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有關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彙編十篇

有關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彙編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6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關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彙編十篇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激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

2、學習繫鞋帶的正確方法,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能不怕困難,反覆嘗試學會繫鞋帶的方法。

活動準備

短綢帶若干、幼兒穿有鞋帶的鞋。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

——教師請其他老師在食指上用短綢帶結紮一個蝴蝶結,顫動食指模仿蝴蝶飛動,請幼兒觀察,激發幼兒的動手意識。

——教師:“小朋友們,這隻蝴蝶漂亮嗎?你們想不想也擁有一隻在手指上飛動的蝴蝶啊?”

——教師發給幼兒每人一根短綢帶,學習用綢帶扎蝴蝶結(先繞兩個圓圈,然後交叉拉緊),過程中提醒幼兒不要拉太緊以免拉過頭等。

——請幼兒互相幫助,把蝴蝶結結紮在食指上。

二、學習繫鞋帶。

——教師請會繫鞋帶的幼兒表演繫鞋帶,激發其他幼兒學習的願望。

——教師引導幼兒根據扎蝴蝶的經驗,學習繫鞋帶。提醒幼兒注意繫緊鞋帶,以免鞋帶散開。

——開展繫鞋帶比賽,看誰系得又快又好。

三、活動總結

——教師:小朋友學會了扎蝴蝶結、繫鞋帶的方法,以後,小朋友自己就可以做這些事情了,從今天起,看看誰最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動應變

活動導入部分也可以選擇使用蝴蝶圖片,然後再現場製作指上蝴蝶。

活動延伸

1、將學習內容延伸至自己扣自己的扣子、收拾衣服,圍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開展相關活動,評比“自理小能手”。

2、用短綢帶教幼兒結紮其他形狀,增強幼兒的動手能力。

區角活動

益智區:投放各種由短綢帶等結紮而成的事物,供幼兒觀察。

投放扎蝴蝶結的短綢帶及穿鞋子的娃娃,鼓勵幼兒練習繫鞋帶。

環境創設

將繫鞋帶的步驟圖貼在活動室內,提示幼兒自己繫鞋帶。

家園同步

1、家長可以帶領幼兒一起給鞋子穿鞋帶、繫鞋帶。

2、家長鼓勵幼兒自己穿衣穿鞋。

隨機教育

1、日常生活當中,鼓勵幼兒按照正確的方法,自己穿衣穿鞋等。

2、鼓勵幼兒對一些繩結事物拆解還原,增強幼兒觀察能力、動手能力。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教師的示範和講解,使幼兒知道不同類型手勢的不同用途。

2、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體態習慣。

3、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4、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儒靈童教材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帶領幼兒隨着儒靈童歌曲做律動。

2、帶領幼兒向孔夫子行三鞠躬禮儀。

二、新授課程

1、"聽"故事提問導入:小朋友你是怎樣與人打招呼的?

2、安靜聽《儒靈童》故事,情境導入。

教師提問:萌貓小分隊是怎麼和鴨子、孔雀打招呼的?

故事總結:萌貓小分隊的三隻小貓在向鴨子、孔雀和儒靈童打招呼時,使用了各種不同的手勢,鬧出了一些笑話。我們平時一般是以揮手、點頭向對方問好。小朋友可要記得用合適的手勢向其他人問好,這樣纔不會向小貓們一樣鬧出笑話。

3、"看"動畫提問導入:小朋友,你們會使用不同的手勢表禮儀嗎?

4、認真看《儒靈童》動畫,啓發思考,教師提出如下問題:

(1)有哪些手勢是表示禮儀的?

(2)儒靈童教會寶寶哪些手勢禮儀?

(3)在日常生活中,你們還會使用哪些手勢禮儀?請你做一做。

5、幼兒有疑問可再次觀看動畫,老師根據本班級幼兒共性特徵及個體差異,對動畫進行暫停或播放,結合劇情節點,在幼兒已有經驗上進行選擇性互動提問教學。

教師總結:動畫片中孔子老師的手勢表示尊重他人的禮儀行爲,小朋友們要學會正確使用手勢:比如:問好可以用握手、擁抱等方式。向別人道別可以用揮手的方式。上課時舉手回答問題也是一種禮儀的表現,是對老師的尊重,也是好孩子的做法。

三、圖譜演示,判斷對錯教師出示兩張圖片讓幼兒判斷對錯。

教師看圖總結:上課的時候用舉手示意老師你知道正確的答案,在請其他人做某件事的時候用請的手勢,這樣會增加別人對你的喜愛。正確的使用手勢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的方便,小朋友們也要學會正確的運用手勢。

四、遊戲互動,鞏固主題名稱:手勢語目的:使幼兒認識幾種常見的手勢。

規則:

