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幼兒園語言教案

【精】幼兒園語言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語言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幼兒園語言教案

幼兒園語言教案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辨別幾種不同的聲音,知道不同的物體能發出不同的聲音。

2.引導幼兒初步瞭解同種物體由於數量的多少,發出的聲音也不同。

3.引導幼兒初步嘗試用不同聲音的套桶爲樂曲伴奏。

4.通過活動培養幼兒的操作興趣。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人手一個套桶娃娃;蠶豆、米、綠豆等若干;樂曲《小手爬》;透明的瓶子若干。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讓套桶發出聲音

師(出示空套桶):今天套桶娃娃想和我們小朋友做遊戲,(教師搖動空套桶)你們聽,怎麼沒聲音?

(l)教師設問

你有什麼辦法讓空套桶發出聲音?(在套桶裏裝上東西)

我們一起動手讓套桶娃娃發出好聽的聲音,在你的套桶裏裝上一樣東西,蓋好、握緊、搖一搖、聽一聽。

(2)集體探索

師:你們的套桶娃娃發出聲音了嗎?讓我聽聽。(幼兒集體搖動套桶)

師:你們的套桶爲什麼會發出聲音?

(3)交流、分享

師:你在套桶裏放了什麼?(個別幼兒回答)

師: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我們來學一學。

師:這個聲音像什麼?

2.引導幼兒探索比較,知道不同的物體在套桶裏發出的聲音不同

(1)分組活動

讓幼兒嘗試換一種東西放在套桶裏,搖一搖、聽一聽。

師:小朋友,再換另一種東西放在套桶裏,聽聽,聲音一樣嗎?

師:小朋友,拿着你的空套桶我一組你沒玩過的東西放進去,搖一搖、聽一聽。

(2)教師指導幼兒分辨不同的聲音

讓幼兒比較前、後兩種聲音有什麼不同。

師:你剛剛玩了什麼?現在玩了什麼?它們發出的聲音一樣嗎?

教師讓兩個幼兒比較。

師:你們倆的套桶裏發出的聲音一樣嗎?

(3)集體討論,請三個幼兒示範

師:小朋友,你們聽,他們的套桶發出的聲音一樣嗎?

師:請你們猜一猜,小朋友的套桶裏裝的是什麼?

教師幫助個別幼兒把東西倒進透明的瓶子裏讓幼兒驗證猜得是否正確,進而引導幼兒得出結論:不一樣的東西,在套桶裏發出的聲音不一樣。

3.觀察、比較同種物體在套桶裏發出的聲音

教師演示兩個裝有同種物體的,但物體數量不同的套桶,讓幼兒比較。

師:你們既能聽出聲音又能猜出桶裏裝的東西,你們真能幹。

師:我這裏也有兩個套桶娃娃,你們聽一聽,它們發出的聲音一樣嗎?

師:你們來猜一猜,這個套桶裏裝的是什麼?(幼兒猜測後,打開驗證)

教師重複問題兩次。

師:爲什麼一樣的東西,在套桶裏發出的聲音不一樣呢?(一個裝的東西多,一個裝的東西少)

得出結論:一樣的東西,一個裝得多,一個裝得少,它們在套桶中發出的聲音就不一樣。

4.集體用會響的套桶爲樂曲伴奏

師:小朋友的套桶娃娃能發出這麼好聽的聲音,那我們來爲樂曲《小手爬》伴奏。(集體伴奏兩遍)

幼兒園語言教案2

活動設計背景:

一次戶外活動中,輕飄的楊絮漫天飛舞,一個小朋友問我:"老師,這是什麼呀?我覺得它像雪花。""不對,像棉花。""像天上的雲。"孩子們的說法不一,卻不約而同的所有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回想起來,這樣的表達在孩子們的語言中已比較常見。比如:"天太熱了,像個大火爐。"我設計的這節活動源自我班的一個小朋友帶的一個大香蕉,在班級把香蕉當槍在使,併到處在射擊,教室鬧成一團。我在問他怎麼這樣時,他竟然說"香蕉像。"孩子的想象是奇特大膽的,語言是豐富多彩的。我就在想幼兒既然孩子這樣有想象力,何不運用香蕉的獨特外形來生成課題呢?以此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並學習使用比喻。這樣既可以幫助孩子運用形象的語言表達事物,又可以把生活經驗與語言活動聯繫起來。

活動目標:

1、通過遊戲形式引導幼兒發揮想象,並用語言、動作表達想象結果。鼓勵幼兒學說:"香蕉彎彎像……"

2、鼓勵幼兒用多種方式自信表達和大膽想象,運用比喻的方法,進行集體創編兒歌,體驗成功。

3、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4、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通過遊戲形式引導幼兒發揮想象,並用語言、動作表達想象結果。鼓勵幼兒學說:"香蕉彎彎像……"

2、難點:運用比喻的方法,進行集體創編兒歌。

活動準備:

1、前期準備;圍繞比喻,利用談話瞭解幼兒情感、語言表現、想象等方面的經驗。

2、方紙盒一隻;香蕉若干

3、自制圖片:小船、月亮、搖籃、螞蟻等(也可即興簡筆畫)

活動過程:

一、產生興趣

幼兒討論,自由猜想。

揭開謎底,出示香蕉。

二、想象活動,引導幼兒運用比喻說話

教師:這香蕉會變戲法,你們信不信?

"香蕉開始變了。你們看了,它像什麼?"

1、教師分別把香蕉躺着放,立着放,倒着拿在手中,啓發:這樣看,它像什麼?

幼兒:"像小船。""像月亮。""像搖籃。""像小橋。"

2、教師把香蕉放在嘴與耳之間笑着不做聲

幼兒:像電話、像我爸爸的手機

(幼兒模擬打電話狀,與教師進行簡短對話。)

3、教師再啓發提醒:把香蕉放在鼻子前,微笑地看幼兒。

幼兒:像大象鼻子、像大象牙齒。

4、請幾個小朋友每人拿一隻香蕉,做一做動作,想一想,香蕉還像什麼?

幼兒:"像大炮"、"像機關槍"、"像飛機"。

鼓動:小朋友離開位子學叔叔開槍、開大炮。

三、引導幼兒運用比喻的方法創編兒歌,體驗成功的快樂。

兒歌:香蕉彎彎像搖籃,螞蟻看見了,躺在上面睡着了;

香蕉彎彎像小船,小魚看見了,遊在上面搖着玩。

(1)幫助幼兒瞭解句式結構

邊出示香蕉、搖籃、螞蟻的圖片,邊提問:"香蕉像什麼?誰看見了?做什麼了?引導幼兒說:"香蕉彎彎像搖籃,螞蟻看見了,躺在上面睡着了。"

(2)用同樣的方法學說第二句兒歌。

(3)引導幼兒共同創編第三句。(鼓勵幼兒用動作或圖畫表現創編內容,對幼兒的說法給予肯定.

