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教案《統計》(14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統計》(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1W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統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大班教案《統計》(14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統計》1

活動目標:

1、對統計活動感興趣,並嘗試用統計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2、知道多走路、多騎車,少開車,提倡低碳生活保護環境。

活動準備:

1、具備一定的點數能力,已有初步的統計經驗。

2、每人一張統計紙、鉛筆、老師統計的大紙、記號筆等。

活動過程

一、直接導入話題。

1、今天你是怎麼上幼兒園的?

2、教師出示統計表,根據找朋友的回答分別記錄在紙上。

二、數一數

1、小朋友上幼兒園有幾種方式?(走路、電瓶車、汽車、三輪車四種)

2、每一種方式有幾個人?(幼兒手指點數)

三、學習統計的方法

1、討論:有什麼更簡便的方法可以知道有多少人是走路上幼兒園的?有多少坐車來幼兒園的?

2、教師出示記錄表,介紹記錄的方法。

四、幼兒學習用統計的方法記錄

1、幼兒邊看着教師的記錄紙,邊數邊用統計的方法記錄。

2、教師巡迴指導幼兒的操作。

五、討論

師:哪幾種上幼兒園的方法最環保、最低碳?

教師小結:

我們以後要多走路多騎車,少開車,減少環境污染。

幼兒園大班教案《統計》2

活動目標:

1、樂意與同伴交流學習過程,體驗同伴互助的快樂。

2、初步認識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3、學會用統計的方法認識事物(事件)。

4、進一步提高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及動手操作能力、

5、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活動重點:

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數據。

活動難點:

在實際操作中體會和感受統計的過程,體驗從實物分類整理到表格統計的過程。

活動準備:

動物面具四個、水果圖片四個、統計表、方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初步感知,瞭解統計

1、教師:昨天,老師收到了森林國王的一封信,邀請我們班的小朋友參加他們的化妝舞會,你們想不想去呀?不過我想看看男孩子多還是女孩子多。你們有什麼辦法能一眼就看出來嗎?請幼兒思考用什麼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2、幼兒自由討論,交流方法,推出一種方便又快捷的方法。(引出統計圖,初步瞭解統計圖)

3、小結:原來這個統計圖可以又快有準確的看出男孩多還是女孩多。

二、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教師:在舞會上每位小朋友都要戴上面具,老師爲你們準備了四種面具(教師出示四種動物面具,分別是:老虎、熊、兔子和青蛙),你們喜歡哪一種?

2、請小朋友們自由選擇。

3、小朋友們喜歡的面具都不相同,老師不知道每種面具要做準備多少個,怎麼辦呀?

4、請幼兒在喜歡的面具下面貼方片,再數一數,就可以知道每種面具各有多少個了。

5、師生共同整理,教師畫出統計表。

三、操作練習,鞏固遊戲

1、教師:舞會上還得準備點水果,那我們帶上一些吧!老師準備了四種水果,請小朋友們幫助老師統計需要各種水果的數量(教師出示四種水果:蘋果、桔子、梨和西瓜)。

2、請小朋友們自由選擇水果,找出小組最喜歡的水果。

3、整理並完成統計表,找出大家最喜歡的水果。

小結:小朋友們,我們在舞會的準備中學習了一個很重要的數學知識——統計(板書課題),填寫的表格就叫統計表,我們通過統計知道了小朋友喜歡什麼面具,喜歡吃什麼水果,統計的用處可真大呀。

幼兒園大班教案《統計》3

設計意圖

班級下學期開展“我們來策劃”主題,隨着“書香童年”活動的臨近,孩子們的近期策劃任務接近尾聲,爲了在活動當天向其他班小朋友更加全面的介紹端午節,美工區的小朋友製作了美味糉子在當天展覽。爲了支持幼兒策劃活動的順利展開,我們以對糉子的多角度分類作爲目標,並以小組形式進行統計記錄,培養幼兒的類別概念和統計能力。

活動目標

1、能按照物體的不同特徵進行多角度分類,並統計數量。

2、與同伴協商共同統計糉子數量並記錄,享受合作的快樂。

重點難點

夠根據物體的不同特徵進行多角度分類,並以小組形式統計結果。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有過用表格記錄的經驗。

物質準備:ppt、不同種類糉子每組若干,記錄表每組兩張,展覽架每組一個。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問題

1、小朋友們都知道我們班最近在策劃書香童年的活動,爲了向其他班級介紹端午節傳統美食,朱老師帶來了許多糉子。

二、看圖分類並統計

1、將圖片上的糉子分爲兩類

如果讓你們把他們按照同一特徵分成2類,你可以怎麼分呢?

教師小結:原來我們可以按照顏色分,也可以按照形狀分。

2、增加一種糉子,觀察不同

現在朱老師又拿出了一些糉子,你能發現這些糉子與剛纔的糉子有什麼不同嗎?

教師小結:繩子的顏色不一樣。

3、3人一組分類並記錄

第一次:三人一組,尋找最多的分類方法。

教師總結方法:我們不光可以按照形狀分、按照糉子的顏色分,還可以按照繩子的顏色分。

第二次:每組一個記錄表,統計每種糉子到底有幾個

三、整理小貨架

1、出示理貨單,觀察貨架

出示理貨單,按照單子內容將糉子整齊又美觀的擺放在貨架上,這張理貨單你能看懂嗎?你們知道嗎?貨架和盤子上藏着小祕密,這些祕密會幫助你將手中的糉子放到正確的位置,我們一起來挑戰一下吧!

