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華】幼兒園體育活動教案彙總十篇

【精華】幼兒園體育活動教案彙總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8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體育活動教案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幼兒園體育活動教案彙總十篇

幼兒園體育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教幼兒練習雙腳立定跳遠,要求跳過30釐米寬的距離

2、在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跳躍能力和動作的協調性。

3、體驗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一些當作糧食的雪花片片若干。

2、場地佈置:畫兩條距離爲了30釐米的線作河。

【活動過程】

一、進入場地。

進入場地之前,教師用鈴鼓指揮幼兒由一路縱隊練習走、跑交替,提醒幼兒注意間隔距離。進入場地後,教師整理隊伍,鍛鍊幼兒的反應能力。(這個環節一定要讓幼兒按規則來站隊)

二、身體活動準備。

整理隊伍之後教師帶領幼兒進行活動的身體的準備。

師:請你們跟着老師來做動作。(扭一扭腰,轉一轉頭,踢踢腿,手臂上舉,前平舉,打開放到兩旁,側平舉,蹲下、腹背運動)我們的骨頭和脛骨都打開了,你們感覺怎麼樣啊?那我們就來做個遊戲吧!

三、遊戲進行。

師:今天我們要玩的遊戲的名字叫貓和麻雀。遊戲要怎麼樣玩呢?那你們要怎麼樣做呢?(提醒幼兒要安靜聽老師講玩法)

介紹遊戲的玩法及規則:小麻雀餓了,所以他就要到糧倉裏找食吃,可是糧倉外面有一道溝,小麻雀要用雙腳向前跳過去,可別掉進溝裏了,糧倉裏面有一隻貓在睡覺,它被吵醒了就會捉我們,大家要趕快跳出溝來。

師:先看看老師扮演小麻雀怎麼樣去偷食物,(教師示範遊戲,在做立定跳遠的時候教師要重複幾次,以便幼兒記住動作的要領)

讓幼兒練習立定跳遠:老師讓幼兒在圓圈旁邊的兩條一組的橫線上進行分散練習立定跳遠,提醒幼兒屈膝,兩腳用力蹬地跳起,輕輕落地保持身體平衡。

遊戲《貓和麻雀》。請一個幼兒戴上頭飾小貓,蹲在家裏,其餘的幼兒扮小麻雀,圍在大圓圈外蹲下,教師扮麻雀媽媽,說:貓醒了,我們快去找食吃吧!帶領幼兒雙腳站立,向前輕輕跳進糧倉作吃糧食狀。一會兒麻雀媽媽說:貓醒了,我們快走吧!扮貓的幼兒站起來去追捉“小麻雀”。小麻雀跳出圓圈後蹲下,“小貓”就不能再捉。

整理隊伍。教師帶領幼兒做放鬆身體活動。

【結束活動】

我們都累了,我們就回去休息一下好嗎?

老師講評遊戲活動情況,表揚做得好的幼兒,帶領幼兒做放鬆整理活。

幼兒園體育活動教案 篇2

玩法:

1、一起叫口令:"我們都是木頭人,不許說話不許動,不許走路不許笑!"

2、口令完畢,立即保持靜止狀態,無論本來是什麼姿勢,都必須保持不動。

3、如果有一人先忍不住說話,或者笑,或者行動,則這個人是遊戲失敗者。暫停一次遊戲,然後再開始下一輪木頭人遊戲。

4、教師可創編各種口令,讓幼兒單腳站立不動、下蹲不動、一手着地不動等。

《切西瓜》

【活動目標】

1、願意參與體育遊戲,體驗在遊戲中奔跑、追逐的樂趣。

2、能根據指令做相應的動作。

3、喜歡幫助別人,與同伴友好相處。

【活動準備】

1、已認識西瓜,瞭解西瓜的外形特徵。

2、吃過西瓜。

3、毛毛蟲的頭飾。

【活動過程】

1、帶領孩子做熱身運動。

2、討論西瓜的外形特徵。

猜謎語導入課題。

師:西瓜長得什麼樣?我們想一個什麼好辦法,讓大家變成一個大西瓜?(幼兒手拉手,圍成一個大圓圈,現在我們變成大西瓜了)

師:我們用什麼辦法能變成小西瓜?(幼兒手拉手,小碎步朝圓心走,變成一個小西瓜)

3、遊戲:切西瓜

幼兒圍成圓圈,教師示範講解遊戲規則,師幼共同有節奏地念兒歌:“切切切西瓜,我們的西瓜香又甜,要吃西瓜切開來。”教師邊走邊有節奏的在幼兒拉手處做切西瓜狀。兒歌唸完時,教師的手停留在哪兩位小朋友中間,這兩位小朋友就把手放開,拉着其餘小朋友的手往圓心跑,表示西瓜被切開了。