1、教師出示常見的幾種手勢圖片,表示誇獎、勝利、OK、停止的手勢圖片。

2、請幼兒說一說這些手勢的不同含義,並進行模仿。

3、根據教師設置的情境,幼兒分別做出不同的手勢。

五、活動延伸,主題內化

(1)帶領幼兒誦讀《弟子規》經典。

(2)在生活中引導幼兒使用基本手勢。

(3)和家長聯繫,習慣養成延續至家庭中落實。

小百科:手的姿勢通常稱作手勢。它指的是人在運用手臂時,所出現的具體動作與體位。它是人類最早使用的、至今仍被廣泛運用的一種交際工具。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每個人都有不高興的時候。

2、學習用適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

3、初步學會與朋友交往的簡單方法。

4、樂意參與表演,大膽學說角色對話。

5、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教師平時收集本班幼兒較突出的不高興的實例(小童、小卡、小靜等)。

活動過程:

1、教師講故事《生氣的時候》

①與幼兒討論:麗麗和豆豆爲什麼要撅嘴和哭鬧?如果是你,會怎樣做?

② 你平時有不高興的事嗎?爲什麼不高興?生氣的時候可以做些什麼?

2、介紹幾種表達自己情緒的方式。

告訴幼兒:生氣並不是一件壞事情,人人都會有生氣的時候,如果生氣後,問題解決了,大家互相更瞭解。這就是適度的生氣,是件好事情。如果生氣時,傷害自己,妨礙了別人,就是件壞事情。生氣時,可以獨自呆一會兒消消氣,也可以對別人說出生氣的原因,或者哭一哭,叫一叫,睡一覺,看看書,聽聽音樂等等,或者爲別人想一想,這樣很快就沒事了。

3、 組織幼兒討論後,制定本班“公約“,如生氣的時候不能打人、大聲吵鬧、損壞東西等,並把這些內容畫出來(事先畫好)貼在教室的牆壁上。

4、 幼兒唱歌曲《拉拉勾》。

附:《生氣的時候》

麗麗和豆豆是鄰居。

一天晚上,麗麗想讓媽媽給自己講故事,可媽媽正忙着,說:“明天再講吧。”麗麗不高興了,她一聲不響地走到牆角邊撅着嘴生悶氣。

這時,豆豆正坐在自己家的電視機前,津津有味地看着動畫片,爸爸走過來說:“現在正播放精彩的足球賽,不看太可惜了。”說着把動畫片換成了足球賽,豆豆生氣了,他大哭大叫地跺着腳,哭得連嗓子也啞了,還把桌子上的東西弄得很亂很亂。

活動反思:

本活動的重要價值在於對幼兒心理健康的關注,中班下學期的幼兒由於自我意識的增強,開始產生一些消極情緒,在這一階段通過集體教學活動,讓他們學會直面自己的消極情緒,並能積極化解自己的消極情緒,這對於幼兒的終身發展來說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根據中班幼兒具體形象的思維特點,教師在活動中運用了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如利用多媒體課件調動幼兒視覺、聽覺的共同參與,用小兔木偶和幼兒一起互動對話,讓幼兒更加投入到活動中,呈現重要的故事圖片爲幼兒創設了觀察、想象的空間以及鍛鍊語言的機會,而最後的遊戲分享則讓幼兒在愉快輕鬆的氛圍中梳理提升了所獲得的經驗。

總之,整個活動用一根故事的主線把幼兒帶入了豐富的情感世界,讓他們在小兔的故事中體驗自己曾有過的消極情緒,產生情感共鳴。事實證明,教師採用的這一方法是有效的,幼兒在活動中始終沉浸在故事的情境中,積極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幫助故事中的小兔消除不良情緒。

整個活動的不足之處在於最後一部分與前一環節有些重複,未能達到再上一個臺階的效果。建議調整活動方案時,可在最後呈現一些幼兒日常生活中的真實情境,讓幼兒在現場想辦法解決,使得前面環節中獲取的經驗能更好地運用於生活中。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的:

1、引導孩子嘗試在多種途徑信息基礎上交流爸爸工作和生活中的本領。

2、萌發幼兒親近爸爸、尊敬爸爸的情感。

設計意圖:

無論在歌曲還是節日活動中,媽媽總是耳熟能詳被稱讚的對象。而在生活中,爸爸默默無聞地做着奉獻。說起爸爸,很多孩子會說:"我爸爸會開車"、"會賺錢"、"他總是很晚回家"。爲什麼會晚回家?孩子們不是很清楚。對爸爸的本領還停留在一個粗淺的認識上。爲了讓孩子們更好地瞭解自己的爸爸,體會到爸爸的辛苦,感受到爸爸無私的愛,我設計了此次活動。

活動採用家園互動方式,把三位"爸爸老師"請進課堂,從爸爸和孩子的交流互動引導孩子直接對話,瞭解爸爸工作中的本領。又結合照片、錄像等資料讓孩子們感受爸爸細緻、聰明、爽快、計劃性強鮮爲人知的一面。從而萌發幼兒愛爸爸、崇敬爸爸的情感。

活動準備:

(一)物質準備:

1、錄像:爸爸生活中的本領

2、"爸爸在工作"的照片展覽會

3、三位爸爸現場說說他們工作中的本領4、收集爸爸生活中使用的物品(如:公文包、襪子、剃鬚刀、打火機、男士皮帶、領帶、皮夾子、地圖、保溫杯、男用美容品、手錶、報紙、書、高爾夫球棒、運動帽、球鞋、葡萄酒、營養品、各種飲料等等)

(二)經驗準備:

1、幼兒在主題開展前期已用"爸爸調查表"向爸爸進行過採訪,瞭解爸爸的姓名、年齡、生肖、工作、喜歡做的事情、爸爸日常用品、喜歡的飲品。

2、觀察過自己爸爸在生活中的本領。

活動過程:

一、談話:

父親節引出主題你們知道週日是什麼節日?(父親節),對了,6月17日是父親節,因爲爸爸很辛苦,所以爲了感謝爸爸付出的辛勞,把六月的第三個星期日定爲父親節。

二、爸爸工作中的本領

1、爸爸每天都去上班,那麼你知道爸爸是做什麼工作的嗎?

2、我知道你們除了瞭解自己爸爸的工作以外還想了解別人的爸爸,那麼我們就一起到"爸爸在工作的照片展覽會"去看看。

要求:你可以向別人介紹你的爸爸是做什麼工作的,你也可以向別人詢問他的爸爸是做什麼工作的?

3、幼兒參觀照片展師:這是誰的爸爸?猜猜他是做什麼工作的?

4、你對哪個爸爸工作中的本領最感興趣?

5、你們剛纔說了很多爸爸,我今天也請來了3位神祕的爸爸,你們猜猜這是誰的爸爸?(看照片引導幼兒觀察後猜想)

6、三位爸爸同時出來和大家問好。

7、請照片中的三位爸爸來介紹自己工作中的本領。(莊天臣爸爸、周潤麒爸爸、沈展平爸爸)

(1)莊天臣爸爸(出示學校圖片的形式):

我是莊天臣爸爸,我是開學校的教書的老師。我開的這個學校叫環球西文教育諮詢有限公司,是教MBA的學校。猜猜我教的學生他們的年齡是怎樣的?教他們的外國老師都來自哪些國家?

師:莊天臣爸爸本領真大,你小時候讀書怎麼樣?沒有知識本領就沒辦法教別人了,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

(2)周潤麒爸爸出場(穿好警察服裝,媒體介入的形式):猜猜他是做什麼工作的?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介紹:我是周潤麒爸爸,我是警察。在靜安公安分局工作,我是搞刑偵技術工作的,不管壞人做了什麼壞事情,我們做警察工作的人就有本事把他們抓出來。

師:你怎麼知道哪些是壞人呢?

周爸爸:今天我要講個小故事。(破案的例子,突出指紋識別技術)教師:所以今天我們要好好學本領,帶着眼睛去觀察和思考。

(3)沈展平爸爸出場(穿好醫生服裝,帶好醫療器械的形式):猜猜他是做什麼工作的?他是什麼醫生?

沈爸爸介紹:我是沈展平爸爸,我是一名小兒腦癱醫生。在上海中醫藥大學針推系工作。我不給大人看病,只給小朋友看病,而且看的也不是普通的小朋友,而是一羣特殊的小朋友,他們有的走路歪的,有的頭擡不起來的,這樣的孩子我們叫他們腦癱病人。我今天就來看看我怎樣給他們治病的。(出示銀針和娃娃,演示做鍼灸)幼兒和醫生爸爸互動,例如:爲什麼在頭上扎針?他疼嗎?

沈展平爸爸介紹百會穴及當場給小朋友進行按摩。

:平平爸爸要給病人扎針、按摩,他也是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苦練,不斷地學習纔有今天的本領的。而且他讀了很多的書,你們知道嗎?他讀書很棒的,是一位醫學博士。

三、媒體介入新信息:爸爸生活中的本領

1、剛纔我們都看了爸爸在工作時的照片,瞭解了爸爸的職業,那麼爸爸除了工作中有許多的本領以外,在生活中爸爸還有哪些本領呢?(爸爸膽子大,天黑他不怕,可以保護我和媽媽)

2、幼兒討論交流

3、看錄像:爸爸生活中的本領4、師:錄像中爸爸在生活中還有哪些本領?爸爸對你們說了些什麼?

:有的爸爸的方向感很強,出門總能找到路,不認識路的路通過查閱地圖也能找到;有的爸爸做事情計劃性強,買東西很爽氣的,買完了就走;有的爸爸很勇敢,敢騎摩托車、開汽車;還有的爸爸力氣很大,抱孩子看病、買米扛都是爸爸的活。除此之外,爸爸還精通高科技產品,會打電腦、製作光盤;爸爸很能幹,會修理家用電器、製作玩具,還會炒菜拖地板。

爸爸在錄像裏對你們說要好好學本領,雖然爸爸很忙,但都是爲了你們,爲你們賺錢,讓你們上好的學校學本領。

四、我給爸爸選禮物

1、爸爸的本領真大,那麼寶寶想對爸爸說些什麼?(爸爸我愛你,雖然你很忙,沒有時間陪我,但是我還是想把好吃的、好玩的送給你)

