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體育活動教案模板彙總八篇

關於幼兒園體育活動教案模板彙總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W 次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體育活動教案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幼兒園體育活動教案模板彙總八篇

幼兒園體育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玩圈的興趣,嘗試多種方法玩圈。

2、練習鑽、跳、平衡等基本技能。

3、讓幼兒體驗合作的快樂。

4、培養幼兒健康活潑的性格。

5、培養幼兒的自信心,正確對待輸贏,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活動準備】

1、幼兒用呼啦圈每人一個,平衡木一個,“山洞”兩個,懶洋洋頭飾一個,“狼堡”道具,灰太狼布偶一個。

2、背景音樂課件、動畫課件。

【活動過程】

一、設計背景帶領幼兒做熱身活動。

師:天氣真好,到草地上玩一會。(學鳥飛、鴨走、青蛙跳、大象甩鼻子、小兔跳)

二、嘗試多種方法玩圈,體驗玩圈的樂趣。

1、幼兒自由探索玩圈並互相學習。

師:小朋友,這是什麼?(呼啦圈)呼啦圈是什麼形狀的?(圓形)你們想玩嗎?咱們玩一玩吧。

師:你是怎麼玩的?(圈立着轉)呼啦圈轉起來像個陀螺,真棒,我們試一試。

師:你是怎麼玩的?(推圈)圈圈滾動起來像車輪子,我們玩一玩。

師:你是怎麼玩的?(跳圈),像小青蛙跳,我們來跳一跳。(一個圈跳進跳出)這個圈還可以怎麼跳呢?咱們像小青蛙排隊連續跳,幼兒依次跳過。

師:你幹嘛呢?(學小烏龜)老師帶領幼兒玩圈。

師:你是怎麼玩的?(方向盤,開汽車)師幼一起隨音樂開汽車。

2、師幼探索玩圈。

師:圈圈還可以怎麼玩?(師示範從頭向下套)你們試試。還可以這樣玩(師用腰轉圈)。

3、合作玩圈,體驗合作的樂趣。

(1)開火車。

師引導孩子把圈圈一個套在一個的身上。

(2)鑽圈。

a、兩個幼兒相互鑽圈。

b、鑽(地籠),進一步練習鑽的技能。

三、遊戲——拯救懶洋洋,讓幼兒掌握鑽、跳、平衡等基本技能。

看懶洋洋被灰太狼抓住的動畫,師幼組成救羊小分隊拯救懶洋洋。

1、師引導幼兒觀察遊戲場地,講遊戲規則。

2、師帶領幼兒遊戲。

四、結束部分。

師幼邀請懶洋洋跳舞,做放鬆活動結束課堂。

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我發現大班的孩子雖然不會轉圈,但他們非常喜歡跟圈做遊戲。所以在本次活動中,我以玩圈爲主線,根據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先讓孩子自由探索,再集體練習。在玩的過程中不斷髮現圈的多種玩法,孩子們互相學習、分享,大大提高了孩子玩圈的興趣!這節活動比較成功。

幼兒園體育活動教案 篇2

小班體育活動《小雞捉蟲》

活動目標: 1、知道快速跑的方法:注意力集中,快速前後擺動雙臂。

2、提高快速應變奔跑及身體協調能力,且在快速跑的時候不與他人碰撞。

3、願意參與遊戲,能在遊戲中感受合作的快樂以及救出同伴的成就感。

活動準備:

1、母雞、狐狸頭飾各1個、小雞頭飾若干(和幼兒人數相等)、“蟲子”

(飲料瓶、易拉罐)若干、錄音機、磁帶(《老母雞》音樂)。

2、情境創設:佈置“小雞家”和“狐狸家”的場景。

 玩法:

1、帶雞寶寶到樹林裏找蟲吃,遇到狐狸後快速跑回家裏。在家裏“雞寶寶”查詢有沒有丟失同伴,並一同商量救同伴的方法。教師在旁指導。帶雞寶寶一起去救同伴,要求:輕輕跑出去躲到大樹後面,等雞媽媽把同伴救出後一起快速跑回家,同時注意不要和同伴相撞。

