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必備】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合集六篇

【必備】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合集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1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必備】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合集六篇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生活中蘊藏的各種節奏,體驗節奏給大家帶來的快樂;

2、鼓勵幼兒創造性的用身體動作表現節奏;

3、引導幼兒用各種自然物表現不同的節奏。

重點:感受節奏,並用身體動作表現節奏;

難點:用各種方式表現節奏,創編新的節奏

活動準備:

1、兒童經驗基礎:幼兒對節奏感興趣。

2、材料準備:塑料袋、易拉罐、娃哈哈瓶(內放豆子或沙子)、飲料瓶,筷子、杯子,碟,鐵盒子若干、臉盆、碗、、算盤、小板凳,木頭積木等生活中的物品;歌曲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讓幼兒發現生活中有節奏的聲音,初步感受節奏

1、教師示範用發出一些生活中有節奏的聲音,讓幼兒拍手錶現節奏。

●牛叫,哞--哞---哞---哞---!”你聽到了什麼聲音?裏面藏着什麼節奏?我們一起來學學看,“哞---哞---哞---哞---”,你能拍手告訴大家嗎?除了拍手你還有什麼方法可以表現這種節奏?

●你們真能幹,我這裏還有不一樣的節奏,你能聽出來嗎?。(青蛙叫)真有趣,青蛙的叫聲也是有節奏的。我們一起學學看,你還可以用什麼方法表示“呱呱呱呱呱!”這種節奏呢?

●同上方法,老師分別發出:小雞:嘰嘰嘰嘰嘰嘰,母雞:咯咯咯咯嗒,火車:嗚----轟隆隆隆,等聲音。你聽出了什麼節奏?除了用嘴巴說,我們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來表現這種節奏。那我們跟着他一起試試!

●小結:真有趣,我們生活中的許多聲音都是有節奏的。有的長,“噠——噠——噠——”,有的短“噠噠噠”,還有的長長短短連在一起,“噠——噠——噠噠噠”,都是不一樣的,真有趣。

二、幼兒嘗試用不同方法及材料表現節奏。

1、請個別幼兒示範用用不同材料表現節奏。

●指導語:今天,其實還有更有趣的事情呢,老師在旁邊放了很多東西,這些東西都能發出各種好聽的聲音,你能使這些聲音也變得有節奏嗎?我隨便去找一樣東西吧(算盤),誰願意來試試看?

●(請個別幼兒)聽出它裏面的節奏了嗎?我們來一起拍拍看,好,那他玩算盤,我們用自己的方法來學學這種節奏。誰還想出了和他不一樣的節奏?這種節奏不一樣在哪裏,長長的,還是短短的?他真棒,你們也想來試試嗎?

2、幼兒自由挑選材料用不同的方法演示各種節奏。

●你可以一個人或者找幾個好朋友一起去找找有趣的節奏,待會我們比一比哪些小朋友找出來的節奏長長短短的很好聽,又很有趣!好趕快去試試看!

3、鼓勵幼兒表現不同的節奏,同伴之間互相交流。

4、請個別幼兒到前面表現找到的節奏。

5、小結:今天,我們玩節奏真是開心啊,原來我們生活中有這麼多不一樣的節奏,節奏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快樂。

三.遊戲:搶椅子,讓幼兒能根據幼兒搶椅子的情形,打出相應的節奏,鞏固對節奏的理解和掌握。

四、欣賞歌曲,讓幼兒嘗試集體爲歌曲伴奏。

1、欣賞歌曲,《一二三四五六七》感受歌曲節奏變化。

●指導語:老師知道我們小朋友學過一首很好聽的歌曲,歌曲裏面有許多有趣的節奏,你們有沒有發現過,以前我們沒有注意這些長長短短的,今天肯定能聽出來,不過要聽仔細嘍!

●真好聽,有沒有聽出裏面的節奏呢?那好,你能用我們剛纔玩過的東西爲這首歌配節奏嗎?你想用什麼東西?你去,。大家都去找到你想要的東西,準備好了嗎?我們請老師準備一下音樂。

2、引導幼兒跟着歌曲的節奏來表現,請個別幼兒上來演奏,提醒幼兒跟上節奏。

3、集體面向大家再次爲歌曲配節奏。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傾聽歌曲,瞭解歌詞大意,初步跟唱歌曲。

2、能用跳躍的聲音模仿杜鵑的叫聲。

3、在歌曲意境感染下,體驗喜愛杜鵑鳥(布穀鳥)的美好情感。

4、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遊戲情節,注意隨着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5、通過整體欣賞音樂、圖片和動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活動準備:

1、繪有簡單風景的圖片一幅。

2、可活動的小朋友、杜鵑鳥圖片。

活動過程:

1、在音樂伴奏下,教師邊演示圖片,邊講述:“春天來了,我走在草地上,突然聽到了‘咕咕’的叫聲,這是誰在叫呢?”

