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小班健康活動教案模板集錦10篇

關於幼兒園小班健康活動教案模板集錦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22K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健康活動教案10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幼兒園小班健康活動教案模板集錦10篇

幼兒園小班健康活動教案 篇1

[活動名稱]:玩小滑板車

[活動目標]:培養幼兒動手、動腳、動腦能力;啓發幼兒發散思維,會創新玩小滑板車,提高身體平衡能力,促進幼兒發展創造力。

[活動模式]:室外活動。

[活動教具]:四副小滑板車。

[活動歌曲]:滑板車兒歌。滑板車,真好玩,腳一蹬,朝前奔;滑的遠,滑的快,小朋友,都喜愛。

[活動過程]:

一、講解滑板車滑行要領

1.雙手扶住滑板車手柄,左腳(或右腳)放在滑板車的踏板上,重心集中在左腳,右腳放在地面有輕微腳尖踏地傾向。

2.開設滑行:掌握好車頭方向,身體向前傾,右腳使勁向後蹬地,藉助向後蹬的動作使滑板車向前滑行。

3.轉彎時的技巧:滑行時身體略向前傾速度會更快,而轉彎時速度就應相對降下來,以免轉彎的弧度不好控制,注意減速,轉彎時就沒危險了。

4.下坡時的技巧:下坡時切記速度不宜太快,右腳可放在後輪剎車蓋上,輕微踩住剎車,滑板車會慢慢滑下去。

二、組織小朋友自己練習

1.幼兒分成四組進行滑板車滑行練習。

2.教師在旁指導,注意安全防範,以防意外事故發生。

三、組織小朋友分組比賽

1.每次每組選出一名幼兒,進行滑板速度比賽,距離15米;

2.以此比賽,哪組獲勝者多,則小組獲勝,頒發獲勝錦旗一面。

四、組織小朋友滑板表演

1.全班分成四組,每組選出一名小朋友,代表本組參加滑板表演(充分發揮小朋友想象力、創造力)。

2.評選滑板最佳表演者,並頒發大紅花一朵。

五、活動小結

1.小結滑板車滑行要領;

2.表揚滑的快、滑的好的小朋友和獲勝小組;

3.表揚在滑板車滑行表演最佳小朋友。

幼兒園小班健康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動作的靈敏性和反應能力。

2、學會躲閃,培養幼兒合作能力。

3、培養幼兒完整、連貫地表達能力和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5、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活動準備:

平坦寬闊的活動場地,小魚頭飾,兒歌磁帶

活動過程:

1、將全班幼兒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幼兒做小魚,一部分幼兒作漁網。做漁網的幼兒圍成一個大圓圈,做魚餌的幼兒站在圓圈中間。遊戲開始:幼兒邊念兒歌邊做遊戲,當念道漁網來了捕小魚時,扮作魚兒的幼兒找空隙鑽出去四散跑開。遊戲反覆進行,同時提醒幼兒遵守遊戲規則:

(1)即小朋友在畫定的池塘範圍內跑。

(2)當說到最後一句“快快遊的時候,才能跑。

(3)跑要注意安全。

2、教師示範動作

教師邊說兒歌邊做動作,(小魚小魚水裏遊,游來游去點點頭,漁網來了捕小魚,小魚小魚快快遊。幼兒邊說兒歌邊跟着老師做動作。)

3、被捉到的幼兒不能再參加遊戲,直到把魚兒都捉完。第二次遊戲讓幼兒換角色,遊戲繼續,教師根據幼兒掌握遊戲的情況,適當增加遊戲難度。

活動延伸:

讓幼兒回家以後和爸爸媽媽一起網小魚的遊戲,想想還有什麼好的玩法?

