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彙編十篇

精選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彙編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1W 次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社會教案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彙編十篇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圍繞辯論主題大膽積極地陳述自己的觀點。

2、嘗試用簡單的符號或標記記錄關心媽媽的好辦法。

3、懂得在日常生活中要做體貼、關心媽媽的好孩子。

活動準備:

1、故事課件,幼兒人手一支筆。

2、四幅簡單的情境圖:虎媽媽病了、虎媽媽在洗衣服、虎媽媽下班回家、虎媽媽忙着做飯。

活動過程:

(一)演示課件,故事導入。

老師邊演示動畫課件邊講述故事1至3小節,鼓勵幼兒用一些詞語描述森林的風景和老虎的兇相?

(二)引發辯論,發表觀點。

1、講述故事第4小節,你覺得大老虎會放掉小羊和小兔嗎?爲什麼?

2、幼兒按意願分成“正方”和“反方”兩組,圍繞“放”和“不放”展開辯論。

(三)設置情境,扮演角色。

1、老虎只同意放掉一個,該放誰呢?

2、幼兒兩兩合作分別扮演小羊和小兔,相互商量並陳述各自的意見:到底放走誰,爲什麼?

(四)聯繫生活,表達情感。

1、遷移經驗:怎樣教育小老虎做關心媽媽的好孩子。

2、觀察四幅圖片,分別是:虎媽媽生病了、虎媽媽忙做飯、虎媽媽下班回到家、虎媽媽在洗衣服,這些時候,小老虎應怎樣關心媽媽?

3、引導幼兒用簡單的標記在四幅圖上作記錄並進行交流。

4、共同爲兔媽媽慶祝生日。

 活動延伸:

1、在表演區進行故事表演。

2、鼓勵幼兒回家後對媽媽說一句體貼的話,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附故事:關心媽媽的好孩子

1、綠茵茵的山坡上,有座美麗的小房子,這是小兔的家。

2、今天是兔媽媽的生日。小兔一大早就起牀了,他要到森林裏採一些蘑菇送給媽媽吃,小兔走到彎彎的小河邊,看見小羊在割青草,就問:“小羊,你這麼早就開始割青草啦?”小羊回答說:“媽媽昨天上夜班很辛苦,我要割一些嫩綠的青草,給媽媽補補身子。”小羊問小兔:“你怎麼也這麼早呀?”小兔說:“今天媽媽生日,我想採一些蘑菇作爲禮物送給媽媽。”小羊聽了很高興:“太好了,今天是兔媽媽的生日,我和你一塊到森林裏去採蘑菇吧。”

3、小兔和小羊一起來到茂密的森林。(引導幼兒用優美詞句簡單描述)森林裏的蘑菇由大又多,五彩繽紛的鮮花滿山都是。小兔和小羊高高興興地採着蘑菇和鮮花。突然,他們聽到“啊嗚”一聲怒吼,回頭一看,一隻兇猛的大老虎張着血盆大口,露出鋒利的牙齒,向他們猛撲過來。(這是一隻怎樣的老虎?)

4、小兔和小羊嚇得飛快地向前跑,可是大老虎跑得更快,一會兒就把他們逮住了。大老虎得意地大笑:“哈哈,今天我的運氣可真好,一大早就抓住了你們,正好給我的小老虎當早飯吃。”小貓連忙對大老虎說:“虎媽媽,請你放了我們吧,媽媽還在家裏等着我們呢”;小兔也連忙說“虎媽媽,請你放了我們吧,要是我們不回家,媽媽會擔心的”。(你覺得大老虎會放掉他們嗎?爲什麼?引發辯論)

5、大老虎聽了他倆的話,說:“我看你們都還小,又是懂得關心媽媽的好孩子,那這樣吧,我同意放走一個,你們兩個商量一下放哪個?”(幼兒兩兩合作,分別扮演兩角色並表演)

6、小羊聽大老虎說只能放走一個,便挺身而出,對大老虎說:“虎媽媽,請你放了小兔吧,小兔起早採蘑菇是送給今天過生日的兔媽媽的。”小兔也趕緊說:“虎媽媽,請你放了小羊吧,小羊起早割草是給上夜班的羊媽媽吃的。”這下可難到了虎媽媽,該聽誰的話,又該抓誰呢?老虎看看小兔又看看小羊,忽然改變了主意,對小兔小貓說“你們這麼小就知道關心自己的媽媽,還願意爲朋友犧牲自己,太讓我感動了,我不抓你們了,不過,要請你們到我家去一趟,也好教育教育我家小老虎。”

