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品】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範文六篇

【精品】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範文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2W 次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範文六篇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初步瞭解“我是從哪裏來的”。

2.鼓勵幼兒大膽提問和回答。

活動準備自編故事《小天使的故事》、相關圖片。

活動過程

1.教師講述《小天使的故事》(附後),並提問――小朋友知道自己是從哪裏來的?(是媽媽生出來的,是媽媽和爸爸的種子長大的,是從子宮裏來的)。寶寶在子宮裏是什麼樣的?(用管子吸收營養,還聽音樂)爸爸媽媽在做什麼?(每天說“長大一點,再長大一點兒”,給我講故事、放音樂)

爸爸媽媽非常愛你,說你是他們的小天使。你應該怎樣做?(更愛爸爸媽媽)(活動前,我們曾通過個別談話的形式瞭解幼兒對於“我是從哪裏來的”認識,答案有以下幾種:不知道、媽媽生的、石頭縫裏蹦出來的、媽媽不讓問。因此,我們把“精子”、“卵子”和“子宮”等詞彙編到了故事當中,也增加了對爸爸在幼兒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的描寫,讓孩子們從正面瞭解了“我是從哪裏來的”。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幼兒的情緒感染了我,消除了我開始還有的一些顧慮。幼兒聽得很認真,就像聽一個普通的故事一樣,而且比聽普通故事更感興趣,更認真。)

2.教師出示圖片“懷孕的阿姨”,請幼兒觀察。孩子們很高興地說,阿姨懷孕了,阿姨的肚子裏有小寶寶了。

3.教師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是從哪裏來的。幼兒完成主題繪畫《我從哪裏來》。

4.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的畫,教師逐一記錄。活動延伸:幼兒作品展覽。

(我們將幼兒的作品向家長展出,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陸續有家長寫出了自己的感受。家園聯繫欄也開闢了“老問題新回答”等欄目,增強了家園互動作用。)

附小天使的故事

媽媽的肚子裏有一顆小種子,我們叫它“卵子”,小卵子漸漸長大了,這時爸爸覺得媽媽的這顆小卵子太孤單了,就送給了媽媽一顆小種子,我們叫它“精子”。

小卵子碰到了小精子特別高興,就決定生活在一起。於是,它們開始尋找一個家,找呀找呀,終於找到了一個溫暖的地方――子宮。它們在子宮裏安了家,快樂地成長着。後來,它們漸漸地長大了,變成了一個有眼睛、有嘴巴、有小腳、有小手的小天使。這個小天使每天都從媽媽那裏用一根吸管吸取營養,爸爸也特別關心這個小天使,每天和媽媽一起讓他聽音樂,給他講故事。爸爸還經常呼喚他、撫摸他,關注他的成長……“長大點兒,再長大點兒!”爸爸媽媽每天都這麼說。

就這樣,這個小天使過了十個月的幸福生活。這時,小天使覺得子宮大小了,決定離開這裏,找一個更廣闊、更美麗的地方。於是,他經歷了許多的磨難,終於來到了我們中間。

小朋友們,和小天使一樣,你們都是這樣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你們就是爸爸媽媽疼愛的那個小天使!

活動評析

通過本次活動,幼兒初步瞭解了“我是從哪裏來的”,並用繪畫的形式充分表現了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幼兒好奇,把自己畫在媽媽的肚子裏,體驗着一種甜蜜的感情,覺得自己就是媽媽的寶貝。有的孩子表示“要溫柔地對待媽媽”!活動激發了幼兒的興趣,並且引發了幼兒的思考。孩子們紛紛提出了問題。爲什麼我是女孩,不是男孩呢?爲什麼爸爸媽媽都是兩顆種子,可是生出來的小天使不一樣呢?”“爲什麼小天使們長得不一樣呢?”“我在媽媽肚子裏的時候怎樣大、小便呢?”孩子們的問題一個接着一個,有的問題我回答了,有的問題我請孩子們回家去查書,或者去問爸爸媽媽,找到答案,再來告訴大家。

從幼兒的問題中可以看出,他們對男女的性別特點有了興趣。於是,我們又延伸出了下一個活動的內容。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初步的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的應變能力。

2、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3、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情景表演“小明在家”

2、幼兒操作材料:“你會怎麼辦?”