2、父親節快到了,我們快到超市選購禮物給爸爸吧,你準備選什麼呢?說說爲什麼選這份禮物給爸爸?(例如:爸爸經常到其他公司開會,有的地方他不認識,有了地圖他就不會迷路了)

延伸活動:

1、給爸爸畫肖像畫

2、玩爸爸小時候的"弄堂遊戲"

活動背景:

大多數的孩子在說道自己的爸爸時,常常會用"我爸爸很懶的,一天到晚睡大覺。""我爸爸整天在外面的就是不帶我出去玩的。""我爸爸什麼事情都不做,就是喜歡玩電腦遊戲。"等貶義的言語來形容自己的爸爸。也許我們班上好多爸爸的工作比較忙,與爸爸相處的機會相對少了,再加上孩子與生俱來的那種對媽媽的依賴,因此好多孩子與爸爸之間缺少交流和親近感。然而每個爸爸都深愛自己的孩子,只是所表達表現的方式和媽媽不同,而且在爸爸的身上有許多媽媽所缺乏的品質與能力。結合主題內容,我們事先通過"爸爸的本領"的調查表,"父與子"的漫畫欣賞、外出參觀爸爸的工作單位,和爸爸一起做遊戲等活動,讓孩子們尋找自己爸爸身上很多優秀的地方,進一步瞭解爸爸,感受爸爸關心自己的情感,增強父子、父女之間的情感,同時也引起爸爸們重視,充分發揮爸爸在家庭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活動目標:

1、瞭解爸爸的本領,樂意向爸爸學習各種本領。

2、懂得尊敬爸爸,感受父愛的溫暖。

活動準備:

1、每位幼兒和媽媽一同用繪畫、照片等形式完成爸爸調查表,並製成展示板

2、爲每位爸爸拍攝"爸爸本領"的一段錄像

3、邀請點心師(宋詩瑩爸爸)爲我們當場展示他做動物點心的本領

4、爸爸自制點心一盆

5、人手一份大圖書《爸爸的大手》

6、背景音樂《爸爸本領大》

活動過程:

一、誇誇爸爸的本領

(價值分析:通過交流爸爸調查表和爸爸本領的錄像,引發幼兒對爸爸本領的關注,進一步瞭解自己的爸爸,初步激發孩子喜愛爸爸的情感,爲"學學爸爸的本領"做好情感的鋪墊。)

1、圍繞爸爸調查表的展示板,交流爸爸的不同本領。

(1)這裏有許多我們自己採訪的爸爸本領大的調查表,我們一看自己爸爸的本領,再看看朋友爸爸的本領有什麼不一樣。

(2)集中交流:快來告訴老師、朋友你的爸爸都有哪些本領。

在個別幼兒邊展示(事先有關爸爸本領的照片、畫、錄象等)邊介紹交流自己爸爸的本領之後,老師及時的用有節奏的話進行:"爸爸本領大,爸爸會……."

2、欣賞錄象中爸爸的本領

師:爸爸本領真大,爸爸本領真多。那金老師也發現了爸爸的許多大本領,還拍了一段好看的錄像,我們一一看吧。

第一遍欣賞錄像:和老師一起看看說說爸爸有什麼本領

第二遍欣賞錄像:用好聽的節奏說出爸爸的.本領,如:爸爸本領大,爸爸會打球。

:原來我們的爸爸有這麼多、這麼大的本領,我們喜歡爸爸。

二、學學爸爸的本領

(價值分析:通過把爸爸請進來並學學爸爸的本領,讓幼兒在直覺感官上進一步體會爸爸的大本領,萌發崇拜爸爸、尊敬爸爸的美好情感。)

1、猜猜老師請到的一位爸爸老師。

師:金老師今天就把一位爸爸請來了,小朋友看看誰的爸爸來了?讓我麼的掌聲響起來,請我們親愛的爸爸出場。

師:你今天穿的很特別噢,白白的衣服、高高的白帽子和平時穿的不一樣噢,你是做什麼的,誰來猜一猜?噢原來是做好吃點心的點心師呀。

2、學學爸爸的本領,爲爸爸的大本領拍手叫好。

(1)(出示爸爸的自制點心一盤)師:爸爸你手裏拿的是什麼呀?這麼好吃的點心爸爸會像變魔術一樣很快的做出來,你們想不想看一看?爸爸快給我們表演一下吧。

(2)幼兒跟着爸爸一起捏捏做做"小白兔"點心

:宋爸爸的本領真大,謝謝你教我們做小兔子點心的本領。爸爸很忙很辛苦,他還要上班去呢,那讓他先上班去吧,爸爸再見。

三、欣賞散文詩"爸爸的手"

(價值分析:重點讓幼兒感受爸爸對自己的愛與關懷,體會到爸爸的溫暖,安全,引發幼兒更加愛爸爸的情感。)

師:我們都有個好爸爸,我們都愛自己的爸爸,金老師給每人帶來了一本圖夾文的大圖書,裏面就講了一個爸爸和我的故事,我們一起聽聽、看看故事裏的爸爸和我發生了什麼事情?