4、教師扮演毛毛蟲來吃西瓜練習切西瓜遊戲。

5、請2名幼兒扮演毛毛蟲的朋友練習從三處切西瓜進行遊戲。

6、放鬆活動。

帶領幼兒在音樂伴奏下做放鬆活動。

師:毛毛蟲和他的朋友們高興的說:“謝謝大家,謝謝大家,我也給你們準備了好吃的水果,咱們一起到我家裏去吧。

幼兒園體育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會兩手兩膝着地爬,四散爬,向指定方向爬

2、認識烏龜的外形特徵,培養幼兒對烏龜的喜愛

3、能體驗爬行活動的樂趣,並能大膽勇敢地參加活動遊戲

活動準備:

1、烏龜一隻

2、烏龜"貝殼"若干,大樹,猴子、大象等頭飾各一個,音樂磁帶一盒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放音樂,教師帶領幼兒做準備活動(活動的時候注意膝蓋,手的運動)

教師:"小朋友,今天天氣真好,咱們到草地上去運動好不好?"

二、基本活動

(一)引起幼兒興趣觀察烏龜,瞭解外形特徵及運動方式

1)教師"小朋友跳得真棒,有一位客人也想和大家玩,它是誰?"(出示烏龜,引導幼兒觀察起外形和運動方式)

2)你發現小烏龜身上有那些祕密?

3)小烏龜在地上是怎樣走路的?

(二)幼兒練習兩手兩膝着地爬

1、教師:那誰願意上來爬一爬呢?(請幾個幼兒上來爬)小朋友們,你們可要看仔細了,看看他們是怎樣爬的?

2、對那幾個小朋友的爬行,並示範講解爬的要領

教師:這幾個小朋友爬得真棒,我要問問你們剛纔他們爬的時候膝蓋在什麼地方,小手在什麼地方?

對了,他們的膝蓋在地上,小手也在地上,頭要擡一點,眼睛向前看,準備好了開始爬(教師邊見解邊示範)小朋友也來試一試吧!

3、幼兒自由練習四散爬,教師巡迴指導

教師:小烏龜們,咱們爬到那棵大樹下去玩好不好?跟着媽媽一起爬過去吧!

媽媽爬不動了小朋友自己爬到草地上去玩吧,一會兒媽媽來叫你們.

小烏龜比一比看誰先爬到媽媽這裏來

(三)遊戲--會爬的小龜,讓幼兒背上做好的"烏龜殼",用遊戲的口吻組織幼兒在地毯上向指定方向爬

教師:

1)媽媽給你們準備了一樣禮物,有了它就會變成漂亮的烏龜,想知道是什麼嗎?咱們快行動起來變漂亮吧!(指導幼兒背上背察邊)殼)

2)漂亮的烏龜要爬過草地到猴子家去玩----(邊練習邊觀察邊)

三、結束部分,做放鬆運動

教師:今天我們不僅學會了爬的本領,還到小猴、大象家去玩了,你們高興嗎?讓我們隨音樂跳起來吧!

幼兒園體育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的:

1、鍛鍊幼兒的聽覺以及逃跑能力。

2、體驗人多力量大,同伴間應該相互合作的情感。

3、樂於參與體育遊戲,體驗遊戲的樂趣。

4、鼓勵幼兒積極參與遊戲,體驗遊戲帶來的快樂。

手帕遊戲介紹:

可多位幼兒共同參加遊戲。一人用手帕矇住眼睛當"瞎子",一人將左手抓住左小腿當"柺子"。

活動玩法:

"柺子"吹口哨,其他幼兒在一定範圍內四散跑開,"瞎子"聽聲去摸"柺子","柺子"被摸住,雙方對換角色,其他人被摸住就退出遊戲,下一輪再玩。

活動反思:

在開展本次遊戲前也糾結,到底選擇哪個遊戲呢,最後確定了《瞎子摸柺子》,其主要原因:遊戲中有角色區分,並且角色區別比較明顯,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比較容易區分。遊戲中瞎子和柺子一直處在動態中,對於大班幼兒來說更喜歡具有挑戰性的遊戲,對於小班幼兒來說,遊戲中和大班幼兒一起遊戲,也有了一定的挑戰性。在遊戲中,大班幼兒可以和小班幼兒一對一地進行結對遊戲,這對於大孩子和小孩子的社會性都有了要求,這也是我們選擇這個遊戲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遊戲中,我們驚喜地發現了以下幾點:

一、有機整合,讓參與更自然

相比以前的混齡民遊,我們本次沒有采取一開始就混的方式,而是兩位老師一人帶一部分的幼兒,在大班幼兒開始遊戲時,小班幼兒在旁邊觀看,同時瞭解遊戲的玩法,這爲後來小班幼兒也參與到遊戲中打下了基礎,他們可以事先也用遊戲玩法和規則,在開始混齡時心中有數,纔不會害怕,也不會不敢參加。在第一次遊戲後,大班幼兒開始講述遊戲中發現的問題時,這時候小班幼兒才參與到遊戲中,這種參與的方式更顯自然。

二、互相幫助,讓混齡更精彩

在以往的混齡遊戲中,基本出現的方式就是大帶小,因此在本次活動的一開始,我們的設想也是讓大孩子帶着小孩子一組一組地遊戲。於是,我們在遊戲中看到了大孩子帶着小孩子一直扮演柺子進行遊戲,在柺子快要被摸到時,會教小孩子蹲下或者趴在地上以躲避瞎子的摸索。但我們更看到了,一對一扮演瞎子時,雖然是大孩子戴着圍巾做瞎子,但小孩子會拉着他的手,指導他往前,往後,這種小幫大的組合我們還是第一次看到,但正是這種小幫大的組合,反映了在這次遊戲中,社會性的發展不僅僅是體現在大年齡幼兒身上,在小年齡幼兒的身上也得到了體現。

三、積極投入,讓遊戲更有趣

本次遊戲帶有一定的競爭性,瞎子必須摸到柺子,而柺子必須躲避瞎子,這兩者之間是相對競爭的關係。在遊戲一開始,由於沒有規定範圍,瞎子始終沒有摸到柺子。於是,在第二次遊戲中,用易拉罐圍圓,規定柺子必須在一定的範圍內,這爲瞎子摸到柺子創造了條件,但是我們看到了柺子通過加快速度的方式來躲避柺子,並且大孩子知道要拉着小孩子,當小年齡幼兒快要被摸到時會用手護住她,這樣讓遊戲更有競爭性。

但也看到在遊戲中存在着以下問題:

一、所有的問題都應該讓孩子們自己發現,自己講述。遊戲必須是自由自主愉悅的,在今天的.遊戲中自主性還體現得不夠到位,比如發現問題時可以讓孩子們多講講,並講講應該有什麼樣的解決策略,在這方面老師講的太多,給予孩子的空間不夠。

二、準備工作應該更到位。遊戲中,老師用圍巾來矇住孩子的眼睛,一方面耽誤啊時間,每次都必須要由老師來系,應該準備一個眼罩,這樣孩子們可以自己戴上戴下,更體現自主性。同時,在遊戲中,發現有的孩子褲腿較寬,因此,拉到了小腿中間,沒有起到屈腿走的目標。老師應該事先設想到會出現這種狀況,可以爲孩子們準備打好結的短繩,讓孩子們踩在鞋底並用手拉住,這樣孩子們就不會出現基本直行走的現象了。

幼兒園體育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以幼兒健康教育的階段目標爲依據,結合本班幼兒動作發展的水平和幼兒比較活躍、好動的特點,制定本次活動的目標。

教幼兒跨跳動作,鍛鍊幼兒跳躍的能力。

掌握好連續跨跳動作的連貫性和穩定的節奏。

培養幼兒的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

活動的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跨跳動作。助跑自然,跨伸有力,落地後不停頓地向前跑,是這次活動要求掌握的動作要領。

難點:正確判斷障礙物的位置、寬度選擇起跨點,並調節步幅、落地較輕。

目測好距離,選擇好起跨點,關係到幼兒是否能跨過障礙物,調節好步幅、落地輕、有助於身體的平衡和減輕着地時對腦部的震動。

本次活動分爲三個部分進行

(一)準備部分 (約時間5分鐘):

(1)複習圈操、(2)變換隊形、(3)走跑交替。爲基本部分做好熱身準備。

(二)基本部分(約23分鐘)

幼兒實際練習時間約14分鐘活動密度恰當 ,活動量脈搏指數約1.5―1.6。

(1)幼兒自由組合玩圈,請個別組玩給大家看,引入課題。

(2)老師講解示範跨跳動作,讓幼兒知道動作名稱。

(3)動作分解:一腳蹬地躍起另一腳向前跨,同時身體重心向前移帶動後腿跨過障礙物,接着向前跑,突出重點。

(4)幼兒分散練習,在練習中探索找到最好的起跨點,調節好步幅保持身體平衡,解決難點。

(5)幼兒集體練習:通過助跑跨跳,落地後不停頓地向前跑,充分利用場地拉大距離練習,增加強度、密度。

(6)提高動作難度練習,在掌握好助跑的基礎上,逐步加大動作難度,練習助跑連續跨跳,做到動作連貫,節奏穩定,最終達到本次活動的目標。

(7)遊戲“過小島”用接力賽的形式,讓幼兒在遵守遊戲的規則下,鞏固連續跨跳動作,通過遊戲激發幼兒的竟爭意識和合作精神。

(三)結束部分(約3分鐘)