幼兒園小班健康活動教案 篇3

活動設計背景

設計遊戲、音樂提高幼兒學習興趣,準備了小貼畫來鼓勵幼兒。

活動目標

1. 知道手心、手背、手指等手的各個部分名稱,認識五個手指。

2. 學習保護手的方法。

3.初步瞭解預防疾病的方法。

4.初步瞭解健康的小常識。

5.發展幼兒手部動作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難點

這個活動的重點是通過遊戲的形式幫助幼兒認識自己的小手,難點是瞭解五個手指的不同名稱。

活動準備

1. 硬紙板做的“大手”。

2. 每人5個可以套在手上的小指偶。

3. 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 教師用“大手”做遊戲,引導幼兒認識手。

2. 引導幼兒進行指偶表演,認識每個手指的名稱。

教師套上指偶進行表演,依次介紹手指的名稱。

教師看着自己的手練習說手指的名稱。

教師將指偶分發給幼兒,請幼兒在五個手指上套上指偶,練習做手指操。

3師生討論:如何保護我們的手。

4.教師做總結,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在備課過程中,對活動內容教學等各個方面得到很大的啓發,對幼兒發展的反思,通過多元、智能、理論 等觀點;設計個領域活動,加強老師幼兒之間的整合與滲透,能夠準確瞭解幼兒學習,個性等各方面,但自己還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課,我會先引導幼兒認識手,認知手的一切,讓他具有一定的現實性,讓幼兒在情境中進行有效的學習認識方法。

幼兒園小班健康活動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靠墊是幼兒非常熟悉的生活用品,它輕巧美觀、安全舒適,幼兒在家中也常常會拿着靠墊擺弄和玩耍。本次活動以靠墊這個低結構的材料作爲幼兒的遊戲玩伴,使孩子既感到親切熟悉,又有新奇感。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活動突出一個“趣”字,讓幼兒在與靠墊交朋友、做遊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鍛鍊身體,發展動作的協調性。

活動目標

1.啓發幼兒積極探索,想出靠墊的多種玩法。

2.通過和靠墊寶寶的遊戲,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能力。

3.體驗玩靠墊遊戲的樂趣,激發幼兒的愉悅情緒。

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知道靠墊的用途。

物質準備:小靠墊幼兒每人一個,遊戲情境圖,背景音樂,大筐三個。

活動過程

我和靠墊寶寶做朋友

1.幼兒到“靠墊寶寶樂園”自選一個喜歡的靠墊,熟悉瞭解靠墊。

引導幼兒根據靠墊的形狀,相互介紹靠墊的樣子,如小豬豬靠墊、方形靠墊、小愛心靠墊等。摸一摸、捏一捏,說說有什麼感覺。

2.提問:你在什麼地方見過靠墊?有什麼用處?

3.和靠墊寶寶跳舞真快樂。

靠墊寶寶還喜歡和我們跳舞呢,來,抱着靠墊寶寶準備好:

一二三四,二二三四,蹲一蹲,跺跺腳;

碰碰腿,碰碰腿,夠夠腳,夠夠腳;

彎彎腰,轉一圈,蹦蹦跳,蹦蹦跳;

跳碰腿,跳碰背,再來一遍,跳碰腿,跳碰背。

抱一抱,搖一搖。(放慢速度)

嘗試探索一物多玩

1.想一想,還能和靠墊寶寶怎樣玩?

如小兔跳、烏龜爬、開汽車、高人走、矮人走、頭頂靠墊等。

2.試一試,把靠墊寶寶放在身體的不同位置,能發明哪些有趣的玩法?