7、小兔和小羊就和虎媽媽一起來到老虎洞裏,小老虎還躺在軟軟的草地上正等着媽媽給他送早飯呢。(你想怎樣教育小老虎呢?想對他說什麼?把教育小老虎怎樣關心媽媽的方法記錄下來)

8、小老虎在大家的幫助下真的變懂事了,他說“以後,我一定也做一個關心媽媽的好孩子”。小老虎跟着媽媽一起幫着小兔和小羊採了很多的蘑菇和鮮花,先去看望貓媽媽,再到小兔家,大家一塊盡情地唱呀、跳呀,祝兔媽媽生日快樂,也祝大家生活永遠幸福。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作客能力發展現狀:小班幼兒對到別人家作客的基本禮節缺乏瞭解。如:見人不知道主動問好,告別時忘記說再見;在客人家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就隨便拿,玩完後不知道收拾整理等等。

小班幼兒在交往與習慣方面的發展要求:

小班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和良好習慣的養成需在生活化、遊戲化、情景化的環境中進行。

介於以上原因,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旨在讓幼兒在遊戲化的生活場景中進行相關的體驗,獲得相關經驗。

活動目標

1.懂得作客的基本禮節:有禮貌;不隨便拿人家的玩具。

2.玩過玩具後知道放回原處,學習收拾玩具的方法。

3.體驗將玩具收拾整齊後的成就感。

活動準備

1.遊戲場景:小兔的家。(遊戲的區角:寶寶睡覺的地方——臥室;寶寶玩的地方——遊戲室;寶寶吃飯的地方——餐廳等。)

2.小兔頭飾若干。師扮演兔媽媽,另一個老師扮演兔姐姐。

活動過程

1.導入:準備去兔姐姐家作客

(1)去兔姐姐家嘍!

兔媽媽:“我的寶寶們,今天媽媽帶你們去兔姐姐家作客。走,坐上我的小火車出發了。”小兔們跟着兔媽媽聽着開火車的音樂,“開火車”來到兔姐姐家門前。

(小班孩子最喜歡的遊戲之一就是開火車。)

(2)去兔姐姐家怎麼做客?

兔媽媽:“噓!兔姐姐家到了。”

和兔姐姐互相問好!(免媽媽先跟兔姐姐問好,給免寶寶做個示範作用。)

“兔姐姐好!”“兔媽媽好!小兔子們好!歡迎你們來我們家玩!”

2.在兔姐姐家做客

兔媽媽:“哇!兔姐姐家真漂亮啊!兔姐姐能不能介紹一下。”(兔妞姐家的漂亮在兔媽媽的驚歎聲中吸引了小兔的眼球,小兔寶寶們不由得駐足觀看,爲下面的介紹打下伏筆。)

(1)兔姐姐家真好!——兔姐姐的介紹

兔姐姐邊帶小兔們參觀邊介紹:

“瞧,這是我睡覺的地方,我的布娃娃都整齊地坐在這兒呢。”

“這兒是我的玩具,按照大小都整齊地排在玩具櫃上。”

“這兒是我煮飯的地方,看,最上面放着什麼?(煤氣竈)這一層放着餐具,你認識嗎?(煮飯、炒菜的勺子、碗啊,盤子啊等等)最下面是我喜歡吃的水果和點心。”

(在介紹過程中,爲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讓幼兒的感官積極地參與,免姐姐可用和幼兒一起說或提問等形式進行,讓幼兒在細心的觀察中瞭解物品的擺放規律,爲後面的整理活動做鋪墊。)

(2)我想在兔姐姐家玩——徵詢兔姐姐意見

兔媽媽:“兔姐姐家真好玩,你們想玩嗎?想玩什麼?”

兔寶寶:“想玩。”“想玩玩具……”

“我們要問問兔姐姐可不可以玩啊。”

兔姐姐:“可以啊!”

(3)我在兔姐姐家玩啦!——小兔們自由玩。

小兔們自由玩樂,兔媽媽和兔姐姐陪同小兔們玩。

(幼兒很興奮,自然玩得很帶勁兒,玩具玩得到處都是,各區域的玩具混雜在一起。)

3.整理兔姐姐的家

(1)我來整理(初步整理:沒有特別要求下的自行整理——粗整理。)

兔媽媽:“寶寶們,不早了,快收拾收拾回家了。”

小兔們收拾整理玩具。

兔媽媽:“快點哦,收好的寶寶趕快坐下歇歇。”(爲了讓收拾得快的寶寶看到收拾的結果,同時等等收拾得慢的幼兒。)

(2)我會整理(再次整理:根據要求檢查整理——細整理。)

“看看有沒有收拾好?” (將放錯地方的玩具找出,送到原來的房間。)

“是不是跟剛纔進來的時候一樣?”