:故事裏的爸爸爲我們拍蚊子、講故事、會修電燈、開罐頭……爸爸愛我,我愛爸爸。

活動延伸:

我們拿着自己的圖夾文大圖書,到教室裏再欣賞吧。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進入21世紀,隨着科技的高速發展,工業的生產,人們都在充分地挖掘利用地球上的資源,以不斷地提高我們的生活水平,但也給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生存環境帶來了危害,因此,保護環境,拯救地球,是我們人類面臨的一個挑戰,泉港是我國六大石化基地之一,隨着泉港石化港口的不斷建設,保護環境已成爲泉港人民關注的問題。所以,我覺得讓幼兒從娃娃開始就應該有保護環境的意識和行爲。

活動目的:

讓幼兒通過幫助“魚寶寶”解決污染的生活環境,激發幼兒的環境保護意識,並從小養成愛護環境,講究衛生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電腦課件1個(污染的池塘中無力遊動的小魚和一個舒適、整潔的池塘中自由自在遊動的小魚)。

2.佈置“髒池塘”的場景(大盆中放入一些污染物品)。

3.池塘污水背景若干幅。

4.易拉罐、奶瓶、綠色水管、幹樹枝、皺紙等、剪刀、漿糊。

活動過程:

一、觀看課件中的情景表演,讓幼兒說說“魚寶寶”哭的原因。

1.師操作課件(屏幕上游出幾隻小魚,邊哭邊游出來)。老師連忙問:“魚寶寶,你們爲什麼哭?”魚寶寶不回答,游到礁石和海草裏面去,繼續抽泣着。

2.師啓發幼兒思考:魚寶寶爲什麼哭呢?爲什麼不理我呀?

3.師生一起小結使魚寶寶哭的原因:池塘裏的水又髒又臭,魚寶寶快死了。

二、讓幼兒幫助“魚寶寶”尋找原因,並討論怎樣把家變乾淨、整潔。

1.讓幼兒觀看“池塘邊”的環境(大屏幕),師生一起小結出“工廠水流入池塘”、“工廠排放廢氣”、“垃圾倒入池塘”、“工地車往池塘倒沙土”等使池塘變髒變臭的原因。

2.引導幼兒討論:怎樣才能讓“魚寶寶”的家變乾淨。

三、分組操作活動,提供多種材料,啓發幼兒爲“魚寶寶”佈置一個乾淨、舒適的家。

A組:找出池塘背景圖中的有關污染環境的圖片把它們撕去,讓幼兒園在白色版面上自由想象,畫上清水、魚、岸上的花、草等美好景象。

B組:在“池塘”岸上種植柳樹、草和鮮花等事物(用水管、幹樹枝、彩紙等製作)。

C組:撈垃圾,在佈置成“池塘”情境的臉盆中撈垃圾,並想辦法讓水變清。

D組:讓幼兒自由找夥伴談解決的方法,師幫助幼兒用形象的圖形記錄。

四、和魚寶寶玩遊戲

1.師操作課件,讓“魚寶寶”從礁石和水草中游出來,並笑嘻嘻地道謝。

2.音樂起,幼兒同魚寶寶們高高興興地做遊戲。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調味品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輔助品。它貼近幼兒的生活,但往往被忽視;調味品具有比較獨特的口味,鮮亮的顏色,是幼兒感興趣的。在日趨注重飲食的當今,調味品的地位就顯得更爲突出。根據《綱要》探索求知部分所提倡的鼓勵幼兒大膽探索、發現,並結合幼兒實際水平,設計了這一活動。旨在通過認識調味品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活動目標]

1、通過看、摸、比、嘗、聞,使幼兒瞭解調味品的顯著特徵並能正確區分調味品。

2、能將自己的感受用清楚的語言表達出來。

3、在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三人一份調味品(鹽、糖、醋、醬油、辣椒麪、五香面)。

2、每人半杯水,盤、勺各一套。

3、每桌一份菜餚:鹽拌胡蘿蔔絲、糖拌西紅柿、醋拌黃瓜絲、醬油拌豆腐、辣肉、五香肉。

[活動過程]

一、讓幼兒介紹自己知道的味道。

“小朋友,你們知道一些什麼味道?”

二、引導幼兒通過看、摸、比、嘗、聞等手段說出調味品的特性。

“今天,老師準備了一些東西,請你們來玩一玩,

看看這是什麼東西?它們有什麼味道?”

1、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1)、教師提醒幼兒品嚐東西要少一點。

(2)、教師鼓勵幼兒大膽操作,自由交談。如:“這些東西除了嘗(聞、摸、放入水中、混起來攪拌……),還可以怎樣玩?”