活動過程:

1、引出“突然遇到事情怎麼辦?”的話題。

生活中突然遇到事情的時候,你會怎麼樣?(不說謊、不害怕,盡力想辦法解決問題。)你們遇到過什麼事,當時你是怎樣的?想過什麼辦法?

2、利用情景表演引導幼兒瞭解突發事件的處理辦法。

(1)讓幼兒看情景表演(一),初步學會“媽媽突然生病了,你將怎麼辦?”

小明發現媽媽病了,他是怎樣做的?

家裏只有你和媽媽時,媽媽突然生病了,你將怎麼辦?

(2)讓幼兒看情景表演(二),學會家裏突然來了陌生人的處理方法。

你認爲小明這樣做對嗎?

如果你一個人在家裏,一個泥不認識的人來敲門,你該怎麼辦?如果這個人是爸爸媽媽的朋友有該怎麼辦呢?

小結:小明很機靈,遇到有陌生人來訪,沒有先打開門,而是先問清來人是誰。現在社會上有壞人,如不問清,很可能會讓壞人鑽空子,小朋友要當心,對待爸爸媽媽的客人要禮貌熱情。

3、請幼兒看幼兒操作材料,思考畫面上提出的問題。

4、教師小結。教育幼兒遇到突發事件,應沉着、有信心,做任何事都要用腦子想一下,相信自己能辦好。

活動反思:

《綱要》強調:“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也就是說,教師只有對自己的角色進行正確的定位,才能在教學活動中更多地關注幼兒的實際情況和主體發展,關注幼兒情感需要。因此,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努力使自己成爲良好氛圍的營造者、有效探討的引導者、個性發展的支持者、學習活動的參與者。

1、 良好氛圍的營造者

安全、愉快、寬鬆的外部氛圍是建構積極有效互動的基本前提。如果幼兒不想、不能、不敢參與活動,與教師自由、愉快的交往,那麼任何正面的教育都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我們教師就應成爲良好氛圍的營造者。在活動中,運用遊戲“猜猜猜”激發幼兒的參與慾望,又用生活情景再現,個體、小組、集體的問題討論等形式引發幼兒學習熱情,最後用我們來做“保健操”進一步強化了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2、有效探討的引導者

“支架學習”理論提倡:幼兒主體性的建構和發展需要教師的幫助,幼兒是以自身主動的學來積極建構自己這一建築物。而教師的“教”則是建築物不可缺少的“支架”。在本教學中,我是以“引”的方式帶領幼兒完成探討過程的。首先通過問題:“如果小蟲飛進了你的耳朵,你會怎麼辦?”“玲玲可能會用什麼辦法取出積木?”再爲後面“你覺得哪種方法是安全的?”獲取安全的處理方法做了有效的鋪墊。在隱性的引導中,使幼兒積極、主動進行探討,體驗學習的快樂。

3、個性發展的支持者

《綱要》中指出:“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在本次活動中,我拋出了問題:“你覺得哪種方法是安全的?”後,幼兒馬上提出了自己的意見。當然有的意見是正確的,有的意見存在一定危險性。這時我沒有馬上否定幼兒的意見,而是鼓勵其他幼兒大膽發表不同的看法,並說出自己的理由,最後加以梳理總結。在這裏,我的觀點是,傾聽不同幼兒的聲音,支持每個幼兒在原有基礎上獲得發展。

4、學習活動的參與者

在“沙子掉眼睛裏了”的事件處理中,我與幼兒一起參與判斷、辯論,充分感受師幼關係的平等和諧,也讓幼兒在幫助、教導教師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在幼兒探討“哪種方法是安全的?”過程中,我們都發現有個別幼兒說理(如:醫生是有豐富經驗的、是專門給病人看病的……)比教師考慮的更全面,很值得我們去學習。確實,師幼互動是雙向建構的過程,不僅幼兒在其中得到積極的影響和發展,教師也同樣從中汲取經驗與成長的養分,並在反思中逐步提高自己,達到自身主體的不斷髮展和提高,這正是我們每個教育者所期望的。