3.選一個最舒服的姿勢靠在小靠墊上休息,聽故事《小烏龜學划船》。

遊戲“小烏龜學划船”

故事:森林裏有個烏龜寶寶,從小就喜歡划船,想在森林裏的划船比賽中得冠軍,所以,小烏龜不怕苦不怕累,每天都堅持學划船。不過,雖然小烏龜是個游泳的能手,可他怎麼也劃不好船,怎麼辦呢?我們去幫幫他吧,可是小烏龜可要好了,怕別人笑話,不想讓人知道這個小祕密。那我們就讓靠墊寶寶幫你變成一隻烏龜哥哥去幫它吧。

1.小烏龜爬呀爬:請幼兒相互幫忙把靠墊放在後背上,手膝着地向前爬。

2.“嗨呦”來划船:幼兒坐在靠墊上,手腳協調配合,模仿劃小船,使身體和靠墊一起移動起來。

3.烏龜寶寶們的遊戲:靠墊一個接一個搭成一條長長的船,一起向前劃。

4.送靠墊寶寶回家:“天色晚了,小烏龜要回家了,我們跟小烏龜再見吧。靠墊寶寶也累了,來,輕輕拍拍靠墊寶寶身上的灰,整理一下衣服,送靠墊寶寶回家吧。”活動結束。

活動評析

1.尊重幼兒年齡特點,突出遊戲性。整個活動採用了遊戲的方式來組織,通過多媒體爲幼兒營造遊戲情境,以自編的兒歌等讓幼兒在玩玩樂樂中得到技能的發展。

2.以健康活動爲切入點的整合教育。活動中對靠墊的特點、用途的認知,喜愛靠墊的情感的激發,以及語言、藝術等領域內容的自然融合,體現了整合教育理念。

3.引導幼兒主動探究學習。雖然小班幼兒年齡小,在探究靠墊的玩法上會有些困難,但教師通過開放性、指向性的提問,運用觀察、比較、討論、情景設置和平等參與等方法,引導幼兒初步嘗試了靠墊的不同玩法。

幼兒園小班健康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鍛鍊四肢協調跑的能力。

2.根據摸到的卡片愉快地參加遊戲。

重點難點:

1.鍛鍊四肢協調跑的能力。

2.根據摸到的卡片愉快地參加遊戲。

活動準備:

1.故事紙偶:《大魚吃小魚》。

2.教師提前檢查好場地安全。

3.神祕箱。

活動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教師帶領幼兒到戶外場地,做熱身運動。

三、玩大魚吃小魚遊戲。

1.請幼兒圍坐成圓圈,教師將一套大魚和小魚紙偶放入神祕相中。

2.請兩名幼兒到最前面,兩人從箱子中各抽取一張紙偶,分別大聲告訴全體小朋友自己抽到的是什麼魚,並比較兩條魚的大小。

3.抽到小魚的幼兒要圍繞圓圈外快快跑,抽到大魚的幼兒要追小魚。如果大魚追到小魚,則大魚爲勝利方,需模仿吃掉小魚的動作後繼續參加下一輪遊戲,被吃掉的小魚爲失敗方坐回圓圈休息;如果大魚沒有追上小魚,則坐回圓圈休息,逃走的小魚爲勝利方繼續參加遊戲,並邀請一名新朋友,開始新一輪遊戲。

四、結束遊戲後,教師帶領幼兒做放鬆運動。

五、小結。

幼兒園小班健康活動教案 篇6

一、活動背景:

健康安全的成長對幼兒來說最重要,保護牙齒是生活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有些家長認爲孩子吃糖及零食並不會太大程度的影響健康,所以對保護孩子的牙齒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我們班上有些孩子都已患有齲齒。爲了愛護他們的健康,就要讓孩子們瞭解刷牙的重要性。(最後我運用了一首刷牙歌結尾,希望幼兒在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快樂,喜歡並樂意刷牙!覺得刷牙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二、活動內容:

白牙與黑牙

三、活動目標:

1.瞭解養成刷牙習慣的重要性。

2.知道刷牙的時機。

四、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讓幼兒養成良好的刷牙習慣

活動難點:瞭解刷牙的時機.

五、活動準備:

1.製作好的白牙與黑牙的'圖卡,及時貼(笑臉寶寶)6個。

2.刷牙歌的磁帶,教材用書掛圖,小魔棒,小鏡子(每個幼兒各1面).