幼兒園體育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練習騎車經過大約10米的路程,並且能夠從終點標記處繞回來。

2、通過教師的語言提示和地面上路線標記,幫助自己控制前進的方向。

3、堅持把自行車騎到終點,並且一定要把車子交給下一個小朋友。

4、促進幼兒手腳和全身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5、培養幼兒邊玩邊記錄的學習技能,並能夠用自己簡短、流利的語言表達自己記錄的意思。

活動準備:

自行車人手一輛。

大的雪碧瓶每組四個。

每組終點貼有小蘋果當作終點標記。

活動過程:

遊戲:鑽過小樹林。

--玩法:所有的小朋友面對面、手拉手站成兩排,最後兩個小朋友從中間鑽過去,其餘小朋友依次跟上鑽過去,站在隊伍的另一頭手拉手繼續站好。

騎車遊戲。

--幼兒一個跟着一個在大圓上騎車。

教師:每個小朋友騎一輛車子,一個跟着一個圍繞大圓騎車,後面的小朋友不能中途超車。

--教師和幼兒共同反饋:

反饋:怎樣才能讓車子不倒下來而且還能讓自己的車子不離開大圓呢?

總結:控制好自己車頭的方向,眼睛要一直看着前面而不是地面。

--幼兒分組沿着地上的線騎車。

教師:請小朋友推好自行車一個一個站在隊伍裏,第一個小朋友騎到終點後站在終點等待;第二個小朋友等第一個小朋友騎到終點後才能開始騎車。騎到終點後繼續排在前面一個小朋友的後面。

--教師和幼兒共同反饋後,繼續練習一次。

反饋:剛纔爲什麼有的小朋友騎得很快而且還沒有倒下來 呢?

總結:兩隻腳要均勻用勁、眼睛看着前方纔能保證騎得又快又穩。

--加障礙後練習:在每組前面的線上加4個大雪碧瓶當作障礙。

教師:每組前面有4個大的雪碧瓶,每個小朋友騎車時要從箭頭開始繞過每個瓶子,騎到終點後下車把車子從旁邊推回來。繼續在開始的地方排隊。

--教師和幼兒共同反饋後再次練習。

反饋:怎樣才能很快地騎到終點又不會把瓶子碰到呢?

總結:要讓自己的車子離瓶子有一段距離,如果車子距離瓶子很近,就很容易碰倒瓶子。

遊戲:山上有個木頭人。

--教師帶領幼兒邊念兒歌邊玩遊戲。

--教師:當我們唸完兒歌后要擺好自己喜歡的造型堅持不動。

--收拾器材。

活動反思:

1、通過這樣的一節活動課能增強幼兒的自理生活能力。

2、兒歌運用了排比的手法,易於上口,特別適合小班的孩子誦讀。

3、鼓勵幼兒說說自己的小手能做什麼,增加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幼兒園體育活動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跳皮筋是我國傳統的民間體育遊戲,把皮筋遊戲和民間童謠巧妙的結合在一起,正好符合了幼兒活潑好動的特點。結合我園每星期五講杭州話這個特色,活動中幼兒要用杭州話念民間童謠《馬連開花》,提高幼兒對講家鄉話的興趣。結合我園的民間特色,所設計了這節健康教育活動。

活動重點:

定位於幼兒自由探索並能初步掌握跳皮筋的`方法,以達到鍛鍊的目的,從中也培養了孩子們的探索精神。我以幼兒爲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自由探索,本次活動採用了:嘗試法、遊戲法,讓孩子在遊戲中學到知識,身體素質得到發展。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掌握跳皮筋的方法。

2.激發幼兒對民間體育遊戲的興趣, 體驗合作遊戲的快樂。

3.鍛鍊幼兒的腿部力量, 提高幼兒身體動作的協調性與靈敏性。

4.培養幼兒健康活潑的性格。

5.鍛鍊平衡能力及快速反應能力。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學會用杭州話念民間童謠《馬蘭開花》。

