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促使幼兒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都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活動目標

1、能叫出球體、圓柱體的名稱感知它們的外形特徵。

2、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發展其觀察、比較的能力。

3、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4、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5、發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區分什麼物體容易滾動。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能滾動及不能滾動的物品。

2、表面平滑度不同的木版若干。

活動過程

一、找出能滾動的東西

1、每位幼兒自由選擇一樣物品,要求在玩的時候想一想:自己玩的是什麼玩具。是怎樣玩的?還發現了什麼?”(幼兒選擇空地玩玩具,教師細心觀察幼兒的各種玩法)

2、集中。提問,你玩了什麼東西,是怎麼玩的,有什麼新的發現?(幼兒根據自己的玩法回答,如:“我玩的是可樂桶,我一推它,它就向前滾。”“我玩的是方積木,我一推它,它就向前滑。”等)

3、分類:請幼兒分別將能滾的和不能滾的玩具放在兩個筐中,並請能力強的幼兒檢查是否放對了。

二、區分能滾的東西有什麼不一樣

1、讓幼兒再玩一玩能滾的物品,玩的時候向不同的方向滾一滾、擋一擋,將各種能滾的物品比一比,說說它們有什麼不一樣。(幼兒帶着問題自由操作,教師從旁觀察,並適時給予指導)

2、集中提問。在玩會滾動的東西時,你發現了什麼?(如:“我玩的是小球,一推它就向前滾,一擋,它就向別的方向滾,我把小球放在地上,它站不住總向周圍滾。”又如:“我玩的是可樂桶,一推,它就向前滾,一擋,它就停下來。我把小可樂桶放在桌上,它能立住。”等)

3、分類:請幼兒分別把能向不同方向滾的玩具和只能向前後或左右滾的

4、豐富幼兒有關知識:能向不同方向滾的叫做球體,兩端是圓形且一樣大,中間一樣粗,只能向兩個方向滾動的叫圓柱體。

5、請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講一講:還有什麼東西是球體?圓柱體?

6、幼兒用球體和圓柱體分別放在不同的木板上滾一滾,看有什麼不一樣?

7、老師和幼兒共同小結:木板表面平與不平,東西在上面滾的速度不一樣;木板放置的斜度不一樣,東西在上面滾的速度也不一樣。

教學反思

本活動利用幼兒在日常生活和遊戲中獲得的經驗,引導幼兒關注並探索

滾動這一科學現象,從猜測性的探索——實踐操作性的探索,使幼兒在探索活動中積累關於圓形物品容易滾動的經驗。我不要求幼兒準確地掌握和理解滾動這個科學概念,而是強調讓幼兒親身經歷探究和發現的過程,並從中獲得有關科學經驗,這些經驗可能是幼兒能夠感受到卻不能用語言表達出來的.,但教師不能低估它們對於幼兒的意義,在活動中,教師應鼓勵幼兒把每一樣東西都試一試,使幼兒在操作實踐的過程中,自然地獲取和豐富科學的經驗。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幼兒園的孩子是最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慾的,他們對於生活中的各種現象都感到非常新奇,總想一探究竟。爲了讓這種好奇心和求知慾真正地成爲孩子發展的動力,我就嘗試着在我們的探索型主題活動中來培養孩子的問題意識。下面我就主題活動“鳥”來介紹一下。

一、主題來源

陽春三月,春意濃濃,世界萬物在溫暖的陽光照耀下慢慢甦醒過來。飯後,我帶着孩子們來到後操場的草坪上找春天,當孩子們歡呼雀躍地討論着自己的發現時,徐季超小朋友拿着一片小小的羽毛來到我身邊,用他稚嫩的聲音問道:“趙老師,這是什麼鳥身上的羽毛呀?”旁邊圍觀的孩子都搶着說:“我知道,是燕子身上的。”“不對,是麻雀身上的”……這時候,徐季超又擡起頭來問:“趙老師。是不是有人用槍打了小鳥後,小鳥的羽毛纔會掉下來的?”看到孩子們這麼關注這片輕輕的羽毛,而且還想到了這麼多有價值的問題,我們就產生了這樣一種構想,就是讓孩子們去了解鳥、發現鳥的祕密,從而去關注鳥、愛護鳥。於是,我們就開始了“鳥”的主題活動。