六、活動過程:

〔1〕師提問:“小朋友,你們喜歡白牙還是黑牙啊?”

幼兒可以舉手自由發言。

師說:老師手裏拿了幾個笑臉寶寶,如果你喜歡白牙,就把你自己手中的笑臉寶寶送給白牙,貼在它的臉上;如果你喜歡黑牙,就把你自己手中的笑臉寶寶送給黑牙,貼在它的臉上,好不好?(請坐的端正的小朋友,分發給幾個幼兒)

(2)師分別詢問幼兒:“你爲什麼喜歡白牙(黑牙)呢?”讓幼兒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3)師說明:小朋友都比較喜歡白牙,是不是?那我們的牙齒呢?是不是也和白牙一樣潔白漂亮呢?

(4)師出示小魔棒。

師說:“老師要用手裏的小魔棒給每個小朋友變一樣東西出來,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是什麼東西?”

“那請小朋友用手矇住自己的小眼睛,把它變出來好不好?”(提醒幼兒不許偷看,否則就不靈了哦!)

(5)配合生活老師悄悄的把小鏡子分發給幼兒,放在幼兒相對應的地上。

(6)待放好之後,再配合小魔棒:“我變,我變,我變變變!”

請幼兒輕輕地睜開眼睛,看到自己的地上,並詢問幼兒:“小魔棒給小朋友變出來一樣什麼東西呀?”

(7)師說明:給每個小朋友變出了不同形狀的小魔鏡,真漂亮!(每個幼兒一面,提醒幼兒不拿別人的,)

小魔鏡是幹什麼的呢?”(請小朋友輕輕的把它拾起來,並放在自己的腿上.)

(8)師:“如果你的牙齒是健康的,那你的小魔鏡就會告訴你的牙齒是白色的;

如果你的牙齒生病了,那你的小魔鏡就會告訴你的牙齒是黑色的。

我們一起閉上眼睛,數1,2,3,照照自己的牙齒,好不好?”

(9)師問幼兒:“看看自己的牙齒是白白的,還是黑黑的?”

牙齒黑了會怎麼樣呀?”

(10)待照完鏡子以後(把鏡子整齊的收起來)

(11)剛纔小朋友在魔鏡裏照了自己的牙齒,那誰覺得自己的牙齒是白白的呀?請舉手老師剛纔發現有幾個小朋友的牙齒黑黑的,(請牙黑的小朋友上臺來),一起來觀察,並問幼兒:“這個小朋友的牙齒怎麼樣啊?喜不喜歡他的牙齒啊?”(簡單說明牙齒變黑的原因)

(12)師講述要愛護好,保護好自己的牙齒,別讓它生病了,引出最好的方法就是刷牙。

(13)師問:“可是我們什麼時候刷呢?(幼兒舉手回答)

(14)師出示教材掛圖,跟老師一起看看圖上的熊寶寶是什麼時候刷牙的?”(一副一副的講述;最後小結:吃飯後,睡覺前,起牀後都要刷牙。)

(15)師示範刷牙的動作(一顆一顆慢慢認真的刷,上上下下,裏裏外外都要刷乾淨!)

(16)師:“讓我們跟着音樂一起來刷刷牙,清潔清潔我們的牙齒,讓我們的牙齒變的白白的,更健康,好不好?”

七 、活動結束:

讓幼兒和師一起隨音樂<<刷牙歌>>動起來!體會刷牙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師:“孩子們,看看我們的牙齒刷乾淨了嗎?”(師帶領幼兒照鏡子看看自己的牙齒)

活動達成效果:

在這次活動中,我爲幼兒創設了一個比較生動,自由的活動氛圍(自主發言、幼兒之間共同探討)。

小班的幼兒對新鮮事物充滿強烈的好奇心,看到新奇的事物會主動接近,探索其中的奧祕。所以,我始終以幼兒爲主體,在一開始,我出示了一副形象生動的牙齒(白牙與黑牙)讓他們認識牙齒,引起了幼兒的興趣,然後運用“小魔棒變鏡子”的遊戲,讓幼兒共同觀察牙齒,瞭解牙齒,激發了他們積極想要探索的*望,幼兒在整個過程中,瞭解了刷牙的重要性,最後我以一首刷牙歌結束了活動,讓幼兒感受刷牙也是一件很快樂的事,不僅快樂的接受知識,也在活動中獲得了新的體驗與成功。

幼兒園小班健康活動教案 篇7

活動設計

在生活中發現小班幼兒特別喜歡模仿小動物可愛、笨拙的樣子,一次韻律活動中,孩子對“藍色跳跳兔”的表演特別感興趣,紛紛模仿,在隨後與幼兒的交談中我發現,孩子對小鴨、螃蟹、青蛙、大象這些動物的形象還是有一點了解的,基於幼兒的原有經驗,興趣及需求,我決定支持他們繼續模仿這四種動物的主要特徵並用動作表現出來。

因此,活動設計就從遊戲“猜猜我是誰”開始,教師以遊戲者的身份,帶着好奇的心態和孩子一起觀察畫面,並去發現畫面中隱藏的信息,在發現了小動物以後讓孩子先去嘗試他們分別會以什麼樣的姿態被我們請出來。然後再以動畫的形式呈現給孩子,讓孩子模仿表現。通過模仿動物來鍛鍊孩子走、跑、跳、爬的基動作模式,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遊戲中強化上下肢體的肌力和耐力。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走、跑、跳、爬等基本動作模式來模仿動物的動作形態;

2、通過遊戲提高幼兒的觀察力,認識動物獨特的動作特徵。

活動準備

小鴨、青蛙、螃蟹、小象等動物的圖片及出場背景音樂,視頻課件。

活動過程

一、設置情境,引發興趣。

1、出示森林背景的畫面,師:今天天氣這麼好,讓我們到草地活動一下吧!

隨音樂“你好”出場,和同伴互相打招呼,小跑步、彎彎腰等。

2、關鍵問題:森林裏還有哪些小動物也想和我們一起運動的?

他們會以什麼樣的動作出來和我們一起運動?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主要是鍛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喚起幼兒的生活經驗,同時也作爲健康活動中的熱身運動。)

二、玩遊戲:找一找

(設計意圖:在森林背景下,草叢裏、樹幹後,石頭旁,池塘裏分別藏着小鴨、灰象、螃蟹、青蛙,遊戲“找一找”需要幼兒仔細觀察後發現小鴨的“扁嘴巴”;灰象的“長鼻子”;螃蟹的“大鉗子”和青蛙的“兩條後腿”,在發現的過程中滿足孩子自我探索的慾望。)

1、通過觀察發現小動物的特徵。誰和我們小朋友們在捉謎藏了?你發現了什麼?

(引導幼兒觀察,他們會說出藏着的動物特徵,今天就讓我們請他們一起來做動物體操吧!)

2、視頻出示畫面,同時插入音頻:每一個小動物的出場都配上一段符合他走路速度的音樂。

小鴨——屁股翹翹,左右搖擺着出來

在音樂中,讓幼兒探索,模仿小鴨走路的姿勢,師用語言提示“屁股翹翹左右擺”,並請模仿得比較像的孩子單獨表演。

大螃蟹——鉗子咔嚓咔嚓一張一合橫着走出來

在音樂中,讓幼兒探索,模仿大螃蟹走路的姿勢,師用語言提示“鉗子咔嚓橫着走”,並請模仿得比較像的孩子單獨表演。

小青蛙——蹲着,雙手撐地,腿兒彎彎用力跳出來。

在音樂中,讓幼兒探索,模仿小青蛙走路的姿勢,師用語言提示“腿兒彎彎用力跳”,並請模仿得比較像的孩子單獨表演。

大灰象——彎腰,兩手交叉,伸直雙臂像長鼻子甩呀甩的走出來。

在音樂中,讓幼兒探索,模仿大灰象走路的姿勢,師用語言提示“鼻子長長甩啊甩”,並請模仿得比較像的孩子單獨表演。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的動靜交替,讓幼兒看看、學學、做做,採用視頻和表演交替的方法,讓幼兒始終保持活動的興趣,幼兒從模仿動物的動作到用語言闡述所表演的動作,不知不覺地鍛鍊了走、跑、跳的能力。)