香蕉彎彎像月亮,猴子看見了

(4)"我們繼續把兒歌編完。我相信你們一定能編出更好聽的兒歌來。"

爲幼兒準備好畫兒歌、表演兒歌、說兒歌三個內容。幼兒按興趣自選小組討論,鼓勵幼兒用不同的方式記錄和表達自己的兒歌。

四、共同欣賞兒歌,體驗成功的快樂

分別請不同小組的幼兒展示和表演創編的兒歌,與同伴分享創編經驗,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反思:

孩子們在活動中的積極參與和歡快笑聲,讓我欣喜地感受到他們語言的豐富和想象的活躍。在教學準備中,我既注意研究比喻的特點,又注意研究幼兒的發展水平,根據幼兒的生活經驗和年齡特點選擇創編內容,使兒歌創編貼近生活,既給了幼兒新的挑戰,又使幼兒萌發學習的興趣和慾望。在教學過程中,巧用圖標,有助於幼兒創編。活動中將香蕉、搖籃、螞蟻等圖標按兒歌結構形式排列,幫助幼兒很快掌握兒歌"香蕉像什麼,xx看見了,怎樣怎樣"的句式,幫助創編。我注意營造幼兒自由表達的機會和條件,鼓勵幼兒通過繪畫、表演等不同方式記錄自己創編的兒歌,增強幼兒的成功感和自信心。在教學設計中,我通過遊戲活動,通過引導幼兒觀察生活中最常見的香蕉從不同角度想象、體驗,巧妙地幫助幼兒瞭解比喻,是這一抽象的概念具體、形象、生動,易於幼兒接受。

反思這一活動,我覺得有些方面還的改進:

1、在評價幼兒時,我的提問有些籠統。

2、如果在創編前進行充分的鋪墊,幼兒在創編時使用的語言會更豐富、生動、富於美感。

幼兒園語言教案3

授課教師:劉莉

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有一定的認知能力,能認識一些簡單的水果;喜歡參與遊戲活動,特別是“開火車”遊戲;對兒歌的韻律、節奏非常感興趣;我抓住幼兒的這些特點,設計了此活動,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兒歌、仿編兒歌、體驗樂趣。

活動目標:

1、 理解兒歌內容,能用簡短的語言回答問題,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 願意與老師、同伴交流,能安靜地傾聽老師和同伴講話。

3、 樂於嘗試仿編兒歌。

活動準備:音樂、PPT、小火車圖片人手一張,記號筆人手一支

活動重點:理解兒歌的內容

活動難點:仿編兒歌

活動過程:

1、 以遊戲進入情景,熟悉兒歌

(1)先聽聲音。聽!這是什麼聲音?誰開過來了?(播放《火車開啦》(伴奏)是火車開過來了(邊說邊出示火車)。原來是西瓜爺爺開着火車準備去旅行啦,我們和西瓜爺爺打聲招呼吧。(西瓜爺爺你好!)師邊說邊有節奏的拍手:“西瓜爺爺開火車,卡嚓卡嚓去旅行。”誰知道旅行是什麼意思?卡嚓卡嚓又是什麼聲音?(開火車的聲音)

(2)西瓜爺爺還請了其他的水果寶寶一起去旅行,我們來看看都有誰吧,(出示蘋果)是誰啊?(蘋果)老師要用好聽的話請蘋果寶寶上火車,小朋友們仔細聽:“蘋果蘋果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吧。(師幼一同請蘋果上火車)

(3)小朋友,穿着黃色的衣服,長得像月亮的水果是誰啊?(幼回答香蕉,教師出示香蕉)那誰會用剛剛我們學的好聽的話請香蕉上火車呢?(請個別幼兒回答後全體小朋友一起念一遍)

(4)老師這還有一個謎語,你們猜猜是誰來了。它長得圓圓的,有好多好多顆圓圓的,穿着紫色的衣服,是誰啊?(葡萄)原來是葡萄,那位小朋友用好聽的話請它上火車啊?(請個別幼兒回答後集體念一遍)

(5)西瓜爺爺請水果寶寶們坐上了火車,咔嚓咔嚓,水果寶寶去旅行。

2、播放PPT,完整欣賞兒歌

(1)西瓜爺爺請了這麼多的小客人去旅行,它可高興了,它一高興就給我們唱了一首好聽的兒歌,他的名字叫《水果寶寶去旅行》:西瓜爺爺開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蘋果蘋果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香蕉香蕉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葡萄葡萄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咔嚓咔嚓,水果寶寶去旅行。(師邊念邊播放音樂)

(2)小朋友們好聽嗎?現在,我們看着西瓜爺爺開的火車一起來學唱這首兒歌吧。(師

幼隨音樂同念兒歌一遍)

(3)小朋友們真棒,現在老師要請幾個小朋友們上來表演了?誰願意請舉手。(請個別小朋友上臺念兒歌)

3、仿編兒歌

(1)小朋友們你還想請什麼水果上火車啊?你們可要用好聽的話請它上火車哦。(請個別幼兒回答)

(2)現在老師給大家一人一輛小火車和一隻神奇的筆,你要用神奇的筆把自己喜歡的水果請上火車一起去旅行。準備好後老師還要請小朋友像西瓜爺爺一樣唱一首好聽的歌。(幼兒繪畫後引導幼兒仿編兒歌)

活動反思:

在組織活動時,我採用多媒體教學,將水果擬人化,整個活動生動、有趣,充分地吸引了幼兒,不但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豐富了幼兒的生活經驗。我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經驗,將認知內容巧妙地融人各種遊戲之中,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啓發引導,探索發現,形成了“師幼互動”的良好氛圍,教育效果顯著。活動以遊戲貫穿始終,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活躍了氣氛,拓寬了教學途徑,符合小班幼兒活潑好動的特點。在活動中我充分地給幼兒創造了一個想說、敢說、願意說並能得到積極迴應的環境。不足之處是,孩子仿編的水果有一定的侷限性,一般都是常見的、常吃的那幾種。

幼兒園語言教案4

學情分析

春夏季是寶寶傳染病高發季節,因此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就顯得尤爲重要。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展開了一系列愛清潔的活動,如有趣的肥皂、洗手、漱口等活動。“好玩的肥皂”這個活動是通過讓幼兒玩一玩、摸一摸、做一做等方法,讓幼兒瞭解肥皂的外形特徵及它的用途,瞭解洗手的重要性和正確洗手的方法。活動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語言表達力及動手操作能力,促進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的養成,爲幼兒身心和諧健康地發展奠定基礎。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運用各種感官感知肥皂的主要特徵,瞭解肥皂的基本用途。

2.通過活動,幼兒能學會正確的洗手方法。

3.幼兒樂於參與活動,能大膽表述自己的發現。

4.讓幼兒在遊戲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錄音機、輕音樂磁帶;形狀、顏色、氣味不同的肥皂及肥皂盒若干、盛水臉盆4個、擦手毛巾若干、小筐2個(一個盛乾毛巾,一個盛溼毛巾)、吸管若干根、蒙布l塊、四張桌子、水桶1個、2個大洗澡盆、與幼兒人數相等的裝有肥皂水的瓶子。

經驗準備:幼兒有洗手時唱兒歌的經驗。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感知各種各樣的肥皂,說說自己的發現

(1)教師出示裝有肥皂的盒子

師:盒子裏有什麼呢?搖一搖,聽一聽,猜猜是什麼?