小百科:怎麼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zěn me,常用來詢問情狀、性質、方式、原因、疑問、行動等,一般當做疑問用語。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瞭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含義。

2、知道在自己的成長中有許多的人在付出,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3、初步培養感激之情、感恩之心。

4、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5、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課件:口渴的螞蟻

2、音樂:感恩的心

3、心形彩色紙、勾線筆等。

活動過程:

一、欣賞課件,瞭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含義。

1、分段欣賞,瞭解故事情節(欣賞第一段)今天孫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段好看的動畫片,我們一起來看看,提問:螞蟻碰到了什麼困難?那你知道什麼是口渴嗎?小螞蟻口渴的時候他的心情怎麼樣?表情怎麼樣?(讓幼兒感受口渴)後來小螞蟻有沒有喝到水呢?(幼兒體驗喝到水時的心情)提問:那一滴水是哪來的呢?(幼兒討論)(欣賞第二段)提問:姑娘的淚水救了螞蟻,姑娘爲什麼流淚呢?你們有什麼好辦法來幫助小姑娘呢?

(欣賞第三段)提問:小姑娘有沒有被吃掉呀?是誰想了什麼辦法救了小姑娘?小螞蟻爲什麼要救小姑娘呢?爲什麼說姑娘的淚水救了螞蟻,也救了她自己?(因爲小姑娘的淚水救了螞蟻,所以小螞蟻爲了感謝小姑娘,就想辦法幫助了小姑娘。可以說小姑娘的淚水既救了小螞蟻,也救了她自己。)

2、完整欣賞,進一步理解故事含義。

提問:你們喜歡故事中的小螞蟻嗎?爲什麼?(故事中的小螞蟻在得到小姑娘的幫助以後,他也能想辦法主動去幫助小姑娘,他真是一隻聰明、勇敢、善良、樂於助人、知道感恩的小螞蟻,所以我們大家都喜歡他。)

二、遷移經驗,說說自己生活中被關心、被幫助的情景。

1、幼兒回憶自己生活中被關心、被幫助的情景。在我們生活中,你又被誰關心過,被誰幫助過呢?(幼兒討論)在家裏你被誰關心過、幫助過,他們是怎樣關心幫助你的?在幼兒園,誰又來關心幫助我們小朋友呢?

(1)家中:媽媽洗衣服、爸爸拖地、爺爺餵飯。

(2)幼兒園:老師教本領、阿姨鋪牀、叔叔做飯

(3)社會:清潔工掃地、警察指揮交通……

2、小結三、探討交流感恩的方法原來在我們生活中有這麼多人在關心幫助着我們,那我們應該怎樣感謝他們呢?那你們就將感謝的方法畫在這張卡片上,製成一張精美的感恩卡,送給你們想要感謝的人,好嗎?

(1)集體交流

(2)畫出感謝的方法

(3)總結,送卡片活動延伸:

製作感恩卡在日常活動、遊戲活動中引導幼兒懂得感謝,學習主動關心、幫助別人。

附故事:口渴的螞蟻

有隻螞蟻口渴了,它到處找水喝,可就是找不着。突然,就在螞蟻要渴死的時候,一大滴水落了下來。螞蟻喝了水得救了。這滴水實際上是一個正在哭泣的年輕姑娘的淚水。螞蟻擡起頭,看見一個年輕姑娘坐在一大堆種子前。"你爲什麼這麼傷心啊?"螞蟻問道。"我是一個巨人的囚犯",姑娘告訴螞蟻,"這一大堆種子裏夾雜有穀子、大麥、黑麥的種子,我必須把他們分開,撿成三堆,他才肯放我走。""這需要你一個月的時間哪"螞蟻看了看堆得像山一樣的種子說道。"我知道"姑娘哭着說:"如果我明天還不能把它分完,巨人就會把我當作他的晚餐吃掉。""不要哭"螞蟻說,"我和我的朋友會幫助你的。"很快,成千上萬只螞蟻忙碌起來,將這些種子按類分成三堆。第二天早晨,巨人看到分派給姑娘的活幹完了,就把她給放了。就這樣,這個姑娘的一滴淚不但救了螞蟻,還救了她自己的命。

活動反思:

在連續三次反覆試上的過程中,這一節課得到了完善。幼兒都能積極地參與活動,目標達成率較高。活動中,在語言的組織上更加精練了,採用了發散式提問,讓幼兒能自由的將自己的理解表達出來,充分體現在幼兒爲主體這一觀點,活動環節緊湊了,體驗式教學讓幼兒體驗到了被幫助後的感受,充分激發了孩子的興趣。我覺得在幼兒回答問題時要及時觀察,隨機應變,給予幼兒語言提示或幫助,既要尊重幼兒,又不死備教案,具有應變能力,推動幼兒思路的發展。這次的教學活動效果比較好!