3、教師播放音樂,以配合節拍念着兒歌,並做出該動物的動作。

師採用互動式問答和幼兒一起表演。

師:小鴨子,怎樣走?

師:小青蛙,怎樣走?

幼:屁股翹翹左右擺;

幼:腿兒彎彎用力跳;

師:大螃蟹,怎樣走?

師:大灰象,怎樣走?

幼:鉗子咔嚓橫着走。

幼:鼻子長長甩呀甩。

4、幼兒圍成圓圈通過變換音樂或者變換動物圖片,練習蹲着走、橫着並步走、跳、爬等動作。老師可以在語言提示上適當變換,如:“小螃蟹橫着走得好快呀!”“小象開始灑水啦”等等,讓幼兒在模仿時增添遊戲的趣味性。

(設計意圖:通過視覺(圖片)和聽覺(音樂)的變換,鞏固幼兒對四種動物的形象表現,還可以引導幼兒在方向、速度和身體高低上進行變化。)

三、創編兒歌,並模仿動物的動作進行表演。

1、你還知道哪些小動物?他們是怎樣走的呢?

如小花貓,輕手輕腳走得快。等。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小動物都可以以他們的行走特徵或叫聲來編兒歌的。

2、播放音樂,將幼兒創編出的兒歌表演出來。

(設計意圖:作爲集體學習活動的尾聲,讓他們自己創編的兒歌自己表演,是對幼兒表演慾的滿足。)

四、結束語:來,讓我們變出小灰象的長鼻子給自己捶捶腿,給同伴捶捶背放鬆一下吧!(播放放鬆音樂)

教學反思

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小班適宜遊戲化的一日生活,在教學設計中,我也特別注重這點,情景的創設一下子讓孩子們有了置身大森林與小動物一起運動的感覺,當視頻動畫小動物們以他們特有的形態特徵出現時,孩子們非常感興趣。接下來的創造和模仿動物的動作讓孩子們有了表現的慾望,鍛鍊了幼兒走、跑、跳、爬的能力,最後的創編拓展了幼兒的生活經驗,整個活動遵循“熱身運動——基本活動——集體活動——放鬆運動”的健康活動的規則,形式和內容都是孩子們所喜歡的。我應該嘗試如果在創編句式不變的情況下,孩子去思考誰的動作跟這四種動物的動作更相似,把他們插入兒歌中,也許這種方式對鞏固本節課的內容效果更好。

幼兒園小班健康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的:

1、能幹稀搭配地選擇早餐,知道吃好早餐的重要性。

2、培養每日吃早餐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1、麪包、牛奶、蛋、豆漿、稀飯等常見早餐食物。

2、天線寶寶(丁丁、拉拉)布偶,《營養早餐》電子圖片。

3、自助餐:各類幹稀早餐食物、餐具。餐廳環境佈置、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1、布偶情景對話,激發幼兒興趣。

丁丁:哎呀,我今天好難受呀!

拉拉:你怎麼了?早上都吃了些什麼呀?

丁丁:我今天早上吃了一塊大面包!呃……呃……(打嗝)

拉拉:真是奇怪,今天我也很難受,早上因爲快遲到了,只喝了一杯牛奶就來幼兒園了。

丁丁、拉拉:這是什麼原因呀?爲什麼會這樣?(設疑)

2、提問:你們會不會難受呀?(不會)那你們早上都吃了些什麼呢?