師:把手伸到盒子摸一摸,猜一猜是什麼?

分析:先不呈現肥皂,而是讓幼兒通過摸一摸,聽一聽來猜是什麼,充分激發孩子的興趣。

(2)藉助各種感官認識肥皂

師:到底是什麼呢?我們一起看看吧!是什麼呀?(出示肥皂)

師:老師這裏還有許多的肥皂寶寶,我們也趕快把它們請出來吧!請幼兒來到桌子跟前,圍着桌子一起喊:“肥皂寶寶,請出來!”(教師打開蒙布)

師:哇!這麼多的肥皂寶寶,請每人挑一塊你喜歡的肥皂,拿在手裏仔細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並說說你的肥皂寶寶是什麼樣子的。(讓幼兒自己觀察、探索)也可以跟旁邊小朋友相互說一說自己的肥皂的形狀和顏色。

師:請xx小朋友來告訴大家你的肥皂寶寶是什麼樣子的。

師:現在我們來玩一個遊戲,聽口令舉起相應的肥皂,好嗎?

師:圓圓的肥皂在哪裏?

師:白色的肥皂在哪裏?(幼兒舉起相應的肥皂)

(3)教師小結

肥皂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圓的、方的、橢圓的等;有各種各樣的顏色:紅的、橙色的、綠的、白的等;還有各種不同的味道:蘋果味的、檸檬味的等。

分析:通過看一看、聞一聞的方式,讓幼兒直觀地認識肥皂。

2.引導幼兒說說肥皂的用途

(1)提問

師:你們在什麼地方見過肥皂?

幼:衛生間、超市…“

師:肥皂是用來幹什麼的呢?

幼:洗手、洗澡、洗衣服。

師:什麼時候要洗手?

幼:在飯前便後、手髒的時候。

分析:讓幼兒對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梳理。

(2)肥皂其實還有其他的用途

師:拉鍊不太好用時將肥皂塗在上面會更好用。

師:肥皂很好聞,可以把它放在衣櫥裏,既能防止蟲蛀,還能讓衣服變香。

分析:在此適當地豐富肥皂的一些用途,給幼兒一些新的生活經驗,但只作爲了解就可以了。

3.引導幼兒正確用肥皂洗手,教育幼兒講衛生

師:孩子們,你平時是怎樣洗手的?(請一幼兒示範並講述自己洗手的方法)

師:我們一起來洗手吧!(邊念兒歌邊洗手)

兒歌:

清水嘩啦啦,寶寶洗手啦!打開水龍頭,衝小手;關上水龍頭,

打打小肥皂。搓手心,搓手背,搓手指,搓手腕。打開水龍頭,沖掉肥皂泡;

關上水龍頭,輕輕甩三下,小手乾淨啦!(幼兒相互間看一看、聞一聞)

師:只有按照正確的洗手方法來洗手,我們的小手纔會更乾淨、衛生,我們纔會少生病。

分析:這一環節旨在引導幼兒通過實踐操作,鞏固正確洗手的方法。

4.遊戲:“吹泡泡”

(1)提問。(老師出示吸管)

師;寶寶們看,這是什麼?

師:老師這裏有很多的肥皂水,想一想吸管和肥皂水可以怎麼玩?(給幼兒示範吹)

(2)提醒幼兒注意不要將肥皂水吸到嘴裏,那樣會很難受,也不衛生。

(3)到太陽下玩吹泡泡的遊戲。(每人一瓶肥皂水到戶外吹泡泡玩)

5.延伸活動

引導幼兒感知肥皂遇水後的變化。

(1)教師提前一天和孩子一起把肥皂放在水中,此時拿出來觀察,看看肥皂在水中有什麼變化。(水變白了,肥皂變小了)

(2)提問。

師:你們想不想跟肥皂寶寶和水一起來玩玩?

師:那我們應注意些什麼呢?

幼:不要弄到衣服上、地上,不要弄到眼睛裏。

(3)(放輕音樂)引導幼兒在玩中發現肥皂的小祕密;很滑;用手搓能產生泡沫;能溶解在水裏。

分析:通過實踐操作讓孩子們發現肥皂的祕密所在。

(4)請小朋友們把肥皂放在肥皂盒裏,到大洗澡盆裏去把小手洗一下,然後用毛巾把手擦乾,再過來告訴大家你的發現。

師:肥皂在水裏摸起來有什麼感覺?

幼:抓不住、很滑。

小結:肥皂遇水後滑滑的。

師;搓小手後你發現了什麼?

幼:搓出好多好多的肥皂泡泡。

師:剛纔的水是沒有顏色的,現在呢?

幼:變白了。

小結:肥皂溶在水中,水變白了,就叫肥皂水。

分析:鼓勵孩子們將自己的發現大膽地說出來,鞏固相關知識。

幼兒園語言教案5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發現兒歌中四種物體的形狀特點。

2、尋找發音相似的音節,感受兒歌的趣味性。

3、體驗雙簧詼諧、幽默的情趣,感受合作表演的快樂。

活動準備:兒歌圖譜

活動過程:

一、找相同,發現兒歌中四種物體的形狀特點。(出示圖片:框、牀、牆和樓房)

T:今天我帶來了一些圖片,請小朋友來欣賞一下。

1、找形狀特點。

T:這是什麼?我們用一個字來說:框。

T:這四樣東西有什麼共同點?(都是長方的)

2、找發音特點。

T:小朋友仔細看看王老師念這四個字的時候嘴巴是什麼樣的?(張得大大的)

3、理解"亮堂堂"的意思。

T:現在我在這四幅圖上加了一樣東西,這個應該怎麼念呢?

T:聽老師來念一遍啊(長方的框,長方的牀,長方的牆,長方的樓房亮堂堂)怎麼唸的?

T:誰知道亮堂堂是什麼意思?