要求整齊擺放玩具:布娃娃是不是整齊地坐在那兒?玩具是不是放得整整齊齊?煮飯的地方也收拾好了嗎?

發現問題及時請兔寶寶去整理。分區分批去整理。

(這三個區域最難整理的是廚房,幼兒雖然喜歡玩廚房的玩具,但對於廚房的用具幼兒畢竟接觸得比較少,離他們的生活較遠,所以在最後的整理環節作爲重點讓幼兒回憶餐具是如何擺放的,再收拾。經過好幾個來回才基本符合要求。)

(3)我整理得真好!(免姐姐驗收。)

①兔姐姐檢查

如有問題再請個別孩子去整理。

“兔姐姐,你滿意嗎?”

②兔姐姐的誇獎

兔姐姐:“兔媽媽,你的寶寶真能幹,把我的家收拾得跟原來一樣整齊漂亮。”

(免姐姐的評價,讓小免們的勞動有了成就感,也讓他們知道,只有玩完以後整齊收拾玩具的孩子纔是受人歡迎的孩子。)

4.兔媽媽帶小兔們回家

(1)道別

兔媽媽:“不早了,我們該回家了,和兔姐姐再見。”

兔寶寶:“兔姐姐再見!”

兔姐姐:“小兔再見!歡迎你們下次再來玩。”

(2)回家

兔媽媽和寶寶聽着開火車的音樂,開着小火車回家去。

活動反思

這節活動前後順暢自然,將作客的禮節及整理玩具的要求通過幼兒喜聞樂見的形式——去兔姐姐家作客的情節層層展開,步步推進。幼兒在玩中學會了做客的禮節:有禮貌、不隨便玩人家的玩具,玩完玩具放回原處,並自己整理擺放。同時情感上得到愉快的體驗:看到自己整理得整整齊齊的玩具,聽到兔姐姐誠摯的表揚、兔媽媽的肯定等。本次活動目標基本達到。通過這樣的遊戲活動讓孩子們自然地從心理上接受做客的一些基本禮節。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在幼兒園裏,用科學的角度培養和實施環境教育,培養孩子的環保意識,形成正確的環境價值觀和態度,具有環境道德觀,有深遠教育意義。

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大部分幼兒對“自動澆花”科學小實驗會操作。

2.人人動手實踐和參與,個個嘗試解決問題。

3.逐步養成愛護環境的行爲模式。

活動重點:

做“自動澆花”實驗。

活動難點:

逐步養成愛護環境的行爲模式。

活動準備:

1.裝有水的盆、棉繩、積木、盆種花若干人手一個揹包月牙橋等

2.場地佈置

活動過程:

1.導入:103班要參加環保特別行動,時間是10天左右,可是我們種了一些美化環境的花,每天都要澆水,所以我們必須想出“自動澆花”的辦法才能保護這些花。

2.幼兒討論:怎樣才使花兒每天都有水喝,又不會被水淹。

3.提示幾件容易得到的材料,如:小盆、棉繩、等。讓幼兒動手實踐和參與,證實自己的辦法能解決“自動澆花”的問題。

4.環保行動。(環保行動意義和本次行動做法)

出發——全班小朋友背上行裝,分成兩隊,走小路、踩石頭、過小橋、最後來到草地;

環保行動——把草地上垃圾、樹葉、小動物帶到一個地方集中進行有效的處理;

5.環保行動回程,檢查“自動澆花”的效果,並進行總結還表揚。

資料庫:

1.網上資料:環境教育相關網站

2.初中物理關於“滲透”的原理

教學延伸:

從教育教學上、日常生活和家庭教育中同步進行環境教育。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4

活動前評析

在生活中我們一見到殘疾人就覺得心裏怪怪的,在路上看到了不是同情一下就是遠遠的躲開了,其實,我想他們要的不是你的幫助你的同情,他們更需要的是你不要戴着有色眼鏡看待他們。他們最需要的是你的理解和一視同仁。你能做的工作,他也可以做到;你能擁有的生活,他也可以擁有;你能享受的幸福,他也可以享受,他是有資格享受的。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放下自己心理的芥蒂,和他們平常的聊天平常的交往,沒有鄙視,沒有特殊。我們不能高高在上的自己的幫助,幫助他們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不傷害他們的自尊,因此,我們要學會偷偷的、不動聲色的幫助他們。這是每個人都必須學會的。

活動目標

1、知道殘疾人是跟我們一樣普通人,我們應該跟殘疾人多接觸、多幫助他們、多尊重他們更增強對他們的愛。

2.瞭解體驗殘疾人的生活,學習他們的克服困難、堅強勇敢、熱愛生活的。

活動準備

殘疾人生活圖片12張、殘疾人生活影像片斷、眼罩、耳罩、鈴鼓。

活動過程實錄

一、看殘疾人生活圖片。

看完圖片後,教師:盲人、聾啞人、四肢不健全、智力有障礙的人,我們叫他們稱殘疾人。

教師、幼兒相互交流。

●這些殘疾人怎樣生活?怎樣與人交流?