小百科:感恩,意思是對別人所給的幫助表示感激,是對他人幫助的.回報。出自《三國志·吳志·駱統傳》:“饗賜之日,可人人別進,問其燥溼,加以密意,誘諭使言,察其志趣,令皆感恩戴義,懷欲報之心。”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4

設計思路:

京劇是我國傳統藝術寶庫中的一顆明珠。京劇臉譜、京劇唱腔、京劇表演五彩紛呈,精彩奇特,是具有民族性、誇張性的藝術。讓幼兒接觸一點京劇,欣賞京劇的經典片段,製作京劇臉譜,過一把京劇表演的癮,可以培養幼兒對京劇的興趣,感受中國京劇藝術特殊的美,增強對祖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瞭解與熱愛。

活動目的:

1、萌發幼兒對京劇藝術的興趣,激發幼兒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美好情感。

2、鼓勵幼兒參與京劇表演和製作京劇臉譜。

3、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藝術表現力。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5、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活動準備:

1、 環境佈置各種京劇臉譜。

2、 日常活動時播放京劇的錄音帶和錄像帶,供幼兒欣賞。

3、 彩紙、紙板、毛線等手工材料。

活動一:說說京劇。

1、 看京劇錄像。

2、向幼兒簡單介紹京劇:京劇是我國的一種戲曲,只有中國纔有,所以叫國粹。唱京劇的人要在臉上塗上一些漂亮的花紋,就是京劇臉譜。因爲京劇好聽好看,不僅中國人喜歡,很多外國人也很喜歡。

3、介紹京劇臉譜的名稱、性格和特點。

如:紅臉代表忠誠勇敢;白臉代表狡猾;黑臉代表正直忠厚,如"包青天"。

活動二:學唱京劇。

1、 幼兒觀看錄像後回答,唱京劇的人臉上塗上各種漂亮的花紋,他們說話、動作、走路跟我們有什麼不一樣。

2、放京劇錄像帶,讓幼兒感受京劇曲調的優美,並跟着哼唱。

3、幼兒戴上臉譜,自由地表演。

活動三:畫臉譜。

1、 觀察京劇臉譜的顏色和花紋,區分紅臉、白臉和黑臉。

2、幼兒畫京劇臉譜。引導幼兒發揮想象,設計漂亮的圖案進行裝飾,要求色彩鮮 亮。

3、把畫好的臉譜剪貼在紙板上,用毛線頭當鬍鬚和頭髮。

4、幼兒戴上自制面具做遊戲《黑臉敲鑼》。

活動玩法:

黑臉一個,紅臉、白臉若干。黑臉慢敲鑼,紅臉和白臉就開始走圓場步;黑臉快敲鑼,紅臉捉白臉,白臉躲紅臉,看誰捉得多,看誰躲得快。被捉到的白臉交給黑臉。

效果分析:

當孩子們頭戴自制的臉譜,腳下邁着不太嫺熟的圓場,認真地模仿着自己喜歡的一招一式時,他們都被這古老的藝術深深地感染了。有的孩子在"小劇場"中表演自己剛剛學會的京劇,還有的孩子回家教爸爸媽媽學唱京劇------儼然一個個小戲迷。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中設立"小戲迷俱樂部"。

活動反思:

我講授了《我們的國粹》一課,學生們學會了很多的知識,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在課堂中,我運用了一些相關的資料,學生們瞭解了很多有趣的文化現象,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採用了討論的方法,學生們可以互相啓發、共同提高。孩子們能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思維特別活躍。我根據實際需要,靈活運用教材,通過師生共同收集與主題相關的信息資料,豐富了課程資源,拓展了學生的視野。這樣有利於教育目標的達成,很有實效性,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徵。我注重了學習方式的開放,學生的學習沒有侷限在課堂的40分鐘,學生的學習更多地來自於課外,來自於自己的生活經驗。課堂爲學生提供展示信息、才能的平臺,課堂氣氛自由、開放。