(分析:孩子對於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就會特別關注,從而會產生豐富的聯想,提出質疑。那麼碰到這種問題時,成人應給予相應的關注,讓孩子的聯想得以實踐,讓孩子的疑惑得以解決,這樣孩子的這種瞬間產生的好奇心的火花纔不會熄滅,並且會生生不熄地燃燒下去。)

二、調查已有經驗

爲了瞭解孩子對鳥的已有認識,我們首先進行了一個調查活動,讓孩子們說說“我知道的鳥的名稱”,孩子們說了很多很多鳥的名字,當蘇開明小朋友說到“雕”時,胡陳超馬上說出他自己的意見:“我知道,雕就是老鷹。”這個觀點引起了其他孩子的爭論,有的說:“雕和老鷹的名字不一樣,所以雕不是老鷹。”有的說:“雕和老鷹長得一樣,所以雕就是老鷹”……爭論不休中,有的孩子爲了證實他的觀點是正確的,就走上來問我:“趙老師,雕到底是不是老鷹?”我故意搖搖頭:“我也不知道。今天小朋友問了這個問題非常好,回家以後你們就去找這方面的資料,看看到底誰說得對。”於是,我們首先就展開了對這個問題的探究。在查找資料的過程中,孩子們終於獲得了答案,原來雕不是老鷹,但是它們是同一科的,都是猛禽類。

(分析:由於孩子的知識經驗不豐富,容易混淆事物,所以對事情就有很多自己的看法從而引發爭論。但是我覺得這些爭論正是培養問題意識的導火索,有了爭論就有質疑,有了質疑就會產生問題,重要的是老師如何點撥這根導火索,如何讓孩子的爭論變成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問題。)

三、收集資料、交流介紹

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孩子們收集了很多鳥的資料,有圖書、圖片、識字卡、鳥的羽毛以及實物鳥等等。

一天,張心儀小朋友帶來了一張蝴蝶圖片,她向大家介紹說:“我帶的鳥的名字叫蝴蝶。”這時,翁少航聽到了馬上站起來說:“不對不對,蝴蝶不是鳥。”其他孩子也爭論起來,我引導他們提出問題:“剛纔我們分成了兩派,一派認爲蝴蝶是鳥,一派認爲蝴蝶不是鳥。我們就出現了一個問題,什麼問題呢?”聰明的王若愚小朋友把手舉的高高的:“我知道,是‘蝴蝶是不是鳥’的問題。”經過我的提點後,孩子們的問題產生了,而且學會了概括和提煉。以後,他們就針對這個問題去深入探究。徐季超帶來了他觀察後的發現:“我發現蝴蝶有觸角,小鳥沒有的。”趙君磊帶來了他姐姐的一本生物書介紹說:“蝴蝶是毛毛蟲變成的,小鳥是從鳥媽媽生的蛋裏出來的。”由此,我們得出了結論:蝴蝶不是鳥。

又一天早晨,貢弈楨小朋友帶來了一本圖書,他向大家介紹說:“有的鳥是不會飛的,企鵝就不會飛。”汪凱迪覺得很奇怪,馬上問:“爲什麼企鵝不會飛呀?”這個問題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後來,貢弈楨把他帶來的圖書和同伴一起分享後才發現,原來企鵝的翅膀已經退化了,所以不會飛了。發現了鳥的這個祕密後,季雨又產生了新的問題:“老師,我看到動物園裏的孔雀也不會飛,是不是有很多鳥不會飛呀?”根據這些問題,孩子們樂次不疲地去尋找着、探究着。

(分析:孩子們在接受同伴信息的同時自己也在反饋、思考,在和他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碰撞。在這種碰撞中就會產生疑惑、發現問題,只要成人稍加點撥,

孩子就會很自然地提出問題。另外,孩子在提出問題後一定要去關注它、想辦法解決它,那麼,孩子纔會保持長久的提問習慣,也會更深入、更有目的地提出自己的問題。)

四、參觀、採訪

孩子對一些圖片資料上的鳥是不滿足的。因此,我們就帶孩子去實地參觀了我們鎮上唯一的一個鳥店。一來到鳥店,我們就被淹沒在一片嘰嘰喳喳、百鳥爭鳴的鳥的海洋裏。孩子們滿懷興奮,但更多的是一種新奇,恨不得伸手去摸一摸、抱一抱。他們拉着鳥店裏的老爺爺,爭相提着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王若愚:老爺爺,那隻綠色羽毛的鳥是鸚鵡嗎?它會說什麼話呀?