2、六人一組按照理貨單整理小貨架

第一次:每組一張理貨單、一框糉子、一個貨架,請你們迅速分組到達指定位置按照理貨單整理小貨架。

教師總結方法:按照理貨單和貨架上的提示信息將所有糉子分類擺放。

第二次:增加幾種糉子,按照理貨單和貨架提示,排除不屬於該類別的“干擾”糉子,整理小貨架。

四、延伸活動

1、將小貨架擺放在班級門口,作爲“書香童年”活動的道具,當天向其他班級介紹。

活動相關圖片

理貨單:

活動總結

本次教育活動基於主題生成,爲了在書香童年活動當天向其他班級介紹端午節,孩子們製作了各種與端午節相關的作品。美工部製作的糉子種類繁多,如何將這些糉子整齊又美觀的進行展示呢?於是生成了本次教育活動。通過觀察糉子的不同特徵,並對糉子進行多角度分類和統計,幫助幼兒建立類別概念,看懂記錄表格。在實際操作中有層次的對糉子進行分類擺放,感受分類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在分糉子的活動中培養幼兒升入小學後的自理能力,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整理習慣。

幼兒園大班教案《統計》4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條形統計圖,瞭解條形統計圖的構圖特徵。

2、學習通過統計圖感知數量的多少。

3、喜歡合作,體驗統計活動的樂趣。

4、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5、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活動準備】

記錄紙、記號筆若干4盒蠟筆水果圖片若干小熊仔一對。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們喜歡吃水果嗎?喜歡什麼水果?

(出示小熊,與幼兒問答互動環節)

你們喜歡的這些水果小熊家都有!小熊家最近開了一家水果店,每次進貨的水果都特別新鮮,美味,小動物們可喜歡了。今天勤勞的小熊爸爸又去進貨了,好累好辛苦,你們願意當小小記錄員,幫小熊記錄一下每種水果的數量嗎?

二、幼兒操作。

1、交代任務,幼兒分組統計水果並記錄,教師指導。

師:我們可以怎樣統計水果的數量呢?

2、教師講解合作統計要求

老師兒有幾張記錄表,要小朋友們合作記錄。4個小朋友一組,每組1位組長。

(幼兒按照學號順序分組1—4。5—8 9—12 13—16)

我們4個人做一個記錄肯定不容易,大家在統計的時候一定要好好商量,誰來記、誰來數、誰最後來檢查覈對(2人覈對)。

3、交流分享統計結果。

師:小朋友們統計好了嗎?每組請一位小朋友來介紹,果籃裏有哪些水果,每種水果有多少。你們是用什麼辦法記下來的?

小結:你們用了數字的辦法進行了統計,知道了果籃裏有哪些水果,每種水果有多少。請你們再看看哪種水果多?哪種水果少?原來我們不能很快看出哪種水果最多,哪種水果最少。

三、教師出示條形統計圖。

師:怎樣讓別人不用數也能一下就看明白呢?前兩天餘老師也幫小熊家做了一張記錄表,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統計圖形式:水果標識在下面,用塗格子的方法,一種水果有幾個就塗幾個格子,按從下往上的順序排。

教師提問:

1、這張圖上記錄了哪些水果?怎麼看出來的?(引導水果標識——橫座標)

2、每種水果有幾個?你是怎麼知道的?(引導左邊數據——縱座標)

3、哪個的數量最多?哪個最少?(引導“計數條”)

6、你們也沒數怎麼就能知道呢?(介紹計數條最高數量最多,最矮數量最少)

討論總結:你們的眼睛真亮,像這張記錄表上由橫座標、縱座標、計數條組成的表格,我們叫它條形統計圖,它能很快告訴我們統計的信息。用條形統計圖來統計能夠很快地知道果籃裏有幾種水果,哪種最多,哪種最少。最高的計數條代表的數量是最多的,最矮的計數條代表的數量是最少的。

四、指導幼兒使用條形統計圖再次統計。

1、師:剛纔啊小熊媽媽又去進來一批水果,請你們用條形統計圖再來幫小熊家做一次統計,看能不能很清楚地看出哪種水果最多?哪種水果最少?”

2、交流分享。

先完成的幼兒可與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後集體展示幼兒的統計圖,請個別幼兒(小組負責人)講述自己的統計。

“果籃裏有幾種水果?哪種最多?哪種最少?怎麼看出來的?”

五、激發興趣,拓展生活經驗。

1、師:“在我們生活中,很多時候還會用到條形統計圖,能幫助我們解決很多更復雜的問題。一起來看一看,還有什麼時候會用到統計。”

2、分享圖片:分別觀看幼兒身高、夏季氣溫、熱門動畫片、奧運會獎牌榜統計圖表,再次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激發幼兒對統計的興趣。

六、結束活動。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用條形統計圖來統計物品,小朋友們都很棒!晚上回家我們也用這種方法幫助爸爸媽媽來統計一下他們的物品好嗎?

【活動反思】

本課教學是在學生認識了簡單的統計表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條形統計圖的特徵,尤其是條形統計圖中橫軸、縱軸表達的意義及製作條形統計圖時直條對應數據是本節課着重要突破的知識點。本課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突破難點,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以及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能力和小組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爲比較成功的有以下幾點:

一、 學生是真討論真探究了

與以前類似教學相比,統計教學往往熱鬧有餘,而思考不足,學生的能力並沒有多大提升。我認爲這節課學生是有收穫的。知識的難點真的是學生自主探究解決的。

二、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緊扣難點,圍繞“1、你知道縱軸上的這些數量是怎麼設計出來的嗎?2、標數據的直條該如何確定高度呢?3、爲什麼要在直條頂端標出相應的數據?”展開討論先讓學生再小組裏說說自己的想法,發散他們的思維,讓每個孩子都有說的機會。完成後用展臺展示學生作業,請同學互相觀察“他畫的好看麼,符合要求嗎,完美嗎?”以學生爲主體展開教學,讓他們指出同伴們的優缺點,我認爲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

三、教師引領學生思考,促使學生展開思維碰撞。 在大組交流中不斷圍繞這三個問題進行拓展延伸。幫助學生真正理解並掌握縱軸上數量的設計,提供一組數據,請學生來設計縱軸數據,即一格表示多少數量,要參看原始數據,以及根據實際情況來定。準確定位直條的高度。溝通學生知識儲備,運用平均分的知識準確把握數據,從而定位直條的高度。

小百科:統計圖是根據統計數字,用幾何圖形、事物形象和地圖等繪製的各種圖形。

幼兒園大班教案《統計》5

活動目標:

1、在觀察、記錄夏天天氣調查表的基礎上,初步學習分類數數的統計方法進行統計。

2、通過觀察氣象預報表,瞭解夏季是一個十分炎熱的季節、知道一些避暑的方法。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六月份的氣象預報表。

2、數字卡、統計表格。

3、氣象標誌。

4、錄象帶《夏熱的雷陣雨》

活動過程:

一、交流經驗:談談天氣

1、教師:最近幾天天氣特別的炎熱,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季節嗎?