2、學唱歌曲《頑皮的杜鵑》。

(1)教師繼續操作教具並講述歌詞內容,進一步感受歌曲旋律。

(2)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歌曲內容。

小朋友走在什麼地方,聽見杜鵑在唱歌?最後杜鵑怎麼了?

(2)教師:“你們也跟我來找找小杜鵑吧。”幼兒隨音樂學念第一段歌詞。

(3)幼兒輕輕地學唱第一段歌曲。

(4)在動作暗示下,教師提醒幼兒能唱準歌曲中的弱起節奏(雙手放在胸前)。

(5)教師邊演示教具,邊講述第二段歌詞內容。

(6)幼兒輕輕學唱第二段歌詞。

(7)教師提醒幼兒唱準跳音“咕咕”。

3、幼兒完整地表演唱歌曲一遍。

(1)幼兒完整地演唱歌曲一遍。

(2)幼兒根據歌詞進行表演,感受歌曲意境,體驗喜愛杜鵑鳥的美好情感。

教師:“現在我們一起去‘草地’上尋找頑皮的杜鵑”。第一段邊走邊唱,第二段坐在“草地”(地板)上唱。

活動反思:

這是一首曲調優美、詞意簡練、音樂形象鮮明的奧地利童謠。時起時伏的旋律把杜鵑和孩童相互歡樂嬉戲玩耍的情景描繪得栩栩如生,給歌曲增添了幾分詼諧與風趣。“5 3”的音調模擬了杜鵑的歡叫聲呼應式地穿插在全曲之中,使音樂形象更爲逼真,富有意境。最後在杜鵑的歡叫聲中結束全曲,讓人們感受到杜鵑聲聲地在青山翠谷之中迴盪不息。

教學中,我首先讓孩子通過聆聽,聽出歌曲中,杜鵑的叫聲,孩子們都能聽出來,並跟着模仿唱,這就掌握了歌曲中“5 3 ”這個音,並在教學中加入“3 1”兩個聲部模擬“咕咕”聲,使演唱更富有意境美。找到歌曲中的相同的旋律也是學習的重點,多數孩子能通過聆聽和識讀樂譜找到第一句中前後半句旋律相同,第二樂句與第三樂句旋律相同。歌曲的難點在每一句開始的幾個音的音準的把握上,尤其是第一樂句主和旋“1 3 5”三個音的音準,主要還通過跟琴聲反覆模唱掌握的,在完整唱好歌曲後,還給學生加入了情景劇表演環節,孩子們非常樂於參加表演,能把要唱的歌曲變成自己喜歡唱的歌曲才能更好的引導孩子們喜歡上音樂課。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律動遊戲,感應聽辯節奏快慢。

2.認識時鐘,知道有長針和短針。

活動準備:

音樂CD、圖片

活動過程:

一、故事引導

奶奶告訴寶寶:當長針和短針都走到十二的時候,媽媽就會回來了.寶寶盯着時鐘,呀,奇怪的事情發生了……..

教師提問:你什麼時候會不高興呀?你不高興是怎麼樣呢?

二、聽辯快慢

教師敲小鈴鐺,讓幼兒分辨第一次敲得快,還是第二次敲得快?

三、聽辯節奏

1.老師這裏有一首關於時鐘的歌曲,聽一聽音樂中什麼是第一快?什麼聲音是第二快?什麼聲音是最慢的?

老師引導幼兒運用身體各種動作表現(叮噹、滴答滴答)

2.教師手臂模仿長針短針做時鐘造型,幼兒一起模仿。

3.引導幼兒說說還可以用身體那些地方來表現?