胥冰清:老爺爺,這隻長長尾巴的鳥叫什麼名字呀?

翁少航:老爺爺,那種紅色羽毛、一點點大的鳥叫什麼名字呀?

徐嘉浩:老爺爺,這些鳥喜不喜歡吃飯?

趙君磊:老爺爺,這些小鳥關在一起要不要打架的呀?

汪凱迪:這些小鳥的嘴巴很尖,會不會咬我們的手指呀?

季雨:這些小鳥要不要經常洗澡的?

徐燕:老爺爺,這些鳥食都是些什麼東西呀?

……

一次次的提問,在老爺爺一次次耐心地解答中獲得滿足。於是,孩子們知道了很多鳥的名字:嬌鳳、鸚鵡、八哥、芙蓉;他們也知道了要經常清洗鳥籠,經常給小鳥清理羽毛;他們還知道了那些小鳥喜歡熱鬧,喜歡和同伴住在一起……

(分析:環境是培養孩子問題意識的源泉。孩子們在環境中感受、體驗、發現和思考。因此,我們應多帶孩子進行實地觀察和採訪,在自己的發現中產生問題、提出問題。)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瞭解書包的結構功能,懂得愛護書包。

2、嘗試根據書包功能擺放學習用品和其它必用品,學習整理書包。活動重點:

能說出書包的外形、包內的結構和功能

活動難點:

能分類擺放書包中的物品。

活動準備

每人自帶書包一隻,內裝有書、本、鉛筆盒、礦泉水、紙巾等。

活動過程:

1、瞭解書包的結構功能:

(1)以入小學的準備爲話題導入:“要上小學了,書包準備好了嗎?看看你和同伴的書包是什麼樣的?”

(2)幼兒6人一組,圍桌而坐,個人將自己帶來的書包放在桌上,以小組爲單位,觀察和介紹個人書包的外形和內部結構。

(3)集體交流。選出幾種類型的書包讓幼兒觀察,說說書包的外形、包內的結構和功能。

提問:“如果班裏有相同的書包怎樣識別?”(寫名字、做標誌)

2、整理書包:“上小學要帶些什麼?這些物品放在包的哪一層比較合適?”

(1)幼兒將各種物品放入書包:“你是怎樣整理書包的?有哪些比較好的方法?”

(2)交流整理書包的經驗。(放東西要歸類,大小不同的東西,常用的東西儘可能放在外面的口袋裏)

3、背書包上學

每人背上書包走一圈,模擬上學去。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遊戲主題由來】

通過一次談話活動,我發現孩子們最近對藥的種類產生了興趣,還模仿藥劑師學着包起藥來,看着自己包好的"藥"整齊的放在盒子裏特別自豪。有的孩子建議開個醫院吧。大家一下來了興致,所以我們選擇了"醫院"這個遊戲。

遊戲總目標】

1、瞭解醫院工作人員及其職責,模仿和扮演醫生、護士及病人等角色,體驗角色扮演的樂趣。

2、能遷移生活中關於醫院的知識經驗,與同伴合作創設醫院的環境。

3、學習用協商、輪流等交往策略分配角色,能共同解決遊戲中出現的問題,不斷髮展遊戲情節。

4、合理擺放、愛護材料,創造性的使用材料。

5、緩解幼兒對醫院、醫生、打針等的排斥感和恐懼心理,在生病時從心理、身體上能配合醫生的工作。

6、對醫生這個職業充滿敬佩的感情,體驗醫生和護士工作的辛苦。

【遊戲目標】

1、瞭解醫院工作人員及其職責,初步扮演醫院中的各種角色。

2、生病時懂得要醫院看病,瞭解看病的基本程序:掛號-看病-取藥。

3、大膽有創造性地選擇替代物與遊戲材料,根據遊戲需要自制簡單玩具。

4、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5、體驗模仿的樂趣。

【遊戲準備】

經驗準備:

1、在談話活動中引發幼兒關於看病的生活經驗,瞭解醫院工作人員的職責。

2、和爸爸媽媽一起收集關於醫院的廢舊物如:藥瓶、病例卡等。

物質準備:在醫院投放病歷卡、聽診器、針筒、藥品等環境創設:創設醫院的環境

【遊戲過程】

一、教師出示聽診器和針筒和病歷卡,引出遊戲,激發幼兒參與遊戲的樂趣。

師:小朋友,這是什麼?你們在什麼地方見過聽診器和針筒?醫院裏有誰?他們的工作是什麼?

二、師幼共同回憶去醫院看病的流程:掛號-看病-取藥師提問:你們去過醫院嗎?爲什麼去醫院?去醫院看病時,先要做什麼?接着做什麼?最後做什麼?

師小結:小朋友身體不舒服的時候,要去醫院看病,看病時,要先到導診臺的護士那填寫病歷,然後到主治醫生那去看病,看完病再去藥房取藥。

三、提出遊戲要求

1、要協商討論,解決醫院開業前的各種問題。

2、要選擇各種替代物,創設醫院環境。

3、按意願選擇角色,分工扮演醫生、護士及病人等角色。

四、幼兒遊戲,教師以病人的身份介入遊戲,觀察指導。

1、觀察幼兒能否協商、分工,形成初步的角色意識。

2、觀察幼兒是否能掌握看病的基本程序:掛號-看病-取藥。

3、觀察醫生、護士能否明確職責。

五、整理遊戲材料和環境,師幼分享遊戲體驗,評價遊戲情況。

1、整理遊戲材料和環境。

2、交流遊戲情況。

師提問:

1、你今天扮演了什麼角色?你是怎麼做的?

2、你在遊戲中遇到什麼困難?你是怎麼解決的?

3、下次的醫院遊戲你認爲可以增加什麼材料?

第二次遊戲

【上次遊戲回顧】

從上次遊戲中,我發現幼兒對於醫院遊戲是充滿興趣的,特別對於醫生這個角色充滿嚮往。但是在遊戲中我發現,因爲第一次玩這個遊戲,幼兒出現的症狀與其他主題遊戲第一次出現的症狀都大同小異,即語言交流不夠豐富,情節斷續,不知該如何往下發展,並且在遊戲過程中很容易笑場。但是醫生的看病時,不能很好的對症診斷,不能根據病人的病狀做出相應的策略。且形式單一,對於打針尤其感興趣,不管什麼病症都要求病人打針。因此,針對這些情況,我對遊戲方案進行了調整。

【遊戲目標】

一、明確所扮演的角色,增強角色意識。

二、嘗試根據不同的病症,針對性提出治療的方案,能對症下藥。

三、能運用禮貌用語進行交往,促進角色間友好互動。

【遊戲準備】

經驗準備:在談話中,引導幼兒回顧醫生看病的方法,初步瞭解不同的病症的不同的診斷方法。

物質準備:增設壓舌板、手電筒、體溫計、白大褂、白帽子、護士帽、藥瓶等。

環境創設:豐富醫院的環境佈置。

【遊戲過程】

一、回顧上次遊戲存在的問題,明確角色意識。

師:上次遊戲中,老師發現扮演醫生的小朋友對不同的病人都用了一樣的看病方法,而且喜歡給病人打針,這樣對不對?爲什麼?

師:要怎麼樣才能幫助病人把病看好?