2、(播放錄象)《夏日的雷陣雨》

二、學習統計天氣氣溫

三、激發進一步探索

【活動反思】

因爲夏天的炎熱孩子們在太陽下都能感受到,孩子們邊做動作邊說非常的感興趣,通過本次活動使幼兒對怎樣進行防曬有了更清楚的認識,對度過夏天有很大的幫助。

幼兒園大班教案《統計》6

設計意圖

近段時間各種水果陸續成熟,上週我們剛剛帶領着小朋友一同收穫了幼兒園的琵琶,我們以“琵琶”爲主題,組織幼兒通過觀察、品嚐、製作琵琶膏等一系列的活動,學習關於琵琶的知識。在過程中,小朋友很積極、主動分享着有關各種水果的話題。因此,設計了本次活動,幫助幼兒瞭解春季到初夏時期的時令水果,提高幼兒與同伴之間的合作能力,感知調查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每個小朋友對各種水果的喜好。

活動目標

1.能根據主題分組製作調查表,並將其調查結果運用條形統計圖進行記錄;

2.能協商、分配任務,與同伴合作進行調查統計,體驗不同統計記錄方式的特點和作用;

3.出現爭執時,願意聽取他人的意見。

重點難點

重點:

1.能根據主題分組製作調查表,並將其調查結果運用條形統計圖進行記錄。

2.出現爭執時,願意聽取他人的意見。

難點:

能協商、分配任務,與同伴合作進行調查統計,體驗不同統計記錄方式的特點和作用。

活動準備條形統計圖圖例、統計記錄紙、任務卡、筆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一)以“近段時間水果”的話題,組織幼兒進行談話活動。

“小朋友們,昨天我們一起品嚐了幼兒園的琵琶,好吃嗎?”

“那誰知道還有哪些水果也是這段時間成熟呢?”

小結:隨着氣溫的升高,季節的變化,我們生活中的一些水果也逐漸成熟。在4月底到5月初的這段時間,除開琵琶成熟了,我們還可以吃到新鮮的草莓、櫻桃、番茄、芒果、荔枝、檸檬······

(二)引導幼兒根據近期時令水果的類型,分享自己喜歡的。

“這段時間有這麼多的新鮮水果上市,那你們都喜歡吃這裏面的哪些水果呢?誰願意來分享一下!”

(三)提出問題“怎樣才能知道每種水果有多少人喜歡吃,最受歡迎的水果”引發幼兒思考、討論。

“這段時間有這麼多好吃的水果,那我們怎樣才能知道每個小朋友喜歡吃的水果有哪些,每種水果有多少人喜歡吃呢?最受歡迎的水果是什麼呢?”

小結:對,要了解每種水果有多少人吃,哪種水果最受歡迎,不管一組一組地問,還是一個一個地問,都要通過調查才能知道答案。

二、基本部分

(一)引導幼兒討論怎樣調查,記錄。

“剛剛我們說的要通過調查才能知道答案,那怎樣做調查呢?可以怎樣做記錄?”

“調查表必須需要些什麼?”

小結:可以製作一個關於近段水果的調查表,調查表必須要有調查主題、被調查的人、調查內容、調查人。

(二)引導幼兒共同確定今日的調查主題、被調查的人,以及調查內容、調查人。(調查近期水果,你喜歡什麼?針對小組成員調查,最後標記組名)

(三)出示記錄紙、筆,幼兒分組協商、討論,製作調查表。

“現在老師給小朋友提供了記錄紙和筆,一組一套,請小朋友一起商量、合作,製作調查表,調查你們那一組小朋友都喜歡和不喜歡近期的哪3種水果?”

(四)個別小組分享、展示調查結果。

小結:1.符號不明確,不知道具體誰喜歡,誰不喜歡吃哪種水果。

2.調查過程中,漏掉了個別組員,導致結果不正確。

(五)幼兒第二次調查,並瞭解調查表的特點。

1.幼兒合作進行第二次調查;。

2.引導幼兒瞭解調查表的特點。

“這個調查表中,你能看出幾個小朋友喜歡吃琵琶?幾個小朋友喜歡吃櫻桃嗎?”

“你怎麼看出幾個人喜歡吃琵琶嗎?”

“怎麼知道是3個呢?表上沒有數字3呀?哦,要數數。”

小結:如果調查的人數再多一點,你覺得這樣的記錄方法容易馬上看出結果嗎?對,不容易。

(六)介紹新的記錄方法,嘗試用條形統計圖記錄小組幼兒喜歡的水果信息。

1.閱讀條形統計圖

還有一種記錄方法,也能讓我們知道調查結果。

“誰能看出這張表想調查什麼?“

“怎樣看出來的?你怎麼知道的?還可以從哪兒看出來?”

“結果是什麼呢?從哪裏看出來的?”

“旁邊的一列數字是什麼意思?”

小結:橫線下面記錄了要調查的內容,橫線上面用格子記錄數量,要注意格子和數字對整齊。

2.幼兒用條形統計圖來記錄喜歡的水果情況。

“你能用這種方法來統計一次你們這組幾個人喜歡吃什麼水果嗎?”

(提醒幼兒對照之前的數據)

3.分享交流。

“這是xx的,能看出結果嗎?記錄的真清楚。”

“這張能看出結果嗎?發現了什麼問題?”