2、引導幼兒表達操作結果並逐一認識調味品。

“剛纔你玩什麼了?怎樣玩的?發現了什麼?”(調味品的特性附後)

三、引導幼兒正確分辨調味品(糖與鹽、醋與醬油、辣椒麪與五香面)並請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說出分辨的緣由。

如:分辨糖與鹽可以從顏色、粘手程度、看、嘗來快速辨別。

四、請幼兒品嚐菜餚,進一步加深對各種調味品的認識。

“老師給小朋友做了幾道菜,請你嘗一嘗是什麼味道的?”

[活動延伸]

請幼兒回家看看還有什麼調味品,那些調味品有什麼特性。

[活動評析]

本活動以調味品獨特的味道爲載體,引導幼兒通過看、摸、比、嘗、聞展開一系列探究、研討活動。從活動進程可以看出,幼兒的思維是活躍的,幼兒在探索活動中所進行的一切活動都是由他們自己確定的,因此對自己在探索活動中的體驗能清楚地表達出來。此活動對幼兒的情趣、語言、動手操作能力都有促進作用;幼兒在活動中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的體現,是一節比較成功的師生互動式的活動。

附:調味品的特性

名稱顏色味道特徵

鹽 白色鹹 像細沙子一樣、放入水裏會化、水變鹹了

糖 乳白色甜 像粗沙子一樣粘手、亮晶晶、放入水裏會化、水變甜

醋 淺褐色酸 會流動、放入水裏顏色變淺、味道很淡

醬油深褐色鹹、甜 會流動、放入水裏顏色變淺、味道很淡

辣椒麪紅色辣 軟軟的像面一樣、很刺鼻

五香面褐色有點麻嘴軟軟的像面一樣、有一種特殊的香味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理解影片《孤獨的小豬》的內容,知道人人都需要朋友的道理。

2、讓幼兒知道朋友之間應該互相幫助,以及瞭解相關與人相處的方法。

3、體驗與朋友友好相處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影碟《孤獨的小豬》,剪輯成三個片段。

2、幼兒與朋友友好相處的範例照片七張。

3、音樂磁帶《找朋友》。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有一隻小豬,它從來都不需要朋友,大家都叫它孤獨的小豬。孤獨的小豬今天會遇上什麼事情呢?請觀賞影片《孤獨的小豬》。"

二、幼兒觀賞影片,理解影片內容。

(一)開始部分至小豬拒絕幫助朋友

提問:

1、小狗遇到了什麼困難?在這個緊急的關頭它去找誰請求幫助?小豬幫忙了嗎?小豬是怎麼說的?

2、小刺蝟遇到什麼困難?在這個緊急的關頭它去找誰請求幫助?小豬幫忙了嗎?小豬是怎麼做的?

3、小兔遇到了什麼困難?它去找誰請求幫助?小豬幫忙了嗎?小豬它是怎麼說的?

小結:小豬沒有幫助任何人,它沒有了朋友,是一隻孤獨的小豬。(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呢?請繼續觀賞影片。)

(二)小豬拒絕幫助朋友至小豬請求朋友幫助

提問:

小豬遇到了什麼困難?它想請求誰幫忙?

小動物們會幫助小豬嗎?(請認真觀賞影片)

(三)小豬請求朋友幫助至結束

哪些動物救了小豬?得到朋友幫助的小豬,明白了什麼道理?

小結:沒有朋友的人是孤獨的,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朋友,朋友之間應該互相幫助。

集體交流:如果讓你對小豬說一句話,你最想對它說什麼?你平時是怎樣幫助、關心朋友的?

三、通過展示的範例照片,讓幼兒瞭解多種與朋友友好相處的方法。

照片一:她們幹什麼?你願意和你的朋友分享自己喜愛的東西嗎?分享後你的朋友快樂嗎?你呢?

照片二:他們在慶祝什麼?朋友們在幹什麼?你的生日會願意邀請好朋友參加嗎?得到好朋友的祝福你有什麼感受?

照片三:這個女孩叫彎彎,她怎麼了?她的朋友是怎麼做的?

照片四:小男孩在做什麼?你幫助過你的朋友嗎?做過什麼呢?

照片五:這個名叫天天的女孩兒,平時最怕走平衡木了。可是今天,她臉上的表情充滿自信,是誰給了她力量?她的朋友在幹什麼?(其中彎彎小朋友學會了:得到別人的幫助,也要幫助別人的道理。)

照片六:這些朋友是怎麼相處的?

照片七:他們在做什麼?(一個小小的擁抱、一個輕輕的吻能讓朋友感受到我們對他的喜愛)

小結:好朋友,讓我們不再害怕困難,因爲好朋友會互相幫助。好朋友,讓我們每天都沒有煩惱,因爲好朋友會分享快樂。

四、音樂遊戲《找朋友》

教師:"衷心地祝願小朋友都能找到更多的好朋友,你們願意嗎?讓我們大家一起去找朋友!