●每位小朋友都要說己的想法。

教師:這些殘疾人也是跟我們一樣的。殘疾小朋友也是想上幼兒園、玩遊戲。我們應該跟他們多接觸、多交流,關心、幫助人們,與他們成爲好朋友。

二、教師介紹我們延邊地區一位很優秀的殘疾學生—金蓮花

※金蓮花是我們延邊地區失去雙手的一名優秀學生。9年,她以579分的優異成績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學”

●觀看金蓮花姐姐的生活影像片段。

1)金蓮花姐姐用寬膠皮將筆纏在手臂上,認真練寫字的場面。

2)金蓮花姐姐用殘缺的手彈電子琴、操作計算機、文的場面。

3)金蓮花姐姐克服困難跟同學們堅持軍訓的場面。

4)運動會時金蓮花姐姐幫參賽選手做後勤工作,並在前面帶領同學做啦啦對的場面。

●觀看影像片段之後,讓幼兒自由發表自己的想法。

教師:金蓮花姐姐是延吉市二中失去雙手的一位殘疾學生。她是一位認真學習,不怕困難,助人爲樂的很優秀的姐姐。我們應該學習金蓮花姐姐不怕失敗的頑強毅力,學習她的像正常人一樣對待每一項事情的健康的。

三、體驗殘疾人面臨的種種困難。

1)體驗盲人:全體幼兒蒙上眼睛聽鈴聲找到老師,並讓幼兒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2)體驗聾啞人:如果我們不會說話會遇到什麼困難呢?

3)體驗肢體殘疾人:失去雙腿或雙手的殘疾人,又會是怎麼樣呢?

●體驗後互相討論幫助殘疾人的方法。

幼兒1:我要跟殘疾小朋友在沙灘上玩遊戲。

幼兒2:我幫盲人阿姨過馬路。

幼兒3:我攙扶肢殘人乘坐公共汽車

幼兒4:不讓我哥欺負他們,跟哥哥一起幫助他們、尊重他們。

幼兒5:我要學啞語,跟聾啞人說話。

教師:孩子們,你們真是有愛心的小朋友,想了這麼多的辦法跟殘疾人交流,有了你們的尊重,有了你們的關愛,他們不會感到孤獨。小朋友們記住,殘疾人和我們是朋友。

四、一起聽聽大家喜歡的歌曲“愛的奉獻”。

活動延伸:組織幼兒到福利院進行慰問活動。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瞭解殘疾人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困難。

2、產生尊敬關愛殘疾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千手觀音》舞蹈錄象。

2、有關報道殘疾人自強不息的錄象。

3、課前收集一些殘疾人用的物品。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小朋友,你們想不想看一個舞蹈?(播放《千手觀音》錄象)

2、你覺得這個舞蹈好看嗎?漂亮嗎,他們表演的是什麼?這個舞蹈有一個名字,叫千手觀音。那你們知道跳這個舞蹈的演員和我們正常人一樣嗎?(不一樣,他們是殘疾人)

教師介紹:這些舞蹈演員都是聾啞演員表演的,他們都是殘疾人。

3、那你們知道什麼樣的人叫殘疾人嗎?(有的眼睛看不見,有的沒有手,有的沒有腿,也有的耳朵聽不見、嘴巴不會說——既身上有殘疾的叫殘疾人)

殘疾人他們是身體上缺陷,所以是殘疾人。

那你們知道殘疾人他們是怎樣生活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體驗體驗。

二、體驗殘疾人的.生活

1、扮盲人。

請小朋友拿出白布把雙眼蒙上

走路:從一個桌子地方走到另外一個地方,注意不要碰到別人或是桌子。

撿積木:請幾個小朋友去把傘在地上的積木撿起來。

(幼兒講述體會)你剛剛扮演盲人的時候你心裏的感覺是什麼樣的,做那些事情覺得怎樣?