T:很溫暖,陽光很充足,很亮,光線很好。

T:剛纔我把這個念成了一句話,我們一起念一念。

二、看圖譜學念兒歌。

1、介紹兒歌名字《長方謠》

T:剛纔說的四句話其實是一首好聽的兒歌,名字叫做《長方謠》。

2、教師完整念兒歌,請幼兒回憶內容並填充兒歌圖譜。

T:這首《長方謠》的這四張圖我們看過嗎?下面還有三句話沒有圖形,原來他們藏起來了。用我們的小耳朵來把藏起來的兒歌找出來吧。

(老師念兒歌,幼兒找句子。)

T:這裏三句話講得是什麼?

(說出後出示圖譜。重點引導第四句,按照上圖的順序)3、看圖譜念兒歌。

T:我們一起跟着王老師來試試念念看兒歌吧。

T:你覺得哪句說起來有點困難,而且不容易記住?

T:你有什麼好方法記住它?(從小到大排列,練習第四句)

T:閉上眼睛想一想,再來說一說。

4、爲兒歌配以簡單的動作,並嘗試邊念邊表演。

(1)教師做一遍動作,幼兒學習

(2)師幼共同表演動作。

5、"我說你做"鞏固對兒歌內容的理解。

(1)師說生做T:我來做你的小嘴巴,你們來做我的小手。

(2)師做生說T:現在交換,我來表演你們來說。

三、遊戲:雙簧形式表演兒歌。

1、請2、3對幼兒上前表演《長方謠》

T:我們玩過的雙簧遊戲還記得嗎?前臉要怎麼樣?()

2、教師示範速度快慢變化帶來的趣味性。

T:老師也來表演,看看有沒有什麼不一樣的?(兩遍,第二遍加快)

3、請幼兒示範速度變化帶來的效果。

T:我們一起來試一遍,第二遍的時候加速度。

T:請小朋友來表演,在第二遍的時候記得加速度。(1組)T:剛纔小朋友試了一下,速度加快是不是更加有趣了?回到教室裏我們也去試試看,希望你們能夠聲音更大些,表情更好,聲音更響亮。

附兒歌:

《長方謠》長方的框、長方的牀,長方的牆,長方的樓房亮堂堂。

請你幫忙想一想:

除了框、牀、牆和樓房,還有什麼是長方?

幼兒園語言教案6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初步感知春天的基本特徵。

2、通過活動,提高幼兒的閱讀的興趣和能力。

活動準備:故事錄音帶;春娃娃的信封一個;《春娃娃》的圖書人手一本。

活動流程:

一、出示春娃娃的信,引起興趣,師:“小朋友們,春天到了,春娃娃給我們送來了一封信,看看她爲我們準備了什麼禮物?”

師:(拿出一本圖書)“哦,原來春娃娃爲我們送來了圖書,看看裏面還有一個好聽的故事,你們想聽嗎?

二、欣賞故事

1、聽故事錄音,初步瞭解故事內容:

師:“春娃娃跑到誰家去啦?最後她跑累了,到山坡休息碰到了誰?他們在唱什麼?”(理解“串門”)

3、再次聽錄音,讓幼兒帶着問題有目的地聽故事:

三、閱讀活動:

發給幼兒人手一本圖書,幼兒邊按頁數有序地翻看圖書邊聽錄音故事學講,進一步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四、經驗提升:

根據最後一頁說說春天在那裏,引導幼兒根據畫面上的景物,用簡單的語言說一說。

活動反思:本次活動用設置春娃娃給我們送來了一封信的情境,引起了幼兒極大的興趣。接着,幼兒在帶着疑問中能較認真、完整地聽老師講春娃娃的故事。爲了幫助幼兒理解,我通過提問:“春娃娃都到誰的家裏去了?”幼兒基本能逐一說出到布穀鳥、柳樹、桃花的家裏。在閱讀活動中,幼兒邊聽故事邊看圖書把整個故事的大致內容講出來。在最後的自由說的活動中,能力強的幼兒能結合畫面和自身的經驗(上次活動學的歌曲《春天》)說出,春天裏有小蝌蚪、蝴蝶,蜜蜂等),從而幫助幼兒初步感知春天的特徵。從整個活動看,大部分幼兒對閱讀這種形式還是很喜歡的。如果將這套圖書投放到圖書角里的話,幼兒閱讀的興趣會很高,進一步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和閱讀的興趣。

幼兒園語言教案7

活動目標

1、願意跟着老師一起看大圖書,理解故事內容。

2、知道樣樣東西都要吃。

活動準備:課件:什麼都愛吃

活動過程

一、多多和麗麗,介紹故事名稱,引起聽說的興趣

提問:

1、這幅畫上看看有什麼呢(小姑娘、小狗、好吃的東西)

——介紹:麗麗、多多,麗麗拿着好吃的東西想幹什麼呀?

2、你覺得多多喜歡吃嗎?爲什麼?(多多很喜歡吃,它的舌頭都伸出來了,它跳到麗麗的身上了)

小結:多多什麼都愛吃,今天我們就來看一本有趣的書,書的名字叫“多多什麼都愛吃”,

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和麗麗生活在一起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呢?

二、閱讀:多多什麼都愛吃

提問:

1、媽媽讓麗麗吃了什麼東西?(豆腐、青菜、胡蘿蔔)

——畫面停留,穿插食物演示,看看、嚐嚐說說綠油油的青菜,嫩嫩的豆腐,

吃了眼睛會亮亮的胡蘿蔔,引起孩子的關愛。

2、那麼多有營養的東西麗麗吃了嗎?你從哪裏看出麗麗不喜歡吃,她是怎麼做的?

(多多什麼都愛吃,給多多)

3、媽媽怎麼說的?食物都讓多多吃了,麗麗可能就會變呀變,看,麗麗變成什麼樣啦?

(麗麗變成很小很小,多多變成很大很大的狗了)

4、麗麗長不大了,她和心愛的小狗之間可能會有什麼不方便呢?

(幼兒觀察講說:和多多一起玩不方便,洗澡不方便,喂東西不方便)

5、這麼多不方便,這可不行呀,快快請小朋友來幫麗麗的忙,麗麗應該怎樣做呢?

(麗麗自己來嚐嚐有營養的青菜、蘿蔔、豆腐吧。)

小結:麗麗什麼都不愛吃,就會變得很小很小,這樣會帶來好多麻煩,

所以麗麗要快快把所有的有營養的食物都自己吃,才能讓自己又高又大。

三、完整傾聽故事,進一步理解樣樣東西都要吃的道理

提問:

1、爲什麼後來麗麗樣樣東西都要吃了呢?(讓自己快快長大)

2、小朋友,你們想想,怎樣才能讓自己也快快長高長大?

小結:什麼都愛吃,我們長高又長大。

四、遊戲

我們什麼都愛吃目的:通過遊戲,進一步懂得樣樣東西都愛吃,我們才能長得快。

提問:(老師扮演媽媽),今天媽媽準備了好多有營養的食物,看看有哪些好吃有營養的食物呢?