3、幼兒回答,教師一一出示幼兒所說的食物。

4、引導幼兒將出示的各種食物按幹稀分類。

通過觀察、比較、分類,發現食物這些可以分成“幹”“稀”兩類。

5、討論解疑:爲什麼丁丁和拉拉會難受呢?結合生活經驗理解科學早餐的基本搭配方法――幹稀搭配。

6、欣賞活動:營養早餐。

(1)知道早餐的食物很豐富,可以有許多種的“幹稀”搭配方法,還可以在早餐後吃一點水果,均衡營養。

(2)師生討論、總結:知道吃早餐的重要性,每天都要吃早餐纔會身體健康。

7、品嚐、交流:自助餐。在柔和的音樂聲中,幼兒根據幹稀搭配原則,自由選擇“自助早餐”。

8、活動延伸:家園配合,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幼兒形成每天吃早餐的健康意識,並與幼兒一起合理搭配營養早餐。

幼兒園小班健康活動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樂意嘗試用抱枕玩各種遊戲。

2、用抱枕玩爬、跑、跳等遊戲,體驗健康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點:

用抱枕玩爬、跑、跳等遊戲,體驗健康活動的樂趣。

活動難點:

引導幼兒探索抱枕的多種玩法。

活動準備:

各種顏色鮮豔的抱枕,課件,音樂

活動過程:

一、幼兒進活動室。

1、帶領幼兒開汽車進活動室。(用抱枕做汽車方向盤)

2、認識抱枕,感觸抱枕。

二、鼓勵幼兒探索抱枕的多種玩法

1、幼兒自由探索,引導幼兒頂抱枕、夾着抱枕跳…

2、躲貓貓用抱枕遮住身體的不同部位

三、根據情境創造性地玩抱枕。

1、到小烏龜家做客小烏龜邀請我們到它家去做客,你們想去嗎?可是小烏龜家住在河的那邊,我們要渡過河才能到小烏龜家,我們沒有船怎麼辦啊?"鼓勵幼兒想辦法,用抱枕做船。

2、教師:"快看,小烏龜家到了,我們敲敲門吧。"小烏龜打開門和大家打招呼。

小烏龜:"歡迎小朋友們來我家做客,我們一起做遊戲好嗎?我們來玩烏龜爬的遊戲吧。" 鼓勵幼兒想辦法,用抱枕做殼。

四、結束部分

轟隆隆,打雷了,寶寶們要下雨了,趕快撐起小傘回家了。

幼兒園小班健康活動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感知並嘗試分辨高和矮

重點難點:

感知並嘗試分辨高和矮

活動準備:

1.遊戲本《誰高》(遊戲圖卡4)

2.事先將遊戲本中的爸爸、媽媽和寶寶的畫面按軋形取下,人手一份。

3.底部畫有一條直線的白紙人手一張。

活動過程:

一、出示遊戲本中的畫面,請寶寶看一看、說一說畫面中誰是爸爸,誰是媽媽,誰是寶寶。

二、將遊戲本中的爸爸、媽媽和寶寶按照卡片軋形的輪廓取下,將爸爸和寶寶的卡片擺放在白紙的直線上,請寶寶說一說爸爸和寶寶誰高誰矮;然後將媽媽和寶寶的卡片擺放在白紙的直線上,再請寶寶說一說媽媽和寶寶誰高誰矮。

三、將卡片和白紙分發給寶寶,請寶寶自己嘗試擺一擺、比一比、說一說爸爸和寶寶誰高誰矮,媽媽和寶寶誰高誰矮,或者比一比爸爸和媽媽誰高誰矮。

1.也可鼓勵寶寶將卡片立在桌子上比一比,以增加遊戲的趣味。

2.可鼓勵能力強的寶寶將爸爸、媽媽和寶寶放在一起比一比,誰最矮,誰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