不足:

1.有個別學生髮言不積極。

2.學生們的知識不夠豐富。

改進措施:

1.我們要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應多關注學困生,爭取讓孩子們在樂中學、玩中學。

2.教師應讓學生多看書,多查閱資料,應開闊學生們的視野,使孩子們學會更多的知識。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們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爭取做到寓教於樂。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5

大班社會教案:我想知道上小學的事情

活動目標: 1、能用語言清楚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2、爲自己既將成爲小學生感到自豪。

活動重點: 用清楚、簡潔的語言講述有關上小學的事情。

活動難點: 歸納整理談話內容。

活動準備: 活動前幼兒已經與父母交談過有關小學的話題。

活動過程:

1、表達想法:

“我們已經在家和父母一起交談了自己想要了解有關上小學的事情,你想知道些什麼?請你用清楚、簡潔的語言告訴大家。”

(1)幼兒在小組內暢談自己的想法。

(2)請部分幼兒在集體面前交流。

2、歸納彙總

“我們是否可以將大家的想法歸納爲幾個方面?”

(1)師生共同歸納整理大家的想法:

有關生活方面、有關學習方面、有關人際交往方面。

(2)依據歸納的問題,教師與幼兒一起分別做好記錄。

活動二: 活動名稱:我要上小學了 活動目標: 學習表現背面人的行走動態。

活動重點: 表現出背面人的動態。

活動難點: 表現出人行走的四肢變化

活動準備: 繪畫用紙、水彩筆、剪刀、油畫棒等繪畫工具。

活動過程: 1、回憶參觀小學的情景:

“你在小學裏看到了哪些人?他們在幹什麼?”

2、討論:

(1)“你會買怎樣的書包?什麼式樣?什麼顏色?”

(2)教師演示背面背書包人的動作,重點是人行走的四肢變化。

3、幼兒表現:

(1)幼兒作畫,教師提醒幼兒要將人畫得大一些。

(2)幼兒用剪刀沿着人物的外輪廓線剪下(要留白色的邊線)。

4、分享:

(1)欣賞同伴的作品。

(2)介紹作品的內容,爲即將成爲一名小學生而感到自豪。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通過參觀、談話等活動,讓幼兒進一步瞭解解放軍,激發對解放軍的崇敬和熱愛之情。

活動準備:

1、收集解放軍及武器圖片等。

2、幼兒用書、彩紙、彩筆。

活動過程:

一、圖片展

1、將收集到的圖片等,按陸海空分類佈置起來。

2、觀察並交流,請幼兒觀察各兵種的服裝特點和武器的種類、與同伴交流。

二、閱讀、交流

1、看幼兒用書第28頁,看一看各兵種着裝上有什麼不同,再看看他們做了哪些事情。

2、請幼兒說一說還知道解放軍爲我們做了哪些事情(如守衛國門、軍事演習、抗洪搶險等)激發幼兒對解放軍的熱愛之情。

三、參觀軍營

1、參觀戰士們的營房,觀看戰士們整齊的被子及各種用品的擺放。

2、觀看戰士們隊列訓練,可以請戰士們對幼兒隊列訓練。

3、和戰士們合影留念

四、談話

參觀後請幼兒說一說參觀軍營的感受,要向解放軍叔叔學習什麼,我們現在應該怎樣做等。

活動指導:

引導幼兒注意勘察軍營裏的佈置、設施,看一看叔叔們用品的擺放。

活動延伸:

1、環境創設

圍繞解放軍的主題,創設圖片展、幼兒繪畫作品展等牆飾。

2、區域活動

在美工區投放供幼兒製作的材料及各種紙張。

活動反思:

幼兒通過參觀活動,更加深了對解放軍的熱愛和敬佩之情,幼兒也瞭解解放軍叔叔的日常生活情況和他們的光榮職責,培養了幼兒以後的頑強的學習毅力、勇敢的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