盲人平時生活中還會遇到什麼樣子的困難呢?(做飯、過馬路、看報紙電視)

2、扮手殘的人。

請一隻手放在胸前幼兒摺紙

請兩隻手背在後面的幼兒疊衣服

(幼兒講述體會)手殘的人平時生活中還會遇到什麼樣子的困難呢?(穿衣服、搬東西、洗澡)

小結:除了眼睛看不見的,手殘疾的人還有哪些殘疾人的生活是很不方便的,他們會遇到什麼樣子的困難?(幼兒討論講述)

殘疾人他們的雖然身體殘疾,但是他們不怕困難,努力想辦法去克服困難。下面,我們一起看一下殘疾人在運動會上的表現。

三、學習殘疾人自強不息的精神

1、觀看《殘奧會》。

提問:剛纔你看到了什麼?這個人是什麼地方殘疾的?他參加的是什麼運動,殘疾人在運動會上表現得怎樣?

分別觀看圖片,知道殘疾人的堅強的毅力。

四、幫助殘疾人

1、對殘疾人產生關愛

殘疾人原來他們的毅力很堅強。那我們剛剛有幾個小朋友在扮演的時候,有些小朋友都在笑,你們覺得該不該笑?、

那我們以後看到他們應該怎樣?尊敬,關心他們,不能嘲笑看不起他們。

2、行動上的幫助關心殘疾人

(1)社會

我們社會上也很關心殘疾人,是怎麼幫助他們的?

這是什麼?是爲什麼樣子的殘疾人設置的,可以給他們帶來怎麼樣的方便?

這些都是無障礙設施:電梯、公交車、盲人道……

(2)自生如何幫助殘疾人

如果你平時碰到了殘疾人,你會怎麼來幫助他們?

幫盲人過馬路,幫他們推輪椅,幫他們搬東西……

殘疾人他們雖然身體殘疾,但是他們毅力很堅強,我們平時要學會幫助關心他們。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6

目標:

四肢協調活動

過程:

1.教師邊念兒歌邊示範做《動物模仿操》。

2.幼兒跟着錄音念兒歌。

3.教幼兒學做《動物模仿操》。

建議:

1.《動物模仿操》的內容和動作應根據各班幼兒動作發展情況進行調整。

2.牆面佈置成天空、小河、草地的森林背景,提供一些動物粘貼卡片,讓幼兒自主地貼貼玩玩。

附:動物模仿操

小小雞,嘰嘰嘰,(動作:兩個食指碰着做,小雞嘴巴,學小雞點頭走路四次)

愛吃小蟲和小米。(動作:下蹲,用小雞嘴巴做出啄米的動作四次)

小小鴨,嘎嘎嘎,(動作:雙臂放在身體兩側,手心朝下,學小鴨左右搖擺走動四次)

跳到水裏去捉魚。(動作:雙腳一起往前跳躍2―4次)

小小貓,喵喵喵,(動作:雙手五指分開在嘴邊,學小貓摸鬍鬚動作四次)

看見老鼠快快抓。(動作:做自然跑步動作,唸到“快快抓”時,學做小貓抓老鼠動作一次)

小小鳥,飛呀飛,(動作:張開兩臂,上下襬動三下)

飛到樹上唱首歌。(動作:邊走邊拍手兩下,唸到“唱首歌”時,兩臂上舉拍三下手)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體會大聲吵鬧與輕聲講話的不同效果.知道大聲吵鬧的危害,養成輕聲講話和安靜聆聽的良好習慣。

2.瞭解一些保護嗓音的方法。

活動準備

一段幼兒平時大聲吵鬧的錄音磁帶。

活動過程

一、聽錄音,討論大聲吵鬧的危害性,激發幼兒改變不良習慣的願望

1.師:今天老師要請小朋友聽一段真實的錄音,小朋友仔細聽是什麼聲音。

師:你們剛纔聽到的是什麼聲音?(亂糟糟說話的聲音、大聲喊叫的聲音、吵鬧的聲音……)你們聽到的其實就是你們平時發出的聲音,老師在你們說話時悄悄錄下的。

2.師:你們聽了這段錄音,有什麼感覺?(亂糟糟的、很吵鬧、聽了不舒服、有點刺耳、覺得煩躁、不想再聽了、耳朵裏嗡嗡嗡的響……)

小結:老師和你們的感覺一樣,我們聽了這種聲音會覺得不舒服,不想再聽了,我們把這種令人不愉快的、刺耳的,嘈雜的聲音稱作“噪音”,經常處在這種嘈雜的環境中不但會損傷我們的聽覺,而且會影響人們的情緒,時間長了甚至會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