小結:記錄時符號要分清楚,格子的數量要準確,最好和左邊的數字對整齊,從下往上記錄,這樣就能清楚的看出結果。

4.對比分析幼兒兩種記錄方式,瞭解不同的記錄方式反映出的信息也不相同。

小結:其實,每種記錄方式告訴我們不同的信息:這樣的記錄表能讓我們很快看出幾個人,但不知道具體是哪幾個人,而這張表就能告訴我們是“xx、xx喜歡琵琶”當我們要知道具體是誰喜歡吃琵琶的時候,這樣的記錄方法更清楚;當我們想要知道是幾個人時,這樣更方便。

三、結束部分

引導幼兒回家後完成調查任務。

“你們家人最喜歡的四種水果做一個調查,每一種水果幾個人喜歡吃,哪一種最受歡迎?哪一種最不受歡迎?明天帶過來給小朋友分享。”

活動總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科學領域指出:幼兒應從日常生活和遊戲中去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從這一目標理念出發,我設計了此活動。

實施過程中,幼兒參與非常積極,能根據自我生活經驗大膽分享,與同伴共同思考、討論、合作、交流。讓幼兒在各種綜合能力(合作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判斷能力、克服與戰勝困難的能力、應變能力等)得到了有效發展。

但同時,在活動設計方面,還有實踐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在誰來畫調查表,怎麼畫的環節中,幼兒存在爭吵,幼兒共同商討、合作意識的意識方面有待提高。

二、活動環節設計緊湊,但在對條形統計圖的記錄方法上,介紹得不是很清楚,造成幼兒記錄結果有誤。

幼兒園大班教案《統計》7

設計意圖

今學期班上進行線的專題活動,小朋友都很有興趣,紛紛從家裏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線。一時間,班上就有了不同質地、不同材料、不同顏色、不同用途的線。爲了能讓幼兒更清楚地認識,我組織進行線的分類、統計活動。讓幼兒更深入瞭解線的種類。

活動目標

1、在觀察、比較、討論中,對線進行顏色、粗細、質地、長短的分類。

2、教師和標記的引導下,學習自己設計簡單的統計表。

3、語言表達操作的情況,使幼兒的語言和思維同步得到發展。

4、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5、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各種各樣的線若干。

2、紙、筆每人一份。

3、統計示範圖。

活動過程

1、給幼兒提供各種各樣的線,請幼兒觀察比較,自己學會初步的分類技能。

師: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好多不同的線,待會就請你們自己去觀察,看看能不能分清這裏一共有多少種線?

幼兒聽後就三三兩兩的在各種線前觀察,對線產生了興趣。

教學反思:這一環節,教師能讓幼兒自己先去觀察,比較,給了幼兒充分的自由空間,可以讓他們嘗試分類,也激發了他們的興趣。

2、教師引導幼兒按顏色、粗細等不同特徵來分類。

師:剛纔我聽到有小朋友說,可以把相同顏色的放在一起。我們來試一下。

幼兒

嘗試按顏色分類,把相同顏色的擺放在一起,全部分好後再數數各有幾種。

師:還可以按什麼來分呢?除了顏色不同外,你們還發現了其他不同的特點了嗎?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

師繼續引導幼兒,讓幼兒在發現、比較下不斷地想到分類的方法。引導幼兒說出長、短和用途來進行分類,並做好分類記錄。

教學反思:這個環節中,教師起啓發性作用,主體還是幼兒,讓他們自己去發現並說出來,充分體現了幼兒在前,老師在後,能充分調動幼兒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3、教師把幼兒觀察、討論的結果記錄在黑板上,引導幼兒自己設計統計圖來記錄。

A、幼兒看記錄進行操作活動,把所有記錄的結果統計出來。

B、教師巡迴指導,發現各種方法。

師:剛纔小朋友都想到了很多的方法來進行分類,我把小朋友所說的都記錄在黑板上了,現在就要你們想想,幫我設計一個最漂亮的。

幼:老師我可不可以設計兩個。……

教學反思: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只提出要求,讓幼兒自己去探索,嘗試,老師只是個觀察者,在巡迴的觀察着幼兒的工作,如果不是幼兒有求必答,老師都不去打擾他們,充分體現出幼兒是主體,不再受老師的影響。

4、教師小結,並找出不同範例,請幼兒介紹自己的統計方法,讓大家學習。

師:這是誰的,請你來說說你是怎樣設計的,你爲什麼要這樣設計呢?

教學反思:這個環節中,每個幼兒的回答都會不同,有的會說得很好、很多,說得很完整,有的卻不知道怎樣表達,但都要進行鼓勵表揚,因爲要肯定他們的設計成果,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5、活動評價:這個活動設計充分抓住了幼兒心,小朋友面對這麼多樣的線都很好把它分清楚,也記得快,所以教師善於觀察,發現問題,從生活中入手。在教學過程中材料準備的很充足,教師的語言簡而少,很具有啓發性,而且也留了時間讓幼兒充分的認識探索,是一節充分以幼兒爲主的課。

6、重要詞彙:質地、用途、統計。

幼兒園大班教案《統計》8

活動目標

1.知道溫度計是測量溫度的工具,初步感知溫度計熱脹冷縮的科學原理。

2.初步掌握正確使用溫度計測量、記錄溫度的簡單技能。

3.培養測量的興趣。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氣溫計、體溫計若干,幼兒人手一份水溫計,記錄卡,筆,每組提供冷水、熱水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請幼兒通過觀察、觸摸,比較兩杯水的溫度

1.第一次比較:一杯冷水和一杯熱水。

看一看、摸一摸,從而發現熱水杯和冷水杯摸上去能明顯感覺到冷熱溫度不同,且熱水杯口冒有熱氣。

2.第二次比較:兩杯溫水。

發現:兩杯溫水無法通過觀察和觸摸等直觀測量的方法比較溫度的不同。

(二)認識水溫計,觀察它的結構,並學習認讀、記錄溫度

1.思考:有沒有一種工具,可以幫助我們測量出兩杯水的確切溫度?

出示水溫計,並知道它可以測量水的溫度。

2.仔細觀察水溫計,說出它的結構特徵:玻璃管子、紅柱子、數字。

學習認讀、記錄溫度。

提問:“溫度計裏的紅柱子和數字有什麼用?”