2.材料準備:7根皮筋,一段跳皮筋的視頻,小鼓一個。

活動過程:

(一)教師帶領幼兒聽音樂做熱身運動。

小朋友我們聽着音樂一起來做做運動吧

(二)通過遊戲, 初步掌握跳皮筋的方法。

1. 引導幼兒嘗試探索跳皮筋的基本方法。

今天餘老師帶來了一些皮筋,請你找個空地方和好朋友一起玩一玩。

2.結合民間童謠《馬蓮開花》, 練習單腳內外跳皮筋。( 幼兒圍成圓圈, 單腳撐皮筋, 另一隻腳練習跳)

3.結合民間童謠《馬蓮開花》,嘗試雙腳交替繞圈跳。

(1)幼兒看視頻,分組練習。

(2)請一組幼兒示範。

(3)跳皮筋比賽。

現在我們要進行跳皮筋比賽了,看哪組小朋友跟着老師的節奏,跳的又快又整齊。

活動反思:

跳皮筋是一項民間傳統的遊戲活動,較爲普及。經常參加跳皮筋遊戲活動,不但能夠提高跳躍能力,同時也能發展協調性和靈敏性,跳皮筋的方法很多,有單人跳、雙人跳、多人跳,以及單腳跳、雙腳跳.花式跳等。還可以自己創編一些跳躍方法來跳皮筋。

本課教學主要是學生自編的跳躍方法的跳皮筋,學會基本的雙起雙落動作,加強同伴間的合作。在練習前的準備活動中,引導學生模仿動物的跳,充分活動學生的各關節部位,避免因活動不充分,導致跳躍時扭傷踝關節等意外事故的發生。本課主要以小組形式進行,分組時特別注意了學困生,儘量將不同素質的學生分佈到各個小組,達到互幫互學的教學效果。

但在練習中,還是有部分學生不能很好地與同伴交流合作,表現出排斥同伴、強佔練習次數、不架皮筋等不良行爲,針對這種現象,教師要細心做工作,多教育鼓勵學生,更要正確的引導學生,同學之間要和睦相處,友好合作,共同進步,體驗關心幫助他人的快樂。

小百科:皮筋是一種塑料制的的有彈性的物品,一般小孩子愛玩,可同時供多人玩耍,但需要倆個人同時架着,也有的人架在倆顆距離較近的樹之間玩。適合戶外活動。

幼兒園體育活動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流暢性。

2、爬行練習,增強幼兒上下肢的協調能力。

二、活動準備

1、動物小屋、數字標記、各種動物的頭飾,與幼兒人數相等。

2、觀看《動物世界》vcd影碟,讓幼兒找出爬行動物。錄音機、磁帶

三、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1)走圓圈,做動物模仿操。

(2)讓幼兒給小動物的家標上數字標記,如毛毛蟲的家是1;烏龜的家是2;蚯蚓的家是3;海豚的家是4

2、基本部分:

(1)引導幼兒學各種爬行動物的走路。重點幫助幼兒區別蚯蚓與的爬行:蚯蚓爬行是俯撐,兩腳慢慢前移,臀擡高。海象爬行是向前爬,上肢伸直,兩腿拖在後面。

(2)幼兒自選動物頭飾,音樂一響,各自爬向相應的動物家,並在動物家上的數碼標記。

3、結束部分:

音樂遊戲:快樂的爬行動物。

四、各領域滲透

幼兒園體育活動教案 篇6

《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幼兒園的任務是實行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體和諧發展。它將“體”放在首位,強調了“體育”對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性。體育活動:貓頭鷹和田鼠是讓幼兒在遊戲中學會快跑、鑽和躲閃,提高動作的靈敏性。整堂課以貓頭鷹和田鼠兩隻幼兒喜歡的小動物貫穿:和幼兒一起討論莊稼地裏來了許多偷糧食田鼠,怎麼辦呢?(叫貓來吧)我解釋說,在莊稼地裏捉田鼠的是貓頭鷹,我趕緊拿出貓頭鷹的圖片給孩子們看,讓幼兒認識貓頭鷹,再讓幼兒扮演貓頭鷹和田鼠進行的遊戲,幼兒都很喜歡。課中,我做了以下幾點:

1、創設寬鬆的氛圍,讓幼兒帶着愉快的情緒參加體育活動——激活幼兒的自信心。

在活動中,我和幼兒是朋友關係,讓幼兒信賴老師,使幼兒在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並得到教師的肯定更有益於幼兒產生自信心。

2、扮演角色,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當幼兒一聽到要做《貓頭鷹捉田鼠》的遊戲時,都興奮不已。被請到的幼兒馬上把貓頭鷹的胸前貼在胸前,變成了一隻只貓頭鷹。被請到扮田鼠的幼兒馬上戴上頭飾,也變成了一隻只了田鼠。

3、通過遊戲,讓幼兒從中體驗到活動的樂趣和責任感、成功感。

在遊戲中,我讓貓頭鷹站在小椅子上,表示貓頭鷹在樹上,看守着場地中間的稻穀邊念兒歌:田鼠田鼠真正壞,偷吃稻穀搞破壞,機智勇敢的貓頭鷹,抓住田鼠大家歡。扮演田鼠的幼兒從洞裏迅速跑出來,來來去去地把稻穀偷回洞裏。當唸到兒歌的最後一個字時,貓頭鷹迅速從“樹”上跳下來,去抓田鼠。田鼠則趕快逃回自己的洞裏躲好,未及時進洞、被抓到的田鼠與貓頭鷹互換角色,遊戲繼續進行。遊戲時,貓頭鷹都很投入,抓到了好多好多的田鼠。還出現了溫馨的一幕,有一個鼠洞裏住着兩隻田鼠,一個女生、一個男生,男的小朋友很照顧女生,一直自己出去偷糧食,讓女的小朋友呆在家裏,當他被貓頭鷹抓住時,他也不忘把手裏剛偷來的糧食拋進洞裏給鼠朋友。

整個活動,幼兒興趣很高,注意力非常集中,活動過程中,我以飽滿的熱情去感染、帶動孩子,使每個孩子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他們始終是快樂的、高興的。

幼兒園體育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體驗體育遊戲的樂趣。

2、培養幼兒勇敢堅強的優秀品質。

3、掌握雙腿跳躍的能力。

4、樂於參與體育遊戲,體驗遊戲的樂趣。

5、增強合作精神,提高競爭意識。

活動準備:

幼兒每人一條布袋、地墊若干、籬笆四組、動感音樂一組。

活動過程:

一、

1)隊形隊列練習(齊步走,左右轉,左右看齊、前後轉、報數、)

2)隨音樂熱身運動

二、

1、導入: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些好玩的東西,快看看是什麼?幼兒排隊取布袋,這些布袋怎麼玩呢? 小朋友們快來試試吧!

2、

1)幼兒自由探索布袋的玩法,教師引導發現好的玩法。

2)讓特殊玩法的幼兒展示分享

3)師:剛纔你們都玩得非常棒,你們還有和剛纔不一樣的玩法嘛?讓我們再來試試吧!

4)幼兒再次嘗試不同的玩法,教師引導多種玩法,引導幼兒鑽入布袋,探索各種布袋裏的各種玩法,啓發幼兒講述自己怎樣玩的,模仿的那種小動物。

5)師:讓我們都來變成小袋鼠模仿一下袋鼠跳吧!

可愛的袋鼠們你們想到森林去旅行嗎?可是在旅行的路上可能會有很多很多的困難,有小河,小山,如果小袋鼠們沒有本領行不行?那袋鼠們趕快來學本領吧!