3.師:想一想,如果你經常大吵大鬧或大聲講話,時間久了,你的嗓子會有什麼感覺?(疼、幹、紅腫、發炎、嘶啞、聲音啞了)

小結:經常大聲喊叫或長時間大聲說話、唱歌,就會感到嗓子疼、幹,引起嗓子紅腫發炎。聲音嘶啞,說不出話來,嚴重的甚至會損害聲帶,以後就永遠變成嘶啞的聲音了。因此,爲了我們的嗓音不受傷害,能不能大聲吵鬧呢?除了不大聲吵鬧,還應注意什麼呢?(不長時間大聲說話,不尖叫,多喝水,不用嗓過度……)

4.師:剛纔我們知道了大聲吵鬧有這麼多危害,大家以後還想不想聽到這樣的吵鬧聲呢?怎樣才能避免這種吵鬧聲呢?(小聲講話,不大喊大叫,不尖叫,不發出刺j

耳的聲音……)

二、做實驗,引導幼兒進一步體會輕聲講話的益處

1.師:剛纔我們知道大聲吵鬧有這麼多危害,應該小聲講話,可有的小朋友會說,那麼多人都在說話,我如果聲音小,別人會聽不清。果真是這樣嗎?咱們試一試。請幼兒小聲交流:現在請你們用小一些的聲音跟你旁邊的小朋友說說話,看看你們相互之間能不能聽清對方的談話。(幼兒小聲交流)

師:能不能聽見?能聽清楚嗎?

請幼兒大聲交流:這次請你們大聲跟你旁邊的小朋友說話,看看有什麼感覺?

2.師:現在請小朋友比較一下哪種談話方式更好?爲什麼?(小聲說話,相互之間很容易就能聽得見,而且也不吵鬧,說話很省力:大聲說話太吵了,說話費勁,聽話也費勁:有時反而聽不清,令人不舒服。)

3.小結:通過比較,我們知道當許多人在同一地點同時交談時,大聲吵鬧反而會使我們的交談變得更費力、更吵鬧,而小聲說話會使我們更清楚、更省力地進行交談,也會覺得很舒適。

4.師:現在老師又有一個問題,如果兩人距離較遠又想說話該怎麼辦?(應該找合適的機會走近一些再交談,以免影響別人。)

三、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聆聽方法

師:剛纔我們知道了平常講話應該輕聲.特別是許多人一起談話時,更應當輕聲。那麼我們在聽別人講話時,應當怎麼做呢?(認真聽、不插話、保持安靜)

小結:我們在聽別人講話時,首先應該看着對方,其次應當保持安靜,不吵鬧,不插嘴,不亂動,不打斷別人,邊聽邊想別人說的是什麼意思。這樣,纔是一個會傾聽的孩子也是一個有禮貌的孩子。

四、遊戲“你的耳朵在聽嗎”,訓練集中注意、安靜傾聽的能力

師:下面咱們玩一個遊戲,遊戲的名字叫“你的耳朵在聽嗎”。遊戲時,老師會用不同大小的聲音來說話,誰聽得最仔細、最清楚.誰就會得到一朵小紅花。

老師面向集體或個人分別用大聲、小聲、氣聲等不同音量說話,請幼兒用相應的音量複述,訓練幼兒集中注意、安靜傾聽的能力。

五、總結:今天咱們知道了大聲講話的危害,也知道了在平常生活中,應養成輕聲說話、仔細聆聽的習慣。這不僅是一種美德.也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希望每一個小朋友都能成爲一個文明的交談者。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瞭解猴子的習性;

2.根據猴子的各種姿態進行匹配;

3.培養幼兒的觀察和判斷能力。

遊戲準備:

1.請幼兒回家後和爸爸媽媽討論猴子的外貌、習性等;

2.有關猴子的光盤;

3.學具、圖卡。

教學過程:

一、幼兒領學具。

二、引入話題,爲學具做準備。

1.“今天,老師要看看哪位小朋友的模仿力最強。”老師說出三種動物,請幼兒自由發揮,並聽到老師說“停”的時候,安靜的回到座位上。

2.插入遊戲;