講解:玻璃管子上的數字是刻度,紅柱子叫液柱,液柱指示的數字就是溫度,我們可以用溫度單位“℃”來記錄,讀作攝氏幾度(教師出示標有℃的卡片)。

(三)幼兒操作活動:測量並記錄水溫

1.教師用水溫計示範測量,並記錄水溫。

教師邊示範邊講解:把水溫表紅色的一端放進水中,觀察紅色液柱的變化,當液柱停止上升時,纔可以讀出溫度數。注意,讀數時眼睛的視線要與液柱持平,也不可以把水溫計從測量的液體中取出再讀數,這會使測量結果不準確。

2.指導幼兒第一次操作,測量泠水溫度並記錄。

(1)在測量前教師提醒幼兒注意:溫度計是用玻璃製作的,特別容易碎,請小心使用。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瞭解孩子碰到了什麼困難?是否想到解決辦法?

(3)組織幼兒交流:你是怎麼使用溫度計的?怎樣觀察的?怎樣記錄的?碰到了哪些困難?又是怎麼解決的?

3.指導幼兒第二次操作,測量熱水溫度並記錄。

4.比較兩次測量結果,感知水溫計熱脹冷縮的工作原理。

提問:“剛纔我們分別測量了冷水和熱水的溫度,你發現了什麼?”

幼兒交流:溫度計中的紅柱子的長度會發生變化。

進一步討論:液柱是怎麼變化的呢?從冷水到熱水怎麼變?從熱水到冷水又會怎麼變呢?

老師小結:這就是熱脹冷縮現象,溫度計就是根據這個原理設計發明的。

(四)遊戲——熱脹冷縮,進一步感知熱脹冷縮現象,體驗學習的快樂。

師:我們來玩個“熱脹冷縮”的遊戲,好嗎?師幼一起設計“熱脹”“冷縮”的有趣動作,做一做、玩一玩。

(五)活動延伸

在日常活動中,練習測量室溫、體溫和記錄天氣溫度,開展“我是小醫生”等遊戲活動,進一步激發幼兒測量溫度的興趣。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教師能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幼兒的興趣設計的嘗試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較強的科學學習活動。整個活動內容新穎,有創意,組織的形式靈活,能隨機應變。而且,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與組織者,沒有過多的示範講解,使幼兒在活動中成爲真正的主人。這次活動提高了幼兒的思維靈活性,動手操作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幼兒大膽探索,積極嘗試的學習態度。

幼兒園大班教案《統計》9

故事背景:

幼兒園裏的小朋友們要建一個自己的超市。他們從家裏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物品。老師說:“小朋友們,我們要把這些物品分類擺放倒架上,請你們先將物品紛紛類,並數一數每種物品有多少件,然後統計出每種物品的數量。”老是說完後。小朋友們就忙碌碌起來。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遊戲中學習按物體的名稱用途和甚至進行分類,初步探索統計方法。

2.是幼兒願意與同伴交流探索統計的過程和結果。

3.要用兒童過分工合作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教具準備:

故事掛圖《我們見超市。》;食品,生活用品。玩具,統計表。

學具準備:

幾個圖形卡片組。玩具。統計表。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教師引導幼兒共同回憶去超市的經歷。

2.教師出示故事掛圖《我們見超市。》,講故事並引導幼兒回答問題。教師;小朋友們從家裏帶了了什麼物品?

請小朋友們看一看每種物品有多少件

二,集體活動。

1.創建超市。

(1)教師引導幼兒討論超市的構成。

教師:我們要見一個超市需要做哪些準備?

(2)教室引導幼兒用教室裏的物品充當超市的貨架。收銀臺。貨物。購物筐。

(3)教師引導幼兒擺放物品。

1教師出示各種物品(玩具,生活用品。食品。)引導幼兒辨別。教師:請小朋友看一看我們都準備了哪些物品。

2.教室引導幼兒投入如何將物品分類擺放。

教師:想想怎麼樣擺放物品能夠合理?讓顧客一看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呢。?教師提出分類要求:任意物品的歸類擺放要整齊合理。要輕拿輕紡。與同伴商量。相互合作。

3.教師引導幼兒按物品的名稱。用途性質進行分類規範。讓幼兒嘗試在總分類進行子分類。

4.教室組織幼兒觀察超市。說一說物品的歸放是否合理,爲什麼?

2.統計。

(1)教室引導幼兒觀察超市中擺放的物品。並討論問題。教師:超市裏都有什麼物品?

他們的數量分別是多少呢?該怎樣統計呢?

(2)教師提出要求。統計時要認清楚你統計的是什麼物品。數量是多少呢?

(3)教師引導幼兒自由探索。

1.幼兒自由選擇物品進行記錄。(記錄的方法有幼兒自己決定。)

2.教師引導幼兒大膽嘗試。想出更合理的統計方法。

3.教師鼓勵幼兒相互交流各自的統計情況。

3.講述。

(1)教師請部分幼兒講授自己的統計情況。並對統計的結果進行驗證。

(2)教師幫助幼兒整理。並想一些更爲合理的統計方法。

(3)教師出事統計表。引導幼兒根據統計表進行統計。

三·操作活動。

第一組:教師引導幼兒分類統計玩具櫃裏的玩具。

第二組:教師引導幼兒分類統計學界中的各種幾格形狀。

四、延伸活動

1、園內延伸:

(1)教師引導幼兒分類統計班裏的各種物品。

(2)教師引導幼兒分類統計幼兒園廚房裏的各種食物。

(3)園內完成《操作側》第47/48頁。

2、家庭延伸:

(1)家長引導幼兒在家中分類統計各種物品,例如:衣服、食品等,並幫助家長整理房間。

(2)家庭完成《親自冊》第47/48頁。

幼兒園大班教案《統計》10

活動生成

作爲一線教師,管理班級物品不丟失是常規工作。到了大班後,隨着孩子們能力的增強,我們經常會請他們幫忙來數數量較少的東西。雖然每次都是請一兩個孩子,可總會有許多孩子積極地來幫忙。看到孩子們忙得“不亦樂乎”,我便想到通過統計班級物品,讓孩子學習簡單的統計方法。條形統計圖淺顯易懂,可以清楚地看出數量,便於比較多少,還可以幫助幼兒形成較爲規範的統計概念及方法,對其終身發展也有一定的價值。