要求:播放音樂《找朋友》,幼兒和教師共同演唱,當唱到歌詞"我的朋友在這裏"時,幼兒需找到一個或多個朋友,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朋友的喜愛之情。(擁抱、親吻、握手、按摩等)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回憶過生日的經驗,能用語言表述過生日的情景。

2、樂意參與集體活動,感受過生日的快樂,增進同伴間的感情。

3、喜歡參與遊戲,體驗。

4、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生日歌的磁帶。

2、事先佈置好生日樹(上有12根樹枝)。

3、每個孩子的生日小卡片。

4、生日調查表(幼兒和家長已經完成)。

活動過程:

一、放生日歌引出課題,請幼兒談談自己過生日的經歷。

1、這是一首什麼歌曲?

2、什麼時候要唱生日歌?

3、幼兒講述過生日的情景。

平時你是怎麼過生日的呢?(請幼兒和旁邊的小朋友說說)

4、有那麼多的人關心你,你心裏覺得怎麼樣?

5、你知道自己的生日嗎?

(開火車介紹自己的生日)

二、介紹生日樹

1、這是一棵生日樹,1代表1月,猜猜這裏應該是幾月

2、讓幼兒知道生日樹上有十二棵樹枝,正好表示十二個月。

三、師生共同佈置生日樹。

1、請幾位小朋友看着自己的生日卡來說說自己的生日在哪一月?你的生日卡應該掛在哪棵樹枝上

2、分組讓幼兒把卡片掛上去。

3、掛好後幼兒之間互相檢查。

4、比較生日樹各個樹枝上卡片的多少,得出哪個月份生日的人最多

5、小結:生日樹的用處還真大,有了它不僅可以美觀我們的教室,它還可以提醒我們每個月都有誰生日呢。

6、分享調查表

師:每個人都要過生日,你還知道其他人的生日嗎?

原來昨天,我們每個小朋友還和爸爸媽媽一起完成了生日調查表小朋友,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吧。

(1)請若干幼兒介紹自己的調查表。

(2)幼兒互相介紹。

四、師生同唱生日歌。

1、過生日真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啊。知道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生日,那麼當他們過生日的時候,你會給他們送什麼禮物呢?

2、小結:一句祝福的話,一個擁抱等也是很好的禮物。

3、過集體生日,體驗集體生日的快樂。

(1)你們知道嗎?這個月我們班有位小朋友生日了,她是誰呢?請這位小朋友上來,今天我們一起爲xx小朋友過生日,好嗎?

(2)我們應該對xx說些什麼祝願的話呢?(教師引導)

(3)xx心情怎麼樣?讓我們把這開心一刻永遠保留下來吧!(師生拍照留念)

(4)放《生日快樂》歌,師生一起唱。

活動反思

過生日是孩子們生活中最熟悉也是最盼望的一件事,說是過生日孩子們都能滔滔不絕。這是一個對於所有孩子來說都感到特別親切的一件事,但大多數孩子提起過生日往往想到的是自己的生日。只是單純的想從長輩那裏獲取,卻從沒有想到反哺與期待,從孩子的興趣點出發,我選擇了孩子們熟悉的過生日爲切入口,圍繞一棵生日樹鋪張開去,開展了活動生日樹,其目的是讓幼兒在回憶過生日的經驗,能用語言表述過數日的情景。在參與揚集體的活動中,感受過生日的快樂,增進同伴的感情。活動開始我播放生日歌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幼兒聽到這首歌曲就知道是生日歌,是過生日的時候唱的。活動中厚幼兒講解自己的生日過程時有不少的小朋友都能講出以往的經驗。讓每一個幼兒都有介紹的機會,讓每個孩都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接着向幼兒介紹生日樹衣,讓幼兒觀察樹上有幾個分叨叉,每個分叉上有什麼。通過觀察幼兒發現樹上有12徹個分叉,每個分叉上都有一個數字。活動前,家長在家桌鋨鎦幼兒記住了自己的生日是幾月份的,所以在接下來的活動中,幼兒就很容易的找到自己掛照片的地方。整個活動下來孩子想像豐富,都能把照片貼在自己的位置上,記憶力好的幼兒中還能記住別人的生日,整個活動達到了預定的效果。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9

一、活動目標

1、明白人的本領大,能製造出各種小工具,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

2、能大膽嘗試,培養他們的操縱潛力。

3、透過觀察和操縱小工具,明白小工具的名稱及用處。

二、活動預備

1、每組:新彩色鉛筆、畫片紙、各色正方形蠟光紙、汽水、半成品娃娃傢俱若干。

2、小工具:板手、卷筆刀、釘書機、剪刀、錘子等各若干。

3、小工具展覽會。

三、活動進程

(一)教師由桌上的物品介紹引出,提出題目請幼兒思考解決的方法。

1、這是一隻新的彩色鉛筆,想一個甚麼辦法才能讓它畫出畫來呢?

2、這幾張小畫片紙要是能成爲一本小畫書,大家都能夠翻着看該有多好呀,怎樣做呢?

3、這張小牀是娃娃家中小娃娃睡的,這上面還有幾顆釘子沒有釘下往,我們怎樣辦呢?