遊戲規則:請六名幼兒準備,教師分別給六名幼兒看六種猴子動作的圖片,看誰模仿的像。

三、看光盤,瞭解猴子的習性。

四、學具做題。

1.告訴幼兒題目要求:圖片中六種不同的動作,請你從左圖中找出和它動作一樣的猴子

2.準備:請幼兒將鈕釦歸位,教師給幼兒二分鐘,準備好後開始做題。通過時間,掌握一下做完的幼兒人數。

3.對正答案。幼兒和教師一起對正答案,給作對的幼兒給予表揚,給做錯的幼兒給予鼓勵。

4.請個別幼兒講述做題方法。

5.教師進行講解,強調容易做錯的幾幅圖,可以請幼兒模仿。

6.用另一種方法請幼兒再做一遍。

活動引申: 遊戲:鏡子

遊戲規則:幼兒做鏡子,要求動作和老師相反,明白反方向動作概念,區分反方向和相同方向的動作。

1.請全體幼兒做反方向動作。

2.請個別幼兒做反方向動作,根據幼兒的能力,提高動作難度。

反面練習:

1.遊戲結束後,請幼兒觀察圖片的反面。(要求:時間一分鐘,請幼兒說出看到了什麼。)

2.時間到,要求幼兒抱住了學具,大聲的說出看到了什麼。

3.數數猴子抱的香蕉數量。

4.請幼兒大聲說出數量。

5.佈置作業:這幅圖要求幼兒進行塗色,請幼兒帶回家後進行塗色練習。

活動引申:

數的多少與簡單的加減法

1.根據猴子抱的香蕉數量,比較數的大小。

2.用猴子的香蕉數量進行加法練習。

3.給猴子進行編號,進行加減法練習。

如:①號加②號③號加④號

五、結束部分。

收學具:三組進行比賽,看哪組小朋友收學具又快又安靜。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9

設計意圖:

衆所周知,中國曆來就有"禮儀之邦"的美譽,講文明、用禮儀,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主要途徑。但是,隨着社會的發展,我們在否定傳統弊端的同時,也丟掉了一些傳統的美德。作爲祖國未來支柱的學前期幼兒,具備了會思考、會學習、接受信息快等素質,卻也滋長了一些作爲獨生子女而引發的不良習氣,例如:不懂尊重父母、長輩,與人交往不懂謙讓,不講禮貌,公共場所不講秩序等,養成了唯我獨尊的品性。"少若成天性,習慣成自然"。許多科學研究都證明:幼兒期是接受品德教育的最佳期。爲此,我設計了大班社會活動--《粗魯的小老鼠》,通過生動形象的動畫故事,讓幼兒懂得不尊重他人的行爲是不對的,加強幼兒講文明、懂禮貌的意識。

活動可視幼兒接受情況分成一或兩課時。

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引導幼兒學習正確與人交往的方法,懂得初步的交往禮儀。

2、通過遊戲,增強幼兒講文明、懂禮儀的意識。

3、培養幼兒觀察、分析和探索的能力。

4、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引導幼兒學習正確與人交往的方法。

2、難點:使幼兒掌握初步的交往禮儀。

活動準備:

1、故事《粗魯的小老鼠》課件。

2、小老鼠、蝸牛、小魚、小豬的頭飾各一個。

3、幼兒日常行爲(包括文明的和不文明的)圖片若干,即時貼做的哭臉、笑臉幼兒人手各一個。

4、自制的"文明小天使"胸貼若干。

活動過程:

一、播放課件中的兒歌《小老鼠》,導入課題。(計劃用時4分鐘)(老師帶領幼兒隨兒歌的節奏,做身體律動進入活動室,引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提問:

1、兒歌中說的是誰?(小老鼠、小貓)

2、小老鼠平時喜歡幹什麼?(偷吃別人的東西;挖別人的牆角····)

3、小老鼠見了貓會怎樣?(會害怕,然後逃跑,是個膽小的傢伙。)

小結:一般的小老鼠比較膽小,見到有動靜就趕快逃跑。可是有一隻小老鼠可不是這樣,它總覺得自己了不起,結果吃到苦頭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隻小老鼠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故事。

二、播放課件《粗魯的小老鼠》,引導幼兒瞭解故事內容。(計劃用時8分鐘)提問:

1、故事中的小老鼠是什麼樣的?(自以爲了不起,說話粗魯,對別人很不禮貌。)

2、小老鼠是怎麼對蝸牛的?(兇巴巴地讓蝸牛滾開,並一腳把蝸牛踢得很遠。)

3、小老鼠對河裏的小魚做了什麼?(用石頭扔小魚,把小魚嚇跑了。)

4、小老鼠後來碰到了誰?(小豬)小老鼠的腳怎麼腫起來了?(小老鼠踢到了硬硬的豬蹄上。)

5、小老鼠爲什麼低下了頭?(小老鼠知道自己對別人不禮貌,結果嚐到苦頭了,覺得自己做錯了。)

小結:小老鼠自以爲了不起,說話粗魯,對人很沒禮貌,最後得到教訓了。

三、展開故事,分角色扮演,引導幼兒懂得正確與人交往的方法。(計劃用時8分鐘)小朋友們,你們有過對別人不禮貌的行爲嗎?如果你是小老鼠,你會怎樣很有禮貌地對待蝸牛、小魚和小豬?