設計意圖

每個孩子,從來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刻起,就開始和物質的、直觀的現實世界發生了直接的接觸,同時也就意味着開始了與隱藏在直觀的現實世界背後的數學世界發生了這樣那樣的聯繫,也就意味着他每時每刻都在接觸一個由一定的“數”,按一定的“形”和“序”構成的數學的世界,這就爲幼兒獲取數學體驗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新《綱要》要求:“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並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問題。”“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遊戲和偶發事件中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這就要求我們的數學教育應着眼於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熟悉的自然資源和感興趣的事,讓幼兒獲得數學經驗。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做條形統計圖的方法,並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2、學習通過圖表感知數量的多少。

3、體驗積極幫助他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1、每組桌面玩具:穿線板12個,小機器人9個,套筒7套;

2、條形統計圖範例一幅;

3、小統計圖人手一張,水彩筆,白紙。

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學習統計的興趣。

師:好幾天沒有清點我們最喜歡的玩具了,今天我請全班小朋友都來幫忙數一數,願意嗎?

幼兒:願意。

(生活是幼兒獲取數學知識的源泉,玩具又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平時老師請一兩個孩子幫忙數玩具就已經讓多數孩子羨慕不已了,所以,我的這個求助馬上得到了全班孩子的強烈迴應,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2、感知探索,學習簡單的統計方法。

(1)鼓勵幼兒嘗試用自己的.方法統計出玩具的數量。

師:不過我今天是有要求的,請小朋友認真聽好哦:每組小朋友數一數自己桌上的玩具有幾個,然後把你數的結果記錄在白紙上。

(2)交流統計結果,學習簡單的統計方法。

請小朋友說說你用什麼方法記錄的。(記錄結果:點點、照樣子畫下來、畫對勾等。)

總結統計方法:先畫出標記,再記錄出數量。

(瞭解幼兒的前經驗及當前的想法,是支持幼兒探究學習的基礎。這個環節中讓幼兒嘗試記錄玩具的數量,可以充分了解幼兒的已有經驗,正確判斷幼兒的水平和需要。而幼兒在原有經驗和想法上發展和建構的新經驗或概念,往往更具有生命力。這個環節中幼兒的表現就有很大差別,有的幼兒可以較爲完整地記錄出玩具的數量,如:畫出一個套筒,在它的後面點了7個點或7個對勾,這是來自中班時一節統計圖形數量的活動的經驗。也有的孩子將數學的記錄概念表現爲對這個詞語的理解,如:在一張紙上滿滿地畫了12個穿線板、9個機器人、7個套筒。也有的幼兒沒有完成記錄任務。陳鶴琴先生的教育觀認爲:兒童也可成爲傳授者,即“兒童教兒童”。在接下來的交流環節中,這些孩子從同伴那裏獲取到了新的經驗,爲下一個環節打下了基礎。)

3、觀察認識條形統計圖。

(1)出示條形統計圖,引導幼兒觀察、認識同伴的統計方法。

我們剛剛的記錄中哪種玩具最多?哪種最少?怎樣讓別人不用數數也能一下就看明白呢?今天我也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張記錄表,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這張圖上記錄了誰的數量?怎麼看出來的?它們各有幾個?你怎麼知道的?誰的數量最多?誰最少?也沒數怎麼就能知道呢?穿線板比機器人多幾個?誰能不用點數就看出了套筒有幾個?

(2)討論總結:這種記錄表和你剛做的記錄表有什麼不一樣嗎?你還在什麼地方見過這種記錄表?這種記錄表有個名字叫條形統計圖。

(在師幼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對核心問題的明確和支解,將其放大拋給幼兒,聚攏幼兒的探究視點,把握幼兒活動的方向,引發幼兒進行新的探究。這個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由於孩子沒有書寫數字的經驗和能力,對記錄出的玩具數量還要再通過點數來比較數量,這時我的一個問題“怎樣讓別人不用數數也能一下就看明白”,讓孩子的探究慾望再次燃起,並將孩子的視點引入到條形統計圖上。通過問題的步步深入,引導幼兒自己感受到條形統計圖的優點。通過討論兩種記錄表的不同,自己找出製作條形統計圖的方法,並讓孩子將學到的知識與原有的生活經驗聯繫起來,說出自己還在什麼地方看到過,以促進幼兒養成在生活中注意觀察的良好習慣。)

4、操作體驗,學習製作條形統計圖。

(1)出示空白條形統計圖紙,引導幼兒討論製作方法。

(2)幼兒自由選擇任務,動手製作成條形統計圖。

爲幼兒提供統計的物品有:幼兒的男女人數和客人老師數,教室的桌子、小椅子和玩具框。

(以活動的形式學習數學,非常受幼兒的歡迎。幼兒通過動手操作,主動學習,進一步感知、體驗了條形統計,使幼兒在自然的狀態下輕鬆獲得簡單的數學經驗。真正使數學活動生活化、遊戲化,孩子們從中體驗到數學的有趣和重要。)

(3)交流分享。先做完的幼兒可與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後集體展示幼兒的統計圖,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統計。

5.結束活動。

今天我們學習了用條形統計圖來統計物品,小朋友們很棒!回到家我們也用這種方法幫助爸爸媽媽來統計一下家裏的物品好嗎?統計好了明天帶過來貼到展示牆上,大家互相看看,講講。

(幼兒園的延伸活動作爲教育活動的一種延續,爲孩子更好地鞏固已掌握的知識提供了可持續性發展的契機。數學來源於生活實踐,也應用於生活實踐,幼兒的思維是感性的、具體的,只有應用於生活的數學教育活動,才能使他們真正體會到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繫。)

活動反思

生活是幼兒獲取數學知識的源泉,在幼兒的一日生活裏到處充滿數學。我們教師的數學教育目標便是,將幼兒在生活中零散的數學經驗組織起來,形成系統的、具有嚴密邏輯的數學知識,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通過本節教育活動的進行,我得到以下反思:

1、選材貼近幼兒生活,並且幼兒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所以,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很高,讓枯燥的數學知識變爲幼兒生活問題的解決方式,讓幼兒在嘗試、交流、探索中快樂地學習,並從中體驗到數學活動帶來的樂趣。