一同遊戲:好吃的東西多又多,青菜青菜營養好,啊嗚一口吃掉它。

我們什麼都愛吃,你長大了,我長大了,我們都長大了!

幼兒園語言教案8

【教材分析】

這節課的設計,主要是讓幼兒明白猴子和人一樣聰明,在迫切想得到某一東西時,我們的就會想辦法,所以就出現猴子造橋這個故事。橋就是方便人到達彼岸,這個故事以一種樸實而又有情趣的方式揭示了這點。以身體搭橋的意象也非常適合幼兒的邏輯性的思維。

語言活動課重在感受故事的趣味,來引發幼兒生動的想象。教師在活動上,要引導幼兒感受體驗和表達的樂趣。

【教學目標】

1、幼兒能感受故事帶來的情趣與樂趣。

2、對橋的作用和意義有更深一步的體會。

3、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並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4、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學重、難點】

讓幼兒對橋的意義的理解。

【課前準備】

長臂猴子布偶若干;模型橋;幼兒用書5—6頁;掛圖《猴子造橋》;故事磁帶或CD。

【教學過程】

一、推測橋的起源。

在幼兒現有的經驗基礎上,對幼兒提出問題。

今天我們來看看我把誰請到我們的教室來了?——橋

1、你們知道橋是怎麼來的?(幼兒:工人叔叔造的。)

2、那你們還知道世界上第一座橋是誰造的呢?(等幼兒回答後)教師引導幼兒與猴子造橋聯繫上。他爲什麼想要造橋呢?

二、聽故事,討論故事情節。

1、下面我們來聽聽老師給你們帶來的故事《猴子造橋》。

聽了這個故事,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麼?

故事裏面最好玩的地方在哪裏?

猴子造的橋會是什麼樣子的呢?讓幼兒來想象。

2、看掛圖,再聽一遍故事。

我們第二遍故事已經聽完了,那我們來討論一下:

——猴子爲什麼要搭橋?(要摘果子)

——他們用什麼方法搭橋呢?(用身體)

——他們掛在樹上盪來盪去像什麼?(盪鞦韆)

——圖片上最下面的那隻小猴子是怎麼樣做的?

——其他的那些猴子做了什麼呢?

——他們摘到果子的後的心情怎麼樣?

——你喜歡這座猴子橋嗎?

——你願意做搭橋的猴子還是去摘果子的猴子?爲什麼?

3、教師引導幼兒思考。

(1)我們聽了猴子造橋的故事,那你們覺得跟老師的模型橋一樣嗎?

猴子橋有什麼用?出來摘果子,猴子還可以去對面山上做什麼?

(2)這些猴子聰明嗎?(幼兒回答:聰明)

我們的小朋友也棒的那我們來幫小猴子們想想,它們除了用身體搭橋,還可以用什麼辦法去對面的山上呢?

三、遊戲《猴子橋》

1、老師今天還請了很多客人到我們班裏來做客,將準備好的小猴布偶請出來,與幼兒打招呼。那我們也邀請小猴子跟我們一起做遊戲吧!你們願意嗎?

2、教師發下布偶小猴子,與幼兒一起回顧猴子造橋時的情景。故事裏的小猴子一樣造橋,請幼兒把它們一個一個的連起來。

3、教師來當大樹,現在我來請一名做的很棒的幼兒當對面的大樹。教師甩動這串猴子,請對面的幼兒接住,搭成猴子橋。其他的幼兒扮演猴子,從“橋上“走過去摘“果子(幼兒用手食指和中指,當腳,從布偶上面走過去,對面的小朋友的口袋裏裝了仿真水果,幼兒找出一個後,又有序的從“橋上走回來)。

4、在規定的時間裏分兩組,進行比賽。那組採回來的果子多,就算勝利。(要求:有次序,不能從“橋上掉下來)

附故事:猴子造橋

據說世界上的第一座橋是猴子造的。

有一天,猴子最喜歡的紅果子被採完了,可對面山上還有許多呢。但是,中間有一條小溪,溪水又深有急,猴子們都不敢眺過去。

老猴子想了一個好辦法,他帶着大家來到山頂,讓個頭和力氣最大的猴子爬到高高的大樹上,抱住樹幹,讓另一隻猴子抱住他的腰,其他猴子也一隻接着一隻的抱者懸下去。

一隻,二隻,三隻,四隻,五隻,不夠不夠!

六隻,七隻,八隻,還不夠!

九隻,十隻,夠了!夠了!老猴子喊到,然後他用力推起這串猴子"一,二,三"!猴子門在空中飛起來,最後的那隻猴子甩出尾巴,牢牢的勾住了對岸的大樹。哈哈,猴子橋造好了!剩下的猴子歡天喜地的從橋上走過去,採回了許多的許許多多的紅果子。

以後,猴子們只要想吃紅果子,就造起了猴子橋。

教學反思:

幼兒非常喜歡聽故事,一聽老師說要講故事,都靜靜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極渴慕地望着老師,都希望快一點聽老師講故事。在完整的欣賞了故事後,孩子們不由的發起了感慨,爲此,教師讓孩子們互相說說自己對故事的看法,給幼兒創設了自由表達的空間,幼兒都積極發言,用語言表達着自己內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隨後結合掛圖,分段欣賞故事,加深了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本文擴展閱讀:猴子。是三種類人猿靈長目動物的成員,靈長目是動物界的種羣,猴子一般大腦發達,眼眶朝向前方,眶間距窄,手和腳的趾(指)分開,大拇指靈活,多數能與其他趾(指)對握。包括原猴亞目和猿猴亞目。

幼兒園語言教案9

【活動目標】

1.觀察畫面,理解圖畫書內容。

2.用語言、動作表現小蛇幫助小動物過水坑的情節。

3.自主閱讀中體驗圖畫書的趣味性。

【活動準備】

1.故事課件。

2.故事書人手一本。

3.平衡木。

【活動過程】

(一)觀察封面。

封面上有誰?它在幹什麼?

(二)集體閱讀。

1.觀察畫面,共同講述故事內容。

2.討論、交流第六頁單頁多圖的閱讀方法。

能看懂這幅畫面嗎?你是怎麼看的?請你和邊上的好朋友說一說。

3.幼兒猜測並講故事。

誰來說說發生了什麼事?

4.講述第九頁單頁多圖的畫面。

這幅圖上發生了什麼事?

(三)自主閱讀,交流圖畫書內容。

1.以兒歌的形式提出閱讀要求。

圖畫書,手中拿,一頁一頁輕輕翻,哪些動物來過橋,請你仔細找一找。

2.幼兒自主閱讀。

3.閱讀後交流。

你看到哪些動物也要過橋?你還發現了哪些有趣的畫面?