安排放鬆舞步,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音樂中,身體逐漸恢復到相對安靜狀態來結束本次活動。

幼兒園體育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探索軟棒的玩法,能側身跳、助跑跨跳50---80cm之間的距離。

2、發展幼兒跳躍能力,體驗與同伴合作玩的樂趣。

3、通過活動鍛鍊幼兒的跳躍能力,讓他們的身體得到鍛鍊。

4、能根據指令做相應的動作。

活動準備:

軟棒若干、音樂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探索軟棒玩法: ------將探索軟棒的環節融入熱身運動

1.引導幼兒探索軟棒拿在手裏的玩法,伸展身體的各個部位。

2.幼兒嘗試探索棒棒放在地上的玩法,主要發展幼兒初步的跳躍及平衡能力。

二、幼兒自由組合,探索軟棒的組合玩法:

1.一物多玩:

(1)探索棒棒"拿"在手中,幼兒感知多種創意玩法。

(2)探索棒棒"立"在地面上,幼兒感知軟棒的空間方位玩法。

(3)探索棒棒"放"在地面上,幼兒感知軟棒拼擺的玩法。

2.分享玩法:

引導幼兒分享軟棒的多種合作玩法,引導全體幼兒模仿、學習。

預設:

(1)探索棒棒拿在手中,幼兒感知多種創意玩法。

騎馬遊戲:幼兒雙腿夾棒,練習自由跳躍。在集體遊戲前,做自由跳躍運動。

(2)探索棒棒立在地面上,幼兒感知軟棒的空間方位玩法。------發現躲閃跑的技能,可集體嘗試。

(3)探索棒棒放在地面上,幼兒感知軟棒拼擺的玩法。-----探索軟棒拼擺後跳躍的玩法。

三、利用棒棒拼擺,發展跳躍能力:

1.引導幼兒將棒棒擺成間隔一定距離的序列橫放,與幼兒討論連續向前跳的方法。

2.改變棒棒的擺放的方向,首尾相接縱向線狀排列,與幼兒討論左右側身跳的方法。

3.再次改變棒棒的擺放方向,多個軟棒組合、進行不同寬度的跳或助跑跨跳。(根據《指南》中提出中班能助跑跨跳一定距離,經嘗試大班幼兒跨跳距離50----80cm左右)4.挑戰難度,在孩子們自願的基礎上,增添軟棒練習,引導幼兒初步嘗試助跑跨跳,請幼兒自主選擇難易程度不同的爲幼兒創設自由選擇挑戰的機會。

四.放鬆遊戲:

創設情景,在情境中發揮軟棒"軟"的優勢,放鬆今天主要練習的部位,引導幼兒作放鬆運動。

1.聽音樂,讓我們把手裏的的棒棒連接起來。聽音樂慢慢的走起來。----引導幼兒做深呼吸,胳膊拉伸胸部擴張、放鬆情緒。

2.跳跳火把舞,身上敲敲、腿上敲敲。------放鬆腿部3.點燃火把,棒棒揮一揮。--------放鬆側方拉伸伸展腰部4.幼兒利用軟棒按摩背部。---------放鬆背部5.投擲棒棒,將棒棒投到筐中。---------放鬆肩部、自由的投擲

活動反思:

活動環節清晰,符合大班孩子的發展水平,孩子非常感興趣。活動中,孩子的運動量有點大,在準備活動時,可以直接進行軟棒,活動的每個環節是要爲目標服務的,而我卻忽略了這一點,雖然想要達成每個目標,但是在細節方面還有所欠缺。活動中我給了孩子探索的機會,卻沒有很好的引導他們,玩出新花樣,勇敢的創新。

幼兒園體育活動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根據小班剛入園幼兒的主動參與活動的意識不強,於是我就設計了《鑽山洞》》有趣的遊戲活動,將幼兒扮成動畫片裏最熟悉的人物,培養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力求讓幼兒在輕鬆愉快和玩耍的氣氛中、練習一個跟一個走、不掉隊、不推不擠。