2、在幼兒嘗試用自己的方法記錄的環節中,充分體現了同伴之間的相互學習。統計方法的獲得來自於孩子之間的交流,沒有教師生硬的傳授。幼兒在同伴的互動中學會了統計、記錄的最基本方法。

3、本次活動中最成功的環節是認識、學習條形統計圖。我的提問設計環環相扣,步步深入。讓幼兒充分感知了條形統計圖的特點、優點和製作方法,讓幼兒絲毫沒有被動學習的感覺,大家爭先恐後地回答問題。通過幼兒對一個個問題的思考,使條形統計圖的特點及製作方法在他們的大腦中建構起來,爲下一步動手製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4、課後的延伸活動再次體現了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孩子們帶回的統計表展示在牆上,成爲孩子們活動之餘的交流焦點。更有孩子提出問題:“我們家裏的筷子很多,一張紙上畫不下那麼長的條條,怎麼辦?”我把這個問題和小朋友一起來討論,讓幼兒更加深入地學習統計更多物品時條形統計圖的運用。

幼兒園大班教案《統計》11

活動目標:

1、學會分類記錄"9"以內農莊裏的農作物和動物數量,認識統計表。

2、嘗試用不同的方法統計,體驗合作學習的快樂。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活動準備:

1、教具:農莊動物、蔬菜ppt,填有答案的蔬菜統記表ppt。種子統計表1份;

2、學具:每人一份種子、動物記錄單,動物統計表每小組一份,農家菜園記錄、統計表作業單每人一份;4個籃子裏裝有白果、花生、蠶豆、黃豆種子(數量在9以內),一次性杯子每人一個、記號筆每人一支,農莊小小統計員獎牌若干。每張桌上貼有水果標誌2份。

活動過程:

一、農莊收種子,探索統計的方法

1、設置情景,"農莊裏收穫了許多種子,王爺爺不小心把種子混在一起了,今天我們學做農莊小統計員幫助王爺爺把種子分一分,記一記。"

2、初步瞭解統計的方法。

出示種子統計表,引導幼兒觀察、認識統計表。明確統計時要找到相應的標誌,在它對應的格子裏記錄數字。

3、師幼共同完成種子統計表。

二、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記錄,小組合作完成統計表

1、幼兒觀看農莊小動物ppt,初次嘗試記錄小動物數量

2、小組分工合作記錄動物數量。

討論:有什麼方法把這麼多動物又快又對的記錄下來?教師引導幼兒小組合作記錄小動物。

小組商量,幼兒自主選擇統計的小動物。

觀看ppt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記錄,交流分享記錄的方法

3、小組合作統計農莊裏的小動物。

4、師幼共同檢查每組統計情況。

三、獨立完成蔬菜統計小統計員們,你能一個人獨立的統計農莊裏其它物品嗎?那我們挑戰一下吧!統計的又對又快、細心認真的小朋友活動後將頒發"農莊小統計員"獎牌。

1、幼兒觀看農家菜園ppt。

2、教師提出比賽的要求。

3、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4、自主評價統計表四、頒發獎牌,結束

幼兒園大班教案《統計》12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嘗試活動中,初步學會統計的方法,以及在統計表中做統計記錄。

2、學習使用曲線圖來表示事物的變化過程,訓練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

3、培養幼兒的分析綜合能力、以及操作能力和嘗試精神。

二、活動準備

1、環境:設置四個入口“玩具關”、“動物關”、“圖形關”、“顏色關”。地上畫有兩個大統計表。

2、統計表若干,鉛筆若干。

3、電腦課件,大空白記錄表1張,錄音機,磁帶。

4、骰子、保齡球、套圈、氣溫記錄表、飛標、鯊魚牙若干。

三、活動過程。

1、談話引入,引起興趣。

小朋友,你們想不想到孫悟空的花果山裏玩呀?不過進入花果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現在我們來問問孫悟空,怎樣才能進入花果山呢?

2、幼兒第一次嘗試操作。

(1)配班教師扮演孫悟空,提出問題。

小朋友,歡迎你們來到花果山做客。不過,想進入花果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花果山有四個入口,分別是“玩具關”、“圖形關”、“動物關”和“顏色關”,而每個關內都設有難題,小朋友把這些難題解決了,就可以進入我的花果山玩了。

(2)教師講解操作要求。

剛纔孫悟空告訴老師,這些難題就是數一數圖形關裏面的圖形、動物關裏面的動物、玩具關裏面的玩具、顏色關裏面的顏色的數量有多少,然後用數字在表格上記錄好。看哪一組小朋友合作得最好,最先攻破難題,進入花果山。

(3)幼兒合作操作。

3、小結:統計的概念

4、學習曲線圖的記錄方法。

(1)出示課件,引起興趣。

(2)幼兒第二次嘗試操作。

幼兒人手一份操作材料(骰子、記錄表),探索擲骰子的記錄方法。

(3)教師小結操作情況。

(4)學習曲線圖的記錄方法。

A、示範記錄孫悟空擲骰子的變化過程。

(幼兒看課件,教師在大空白表格上示範記錄。)

B、引導幼兒小結記錄的步驟。

(5)幼兒第三次嘗試操作。

幼兒分組操作:猜拳、擲骰子、打保齡球、記氣溫、圈套、擲飛標、按鯊魚牙。

(6)教師小結操作情況。

5、遊戲:會跳舞的曲線圖。

幼兒戴上頭飾扮演音符,在地上的表格上找到相應的位置站好,組成曲線圖聽音樂跳舞。

6、聽音樂出場。

小朋友,天黑了,我們要回家了。

幼兒園大班教案《統計》13

活動目標:

學習用統計表按圖形的兩個特徵統計圖形數量。

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發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象能力。

活動準備:

1. 各種幾何圖形卡片若干。

2. 大象、小鳥、魚、烏龜、圖片。

3. 統計表圖一、圖二、鉛筆。

活動過程:

一 師:今天有小動物來和我們做遊戲了,看看誰來了(魚、小鳥、小雞)?這些小動物身上藏着什麼祕密呢?(都是用圖形拼成的)都用到了哪些圖形?分別用了多少呢?