師小結:醫生要仔細詢問病人哪裏不舒服,然後要看看他不舒服的地方,一般的病只要吃藥就好了。

二、提出遊戲要求。

1、與同伴協商角色分配。

2、導診的護士要主動與病人問好,遊戲中要用禮貌用語。

三、幼兒自由選擇角色開展遊戲,教師觀察指導。

1、適時以病人的身份參與遊戲,製造問題,讓醫生解決,觀察醫生對症診斷的情況。

2、觀察醫院工作人員與病人之間語言交流情況。

【活動反思】

通過這次活動,幼兒初步瞭解醫生和護士的工作情況,認識了一些醫療器械,個別小朋友對醫院的恐懼感逐漸消除。在活動中,個別幼兒會一直忘記自己手中的儀器是幹什麼的,教師適當的給予提醒。還有部分幼兒說到打針就怕即使是假的,通過這次活動,部分幼兒覺得打針也不是很恐怖。幼兒通過這次活動也加深了預防疾病的意識,目標基本完成。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懂得用電線連接電池使燈泡發亮,初步感知金屬可以導電。

2.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3.對導電現象感興趣,喜歡和同伴合作探究。

4.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幼兒熟悉實驗材料的名稱,已初步瞭解電池、電線的外形特徵及金屬的種類。

2.材料準備:電池、電線(連着小燈泡),布條、毛線、塑料繩、回形針、銅鑰匙、鐵絲、記錄紙、筆、斷電線一截以上材料每兩名幼兒一份;小熊布偶、電池演示梳理圖、大張記錄表等。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活動。

師:(出示小熊布偶)小熊家今天停電了,房間裏黑乎乎的,真難受,小熊找蠟燭沒找到,卻找到了一個電池和一根綁着小燈泡的電線,它想用這些東西自己安裝一盞燈,你們說小熊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小燈泡亮起來呢?

(二)引導幼兒自主探索“怎樣讓燈泡亮起來”。

1.介紹實驗材料。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幫小熊家安裝電燈。老師準備了電池、小燈泡和電線,電線的一頭露出裏面的電線絲,另一頭的電線絲已經纏在小燈泡上了,電線的兩頭要連接在電池的什麼地方,小燈泡才能亮起來?

2.交代操作步驟和活動規則。

師:兩個小朋友合作進行實驗,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試一試怎樣讓小燈泡亮起來。

3.幼兒兩人合作開展實驗探索,師重點引導幼兒嘗試用電線連接在電池的不同位置。

4.以實物演示和圖示演示的方式引導幼兒集體分享探索中收穫的經驗。

(三)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幼兒自主探索物體的導電現象,初步感知金屬可以導電。

1.設置問題情境。

師:不好了,小熊剛安裝好的燈泡電線被老鼠啃斷了,電線斷了燈泡又不亮了,用什麼材料能幫助通電讓小燈泡重新亮起來呢?

2.介紹操作材料,引發幼兒猜想。

3.幼兒實驗,師指導。

4.集中交流。

(四)活動結束,提醒幼兒注意用電的安全。

小百科:電燈泡的最大問題是燈絲的昇華。因爲鎢絲上細微的電阻差別造成溫度不一,在電阻較大的地方,溫度升得較高,鎢絲亦昇華得較快,於是造成鎢絲變細,電阻進一步增大的循環;最終令鎢絲燒斷。後來發現以惰性氣體代替真空可以減慢鎢絲的昇華。今天多數的電燈泡內都是注入氮、氬或氪氣。 現代的白熾燈一般壽命爲1,000小時左右。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指南》指出幼兒數學活動應從身邊取材,所以選材上我通過“年曆”讓幼兒感受數學就在身邊。教學活動圍繞兩個目標展開:1、瞭解年曆的用途,初步理解年曆中不同數字的含義2、知道一年有十二個月,學習在年曆中查找各種節日以及生日。目標一引導幼兒感知和體會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到數,關注周圍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數的信息,體會數可以代表不同的意義;目標二鼓勵和支持幼兒發現、嘗試解決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數學的問題讓幼兒運用數學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過程中,獲得豐富的感性經驗,充分發展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能力,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同時爲其他領域的學習奠定基礎