【活動目標】

初步懂得輪流的含義,學會一個跟一個走,並遵守遊戲規則。

體驗人多力量大,同伴間應該相互合作的情感。

通過活動鍛鍊幼兒的跳躍能力,讓他們的身體得到鍛鍊。

【活動重點】

學會一個跟一個走。

【活動難點】

學會輪流鑽山洞、不推不擠。

【活動準備】

拱門、瞭解火車鑽山洞、CD。

【活動過程】

1、準備活動:隊列隊形的練習。

將幼兒按照托馬斯(紅、黃、藍、綠)四種小火車排成四列縱隊,練習稍息,立正和搭肩看齊。

2、組織幼兒玩遊戲“開火車”

(1)教師扮火車頭帶領幼兒開火車,後面幼兒拉着前面幼兒的衣服往前走,待聽到“火車到站了”的口令後,即可自由走動。火車繼續開始,每人要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繼續往前走。

(2)增加遊戲難度:《開火車》。鑽山洞時要一個跟一個走,不推不擠。

3、結束、放鬆活動:放音樂小火車跳快樂的火車舞。

【教學反思】

我首先在遊戲中讓幼兒拉着前一個小朋友的衣服,放慢開火車的速度,儘可能的保證幼兒不掉隊。同時在每次遊戲的間隔期間,我們以“火車到站”的形式讓幼兒自由活動,在以“火車出發了”的口令提醒幼兒排隊,找到自己的位置,教師還是需要給予幫助的,在體育活動中,我遵循循循漸進,從意到難的設計原則。第一個環節爲自由“開火車”,第二個環節增加了開火車鑽山洞的內容。剛提到鑽山洞時很多幼兒特別興奮都不聽老師指令跑過去鑽山洞,由於人太多導致山同倒塌了。於是我抓住機會進行遊戲規則的介紹:在鑽山洞時要一個跟一個走,不推不擠,這樣每一輛小火車就都能安全的鑽山洞了。所以我以後在教學中要善於觀察,抓住教育細節。根據教學活動中發生的問題及時進行調整,力爭上好每一節課。

幼兒園體育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練習立定跳遠,初步掌握正確的動作要領。

2.能初步判斷自己的運動能力,不斷挑戰自我。

3.活動中有自信,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手腳板人手一塊,跨欄架若干。

活動過程

一、準備部分

1.教師帶領幼兒跑步熱身(跳、爬、旋轉、拍手、並腿跳、走、慢跑等),活動開身體的各關節。要求:緊跟教師的動作。

(指導要領:動作變換時,都要事先提醒幼兒。在強度大的動作之間要安排一個動作強度小的動作,幫助幼兒調節運動負荷。)

2.跑步結束,每人選一塊手腳板站好,教師講解基本動作。

二、基本部分

1.練習基本動作:立定跳遠。(練習次數:5~6次)

(1)教師講解動作要領及步驟:手上舉;腿半蹲,手後襬;手前甩,腳蹬地。(2)教師帶領幼兒練習動作。要求:動作正確、有力。

(指導要領:1.關注幼兒動作是否標準。2.充分利用手腳板的長和寬,帶領孩子練習。3.讓幼兒擺弄手腳板並練習,爲下一環節小組合作組合手腳板做好準備。)

2.小組合作練習基本動作。(練習次數:6~8次)

玩法:幼兒三個人一組,練習跳過由手腳板組合的圖案。要求:(1)拼出的圖案要本組小朋友都能跳過。(2)每個圖案每人跳過兩次後纔可以重新改變。

(指導要領:1.讓每位幼兒體驗成功跳過每一組手腳板。2.幼兒會擺出很多圖形組合,但未必都能跳過,常跳在手腳板上,要幫助幼兒理解什麼才叫“跳過”。)

3.分組練習基本動作。

(1)集體練習跳四塊一組的手腳板(練習次數:1~2次,場地佈置如圖1。)

玩法:幼兒自由排成三隊,練習跳過四塊一組的手腳板。在每組手腳板之間用走的方法。要求:A.努力跳過每一組手腳板。B.動作正確,跳完檢查自己是否跳過。

(2)選擇性練習跳過三組不同組合方式的手腳板(練習次數:2~3次,場地佈置如圖2。)

玩法、要求:同上。要求:A、B同上。C.幼兒根據上一輪的遊戲情況選擇適合自己難度的手腳板進行練習。

(指導要領:讓每一位幼兒體驗到成功跳過手腳板的快樂。)

(3)選擇性跳過增加寬度的手腳板(練習次數:2~3次,場地佈置如圖3。)

玩法、要求:同上。

(指導要領:1.選擇一個能力強的幼兒示範,激發幼兒挑戰自我的願望。2.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每一隊手腳板的擺放,如將5、5、5組合模式調換成5、4、4的組合模式。)

(4)選擇性跳過增加高度的手腳板(練習次數:1~2次,場地佈置如圖4。)