(四)集體完整閱讀圖畫書。

(五)閱讀拓展。

《好餓的小蛇》也是發生在小蛇身上的趣事。

活動延伸:

語言區:續編故事《小蛇散步》。

表演區:表演小蛇幫助動物過水坑的情節。

活動反思:

《小蛇散步》是日本繪本作家伊東寬先生的作品。主要以小蛇有趣、可愛的神態、充滿疑問的故事情節,深深的吸引了小朋友們。作品語言詼諧幽默,繪畫風格獨特,在創作中注意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尤其是封面、封底、扉頁和尾頁的巧妙構思,處處暗藏機趣,給人驚喜和幽默。讓小朋友們懂得助人爲樂的道理,感受幫助別人後的快樂。

不足之處:

真正讓幼兒體會、感受小蛇幫助別人後的喜悅之情還不夠到位,只是表面化地讓幼兒知道一下。

幼兒園語言教案10

活動設計背景

讓學生用眼睛去觀察春天的特徵,用耳朵去傾聽大自然的聲音,瞭解和體會春天這一季節不同於其他季節的特點,從而更加喜愛春天。考慮到學前班學生年齡較小,認知水平較低,因此課堂中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通過觀察、體驗、實踐和教師的引領,把自己在生活中所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感受到的和同學們交流分享,在認知上豐富學生情感體驗,從而使學生對春天特徵的瞭解更全面。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⒈ 感受春天的美好,體會春天帶來的生機勃勃。

⒉ 觀察大自然變化的過程,認識春天的特徵。

學教學難點:

感受春天的美好,體會春天帶來的生機勃勃。習兒歌,知道春天動植物的變化和人們衣着的變化。

活動準備

歌曲“春天在哪裏”和春天美景等課件

活動過程(活動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應把活動的主要環節非常清楚地再現,即開始環節、基本環節、結束環節、延伸環節。注:重點表述基本環節)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引入

小朋友們,又一個春天來到了。在這個生機勃勃的季節裏,陽光漸漸明媚,鳥兒開始歌唱,大自然中的萬物演奏着春天的圓舞曲。請你豎起小耳朵,我們一起來聽一首好聽的歌,請你邊聽邊想,這首歌唱的是什麼?(點擊播放Flash)學生邊聽邊想,然後自由發言。(這首歌唱了春姑娘來了,走在田野上,小紅花、小蜜蜂都來迎接……)

二、 課文學習

⒈ 春姑娘來到人間,大地的景物有了哪些變化?(點擊播放Flash)學生自由發言。(有綠樹,有紅花,有歡快唱歌的小溪,南歸的燕子……)

⒉ 你喜歡春天的什麼景物,爲什麼?學生自由發言。(我喜歡綠草,由於碧綠的草地讓我感覺到生機勃勃;我喜歡小鳥,因爲小鳥的歌聲十分悅耳;我喜歡春天的花……)

⒊ 春天是一個萬物生長的季節,春天的花、春天的樹、春天的草、春天的水,看起來是那麼的充滿生氣,“一年之計在於春”,大自然多麼神奇啊!現在就讓我們去看一看春天的花、樹、草和水,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去體會一下春的神奇!(點擊錄像)

⑴ 在告別了漫長的嚴冬後,春天的花綻開了笑顏,它們似乎要告訴我們春天的消息:天氣暖和了,大家可以脫去厚厚的衣服,到郊外去感受春天的生機。

⑵ 春天的樹長得非常的綠,樹葉嫩嫩的,好像剛從冬天的束縛中解放出來。

⑶ 春天的草長得格外的嫩,小草細細的,好像給大地鋪上了一層綠色的地毯,紅的、黃的、藍的、紫的野花好像是點綴在綠草地上的星星。

⑷ 天氣暖和了,山上的雪慢慢地開始融化,小溪裏的水在嘩啦啦地唱着歌。春天的水特別清澈。

⒋ 春天的景物多美麗呀!春姑娘究竟對它們說了什麼,才使它們變得生機盎然呢?老師來念一念“春天說了些什麼”。(教師範讀)

⑴ 請小朋友們用最動聽的聲音,自己將這首詩讀一讀。學生自由讀。

⑵ 誰能夠來讀給我們聽一聽。教師指名讀。

⑶ 我們一起來念一念吧!學生齊讀。

⒌ 請小朋友們發揮想象力,想想春姑娘究竟說了什麼話。學生自由發言。(春天到啦,冰雪快融化吧,化成甜甜的水讓小苗喝個飽;春天到啦,花兒快張開笑臉吧,蜜蜂要來採蜜啦!……)

三、體驗感悟

春天到了,春姑娘也來到了我們的校園。讓我們一起去找找她吧!春姑娘愛和小朋友們捉迷藏,只有用心觀察,纔可以找到她。

⒈ 你知道什麼叫觀察嗎?觀察有許多方法,看是一種,你還知道哪些?學生回答。(看、聽、聞、嘗、摸)

⒉ 接下來,讓我們帶上這五件觀察“法寶”到校園裏找一找春天。教師將學生帶到校園中,以小組爲單位,尋找春天。

⒊ 你找到春天了嗎?你發現了什麼?學生自由發言。(春天到了,燕子飛回來了;春天到了,美麗的小花開了;春天到了,天氣暖和了……)

⒋ (點擊Flash)春天是個美好的季節,大自然會產生許多奇妙的變化,沙沙沙、轟隆隆、呱呱呱……這些是誰發出的聲音?你還知道哪些春天的聲音?是誰發出來的?學生自由發言。(春雨沙沙沙,春雷轟隆隆,青蛙呱呱呱,小鳥唧唧喳喳,泉水叮叮咚咚……)

四、 課外延伸

今天,小朋友們說了春天,找了春天,和春姑娘玩得真開心,相信小朋友們對春天一定有了更深的瞭解,也更加喜歡春天了!雙休日,讓爸爸媽媽和你們一起到戶外去找找春天。

幼兒園語言教案11

活動目標:

1、 初步學習理解作品內容,體驗散文的優美意境。

2、 感受音樂性質的不同,學習圍繞主題,根據自身體驗進行大膽講述。

3、 發揮幼兒的創造力、現象力以及辨別科學與迷信,夢境與現實的能力。

活動準備:

設置家的情景:小牀、地毯、娃娃等組成。背景兩幅(一幅背景爲黑夜,一幅背景爲夢境[用紗窗布製作],兩幅背景可以前後翻動),圖片,標記,錄音機,磁帶四盤等。

活動過程:

一、觀察桌面教具,引出課題

1、出示桌面教具,請幼兒觀察。

提問:這是什麼時候?娃娃在幹什麼?(晚上,睡覺)

2、師:娃娃在睡覺的時候,會做什麼夢呢?讓老師來告訴你們,請欣賞散文《夢》。

二、初步學習理解作品內容,體驗散文的優美意境

1、幼兒欣賞教師的配樂散文朗誦。(朗誦到"做了個夢"時翻背景)

欣賞後提問:

①這篇優美的散文題目叫什麼?