(二)操縱、討論

1、幼兒分組進行操縱,由徒手引發尋覓工具幫忙。

2、幼兒討論,明白小工具名稱與用處,老師操縱示範。

(1)喲,這張紙變成了美麗的窗花,是誰想的好辦法?用甚麼幫忙的?這叫甚麼?剪刀還有甚麼用?

(2)這本小畫書用甚麼方法釘成了?釘書機還有甚麼用?

(3)這張小牀釘好了,小娃娃又能夠睡覺了,是誰釘的?

(4)誰把汽水瓶蓋子打開了,用了甚麼?板子還能夠做些甚麼?

(5)這兩隻筆能夠畫畫了,是誰做的?用了甚麼?(卷筆刀)平時老師用甚麼來削鉛筆?(刀子)小朋友用刀子輕易划着手,卷筆刀的刀片躲在盒子裏,所以它很安全。

3、幼兒再一次操縱,嘗試剛纔沒有用過的小工具。

4、小結:剛纔我們用來幫忙的這些板子、錘子、剪刀、釘書機、卷筆刀,用起來省時間、省力氣、又方便又安全,它們都有一個名字,叫小工具。

5、啓發幼兒想想平時還見過哪些小工具?它們都是誰製造的?

人們還能動手動腦製作出更新的小工具,幫忙大家做很多事情,人的本領真大呀!

(三)參觀小工具展覽

四、活動結束

1、總結

2、評價

五、活動延伸

由於幼兒的年齡特點與理解水平潛力的發展,對人的本領大的熟悉,他們首先是從四周簡單的事物開始的,隨着幼兒熟悉的進步,明白人能繼續改造、創造,並在小工具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製造出了新一代用品,以到達更省時、省力、輕巧、方便、安全的目的。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體驗風對不同物體的影響。

2、知道風對人們既有好處又有壞處。

活動準備:

幼兒已認識了風是由於空氣流動而產生的。

幼兒活動材料第二冊第13—16頁。

風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哪些物體會移動。

1、有的時候、風兒不知道躲到哪兒去了,樹枝、樹葉都不動搖了,我們扇動扇子、開電風扇,呀,風兒來了,讓我們再想想,還有什麼辦法能使風兒快快出現。

2、每組一份操作材料:羽毛、紙張,石頭、磁鐵、小木棒、金屬勺子,請幼兒猜想吵他們吹氣時它們時候會移動,並作記錄。

3、引導幼兒向不同的物體吹風,一次只能一個孩子吹。

4、請幼兒再次記錄哪些物體被吹動了,哪些沒有被吹動,看看與自己的猜測是否一致。

5、出示一個重物,如一塊石頭,引導幼兒想辦法制造風使其移動。

二、表演風來了的情景。

1、剛纔我們都看了風對不同的物體作用都不一樣,現在老師想請一個小朋友來風,把自己想象成風,並說說你表演的是什麼風。

2、引導幼兒思考怎樣表現人們在大風中艱難行走的樣子?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感受到風的存在,風很大的時候,我們行走特別的困難,有的時候衣服也會被風吹起來,在有些地方風達到七八級,很多大樹都會被風吹倒,還有人的家也被吹倒。

三、風娃娃想做好事。

1、出示風娃娃圖片:小朋友看,這是誰呀!(風娃娃)風娃娃它想幹什麼呢?請小朋友猜猜風娃娃想幹什麼。(想好後大膽地說聽)

2、風娃娃到底想幹什麼呢?我們來聽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風娃娃的心願》。

3、老師講述故事開頭到“大家都不喜歡你了”。

提問:風娃娃到了哪些地方?它做了些什麼?(樹林、莊稼地、池塘、小朋友的身邊)大家爲什麼都感謝它?風娃娃聽了大家的話,心裏怎麼樣?它有什麼想法?(做更多的好事)風娃娃是怎麼做的?小朋友對風娃娃說了些什麼?(風娃娃,停一停,快停一停,沙土迷了我的眼睛)

4、討論:這次風娃娃做的事是不是好事呢?爲什麼?(不是,因爲風娃娃把樹枝吹斷了,莊稼也吹倒了,小魚也不敢出來了,把沙土吹到小朋友的眼睛裏去了。)

5、風娃娃這樣,大家喜歡風娃娃嗎?(不喜歡)。小朋友告訴風娃娃要怎麼樣?大家纔會喜歡它。

6、風娃娃有沒有聽小朋友的話,它是怎麼做的呢?我們繼續來聽故事到最後。

提問:風娃娃是怎麼做的了?(慢慢地停了下來,輕輕地吹起來)

7、這次大家喜歡風娃娃了嗎?爲什麼?

8、幼兒在完整傾聽故事一遍。

9、風娃娃做了這麼多好事,那你喜歡風娃娃幫你做什麼好事?引導幼兒大膽說出字的想法。

10、風娃娃做了這麼多的好事,那風娃娃有沒有做過你不喜歡的事呢?引導幼兒根據日常生活中碰到過的事情說出風帶來的壞處。如:有時風把房子吹到了,或把樹吹斷了等。

11、老師對上課的情況進行。