玩法、要求:同上。

(指導要領:1.選擇一個能力強的幼兒示範,鼓舞士氣,激發幼兒潛在的能力。2.允許幼兒選擇適合自己能力的練習。3.根據練習情況適當調整每組手腳板的數量。)

(5)展示跳

場地佈置:在圖4的基礎上,在手腳板組合的中間放置兩個跨欄架,可橫放,可壘高。

玩法:請跳躍能力強的幼兒進行展示。

(指導要領:請能力突出的幼兒演示時,告訴大家不要隨便模仿,要有教師的同意和陪伴纔可以做這個高難度的練習。)

三、結束部分

1.單人放鬆練習:包括抖手、抖腿、敲背、敲腿。

2.雙人放鬆練習:相互爲對方做放鬆活動。

核心理念:選擇與挑戰

無錫市實驗幼兒園 秦 璞

這是一個煥發着生命活力的活動現場,年輕的男教師散發着陽剛之氣,可愛的孩子們激情投入,而現場觀摩的教師們情不自禁地爲孩子們的勇敢與成功而鼓掌。顯然,這是一個精彩的體育活動,因爲,活動圍繞立定跳遠,層層深入,環環相扣,給予了幼兒充分的選擇,設置了適宜的挑戰。

選擇讓幼兒有機會設定自己的目標:活動中立定跳遠的練習,教師藉助於手腳板,改變了整齊劃一的要求,給予了幼兒多次選擇設定目標的機會,如:選擇跳不同數量手腳板的組合(三塊、四塊、五塊);選擇是否跳手腳板數量有所增加的組合(三塊增至四塊,以此類推);選擇是否跳增加跨欄架的手腳板的組合。可見,活動中的每次練習幼兒都可爲自己設定適合自己的目標,而這樣的選擇是教師對幼兒動作發展差異的認可,更是對幼兒獨立個體的尊重。同時,又喚起了幼兒的主體意識,幼兒在選擇—體驗—再選擇的過程中,主體性不斷地增強,需要不斷地得到滿足。因此,活動中幼兒始終保持着積極投入的狀態。

挑戰讓幼兒有機會實現自己的目標:教師藉助於手腳板的不同組合設計了一個又一個富有挑戰性的項目。手腳板的數量不斷地遞增,跳躍的難度不斷地增加,此時活動營造出了一種積極向上、勇於嘗試的氛圍,它帶給了幼兒挑戰與刺激,而這樣的挑戰與刺激又是遞進的。因此,挑戰讓幼兒有機會實現自己的目標。不僅如此,挑戰成功後的幼兒又期待着下一次挑戰,且情緒高昂。最後,個別幼兒的跳躍展示將整個活動推向高潮。這是教師的匠心之筆,這樣的設計無疑再次激發了幼兒的活動熱情,激勵幼兒設置新的挑戰目標。

尊重幼兒給予幼兒選擇,相信幼兒給予幼兒挑戰,這是教師教育理念和教育智慧的顯現,而男教師大膽、放手的教育行爲給活動增添了活力與激情,並給予了幼兒不一樣的、可貴的體驗與感受。

幼兒園體育活動教案 篇9

設計意圖:

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是他們掌握基本技能和知識的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徑之一。那麼,如何抓住孩子的這一心理特點,以幼兒最喜歡的遊戲形式來建構我們的教學活動呢?我發現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歡玩一種遊戲叫《山上有個木頭人》。它之所以能吸引幼兒,是因爲遊戲中幼兒從運動到靜止時,做出的各種滑稽有趣的定格動作。《小小建築師》這節體育遊戲活動,便是由這個遊戲演變而來的。

活動目標:

1、通過遊戲活動,發展幼兒走跑交替、跳躍及平衡的能力,體驗遊戲帶來的樂趣。

2、通過遊戲活動,發展幼兒四肢的協調性、柔韌性和動作的靈敏性,提高幼兒聽信號做相應動作的能力。

3、培養幼兒的擴散性思維和協作能力。

4、培養競爭意識,體驗遊戲帶來的挑戰與快樂。

5、喜歡與同伴合作,體驗運動的挑戰與快樂。

活動準備:

1、紅、黃、藍、綠色的塑料圈每人四個。

2、紅、黃、藍、綠色的小旗各一面。

3、大鼓一面,柱子兩根。

4、錄音機、磁帶。

5、場地佈置如圖。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引起興趣。

幼兒人手一個小圈當方向盤舉在胸前。

師:小建築師們。今天我們開車去上班,好嗎?

二、活動熱身操。

(放音樂)工地到了,我們把車停好開始工作啦!