②娃娃做了一個什麼夢?

教師簡單小結。

2、幼兒再次欣賞教師的朗誦(無配樂)

提問:你覺得散文裏那些詞語很好聽,很美?

小結:夢裏的事情好怪好怪,會讓我們笑,還會讓我們怎麼樣?

三、感受音樂性質的不同,學習圍繞主題進行大膽講述

1、聽低沉的音樂

①師:有一個小男孩,他也在做夢,請你聽聽音樂,他是在做一個怎麼樣的夢?(放音樂)

②幼兒討論。

③出示背景陰沉沉的,男孩在哭的畫面。

師:對,小男孩在做一個非常傷心可怕的夢。你做過哪些傷心可怕的夢呢?(幼兒講述,講一個教師就在畫面上貼一個表示可怕的夢的標記。)

④教師小結:

(1)正確引導孩子,這世界上根本沒有妖魔鬼怪,只有敵人、壞人、困難,小朋友會用自己聰明的小腦袋把困難克服,把敵人打敗。

(2)夢是虛幻的,不是真實的。

2、聽歡快的音樂

①師:有一個小女孩,她也在做夢,請你也來聽聽音樂,她做了一個怎麼樣的夢?(放音樂)

②幼兒討論。

③出示背景燦爛,小女孩在笑的畫面。師:對,小女孩在做一個開心快樂的夢,那麼你做過那些開心美好的夢呢?(幼兒講述,講一個教師就在畫面上貼上一個表示開心的夢的標記)

四、結束

活動:聽歡快的音樂,自由舞蹈

師:我們都喜歡做快樂的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聽着歡快的音樂,盡情跳舞吧!

教師帶領幼兒邊跳舞邊出活動室。

幼兒園語言教案12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主要內容,感受詩歌裏動物的有趣。

2、引導幼兒想象詩歌展示的畫面,培養幼兒對詩歌的興趣。

3、教育幼兒要有正確的姿勢。

活動準備:

1、小花貓、螃蟹、小白鵝、蝦、鳥、烏鴉圖片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出示相應圖品引出課題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1、出示小花貓、螃蟹、小白鵝、蝦、鳥、烏鴉圖片,引起幼兒興趣,小朋友看它們是誰呀?你喜歡它們嗎?爲什麼?

2、老師來表演(走路,坐姿的不正確的樣子)。小朋友看到老師剛纔的樣子,好不好?怎樣纔是好樣的?

二、學習兒歌

1、老師這有一首好聽的兒歌,兒歌的名字叫《學好樣》,仔細聽老師念一遍,老師示範有表情地朗誦兒歌。

2、提問:兒歌的名字叫什麼?兒歌裏說了什麼?你喜歡誰?爲什麼?

3、老師再次有表情地朗誦地一遍兒歌,邊根據兒歌內容出示相關動物圖片。

4、老師根據兒歌內容提問:

(1)走路爲什麼要學小花貓?不學小螃蟹?

(2)坐着爲什麼要學小白鵝?不學大青蝦坐的樣子?

(3)爲什麼唱歌要學百靈鳥?小烏鴉唱歌好聽嗎?

5、幼兒學念兒歌:跟念--幼兒集體念--師幼對念兒歌--分男女念兒歌6、幼兒邊念兒歌邊自由表演兒歌內容。

三、結束部分。

1、評價幼兒上課情況。

2、複習兒歌《吹泡泡》,要求幼兒有表情地念兒歌。

幼兒園語言教案13

一、活動目標

(一)認知目標

1.在對各種動物尾巴認識的基礎上,運用連貫、流暢的語言描述。

2.結合已有的經驗續編故事,發展想像力和創造力。

(二)情感目標 培養幼兒的好奇心。

二、活動準備

(一)物質準備

故事背景圖一張,錄音磁帶一盒,動物的貼絨教具若干,動物頭飾若干。

(二)知識經驗準備

事先豐富有關動物尾巴的知識。

三、活動方法 探索法、類比法、變異法。

四、活動過程

活動一 理解故事內容

1.出示大背景圖,引導幼兒觀察這是什麼地方,(大森林)圖上有誰。(松鼠媽媽和小松鼠)

2.它們看見了小魚,小魚是怎樣在水裏游來游去呢? (引出故事題目)

3.藉助貼絨教具,完整講述故事。提問:

①故事裏出現了哪些動物?

②馬大哥的尾巴爲什麼甩個不停呢?

③蜜蜂的尾巴爲什麼像把尖刀?

④小松鼠的尾巴又有什麼用呢?

4.引導幼兒再次欣賞配樂故事。提問:你覺得小魚、大馬、蜜蜂、猴哥、松鼠的尾巴都有什麼用途呢?爲什麼?(啓發幼兒討論,學會自我保護的意識)。

活動二 表演故事

1.兩位教師扮演松鼠媽媽和小松鼠。

2.幼兒扮演小動物表演,注意表現角色的動作及神態。

活動三 續編故事

1.啓發幼兒思考:還有哪些動物是有尾巴的呢?它們的尾巴又有哪些功能呢?(如:壁虎的尾巴可逃生用,孔雀的尾巴能打開,可吸引異性等)

2.請幼兒把自己想像、創編的情節續編到故事中去。

3.請幼兒自由組合,把續編的故事隨着音樂講給大家聽。

五、各領域滲透

科學:動物尾巴的功能。

健康: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六、生活中滲透 抓住良好的契機,向幼兒隨機進行教育。

七、環境中滲透 在大背景圖上每種動物的尾巴處提問:“我的尾巴有什麼用?”進一步刺激幼兒思考、解答。

八、家庭中滲透 請家長帶孩子到動物園觀察動物。

九、活動評價

幼兒園語言教案14

設計意圖:

1.教材

本節大班語言活動,選取故事素材《雪房子》,情節有趣,篇幅較短,意境優美,勾勒出雪中小夥伴嬉戲玩鬧的有趣場景。且故事以“雪”爲主題,貼近東北小朋友的生活經驗,戶外玩雪是小朋友很感興趣的活動,將其遷移進語言教學活動,一方面能夠拓展其生活經驗,另一方面發展其前閱讀技能。

2.綱要、指南要求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5-6歲兒童願意用圖畫和符號表現事物或故事,具有書面表達的願望和初步技能;喜歡與他人一起談論圖書和故事的有關內容;能說出所閱讀的幼兒文學作品的主要內容。《綱要》中語言領域中指出: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本次語言活動運用符號記錄故事法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讓幼兒在寫寫畫畫的過程中體驗符號的功能,培養其閱讀的興趣以及鍛鍊其前書寫技能。