3、師介紹場地和規則:"小袋鼠要一個接一個要雙跳過籬笆,一個一個爬過草地然後到起點重新開始,小袋鼠要注意安全,把袋子提起來不要摔倒,不退不擠,可愛的小袋鼠們趕快來聯繫我們的本領吧!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內容和目標都符合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重點突出,幼兒的學習勁頭也很足,尤其在競賽過程中能遵守遊戲的規則進行,秩序較好。

小百科:袋鼠是任一種屬於袋鼠目的有袋動物 ,主要分佈於澳大利亞大陸和巴布亞新幾內亞的部分地區。其中,有些種類爲澳大利亞獨有。不同種類的袋鼠在澳大利亞各種不同的自然環境中生活,從涼性氣候的雨林和沙漠平原到熱帶地區。袋鼠是跳得最高最遠的哺乳動物。

幼兒園體育活動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在自由活動中,常常看到孩子們擺弄書、筆、玩具,把它們豎起來,又倒下。孩子的這種無意識擺弄,引發了我設計這個活動。生活中有許多東西,有的可以站起來,有的不能站起來,當孩子發現這一現象後,再讓他們想辦法讓站不起來的東西也站起來,這樣使原來無意識地擺弄,變成了帶有問題去探索。本次活動的源泉來自於孩子,材料取自於生活,充分調動起孩子在活動中的積極性、主動性。

《幼兒園教育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因此,我在組織大班科學活動“站直了,別趴下”時,引導幼兒親歷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讓孩子們在操作、探索、交流中獲得進步,獲得有關周圍物質世界及其關係的經驗的過程,使幼兒獲得樂學、會學這些可持續發展的長遠教育價值,較好地實踐了《綱要》的精神。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激發幼兒探究物體直立平衡現象的興趣,體驗探索活動的樂趣。

2、知道有的東西站得穩,有的東西不能站起來,初步感知物體直立平衡現象。

3、大膽嘗試讓站不起來的東西也站起來,培養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揮創造性。

活動重點:

知道有的東西站得穩,有的東西不能站起來,感知物體直立平衡現象。

活動難點:

大膽嘗試讓站不起來的東西也站起來。

活動準備:

1、厚的書、薄的書、鉛筆、可樂罐、娃娃、一次性筷子、捲筒紙芯、葉子、玩具梳子、雞蛋、吸管等。

2、輔助材料:橡皮泥、夾子。

活動過程:

一、幼兒遊戲《直立的木頭人》進場。

二、第一次探索,找找能站住的東西,感知物體直立平衡現象。

1、引導幼兒自由探索

教師:今天我帶來了很多東西,等會請你們一起玩,但玩的時候要找找哪些東西可以站起來?

2、幼兒探索,教師觀察。

3、幼兒表述探索結果

教師:請你們告訴大家,你讓什麼東西站起來?是怎麼讓它站起來的?

4、教師小結:……

三、第二次探索,大膽嘗試讓站不起來的東西也站起來,發揮創造性。

1、鼓勵幼兒想辦法大膽嘗試解決問題

教師:現在請你們動動腦筋,讓站不起來的東西,也站起來。

2、幼兒探索,教師觀察發現。

3、幼兒表述探索結果

教師:誰成功了?告訴大家,你是怎麼讓它站起來的?

四、第三次探索,鼓勵幼兒再次大膽創造【添加輔助材料】

教師:老師今天還爲你們準備了一些東西,有橡皮泥、夾子你們可以請他們來幫忙,再試試看,用和剛纔不一樣的方法讓站不起來的朋友,站起來。

1、幼兒操作,教師鼓勵個別幼兒。

2、引導幼兒介紹自己的方法。

教師:誰願意告訴大家,你是用什麼辦法讓站不起來的東西站起來的?

教師:誰用其他不同的方法也讓它站起來了?

3、教師小結:你們想了很多方法,讓站不起來的東西站了起來。以後,我們再去找找,還有哪些東西也能站起來。

活動延伸:

回家找找我們家裏還有那些東西能站起來,哪些東西不能站起來?有什麼辦法讓不能站起來的東西也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