教師帶幼兒做各種勞動的動作。如剷土、打樁、運磚等。

三、用圈來搭建迷宮。

爲了讓小動物們玩得更開心,我們打算在這個動物樂園裏建兩座大迷宮。今天就是請小建築師們來建迷宮的。不過在建迷宮之前,我這個質量檢查員要先檢查一下你們的技術怎麼樣。

(一)熟悉鼓聲,練習基本動作。

你們瞧,我們的工地上有一面大鼓。你們知道這面鼓是怎麼用的嗎?

l、熟悉鼓聲。

教師邊講解邊演示:它有三種敲法。(第一種——慢慢敲;第二種——快速敲;第三種——短促地敲鼓邊。)這三種不同的聲音分別可以用走、跑、跳以三種動作來表示,你覺得哪種聲音用哪種動作表示比較合適呢?

2、聽信號做動作。

幼兒根據不同的鼓聲信號練習三種動作:慢慢敲——走,快速敲——跑,敲鼓邊——跳。

3、擴散思維。讓幼兒想象不同的走法、跑法和跳法。(如大象走、袋鼠跳等等。)

(二)分散練習,搭建迷宮。

l、提出要求。

你們看,我們跟前都擺着四個不同顏色的圈。現在請你們每一位建築師都用這四個圈來搭建一個小迷宮,迷宮的形狀可以是各種各樣的。看誰搭的和別人不一樣。

2、幼兒操作。

3、走跑練習。

迷宮造好了嗎?那麼搭得怎麼樣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請你們聽着鼓聲,繞着自己的小迷宮邊走邊看,檢查一下自己的迷宮漂不漂亮。如果鼓聲慢,我們就慢慢走;如果鼓聲快,就快快跑;鼓聲停,我們也要停,再做個漂亮的動作,好嗎?

4、雙腳跳躍練習。

剛纔你們檢查過了迷宮的形狀和樣子,漂亮嗎?那麼,它裏面是不是很堅固呢?我們用另外一種方法來檢查一下吧。你們瞧,我是用什麼方法來檢查的?(教師示範在圈內單腳跳和雙腳跳)你們想試試嗎?現在請你們也聽鼓聲邊跳邊檢查迷宮的每個角落。鼓聲停的時候,我會舉起一面旗子。舉什麼顏色的旗,就跳到什麼顏色的圈裏。看誰跳得最好,做的動作最有趣。

(三)自由組合,合作搭建迷宮。

1、提出要求。

你們知道,一個人做事速度快,還是大家一起工作快呢?對了,人多力量大。那現在就請你們拿好自己的材料去找幾個夥伴合作搭一個迷宮好嗎?

2、幼兒操作。(自由組合)

3、走跑交替和跳躍練習。

你和好朋友的迷宮搭得怎樣了?我們也用剛纔的方法檢查一下吧。

注意,在敲鼓面的時候,我們就繞着迷宮走;敲鼓邊的時候,我們就在裏面跳着檢查;停下的時候,我會舉兩面旗於,你要動腦筋怎樣同時跳

入這兩種顏色的圈裏。

(三)分組練習。

我檢查了一下,看來你們造迷宮的技術都不錯。現在,我正式宣佈:這兩座大迷宮的建築任務就交給你們了!高興嗎?

1、提出要求。

現在,我們要分兩隊進行施工。男隊在左邊,女隊在右邊。看哪一隊的建築師合作得最好。

2、幼兒分組操作。

3、走迷宮,綜合練習走、跑、跳及平衡等基本動作。現在迷宮大了許多,我們檢查得時候要更仔細了。要聽清楚鼓聲,鼓聲停的時候,我會舉更多的旗子,你們也要動腦筋怎樣同時進入這麼多的圈裏。

四、通過遊戲《造高樓》來整理活動器具。

你們的迷宮造得這麼好,小動物們一定會喜歡的。

(教師指着兩根柱子)你們瞧,那兒的動物新村還有兩棟高樓沒建完呢,你們願意幫忙嗎?(讓幼兒通過遊戲的形式北朝鮮圈套入兩根柱子上。)

五、結束。

辛苦了一天,時間也不早了。我們坐上汽車回家去吧!(放音樂)

活動反思:

面對這個繪畫內容,我們首先想到的是避免教師傳統的講解示範,而是更多的發揮孩子自己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因此,在《我是建築師》的課堂上,我們沒有對孩子進行面對面的示範繪畫。我們用ppt先讓孩子認識了許多造型各異的房子,讓他們從中獲取靈感,然後讓大家來講一講自己的想法和設想,最後進行自己的創造。