3.幼兒特徵

大班幼兒在語言表達能力和傾聽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發展,因此我們在組織語言講述活動時會發現,小朋友在聽新故事時興趣高漲、注意力集中,而提問和複述故事環節就沒有了興趣。本次語言活動,運用“符號記錄故事法”讓幼兒將理解的故事內容與簡單的符號結合在一起,在依據幼兒自己自制的“圖書”,複述故事內容,避免課件的反覆使用時幼兒產生厭倦情緒的現象。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基本瞭解故事內容。

2嘗試運用簡單符號記錄故事情節,並學習講述故事。3感受同伴間相互關愛的情感。

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能利用簡單符號記錄故事情節。

2、活動難點:一邊看記錄圖、一邊講述故事。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雪中玩耍,親身體驗雪球由小變大的過程。

2.物質準備:《雪房子》故事課件、故事音頻、大幅圖紙、與幼兒人數相同的畫紙及畫筆。

教學方法:

1.教學:大班幼兒思維仍具有具體形象性的特點,在本次活動中採用演示法,通過呈現圖片、課件演示等直觀手段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故事內容。

2.學法:本次活動讓幼兒通過“聽、看、畫、講”多種方式,欣賞故事,理解故事、體驗故事,講述故事,激發幼兒的閱讀熱情。

活動過程:

1.謎語形式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猜謎:像糖它不甜,像鹽它不鹹,冬天有時飛滿天,夏天誰也看不見。(雪)老師與幼兒一同回憶與“雪”有關的經驗。

2.利用課件完整講述故事,使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師:“今天,老師就給你們帶來了一個關於雪的故事。”老師完整講述故事後,提問:

(1)故事裏都有什麼小動物?

(2)故事中的雪球爲什麼一次比一次大呢?(讓幼兒感受同伴間互相關愛的美好情感)

(3)你熟悉這幾種小動物嗎?說說他們都長什麼樣子?(爲記錄故事做鋪墊)

3.師幼共同邊講故事邊用簡單符號記錄故事內容。

(1)雪花兒飄呀飄,地上一片白茫茫。咕嚕嚕,一個雪球,滾到了一棵大樹底下。

師:雪花飄飄,我們就畫一朵雪花表示,好不好?骨碌碌,一個雪球滾到了一棵大樹下(啓發小朋友說出自己的想法,教師與幼兒一同記錄),“滾”用曲線,圓表示雪球,再畫一顆大樹。

(2)有隻小松鼠,鑽出樹洞:"咦?一座雪房子!"它跳下了樹,在雪球上開了一扇門,住了進去:"呵呵!風兒吹不進,雪房子裏真暖和!

師:我們怎麼樣表示小松鼠呢?(啓發小朋友想想,松鼠身體的哪一部分最與衆不同。例如用尾巴表示小松鼠。)

(3)“咚咚咚”誰在敲門?小松鼠開門一看,是小白兔!"讓我進你的房子躲躲雪好嗎?"小白兔問。"好呀!"小松鼠說,"可是,房子太小了,你等等。"小松鼠推了推雪球,咕嚕嚕,雪球滾了起來,滾了一大圈,變成了一個大雪球。小松鼠對小白兔說:"現在,房子變大了,你進來吧!"小白兔很高興,鑽進了雪房子裏。師:又有哪個小動物來了?我們怎樣表示它呢?

(4)"咚咚咚!"誰又在敲門?小松鼠開門一看,是小熊!"讓我進你的房子躲躲雪好嗎?"小熊問。"好呀!"小松鼠說,"可是,房子太小了,你等等。"咕嚕嚕,雪球滾了起來,滾了一圈又一圈,變成了一個很大的大雪球。小松鼠對小熊說:"現在,房子變大了,你進來吧!"小熊很高興,鑽進了雪房子裏。

師:又有哪個小動物來了?我們怎麼表示小熊呢?

(5)北風"呼呼,呼呼"吹着,雪房子裏暖暖的,大夥兒舒舒服服睡着了。不知道睡了多久,大夥兒醒來一看:啊?太陽掛在頭頂上,雪房子不見了,身旁是一片綠草地。“啊哈,春天來了!”大夥兒高興地又蹦又跳。

(6)可是,大夥兒又想念起雪房子來:"住雪房子又暖和、又舒服!"小熊說:"大家住在一起,真開心!"小白兔說。"是呀!"小松鼠說:"到冬天下雪的時候,我們再造一座房子,還住在一起。"師:“想念”怎樣表示?(請小朋友們討論討論。)最後採用多數幼兒的想法--畫個心形,在心形裏面再畫個雪房子。

(7)裝訂圖書,一起爲圖書起名字。4.幼兒分組用自己繪製的圖書,講述故事內容。

師:小朋友現在與你的小夥伴用自己繪製的圖書,互相講一講這個好聽的故事。老師請小組中推選的小朋友面對大家講述故事

活動延伸:請幼兒將自己記錄的符號圖書帶回家,給家人或者或朋友講故事。

幼兒園語言教案15

一、教學要求

1、知道故事名稱,初步理解故事內容,記住故事主要情節。

2、培養幼兒認真聽故亊的習慣。

3、教新詞,連蹦帶跳、高大、矮小、深、淺。

二、教學準備

老師分析、理解教材,能熟練地講故事。

三、教學過程?

1、交代故事名稱,引起幼兒聽故事的願望。

教師:小朋友,你們看見過馬沒有?(幼兒齊答)有一匹小馬,這匹小馬和我們大家一樣也有媽媽呢!有一天,馬媽媽叫小馬去做一件事。去做一件什麼事呢?小馬是怎樣去做的呢?你們想知道嗎?(齊答)那好,老師今天就給大家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的名字叫《小馬過河》(請幼兒學說兩次)。

2、老師熟練地有表情地講述故事。講故事時對“磨坊”、“爲難”兩個詞結合故事作簡單的解釋。(“磨坊”是磨麪粉的地方I “爲難”是感到難辦,不知怎樣做纔好。)

3、講完故事後,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內容、主要情節。

提問:(1)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2)馬媽媽叫小馬去做一件什麼亊?小馬是怎樣回答的?

(3)小馬遇到了什麼困難?它心裏是怎麼想的?

(4)小馬聽了媽媽的話是怎樣想的?小馬明白了河水是深還是淺呢?

幼兒在回答上述問題時,老師要幫助幼兒理解新詞,多用故亊中的語句。當幼兒回答有困難時,老師可作示範。

4、教師小結:小朋友們今天很認真地聽了老師講《小馬過河》的故亊。這個故事是說一匹小馬在完成媽媽交給的任務時,遇到了困難,不知該怎麼辦,最後只好又回去問媽媽。小馬經過媽媽的幫助後,明白了一個道理。什麼道理呢?就是以後我們每做一件事,都要動腦筋想一想,自己還要大着膽子去試一試,這樣才能把事愔辦好。

小結後,向幼兒交代下次要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講這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