(教師分別依次請出蝸牛、小魚和小豬,引導幼兒探索正確與人交往的方式。)

1、你碰到正在慢慢爬行的蝸牛,應該怎麼做?(可以這樣說:"對不起,請讓一下可以嗎?我想先過去!")

2、你想喝水時,有小魚在游泳時怎麼說比較好?(這樣說比較好:"小魚,你好!我口渴想喝水,你能等我喝完水再過來游泳嗎?")

3、小豬睡覺擋住了你的去路,你該怎麼辦?(應該這樣做:先叫醒小豬,然後對它說:"打擾一下了,小豬,你睡在這裏可不好,別人過路會不小心踩到你的,你還是換個地方去睡吧,你說呢?")

4、如果小老鼠很有禮貌地對待別人,那它的腳會不會受傷?(不會,你不去傷害別人,別人也不會傷害你的。)

5、在生活中,我們還應該怎樣做個文明懂禮的人呢?(鼓勵幼兒暢所欲言。如:不要瞧不起別人,要學會謙讓;別人有困難時要出手相助;和朋友要友好相處等等。)

四、遊戲:《我是小法官》,增強幼兒講文明、懂禮儀的意識。(計劃用時5分鐘)遊戲規則:將幼兒分成五組,每組八人,五組依次進行。教師出示圖片,請幼兒判斷對錯,對的在圖片上貼笑臉,不對的貼哭臉。

五、總結:(計劃用時1分鐘)小朋友們從小要學習文明禮儀,和別人說話時要輕聲細語,不要說髒話、粗話,做人要謙虛,可不要象小老鼠那樣,自以爲了不起,最後吃虧了才後悔。只有懂得尊重別人的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活動延伸:

1、幼兒根據自己所知道的交往禮儀,自編兒歌。

2、家長可以請朋友或同事來家做客,讓幼兒學習待客禮儀。

活動反思:

本此活動中,通過生動形象的課件播放,讓幼兒懂得故事中的小老鼠的做法是錯的,特別是看到小老鼠踢到豬蹄,腳腫起來的時候,表現得非常開心。在進行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大大的激發了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和表現力,如:他們在扮演小老鼠看到小魚時,會想到友好地和小魚握手,說明他們對平時生活的觀察是很細緻的。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一直扮演着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和幼兒共同完成整個活動過程,同時又引導幼兒從活動中得到啓發,達到了預訂的教學目標。

小百科:老鼠是哺乳綱、齧齒目、鼠科的齧齒類動物,俗稱“耗子”,繁殖方式是胎生,是哺乳動物中繁殖最快、生存能力很強的動物。全世界有鼠類大約480種,無論室內、野外都可以看到它們的足跡。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感受好朋友間互助友愛的真摯感情,體驗與好朋友相互瞭解、溝通,相親相愛的快樂與幸福。

2、能用語言表述好朋友的外貌特徵以及自己與好朋友之間的事情。

3、理解好朋友的含義,知道好朋友之間應該怎樣相處。

活動準備

課件:教師、小朋友的照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出示自己和好朋友的照片,引出今天的話題《好朋友》。

二、展開

1.教師通過介紹自己的好朋友,引導幼兒介紹好朋友的外貌特徵。

(1)啓發幼兒說說自己好朋友的名字。

(2)教師出示圖片介紹自己的好朋友。

(3)引導幼兒用語言描述自己好朋友的外貌特徵,請幼兒猜一猜他是誰。

2.引導幼兒在感受、講述的基礎上,初步理解好朋友的含義,

進一步激發對好朋友的友愛之情。

(1)教師有感情地講述與好朋友之間的故事,幼兒感受朋友之間的關心和照顧。

(2)引導幼兒互相說說與好朋友之間的故事。

你爲什麼喜歡和他做好朋友?你和好朋友之間是怎樣做的?

好朋友生氣、生病、吵架了怎麼辦?怎樣做兩人會成爲好朋友?

小結:喜歡在一起、能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互相謙讓的人會成爲好朋友。

3.引導幼兒介紹自己好朋友的愛好,加深對好朋友的理解。

(1)教師以圖示形式介紹自己好朋友的愛好。

(2)引導幼兒介紹好朋友的愛好。

三、活動結束

教師講述故事《我們都是好朋友》,

使幼兒知道只有遇到困難相互幫助的朋友,纔算是真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