我們發現ppt對孩子的啓發不是很夠,雖然裏面圖片很多,房子的造型的很多,但是我們只侷限在對外形的認識上,沒有讓孩子對房屋外表的基本構造進行認識。因此,呈現出來孩子們有很多的想法,但是卻脫離了房屋本身的使用意義上,很多孩子房屋的造型都很特別,但是出現了沒有門、沒有窗的問題。而且很多孩子沒有空間的概念,畫出來的房子都是飄在半空。

於是,我們下午就對課進行了修改。先用一條爲“未來小區”設計有特色的房子爲引題,並將ppt的圖片進行了精減,着重選取了幾張在外形上有特色但是也能保持圖基本構造的圖片,而且在觀看圖片時,教師會有意識的引導幼兒認識這些房屋的窗戶和門都設置在什麼位置。同時,我們製作了一個“未來小區”的迷你圖,在幼兒完成作品後,將房子剪下黏貼在自己覺得合適的位置上,這樣就解決了孩子們房屋的空間關係,並且讓大家的作品有了一個整體的呈現,也利於最後環節的講評和相互的欣賞。

當然,我們也發現了修改後的教案並不是完美的,小小的瑕疵還是存在,比如我們在作畫時可以給幼兒提供勾線筆,讓他們來先勾畫房子的外輪廓,這樣的畫,幼兒做平呈現出來的線條會更清晰。

幼兒園體育活動教案 篇10

一、活動目標:

1.練習走、跑、鑽的基本動作。

2、感知小雞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瞭解它們與人們的關係,對小動物有喜愛、關心之情。

3、做到動作靈敏及協調,初步樹立自我保護意識。

二、活動準備:

1、母雞頭飾一個,狐狸頭飾一個。

2、絲巾人手一份,拱門。

3、音樂磁帶、錄音機。

三、活動過程:

1、引起興趣

(1)你們看,這是誰呀?(雞媽媽)。今天葉老師就當雞媽媽,帶你們雞寶寶去玩好嗎?(好)你們看這是什麼啊?(小圈圈)等一下你們就去拿小圈圈玩,看一下有什麼好玩的方法,好嗎?(放音樂,幼兒拿圈圈,自由活動,教師指導幼兒小圈圈的多種玩法)

(2)小圈圈好不好玩啊?(好玩)你們看,媽媽這裏還有更好玩的東西(教師慢慢出示絲巾,引起幼兒興趣)這是什麼啊?(絲巾)

2、遊戲:放氣球

(1)剛纔你們想到了那麼多方法玩圈圈,現在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來玩絲巾呢?(把絲巾當氣球向上拋。)好,現在請你們去拿絲巾,找一個小房子站好。(放音樂,幼兒拿絲巾)

(2)我們一起來放氣球,看看誰的氣球拋得高。(幼兒練習,然後請一個拋得高和一個拋得低的幼兒出來示範)你們看一下爲什麼××的“氣球”高,××的“氣球”低。(引導幼兒討論:把絲巾變小就能拋得高。)

(3)那怎樣才能把絲巾變小呢?(把絲巾團緊。)好,我們再來試一下。

3、遊戲:我的絲巾不見了

(1)寶寶們都很聰明,下面我們邊聽音樂邊來練習跑步吧!音樂快,就跑得快,音樂慢,就跑得慢。音樂一停,你們就立即把絲巾藏在身體的任何部位,最好讓媽媽找不到。(放音樂)

(2)幼兒遊戲,教師根據遊戲情況請個別幼兒說說絲巾藏在哪裏。(藏在袖子裏、藏在口袋裏、藏在腰裏、藏在衣服裏、藏在背後、藏在腋下、坐在屁股下等。)

(3)討論:同樣把絲巾藏在袖子裏,爲什麼有的絲巾被我發現,有的沒有被我發現呢?

(4)幼兒第二次遊戲,教師鼓勵幼兒積極創造,想出與衆不同的藏法。

4、遊戲:小雞與狐狸

(1)現在天快黑啦,媽媽肚子有點餓了,我們去找點食物吧!不過,你們要小心被狐狸發現。如果聽到“狐狸來了”的聲音,就馬上蹲下躲在絲巾下面不動,要不就會被狐狸抓住。

(2)副班教師做“狐狸”蹲在一角。幼兒聽音樂學小雞走、找食等動作。當聽到“狐狸來了”的聲音時,“小雞”馬上蹲下用絲巾把自己蓋住,這時“狐狸”來了,它可以邊檢查邊說:“真想找只小雞當點心呀!咦?這兒怎麼都是五顏六色的‘花’呢?今天還是沒收穫,等會兒再來吧”,然後離開場地。“狐狸”走了之後,“小雞”一起用“放氣球”等方法慶祝勝利。

5、遊戲進行數次,活動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