集體學一學。提醒幼兒句尾拍手或跳三下。

4.配對遊戲

老師介紹生活用品或圖片,並說明兩種物品的關聯性。

5.遊戲書

老師逐一出示圖中的相關的物品的好夥伴

老師指定某一物品,幼兒找出好夥伴連一連。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演唱歌曲,根據歌曲內容表演響應的動作。

2.瞭解小學生的學習生活,激發幼兒上小學的願望。

3.願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4.熟悉歌曲旋律,爲歌曲創編動作。

重點難點:

學會演唱歌曲,根據歌曲內容表演響應的動作。

環境與材料:

1.帶領幼兒到小學參觀。

2.音樂錄音帶

重點指導:

瞭解小學生的學習生活,激發幼兒上小學的願望。

一次備課

談話

--小學生是怎樣上課的?你們認爲當一名小學生應該怎樣?

--教師總結幼兒的發言,引出歌曲內容。

學唱歌曲

--教師範唱歌曲,並結合歌曲內容做出相應的動作,幼兒跟唱並模仿。

--分句學唱第一段。

--整體學唱第二段,幼兒在教師帶領下,用跟唱形式整體學唱第二段,邊唱邊結合歌曲內容做相應動作。

演唱歌曲

--播放歌曲錄音,幼兒跟音樂整體演唱這首歌。

活動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使幼兒對於即將到來的小學生活有了比較真實客觀的瞭解,他們也許在現實中還會有心理上的落差,也許還沒有完全的準備好,但通過這次活動可以儘可能地讓幼兒積累有關小學生活的經驗,有助於他們適應小學生活,從心理上和身體上都做好入學的準備。

在孩子的心中,小學生活是全新的,的確如此,通過他們的總結和發現,他們的確發現了很多與幼兒園不一樣的地方,而且最爲明顯的也是對他們觸動最大的就是小學生上課的內容、坐姿、學習習慣,不過,看來參觀活動對幼兒充分的瞭解小學的生活非常有利。

此時孩子們才發現:原來要想成爲一名小學生的確有很多需要自己努力的地方。在活動中,孩子們似乎長大了很多,一種成長的快樂和一種對幼兒園的留戀同時交織在孩子的心中,通過這樣的活動,一方面可以引發幼兒對幼兒園依戀的情感,同時也可以幫助孩子樹立在生活中的成長意識。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歌曲《烏鴉喝水》中烏鴉能喝到水的原因。

2、通過親自實驗,進行驗證,嘗試在新的問題情境中表演歌曲。

活動準備:

1、每組一個托盤、瓶子數個。

2、大小石子若干、水。

活動過程:

一、音樂導入

1、聽歌曲《烏鴉喝水》第一段,思考烏鴉怎樣才能喝到水,並在歌曲第二段中證實。

2、說一說烏鴉是想什麼辦法喝到水的。(烏鴉在瓶子裏放入石子,使水面升高。

二、分組實驗

1、第一次實驗:水的多少、石子的數量和大小均與歌曲中的一致。

(1)實驗提示:瓶子裏有水,幼兒扮作烏鴉,嘗試用烏鴉的辦法往有水的瓶子裏放石子,看水能不能升上來。

(2)分組試驗、驗證討論,並加以解釋(瓶子裏的水都滿了上來,大家都喝到了瓶子裏的水。用小石子填充的方法真有用)。

2、第二次實驗:石子的數量和大小與歌曲中的一致,但水不一樣多。

(1)實驗提示:烏鴉用小石子填充的方法每次都能喝到水嗎?

(2)幼兒分組試驗、驗證討論,並加以解釋(如果瓶子中的水太少,石子放進去也沒有用,烏鴉還是喝不到水)。

3、第三次實驗:水的多少、石子的數量與歌曲中的一致,但石頭分兩種大小。

(1)先假設:你們覺得烏鴉這次能喝到水嗎?爲什麼?

(2)再實驗:幼兒分組試驗並加以驗證。(瓶子裏放大石子,烏鴉喝倒了水,因爲大石子把水的地方佔據了,水就漸漸地滿上來了。而小石子小,佔的地方少,水沒有辦法滿到上面來,烏鴉就喝不到水。)

4、教師:除了上面幾種實驗得出結論,還有其他方法嗎?