?二、學習用統計表統計幾何圖形數量。

1. 出示烏龜圖片,幼兒嘗試用各種辦法按形狀記錄每一種圖形數量。

2.出示統計表(圖一),指導幼兒按照從上到下,或從左到右的順序和方法,學習按形狀統計出烏龜圖案中每一種圖形的數量。

3. 幼兒嘗試用各種辦法按形狀、顏色記錄烏龜每一種圖形數量。

4. 出示統計表(圖二),學習按形狀、顏色統計烏龜圖案中的圖形數量。

小結:剛纔我們學習了用統計表統計烏龜的圖形數量,統計時要仔細觀察,從上到下,或者從左到右的順序統計,不容易出錯。

三、幼兒操作,能用統計表按圖形的形狀、顏色統計圖形數量。

爲每組幼兒提供小動物圖片3幅及統計表(圖二),幼兒自選圖片進行統計。

四、師幼一起對統計結果進行檢驗。

五、結束。

師:今天小朋友們表現真棒,我們學習了用統計表按形狀、顏色對圖形進行統計,而且小眼睛觀察的仔細認真,學會了有序地觀察。老師還有一些圖形圖片,小朋友可以自己進行拼搭,並用統計表統計。

活動反思:

這是一節大班的數學活動,這節活動有30名幼兒參加,分成三個小組,每組10人。第一個導入圖片環節,動物是由不同形狀的圖形組合而成,每個圖形外邊框是不同顏色溝邊,圖形本身是白色,這樣從視覺上很清晰的觀察到每個圖形。活動一開始,幼兒興趣濃厚,每當提問某種圖形有幾個的時候,孩子們都爭先恐後,有的幼兒伸出手指頭,有的站起來,都搶着爭當第一個說出答案的人。到了操作環節,幼兒自選一幅圖片進行按兩個特徵統計。體現了孩子的自主性,滿足了孩子的不同需求。在操作中,孩子們很認真的觀察統計,因爲提供的圖片都是孩子們喜歡的圖案,如機器人、小公主等等。在最後和幼兒一起檢驗結果時,有的幼兒還在低頭統計着。可見孩子們很喜歡這節活動。大家參與的興趣很高,到最後都完成了統計,雖然有的幼兒的統計結果不對,當得知漏數時,孩子們臉上認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表情,是那麼美好。

幼兒園大班教案《統計》14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做條形統計圖的方法,並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2、學習通過圖表感知數量的多少。

3、體驗積極幫助他人的情感。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5、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學習通過圖表感知數量的多少

2、難點:做條形統計圖的方法,並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活動準備:

水果圖片,統計圖,展示板,多媒體課件,彩色即時貼。

活動過程:

一、探索新知

1.創設情景。

師:老師今天帶來了四種水果,看看是那四種水果?

(視頻出示水果圖片:草莓、梨、西瓜、菠蘿等)師:你能一眼就看出每種水果有幾個嗎?

師:每組的操作盒裏也有這些圖片,請給它們排排隊,數一數,比一比。

(排隊的方法有很多,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師:今天老師準備了一張表格,從這張表格可以看出來,我們給水果排隊應該是從哪邊開始?

(從下往上排隊,水果標識在下邊。)小組合作完成表格。討論哪種水果最多?哪種水果最少?並把表格貼到黑板上。

師:你是怎樣擺的?哪種方法能讓人一眼就看出水果的多和少?

幼:一個格子擺一個水果就能幫助我們比出多和少。

師:哪種方法最好?爲什麼?

幼:按從少到多排或從多到少排的方法比較好,一看就知道什麼最多,什麼最少。

2.介紹統計圖。

師:你們在擺圖片時有沒有碰到困難?

幼:西瓜圖片太大,一個格子放不下。

師:誰有好辦法?

幼:也可塗顏色來表示。

出示多媒體課件(教師展示塗顏色的方法。) 一種水果有幾個就塗幾個格子。

師::塗顏色的看起來非常清楚。這時就會出現四個柱子。我們只要比較柱子的高低就能知道水果的多少。

(出示統計圖展示板)想一想,圖中的四個柱子、數字、水果標識都告訴我們什麼?。

師:如果我們還想知道這種水果有幾個,草莓比梨多幾個,這圖能告訴我們嗎?我們該怎麼辦?

師:現在我們再來看這張圖,底下的圖片可以告訴我們是什麼水果。數字可以告訴我們哪種水果有幾個,像這樣的圖叫統計圖。

3.看圖提問題。

師:請你說說從統計圖中發現了什麼祕密。

幼:統計圖告訴我西瓜最多,梨最少。

幼:統計圖還告訴我蘋果有5個,比草莓少1個。

二、應用知識

1.創設情景。

師:六一兒童節就要到了,我們班要開聯歡會,可是老師不知道小朋友們都喜歡吃什麼水果,所以我們以組爲單位,統計一下最愛吃的水果,老師這裏有一張表格,請小朋友們把自己的即時貼貼到最喜歡吃的水果那欄裏,統計好之後,討論一下,什麼水果是你們組最愛吃的?

2.小組討論結果展示。

師:請每組出一名小朋友,拿着統計圖說一說。

3.分析應用。

師:根據這些統計圖,我們知道了哪些水果該多買一點,哪些水果該少買一點?爲什麼?

三、鞏固練習《數學練習冊》統計練習題。

活動反思:

靜下心來思考,在整節課中存在許多以上不足之處外,還有一個就是自己本身存在的一些不太注意的細節,如:如果教學中語言更精練,提問更有針對性,讓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更多一些,大膽讓學生根據信息提出數學問題,練習設計更有坡度一些,我想本節課效果會更好。

總之,在以後的教學中教師要用自己的親和力與學生溶爲一體,讓學生在寬鬆愉悅的學習環境中,利用教師提供的豐富的生活事例,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己的觀察、比較、分析,與他人的合作、交流、探索中,發現規律、自主構建、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學會求知、學會共處,並初步感受到數學的魅力,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爲自己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