大班幼兒雖然已有一定的時間概念,但是年、月、日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幼兒掌握起來比較難,對於今天是星期幾、幾月幾日幼兒還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因此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和年齡特點在活動設計中,人物化地將“年、月、日”融入故事中,使原本抽象、複雜的概念變得具體、簡明、易於理解,爲幼兒主動學習留下餘地。爲了讓自己教學更順利地進行,我自己設計了一份年曆,設計上我以數字寶寶顏色出發,讓幼兒明白年曆中數字顏色的不同代表不同的意思,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慾望,因此教學內容設計上通過讓幼兒在年曆中找生日及節日;同時在年曆中查找節日及生日是本教學活動的重難點,我通過遊戲、比賽形式等抓住大班幼兒那種強烈的榮譽感和挑戰心裏,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掌握知識,同時年曆本身排列的規律性讓幼兒在遊戲中體會到很多事情都是有一定順序和規律的。

 活動目標

1.瞭解年曆的用途,初步理解年曆中不同數字的含義

2.知道一年有12個月,學習在年曆中查找各種節日以及生日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認識字“日、月、一到十二”,向父母詢問並記住自己的生日,知道一些節日

2。物質準備:ppt、年曆、節日字卡及骰子

 活動過程

一、師幼共同探索年曆,在年曆中找生日

1.遊戲一:幼兒自由探索,找動漫人物“孫悟空”的生日

(1)幼兒自由觀察年曆,在年曆中找到孫悟空的生日

引導語:哇!今天是誰要舉行生日party呀!我們來聽聽他的聲音猜猜看,原來是孫悟空的生日,它有一個生日願望想請你們在年曆上找到它的生日11月18日這一天,你願意幫助它嗎?瞧,孫悟空爲你們準備了很多的年曆,你們都可以去年曆裏找找11月18日究竟在哪裏?現在我們一起去找找吧!

(2)師幼共同交流在年曆中找日期的方法

引導語:你們找到了孫悟空的生日嗎?在哪裏呢?

小結:在我們年曆中我們要找到生日先找月份再找日期

(3)通過故事引導幼兒初步理解數字中的不同含義,瞭解年曆的用途

引導語:孫悟空爲了感謝你們幫它在年曆上找到生日,要給你們送禮物來了,是一個很好聽的故事,這個故事又藏着哪些祕密呢?

故事:

年媽媽的孩子真多呀!他給孩子起了一個奇怪名字叫“日”。年媽媽到底有多少個“日”娃娃?數呀數呀,一共有365個日娃娃。365個日娃娃住在一起嗎?不不,那麼多的日娃娃擠在一起怎麼能行呢?於是,年媽媽就爲它們蓋起了12座漂亮的小房子,給這些房子起名爲“月”並且讓所有的日娃娃分別住到這12座房子裏,,分別起名爲:一月房,二月房,三月房??十二月房,年媽媽是那麼的疼愛自己的孩子,它常常擔心它的孩子因貪玩而找不到家。於是,房子蓋好了以後,年媽媽就從一月房子開始數着自己的孩子的名字:一月、二月、三月??從早數到晚。當它數到第十二個月裏的最後一個娃娃時,就要帶它的所有孩子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再也不回來了。到那個時候就會有一位新的年媽媽,帶着它自己的孩子又住進這十二座漂亮的月房子裏,重複過着同樣的生活……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設計意圖:

幼兒營養不良和肥胖,已成爲普遍現象。在家庭餐桌上,幼兒是"主宰者",挑食、暴食任意爲之。針對幼兒不良飲食習慣,特選擇"自助配菜"爲活動主題。

怎樣使幼兒自主、自願地投入活動?我的設計思想是:以觀菜、分菜激發興趣;以自由選配菜色突出重點、活躍氣氛、深化主題;以錄像解決難點,最終達到警醒幼兒的目的。

活動目標:

1、瞭解不同食物有不同的營養,人體需要多種營養。

2、初步學會合理搭配各種菜餚,糾正自己的偏食行爲。

3、通過自助配菜活動,養成一定自主意識和能力。

活動準備:

1、數張反應營養不良性疾病的醫用圖片(如佝僂病、營養不良性水腫等),偏胖幼兒的錄像。

2、實物投影儀、錄像機、電視機。

3、各種蔬菜、葷菜,如白菜、菠菜、蒜薹、筍瓜、胡蘿蔔、海帶、紫菜、雞蛋、西紅柿、黃瓜、豆腐、乾絲、豬肉、豬肝、雞肉、帶魚。盛菜筐若干,夾子與筐同數。

活動過程:

1、請小朋友說出各種菜的名稱,引導幼兒把菜分成蔬菜、葷菜、海產品、豆製品四大類。

2、第一次選、配菜。

(1)分兩組進行,要求幼兒不爭搶,選擇三至四種菜,種類和數量不限。

(2)幼兒討論、回答。

3、幼兒討論怎樣吃菜,身體才能更健康。

(1)實物投影,針對幼兒選菜中的偏食現象,引導幼兒討論偏食的危害。根據幼兒的具體問題,教師出示醫用圖片的投影,引導幼兒邊看邊討論。

(2)結合錄像,引導幼兒瞭解暴飲暴食的危害。

(3)再次組織幼兒討論如何選擇食物。

4、第二次配菜,鞏固幼兒對營養平衡的認識。

5、幼兒分成四組,協商配菜。

活動延伸:請伙房的叔叔現場做菜,幼兒品嚐自助餐。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欣賞繪本內容,理解兩棵樹爭吵—離別——重逢的過程。

2、幼兒能自主觀察畫面,大膽猜測、表述繪本情節內容。

3、感受兩棵樹的離別與重逢,懂得正確對待身邊的好朋友,珍惜好朋友之間不可缺少的寶貴友誼。

活動準備:

1、 幻燈片《兩棵樹》

2、自制小圖畫書(人手一份)

3、《兩棵樹》的錄音

活動過程:

一、開門見山引入主題

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故事,它就藏在一本書裏,想不想看?

二、結合幻燈片,利用觀察講述法,邊欣賞邊理解繪本內容,初步感受兩棵樹的離別與重逢。

1.出示繪本封面觀察講述

這是這本書的封面,封面上有什麼?故事的名字就叫《兩棵樹》,兩棵樹長的一樣嗎?(理解反義詞:高大和矮小)你還知道有哪些反義詞?

小結:生活中還有很多反義詞,只要你認真觀察,注重比較就會發現。

2.他們會在比賽什麼?爲什麼大樹並不總是佔先?

3.你有沒有和好朋友互不相讓的時候?誰能用簡短的話說一說?心裏什麼感覺?這種爭吵可以避免嗎?怎樣避免?

小結:好朋友之間要謙讓,意見不一致時要商量。兩棵樹發生爭吵以後又發生了什麼事?猜猜看。

4.看,發生了什麼事?原來每天都見面的兩棵樹,現在還能見面嗎?如果你和好朋友不能見面了,心情會怎樣?兩棵樹的心情會怎樣?

小結:原來分開了才懂得在一起的美好!

5.大樹的葉子爲什麼枯黃?看到大樹的葉子一天天枯黃,小樹的心情會怎樣?小樹是怎樣安慰大樹的?我們一起來安慰安慰他:“振作點啊!我們一定會長的超過高牆。”聽了小樹的安慰,大樹心裏會有什麼感覺?

小結:好朋友的話總會讓我們感覺到溫暖,讓我們在失望的時候充滿信心,這就是好朋友的力量。

6.在這幅圖上你看到了什麼?孤零零的樹葉和灰色的背景給你什麼感覺?你看到兩幅圖的顏色感覺怎樣?

7.兩棵樹的容顏都改變了嗎?沒改變的是什麼?他們重逢後的心情怎樣?他們是多麼珍惜這重逢的歡樂,努力的將手臂伸向對方只爲了那友愛的會合。我們也來擁抱感受一下(好朋友之間要互相珍惜哦

8.你們看兩棵樹的表情怎樣?看小鳥都來爲他們的重逢感到興奮,我們也爲他們鼓掌吧。

9.兩個好朋友終於再次重逢了,他們一定會有許多心裏話要說,我們不要打擾他們了,故事講到這裏結束了嗎?看看,原來還有一小段呀。

三、配樂完整欣賞繪本錄音,進一步體驗兩棵樹之間的寶貴友誼。

四、引導幼兒自主閱讀自制繪本,深刻領會繪本內涵。

活動延伸:引導幼兒續編繪本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