5、幼兒大膽推理想象,例如:把瓶子側過來。教師鼓勵幼兒活動結束後再去驗證自己的推理是否正確。

三、表演歌曲

1、根據不一樣的實驗條件和實驗結果分成4組,幼兒自由選擇其中一組。

2、表演部分歌曲內容(幼兒按照所選擇的實驗條件和實驗結果,表演歌曲的局部內容)。

3、幼兒分角色,使用道具,合作表演整個歌曲(將創編的內容融入其中)。

活動延伸:

1、對幼兒實驗中有疑惑的問題,教師可創設區域活動環境,材料讓幼兒在實驗。

2、對幼兒進行推理想象部分所推斷的可能性,教師可再次幼兒所需的材料,讓其嘗試驗證。

附歌曲: 烏鴉喝水

1、小烏鴉 呱呱呱, 想喝水, 沒辦法, 瓶口小 頭太大, 水又淺, 伸不下,哎呀呀呀 哎呀, 哎呀呀呀 哎呀, 累壞啦, 渴死啦。

2、小烏鴉 呱呱呱, 要喝水, 想辦法, 銜石子 輕放下, 三、四、五、 六、七、八, 啊哈哈哈 啊哈, 啊哈哈哈 啊哈, 水滿啦, 喝到啦。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欣賞歌曲拾豆豆,在“拾豆豆”的遊戲中逐步學唱歌曲。

2.嘗試用不同的肢體動作表現豆豆的姿勢。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5.體驗自主替換歌詞的愉悅情緒。

活動準備:

音樂《拾豆豆》

活動過程:

一、感受歌曲的.京劇韻味。

1.教師清唱引導幼兒欣賞歌曲。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歌,你們仔細聽一聽?

2.回憶是否聽過、學過這種韻味的歌曲。

師:這首歌曲和以前學過的哪首歌曲一樣?(龜兔賽跑)

師小結:它們都是京歌。

3.瞭解歌詞。

師:你聽到歌曲裏面唱了什麼?歌裏唱了什麼事情?

豆豆掉在了我們幼兒園,你能用身體動作表示豆豆嗎?

4.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再次清唱每句歌詞。

二、在“拾豆豆”的遊戲中掌握歌曲。

1.教師示範遊戲玩法。

師:現在老師做妞妞,你們都是紅豆豆和綠豆豆,在唱到“落在地上圓溜溜”時擺個豆豆的造型,誰的豆豆最美,妞妞就把它拾起來。

2.師幼一起玩遊戲“拾豆豆”。

3.師:豆豆掉在地上就要擺好造型。

4.請幾名幼兒一起做妞妞玩遊戲。

師:妞妞是在哪一句歌詞時開始拾豆豆的?

5.男小朋友做豆豆,女小朋友做妞妞完整遊戲。

女小朋友順時針轉圈拾豆豆。

6.分成兩組,完整遊戲。

提高要求:兩兩合作,兩個人用身體做大豆豆的姿勢。

三、欣賞山西民謠《拾豆豆》。

師:今天老師還準備了一首好聽的山西民謠《拾豆豆》,一起來聽聽吧。要一邊聽一邊跟着歌曲的節奏拍手哦。

活動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我通過遊戲的教學模式,讓孩子們以感受爲主,始終在情境中去了解歌曲內容,感知音樂形象,努力做到以情帶聲,去表達歌曲的意境和快樂的心情。這個原始教案是根據歌詞邊唱邊表演,還不能充分表現出京劇曲調的韻味。京歌有較突出的曲風特點,如何讓幼兒感知這一切呢?老師要身臨其境地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風格特點進行範唱。第一次範唱要清唱並藉助於動作,讓幼兒感知京歌主要特點;第二次範唱要節選個別樂句用比較法範唱,讓幼兒直觀感受京腔京韻。指南指出:“保持幼兒對音樂的興趣,使幼兒樂於參與音樂活動。”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我爲幼兒創設多種體驗音樂、感受音樂、表現音樂的形式,充分利用活潑的歌曲、生動的情景互動、俏皮的律動、讓幼兒充分感受音樂的節奏和旋律的韻味兒。通過妞妞撿豆豆的角色遊戲以此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第一部分,我讓孩子們瞭解《拾豆豆》也是京歌。第二部分,學唱環節,是在角色遊戲的線條裏,通過孩子們的表演來體會歌曲的歌詞。同樣讓幼兒在情境中不斷地體驗音樂特色,充分感受音樂的旋律特色,風格特點。這節課的重點在於能夠用自然、明亮的聲音演唱歌曲,感受京歌的風格特點。之前我大量運用多媒體技術,播放音頻文件讓學生感受音樂,通過後來的表現,我發現學生的感受並不到位,後來爲了更好的突出歌曲的節奏和旋律特點,我儘量用自己的範唱來讓幼兒直觀地感受,在需要強調的地方還配合小幅度的肢體動作,我發現這樣的效果十分明顯,幼兒的注意力更集中,更有助於節奏感旋律感的加強。當然在活動中也有不足的地方,在以後我會更加努力上好每一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